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反省八小時工作制加德納從研究中得出的一項重要結論就是我們必須兼顧兩點:1.不同時接受多項任務以避免在工作中被分散注意力。2.即使只有一項任務也要減少干擾項的存在。聽起來很理所當然,對嗎?然而要把理論貫徹到每天的實際生活當中,說起來就比做起來容易得多。盡管如此,好消息就是學習集中注意力,我們甚至能夠改變大腦的結構。這里有一些操作技巧:提高工作效率的四項最佳建議:當我在Buffer工作時,為了更好的實踐以上研究,我做出了四項非常顯著的改變。以下是最有效的方法:1.人為地增加任務之間的關聯 至今,還有很多人仍然努力尋找注意力的集中點,特別是沒有時間截點的時候。據福田康夫圭佑研究表明,跳脫你
2、的工作系統,自己定下時間截點并且給予自己一定的獎勵,能夠有效的提升人物的完成效率。2.將工作日拆分為九十分鐘的工作窗這是我現在開始做的事情。不去想一天八個,六個或者十個小時的工作小時,而是把它想成四個,五個或者很多個九十分鐘的工作窗。如此一來,你每天就能更加容易地完成四項任務。3.有計劃地休息才能真正休息好“最健康的那個人往往不是跑得最快的那個,而是能夠充分利用休息時間的那個人。”托尼·施瓦茨如是說。很多時候,我們都忙于規劃安排工作時間,卻忘了怎樣休息。提前安排休息時該干些什么。這里有些小點子:小憩,閱讀,冥想,吃點零食。4.零通告我做過最正確的一個決定就是聽從喬的零通告建議。只要有
3、從零到一的改變,就能打破我的注意力。不動手機和電腦給我帶來的幫助很大。如果你沒有嘗試過這種方法,你可以盡量關掉所有能夠對你造成干擾的數碼產品。反省八小時工作制來源:譯言網現如今,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一個不曾發生改變的因素就是我們的最佳工作時間,或者說我們到底該工作多長時間一般情況下,我問到的每一個人都會引證一些道理說服我,這個時間接近每天八小時。數據似乎也證實了這一點:美國人平均每天工作8.8小時。至少,這是來自美國勞動統計局的官方數據。然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知道普通人平均工作時長很顯然對判斷這種工作制度效率高低,或者說多產與否并沒有太大的幫助。至少,這是我個人從自身的生產力上發現的。那么,多少
4、的小時生產率才是合適的呢?在成功的故事當中,有人一周工作四小時,也有人一天工作十六個小時,所以這就很難說是否存在一個最佳的數值。這一次我沒有跟著自己的直覺走,因為它總是讓我失望。相反的,我想通過真實地調查工作時間及如何優化使我們獲得幸福和成功。我們最開始為什么要一天工作八小時呢?讓我們從現有的工作制度開始。典型的工作日一天大約都是八小時。可我們是怎么提出這樣的方案的?答案隱藏在工業革命的浪潮之中。十八世紀后期,當公司開始最大化提高工廠產量時,讓工廠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時運轉不停成了關鍵。當然,為了提高效率,人們就得工作的更多。實際上,那個時候一天工作10至16小時很正常。如此超長的工作時間并
5、沒有一直持續下去,因為很快,一個名叫羅伯特·歐文的人勇敢地發起了一場運動,呼吁人們每天的工作時間不應超過八小時。他的口號就是“八小時工作,八小時消遣,八小時睡覺”。沒過多久,福特就實施了八小時工作制,并且改變了工作的標準。最早引進這種工作制度的是福特汽車公司。1914 年,福特公司不僅將標準的工作時長改為八小時,并且將工人們的薪資翻了一番。讓許多公司吃驚的是,隨著工作小時數減少,同樣的工人,他們的生產力卻大幅度 地提高了。而福特公司的利潤率也在兩年間得到巨幅的增長。這就促使其他公司也采用這種更短的八小時工作制作為員工的工作標準。所以就是這樣,這就是我們每天工作八小時的原因。并不是什么
6、科學或者其他的緣由,僅僅只是一個世紀以來為了提高工廠效率而采用的古老標準。管理好能量,而不是時間:工作多長時間和短日節律并不重要不想再陷入同一個陷阱,是時候問一個更好的問題了。在如今創造型經濟中,每天工作多少個小時已經不是很重要了。據著名作家托尼·施瓦茨所說:“管理好你的能量,而不是你的時間”,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個人精力上面。施瓦茨解釋說,作為人類,我們每天要管理好能量類型有四種:身體能量你有多健康?(這一點之前已經談到過)情感能量你有多幸福?腦力能量你的注意力能有多集中?精神能量你為什么要做這些事情?你的目的是什么?我們大多數人很容易忘記的一件事情就是,作為人類,我們和機器是非常不
7、同的。本質上,也就是說機器是線性工作的,而人類是循環工作的。有效率的工作日,是真正尊重人類本性的,是首先將重點放在次晝夜周期上的。基本上來說人類的思維能在任何任務中集中90-120分鐘。之后,我們需要20-30分鐘的休息重新獲得能量,在接下來的任務中有更好的表現。下面是一個次晝夜規律更典型的代表。所以,不去想“我能夠在一天八小時中能做到什么”,我已經開始思考“我能夠在九十分鐘里能做好什么”。既然已經知道我們能將每件事情分成九十分鐘的等份,現在就是時候更進一步將這些九十分鐘細化。有效工作日的核心:注意力理解我們的工作流程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的注意力能有多集中。賈斯丁·加德納的一項令人
8、震驚的調研發現我們的大腦在將注意力集中起來時需要完成兩個步驟:1.“敏感性增強”:這也就是說當你看到某個場景時,你將場景呈現出來的所有信息都吸收進來。然后你的注意力會集中在你需要特別關注的地方。這有點像“模糊的照片慢慢地開始聚焦”,生活黑客網站如是說。2.“高效選擇”:當獲得任務時,注意力慢慢增強。我們就進入了心理學家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稱之為“意識流”階段。此時,我們就開始真正地進入工作狀態。下圖也許能更好的表述這種現象:圖A中,當大腦只接收到單一任務時,我們能夠區分干擾項(藍色部分)和真正重要的部分(黃色部分)。圖B則表示當同時接收到
9、多項任務時,大腦很容易就被干擾,將注意力分散到真實任務和干擾項當中。加德納從研究中得出的一項重要結論就是我們必須兼顧兩點:1.不同時接受多項任務以避免在工作中被分散注意力。2.即使只有一項任務也要減少干擾項的存在。聽起來很理所當然,對嗎?然而要把理論貫徹到每天的實際生活當中,說起來就比做起來容易得多。盡管如此,好消息就是學習集中注意力,我們甚至能夠改變大腦的結構。這里有一些操作技巧:提高工作效率的四項最佳建議:當我在Buffer工作時,為了更好的實踐以上研究,我做出了四項非常顯著的改變。以下是最有效的方法:1.人為地增加任務之間的關聯 至今,還有很多人仍然努力尋找注意力的集中點,特別
10、是沒有時間截點的時候。據福田康夫圭佑研究表明,跳脫你的工作系統,自己定下時間截點并且給予自己一定的獎勵,能夠有效的提升人物的完成效率。2.將工作日拆分為九十分鐘的工作窗這是我現在開始做的事情。不去想一天八個,六個或者十個小時的工作小時,而是把它想成四個,五個或者很多個九十分鐘的工作窗。如此一來,你每天就能更加容易地完成四項任務。3.有計劃地休息才能真正休息好“最健康的那個人往往不是跑得最快的那個,而是能夠充分利用休息時間的那個人。”托尼·施瓦茨如是說。很多時候,我們都忙于規劃安排工作時間,卻忘了怎樣休息。提前安排休息時該干些什么。這里有些小點子:小憩,閱讀,冥想,吃點零食。4.零通告我做過最正確的一個決定就是聽從喬的零通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健康信息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貢獻及保護措施探討
- 供應鏈透明化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與挑戰
- 北京大學對教育改革的貢獻
- 以科技為驅動構建高效能醫學教育體系
- 醫療科技引領下的智能文創辦公新紀元
- 區塊鏈科技助力知識產權價值最大化
- 醫療健康產業中區塊鏈與供應鏈管理的融合創新
- 創新醫療大數據平臺的架構設計與挑戰
- 醫學研究中的數據可視化技術
- 利用數據分析提高醫療機構的管理水平與服務質量
- 中醫內科學(十版)
- 成品檢驗記錄表
- DB33-T 2196-2019水利工程標識牌設置規范
- 基于前藥原理的藥物設計解析課件
- 2022年上海海洋大學食品科學復試資料
- 病例報告表(CRF)模板
- 我把沒有送給你(課堂版)(1)
- 杭汽HNKS50-63-28型汽輪機大修施工方案
- Q∕GDW 12113-2021 邊緣物聯代理技術要求
- 劉半農雨散文的特點
- 濰柴發動機WD615系列分解圖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