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液式蒸發器的設計_第1頁
滿液式蒸發器的設計_第2頁
滿液式蒸發器的設計_第3頁
滿液式蒸發器的設計_第4頁
滿液式蒸發器的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滿液式蒸發器的設計3.1制冷劑流量的確定制冷劑壓焓圖:P342134h 圖3.1由蒸發溫度,根據文獻1制冷原理及設備附表13(P341)和附圖5(P373)查得:, 單位制冷量:(P31) (3.1)制冷劑流量: (P31) (3.2)3.2載冷劑流量的確定 (P246) (3.3)3.3傳熱管的確定選用10×1低螺紋銅管,取水流速度,則每流程的管子數Z為 (3.4)圓整后,Z=56根。實際水流速度 (3.5)3.4管程與有效管長假定熱流密度q=6600/m2,則所需的傳熱面積 (3.6)管子與管子有效長度的乘積 (3.7) 采用管子成正三角形排列的布置方案,管距s=14mm,對不

2、同流程數N,有效單管長,總根數NZ,殼體直徑及長徑比進行組合計算,組合計算結果如表3.1所示: 表3.1組合計算結果 N21123.020.1225.1742241.510.169.4463361.010.185.6184480.750.203.75表3.1不同流程數N對應的管長及從D及值看, 4流程是可取的。3.5傳熱系數的確定3.5.1蒸發器中污垢的熱阻由文獻1制冷原理及設備表9-1可知:管外熱阻管內熱阻3.5.2平均傳熱溫差平均傳熱溫差: (3.8)3.5.3管內換熱系數管內強制對流換熱系數由文獻5傳熱學(P248)公式 (6-21a)式可知: (3.9)其中 冷卻水的定性溫度ts: (

3、3.10)查飽和水物性表得:,則: Re7895 (3.11)假設壁溫為8.5,查水的物性表,得,假設管長為1.8m,于是有 (3.12) W/(m2·K) (3.13)3.5.4管外換熱系數管外換熱系數按下式計算: (3.14) 其中3.5.5壁溫和熱流密度的估算傳熱過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傳熱量經過制冷劑的傳熱過程;第二部分是傳熱量經過污垢層、管壁、管內污垢層以及冷卻水的傳熱過程。第一部分的熱流密度: (查R22熱力性質表P0583.78kPa) (3.15)第二部分的熱流密度: (3.16)其中mm,代入數據得: = W/m2 根據設計要求估算的值, 來確定熱流密度。 具體估

4、算數值如表3.2所示:表3.2熱流密度的估算tw8.09.08.58.68.58q4786.418079.756336.556669.906602.61 q,8088.265536.766812.516557.366607.35由表格中數據可知,當=8.580C時,與前面假設的0C接近,q與q 的值相差約為4.74,取=6605 ,誤差0.08%,合理,故q可取為6605,即為所求熱流密度。所以有: = 8.580C =6605 3.5.6傳熱系數 (3.17)3.6傳熱面積和管長確定根據q求傳熱面積F0: (3.18)管子的有效長度: (3.19)適當調整后,取1.8m3.7冷卻水流動阻力冷

5、卻水的流動阻力系數按文獻1制冷原理及設備P232公式 (9-71)計算:其中沿程阻力系數為 (3.20)冷卻水的總流動阻力為 (3.21) =0.0163Mpa考慮到外部管路損失,冷卻水泵的總壓頭損失約為0.1+0.01630.1163 MPa (3.22)取離心水泵的效率則水泵所需功率為 (3.23)3.8結構設計計算 圖3.2 蒸發器管板3.8.1 筒體根據文獻4熱交換器原理與設計表2.3可知,當換熱管外徑d0=10mm時,換熱管中心距為s=14mm,分程隔板槽兩側相鄰中心距IE=28mm根據文獻4熱交換器原理與設計P47可知,熱交換器管束最外層換熱管表面至殼體內壁的最短距離b=0.25d

6、且不小于8mm,故本設計取8mm根據10表6-3,選用殼體壁厚6mm,故從上面計算得到的筒徑為277.16mm 又根據滿液式蒸發器上程管排頂部應預留一定空間的特殊性,由作圖可知殼體外徑至少應選為:D=325mm(國家標準規格).由于壁厚取6mm,所以內徑為:Di=325-2×6=313mm。 此時長徑比為 (3.24)根據文獻4熱交換器原理與設計P55,目前所采用的換熱管長度與殼體直徑之比,一般在425之間,通常為610,故合理 3.8.2管板 管板選用直接焊于外殼上并延伸到殼體周圍之外兼作法蘭,管板與傳熱管的連接方式采用脹接法。根據文獻3小型制冷裝置設計指導表3-8,換熱管外徑為1

7、0mm時,管板最小厚度不小于10mm,根據文獻10制冷機工藝表6-6,查得與管子連接方式有關的系數=1.15,與管板兼做法蘭有關的系數=1.30,由文獻文獻10制冷機工藝公式(6-4)得管板厚度:=· ·(17+0.0083) (3.25)=1.15×1.30×(17+0.0083×313)=29.3實際可取=30 mm.管孔直徑dp,根據文獻3小型制冷裝置表3-5得: 換熱管外徑d0:10mm 允許偏差0-0.10 管板管孔徑dp:10.18mm 允許偏差+0.05-0.10 圖3.3 端蓋3.8.3法蘭如圖4.2,取法蘭外徑=313+(24

8、+18)×2=397mm,法蘭厚度=30-5-3=22mm,則螺栓所在圓的直徑 D=313+24×2=361mm, 螺栓所在圓的周長 C=361×3.14=1133.54mm3.8.4端蓋如圖4.2,根據文獻10制冷機工藝選端蓋厚度為S=10mm,連接螺栓處厚度=20mm,球面半徑R=250mm,球面高度h=45mm3.7.5分程隔板根據文獻10制冷機工藝表6-8,分程隔板厚度選3.8.6支撐板與拉桿根據文獻4熱交換器原理與設計表2.5和表2.6,換熱管外經d=10mm,支撐板最大無支撐跨距為750mm,支撐板厚度為8mm,直接焊在拉桿上固定。根據文獻文獻4熱交換

9、器原理與設計P51可知,換熱管外徑10d14,拉桿直徑d=10mm,公稱直徑DN=325400,拉桿數量為4。3.8.7封頭和支座根據文獻10制冷機工藝表6-8取封頭的厚度為10 mm根據文獻3小型制冷裝置設計指導表3-9得支座尺寸:L=280mm K=200mm3.8.8墊片的選取材料:石棉,具有適當加固物(石棉橡膠板);基礎參數為厚度=1.5mm, P1.569MPa, 墊片系數m=2.75,比壓力y=25.5MPa;寬度:本設計筒體內徑D=365mm700 mm,故可取墊片寬度N=12mm,墊片基本密封寬度,墊片的有效密封寬度.求墊片壓緊力作用中心圓直徑D:因為,所以墊片壓緊力作用中心圓

10、直徑即為墊片接觸面的平均直徑,即D=313+1×2+6×2=327mm. (3.26) 墊片壓緊力: 預緊狀態所需的最小壓緊力:=3.14 Dby=3.14×327×6×25.5=1.57×105N (3.27)操作狀態下所需的最小壓緊力=6.28 Dbmp=6.28×327×6×2.75×1.569=5.32×104N (3.28)其中P=1.569 MPa為蒸發器的設計壓力。墊片寬度校核常溫下的強度指標=530MPa,安全系數=2.7,故許用應力=, (3.29)一定溫度下的許用應

11、力,實際螺栓面積A=1502.6(見后面計算).所需的墊片的最小厚度N= (3.30) 所以最初選的墊片厚度符合要求。3.8.9螺栓的選取根據9畫法幾何與機械制圖法蘭及端蓋的厚度,選螺栓GB/T5782 M12×80,其小=10.106mm.,S=18mm,Sa=16mm,螺栓最小間距Smin38mm,法蘭有效寬度f=22mm螺栓的最大間距=2×16+=72.6 (3.31)因為螺栓所在圓的周長C=1133.54mm,取螺栓間距為72,故所需要的螺栓個數 個圓整后,取16個,則 ,合理螺栓載荷預緊狀態下需要的最小載荷 (3.32)操作狀態下需要的最小載荷 W= (3.33)=0.785×327×1.569 +6.28×327×6×2.75×1.569=1.65×105N螺栓面積: 預緊狀態下需要的最小面積 (3.34)其中b530MPa nb=2.7 b= =196.3 操作狀態下需要的最小面積 (3.35)需要的螺栓面積: A= A=1410.3而螺栓的實際面積A 符合要求 (3.36)螺栓的設計載荷: 預緊狀態下需要的螺栓設計載荷: (3.37)操作狀態下需要的螺栓設計載荷: 3.8.10連接管的確定冷卻水進出口連接管水的流量=,選流速,故管內徑 (3.38) 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