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實驗報告_第1頁
3D打印實驗報告_第2頁
3D打印實驗報告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D打印實驗報告姓名:學號:指導老師:XXXX大學XXXX學院20XX年1月一、實驗目的1. 學習并了解3D打印方法的原理。2. 學會3D打印的方法并能制造出產品。二、實驗內容及原理3D打印是一種通過材料逐層添加制造三維物體的變革性、數字化增材制造技術,它將信息、材料、生物、控制等技術融合滲透,將對未來制造業生產模式與人類生活方式產生重要影響。目前3D打印機主要采用兩種技術,第一種是通過沉積原材料制造物體,第二種是通過黏合原材料制造物體。第一種我們稱之為“選擇性沉積打印機”一一將原材料沉積為層,這類打印機通過打印頭注射、噴灑或擠壓液體、膠狀物或粉末狀的原材料。家庭或辦公室應用的通常是沉積型3D

2、打印機,這是因為激光或工業熱風槍相對來說容易產生危險。第二種是將原材料黏合在一起的打印機通常是利用激光或在原材料中加入某種黏合劑來實現,這類打印機被稱作“選擇性黏合打印機”一一利用熱或光固化粉末或光敏聚合物。3D打印機可以打印自己設計的模型,也可以打印通過逆向工程技術獲得的物體模型,該技術的核心內容是根據測量數據建立實物或樣件的數字化模型。零件的數字化是通過特定的測量設備和測量方法獲取零件表面離散點的幾何坐標數據,在這基礎上進行復雜曲面的建模、評價、改進和制造。常見的測量技術主要有接觸式測量和和光學測量。這里主要介紹光學測量中的結構光測量法。結構光測量法是將一定圖案的光投影到物體表面上,從而增

3、強物體表面各點之間的可區分性,降低圖像點對匹配的難度,提高匹配算法的精度和可靠性。如圖是結構光雙目測量系統的結構框圖結構光投射結構光投射結構光投射被瀏物體圖像if計算機(測量軟件)一般來講,用光學測量法對某個表面進行一次數據采集往往只需要數秒的時問,但是為了能夠比較完整和準確地得到該表面測量數據,通常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丁確定測頭位置和測量角度。因此,在測量之前或測量過程中,根據實物樣件的結構特點制定測量方案,用盡可能少的測量次數獲取滿足模型重建所需的數據,不僅可以有效減少數據測量和預處理方案,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提高測量數據的整體精度。三、實驗儀器3D打印機,樹脂材料,臺式電腦等。四、實驗過

4、程1、實物表面噴涂由丁部分深色零件表面對光的吸收能力強,因此不宜采用光學三角定理進行測量,為此要對這些零件進行表面白色噴涂處理。選擇噴涂料時需要保證圖層在測量后易活洗(如選擇工業探傷劑),在噴涂過程中盡可能使噴層薄而均勻,既可以達到加強反光的效果,乂不至丁對測量精度造成很大的影響。2、由丁一次測量的范圍有限,而且大部分模型在測量時存在自身遮擋,無法一次完成全方位幾何外形的測量,往往需要通過多個角度測量然后將各次測量的結果拼合到一個共同的坐標系下,從而得到一個完整的測量模型并記錄數據。3D3、將多次測量的結果進行自動拼接后,形成完整的數據模型,將模型導入打印軟件,計算生成刀軌,開始打印。等打印完

5、成后將模型取出即完成整個打印過程。五、實驗注意事項1. 保存耐壓殼三維模型時,應注意保存格式;2. 在輸入加工參數時應仔細,以免漏輸參數,對打印帶來損失;3. 打印過程中和剛打印結束時,應避免碰撞打印機內部的結構和打印件,以免燙傷;4. 取出打印件內部的支撐物時,應小心,動作慢,避免破壞耐壓殼。六、實驗結果我們制作了一個簡單的“魚”的模型圖如下:圖一3d打印的魚七、實驗總結通過該次實驗和對課程的學習,對比現在傳統的加工方式,3D打印具有以下優勢:1、制造復雜物品不增加成本2、產品多樣化不增加成本3、無須組裝4、零時間交付5、設計空間無限6、零技能制造7、不占空間,便攜制造8、減少廢棄副產品9、材料無限組合10、精確地實體復制。以上部分優勢目前已得到證實,其他的會在未來的一二十年成為現實。3D打印突破了原來熟悉的歷史悠久的傳統制造限制,為以后的創新提供舞臺。八、思考題討論影響3D打印精度的因素?答:成形精度包括尺寸誤差、幾何誤差及表面粗糙度等。在3D打印成型過程中,影響這3者的因素創客聯盟歸納整理為7類,具體如下:(1)材料收縮;噴頭溫度和成形室溫度;(3)分層厚度;(4)補償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