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必修ⅲ人教新課標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檢測_第1頁
歷史必修ⅲ人教新課標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檢測_第2頁
歷史必修ⅲ人教新課標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檢測_第3頁
歷史必修ⅲ人教新課標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檢測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課堂達標】1一戰期間,陳獨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為對象的刊物發刊詞中有這樣兩句話:“篤古不變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進之民,方興未已。”作者“求變”主要針對()A思想觀念B政治制度C軍事技術 D文化教育解析:選A。由時間“一戰期間”,刊物內容反映作者“求變”,可斷定這份刊物是新青年,它的創刊,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故作者所主張的“求變”主要針對思想觀念。2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后,他認為,“北大者,為囊括大典,包羅萬眾之最高學府”,“無論何種學派,茍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達自然淘汰之命運,即使彼此相反,也聽他們自

2、由發展”。這一主張最重要的影響是()A活躍了思想,使學術興盛B對舊勢力妥協,致使北大舊勢力猖獗C不利于資本主義思想的傳播D保護了進步學術思想,促進了思想解放解析:選D。蔡元培在北大提倡學術思想自由在當時思想界復古逆流盛行的情況下發展,起到使新思想得以在北大傳播的作用。 3“屋子里攏著爐火,老爺吩咐開窗買水果,說:天氣不冷火太熱,別任它烤壞了我。屋子外躺著一個叫化子,咬緊了牙齒對著北風喊要死!可憐屋外與屋里,相隔只有一層薄紙!”這首詩名為相隔一層紙,作者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劉半農,發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號。這首詩反映出()打破舊詩詞格律的束縛,形式上靈活自由是早期白話詩的特點之一早期

3、白話詩在寫作上講求“真率”與“質樸”反映了詩人對不公平制度的抨擊“文學革命”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內容A BC D解析:選B。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解讀和新文化運動內容的掌握,屬于組合式選擇題。從“1917年”“新青年”這些字眼中可斷定,表述均正確。4在民國初年北京大學有個辜鴻銘的學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讀書在英國,取了個日本的東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長,是個“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妻是東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閱歷主要反映了()A清政府積極派送留學生B中國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C近代中國社會對外開放D清政府重用留學歸國人員解析:選C。本題以新情境、新材料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關鍵信息

4、是“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妻在東洋、官在北洋”。選項A只是“學在西洋”的反映;選項B只與“妻在東洋”有關;選項D只與“官在北洋”有關,都不是材抖信息的全面反映,均排除。從該學者的經歷可判斷是與近代中國的開放政策相關的,故選項C正確。5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1:茍有新民(指經過思想啟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權利責任意識的新國民),何患無新制度?無新政府?無新國家?非爾者,則雖今日變一法,明日易一人,東涂西抹,學步效顰,吾未見其能濟也。梁啟超新民說(1902年)材料2:吾國之社會,其隆盛耶?抑將亡耶?予所欲涕泣陳詞者,惟屬望于新鮮活潑之青年,有以自覺而奮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

5、乎?敬陳六義一、自主的而非奴隸的二、進步的而非保守的三、進取的而非退隱的四、世界的而非鎖國的五、實利的而非虛文的六、科學的而非想象的。陳獨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1)根據材料1、2,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兩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與“新青年”的原因。(2)根據材料2,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陳獨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體現了怎樣的時代精神。(3)根據以上材料,概括梁啟超“新民”理念與陳獨秀“新青年”理念之間的關系。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1、2的出處和時間提示判斷兩段言論出自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之后的新文化運動,材料本身提供的是作者的新認識,回答兩位作者提出這種新認識的原因需要回顧平時

6、所學知識。第(2)問注意從材料中提煉、概括知識。第(3)問注意兩者關系要概括指明,同時說明時要有根有據材料中作者觀點。答案:(1)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失敗(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有名無實),使他們意識到,以舊國民、舊心理駕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須通過思想啟蒙改造國人意識,培育新的國民,為社會變革奠定基礎。(2)“新”在成為自主的、進步的、務實的、開放的、富于進取和科學精神的新青年。集中體現了民主與科學的時代精神。(3)梁啟超提出要建立新國家必須先培植新國民,突出了國民素質與國家興衰、社會進步之間的重要關聯。陳獨秀繼承發展了梁啟超的“新民”思想,將目標具體鎖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實際。【課后練

7、習】一、選擇題1一份雜志強調要“去遺傳的科舉思想,進于現世的科學思想;去主觀的武斷思想,進于客觀的懷疑思想”。這份雜志最有可能出現于()A洋務運動中 B戊戌變法中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運動中解析:選D。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能力。由“去科舉進科學”等信息,可知D項符合題意。2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成為文學革命先聲的是()A魯迅的狂人日記B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C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D李大釗的庶民的勝利解析:選B。新青年先后發表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文學革命由此開始。先排除A、D兩項,再排除C項。3“一曰,須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須講求文法。四曰,不作無病之

8、呻吟。”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運動中哪方面的內容()A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B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C提倡民主,反對專制D提倡科學,反對愚昧解析:選B。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從材料中“言之有物”“講求文法”可知是新文化運動中文學革命的內容,故選B。4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民主科學觀念與中國傳統專制觀念的斗爭。它反映了()A“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B“尊孔復古”逆流泛濫C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D中西文化觀念的激烈碰撞解析:選D。新文化運動是20世紀早期中國的思想解放運動。它崇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猛烈抨擊幾千年的封建思想。A項是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B項不符合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內容,C項是新文化運

9、動后期的主要內容。5新文化運動的“新”發展主要體現在()A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B“民主與科學”逐步深入人心C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D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解析:選C。該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辨析能力。題干強調“新發展體現”,題項列出了“體現”內容;經分析可知,A、B是在新文化運動中發生的;C項是“新發展的體現”。6新文化運動對中國革命產生的最深刻的影響是()A動搖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B民主和科學的思想得到了弘揚C沖擊了中國傳統的封建倫理道德觀念D后期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成為拯救中國的思想武器解析:選D。A、B、C是新文化運動前期的影響,新文化運動后期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起了指

10、導作用。7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方式包括()創辦各類刊物翻譯和撰寫宣傳文章組建研究會和早期共產黨組織大力向工人階級宣傳馬克思主義A BC D解析:選D。本題考查對教材基礎知識的把握。都是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方式。8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突出特征是()A與中國工人運動逐步相結合B主要限于知識分子范圍C只限于思想領域D具有廣泛群眾基礎解析:選A。考查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前期新文化運動的開展主要限于知識分子范圍,屬于思想領域內的反封建斗爭,這是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之前,故可排除B、C。五四運動中,工人運動開始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而廣大的中國農民與馬克思主義接觸甚

11、少,故D項說法不正確。二、非選擇題9智達網報道:北師大博導王富仁教授做客“名師講壇”,認為中國近代以來每30年就有一個文化周期:2009年向前推30年是1979年,正是我們這個歷史時期的開端改革開放的時代。再向前到1949年,可稱之為毛澤東時代。再向前推30年到了1919年,發生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是中國社會的轉折。到1889年,是一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文化時代,這時洋務運動的領導者努力著要富國強兵。再向前到1859年,是中國由古代向現代的社會轉型時期,也是和帝國主義全面接觸的時期。請回答:(1)1859年是中國和西方全面接觸的時期,這在當時思想觀念領域有何體現?(2)1889年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觀念指導下的社會實踐活動主要是什么?這一時期的康有為、梁啟超被稱為“千年之大變局”中思想文化之變的揭幕人,為什么?(3)為什么王富仁教授說1919年是中國社會的轉折時期?解析:第(1)問應注意時間“1859年”,當時思想觀念領域“師夷長技以制夷”。第(2)問應圍繞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作答。第(3)問要注意“1919年”中國革命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答案:(1)部分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和官員認識到西方的長處,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師夷長技以自強”的主張。(2)洋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