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綜合專項集訓分子與細胞訓練檢測(含解析)_第1頁
2020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綜合專項集訓分子與細胞訓練檢測(含解析)_第2頁
2020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綜合專項集訓分子與細胞訓練檢測(含解析)_第3頁
2020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綜合專項集訓分子與細胞訓練檢測(含解析)_第4頁
2020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綜合專項集訓分子與細胞訓練檢測(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綜合專項集訓分子與細胞一、選擇題1.(2018河南實驗中學月考)生物學學習過程中常會遇見一些典型生物體,下列關于圖示四個框圖內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A.框圖內都沒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但都有核糖體,其遺傳物質都包含四種堿基B.框圖內的生物都沒有復雜的細胞器,且都是分解者,也都能發生基因突變C.框圖內的生物都具有細胞結構,且都有細胞壁D.框圖內都不含有葉綠體,且都能進行有絲分裂,但只有一種能進行有氧呼吸答案C解析框圖內,煙草花葉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存,不含核糖體,酵母菌為真菌,具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A錯誤;框圖內,酵母菌屬于真核生物,具有復雜的細胞器,而硝化細菌為化能自

2、養型生物,屬于生產者,且煙草花葉病毒屬于消費者,B錯誤;框圖內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具有細胞結構,且均具有細胞壁,C正確;框圖中硝化細菌為原核生物,不能進行有絲分裂,且酵母菌和硝化細菌均可以進行有氧呼吸,D錯誤。2.下圖為CH、。NP等元素構成大分子物質甲丙及結構丁的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若圖中物質甲能與碘液發生藍色反應,則單體3為葡萄糖B.若圖中丁是一種細胞器,則單體1為氨基酸,單體2為核糖核甘酸C.若圖中丁能被堿性物質染成深色,則物質丙可控制物質乙的合成D.若圖中物質丙在細胞增殖過程中出現加倍現象,則丁也會同時加倍答案D解析由題意可知,單體3由CH、O組成,應

3、t是單糖(葡萄糖),物質甲是多糖,若圖中物質甲能與碘液發生藍色反應,甲為淀粉,則單體3為葡萄糖,A正確;若圖中丁是一種細胞器,由核酸和蛋白質構成,應該是核糖體,則單體1為氨基酸,單體2為核糖核苷酸,B正確;若圖中丁能被堿性物質染成深色,則丁為染色體,由于物質丙由C、H、O、N、P組成,則物質丙為DNA可控制物質乙一蛋白質的合成,C正確;丙可以表示DNA丁可以表示染色體,細胞增殖過程中,染色體加倍和DNA含量加倍不是同一時期,D錯誤。3如圖是真核細胞中的兩種細胞器的結構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和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磷脂B.分布于上的葉綠素的合成需要Mg元素C.在甲、乙中,的功能都只是控制

4、物質出入D.中除了含有相關的酶,還含有少量DNA答案C解析和分別是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外膜和內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磷脂,A正確;圖中表示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其上的葉綠素合成需要Mg,B正確;線粒體和葉綠體中的內膜具有控制物質出入的功能,同時線粒體內膜也是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的場所,C錯誤;表示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基質,在線粒體基質中含有與有氧呼吸第二階段有關的酶,葉綠體基質中含有與暗反應有關的酶,并且兩基質中均含有少量DNAD正確。4下列關于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說法,錯誤的是()A.原核細胞都沒有生物膜系統,但不是所有真核細胞都有生物膜系統B.由卵細胞直接發育成雄蜂的過程中發生了細胞分化,體現了細

5、胞的全能性C.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代謝旺盛的細胞中細胞核增多D.神經遞質的釋放、質壁分離現象和動物細胞分裂過程都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答案C解析原核細胞都沒有生物膜系統,但不是所有真核細胞都有生物膜系統,如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沒有任何細胞器,沒有生物膜系統,A正確;在由卵細胞直接發育成雄蜂的過程中發生了細胞的分化,體現了生殖細胞的全能性,B正確;一般情況下,代謝旺盛的細胞中細胞核的數量不會增加,C錯誤;神經遞質的釋放、質壁分離現象和動物細胞分裂過程都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D正確。5來自同一人體的B淋巴細胞、造血干細胞、胰島B細胞和卵細胞()AtRNA的種類相同B.mR

6、NA勺種類相同C.細胞膜表面受體種類相同D.DNA勺種類與數量相同答案A解析同一人體的B淋巴細胞、造血干細胞、胰島B細胞和卵細胞tRNA的種類相同,A正確;同一人體的B淋巴細胞、造血干細胞、胰島B細胞和卵細胞是細胞分裂與分化形成的,而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所以這4種細胞遺傳物質轉錄形成的mRNAF完全相同,B錯誤;受體具有特異性,不同細胞的細胞膜表面的受體種類不同,C錯誤;卵細胞的DNA數量只有體細胞的一半,D錯誤。6 下列關于高等動物體內蛋白質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細胞膜兩側的離子濃度差的維持與膜蛋白有關B.蛋白質是細胞之間傳遞興奮的信息分子C.細胞中的囊泡運輸離不開膜蛋白

7、的識別作用D.細胞產生的自由基攻擊蛋白質可導致細胞衰老答案B解析細胞膜兩側的離子濃度差的維持,與離子的跨膜運輸有關,而離子的跨膜運輸離不開膜上的載體蛋白的協助,A正確;細胞之間傳遞興奮的信息分子是神經遞質,目前已知的神經遞質種類很多,主要有乙酰膽堿、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氨基酸類(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等)、一氧化氮等,B錯誤;細胞中的囊泡會與特定的細胞結構結合,其運輸離不開膜蛋白的識別作用,C正確;細胞產生的自由基攻擊蛋白質,使蛋白質的活性下降,導致細胞衰老,D正確。7 下列關于原核細胞的化學組成與代謝的敘述,錯誤的是()A.細胞中的ATP和某些酶的分子結構中都含有腺昔8 .細胞中三種RNA勺合

8、成可以在擬核區同時進行C.細胞中環狀DNAf蛋白質結合成染色質需要消耗ATPD.藍藻細胞中的葉名素分子參與了NADPHQ的形成答案C解析ATP中的A代表腺甘,是由核糖和腺喋吟組成,某些酶的化學本質是RNARNA子中也含有核糖和腺喋吟,因此也含有腺昔,A正確;原核細胞的DNAi要分布在擬核中,細胞中的三種RNATB是以DNA勺一條鏈為模板通過轉錄過程合成,可以在擬核區同時進行,B正確;原核細胞中的DNA不與蛋白質結合成染色質,C錯誤;NADP僑口Q是光反應階段的產物,藍藻細胞中的葉綠素分子參與了光反應,因而參與了NADP悌口O2的形成,D正確。8下列有關酶的敘述,正確的是()A.RN咪合酶的化學

9、本質是蛋白質,催化的反應物是RNA8 .酶的合成場所是核糖體C.在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實驗中,一般不用過氧化氫為底物D.將酶分子經高溫環境處理后,酶會因為肽鍵斷裂而失活,用雙縮月尿試劑處理后不再出現紫色答案C解析RNA聚合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催化的反應物是DNAA錯誤;絕大多數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少數為RNARNA的合成場所不是核糖體,B錯誤;在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實驗中,溫度是自變量,而加熱會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對實驗結果產生干擾,所以一般不用過氧化氫為底物,C正確;酶分子經高溫處理后,會因空間結構遭到破壞而失活,但仍然有肽鍵存在,用雙縮脲試劑處理后會出現紫色,D錯誤。9 下面是某同

10、學在使用同位素標記法的實驗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其中正確的操作或結論是()A.給豚鼠的胰腺腺?細胞注射用3H標記的核甘酸,一段時間后,可依次在核糖體、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中檢測到放射性B.小白鼠吸入18Q,則其尿液中可以檢測到H18OC.在探究光合彳用釋放Q中氧的來源實驗中,可用18O同時標記HO和CO作為小球藻光合作用的原料D.用15N標記精原細胞的DNA雙鏈,然后放在含14N的培養基中,進行減數分裂產生的4個精細胞中,含15N的精細胞所占的比例是50%答案B解析豚鼠的胰腺腺泡細胞能夠利用氨基酸合成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過程,依次通過的細胞結構是: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因此給豚鼠

11、的胰腺腺泡細胞注射用3H標記的氨基酸,一段時間后,可依次在核糖體、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中檢測到放射性,A錯誤;小白鼠吸入18O2可參與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其過程是前兩個階段產生的H與18O2結合生成H8OO并釋放大量的能量,所以可在小白鼠的尿液中檢測到H8O,B正確;在探究光合作用釋放Q中氧的來源實驗中,用18O分別標記CO和H20,一組小球藻提供C8Q和H20,另一組小球藻提供CO和H280,分析兩組小球藻釋放的C2,C錯誤;用15N標記精原細胞的DNA雙鏈,然后放在含14N的培養基中,依據DN冊子的半保留復制,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DNA成復制后,每條染色體含有2條姐妹染色單體,而每個染色單

12、體上含有的1個雙鏈DNA分子中只有一條鏈被15N標記,因此在減數分裂結束后產生的4個精細胞中,含15N的精細胞所占的比例是100%D錯誤。10.(2018天津耀華中學月考)如圖表示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過程中物質變化的關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1、3和4過程產生的H都能與氧氣結合產生水B.絕大多數生物體都能進行的過程是3C.能提供給綠色植物各種生命活動所需能量最多的過程是5D.2過程需多種酶參與且需ATP供能答案A解析過程1產生的H不與氧氣結合,A錯誤;過程3是呼吸的第一階段,所以只要有細胞結構就可進行,B正確;過程5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產生的能量最多,C正確;過程2是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階段,

13、需要酶和H的參加,ATP提供能量,D正確。11.(2018湖南八校聯考)如圖為某植物葉片衰老過程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變化曲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從第40天開始葉片的有機物含量下降B.葉片衰老對植物來說只是消極地導致死亡的過程C.據圖推測葉片衰老時,葉綠體結構解體先于線粒體結構解體D.57天前呼吸作用較弱,所以葉片生命活動所需ATP有一部分由光合作用提供答案C解析從第40天開始,雖然葉片光合作用強度開始下降、呼吸作用強度基本沒有變化,但由于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葉片內有機物含量仍在升高,A錯誤;葉片衰老是正常的生命現象,不是消極的死亡過程,B錯誤;第40天后,光合作用強度逐漸減小

14、,可能是由于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結構被破壞,到第60天以后呼吸作用強度才開始下降,此時線粒體結構可能被破壞,C正確;光合作用光反應產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應,不能用于其他的生命活動,其他生命活動所需的ATP均來自細胞呼吸,D錯誤。12 圖甲表示基因型為AaBb的某動物正在分裂的細胞,圖乙表示該動物的細胞中染色體與核DNA數目的比值,圖丙表示該動物某細胞分裂時處于不同階段的遺傳物質或其載體的數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與圖甲細胞同時產生的極體中不可能含有兩個b基因13 圖甲細胞含有2個染色體組,3對同源染色體C.圖乙的CD1O寸應圖丙的n和出D.圖丙中出處的細胞能夠發生基因重組答案

15、C解析圖甲細胞中b基因如果是經突變形成,則與甲細胞同時產生的極體中應含有兩個b基因,A錯誤;圖甲細胞含有2個染色體組,但無同源染色體,B錯誤;圖丙的H和出含染色單體,可對應圖乙中含染色單體的CD段,C正確;圖丙中出處的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時期,而基因重組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D錯誤。14 有絲分裂過程中不可能發生的是()A.間期進行DNA勺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15 前期染色體散亂排列,核膜和核仁逐漸消失C.中期染色體的著絲點集中排布于赤道板上D.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答案D解析有絲分裂后期發生著絲點分裂,染色單體分離移向細胞兩極,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16、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D錯誤。16 如圖表示光照強度對陽生植物和陰生植物CO2吸收量的影響。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圖中甲、乙植物分別代表陽生植物、陰生植物B圖中e點時,甲植物凈光合強度比乙植物凈光合強度大C.圖中d點,限制乙增產的外界因素是CO濃度、溫度D.在缺Mg培養液中培養甲植物,則其bi點將向右移動答案B解析乙植物在較低光照強度下達到最大光合作用強度,故乙植物為陰生植物,A正確;e點為甲乙曲線的交點,即此光照強度下甲乙植物的凈光合速率相等,B錯誤;d點時,乙植物達到了最大光合速率,其限制因素不再是橫坐標光照強度,而是CO濃度、溫度等,C正確;缺Mg培養液,導致葉綠素合成減少,光合作

17、用強度降低,而bi點為光補償點,要使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應該增大光照強度,故bi點右移,D正確。17 某研究小組利用檢測氣壓變化的密閉裝置來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實驗設計如下。關閉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變化反映瓶中的氣體體積變化。實驗開始時將右管液面高度調至參考點,實驗中定時記錄右管液面高度相對于參考點的變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積變化)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甲組右管液面變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時氧氣的消耗量B.乙組右管液面變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時CO的釋放量和Q消耗量之間的差值C.甲組右管液面升高,乙組不變,說明微生物只進行有氧呼吸D.甲組右管液面不變,乙組下降,說明微

18、生物進行乳酸發酵答案D解析甲組實驗中NaOH勺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有氧呼吸過程消耗氧氣,產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甲組右管液面變化,表示的是彳生物呼吸時氧氣的消耗量,A正確;乙組實驗裝置中無NaOF收二氧化碳,氣體的變化是氧氣的減少量與二氧化碳的生成量的綜合,因此乙組右管液面變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時CO的釋放量和Q消耗量之間的差值,B正確;甲組右管液面升高,說明細胞呼吸消耗氧氣,進行有氧呼吸,乙組不變,說明二氧化碳的釋放量等于氧氣的消耗量,進行了有氧呼吸,產生了CO2,因此微生物只進行有氧呼吸,C正確;甲組右管液面不變,說明微生物不消耗氧氣,即進行無氧呼吸,乙組下降,說明二氧化碳的釋放量

19、大于氧氣的消耗量,進行了無氧呼吸,產生了CO,因此微生物進行酒精發酵,不是乳酸發酵,D錯誤。18 正常情況下,甲胎蛋白(AFP)主要來自胚胎的肝細胞,是胎兒的正常血漿蛋白成分,幼兒在周歲時含量降低至接近成人水平。但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細胞再生時,AFP也會升高;當肝細胞發生癌變時,AFP的含量會顯著增加。據此分析,下列推測恰當的是()A.細胞中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參與了AFP的加工和運輸B.肝細胞分裂的周期變長時AFP的合成會增加C.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不能調控肝細胞的有絲分裂D.指導合成AFP的基因發生突變后才進行表達答案A解析AFP為胎兒的血漿蛋白,甲胎蛋白的合成和運輸過程類似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20、過程,因此細胞中的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參與了AFP的加工和運輸,A正確;依題意“當肝細胞發生癌變時,AFP的含量會顯著增加”可推知,肝細胞的分裂周期變短時,AFP合成會增加,B錯誤;原癌基因主要負責調節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進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因此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能調控肝細胞的有絲分裂,C錯誤;正常情況下,幼兒在周歲時甲胎蛋白(AFP)含量降低至接近成人水平,說明指導合成AFP的基因發生突變前也能進行表達,D錯誤。19 下列有關人體細胞利用葡萄糖進行細胞呼吸及其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A.細胞呼吸產生的CO是由丙酮酸和02反應所生成B.呼吸消耗的02和產生的CO相等

21、時只進行有氧呼吸C.無氧呼吸時,丙酮酸在細胞質基質中被分解成乳酸和水D.用180標記葡萄糖中的O,產生的水中不能檢測到180答案D解析人體細胞中的CO2產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是由丙酮酸和H2O反應所生成,A錯誤;人體細胞無氧呼吸不消耗Q,也不產生CO,而在有氧呼吸的過程中,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就會消耗6molO2,同時產生6molCO2,因此呼吸消耗的Q和產生的CO相等時可能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B錯誤;無氧呼吸時,丙酮酸在細胞質基質中被轉化成乳酸,C錯誤;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前兩個階段產生的H與O2結合生成H2O,并釋放大量的能量,可見,產生的水中的O來自Q,所以用18O標記葡

22、萄糖中的O,產生的水中不能檢測到18QD正確。20 .(2018河北五校高三第二次考試)下列有關生物學內容的描述正確的有幾項()病毒雖無細胞結構,但可以通過分裂繁殖后代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內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只能進行無氧呼吸分子大小相同,堿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攜帶的遺傳信息一定相同細胞膜上蛋白質的功能主要有識別、運輸、催化等人精原細胞減數分裂產生精子的過程中,染色體和中心體都只復制一次衰老細胞中水分減少導致細胞核體積變小A0項B1項C2項D3項答案B解析病毒不能通過分裂繁殖后代,病毒提供模板后,在宿主細胞內合成病毒的組成物質再組裝成子代病毒,錯誤;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無核糖體,也無線粒體,

23、只進行無氧呼吸,錯誤;分子大小相同、堿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攜帶的遺傳信息也不一定相同,還取決于堿基的排列順序,錯誤;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功能復雜,但主要功能有識別(如糖蛋白受體)、運輸(如載體蛋白)、催化(如硝化細菌細胞膜上催化有氧呼吸的酶)等,正確;人精原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但由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均要將中心體平均分到兩個細胞中,所以中心體要倍增兩次,錯誤;衰老細胞由于水分減少,細胞體積變小,但細胞核的體積是變大的,錯誤。21 .(2018陜西榆林一模)下圖所示為物質進出細胞的三種方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個和葡萄糖分別以、方式進入紅細胞B胰島B細胞分

24、泌胰島素是通過方式進行C.以上三種運輸方式的共同點是都需要載體蛋白的參與D.細胞衰老,其細胞膜通透性改變,物質運輸的功能降低答案C解析由圖可知:是由高濃度到低濃度,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應是協助擴散;是由低濃度到高濃度,需要能量和載體蛋白,屬于主動運輸;鉀離子進入紅細胞是主動運輸,葡萄糖進入紅細胞是協助擴散,A正確;是胞吐,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是蛋白質,是通過胞吐方式進行的,B正確;圖中是胞吐,不需要載體蛋白,C錯誤;細胞衰老,其細胞膜通透性改變,物質運輸的功能降低,D正確。22 .(2018齊齊哈爾實驗中學期中)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維生素D在人體內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B.組成糖原、淀粉

25、、纖維素的單體都是果糖C.植物在冬季來臨之前,自由水/結合水比值會下降,從而適應寒冷環境D.蛋白質、核酸等有機物都能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答案C解析膽固醇在人體內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A錯誤;組成糖原、淀粉、纖維素的單體都是葡萄糖,B錯誤;自由水/結合水比值會下降,細胞新陳代謝減慢,抗性增強,C正確;核酸不能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D錯誤。二、非選擇題21細胞自噬是依賴溶酶體對細胞內受損、異常的蛋白質和衰老的細胞器進行降解的過程。被溶酶體降解后的產物,如果是對細胞有用的物質,細胞可以再利用,廢物則被排出細胞外(部分過程見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細胞內衰老的線粒體可在自噬體內被降解,該過

26、程利用了溶酶體中的酶。若利用同位素標記法驗證“自噬體中的酶來自于高爾基體”,則實驗現象應為(2)研究表明,若抑制肝癌發展期大鼠的細胞自噬,其腫瘤的體積和數量都比沒有抑制細胞自噬的對照組小,說明在肝癌發展期,細胞自噬會(填“促進”或“抑制”)腫瘤的發生,結合圖中自噬過程,推測其原因可能是答案(1)水解被放射性標記的氨基酸(物質)依次出現在高爾基體、溶酶體、自噬體中(2)促進癌細胞可利用自噬過程的降解產物作為自身細胞代謝的原料,以滿足其持續增殖和生長的需要解析(1)溶酶體內部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若利用同位素標記法驗證“自噬體中的酶來自于高爾基體”,可先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氨基酸

27、,追蹤放射性的移動途徑,可發現被放射性標記的氨基酸依次出現在高爾基體、溶酶體、自噬體中。(2)分析題干,結合圖中信息可知,細胞自噬過程中被溶酶體降解后的產物,如果是對細胞有用的物質,細胞可以再利用,滿足細胞代謝的需要,特別是對于癌細胞這樣代謝旺盛的細胞,細胞自噬對其增殖和生長是有利的,自噬過程的降解產物可以作為癌細胞代謝的原料,所以在肝癌發展期,細胞自噬會促進腫瘤的發生。22.在25C、CO濃度為0.10%等環境條件下,實驗測得某植物幼苗光合作用與光照強度的關系,結果如圖甲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環境溫度由25升高到30的過程中,D點逐漸左移,對這種變化的合理解釋

28、是。(2)在溫度等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CO濃度若下降到0.03%,B點右移,對該現象最合理的解釋是。(3) 若在植物培養液中加入抑制暗反應的藥物后,發現在同樣的光照條件下釋放氧氣的速率會下降。分析主要原因是。(4) 要測得植物在溫度為25、光照強度為D時的真正光合速率,根據圖乙實驗裝置及必備的溶液(NaHCO3溶液、NaOH溶液)至少需要設計兩組實驗。一組裝置,測;另一組裝置,測。答案(1)溫度升高,光合酶活性降低,光飽和點下降(所需要的最強光照強度減弱)(2)CO2濃度下降,暗反應減弱,故在光合作用強度達到與呼吸作用強度相同時所需要的光照強度相應增強(3)NADPH和ATP的積累,使光反應

29、速率減慢(4)放置NaOH§液,將植物置于溫度為25C、黑暗或遮光條件下呼吸作用速率(氧氣的吸收速率)放置同種生長狀況相同的植物、NaHCO3溶液,并置于溫度為25、光照強度為D的密閉環境中凈光合速率(氧氣的釋放速率)解析(1)環境溫度由25升高到30的過程中,D點逐漸左移,說明光合作用強度降低,原因可能是溫度升高,光合酶活性降低,光飽和點下降(所需要的最強光照強度減弱)。(2) 甲圖中的B點表示光合作用強度與呼吸作用強度相等,CO2濃度若下降到0.03%,導致暗反應減弱,使得光合作用強度減弱,要保證光合作用強度與呼吸作用強度相等,所需要的光照強度相應增強,因此B點向右移。光反應的產

30、物是NADPHF口ATP,NADP悌口ATP用于暗反應中三碳化合物的還原,加入抑制暗反應的藥物,會導致H和ATP的積累,進而抑制光反應階段,使光反應速率減慢。(4)真光合作用是呼吸作用與凈光合作用之和,呼吸作用需要在黑暗的條件下測得,NaOH可以吸收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此時裝置壓強的變化就是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的量。在光照作用下,NaHCO容液可以提供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此時壓強的變化應是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氣與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氣的差值,因此要測得植物在溫度為25C、光照強度為D時的真正光合速率,一組裝置放置NaOHB液,將植物置于溫度為25C、黑暗或遮光條件下,測呼吸作用速率(氧氣的吸收速率),

31、另一組裝置放置同種生長狀況相同的植物、NaHC超液,并置于溫度為25C、光照強度為D的密閉環境中,測凈光合速率(氧氣的釋放速率)。23.研究人員選取生長狀況相似的某種旱生植物進行不同干旱土壤條件處理,一段時間后,測定植株對的吸收量以及植株根部的糖類含量,如下表所示。組別水分條件K.的吸收量(g)根部糖含量(mg/g)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實驗一對照組0.18398.8747.8752.13實驗二輕度干旱0.23411.5743.8856.12實驗三中度干旱0.26329.6429.4870.52實驗四重度干旱0.10280.1522.0078.00請回答下列問題:(1)影響植物根部細

32、胞吸收K+的內在因素是,植物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離子的種類有明顯差異,這一現象與細胞膜的有關。(2)隨著干旱程度的加劇,植物體內自由水/結合水的值(填“增加”“減少”或“不變”人提高了植物的抗旱能力。(3) 一定范圍內,隨著干旱程度的加劇,植物的吸水能力增強,根據表格數據分析其原因可能是。(4)從實驗結果可知,如果要在干旱地區引種該植物來恢復植被,土壤水分條件最好保持在與相同,理由是答案(1)根細胞膜上的載體數量、ATP的產生量選擇透過性(或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2) 減少(3)根細胞內K+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增大了細胞液濃度(4) 輕度干旱此土壤水分條件下根細胞的糖類含量最高,利于根細胞的

33、生長發育,使根系發達解析(1)細胞吸收不與植物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離子的方式都是主動運輸,需要載體的協助,需要消耗ATR可見,影響植物根部細胞吸收個的內在因素是根細胞膜上/的載體數量和ATP的產生量。植物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離子的種類有明顯差異,這一現象與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或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有關。(2) 干旱會引起土壤溶液濃度升高,與根細胞的細胞液濃度的差值縮小,吸收的水分減少,因此植物體內自由水/結合水的值減少。(3)表中信息顯示:一定范圍內,隨著干旱程度的加劇,根細胞內/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增大了細胞液濃度,致使植物的吸水能力增強。(4) 分析表中信息可知:輕度干旱條件下,根細胞的糖類含量最高,利于根細胞的生長發育,使根系發達,因此如果要在干旱地區引種該植物來恢復植被,土壤水分條件最好保持在與輕度干旱相同。24某同學欲探究某種淀粉酶作用的適宜溫度條件。實驗步驟:取5支潔凈的試管,編號為1、2、3、4、5,分別加入10mL可溶性淀粉溶液。15號試管分別在15C、20C、25C、30C、35C的水浴鍋中保溫5min。每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經過常溫處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