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個案分析_第1頁
留守兒童個案分析_第2頁
留守兒童個案分析_第3頁
留守兒童個案分析_第4頁
留守兒童個案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留守兒童個案分析蔣家灣小學 魏迎霞一、個案情況:姓名:高晨曦年齡: 10歲性別:男現(xiàn)監(jiān)護人:爺爺、奶奶基本情況: 通過家訪了解到高晨曦同學家庭經濟狀況良好, 該生在爺 爺奶奶的陪伴成長。 由于他的父母都外出務工, 平時無暇顧及孩子的 學習、生活,加之監(jiān)護人(爺爺、奶奶)年紀大,體弱多病,該生欠 良好的習慣經過我的走訪調查和幾個月細心地觀察、 分析,發(fā)現(xiàn) 在高晨曦同學身上集中出現(xiàn)了以下問題:1、經常有厭學的情緒出現(xiàn) 該生學習上有畏難的心理,在學習、生活上對家長過分依賴,也 就是說欠自覺性與主動性。 另外上課老打不起精神, 注意力老是不能 集中。而平時的作業(yè)不想做、懶得做,特別是當作業(yè)過多時,就會

2、故 意將作業(yè)放在家里不按時批改或者是只做一部分, 其他的說忘記做了 或者說沒聽清楚作業(yè)做什么等等以此為借口。 實際上是怕動筆、 怕動 腦、怕發(fā)言、怕作業(yè),加上沒有人約束,一心想隨心所欲地玩。最后 造成了成績不理想,有自卑心理,平時少言寡語,與同學、老師交往 時,往往顯得不自信,在各種班級活動中常常是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2、自卑心理嚴重,與同學交往困難該生平時沉默寡言,獨來獨往,不愿與同學、老師交流,課堂上 幾乎從不發(fā)言,即使是很簡單的問題,他會的問題,也不敢回答,自 卑心理嚴重。偶爾也流露出想和同學們交往的思想, 但顯得不知所措, 跟同學相處困難,所以無論是上學還是放學,還是在其他地方,你會

3、發(fā)現(xiàn)始終都是他自己一個人,身邊沒有其他同學。3、不良的行為層出不窮該生不太愛勞動,亂花錢,吃零食,說臟話,打同伴,“拿”同 學東西。 當有人檢舉出他的不良的行為時他老以仇恨的目光以待, 緊 握著兩個拳頭, 還老找借口或話題回絕。 蠻橫無理的不良舉止舉不勝 舉。二、問題分析: 我通過多次家訪、與本人交談、長時間細心觀察、與同伴的交流等 多種方式, 不斷深入了解高晨曦和他的家人, 最后我得出他身上的這 些問題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的原因:1、隔代監(jiān)護出現(xiàn)的過度溺愛,爺爺奶奶對高晨曦十分溺愛,大事、 小事都遷就隨愿, 不忍對其進行嚴格的監(jiān)督和教育, 連日常生活小事 都不舍得讓他做, 甚至連整理書包、 裝

4、吃的等這些本該孩子做的事都 包辦了。2、父母不正確的教育和不合理的疼愛方式 由于該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務工,在高晨曦同學的生活中缺少父愛 和母愛,在外的父母心里覺得內疚, 因此對孩子處處補償、 事事遷就, 生怕虧待了孩子,特別是在物質上,金錢上,他們對孩子更是有求必 應,但和孩子在思想上的溝通卻是極少的,對學習更是不聞不問。3、自卑使他的性格發(fā)生了變化以前的他,性格開朗而又活潑, 自父母外出后,他一直心神不定, 成績直線下滑,平時很少和老師、同學交流,表揚更是遠離了他,這 些使他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 內心深處的自卑感使他害怕競爭、 害怕 失敗,所以逃避一切,將自己包裹起來,并遠離集體。通過以上分析

5、,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高晨曦身上的問題主要源于監(jiān)護人 的溺愛、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方法和他孤僻和不自信的性格,于是 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教育和引導。三、教育和引導措施:1、從監(jiān)護人和家長入手,使他們能形成正確的教育觀 我在課外時間多次與監(jiān)護人交談,并用打電話、發(fā)短信等方式與 高晨曦的父母進行溝通, 讓他們意識到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的 嚴重性,使他們明白:錢不能彌補自己對孩子的歉意,無節(jié)制的物質 滿足是在害孩子,會使孩子滋生許多生活上的惡習。2、對他進行“三優(yōu)”政策。即:優(yōu)先發(fā)言、優(yōu)先輔導、優(yōu)先批 改作業(yè),并充分利用 “結對子(手拉手)幫扶法” 、“談話法” 、“主 題班會法”“田徑運動會”等活動幫

6、助該生確立自信、自強的信念, 使其能融入集體,鼓勵他多與同學交往,體會與人交往的樂趣,并通 過講解數學家小的時候的好多小故事來激發(fā)他學習的興趣。3、加強聯(lián)系密度。針對高晨曦在校的一些情況,我及時和他的 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 幫助分析孩子的問題原因所在, 指導他們怎么做才能更 好地去幫助孩子。4、榜樣陶冶法。該生由于種種原因,似乎感覺在別人的眼中總 是低人一等。為了讓孤獨、 自卑的高晨曦同學走出封閉的自我,平時 在關心和愛護他的同時,還和他多交流。不光是老師和他的交流,我 先后讓班上優(yōu)秀的同學, 更有意地讓留守兒童、 單親生等去主動接近 他,與他一起談心、學習、活動。在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和學習等方 面幫

7、助他,努力讓其找到成功的喜悅,促進其在各方面進步。同時, 還要引導他主動地和同學交流,盡可能地及早融入集體中來。四、教育引導后的感受和小結。高晨曦的轉變讓我真正感受到,留守兒童問題是社會普遍問題, 更是學校的熱點慰問體, 只有抓好學校教育這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才能更好 的教育好留守兒童, 才能讓我們的下一代健康成長! 那么學校理應是 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 老師是留守兒童的第二父母。 當孩子在家得不 到的父母的關愛與照顧, 就需要我們老師來充當代理父母, 對他們給 予更多的關愛和照顧,使其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同時,我們做老 師的要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對待他們, 讓其感受到父母的溫暖。 另 外,社會各界

8、要統(tǒng)一思想、認識,留守兒童是一個需要關愛的弱勢群 體,有與其他學生完整的人格尊嚴,不是問題學生、弱智學生。不要 歧視他們, 而要給予他們學習生活上的關心與幫助, 學校力爭為留守 兒童創(chuàng)建積極健康的校園氛圍和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的環(huán)境。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個案分析蔣家灣小學 魏迎霞一、學生的情況介紹姓名:魏俊龍性別:男年齡:八歲班級:二年級二、問題及行為表現(xiàn)1、學習缺乏主動性。能完成作業(yè),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沒有鉆研 精神。2、性格倔強、固執(zhí)。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后果,缺乏自制力,責任 感淡薄3、處事情緒化,易沖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較差。有依賴和惰性心理,聰明

9、但不愛多動 腦。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三、有關資料的調查魏俊龍同學今年八歲了, 由于頻繁轉學而成為問題學生。 在家里是獨 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 從小在爺爺奶奶呵護下長大, 由于是男孩, 更是得到奶奶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溺愛, 誰也不能碰他一下, 誰也不能 罵一句,再加上家庭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使他養(yǎng)成了固執(zhí)、偏激、倔 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不計后果,出了問題又缺乏責任感,表現(xiàn)出逆反心理。 學習缺乏自覺性, 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完成了事, 多一點也不想做,沒有毅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根基打得不牢,使學 習成績處于下游。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說,表現(xiàn)出較

10、強 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四、個案分析針對魏俊龍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 經調查了解, 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 來源于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1、鑒于他從小嬌生慣養(yǎng),被捧為掌上明珠,凡事隨心所欲,被家庭 主要成員所溺愛,過于放縱,使他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缺乏自理自立能力,養(yǎng)成了依賴別人和惰性心理。2、在班級里,一則年齡大,二則學習成績不好,又缺乏認真、刻苦 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愿意動腦筋, 又不肯問別人, 不懂裝懂, 長期發(fā)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 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凡事總覺得自己對,對 自己認識不清,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定現(xiàn)

11、象。五、采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1. 根據魏俊龍的實際情況, 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 如果與家長配 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和幫助, 他是會有改變的。 于是我與 其父母取得聯(lián)系, 讓他們勤與和孩子打電話交流溝通。 并讓他的爺爺 奶奶一定要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 與老師更好的配合, 嚴格管教孩 子。2. 他經常犯錯誤,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 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同時,沒有放松對他的教育,用 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 使他真正理解教師對他的關愛, 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3. 針對魏俊龍惰性強的缺點,激發(fā)他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熱情, 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

12、, 就給予鼓勵; 主動幫助教師拿教具等則給予肯 定,經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幫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我 則耐心幫助他建立起熱愛生活的信心。六、教育效果 經過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 魏俊龍有了一定的進步, 正如人的性格不 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 它具有穩(wěn)定的特點, 要徹底改變是要經 過長時間的努力。現(xiàn)在,魏俊龍對老師尊重,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 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 成績逐步提高。 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 情緒較穩(wěn)定,沖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 熱心肯干,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zhí)得以緩解,辦 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他現(xiàn)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

13、,對 較難的問題易放棄,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較弱,對于他今后 的教育仍是長期的, 我希望他會成為堅強、 有知識的身心健康的人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個案分析蔣家灣小學 魏迎霞一、個案現(xiàn)狀學生陶雅琴,女, 8 歲,父母在深圳打工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 由外公和外婆照料。 經過一段時間觀察, 我發(fā)現(xiàn)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現(xiàn) 了以下問題:1、行為習慣差,個人衛(wèi)生差,上、下課都特別好動,無法克制 和約束自己的言行。2、懶惰心理。學習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動腦、怕發(fā)言、怕作 業(yè),只想在家隨心所欲地玩。3、缺乏良好的班級意識。小到一次發(fā)言,大到學校組織的活動, 都顯得沒熱情,總想逃避,參與意識淡薄。二、問題分析我

14、通過觀察、 家訪、交談等各種方式接觸留守孩子陶某和他的家 人,我發(fā)現(xiàn)她身上的這些問題主要來源于三方面:1、長輩關心不當。外公外婆對孩子是打心眼里愛,但是缺少嚴 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著孩子,導致陶雅琴作業(yè)不認真完成,老師催 促她交作業(yè)就抄襲別人的作業(yè)。2、粗暴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的這種特殊性,陶雅琴自小和家 長很少進行情感上的溝通, 遇事缺乏耐心, 常用一種粗暴的態(tài)度來處 理事情。3、內心深處自卑,由于她的成績一直較差,平時很少得到老師 的表揚,使她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害怕競爭,害怕失敗,不愿參加 任何集體活動。通過以上的分析, 我發(fā)現(xiàn)她身上的問題主要源于家長和她的不自 信,于是我決定從她的家長

15、和本人兩方面入手采取措施。三、主要措施1、幫助家長走出愛的誤區(qū),我利用課余時間和她的外公、外婆 交談,同時我對陶雅琴提出建議: 在孩子犯錯時應該讓她接受正確的批評, 讓她認識到錯誤, 鼓 勵她改正。 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教會她如何解決的辦法, 先讓孩子自己鉆研,借助字典、詞典這些必備的工具書解決,實在不 懂的讓她問老師和同學,不能養(yǎng)成不做作業(yè)和抄襲他人作業(yè)的壞習 慣。 父母要經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經常給孩子打電話, 多關心孩子的 學習情況, 并對孩子取得的微小進步給予肯定, 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 父母的關愛。2、幫助孩子樹立自信,融入集體,找到和同齡人交往的快樂 利用表揚樹立信心。 針對

16、孩子平時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和成功 都給予表揚,讓她體會到從未有過的成功和喜悅,逐步樹立自信。 針對實際,設立小目標。在孩子走出低谷后,我立即把她的注 意力轉到學習上,使她知道學生要以學習為主,按時上學,完成作業(yè) 是一名合格學生最起碼的任務。四、輔導效果經過我和孩子家長的密切配合及她本人的努力, 近段時間取得了 可喜的進步。 雖然在生活上仍有依賴性,但我知道她一直都是自己努力去做。 她已認識到按時完成作業(yè)是每個學生必須做到的, 盡管她的作 業(yè)書寫和質量有待提高,但能按時完成作業(yè)確實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經常能看到她和同學們嬉戲時活潑的身影,。聽見她開朗的笑 聲。五、個人體會孩子的轉變讓我真正感到給

17、孩子自信就是給孩子成功的鑰匙,而孩子家長轉變以及自己所做的一切使我想到高爾基說過的話:“愛孩子這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要教育他們卻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我有信心 轉變李小虎,我有熱心引領所有留守兒童健康茁壯地成長留守兒童個案分析蔣家灣小學 李建花一、學生情況介紹基本資料: 魏海龍,男,十歲,五年級學生; 家庭組成成員:爸爸、媽媽、姥姥; 家庭教育狀況:爸爸、媽媽外出務工,他自小跟外婆一起生活。外婆對其百般疼愛、百依百順,對他的要求從來不說半個不字。 個性特征: 魏海龍聰明、活潑,但自信心差,性格執(zhí)拗,容易 動怒。上課不太聽講,要么去招惹別人,要么自己做小動作,很少參 與課堂的任何活動。與同學的關系

18、很差,大部分都不愿意跟他玩,他 也不愿意參加班級活動。二、原因分析1. 外婆的無原則溺愛。 魏海龍外婆一味的溺愛、嬌寵、遷就孩 子,導致他任性、蠻橫、不講道理。2. 父愛、母愛的缺失。魏海龍的爸爸、媽媽為了生活在他很小的 時候就離開他, 到大城市打工賺錢, 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與關 愛,讓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3 、魏海龍的外婆很少讓他與同齡的小朋友玩, 讓他成了一個缺 少交往體驗、惟我獨尊的小皇帝。小學幾 年來,魏海龍在同學的交 往中常常遭到了同伴的排斥, 由于不好的行為表現(xiàn)也會遭到老師的批 評,從而加劇了他的易暴易怒的情緒。三、具體教育措施1. 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和愛護。 老師主

19、動和孩子親近, 和他做朋 友。對他的情緒表示理解。 當他調皮時,不要直接批評, 要調查清楚, 搞明白是什么原因, 然后和他講道理, 讓他慢慢的平靜下來再探討原 因。2. 努力改變家長的教育方法。 我和魏海龍的家長聯(lián)系, 告訴他的 外婆一味的嬌縱孩子, 已經造成不良后果,要對他的無理要求說“不”, 當他犯了錯誤要注意方法,及時批評教育;讓魏海龍的爸爸、媽媽通 過電話經常和他聯(lián)系,關心他的學習、生活,讓他感受到自己和其他 小朋友一樣擁有父母的關愛。3. 教給他一些正確表達內心情感的方法。 通過適當的提示幫助他 回想生氣的原因。 請他大膽的說說自己的內心感受。 帶動班上學生給 他找優(yōu)點、和他做朋友。

20、4. 在集體生活中, 多鼓勵他與其他同學交流和玩耍, 多些機會讓 他參與集體活動,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四、初步成效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努力, 魏海龍已經有些進步, 易怒現(xiàn)象少了, 學會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了, 人際關系好了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 的同學做朋友, 上課有時也能舉手發(fā)言了, 在同學心中的地位也有所 提高,自信心也強了, 參加活動的主動性也高了。 希望他有更大進步, 明天更美好。基本資料:李巖,女, 12 歲,小學六年級學生。 背景資料:祖父母在家務農,作為孩子的臨時監(jiān)護人;父母長 期在外打工。案例分析:李巖性格內向、靦腆,上課時愛做小動作,每次一 接觸到我的目光就一下子趴在桌子上,好半

21、天才敢抬起頭偷偷 的望我一下,在校園里遇到我時, 她總是加快腳步小跑過去 , 通過了解,我知道她是一名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祖 父母身體不好,照顧她也不是很容易,她的父母經常連春節(jié)都 不回來過,她已有三、四年沒有看見父母了 ,我更加關注這個孩子了,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外,我都把 關愛的目光投向她,慢慢的,我知道了她常年見不到父母的苦 悶與思念,知道了她不敢和老師交往而又渴望老師關愛的矛盾 心理,而這些又都成了她的心理負擔,使得她開學以來一直無 法安下心來學習。了解這一情況后,我決定對她的教育從細微 處入手,關愛她、鼓勵她,幫助她樹立信心,大膽和人交往, 我發(fā)現(xiàn)她作文基礎較好,便指導它修改習

22、作,鼓勵她參加作文 競賽,漸漸的,她對學習感興趣了,成績也由原來的十幾名進 步到前幾名了。很多時候,我不經意地幫她整理一下衣領、紅 領巾,梳理一下頭發(fā)。有時讓她收收作業(yè)本,我都能明顯的感覺到她已經把我當作親人了,無論是人際交往上,還是學習方 面都有了很大進步。四、案例反思:留守兒童大多是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們之 間缺乏溝通,作為臨時監(jiān)護人的他們只能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 而父母親在外打工比較忙,偶爾的電話交流根本滿足不了孩子 對親情的渴求。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走進這些孩子,走進他們 的內心世界,關注他們的心理需求,從而達到師生心靈的互 動, 情感的溝通,使他們感受到父母一樣的關愛與呵護

23、。留守兒童教育個案分析蔣家灣小學李建花一、基本情況:基本資料:李龍陽,男,11歲,小學五年級學生。背景資料:祖父母在家務農,作為孩子的臨時監(jiān)護人;父母長期在外 打工。二、案例分析:李龍陽的父母于李龍陽3歲時外出打工至今,起先偶爾回家,偶 爾打電話,或偶爾寄回錢物,讓爺孫們勉強度日。近兩年,其父母杳 無音信,加之爺爺奶奶也常年體弱多病,不能承擔生產勞動,家里的 大小活兒多數壓在了稚嫩的 李龍陽身上,爺孫們只好在親戚鄰朋的幫 助下“相依為命,艱難求生”。三、問題概述:1、學習缺乏主動性。能完成作業(yè),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沒有 鉆研精神。2、性格倔強、固執(zhí)。成天寡語少言,目光憂郁,心事重重。3、遇事不

24、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較差。有依賴心理,聰明但不愛多動腦。5、尊敬師長,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四、原因分析:1、親情的缺失:父母在外務工多年,很少與子女相處,尤其是近兩年,子女與父母之間的心理距離遠遠超出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父母的不聞不問, 爺爺奶奶的隔代觀念,幾乎讓年幼的李龍陽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多 余的人,陪伴他的只有孤獨和憂愁。2、生活的貧困:父母近兩年的音訊杳無加上爺爺奶奶的連年病痛已經讓這個不 幸的家庭日趨衰落,幾乎走到了崩潰的邊緣。極度的貧困讓李龍陽由 于營養(yǎng)不良而健康狀況令人擔憂。3、繁重的勞動:由于上面談及的諸多原因,李龍陽不得不過早的承擔起家庭的重

25、 擔:早上要做完家務后才上學;中午由自己回家做飯吃;下午放學回 家還要下地做活,晚上匆匆做了家務事還要完成家庭作業(yè), 可以說是 繁重的體力勞動把這些“留守兒童”壓得喘不過氣來了。4、極度的自卑:同學譏諷的聲音和藐視的眼神,鄰居風言風語的談論,讓 李龍陽 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多余的人,當同學們在歡歌笑語的時候,往往 能聽到李龍陽的嘆息聲。五、教育策略:1、班主任倍加關心關愛。班主任老師往往是學生最信任的人。我常常走近張劍鋼,一起與 他分析現(xiàn)在的處境,幫助其想辦法,竭力為他解除生活和學習上遇到 的困惑。2、積極分子的感染。為了讓孤獨、自卑的 李龍陽走出封閉的自我,我先后讓班上優(yōu)秀 的同學去主動接近

26、他,與他一起談心、學習和活動。在思想道德,行 為習慣和學業(yè)能力等方面幫助他,努力讓他找到成功的喜悅,促進他 在各方面進步。3、班集體的溫暖。良好的班集體是學生成長的搖籃,班集體的感化和溫暖對一個學 生的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利用學校開運動會的機會, 讓他主動的參與進來,全班同學為他搖旗吶喊,加油助威,這樣既讓 他覺得集體的溫暖,又讓其嘗到成功的喜悅。不僅如此,我還在農忙 時節(jié),動員全班同學到他家參加勞動,既減輕了他的勞動負擔,更讓 他覺得自己并不孤單,全班同學都是自己的朋友。4、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作為監(jiān)護人的爺爺奶奶,由于自身病痛的原因和隔代觀念差異的 原因,對李龍陽的教育和引導幾

27、乎為零,甚至有時還會將自身的憤怒 和不滿發(fā)泄在幼小的心靈上,對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對此,我 特意與其爺爺奶奶一起分析和探討他們的家庭和孩子的現(xiàn)狀,安慰并鼓勵他們堅強的站起來,度過難關;同時還將一些教育和引導孩子的 方法交給他們。5、向社會力量求助。因為李龍陽的父母近近兩年查無音信。我特地和他的爺爺奶奶一 起出謀劃策,建議他們向政府和公安機關求助,希望能得到社會各界 的幫助,盡早查清他的父母的下落。六、教育結果:1、在思想道德方面:李龍陽同學在教育之前,除了存在較重的焦慮感和孤僻感之外, 并無道德上的較大缺陷。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現(xiàn)在 的李龍陽,已經變得非常的開朗,愿意與同學和

28、老師接觸,喜歡將自 己的歡樂和痛苦與外人分享或分擔, 特別尊重老師和長輩,人際交往 能力有明顯提高。2、在行為習慣方面:原來的李龍陽一天到晚有做不完的活兒,整天拖著疲憊的身體來 到學校,上課經常是沒精打采的。現(xiàn)在,通過“三結合”的教育,他 在處理學習和家務方面的能力增強,能較好的處理好學習與家務的矛 盾,能輕松的安排好學習與家務的各項事宜,做事非常有條理。3、在學業(yè)能力方面:以前,李龍陽的各個學科考試成績均在 30分以下,在學習上很 難找到自信。現(xiàn)在,同學們不僅推舉他當學習組長,而且非常推崇他 在學習上的方法和干勁兒,語文竟然史無前例地考了70分,他的學習精神已感染了全班絕大多數同學,他在學習

29、上的進步真有些令我吃 驚。七、教育反思1、我們應為留守兒童特別是因缺少關愛等因素造成的問題兒童 創(chuàng)設平等的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的環(huán)境,使他們在愛與友善的環(huán)境 中改正錯誤,以健康的心態(tài)正視自己,以積極的行為超越過去。2、學校、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從張劍鋼轉化前后的情況對比可以看出: 無論是在思想道德、行為習慣還是 在學業(yè)能力方面,他都有一個較大的轉變,而這一切的轉變就其核心 而言,應該歸功于學校、家庭和社會等三方面的“愛”。3、對有問題的學生,我們一定不要選擇放棄,要深入了解其原因,多從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并給予真誠的指導和幫助,同時要不斷 地給予鼓勵,不斷地引導,讓他們健康快

30、樂地生活在溫暖的班集體中。留守兒童教育個案分析蔣家灣小學魏迎霞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民們外出打工求生存, 致使社會上形成了 一個新的群體,他們享受不到父母關愛,感受不到家庭溫暖,他們被 稱之為“留守兒童”。一、選擇研究對象。李思瑤是我校三年級的一名學生, 父母離異,母親在她出生不久 就離家出走,父親在外打工,基本上很少回來,她跟隨爺爺奶奶生活, 爺爺奶奶非常溺愛她,在家境非常貧困的情況下還盡量滿足她的一些 要求。在校期間,發(fā)現(xiàn)李思瑤同學智力正常,不愛講話,不合群,很 少與同學玩耍,從不主動和老師打招呼,老師問話,也閉口不答,平 常的衣著也不太整潔,個人衛(wèi)生較差,還有拿別人東西的習慣。課堂 上,李

31、思瑤經常目光呆滯、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玩弄學習文具,有 時還會與同桌說上一兩句話,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從不按時完成,學習成 績較差。二、原因分析單親或離異家庭一般會對孩子的行為有負面影響,在行為上表現(xiàn) 為自制力差,在課上孤偏、退縮、煩燥不安,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 理論,只有滿足生理、安全、歸屬感和愛、尊重,才會有認知的需求, 李思瑤的家庭是父母離異,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缺少母愛和父愛,這 樣她缺乏安全感,這導致她對學習需求的動機不強烈。 比如她喜歡拿 別人的東西,可能是她渴望得到爸爸媽媽買的東西; 也可能是因家庭貧困,想要的東西,又不愿意講出來,也不愿意向別人借;還可能因 為沒有人及時有效地教育她不知道拿別人東西是不對的;當然也有可能她是故意的,這樣做是為了得到他人的關注。由于父母離異而導致性格內向,平時不和同學玩,和老師交流的 也不多,他就會認為得不到同伴的關愛,得不到老師的關注,這樣也 導致了他對認識的需求不強烈,從而導致學習動機不足,這就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