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_2_第1頁
燭之武退秦師_2_第2頁
燭之武退秦師_2_第3頁
燭之武退秦師_2_第4頁
燭之武退秦師_2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感謝下載與閱讀!燭之武退秦師導讀: 教學目的1 . 了解左傳的成書過程和基本知識,重點了解其語言特點。2 .掌握文言詞“若”、“說”、“辭”、“鄙”、“微”、“之” 在本文中的用法。教學重點1 .積累文言詞語。2 .讀背課文。教學時數二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課文,簡介左傳。參見P56注釋,補充:左傳是“十三經”之一,它和公羊 傳、谷梁傳都是為解釋春秋而作,所以被稱作“春秋三傳”。左傳不僅是我國最早最完備的編年體史書, 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學 作品,成為歷代散文的典范。它善于描寫戰爭和記述人物的言行,記 事條理清楚,敘述精確,詳略得當。寫人簡而精,曲而達,婉而有致。“左氏之傳

2、,史之極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敝煲妥鸾浳目季硪涣乓?、介紹背景。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 630年。此前,鄭有兩事得罪了晉國:其一,晉文公重耳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其二, 晉楚城濮之戰中,鄭國出兵幫的是楚國,而此役楚國失敗。燭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終得不到升官,在鄭國一直 擔任“圉正”(養馬的長官),大概相當于西游記里所說的“弼 馬溫”吧。被舉薦使秦時,已年過七十,須發皆白,身子彳區僂,步履 蹣跚。馮夢龍東周列國演義三、學生自讀課文。閱讀注意點:讀準音,讀順句。四、串講第一段。重點講清以下文言詞句:1 .且貳于楚也一一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2 .晉軍

3、函陵一一軍,名詞動用,駐軍、駐扎。概括內容:第1段,寫秦、晉圍鄭。原因:晉國要報復其無禮,與秦沒有多 大的利害關系。敵我雙方力量對比懸殊,但晉是有機可乘的。這就為 下文燭之武退秦師的成功埋下了伏筆。五、自讀并討論第二段重點講清以下詞句:1。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一一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之: 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3 .無能為也已。一一不能做什么了。無能:不能夠。已:同“矣”4 .寡人之過也。這是我的過錯。是:這。概括內容:第2段,寫燭之武臨危受命。文中寫了個能洞明事理的佚之狐: 對燭之武有足夠的了解。 對鄭、秦、晉三國的形勢有充分的預見性。但寫他是為寫燭之武服務 的,人未出場已引起了

4、讀者的強烈關注。文中還著力寫了鄭伯,他勇于自責,從諫如流,更能以情動人, 以誠動人。燭之武可以說是壯士不遇,英雄末路。但是,他滿腹牢騷,滿心 委屈,但能以國事為重,深明大義。六、熟讀背誦第1、2段。七、作業課堂練習1.翻譯句子:見“練習二”之 1、2。課后作業1.背誦課文。3.完成練習三。第二課時一、復習舊課。1 .譯句: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我年輕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如今年老了,不能干什么了。)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我未能早先重用您,現在危急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二、串講導讀第三段。重點講清以下詞句:1 .敢以煩執事一一冒昧地拿(這件事)麻煩你。意

5、思是說,(如 果滅了鄭國對你秦國有好處,)那麻煩你就來滅了我們吧。2 .焉用亡鄭以陪鄰一一為什么要幫晉國來滅了鄭國,而增加你的鄰邦晉國的土地呢?3 .夫晉,何厭之有一一晉國有什么時候會滿足的呢?這是個用“之”來提賓的疑問句。初中時學過的提賓的“之”有: 何陋之有?蓮之愛,陶后鮮有聞。菊之愛,同予者何人?牡 丹之愛,宜乎眾矣。4 .秦伯說,與鄭人盟一一秦伯高興了,與鄭國訂立了盟約。盟, 名詞動用,釋為訂立盟約。概括內容:第3段,寫燭之武說退秦師。燭之武三寸不爛之舌,強于百萬之師。他之所以能說服秦穆公主 要原因是處處為秦國著想(表面看來),理由充分:越國鄙遠,不 現實。鄰之厚,己之薄,得不償失。結

6、交鄭這個東道主,好處多。 秦國好過河拆橋,忘恩負義。說秦的結果是:秦鄭訂立盟約;秦國駐兵守鄭。三、串講導讀第四段。重點講清以下詞句:1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一一假如沒有那個人(秦穆公)的力量, 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參見文下注釋。微,假如沒有。初中時學過“微斯人,與誰與歸?”這個句子,其中的“微”也是這個意思2 .吾其還也一一我們還是回去吧。其,語氣詞,表商量語氣。初中時學過這類例句不少:其真無馬也?(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 其,表反問語氣。)其真不知馬也?(恐怕實在是不認識千里馬吧。 其,表推測語氣。)其如土石何?(能把泥土和石頭怎么樣呢?其, 表疑問語氣。)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可要答應我啊

7、!其,表 面看是商量,實際上是威脅語氣。)其何能勝?(那怎么能取勝呢? 其,表反問語氣。)3 .亦去之一一也離開了鄭國。去,離開。(這個詞的古今義剛 好相反。今義表示到地方。例如:游人去而禽鳥樂也。則有 去國還鄉,憂讒畏譏。)概括內容:第4段,寫晉師撤離鄭國。晉文公是頭腦清醒的。他以“不仁” “不知” “不武”三條理由 退兵,“不仁”只是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不知”是實質;“不武”, 則是因為勝敗難以預料。這是一種隱忍不發、隨機應變的胸懷和謀略, 正是晉文公終成霸業的根本原因。四、總結全文。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伏筆與照應得當。情節波瀾起伏。大軍壓境一一佚之狐薦燭之武一一燭之武發辭晉公平息燭之武的怨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