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古詩二首∣人教部編版_第1頁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古詩二首∣人教部編版_第2頁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古詩二首∣人教部編版_第3頁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古詩二首∣人教部編版_第4頁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古詩二首∣人教部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9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8課古詩二首2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古詩二首單元第三單元學科語文年級二年級學習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1. 學會認讀12個生字,能夠正確書寫10個漢字。2.過程與方法:(1)通過朗讀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意思。(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理解古詩內容; 感受詩句所描繪的風景,并說說詩句的意思。能力目標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詩句所要表達的含義。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詞語及重點詩句。重點1.識字、寫字。2.讓學生感受古詩文字的意境,感悟詩中所蘊含的哲理。難點1.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2.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詩句的意思并領悟詩句文字的意境和韻味。學法問題學習、探

2、究學習教法師生互動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第1課時1.“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演示第2張幻燈片)你們喜歡古詩的這種表達方式嗎?2.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古詩兩首。(演示第3張幻燈片)這首詩描寫了白鵝在水中暢游的歡快情景。喜歡。讀課題登鸛雀樓。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明白要學的內容是什么。講授新課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初讀課文,感知課文。(演示第4-7張幻燈片)(1)自由朗讀課文,圈出本課生字。(2)說一說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樓”的偏旁是“木”“依”的偏旁是“亻” “盡”的偏旁是“尸” “層”的偏旁是“尸”(3)指導生

3、字的筆順。以 “依”、“層”為例指導。2.學習組詞。小組內合作學習,掃除生字、詞障礙,不能解決的,師生共同解決。出示詞語:A.教師領讀 B.男女生比讀 C.同桌互讀。樓(樓房)(高樓) 依(依然)(依靠)盡(盡力)(盡頭) 層(上層)(樓層)3. 認識了生字寶寶,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古詩。(插入音頻素材1)(演示第8張幻燈片)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4.相關鏈接(演示第9張幻燈片)王之渙,字季凌,唐朝著名詩人,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二、精讀課文1.古詩題目解讀。(演示第10張幻燈片)題目的中心詞是什么?詩人要登什么地方呢?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

4、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2.接下來我們一起讀一讀詩的前兩句。(演示第11-18張幻燈片)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1)重點詞語解釋:黃河:世界第六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也被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2)“白日依山盡”說的是什么意思呢? 這句話是說,傍晚太陽依傍山巒落下。(3)“依山盡”說明了什么?這是對什么景物的描寫?(4)同學們,你們覺得在什么時候,太陽會離山很近?(5)詩人描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色?(6)這句詩描寫的是什么時候的什么景象呢?(7)“黃河入海流”說的又是什么意思呢?滔滔黃河水朝著大

5、海洶涌奔流而去。這描寫的是什么樣的景物?(8)同學們,你們想象一下,滾滾的黃河水,翻著波浪,向大海流去,會是怎樣的景象?(9)這兩句,詩人描寫的是什么景物?屬于什么樣的景物描寫?(10)誰能把這兩句詩的意思串起來說一說呢?夕陽依傍著山峰慢慢地沉下去,滾滾黃河水向東一直流向大海,不回頭。3.看到這些壯觀美麗的景色之后,詩人又寫了什么?(演示第19-22張幻燈片)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1)重點詞語解析:欲:想要。窮:最大化,達到極點。更:再。(2)這兩句詩是什么意思呢?要想看到更多更遠的景物,你就必須再上一層樓。這是詩人對什么景物的描寫?(3)這兩句詩描寫的是什么樣的景物?(4)“千里目”是什

6、么意思?(5)這兩句詩暗含了什么道理?要想擁有更多的知識、更大的成就,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4.全詩釋義:(演示第23張幻燈片)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樓。三、歸納總結(演示第24張幻燈片)登鸛雀樓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表現了詩人進取向上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1、學生根據老師出示的生字卡輸出字的讀音。2、同學之間交流互相提問識記生字。登。鸛雀樓。太陽離山很近。遠景。太陽落山的時候。傍晚。傍晚太陽慢慢落下山時的景象。近景。非常壯觀。實際看到的景物。實景。自己想象中的景物的描寫。虛景。指

7、人所能看到的最遠的景物,也可指眼界寬闊。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識記生字詞。熟悉古詩及朗讀節奏。認識作者。解讀題目。了解鸛雀樓。品讀詩句。了解重點詞語。精讀詩句。發揮想象。感悟詩句中存在的哲理。理解全詩意思。歸納總結本詩所抒發的情感和深刻哲理。新課導入第2課時前邊我們學習了杜甫的登鸛雀樓,領略了滾滾黃河水的壯觀,感受了詩人登高望遠的哲理人生。現在我們來學習另一首描寫景物的古詩望廬山瀑布。復習登鸛雀樓導入新詩。講授新課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初讀課文,感知課文。(演示第26-31張幻燈片)(1)自由朗讀課文,圈出本課生字。 zhào lú yn uà chun 照 爐

8、 煙 掛 川(2)說一說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3)指導生字的筆順。以 “煙”、“掛”為例指導。2.學習組詞。小組內合作學習,掃除生字、詞障礙,不能解決的,師生共同解決。出示詞語:A.教師領讀 B.男女生比讀 C.同桌互讀。照(日照)(照射) 煙(香煙)(煙火)掛(掛鉤)(掛號) 川(山川)(四川)爐(香爐)(爐火)4. 認識了生字寶寶,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古詩。(插入音頻素材2)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5.相關鏈接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代表作有望

9、廬山瀑布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二、精讀課文1.古詩題目解讀。(演示第32張幻燈片)題目的中心詞是什么?詩人要望什么地方呢?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瀑布:就是一條河流翻過一個懸崖峭壁,就形成了一個瀑布。2.接下來我們一起讀一讀詩的前兩句。(演示第33-39張幻燈片)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1)重點詞語解釋:香爐:即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因形似香爐且山上經常籠罩著云煙而得名。生紫煙:云煙被日光照射呈現出紫色。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氣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出紫色,所以說它“生紫煙”。  掛前川:掛在前面的山川上。(2)“日照香爐生紫煙”說的是什么意思呢? 太陽的光輝照射

10、在香爐峰上,香爐峰上升起紫色的煙霧。(3)同學們,“煙”一般都是什么顏色?那這里為什么說是升起了“紫煙”呢?因為香爐峰上有瀑布,水汽蒸發到空中,經太陽光照射,就出現了紫紅色,遠遠望去,好像這些紫色的煙霧是從香爐峰上冒出來的。(4)同學們,你們覺得這時的香爐峰美不美?(5)詩人描寫了香爐峰的什么景色?(6)接著詩人又看到了什么?遙看瀑布掛前川。(7)這是近景還是遠景?從哪可以看出來?遙:遙遠。(8)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呢?遠遠望去,好像一條瀑布掛在前面的山川上。(9)“掛”字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3.看到這些壯觀美麗的景色之后,詩人又是怎樣接著描寫瀑布的?(演示第40-45張幻燈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

11、是銀河落九天。(1)重點詞語解析:尺:是一種長度單位。(3尺等于1米)疑:懷疑。     銀河:天氣晴朗的夜晚,在天空中出現的一條白色光帶。 九天:天空,指很高。古人以為天有九層,最高一層稱九天。(2)“飛流直下”描寫的是什么景象?描寫的是瀑布從高高的山壁上筆直快速地傾瀉下來的景象。(3)“飛流直下三千尺”是什么意思呢?飛速流動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高。(4)這里運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形象地把瀑布從陡峭的山崖上急速飛流而下的氣勢描寫了出來。(5)看到這樣的景象,詩人有什么感想?疑是銀河落九天。(6)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呢?讓人懷疑那是銀河從極高的天空降落下來

12、了。(7)這里運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這樣寫有什么作用?生動形象地描繪出瀑布銀光閃閃、氣勢壯大的壯麗奇觀。4.全詩釋義:(演示第46張幻燈片)太陽照射香爐峰,峰上升起淡淡的紫煙,遠遠望去,一條瀑布懸掛在山的前面。飛速流下的瀑布足足有三千尺高,讓人懷疑那是銀河從九天上傾落下來。三、歸納總結(演示第47張幻燈片)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詩人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描繪了廬山瀑布奇麗雄偉的獨特風姿,表現了自己開闊的胸襟和超群出俗的精神面貌。1、學生根據老師出示的生字卡輸出字的讀音。2、同學之間交流互相提問識記生字。望。廬山瀑布。白色或灰色。美。在

13、太陽光的照射下,香爐峰上冒出紫色的云煙。遠景。遙。非常形象地把瀑布一瀉而下的形態描繪出來了。夸張。比喻。把瀑布比作了銀河。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認讀生字詞。熟讀詩句。了解詩人。解讀題目。品讀詩句,感悟美景。展開想象,感悟美景。領悟修辭手法的妙用。理解全詩意思。歸納總結。課堂練習1.我會背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2.讀一讀,記一記。山川 名山大川 窮盡 山窮水盡煙云 煙消云散 層疊 層林疊翠作業布置1.朗讀古詩并背誦。2.完成課后習題。課堂小結這兩首詩都是寫景的詩。登鸛雀樓描寫的是滾滾黃河之水東流入海的壯觀景象,暗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望廬山瀑布則是寫香爐峰瀑布飛流急下的壯麗景觀,詩人運用了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把瀑布飛流急下的形態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出來。板書設計登鸛雀樓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 遠景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夸張疑是銀河落九天。比喻教學反思古詩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代表作。詩人通過描寫登鸛雀樓觀看太陽西沉、黃河歸海的壯觀景色,告訴人們,要看得遠就應站得高的道理;同時,也反映了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真正理解字義和詩句內容,深刻感知詩的意境及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