人教部編本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單元測試題_第1頁
人教部編本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單元測試題_第2頁
人教部編本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單元測試題_第3頁
人教部編本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單元測試題_第4頁
人教部編本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單元測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部編本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單元測試題一、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本大題有1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學史使人明智,小明學習了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后,感慨地說:“200年曹操以三四萬人打敗了袁紹十萬大軍;208年率二十多萬大軍卻敗給了只有五萬人的孫劉聯軍,我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小明明白的道理是()A只要兵多就會打敗仗B要想統一就會打敗仗C沒有合作就會打敗仗D驕兵必敗2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曹操在207年作的龜雖壽一詩中寫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2、壯心不已。”他們的共同理想是()A發展經濟 B爭權奪利C打敗孫權 D統一中國3下圖是三國鼎立形勢圖,根據三國的地理位置,判斷圖中所代表的政權分別是()A蜀、吳、魏 B魏、吳、蜀C魏、蜀、吳 D吳、魏、蜀4下列能體現西晉歷史狀況的有()篡權建立的封建王朝短期統一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織在一起八王之亂致使西晉滅亡A BC D5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寫道:“383年,這流亡政府的弱勢軍隊出人意外地打敗了前秦領袖苻堅所統率的絕對優勢的北方聯軍。”這個“流亡政府”是()A東漢 B西晉C東晉 D北魏6江南地區在史記中曾被描述為“地域遼闊而人煙稀少”。但在漢以后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

3、到了開發。下列不屬于這一時期江南開發因素的是()A優越的自然條件 B北方人口的南遷C社會秩序的相對穩定 D經濟重心的南移7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了開發,下列屬于它的表現的是()A北方人南遷,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技術B江南地區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C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D興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開墾出來8小明正在準備一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為主題的論文,下列素材可以入選的有()規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革除鮮卑舊俗,吸收漢族先進文化頒布“推恩令”遷都洛陽A BC D9下表所示內容的直接作用是()序號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1禁胡語、

4、胡服2改鮮卑姓為漢姓3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A.推動經濟發展 B促進民族交融C加強中央集權 D實現南北統一10北魏孝文帝喜好讀書,遍覽經史,深受儒學影響,并通過改革,有力地促進了鮮卑族與漢族的交融。下列措施與孝文帝改革無關的是()A遷都洛陽,采用漢族官制B重農抑商,推行縣制C說漢話,穿漢服,改漢姓D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11右圖是我國古代綜合性地理學專著的書影。其作者是()A酈道元B顧愷之C賈思勰D祖沖之12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當代科學家利用巨型電子計算機已計算到小數點后約100萬兆位。而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的科學家是()A阿基米德 B張衡C祖沖之

5、 D宋應星13下圖中的歷史人物被后人稱為“書圣”,他集書法之大成,自成一家,影響深遠。該圖中的作品反映了他使用的哪種書法字體()A篆書 B隸書C楷書 D行書14某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搜集到“官渡之戰”“三國鼎立”“人口南遷”“孝文帝改革”等資料,這些資料反映的共同主題是()A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C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D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15從“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出發,比較“楚越之地,地廣人希(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無積聚而多貧”(引自史記)和“江南之為國盛矣一歲或稔(豐收),則數郡忘饑”(引自宋書)。下列認識正確的是()A南朝宋時期,江南農業超過北方B魏晉南

6、北朝時,江南農業超過北方C南朝宋時期,江南農業迅速發展D魏晉南北朝時,江南農業迅速發展二、簡答題(本大題共15分)16歷史地圖是我們學習歷史、分析歷史、理解歷史的重要工具。根據下列歷史地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圖(a)局面的建立者是誰?為開發南疆,秦朝在南方興修了哪一水利工程?(2分)(2)讀圖(b),西漢政府在處設置了什么機構?這一機構的設立有何歷史意義?(2分)(3)讀圖(c),寫出A、B、C所代表的政權名稱。D處發生的戰爭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基礎,寫出該戰爭的名稱。(4分)(4)讀圖(d),指出中原漢族遷往江南的主要原因。中原地區的人們大量南遷,給江南地區帶來了什么影響?(5分

7、)(5)根據以上地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總結秦漢時期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特征。(2分)三、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10分)17改革是一個國家進步的動力。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戰國時期,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各諸侯國紛紛變法。其中秦國的商鞅變法成效最大。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材料二自代郡遷到洛陽的諸功臣舊族,姓或重復,都要更改。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1)請根據材料一,概括商鞅變法的歷史意義。(2分)(2)材料二所述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請根據材料二

8、寫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兩點漢化措施。(2分)(3)上述兩次改革的目的分別是什么?(2分)(4)你認為上述兩次改革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有哪些?(2分)(5)根據所學知識,結合當今我國深化改革取得的系列成就,談談你對改革的認識。(2分)四、探究題(本大題共20分)18歷史造英雄,在各個時期、各個領域造就了許許多多杰出的人物。某歷史學習小組圍繞杰出人物進行了如下探究,請你參與完成。任務一【梳理知識】(1)根據下面表格的分類,將下列歷史人物的序號填入對應的括號內。(8分)張仲景華佗司馬遷諸葛亮祖沖之王羲之北魏孝文帝顧愷之類別序號政治家醫學家史學家藝術家任務二【史論結合】(2)杰出歷史人物的貢獻在一定程度上

9、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請以秦始皇或漢武帝為例,運用史實加以論證。(5分)任務三【思考感悟】(3)上述歷史人物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任務四【家國情懷】(4)中華文明燦爛悠長,光輝璀璨,上述人物有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怎樣做?(5分)詳解詳析1D2.D3.C4.A5.C6.D7.D8A9.B10.B11.A 12.C13.D14C15.C16(1)秦始皇。靈渠。(2)西域都護。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3)A.吳國。B.蜀國。C.魏國。赤壁之戰。(4)躲避戰禍。北方人的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從而使自然條件優越

10、的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經濟迅速發展。(5)秦漢時期的時代特征: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特征: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17(1)秦國國力大增;軍隊戰斗力大大提高,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任意一點即可)(2)改鮮卑姓為漢姓;規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3)商鞅變法: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北魏孝文帝改革:學習漢族的先進文化,加強對中原地區的統治。(4)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改革的措施符合當時的實際,行之有效;改革者都有遠見卓識和堅定的政治魄力。(答出一點即可)(5)言之有理即可。18(1)類別序號政治家醫學家史學家藝術家(2)漢武

11、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統治時期,西漢出現了大一統局面,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統治得到鞏固與加強。具體表現:政治上,鼓勵推薦人才,建立地方向中央推薦人才的制度;頒布“推恩令”,進一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經濟上,把鑄幣權、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重視興修水利,治理黃河,推廣進步的農業技術,使農業生產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軍事上,打敗了北方的強敵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脅;命張騫通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在西南地區設郡,使疆域大大擴展。思想文化上,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有助于中央集權的鞏固。漢武帝好大喜功,他連年征戰,耗費巨額錢財;大肆征兵、征稅,給人民帶來極大痛苦;迷信奢侈,重用酷吏。在他晚年,西漢社會出現動蕩局面,農民暴動不斷。秦始皇的一生,功過十分明顯。他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全國,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