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季風監測簡報_第1頁
東亞季風監測簡報_第2頁
東亞季風監測簡報_第3頁
東亞季風監測簡報_第4頁
東亞季風監測簡報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東亞季風監測簡報East Asian Monsoon Monitoring Bulletin第 6 期(試刊)2005. 6. 2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re/CMA南海夏季風于2005年5月第6候建立2005年南海夏季風于5月第6候爆發,比常年略偏遲(南海夏季風爆發的平均時間為5月第4候)。南海季風監測區(10-20ºN,110-120ºE)平均850hPa緯向風和假相當位溫se的時間演變可以看到(圖1),監測區4月第6候已由東風轉為西風控制,5月第2候se接近340ºK,南海夏季風接近爆發的臨近狀態,但5月第4候監測區西

2、風中斷,5月第5候兩項指標均已超過臨界值,由于200hPa高度上反氣旋中心位于菲律賓東北,南海地區上空仍為弱西風控制,500hPa位勢高度場顯示副熱帶高壓尚未撤離南海(圖2),南海地區對流活動不活躍(圖3),表明南海夏季風環流形勢尚未穩固建立。5月第6候,隨著200hPa反氣旋中心移至中南半島20 ºN附近,南海地區上空轉為東北風(圖4上),500hPa和850hPa副熱帶高壓撤離南海(圖4下),南海地區強對流快速發展起來,表明南海夏季風全面爆發,爆發時間比常年略偏遲。我們將密切監測南海夏季風爆發后的發展演變狀況,并及時報告相關消息。實時季風監測信息可從國家氣候中心網頁獲得。Fig.

3、1 Pentadly zonal wind index and difference betweense and 340°K at 850hPa averaged over the monitoring area (10-20°N, 110-120°E) of the South China Sea圖1 南海季風監測區(10-20ºN,110-120ºE)逐候850hPa緯向風(藍線)及假相當位溫(se-340°K)(紅線)變化曲線Fig.2 500hPa Geopotential Height for the fifth(left)

4、and sixth (right) pentad of May 2005 (red lines represent geopotential height climatology, unit:dam) 圖2. 2005年5月第5候(左)及5月第6候(右)500hPa位勢高度場(紅線為氣候值, 單位:位勢什米)Fig.3 Time-latitude section for OLR averaged between 110-120°E (unit:W/m2)圖3 外逸長波輻射(OLR)時間-緯度(110-120°E)剖面圖 (單位:瓦/平方米)Fig.4 200hPa (upper) and 850hPa (lower) vector wind for the sixth pentad of May 2005 (unit: m/s)圖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