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專題—5真菌性皮膚病課件_第1頁
醫學專題—5真菌性皮膚病課件_第2頁
醫學專題—5真菌性皮膚病課件_第3頁
醫學專題—5真菌性皮膚病課件_第4頁
醫學專題—5真菌性皮膚病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概念:由致病性真菌感染引起的傳染性疾病稱為真菌病。所致的皮膚病稱為真菌性皮膚病。 真菌分類:1.皮膚癬菌 2.酵母菌 3.霉菌 真菌病分類: 1.淺部真菌病皮膚癬菌病:簡稱為癬,特點是親角蛋白,多由嗜角蛋白性毛癬菌屬、小孢子菌屬和表皮癬菌屬侵犯表皮角質層、毛發和甲板引起的感染。常見的有頭癬(tu xun)、手足癬、體癬、股癬、花斑癬、甲癬等。第一頁,共三十二頁。 包括皮下組織感染和系統感染。一般按菌種命名,如:酵母菌和霉菌引起的真皮、皮下組織以及粘膜、內臟的感染,常見的有念珠菌病有一局部引起淺部感染、孢子絲菌病、著色真菌病、隱球菌病等。深部真菌病雖然發病較少,但對人體危害較大,甚至危及生命。

2、 第一節 頭 癬俗稱瘌痢頭 分類:分黃癬、白癬(bi xun)、黑點癬、膿癬四種。第二頁,共三十二頁。 病因(bngyn): 黃癬:許蘭黃癬菌感染。 白癬:犬小孢子菌或鐵銹色小孢子菌感染。 黑點癬:紫色癬菌、斷發癬菌和須癬毛癬菌感染。 膿癬:犬小孢子菌、須癬毛癬菌、石膏樣小孢子菌感染。第三頁,共三十二頁。 臨床表現: 1.黃癬:多見于兒童。有黃癬痂、鼠尿味、萎縮性瘢痕、永久性脫發等。 2.白癬:最常見(chn jin)。多見于青春期前兒童。有灰白色鱗屑斑、高位斷發、距頭皮約0.30.8cm折斷。第四頁,共三十二頁。 3.黑點癬:兒童和成人均可感染(gnrn)。皮損內毛孔多留有病發殘根,呈黑點狀

3、,低位斷發,病發剛出頭皮即折斷。少數患者留有綠豆大瘢痕,形成永久性禿發斑。 4.膿癬:多見于兒童。由白癬或黑點癬開展而成。第五頁,共三十二頁。第六頁,共三十二頁。第七頁,共三十二頁。第八頁,共三十二頁。第九頁,共三十二頁。 實驗室檢查 1.真菌鏡檢:黃癬:黃癬痂,可見(kjin)鹿角狀菌絲及孢子。白癬:病發根周可見(kjin)成堆孢子。黑癬:病發內有鏈狀排列孢子。 膿癬:可在發內或發外找到孢子。第十頁,共三十二頁。 2.Wood檢查濾過紫外線檢查3.真菌培養:標本:病發、鱗屑、痂,接種(jizhng)于沙博培養基,能培養出真菌,確定致病菌。第十一頁,共三十二頁。 1.頭皮脂溢性皮炎 2.頭皮銀

4、屑病 以上兩種病除皮損各有其特征外,真菌(zhnjn)鏡檢與培養陰性可以鑒別。 治療:5字方針:服、理、洗、搽、消。 服服藥首選灰黃霉素理理發洗洗頭搽搽藥消消毒 膿癬:治療同上,但膿腫不宜切排,可用3%硼酸溶液濕敷。 預防:第十二頁,共三十二頁。 病原體: 1.紅色毛癬菌90%以上 2.絮狀表皮癬菌 3.須癬毛癬菌 4.石膏樣癬菌 傳染途徑:接觸傳染直接或間接接觸均可如:共用拖鞋毛巾(mojn)等。手癬足癬共患者往往是先患有足癬,經抓癢傳染到手部引起手癬。要不要抓腳后再抓手?第十三頁,共三十二頁。 臨床分類: 1.手癬:祖國醫學稱為鵝掌風 2.足癬:腳氣、香港腳又分3型: 間擦型浸漬糜爛型 水

5、皰型 角化過度型 3.癬菌疹:又稱疹型反響常見有汗皰疹型、苔癬樣丘疹(qizhn)型、丹毒樣型。第十四頁,共三十二頁。 診斷與鑒別診斷:根據臨床表現、結合(jih)實驗室檢查診斷不難。如癬菌疹癬菌素試驗陽性 手癬圖1第十五頁,共三十二頁。第十六頁,共三十二頁。第十七頁,共三十二頁。第十八頁,共三十二頁。第十九頁,共三十二頁。第二十頁,共三十二頁。 1.局部(jb)治療:各種癬藥水與軟膏:益康唑癬藥水、克霉唑癬藥水、孚琪乳膏、達克寧霜、環利軟膏、123醑、水甘醑、復方土槿皮酊、派瑞松、皮康王酮康唑等。第二十一頁,共三十二頁。 2.全身治療:適用于病情頑固者。可口服:伊曲康唑0.2/d.,餐后頓服

6、,連用(linyng)一周 3.預防:講究衛生,勤洗手足與襪子,不與 他人共用拖鞋浴具等,必要時定期消毒鞋襪。第二十二頁,共三十二頁。 病原體:與手足癬根本相同。 治療:外用(wi yn):卡氏洗劑、無色卡、克霉唑霜、2%咪糠唑霜。但不宜用刺激性強的藥物。頑固病例可加用內服藥。如:伊曲康唑:成人0.2g/d,連服7d 預防:P:45第二十三頁,共三十二頁。第二十四頁,共三十二頁。第二十五頁,共三十二頁。第二十六頁,共三十二頁。第二十七頁,共三十二頁。第二十八頁,共三十二頁。 診斷:取損害病甲直接(zhji)鏡檢或真菌培養陽性可確診。 治療與預防:P:45第二十九頁,共三十二頁。第三十頁,共三十二頁。第三十一頁,共三十二頁。醫學專題5真菌性皮膚病內容(nirng)總結真菌性皮膚病。所致的皮膚病稱為真菌性皮膚病。診斷與鑒別診斷。傳染途徑:接觸傳染直接或間接接觸均可如:共用拖鞋毛巾等。2.足癬:腳氣、香港腳又分3型:。間擦型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