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課堂知識練習題_第1頁
湘教版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課堂知識練習題_第2頁
湘教版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課堂知識練習題_第3頁
湘教版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課堂知識練習題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湘教版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課堂知識練習題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課外類文閱讀。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注釋)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殆:疑惑。1“故”字在詞典中的解釋有:故意,有意;緣故,原因;原來的,從前的,舊的。“溫故而知新”中的“故”應選第_種意思。2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溫故而知新。_(2)學而不思則罔。_3對“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   )(多選)A.三個人一起走路,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B.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

2、得我學習的人在。C.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多向他人虛心學習。2. 閱讀短文,根據要求完成下面各題。匡衡苦學漢劉歆匡衡字稚圭(gu),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注釋:不逮:指燭光照不到。逮,及達到。穿壁:在墻上打洞。穿,鑿。邑人:同縣的人。大姓:大戶人家。文不識:人名,姓文名不識。傭:做工。資給:資助,供給。遂:于是,就。大學:大學問家。1下列詞語中的“逮”與“鄰居有燭而不逮”中的“逮”意思相同的是(   )A.私逮刑訊&

3、#160;B.狗逮老鼠 C.逮捕犯人 D.力有不逮2“主人怪問衡”主人“怪”的原因是(   )A.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B.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C.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D.(匡衡)勒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3結合上下文和注釋翻譯下列句子。(1)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_(2)愿得主人書遍讀之。_4在匡衡身上,你發現了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_3. 閱讀理解。徐孺子賞月(一)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嘗:曾經。戲:玩耍。邪:文言疑問詞,有時也作

4、“耶”。瞳子:瞳仁。(二)徐家有個小孩,年方九歲,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對他說:“若是月亮中什么都沒有,它是不是應該更加明亮呢?”這個姓徐的孩子說:“不對。比方說人眼中都有瞳仁,沒有瞳仁就看不見光明了。”鑒賞感悟:本文描寫了徐孺子的機智風趣,把一個問題巧妙地回答到極致: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較,他不是正面回答提問者的問題,而是借助了某樣東西來告訴提問者他的回答。文章語言簡練,敘事清楚,把徐孺子的特點描寫的淋漓盡致。1文段(一)是文言文,對照文段(二)讀懂它的意思。2根據文言文注釋,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嘗: 戲:  邪: 瞳子:  

5、;3與文段(一)中“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在文段(二)中用“   ”畫出。4理解加點詞的意思。“人語之曰”,“之”指的是_。“無此必不明”,“此”指的是_。5你認為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他與楊氏之子,哪些特點值得我們大家稱贊?_4. 古文閱讀。人生小幼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注釋)節選自顏氏家訓·勉學篇,題目為編者自擬。專利:專注集中。已:同“以”。表示時間、方

6、位等界限。靈光殿賦:即東漢辭賦家王延壽創作的一篇賦。坎壈:困頓,不得志。1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合適的解釋。(1)固須早教,勿失機也(_)A堅固的 B一定C堅決地  D同“故”,因此(2)十年一理,猶不遺忘(_)A溫習,復習  B道理,義理C治理,管理  D理睬,理會2說說下列解釋對應文中的哪個句子。但是,人難免會有困頓的時候,即使在青少年時失去了求學的機會,也應該在晚年時抓緊時間學習,不可以自暴自棄。_3七歲時學習和二十歲以后學習,會有什么不同?請用原文作答。作者寫自己的親身經歷是為了說明什么?(1)七歲時:_(2)二十歲以后:_(3)說明:_4下面對作者觀點概括

7、最準確、最全面的一項是()A.要在年輕時抓緊一切時間學習。B.少年時是學習的最佳時機。C.如果年少時學習被耽誤了,到年老時也無法補救了。D.學習的正確態度是:年少勿失良機,年老不可放棄。5. 閱讀文言文,完成練習。葉公好龍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yu)窗,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選自劉向新序·雜事五1“葉公好龍”中的“好”應讀作“_”,意思是“_”。2葉公是怎么“好龍”的?請用“”畫出相關語句。3從“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_4用自己的話說說最后

8、一句話的意思。_5這個故事諷刺了。A.像葉公這樣喜歡像“龍”而現實中并不存在的東西的人B.像葉公這樣膽小如鼠的人C.像葉公這樣心口不一,嘴上說喜歡某事物,但并不是真的喜歡的人6. 閱讀理解。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釋:曾子:孔子的弟子;女:通“汝”;顧:回來;彘:豬;特:只不過。1下列各組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曾子之妻之市   聽父母

9、之教B.其子隨之而泣   今子欺之C.汝還   顧反為汝殺彘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顧反,為女殺彘  反:同“返”C.妻適市反 適:往 D.特與嬰兒戲耳   特:特別3解釋加點的詞。(1)妻止之   止(_)(2)遂烹彘也   遂 (_)4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代漢語。(1)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_(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_5讀了這個故事后,你認為曾子有必要殺彘嗎?為什么?_7. 閱讀課文節選,完成

10、練習。讀書有三到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1解釋帶線的詞語。  余嘗謂:_   漫浪誦讀:_  既不專一:_  心到最急:_2“讀書有三到”,即_、_、_,其中最重要的是_,因為_。(用文中句子回答)3“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這句話是一句_句,意思是:_8. 課內閱讀。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1

11、聯系上下文填空。(1)_為_設果。  (2)孔指_以示兒曰。2這句話朗讀時正確的讀法是(   )A.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C.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D.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3楊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處不在于(   )A.楊氏之子的回答非常有禮貌。B.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轉對答,表現了應有的禮貌。C.他的回答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孔君平要承認孔雀是自己家的鳥,說的話才立得住腳。4楊氏之子是個怎樣的孩子?用準確的成語來形容他。(_)的孩子   

12、(_)的孩子5想一想,孔君平聽到楊氏子的回答以后,會說些什么?_9. 閱讀下面的古文,回答問題。楚人有鬻矛與盾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釋)鬻(yù):賣。陷:陷落,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或:有的人。弗:不。夫:放在句首的語氣詞,不譯。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1)吾矛之利_(2)其人弗能應也_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_”的句子。_3出自這個故事的成語是_,這個成語的意思是_。4文中的楚人所說的“_”和“_”是自相矛盾的。10. 古文閱

13、讀。短文(一)晏子使楚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注釋)將:將要。 聞:聽說。 左右:身邊的人。習辭者:善于辭令(很會說話)的

14、人。何以也:用什么辦法呢?縛:捆綁。坐:犯罪。賜:賞賜,給予。酒酣:酒喝得正暢快的時候。枳:一種灌木類植物,果實小而苦,也叫枸橘。所以然者何:這樣的原因是什么呢?然,這樣。得無:莫非。 反取病焉:反而自討沒趣了。短文(二)晏子使楚(節選)晏子見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嚴肅地回答:“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云;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么打發你來呢?”晏子裝著很為難的樣子,說:“您這一問,我實在不好回答。撒謊吧,怕犯了欺騙

15、大王的罪;說實話吧,又怕大王生氣。”楚王說:“實話實說,我不生氣。”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說著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著笑。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當他們吃得高興的時候,有兩個武士押著一個囚犯,從堂下走過。楚王看見了,問他們:“那個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說:“犯了盜竊罪,是齊國人。”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兒?”楚國的大臣們聽了,都得意揚揚地笑起來,以為這一下可讓晏子丟盡了臉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

16、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楚王聽了,只好賠不是,說:“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1我讀完上面兩篇短文共用了_分鐘,我了解到文段(一)晏子使楚是_文,我一眼看到文段(二)晏子使楚的內容是:_2對比閱讀兩篇短文,我發現短文(一)和短文(二)講到了相同的內容:楚王當著晏子的面_。在短文(一)中晏子用“_,_”類比,不卑不亢,既保全了楚王的面子,又維護了國家尊嚴。短文(二)中“_”這句話和短文(一)中的類比意思一樣。

17、3讀完兩篇短文,你覺得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下列說法不恰當的是(   )A.陰險狡詐 B.能言善辯 C.勇敢大膽 D.不畏強權11. 小古文閱讀。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解釋加點詞的含義。蓋士人讀書  _第三要有恒 _如井蛙之窺天  _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 _2翻譯句子。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翻譯:_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

18、;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翻譯:_12. 古文閱讀。古人談讀書(節選)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聯系上下文,解釋下列詞語。士人:_   下流:_2寫出選文中畫橫線句子的意思。_3本文告訴我們讀書一要有志氣(志向):二要有_,三要有_,這三方面是缺一不可的。4讀懂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A.借助注釋 B.聯系上下文 C.使用工具書 D.以上都是5聯系自己的讀書體會,說說短文中的哪些內容對你有啟發。_13. 讀故事,完成練習。魏文侯與虞人(虞人:管理山澤打獵的小官)期(約定時間)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_14. 按課文內容填空。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