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運輸安全設施安裝使用管理標準_第1頁
軌道運輸安全設施安裝使用管理標準_第2頁
軌道運輸安全設施安裝使用管理標準_第3頁
軌道運輸安全設施安裝使用管理標準_第4頁
軌道運輸安全設施安裝使用管理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軌道運輸安全設施安裝使用管理標準軌道運輸安全設施安裝使用管理標準1、適用范圍本規范適用于河南煤業化工集團永煤公司所屬礦井在用軌道運輸及安全設施的安裝使用管理。2、起草及會審人員3、會審時間4、審核人員5、實施時間6、參考標準煤礦安全規程(2011年版)煤礦窄軌軌道質量標準煤礦窄軌道岔質量標準一、軌道及道岔安裝使用標準1、軌道的輔設標準1.1 斜巷及采區等區域輔設軌道使用軌型不低于22kg/m的軌道。1.2 軌道扣件必須齊全、密貼、牢固并與軌型相符,軌道接頭必須使用合格的道夾板或魚尾板,并用4條螺栓固定,井下輔設軌道如需改變軌道型號,不同型號軌道接頭必須使用合適的異形道夾板,道夾板不得有斷裂或少

2、眼等現象。1.3 運輸大巷和主要運輸斜巷軌道接頭間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錯差不得大于2mm,一般運輸線路軌道接頭間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錯差不得大于2mm。1.4 軌道方向應符合標準,目視直順,不得有硬彎。主要運輸線路軌道直線段應目視直順,用10m弦量不超過10mm,在局部巷道底鼓較嚴重區段用30m弦量不超過50mm;曲線段,目視圓順,用2m弦量相鄰正矢差半徑50m以下不超過3mm。1.5 軌道軌面前后高低應目視平順,明顯變坡點處不得有接頭,應根據巷道變坡處的彎曲半徑,采用圓弧過渡。主要運輸線路軌面前后高低允許偏差用10m弦量不超過10mm,在局部巷道底鼓較嚴重區段用30m弦量不超

3、過50mm。1.6 接頭采用懸接時,30kg/m型號軌道軌枕距接頭距離為240mm,偏差不超過30mm,22kg/m型號軌道軌枕距接頭距離為220mm,偏差不超過30mm;接頭采用承接時,接頭處共3根軌枕,中間一根在兩軌道的接頭處,另兩根分別距中間軌枕240mm(30kg/m軌道)、220mm(22kg/m軌道);直線段應對接,相對錯距不大于50mm;曲線段應錯接,相對錯距不小于2m。1.7 主要運輸線路軌道單軌中心線符合設計要求,偏差為設計值的±50mm;Z軌中心線的間距不小于設計要求,不大于設計值的20mm,雙軌的中心位置與設計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1.8 主要運輸線路軌道軌

4、面的實際標高與設計標高偏差為±50mm;坡度50m內誤差不超過1/1000,高差不超過50mm。1.9 井下軌道軌距為600mm,主要運輸線路軌道直線段允許偏差+5mm、-2mm;曲線段加寬后允許偏差+5mm、-2mm,在曲線段內應設置軌距拉桿。一般運輸線路軌道直線段允許偏差+5mm、-2mm;曲線段加寬后允許偏差+5mm、-2mm。1.10 同一線路必須使用同一型號鋼軌。所用道岔的鋼軌型號,不得低于線路的鋼軌型號,同一線路應無雜拌道(50m以內兩種型號的軌道為雜拌道),無夾眼道。1.11 主要運輸線路軌道直線段兩股鋼軌頂面的高低差誤差不大于5mm;曲線段加高后誤差不大于5mm。一般

5、運輸線路軌道水平允許偏差不大于10mm,消滅陰陽道。1.12 軌道軌枕質量合格,敷設符合設換行計要求,接頭處軌枕無失效,無三根以上軌枕連續失效(腐朽、損壞、斷裂、懸浮、不起作用者為失效),軌枕與軌道垂直。主要運輸線路軌道軌枕間距為700mm,偏差不超過50mm;一般運輸線路軌道軌枕間距為800mm,偏差不超過50mm。1.13 軌道道釘規格應與軌型配套,數量齊全,浮離不大于2mm,混凝土軌枕螺栓、壓板緊固齊全、浮離不大于2mm。每月應對軌道及軌枕各部螺栓滴油一次。1.14 斜巷軌道地輥要齊全、靈活可靠,地輥架要具有防脫閉鎖功能,地輯之間一般間距為15m,最大距離不超過25m,以軌枕、道木無明顯

6、磨痕為準,巷道內變坡點處應增加地輥,變坡度數在15度以上的,在此變坡點處應裝設大地輥,地輥坑內應清潔無雜物積水。1.15 軌道路基必須無嚴重塌坡、地鼓、沉降現象。主要運輸線路軌道道硝厚度不小于100mm,個別底板突出處不小于50mm,道硝應埋沒軌枕2/3,軌枕必須露出1/3,對道床應經常清理,應無雜物、無浮煤、無積水;一般運輸線路軌道道碴不超過枕面,不低于枕面1/3。軌道道碴的粒度應符合標準要求,必須搗固堅實,無空板、吊板現象。1.16 有架線電機車通過的主要運輸軌道兩平行鋼軌之間,每隔50m應連接1根斷面不小于50mm2的銅線或其他具有等效電阻的導線。線路上所有鋼軌接縫處,必須用導線或采用軌

7、縫焊接工藝加以連接。連接后每個接縫處的電阻,22kg/m鋼軌不得大于0.00021R30kg/m鋼軌不得大于0.00019Q不回電的軌道與架線電機車回電軌道之間,必須加以絕緣。第一絕緣點設在2種軌道的連接處;第二絕緣點設在不回電的軌道上,其與第一絕緣點之間的距離必須大于1列車的長度。對絕緣點必須經常檢查維護,保持可靠絕緣。在與架線電機車線路相聯通的軌道上有鋼絲繩跨越時,鋼絲繩不得與軌道相接觸。1.17 軌道嚴禁用氣割進行切割,如需切割的必須使用切軌機,運輸大巷軌道不允許進行切割分段(較短距離修整除外)。軌道切割頭平面應與軌面垂直,鋸切面不得歪斜。軌道切割頭進行重新加工道夾板螺栓孔時,必須用鉆床

8、進行加工,嚴禁使用氣割割眼。螺栓孔直徑為24mm,孔水平中心線離軌面距離:30kg/m型號軌道為51.9mm,22kg/m型號軌道為59.7mm。第一個螺栓孔中心距切割面距離30kg/m型號軌道為60.5mm,22kg/m型號軌道為63.5mm。第二個螺栓孔中心距第一個螺栓孔中心距離為127mm。2、道岔的輔設標準2.1 道岔軌距按標準加寬后不大于3mm,轍岔前后的軌距偏差+3mm,-0mm。2.2 尖軌前端、直曲連接軌中部和道岔后部的兩股鋼軌的水平偏差不大于5mm。2.3 道岔水平方向直線目視平順,用10m弦不超過10mm,曲線目視圓順,用1m弦量相鄰兩點正矢差不大于2mm,用2m弦量相鄰兩

9、點正矢差不大于3mm。在局部巷道底鼓較嚴重區段用30m弦量不超過50mm。2.4 軌面前后高低目視平順,用10m弦量不超過10mm。2.5 道岔接頭處兩軌面高低和內側左右錯差不大于2mm。2.6 尖軌尖端與基本軌密貼,間隙不大于2mm,無跳動。尖軌損傷長度不超過100mm,在尖軌頂面寬20mm處與基本軌高低差不大于2mm。2.7 尖軌開程為80110mm。2.8 尖軌根部軌縫不大于8mm,其他軌縫與線路部分的軌縫要求相同。2.9 心軌至護軌工作邊間距為572mm,偏差為±2mm2.10 護軌零件齊全,安裝牢固,無松動、失效現象。心軌尖端與護軌工作邊中心垂直相對,偏差為±50

10、mm。2.11 心軌在頂面寬35mm處和翼軌喉部的垂直磨耗不超過7mm,鉚釘無松動,焊縫無裂紋。2.12 滑床板應于軌底面貼合,其間隙不超過2mm。2.13 基本軌與連接軌垂直磨損不大于7mm。2.14 軌撐應與基本軌密貼,間隙不大于1mm,數量齊全,無松動現象。2.15 扳道器拉桿零件齊全,連接牢固,動作靈活可靠,安裝道岔處應使用長軌枕。2.16 主要運輸大巷應裝設司控道岔,司控道岔應動作靈活,控制箱完好,同一程序的司控道岔安裝間距不得小于控制器控制距離,一個控制器不得使兩個司控道岔同時動作。主要運輸線路不得使用簡易道岔。2.17 斜巷串車提升的線路,使用的單開道岔不得小于4號,曲線半徑不得

11、小于12m。2.18 同一運輸線路使用不同軌型道岔應符合以下條件:2.18.1 可以采用較線路軌型高一級的鋼軌,不允許采用低一級的鋼軌。2.18.2 采用不同軌型道岔時,道岔前后端應各敷設5m與道岔軌型相同的鋼軌,然后用異型魚尾板與線路鋼軌連接。二、擋車杠制作及安裝使用標準1、擋車杠的安裝1.1 擋車杠框架及中間橫撐采用11#礦用工字鋼焊接制作,外寬420mm、橫撐不少于5道均勻布置。擋車杠長度應滿足在斜巷中安裝與巷道底板的夾角(銳角)在45°60°之間;擋車杠從下端開始,每間隔300mm刷紅白相間的防銹漆。1.2 擋車杠安裝位置(底端)分別在距離斜巷上平臺變坡點下方略大于

12、一列車長度的位置、下平臺變坡點上方略大于(增加2.5m)一列車長度的位置(每輛礦車長度2.5m,最多允許下放礦車數量為一列車)。1.3 擋車杠中心線應與軌道中心線重合,其偏差不得大于50mm,擋車杠常閉時(底端)應能落到底,距離軌面的高度最大不得超過200mm,兩底端高差不大于20mm;打開時高度不得低于1.6m(通過礦車、花車等較低車輛)、2.1m(運輸支架等較高設備)。1.4 斜巷長度不超過30m的巷道,換行將上下車場擋車杠聯鎖;超過30m時應分開安裝上、下車場擋車杠。1.5 斜巷長度超過100m的巷道,上車場應安裝聯鎖擋車杠。其中,上平臺擋車杠在常閉狀態下底端距離變坡點。1m,下擋車杠安

13、裝位置在變坡點下方略大于一列車的位置。1.6 當巷道長度超過300m時,要求每300m必須安設一套跑車防護裝置。3、擋車杠底座固定方式3.1 主要運輸斜巷應在擋車杠的位置裝設橫梁(橫梁的材料應用不小于11#的礦用工字鋼),擋車欄固定在橫梁上。當頂板巖石穩定不破碎時,可在巷道頂板打2根020X1800mml高強度錨桿,將底座固定在巷道頂板上。3.2 當頂板巖石破碎時,可在巷道頂板打2根錨索,將底座固定在巷道頂板上,將擋車杠用銷軸鉸接在底座上。3.3 底座與巷道頂板應貼實,擋車杠與底座連接必須用030mm銷軸鉸接,銷軸必須有防脫性能。3.4 當架棚巷道頂板無法打錨索時,可采用20圓鋼、10mm厚鋼

14、板加工2個梁卡,分別把底座兩端與棚梁卡緊,同時用15.5以上的鋼絲繩將該梁與其上、下方相鄰的2根棚梁穿在一起,并用繩卡連接、卡牢,形成三棚聯鎖。3.5 當底座固定處巷道頂板不平時,可用加墊鐵或墊木的方式墊平(墊鐵或墊木中間鉆孔,錨桿穿入中間鉆孔),保證擋車杠安裝后中心線與軌道中心線重合,偏差不大于50mm。4、氣(電)動推桿安裝4.1 安裝氣(電)動推桿前,須先仔細閱讀說明書,掌握推桿安裝的工作條件、安裝工序、固定方法、接線方式、調整方法、氣(電)壓等級等主要參數。4.2 根據安裝地點巷道高度及擋車杠提升高度確定推桿底座的安裝位置,然后確定導向滑輪的安裝位置,再根據氣(電)動推桿的行程確定擋車

15、杠的起吊點位置和起吊滑輪的安裝位置。4.3 先用四根1.8m錨桿把專用底座固定在頂板上,用兩根1.8m錨桿把導向滑輪固定在頂板上。用兩根1.8m錨桿把起吊滑輪固定在頂板上。4.4 把推桿的底座與專用底座用螺栓連接、緊固。保證氣(液)缸中心線、推桿中心線、導向滑輪中心線在同一條直線上。4.5 按照接線(管)要求連接固定線(管),在提升擋車杠前先做伸縮試驗,看伸縮各部螺栓、連接口是否緊固、線(管)是否完好,伸縮是否靈活自如等。4.6 用不小于6.2mm鋼絲繩依次繞過推桿動滑輪、導向滑輪、起吊滑輪和擋車杠的起吊環,繩頭的一端固定在擋車杠的中心線、第一個繩夾距離起吊環不大于300mm;另一端固定在擋車

16、杠底座上。4.7 經對整套擋車裝置仔細檢查無誤后,接通氣(電)源進行提升試驗,發現有異常或不符合安裝標準的,進行調整,直至達到安裝標準。5、其它規定5.1 上、下山掘進時,距迎頭或耙裝機尾不超過15m安裝一道常閉擋車杠,因此擋車杠隨掘進或耙矸機及時前移,可不采用上述底座固定方式,但須用打鋼鍥的方式用15.5及以上鋼絲繩套與11#工字鋼連接,卡牢后固定在巷道頂板,擋車杠與巷道成45°60°夾角。5.2 斜巷臨時停車點(包括各采掘區隊臨時停車裝卸料點、巷修巷道臨時裝車點、清理水倉停車點等),在停車點礦車后必須有能將車輛可靠阻住的擋車裝置。5.3 安全設施要包保到人,實行掛牌管理

17、,管理牌上要注明設施名稱、型號,安裝地點、使用單位、責任人姓名等。管理牌要掛在安裝安全設施處的巷道幫一側明顯處,高度1.2m1.5m。三、阻車器的安裝1、安裝位置在斜巷上平臺距離變坡點12m處。2、阻車器固定時必須采用加工配套部件固定在軌道上,不得安裝在軌道接頭位置。3、阻車器轉動靈活,處于常閉狀態。4、阻車器中心與軌道中心一致,誤差不大于50mm。5、阻車器(阻碰頭式)打開時,卡爪高度距離軌面不低于300mm。6、阻車器(抱軌式)閉合時,立面凈寬度為622士10mm(22kg/m軌道),633士10mm(30kg/nB道)。打開時,尖部凈寬度為1141士10mm(22kg/m軌道),1184

18、士10mm(30kg/m軌道)。7、控制箱或控制閥門操作地點應設在行人一側,高度在1.2m1.4m之間,有條件時要設置在操作硐室內。8、控制箱或控制閥門安裝牢固,不漏風,操作手把靈活可靠。9、管線敷設安全、美觀。可用適合膠管外徑的鋼管套住膠管敷設到巷幫底角,再沿巷幫敷設至控制箱或控制閥門。10、擋車杠、阻車器的操作手把應安放在信號硐室內,巷道條件限制,無信號硐室的,可設在絞車硐室內,位置應在彎道的外側或巷道擴幫處;操作手把使用固定板固定,上面噴上操作的對象(擋車杠或阻車器),下面手把轉動處噴上升降方向并安裝在專用控制箱內。11、擋車杠、阻車器操作手把和信號電鈴、語音信號等需在統一地點,便于檢修工操作。四、警沖標概念及安裝標準1、警沖標概念:是在道岔后部兩線路之間設置的停車位置示警標志。換行2、警沖標作用:是為了使停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