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古詩閱讀題_第1頁
九年級語文上冊古詩閱讀題_第2頁
九年級語文上冊古詩閱讀題_第3頁
九年級語文上冊古詩閱讀題_第4頁
九年級語文上冊古詩閱讀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九年級上冊古詩鑒賞閱讀試題一、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注】:折柳:即“折楊柳”,古樂曲名,多為傷春悲離之辭。樓蘭:指西漢時一個樓蘭國王,他曾屢次派人攔殺漢使,后被大將軍霍光派人用計殺掉。這里泛指侵擾西北的敵人。 (1)詩的一、二兩聯表現了邊塞生活(單調、清冷 ) 的特點。(1分)(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處是:“抱”字是擁抱,懷抱的意思,生動地寫出了將士們無心睡眠懷抱馬鞍隨時應戰的景象;表現了將士們心寄戰場、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情,也能表現將士們生活的艱苦。而用“枕”則不能達到

2、這個效果。(2分)(3)全詩的主題是什么?詩中運用了什么手法突出這一主題? 答:通過對戍邊將士渴望建功立業,邊塞生活的艱苦的描寫,表達了戍邊將士對家鄉、親人的思念。詩歌化用典故,采用虛實結合,襯托的手法來表現主題(3分)(4)首聯寫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皚皚,全無內地五月的春花春草,天氣仍十分寒冷;這里的景物描寫,既向讀者展示了蒼涼的畫面,又是對戍邊戰士英勇精神的反襯。頷聯用典,也使用了反襯手法,“笛中聞折柳”,聽到有人吹起了“折楊柳”的曲子,自然引人產生對故鄉親人、春色的回憶與思念,但眼前既無春色,親人更是遙不可見;戍邊將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為國奮戰的,由此對戰士們為國報忠的決心起到了極好的襯托作用

3、。(5)下列選項中對詩歌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分)A首聯點明季節、天氣、地點,照應題目中“塞下”,寫邊塞苦寒。B頷聯寫戰士聽笛子吹奏折楊柳曲,去尋覓春天的愉悅心情。C頸聯宵眠抱玉鞍也許更合軍中習慣,不言“枕”而言“抱”,緊張狀態尤為突出,似乎一當報警,“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馬,奮勇出擊。D尾聯“愿”、“直”, 語氣斬釘截鐵,一派心聲,噴涌而出。二、涼州詞 王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注釋】:這是一首旨在寫涼州險僻,守邊艱苦的邊塞詩。萬仞:一仞八尺,萬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羌笛:西漢羌人所制的一種管樂器,有二孔。楊柳:指折楊柳曲,是一種哀怨的曲

4、調。玉門關:關名,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1、 首句寫詩人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這一句的觀察順序是"自下而上"或"由近及遠"使畫面具有動感的關鍵詞是上;第二句寫塞上"孤城"及環境。從表現"孤城"的角度看,這一句運用了反襯的手法。(3分)2、 這首詩如一幅畫卷。如果說"孤城"是"畫卷"的主體部分,那么首句與"孤城"是什么關系? (1分) 答: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畫面3、 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詩的意境。(2分)答: 意境雄

5、闊,悲壯蒼涼,表現了盛唐詩人廣闊的胸襟。4.“春風不度玉門關”一句中的“春風”僅是指春天的風嗎?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談談。答:“春風”既指自然界的風,也暗指朝廷的關心。5. 詩中的“春風”除了指自然現象之外,還指的是?( 某種溫暖關懷或某種人間春意春象)6. 下列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 )A. 詩歌前兩句以遠川高山襯托“孤城”,描繪出邊地的雄闊蒼涼之景。B. “楊柳”是雙關語,既指音樂的曲調,又指現實中的楊柳樹。C. 詩歌用“何須”二字,由邊地圖景描繪轉入情感抒發。D. 全詩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情緒消極悲切。 7、對王之渙涼州詞一詩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全詩描寫了戍邊將士的鄉愁和

6、凄苦)A、前兩句描繪了塞外荒涼寒冷壯闊的景象。B、第三句透露出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C、第四句一語雙關,顯得委婉含蓄深刻。D、全詩描寫了遠征將士慷慨激昂的氣概。8對這首唐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詩歌的前兩句以遠處高山襯托“孤城”,描繪出邊地的雄闊蒼涼之景。 B第三句中的“怨楊柳”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楊柳曲,另一層意思是說,因為與家人離別而怨恨的戍卒抱怨邊塞楊柳 不青,連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難以實現。 C“春風不度玉門關”這句詩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喻指朝廷對戍邊將士不關心,恩澤不能到達邊

7、塞。 D全詩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情緒消極悲切。9.詩的前兩句寫所見: 、 、 、 ;第三句寫所聞: (均用詩中詞語回答)。 10.后人稱此詩為邊塞詩中的“絕唱”,請以詩的后兩句為對象,分析詩歌是如何寫出“征夫離愁”之情的。答:唐時有折柳贈別的風俗,因而見楊柳而生愁,甚至聽折楊柳歌而生怨。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無法折柳寄情,聽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凍”、“征戰無期”、“歸家無望”。然而,“怨”也罷,愁也罷,都是枉然,因而說“何須怨”。11.一片”與”萬仞”對照,明寫了什么?暗寫了什么? (明寫了玉門關的扼居險要,暗寫了守關將士孤寂的處境)三、 塞下曲 盧綸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

8、逐,大雪滿弓刀。 詩歌賞析:"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描繪出一幅富有懸念的戰場追殲場景。從末句可知,這是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月黑雁飛 ,單于遁逃,剛剛同敵人拼殺鏖戰的將軍和士兵佇立疆場,望著敵人狼狽逃竄的方向充滿了勝利者的驕傲。豪情之下,一股乘勝追殲殘敵的信念油然而生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兩句表現出將士們昂揚奮發的斗志和誓殲殘敵的決心。尤其是:"大雪滿弓刀"一句,不僅顯示了氣候嚴寒征戰艱苦,而且形象地渲染了將軍所率騎兵的雄壯陣容,在漫天飛雪里縱橫馳騁 。由此完成了對將軍的堅決、果斷和所率士兵英勇殺敵精神的贊頌,給人以激昂振奮

9、之感。1.填空:這首詩從題材分,應屬于邊塞詩,一二句所描寫的環境和事件是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單于的軍隊準備乘夜色逃跑,驚起了棲息的大雁飛向高空。2.研讀三四句,分析“逐”和“滿”兩個詞的妙處。逐:追逐,指邊防守軍準備追擊逃跑的單于部隊。滿:大雪突降,剎那間落滿了弓刀。兩個動詞,前一個寫邊防將士的警惕與果敢,后一個寫環境的惡劣,兩相映襯,表現守邊將士愛國熱情和大無畏的精神。312兩句極富暗示性,你從中體驗到什么,請分點寫出。答:(1)暗示敵人可能趁機出逃;(2)暗示已有敵情;(3)暗示敵人被圍已久,已無力夜襲;(4)暗示將軍極富作戰經驗,雪夜嚴密注視敵 情。4詩后兩句寫法獨特,請作簡要賞析。答:

10、后兩句不正面描寫輕騎遠追及其輝煌戰果,卻用“大雪滿弓刀”烘托躍躍欲追趕的場景,所謂“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扣人心弦,引人聯 想,言有盡而意無窮。5.詩中寫將軍雪夜率軍追敵的壯舉,突出了將軍殺敵衛國的精神。詩一開始用月黑之夜大雁被驚高飛,來襯托敵軍潰敗夜逃的情景;三四句寫將軍率 領輕騎冒雪追敵,“       ”這一細節,既寫出了環境的極度惡劣,更突出了將軍的英勇剛毅。四、惠崇春江晚景蘇 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1.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歌的第  

11、;    句主要詠畫面景物,第     句則寫由畫面景物引發的聯想。(2分) 2. 從物候角度看,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時令的景物?詩中哪些意象能夠表明這一時令特征?(列舉兩例)(3分)答:早春(初春)  示例:三兩枝的桃花、滿地的蔞蒿、抽出短芽的蘆葦3.“春江水暖鴨先知”蘊含了怎樣的哲理? 答:這句詩不僅寫出了富有詩情畫意的早春景色,而且強調了實踐精神,也反映了整理對人生的探索精神。4.這首詩的整理和蘇洵、蘇轍并稱為“三蘇”5.畫面景物有動有靜,靜態的景物有(竹)、(桃花)、(蔞蒿)、(

12、江水)和(蘆芽),動態的景物有(河豚  )和(鴨 )6.詩中表現“早春”的景物有:桃花、萎蒿、蘆芽(不可答“鴨子”、“江水”)。7.“春江水暖鴨先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名句,請你選定一個角度(例如內容、哲理、寫法等)作一點賞析。 答 內容角度:寫江中鴨子。鴨子下水,說明水溫已經上升,告知春天已到。哲理角度:鴨子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為它們長年生活在水中。這句詩在贊美“先知”的鴨子中蘊含著對人生哲理的積極思索。寫法角度:這句詩將藝術美和人生哲理融合而成為一體,不僅擴大了詩的境界,而且也引發人們對人生的積極思索。8.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是怎樣寫出畫中之景的?這首詩的高妙之處

13、在哪兒? 答詩的前三句寫了六樣景物:竹子和竹外開放的桃花、江水和江水上浮游的鴨子、布滿地面的蔞蒿和新出芽的蘆葦,分別是地面景、江上景和岸邊景。這首詩的高妙之處正在于以這些想像和聯想點活了畫面,使畫中的景物變得生機勃發,情趣盎然。9試描繪“竹外桃花三兩枝”所展現的美景。(2分)  示例:(江岸邊,)一片竹林稀稀疏疏,顏色青翠;遠處,三兩枝桃花悄悄綻放,色彩鮮艷,(似乎向人們報告著早春的到來)。10這是一首題畫詩。畫幅中沒有,而詩中出現了的景物是什么?(2分) 河豚   1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表達了詩人對惠崇畫作的欣

14、賞、贊美之情(或:表達了詩人看畫中之景時的喜悅、高興之情)。(意思對即可)五、關雎1,關雎抒發了什么情感、?抒發了男主人公求偶不得的痛苦,求而得之的喜悅2;試分析一下,本詩前四句運用了什么手法詩的前四句運用了比興手法,詩句以眼前雎鳩和鳴之景,引發出對淑女難以忘懷的思念和熱烈追求。這是興的藝術手法。同時雎鳩相和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這是比的藝術手法。3賞析;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既有對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寫,又有其動作描寫,悠哉悠哉寫其綿綿情意思念不絕,輾轉反側突出其內心狀態的不平靜,難以入眠。?4、本詩所表現的是什么內容?運用了什么樣的藝術手法?愛情引起的相思之苦 比興手法5、結合你平常所學,

15、談談你對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君子”指品行端正有修養的人 “淑女”指美麗善良純潔的女子 6、詩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7、全詩的綱目,統攝全詩的句子或表現小伙子一般都喜歡美麗而賢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8、關雎中的男子由“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聯想;“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抒寫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抒寫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悅心情.9關雎選自詩經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按音樂分類,編為“風”、“雅”、“頌”三類。詩經運用的表現手法

16、是“賦、比、興”。10本詩圍繞一個“求”字,寫一個男子對美好女子的愛慕追求,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滿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1全詩用細膩生動的筆法描繪了一個青年男子對女子的思念,感情發展由一見鐘情,到日夜思念,再到幻想結合。12詩歌中描寫禽鳥和鳴的句子是“ , 。”13詩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 ”。14詩中的“ ”一句直接贊揚女子的文靜、善良,也交代了小伙子追求她的原因;描寫思念心上人,使人歷歷在目的一個細節是“ ” ,現今已成成語。15“ ”、“ ”這一幻想和淑女結合的熱鬧場面,表達了青年男子對美好婚姻的希求和良好愿望。16這首詩是用了“興”的手法。“興”的手法是指“先言他物以

17、引起所詠之詞”,這首詩中的“他物”是雎鳩和荇菜“所詠之詞”指男子對女子的相思。17關雎巧妙地運用重章疊句,例如:“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幾句中只換用了“流”“采”“芼”三個字。請說說這種表達方法的作用。使詩的內容遞增,逐步深入地展現“君子”熾熱的情懷,起到加重感情,增強節奏感的藝術效果。18“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輝,試作分析。描寫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態優美,使作品充滿動感和生機;突現女子的勤勞;更增加青年男子對女子的思慕和愛戀。19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這首詩現在一般認為是一首優美的愛情詩,“關雎”是以詩歌首句中的兩個字作

18、為題目。 B 詩中第二章中重疊“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暢,洋洋得意。 C 這首詩在藝術手法上表現為興和重章疊句。 D “琴瑟”和“鐘鼓”并非寫實,是想像之詞。六、蒹葭 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1.這首詩歌中運用了景物描寫,這些景物描寫向我們展示了 一幅怎樣的畫面?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蕭瑟、凄清(或:冷寂、蕭索、凄涼)的晚秋畫面。2.你如何理解這首詩所抒發的感情?這首詩

19、抒發了詩人對美好愛情(戀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及相思之苦。3.重章疊唱是詩經典型的藝術特色,請簡要分析這首詩重章疊唱的表達效果。全詩三章,采用重章疊唱的形式,一唱三嘆,節奏鮮明,旋律優美,而且還顯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層加深,具有強烈的感染力。4.簡要分析“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描寫“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展現了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達了一種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纏綿悱惻)的思想感情(1分)5體現詩的全部旨意出來,且起到聯上啟下作用的詩句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6詩的每一章開頭都寫景,說說這些景物描寫的作用?是起興句,

20、以引起下文。表明了時間的推移,表現主人公對所思慕人的深摯感情。烘托蕭瑟冷漠氣氛,流露主人公凄婉惆悵感情7每章的后四句都具體寫主人公執著的追求愛情,“溯洄”二字寫尋找意中人逆流而上的情景,突出了道路迂曲回盤,坎坷難行,“溯游”二字寫順流而下尋找意中人的情景,突出可望而不可即,表達了主人公失望、惆悵的心情。8本詩在藝術表達上注意了動靜結合,試加以說明。詩中景物描寫都是靜態描寫,而詩人忽上忽下地尋找伊人,伊人忽隱忽現,忽遠忽近是動態描寫。9. 詩歌采用重章疊句的表現手法,舉一例說說這樣寫的好處?舉例:每章的后四句。反復抒寫道路的險阻,表達主人公執著的愛情追求。10.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21、( )A.蒹葭寫一個男子傾心于一位女性,全詩不著一個“思”字、“愁”字,然而讀者卻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無邊的癡情和求之不得的焦灼。(惆悵)B.蒹葭詩分三章,熔寫景、抒情于一爐。“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為我們展現了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為全詩營造了一個凄清落寞的情調。C.蒹葭“興”的特點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D.蒹葭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形式,一唱三嘆,反復吟詠,顯得婉轉纏綿,滋味雋永,充分表達了詩人執著而細膩的思想感情。七、相見歡  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

22、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鑒賞關鍵點】只這首抒寫離愁的詞,從渲染孤寂凄涼的環境氣氛入手,形象地展現了心頭無可解脫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訴如嘆,凄婉動人,明白如話,句句精彩。【思想內容】這首詞是寫詞人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和亡國的苦痛哀思。【名句賞析】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鎖”一語雙關,字面上寫的是清秋,其實被鎖者,并非只有“清秋”也有人,被鎖在深院中的詩人,悲愁無盡,無人可訴,怎不感到寂寞。寫出了眼前冷落凄清的色彩。這兩句寫景,寫后主所處的凄涼環境。他登上西樓,舉頭見新月如鉤,鉤起一串舊恨新仇;低頭看桐蔭深鎖,鎖住了滿院清秋。凄涼的景物中,蘊含著深深的愁恨,景中有情,情溢景外。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23、,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這兩句以絲喻思,寫出了這份愁思的沉痛悲傷,難以掙脫;也寫出了帝王江山毀于一旦后,身為亡 國之君的階下囚諸般愁苦堆積心頭的復雜滋味1.“無言獨上西樓”句中“獨”字表達了整理怎樣的情感? 孤獨寂寞2.結合全詞理解“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中“一番滋味”的具體含義。(離愁別恨,亡國之愁。)3“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中“無言”與“月如鉤”表現了詞人當時什么樣的心境。(2分)答:表現了詞人寂寞憂傷的亡國之痛。              &

24、#160;                                                 &

25、#160;              4詞人是如何表現離愁的?請根據三四句詞意作簡要賞析。(3分)答:用比喻的修辭,用亂麻喻離愁,形象可感,將抽象的離愁具體化,生動的寫出了詞人愁腸百結難以排遣的心情。      5.這首詞上片描繪出一幅怎樣的景色?(1分)答: 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26、;                       6.這首詞表達了整理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答:表達了整理作為亡國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             7、本詞作的整理是南唐亡國之君李煜,史稱李后主,在中國詞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稱

27、為“千古詞帝”8、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寫,借以表達他的亡國哀思。其感情基調是凄婉。9、文中點明傷情的地點是西樓臺,時間是 夜晚,季節是秋天。10、詞中寫景簡練而有序:“月如鉤”一句是寫仰望之景,“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一句是俯視之景。11、“月如鉤”是特定環境下的月景,在文中有什么表達作用?(1)從月的形狀上看是殘月,象征人事的缺憾,蘊寓著冷落凄清的感情;(2)從月所反映的時間上看,并非月圓團聚之時,為下文的“離愁”營造了氣氛。12、“剪不斷,理還亂”有什么表達效果?現在人們常用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暗用絲的千頭萬緒比喻離愁,以千絲萬縷之無法剪斷、無法理出頭緒,形容愁思之紛繁難解。現在人

28、們用這一比喻,形容人內心的煩亂,或形容某些事難以解決。1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相見歡詠的是離情別愁,所表現的是南唐后主李煜離鄉去國、幽囚汴京的愁苦心情。B、本來,整理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C、“剪不斷”三句,取諧音“思”,“絲縷”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了。D、“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整理把愁思化解為別的滋味,反映了他曠達樂觀、清幽脫俗的情懷。八、浣溪沙 北宋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1詩人徘徊小園香徑,精心選

29、擇了夕陽、落花和歸燕等景物,描繪了一組優美的畫圖。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華自然地結合在一起,表達了感時傷春情懷,這是運用了 以景傳情的表現手法。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千古名句,試簡析這兩句詞好在哪里。答:兩句話對仗工整,音調和諧,畫面生動,通過對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寫,抒發了對青春易逝的感慨,感情濃郁,寓意深刻,發人深省,揭示了人生易逝,輪回無窮的人生哲理,因而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千古奇偶)。3、“夕陽西下幾時回?”一句寓情于景,請簡要分析此句抒發了什么樣的感情。抒發了詞人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寂寞,嘆惜年華將逝的情思。4、這首詞是懷人之作,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至少寫兩句)去年天

30、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5、“小園香徑獨徘徊”中的“獨”字透露出整理的孤寂傷感情感;詞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一句已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社會人生中無法言喻的無奈,都可以用此語感嘆一番。6、“小園香徑獨徘徊”寫了什么內容,與詞中的哪一句相呼應?“獨”字透露出整理怎樣的情感?(寫出了整理在遍地落花和溢滿花香的小路上獨自徘徊的孤獨和失落。無可奈何花落去;落寞,孤獨。) 7、詞人通過什么時節哪些景物的描寫抒發了怎樣的情感?通過暮春時節,日落時分,物候的變化的描寫,抒發了詞人對年華流逝的感傷之情。8、詞中構成“新”與“舊”對比的詞句是 , 。9、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寫道:“

3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本詞中也有表達這類似感慨的詞句,這兩句是 , 。10.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詞抒寫對人事變遷、聚散無定的惆悵和對春意衰殘、時光流逝的嘆惋。B.對春花落去、燕子歸來的景象,詞人既感到似曾相識,又覺得無可奈何。C.詞的上闋,寫詞人看著眼前的景況,勾起了對昔日歡聚的回顧,由此感嘆時光的易逝。D.詞的下闋,描寫春花的凋謝飄落及燕子的歸來,抒發了詞人傷春懷舊的情感。11.下列對本詞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夕陽西下幾時回?”一句,表面是在發問,實際上是在抒發一種深重的感慨。B.“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

32、歸來”這兩句將景與情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C.“小園香徑獨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詞人的心緒不寧,“獨”字更道出了詞人孤寂之深,傷感之重。D.詞人巧妙運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寫景抒情,語言平實直白。12.這首詞表達了整理怎樣的感情,結合全詞簡要概括。(3分)           含蓄地表達了詞人對時光流逝、春色飄零的悵惘、物是人非之感。可以從“意象”角度賞析,如“落花”這個意象寫出了暮春之景表達了惜春之意,“歸燕”這個意象通過舊燕歸來表達孤獨寂寞之情。九、龜雖壽(曹操)神龜雖

33、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下列對詩詞鑒賞不正確的是(B )A、這是一首抒發人生感慨的詠志詩整理以神龜、騰蛇、老驥為喻,表明宇宙萬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規律,人應該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業,始終保持昂揚樂觀的積極進取的精神B、“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是全詩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這短暫的生命建功立業,不要虛度一生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統一全國整理認為統一全國是符合歷史的需要,決心為此奮斗終生“老驥伏櫪”“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勵志之語D、“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這四句呼應詩的開頭,在承認壽命有限這一客觀事實的前提下,強調發揮人的主觀作用,反映了詩人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2. 賞析“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答: 這句詩用比喻修辭寫出曹操雖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業,一種對宏偉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壯志 。反映了詩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表達了一種生命不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