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等學校基礎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標準 2011 (討論稿) “十五”期間,為了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進一步提高高等學校基礎課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水平,推進實驗教學改革,保證教學質量,擬在高等學校建設100個左右具有輻射、示范作用的基礎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高等學校培養適應新世紀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高素質創新性人才創造條件。 根據教育部啟動的新世紀高等教育改革工程實驗室建設和發行項目,特制定高等學校基礎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標準,宏觀指導并規范
2、高等學校基礎課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推進實驗室體制和實驗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資源共享。 首期制定的標準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力學、機械、電工電子、計算機基礎課實驗室儀器設備配備和實驗教學項目。 此標準對示范中心的體制與管理、實驗教學、實驗教材、實驗人員、儀器設備、環境與設施六個方面提出了規范化建設要求,為高等學校基礎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審定和指導高校基礎課實驗室不斷上層次上水平建設提供參考。 一、體制與管理
3、1、基礎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屬于校級實驗中心,與學科建設緊密結合,實施校、院(系)兩級管理,全面負責本科學生基礎課實驗教學工作。 2、學校負責中心的建設,提供其正常運轉、維修及更新改造經費。學校上級主管部門必要時給予支持。 3、中心實行主任負責制,主任由學校任免。中心人員實行公開招聘、競爭上崗、定期考核的管理機制。 4、中心在承擔學校本科基礎課實驗課實驗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實驗教學課程體系、內容、理論和技術方法、手段的研究。
4、160; 5、中心向校內外開放,負責人員培訓,發揮示范作用。 6、中心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實現實驗教學、實驗室基本工作信息和儀器設備的計算機網絡化管理。 7、中心必須貫徹高等學校實驗室工作規程(國家教委主任20號令),執行高等學校儀器設備管理辦法(教高20009號)以及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相關規定。 二、實驗教學 1、實驗課程體系
5、160;實驗教學是構成高等學校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心應按照新世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需求,同理論教學緊密結合,科學地設置實驗項目,并注重先進性、開放性和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實驗,形成適應學科特點及自身系統性和科學性的、完整的課程體系,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作風、實驗技能以及綜合分析、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 2、實驗教學內容 實驗教學內容包括: 基本實驗: &
6、#160;提高型實驗(綜合性、設計性、應用性等); 研究創新型實驗。 其中提高、研究創新實驗應在全部實驗項目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中心實行開放式教學,實驗室提供選題(參見附件含必修、選修),學生可自帶課題,中心為學生提供技術指導等全方位服務。 3、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 (1)中心開展實驗教學應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實際水平,要根據不同學校、不同學科的特點建立以學生
7、為中心、實現以學生自我為主的教學模式。實驗安排應由淺入深,由簡單到綜合,并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通過實驗教學應掌握基本實驗操作方法,能夠正確地使用儀器設備,準確地采集實驗數據。具有正確記錄、處理數據和表達實驗結果的能力;認真觀察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判斷、邏輯推理、作出結論的能力;正確設計實驗(選擇實驗方法、實驗條件、儀器和試劑等),并通過查閱手冊、工具書及具其他信息源獲得信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注重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百折不撓的工作作風,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勇于開拓的創新意識。 (2)中心應運用現代化技術及先進的實驗教學手段,充
8、分利用網絡,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實驗軟件和多媒體教學課件,推廣應用虛擬、仿真等實驗技術手段。同時對于必要的實驗要促進虛擬、仿真實驗與實際實驗的結合。 (3)基本實驗原則上應1人1組。部分其他實驗可根據需要2人一組,少數大型實驗,同組人數可適當增加。 各科實驗教學參考內容詳見附件。 4、實驗課時 中心實驗課與理論課時的參考比例如下(含課內外學時): 物理50%左
9、右 化學120左右(本專業120%,其他100%) 生物100左右(本專業100,其他30) 力學25左右 機械30左右 電工電子40左右(工科40%,理科30%,師范類25%) 計算機70%左右 5、實驗教學的考試與考核
10、160;中心實驗教學的考試與考核要鼓勵創新,要采取平時成績同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的做法。平時成績以實驗操作、實驗能力、實驗結果及實驗報告是否準確、規范化為主要依據。要鼓勵學生在實驗中有所創新,對于有創見的學生,成績從優。實驗成績要登記、建檔。 6、實驗教學研究及成果 中心要根據學科的發展、社會的需求,及時開展對實驗教學內容的研究與更新,要積極地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項目。中心學年更新實驗項目數應達到總實驗項目數的5。每四年中心應至少要有一本正式出版的自編實驗教材或有一項實驗教學改革成果獲省、部級獎。 &
11、#160; 7、中心開放 中心計劃內數學任務應服從教學計劃的安排,每天可開放時間不少于10小時。有的實驗可實行階段性全時開放或預約開放。物理、化學、生物、電工電子示范中心的工作量每年至少應達到8萬人時數,力學、機械示范中心達到3萬人時數,計算機示范中心達到20萬人時數。 三、實驗教材 1、中心應有正式出版的與理論教學結合的自編實驗教材和中長期編制實驗教材計劃。中心各實驗課均要使用自編或引進的高水平教材。教材應多樣性(包
12、括立體化教材),并有廣闊的覆蓋面和足夠的實驗項目(包括計算機輔助實驗教學軟件和多媒體教學課件)。教材內容要反映課程內容與體系改革以及實驗教學改革和研究的成果,既要體現基礎性又要具有先進性,既要體現學科的內涵,實驗內容的更新,又要有反映新技術、新方法、新設備的現代實驗技術和手段。 2、中心教材要符合實驗教學大綱的要求,對不同專業的實驗課程留有充分的選擇余地。 3、各類實驗教材要在保證質量的原則下充分體現自身的特色。 四、人員
13、160; 中心應擁有一支國內一流水平的基礎課實驗隊伍,其人員組成的層次、結構、數量應科學、合理,滿足中心正常運轉需求。一般具有碩士以上學歷和具有高級職稱人員應不少于50。全體人員應愛崗敬業,團結合作,具有創新精神和實驗能力。 1、中心人員基本由三部分組成:實驗教師(含主講教師和任課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含管理人員)、技術工人。 2、中心主任1人(正高級職稱),全面負責中心的實驗教學、中心建設和管理工作。可兼任課程主持人,參與教學與科學研究。設副主任2人(副高級以上職稱),協助主任工作。 &
14、#160; 3、實驗教學(含專、兼職)從事實驗教學與研究工作,其中主講教師是課程教學和教改的骨干,負責對任課教師和助教的指導,對課程的教學質量負有責任。鼓勵理論課教師從事實驗教學、實驗教師兼任理論教學,實現兩類教師與教學的融會貫通。 4、中心應大力推行聘請研究生做助教的制度,并要加強管理和教學指導,保證教學質量。 5、實驗技術人員從事實驗前后的準備、實驗設備的研制,實驗技術的開發,儀器設備的維護及中心日常工作的管理等。中心以工作量11.5萬人時數配備一名實驗技術人員
15、為宜(計算機示范中心除外)。 6、中心每年要根據國內外先進知識與技術的發展制定對不同人員的培訓計劃,以保證中心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五、儀器設備 中心根據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需求配備一定數量的計算機,用于開展計算機網絡教學。要根據所開設的實驗教學內容配置相應的儀器設備,避免儀器設備的閑置浪費。儀器設備配備的檔次要符合要求,套數要有一定規模,以保證學生的實驗教學質量為依據(參看四、實驗教學章節)。 1、儀器設備
16、完好率要保證在95以上。 2、中心運行維護費要保證在儀器設備總值的3以上。 3、中心應保證大部分儀器設備處于國內先進水平。一般情況下,機電設備平均年更新改造率要保證在8以上,電子儀器10以上,計算機20以上。 4、中心應有體現學科特色的自制教學儀器設備。 5、貴重儀器設備年使用效益評價分數要達到合格標準。 儀器設備配置詳見附件。
17、160; 六、環境與設施 中心實驗室要有與本學科組適應的學術水平以及體現精神文明的人文環境。中心應滿足以下條件: 1、實驗室生均占有實際使用面積至少2.5m2。 2、實驗室房間高度不低于2.5m,地面防滑、耐磨,地面和墻面有特殊需要的要耐腐蝕。 3、房屋無破損,無危漏隱患,需防振的要遠離振動源。實驗臺、柜、桌、椅無破損、符合規范標準。 4、實驗室通
18、風良好。根據實驗要求需控溫控濕的實驗室,溫度保持在1626,濕度保持在60左右。 5、實驗室照明良好,桌面150lx以上。水、電、氣管道、網絡走線布局安全、合理、符合國家規范。噪聲一般低于55dB(機械設備可低于70dB)。 6、中心要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有防火、防盜、防爆、防破壞基本設備和措施。高壓容器、易燃、易爆、有毒等物品要按國家有關規定合理存放,專人管理。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有害射線的要有許可證。有三廢處理措施,符合環保要求。 7、中心教學環境清潔、整齊、衛生,避免師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交叉感染。 附件: 各科實驗教學參考內容和儀器設備配備參
19、考方案 一、物理 實驗教學參考內容 1速度、加速度的測定;2動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3轉動慣量的測量;4楊氏模量;5比熱;6潛熱(熔解熱、汽化熱);7熱膨脹系數;8熱導率的測定;9相變臨界現象的研究;10質量與密度的測量(氣、液、固);11力學傳感器(位移、應力速度、加速度)與其應用;12溫度傳感器及其標定和應用;13粘滯系數的測定;14阻尼、受迫振動;15弦振動;16聲速的測定;17振動模式研究;18單擺混沌裝置;19傅里葉頻
20、率合成;20復擺與耦合擺;21直流電橋;22非平衡電橋及其應用;23非線性元件的伏安特性;24弱電流測量(F-H實驗);25高溫超導材料的導電性能與轉變溫度的測量;26交流電橋;27.介電常數的頻率特性;28RLC電路的暫態過程;29RLC電路的穩態過程;30RLC諧振電路的幅頻特性與相頻特性;31存貯示波器及其應用(瞬態過程的測量);32示波器原理及其應用;33電信號的傅里葉分析;34三相電特性及其應用;35交流電路功率;36霍爾效應;37.磁滯回線;38用非線性電路研究混沌現象;39光電效應;40逸出功的測定;41荷質比的測定;42密立根油滴實驗;43電子衍射;44幾何光學;45.邁克爾遜
21、干涉儀;46,玻璃折射率與波長的關系;47衍射光柵;48各種縫、孔衍射現象的定量研究;49FP干涉儀;50線、圓、橢圓偏振光的定量研究;51旋光現象;52分光計的調整及使用;53原子能級的研究;54光柵單色儀的調整與應用;55光學多道分析器(OMA)的調整與應用;56吸收光譜;57熒光光譜;58傅里葉光譜儀;59光速的測定;60光的色度研究;61全息術;62光學傅里葉變換;63光電傳感器的特性及其應用;64,單光子計數器;65CCD特性的研究;66小型鍍膜機及真空的獲得與測量;67薄膜厚度和折射率的測量;68光纖傳感器特性的研究與應用;69光纖通訊;70黑體輻射;71中、高真空的獲得與測量;7
22、2薄膜制備;73薄膜厚度的實時檢測;74薄膜特性測試;75低溫的獲得與測量;76固體材料低溫特性的測量(比熱、熱導、電導、磁導等);77高溫超導材料的制備與測量;78超導磁效應的研究;79超導量子干涉器件的研究;80測量相對論速度電子的動能與動量關系;81激光諧振腔與模式的研究;82半導體激光器特性的研究;83染料激光器的調整與光束的控制;84.激光在實時測量中的應用;85激光的倍頻與混頻;86光學雙穩態;87盧瑟福散射;88能譜測量;89康普頓散射;90符合測量;91穆斯堡爾效應;92x光熒光譜;93工業CT;94PN結電容和雜質濃度分布;95變溫霍耳效應;96核磁共振;97電子自旋共振(微
23、波波段);98鐵磁共振;99光泵磁共振;100磁共振現象;101斯特恩蓋拉赫實驗;102原子光譜;103分子光譜;104拉曼光譜;105塞曼效應;106法拉弟效應;107克爾效應;108光纖應用;109光衍射;110X光透射;111透射電鏡的使用;112掃描電鏡的使用;113掃描隧道顯微鏡(STM)的使用;114原子力顯微鏡(AFM)的使用;115電光調試;116聲光調試;117超聲光柵;118超聲探傷;119等離子體中離子、電子溫度、密度的測量;120等離子體德拜長度、振蕩頻率測量;121微波的產生、反射、吸收;122微波干涉、衍射;123巨磁阻效應;124納米材料制備與測量;125虛擬儀器
24、在物理實驗的應用;126仿真物理儀器。 說明: 1演示實驗、選修實驗和自學實驗,因各校的差異很大,任課教員的個性對實驗的選擇影響太大,故不列入參考目錄。 2CAI課件的內容也未列入本目錄。 3項目”70”以前的題目基本上是基礎物理實驗的內容,項目70以后的題目基本上是近代物理實驗的內容。由于近年來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傳統的近代物理實驗已進入基礎物理實驗,但兩
25、者之間仍有交叉、重疊,所以總的題目沒有按傳統的力、熱、電、光,近代來分類。 4一些已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題目均未列入本目錄,如與分析天平、電位差計、靈敏電流計、沖擊電流計、棱鏡攝譜儀等相關的題目。 儀器設備配備 1氣軌及其配套設備;2轉動慣量儀(轉動式、扭擺式);3傳感器系統實驗儀;4微機x-y記錄儀;5楊氏模量測量裝置(CCD、振動式);6固體線脹系數儀;7閃光法測不良導體熱傳導系數裝置;8動態法測良導體熱傳導系數裝置(溫度波法);9電子天平;10溫度傳感技術實驗儀
26、;11空氣比熱容比測定儀;12鐵磁材料居里溫度測試儀;13熔點儀;14數字溫度計;15可編程控溫儀;16粘度系數測定;17玻耳共振儀;18弦音計;19聲速測定儀;20單擺混沌裝置;21雙光柵弱振動測定儀;22傅里葉頻率合成裝置;23直流橋;24非平衡橋;25P-N結特性測試儀;26高溫超導材料特性測試裝置;27直流穩壓、穩流源;28交流電橋;29函數發生器;30可編程函數發生器;31數字電壓表(多用表);32可編程數字多用表;33標準電阻、電感、電容;34模擬示波器;35讀出示波器;36存儲示波器;37霍耳效應儀;38F-H實驗裝置;39e/m測量裝置;40光電效應測量裝置;41逸出功測量裝置
27、;42非線性電路混沌裝置;43密立根油滴儀;44電子衍射儀;45振動樣品磁強計;46頻譜分析儀;47介電譜儀;48平行光管;49光具座;50光學平臺;51邁克耳遜干涉儀;52氣動掃描F-P干涉儀;53單縫衍射儀;54光刻衍射板組合;55衍射光強自動記錄儀;56偏振光實驗系統(自動);57旋光儀;58分光計;59傅里葉紅外光譜儀;60光柵單色儀;61光學多道分析器(OMA);62光速測定儀(調制式);63激光功率計;64傅里葉透鏡;65液晶光閥;66光電傳感器(光電倍增管、光電池、光導管);67單光子計數器;68CCD實驗裝置;69橢偏儀;70黑體輻射實驗儀;71色度學實驗儀;72Ne,Hg,H
28、燈;73He-Ne激光器;74半導體激光器;75YAG激光器;76小型鍍膜機;77中、高真空系統;78光學鍍膜測厚儀;79晶體測厚儀;80檢漏計;81小型制冷機(10K);82低溫杜瓦及控溫裝置;83低溫材料物性測量裝置;84真空高溫爐及其控制系統;85相對論實驗裝置;86微機多道分析器;87可調諧激光器及電源;88激光光束分析儀;89倍頻晶體及控制裝置;90雙穩態光路;91譜儀;92散射裝置;93康普頓散射裝置;94符合裝置;95CT實驗儀;96輻射監測儀;97鎖相放大器;98變溫霍耳效應;99核磁共振儀;100微波波段自旋共振儀(諧振式、邊限式);101鐵磁共振儀;102光泵磁共振儀;10
29、3教學用微型磁共振成象裝置;104斯持恩蓋拉赫實驗裝置;105拉曼光譜儀;106塞曼效應裝置;107光纖應用裝置;108.光纖傳感、放大裝置:109音頻光纖通訊儀;110數字光纖通訊儀;111X光衍射儀;112小型X光實驗裝置;113X光熒光儀;114透射電鏡;115掃描電鏡;116掃描隧道顯微鏡(STM);117原子力顯微鏡(AFM);118電光調試儀;119聲光調試儀;120法拉弟效應儀;121克爾效應儀;122等離子體診斷儀;123微波實驗系統;124微波分光計;125穆斯堡爾實驗裝置;126超聲換能器、放大器;127超聲GPS模擬系統;128高斯計;129虛擬儀器;130仿真實驗裝置。
30、 二、化學 實驗教學參考內容 1操作及技術 玻璃儀器的洗滌及干燥;滴定管、移液管以及容量瓶的使用和校正;天平的使用;溶液的制備;濾紙和濾器的使用;加熱方法(直接加熱、水浴加熱、油浴加熱);煤氣燈和噴燈(酒精或煤氣)的使用;冷卻方法(冷凝管、水浴、冰鹽浴);攪拌方法(機械攪拌、電磁攪拌);固液分離(傾析、常壓過濾、減壓過濾、離心分離);沉淀轉移、洗滌、烘干、灼燒;結晶和重結晶;氣體制備、凈化和吸收;溶液萃取
31、;試樣的干燥(烘干、真空干燥和干燥劑的選擇);回流;蒸餾(簡單蒸餾、分餾和精餾、減壓蒸餾、水汽蒸餾、共沸蒸餾);高壓鋼瓶的識別和使用;壓力的控制與測量(包括真空的獲得和檢漏);壓力計的使用(包括真空計);溫度的控制與測量;熱電偶溫度計的選擇和使用;流體的加料、穩壓和穩流;流量的測量與流量計校正;常用電極的制備。 2化合物的合成 無機物制備(熱分解、復分解、氧化還原等);有機物制備(常量、小量、半微量合成、多步合成、光、微波、超聲及電化學合成等);配合物合成(配體取代、直接反應
32、、氧化還原等)。 3基本物理量及有關物理參數的測定 (1)基本物理量:濃度、pH值、摩爾氣體常數、阿佛加德羅常數、熔點、沸點、蒸汽壓、密度、粘度、折射率、比旋光度、溶解度; (2)熱力學性質:溫度、熱效應、活度系數、平衡常數; (3)電化學性質:電導、電動勢、離子遷移數、電位; (4)表面與膠體:表
33、面張力、固體比表面積、膠體電泳速度; (5)結構:磁化率、偶極矩、摩爾折射度; (6)動力學性質:反應級數、反應速率常數、活化能; (7)化工參數:雷諾系數、阻力系數、給熱系數、傳熱系數、總傳質系數、理論塔板當量高度、塔板效率、停留時間分布、動力學參數。 儀器設備配備 1常用儀器與設備 大氣壓力計(數顯壓力計);溫度計(玻璃、熱敏電阻、熱電偶);天平;pH計;電導率儀;旋光儀;折射
34、率儀;溫差測量儀;氧彈熱量計;溫度控制儀(常溫、高溫);真空泵;超級恒溫槽;檢流計;穩壓電源(直流、交流);安培表;馬弗爐;管式爐;烘箱;攪拌器;記錄儀;萬用表;U壓力計(數顯式低真空壓力計、數顯微壓差壓力計);小電容儀;磁天平;差熱分析儀;熔點測定儀;離子活度計。 2常用分析儀器 分光光度計;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紅外光譜儀;原子發射光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單掃描示波譜儀;微庫侖計;示波器。
35、160;3化工設備及裝置 流量計;離心泵;吸收塔裝置;精餾裝置;氣體輸送機械;換熱器;實驗反應器。 4選用儀器 熒光光度計;x-衍射儀;質譜儀;核磁共振儀、*離子光譜儀;*順磁共振儀;*四圓單晶X射線衍射儀;循環伏安計;高壓反應釜;數顯溫度計;*元素分析儀;微波器;*超聲波發生器。 三、生物 實驗教
36、學參考內容 1生物基本特征的了解和種類的識別 動、植物和微生物重要代表類群的形態特征與分類鑒定。 2生物器官、組織、細胞和亞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和分析 代表物種的個體和器官解剖;顯微鏡的使用;組織切片、細胞和染色體制片技術。 3生物個體生理和發育實驗技術 生物分析樣品的采集和制備;動作電位
37、的觀察和描記;呼吸、代謝、排泄和內分泌的測定和分析技術;光合速率測定和葉綠素含量的分析;水質和礦質營養分析;影響個體發育的內外因素分析;重要生物種類的培育技術。 4生物化學實驗技術 生物大分子的純化和分離方法;糖、脂肪、蛋白質、核酸和主要次生代謝產物的定性、定量和有關生物化學性質的分析技術;酶活性測定;酶動力學測定和酶聯免疫分析。 5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 DNA、RNA和質粒的提取;感受態細胞的制備及轉化;
38、DNA重組技術;PCR技術及其有關DNA擴增方法;核酸與蛋白質的雜交檢測。 6細胞生物學和遺傳學實驗技術 動、植物細胞培養和微生物培養技術;亞細胞結構和細胞標記或顯示技術;微生物的轉導、轉化和雜交;模式生物(如果蠅)的遺傳分析;染色體制片,染色體核型和帶型分析技術;抗體的制備與檢測;熒光顯微鏡等特殊顯微鏡的使用。 7生態學實驗 生物種群和群落的調查與統計方法
39、;水體生產力測定及分析;種群動態的計算機模擬。 儀器設備配備 1主要形態觀察儀器設備 體視顯微鏡和普通顯微鏡;特殊顯微鏡(相差顯微鏡、干涉差顯微鏡、熒光顯微鏡、倒置顯微鏡);顯微圖像顯示儀(視頻轉換顯微鏡);冷凍切片機;石蠟切片相關設備。 2主要分析與制備儀器設備 顯微操作器;植物生長培養箱;厭氧培
40、養箱;CO2培養箱;超凈工作臺;恒溫培養箱;冰箱;超低溫冰箱(柜);冷凍離心機;PCR儀;基因電擊轉化儀;細菌自動鑒定系統;真空凍干機;電子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計;便攜式光合測定系統;溶氧測定儀;熒光分光光度計;色譜儀;自動部分收集器;自動凱氏定氮儀;蛋白/核酸uv檢測儀;層析系統、層析柜;雜交箱(核酸);凝膠成像系統;純水制備系統;同位素檢測儀;脫色搖床;制冰機;自動酶標讀數儀;可調式微量移液器。 3主要生理儀器設備 心電圖儀;肺量計;生理數據采集系統及相關設備,
41、0; 4公用設備及主要野外實習儀器設備 便攜式投影儀;實物投影儀;多媒體投影儀;全球衛星定位儀;GPS、BOD測定儀、COD測定儀;數碼式攝像機;數碼式照相機;數碼式錄音機;無線通話器等。 四、力學 實驗教學參考內容 基本實驗: 1材料性能參數測定實驗
42、:含各向同性、各向異性材料彈性常數、溫度對材料彈性常數的影響、摩擦系數、強度指標、塑性指標、能量測定等。 2材料在基本載荷作用下的破壞行為實驗:伸、壓縮、扭轉、剪切等。 3簡單桿件應力應變測定實驗:含疊梁、復合梁及簡單結構靜態應力應變、動態應力應變及動載系數測定等。 4桿件及簡單桿系變形測定實驗;含伸長量、撓度、轉角的測量以及位移互等定理的應用。 5受壓桿件
43、臨界載荷測定實驗。 6高、低周疲勞基本實驗。 7振動基本實驗:含單自由度和多自由度系統頻率、振幅和相位的測量。 8基本運動參數測試實驗:含位移計和加速度計的校準與使用,單自由度系統的位移、加速度及相位測量。 9流體力學基本實驗:含能量方程、動量方程等。 提高性實驗(綜合性、設計性和應用性)
44、; 1桁架、剛架及其他工程結構(模型)變形、應力測試實驗。 2壓桿穩定綜合實驗:含細長桿臨界載苘的測定、大撓度屈曲行為觀測、約束條件對臨界載荷影響的觀測、組合桿件穩定特性等。 3光測應力實驗:含光測實驗應力方法、激光散斑及云紋干涉法測量局部位移和應力等。 4薄壁結構性態實驗:含應力應變測試分析,靜力等效適應范圍討論。 5斷裂韌性實驗:測量金屬、非金屬材料的KIC等。 6材料損傷演示實驗。 7復合材料性能實驗。 8殘余
45、應力測試實驗。 9單轉子動力學實驗:含剛性支撐轉子的渦動及轉軸動反力測量。 10雷諾實驗。 11低速繞流裝置實驗。 前沿性實驗: 與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新理論和新實驗技術研究有關的研究性實驗,僅面向部分學生開課。 儀器設備配備 基本教學設備 1材料力學性能測試設備 萬能材料試驗機;多功能加載架;扭轉試驗機;沖擊試驗機;*高、低周疲勞試驗機;載荷、位移、變形傳感器;顯微鏡等顯微觀測儀器;*應力應變觀測圖象系統。 2電測設備
46、160; 靜態應變儀;動態應變儀;*多點信號采集系統;*應力無損檢測儀器。 3光學應力測試設備 光彈性儀;圖象采集與分析系統;*全息臺與光學元件。 4.動力學實驗設備與儀器 振動實驗臺;測振儀;*振動數據分析系統;*非慣性系、動量、動量矩、動能實驗系統。
47、0;5工程流體力學實驗儀器與設備 流體力學基本參數測定、基本規律驗證常用設備;*激光測速儀;*熱線分析儀。 6多媒體系統。 7網絡設備。 8與上述儀器設備配套的附件及元器件。 五、機械 實驗教學參考內容
48、 基本實驗: 1平面立體及其截交線;2回轉體及其截交線;3組合體;4*組合體構形設計;5*機械零件測繪的方法和步驟;6計算機繪圖;7機構運動簡圖繪制;8機構認知;9*機構創新認知;10.轉子動平衡;11*機械運轉調速系統測定;12機構動平衡;13*機構運動參數測定;14試樣制備及平衡組織觀察;15*鋼的熱處理、硬度測試及其組織觀察;16液態成型工藝:17塑性成型工藝;18焊接成型工藝;19*材料成型工藝過程展示;20材料切削加工性;21*帶傳動;22*滑動軸承;23*螺栓聯接;24機械拆裝與結構分析;25機械傳動
49、認知;26支承零、部件認知;27聯接及其他零部件認知;28機械結構認知;29軸系結構設計;30機械原理課程設計;31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提高性實驗: 1*組合體構形設計;2*機械零件測繪的方法和步驟;3部件測繪的方法和步驟;4計算機圖形學實驗;5*機構動平衡;6*機構運動參數測定;7典型機構及機構系統的分析;8*機構創新認知;9*機械運轉調速系統測定;10工業機器人認識與實踐;11常見工程材料性能測試及組織觀察;12工程材料選擇與處理工藝設計;13*鋼的熱處理、硬度測試及其組
50、織觀察;14材料成型綜合;15特種成型工藝;16*材料成型工藝過程展示;17數控加工;18*帶傳動;19*滑動軸承;20*螺栓聯接;21、機械傳動性能測試; 22機械系統課程設計;23機械CAD課程設計;24三維產品造型設計;25實驗技術手段認知。 研究創新型實驗: 1機構運動方案創新設計;2機械傳動方案設計;3材料成型新工藝;4虛擬設計與制造;5機械基礎虛擬實驗。 說明:帶*號的實驗項目,可根據開設的方法
51、和具體的實驗內容作為基本實驗或提高性實驗開設。 儀器設備配備 基本教學設備 (一)測量工具類 1直尺;2內外卡尺;3.游標卡尺;4螺紋卡規;5千分尺;6輪廓儀;7測角儀;8銅棒;9拉拔器。 (二)模型類 1帶切口的平面立體模型;2帶切口的回
52、轉體模型;3組合體模型;4軸類零件;5盤蓋零件;6叉架類零件;7箱體類零件;8.球閥部件;9齒輪泵部件;10減速器部件;11典型機器(如牛頭刨床,縫紉機、包糖機,碎礦機,插齒機,發動機,走刀箱,絞繩帆,油泵等);12各種典型機構:(連桿機構、齒輪機構、凸輪機構、間歇運動機構、輪系、組合機構、空間機構等);13各種構思巧妙的機器或機構及小發明;14鑄、鍛、焊等工藝模型、圖樣、工模具;15各種類型的減速器、發動機、機床部件;16各種類型及各種材質的齒輪、齒輪加工刀具、蝸輪蝸桿、帶、帶輪、鏈條、鏈輪,螺旋傳動的零部件實物;17各種失效零件實物;18各種類型的齒輪受力分析模型;19各種類型的軸、軸承實
53、物;20軸上零件的軸向固定和周向固定實物;21軸瓦和軸承襯實物;22軸承、軸、軸瓦失效實物;23各種類型的螺紋聯接實物;24各種類型的螺栓、螺母及墊圈實物;25螺紋聯接的失效實物;26各種類型的鍵、銷實物;27各種類型的鍵、銷實效實物;28各種類型的焊接、鉚接實物;29各種類型的彈簧和彈簧失效實物;30各種聯軸器、離合器實物模型;31機-光-電一體化產品。 (三)儀器設備及裝置類 1轉子動平衡儀;2運轉調速測定系統;3機構運動參數測定裝置;4機構動平衡實驗裝置;5機構創新組合
54、模型;6Fisher創意組合模型;7小型化機器人及其控制裝置;8自動及半自動拋光機;9金相顯微鏡;10多媒體圖象處理儀;11高溫箱式電阻爐;12中頻感應爐;13布式與洛式硬度計;14硬度試驗機;15材料試驗機;16液態成型實驗裝置;17黏度測試儀;18塑性成型實驗裝置;19焊接成型實驗裝置;20紅外熱像儀;21壓鑄機;22:數值式差熱分析儀;23擠壓機;24焊機;25混粉及球磨機;26激光原形加工機床;27粉末壓坯機;28注塑機;29數控加工機床;30車床及加工精度測試儀;31帶傳動實驗機;32應力與溫度測試儀;33多功能微機機械效率測試儀;34滑動軸承試驗機;35多通道微機壓力位移測試儀;3
55、6螺栓聯接實驗機;37多功能微機應變測試儀;38機械傳動創新實驗臺;39機械傳動性能測試儀;40模塊化軸系結構設計實驗裝置。 (四)計算機及相關設備類 1計算機(586以上);2局域網;3投影儀;4攝像機;5數碼式照相機;6文件服務器;7代理服務器;8交換機;9,集線器;10穩壓電源;11;網絡打印機;12網絡繪圖儀器;13掃描儀;14相關的正版軟件;15數值式視頻及動畫采集卡。 以上所列設備是與實驗項目相配套的,選
56、做實驗的儀器設備為選配儀器設備,供建設中心時參考。 六、電工電子 實驗教學參考內容 基本實驗: 1電工電于實踐初步 常用電子器件、電子儀器的使用;交流電路和安全用電技術;焊接技術、印刷電路板的設計與制作。 2電路基礎實驗
57、60; 電路定理實驗;受控源特性實驗;電路的頻域響應和時域響應。 3電子技術實驗 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 4電工技術實驗 電工技術;電力電子基本電路;PLC應用基礎;變頻調速技術。 5微機硬件和軟件應用技術。 &
58、#160; 6數字、模擬、微機應用綜合性系統實驗。 7電磁場基礎實驗。 實驗項目: 1電工電子實踐初步 常用電子元器件的識別和測試; 常用電子儀器的使用初步(示波器、函數發生器、直流穩壓電源、交流毫伏表等);直流電路和交流電路常識;焊接技術、印刷電路板的設計與制作;安全用電知識
59、。 2電路基礎實驗 電路定理實驗(包括基爾霍夫定理、迭加定理、戴維南定理等);受控源特性實驗;電路的頻域響應和時域響應實驗;三相電路實驗。 3電工技術實驗 交流阻抗測試及功率因素改善實驗;電動機的繼電器、接觸器控制實驗;電力電子基礎電路實驗(如:相控整流、斬波、逆變等);PLC應用基礎實驗;變頻調速器實驗。 &
60、#160;4模擬電子技術實驗 基本放大電路實驗(如:雙極型或場效應管、單極低頻電壓放大器、差分放大電路等);集成運算放大器的線性應用實驗(如:同相比例、反相比例、加法運算、差分放大、電流-電壓變換、積分電路、有源濾波電路、正弦波產生電路等);集成運算放大器的非線性應用實驗(如:施密特觸發器、精密整流電路等); 功率放大器實驗;其他模擬集成電路實驗(如:低頻PLL應用電路、V/F變換器、集成定時器等);*高頻電于線路實驗(如;高頻電子儀器的使用、LC正弦波振蕩器、集成模擬相乘器、調幅與檢波、頻率調制與解調等);*可編程模擬集成
61、電路實驗;*MATLAB軟件應用實驗(如:卷積實驗、零極點實驗及其頻響、信號調制與解調等)。 5數字電子技術實驗 門電路實驗(包括:與非門、三態門、OC門等);組合邏輯電路實驗;觸發器和時序邏輯電路實驗;存儲器實驗;綜合應用實驗(如:乘法器、模擬乒乓球比賽實驗、交通燈控制電路等);嵌入式微處理器系統實驗,嵌入式系統綜合實驗。 6微機硬件應用實驗
62、 微機應用單元實驗;微機硬件應用綜合設計;微機實時監測系統實驗;微機控制系統實驗;微機網絡通信實驗;微機應用系統綜合設計。 7數字信號處理實驗 DSP系統實驗;DSP系統應用設計。 8電子系統綜合設計實踐 在介紹電子系統設計導論、信號的調制與變換、單片機應用系統、PLD數字系統及電子系統的技術實現等內容的基礎上,布置若干綜合應用型的電子系統課題,由
63、2-3人一組獨立進行設計與實踐。課題類型可參照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題型,諸如數字式工頻電氣參數測試、溫度測量與控制、數字化語言存儲系統、調頻接收機等。 注:(1)以上實驗內容主要針對電氣電子信息類各專業,其他專業可根據教學計劃要求酌情選擇。 (2)以上基本實驗內容中的1/5-1/3應由虛擬實驗室完成。 (3)以上高頻電子線路實驗、微機硬件實驗以及電子場實驗等可以在電工電子實驗中心進行,也可在其他實驗室進行。
64、0; 儀器設備配備 1模擬示波器(20MHz以上,雙通道);2函數發生器(0MHz一15MHz,任意波形);3直流穩壓電源(0V-25V,1A-5A);4數字萬用表(四又二分之一位);5低頻信號發生器;6.晶體管特性圖示儀;7模擬電路實驗板;8數字電路實驗板;9可編程多路電源;10數字頻率計;11電工綜合實驗臺;12基于PC的EDA開發系統;13虛擬儀器實驗平臺(包括多功能I/O卡、開發工具軟件、示波器卡、數字多用表);14PLC實驗臺;15變頻器;16高頻Q表;17高頻功率表;18超高
65、頻毫伏表;19.射頻信號源(100 kHz一150MHz);20RF模擬信號發生器;21RF數字信號發生器;22數字示波器(100MHz,4通道);23可編程信號發生器(0MHz-15MHz);24邏輯分析儀(50MHz,32通道);25掃頻儀;26數字示波器(100MHz,4通道);27數字存儲示波器(100MHz)。 虛線以下(26,27項)屬于先進性和前瞻性的儀器設備。 七、計算機 實驗教學參考內容&
66、#160; 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體系分為三個層次: 計算機文化基礎; 計算機技術基礎; 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 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 計算機應用基礎。 (一)基礎與驗證型實驗
67、 1計算機用戶界面的基本使用;2文檔制作;3網絡應用;4網頁制作與信息發布;5多媒體計算機組裝(常規軟硬件配置)。 (二)基礎與驗證型實驗 1數揩庫與信息管理初步;2數據庫與SQL語言編程;3高級語言編程1:側重算法設計、語言基本結構使用、編程實現與上機調試。只涉及一種編程語言。4高級語言編程2:基于面向對象語言編程,側重簡單的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面向對象的編程實現。只涉及一種編程語言。5應用開發技術:基于可視化程序設計與集成開發環境,開發一
68、個簡單的應用系統,領會基于面向對象的組件技術和現代開發環境與工具的使用。6多媒體信息應用:常見多媒體外部設備的使用,多媒體信息的輸入輸出、常見多媒體工具使用,多媒體信息的管理及應用。理工科學生,編程訓練要求較高,文科學生,側重數據庫和多媒體信息的使用。 (三)基礎與驗證型實驗 1匯編初步;2匯編語言編程;3軟中斷程序設計;4計算機的并行通信接口;5計算機的串行通信接口;6數模轉換電路實驗;7數據采集系統實驗。 (四)
69、設計與開發型實驗 1科學計算型實驗 以算法與高級語言編程為基礎,注重訓練編制較大規模應用程序的能力。 實驗對象主要是將來從事科學計算的有關專業學生。 2信息管理型實驗 以數據庫和相關開發技術為基礎,設計并實現一個完整的小型管理信息系統,其中包括系統功能設計、數據庫設計、開發與實現等。實驗要有文檔要求。 實驗可分為單機模式(主要對文科學生)、Clien/Server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心理學自考試試題及答案
- 戲劇獨白面試題及答案
- 模具維修試題及答案
- 車工出師考試題及答案
- 匯編考試題及答案
- 城投面試題目及答案
- 商品流通渠道暢通的關鍵
- 2025年福建省中考英語真題(解析版)
- 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手冊編制與發放
- 地方標準|《養老機構服務操作規范》
- 2025-2030中國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市場規模預測與競爭格局分析研究報告
- 《2025年普通高校在陜招生計劃》
- 202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支一扶考試真題
- 宿舍管理員述職報告
- 2025年徐州市專業技術人員公需課程 - 心理調適
- 人工智能與人類智能的區別
- 企業內部保密工作流程制度
- 《云南教育強省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解讀培訓
- 第四章美容手術基本知識及技術美容外科學概論講解
- 2025年中鐵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滬教版(五四學制)(2024)六年級下冊單詞表+默寫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