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緒論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 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
2、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于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崾且磺猩锏囊糯鎦剩雜諫鍰宓囊糯湟旌偷鞍字實納錆銑捎屑匾饔謾?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6
3、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系。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23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4染色質和染
4、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征),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
5、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陳代謝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并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34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36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
6、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38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并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39高等多細胞動物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40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穩態。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41對生物體來說,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 42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
7、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來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44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45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不是受單一激素的調節,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 46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47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經系統調節動物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49神經元受到刺激后能夠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來傳遞的,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
8、的。 50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51動物建立后天性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 52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后天性行為發展的最高級形式,是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也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53動物行為中,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是相互協調作用的,但神經調節仍處于主導的地位。 54動物行為是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運動器官共同協調下形成的。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55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 56營養生殖能使后代保持親本的性狀。 57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新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的生殖細胞的
9、減少了一半。 58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一定的獨立性;同源的兩個染色體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則不同對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59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 60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過復雜的變化形成精子。 61 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 62 對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63 對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 64 很多雙子葉植物成熟種子中無胚乳,
10、是因為在胚和胚乳發育的過程中胚乳被胚吸收,營養物質貯存在子葉里,供以后種子萌發時所需。 65 植物花芽的形成標志著生殖生長的開始。 66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可以分為胚胎發育和胚后發育兩個階段。胚胎發育是指受精卵發育成為幼體。胚后發育是指幼體從卵膜孵化出來或從母體內生出來以后,發育成為性成熟的個體。 第六章 遺傳和變異 67DNA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定的遺傳變化的物質,而噬菌體的各種性狀也是通過DNA傳遞給后代的,這兩個實驗證明了DNA 是遺傳物質。 68現代科學研究證明,遺傳物質除DNA以外還有RNA。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69堿基對排列順序的千變萬
11、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堿基對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這從分子水平說明了生物體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原因。 70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 71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準確地進行。 72子代與親代在性狀上相似,是由于子代獲得了親代復制的一份DNA的緣故。 73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直線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 74基因的表達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堿基順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即
12、: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 76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決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又決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最終決定了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的特異性,從而使生物體表現出各種遺傳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遺傳性狀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基因控制性狀的另一種情況,是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來直接影響性狀。 78基因分離定律: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生物純本雜交時,子一代只表現出顯性性狀;子二代出現了性狀分離現象,并且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數量比接近于3:1。 79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
13、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存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 81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82基因的連鎖和交換定律的實質是: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的不同基因,常常連在一起進入配子;在減數分裂形成四分體時,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有時會隨著非姐妹染
14、色單體的交換而發生交換,因而產生了基因的重組。 83生物的性別決定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XY型,另一種是ZW型。 84可遺傳的變異有三種來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85基因突變在生物進化中具有重要意義。它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過有性生殖過程實現的基因重組,為生物變異提供了極其豐富的來源。這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對于生物進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七章 生物的進化 87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 88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其基本觀點是: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
15、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第八章 生物與環境 89光對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種生態因素的影響,這些生態因素共同構成了生物的生存環境。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 91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等,都是生物在進化過程中,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而逐漸形成的適應性特征。 92適應的相對性是遺傳物質的穩定性與環境條件的變化相互作用的結果。 93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94在一定區域內的生物,同種的個體形成
16、種群,不同的種群形成群落。種群的各種特征、種群數量的變化和生物群落的結構,都與環境中的各種生態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 95在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中,生活著各種類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群落的結構都有差別。但是,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是統一的整體。 96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源頭是陽光。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這些能量是沿著食物鏈(網)逐級流動的。 97對一個生態系統來說,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之間往往存在著相反的關系。 高中生物復習歸納 一、常現生物: 1細菌:原核類:具細胞結構,但細胞內無核膜和核仁的分化,也無復雜的細胞器,包括:細菌
17、(桿狀、球狀、螺旋狀)、放線菌、藍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螺旋體。 細菌:三冊書中所涉及的所有細菌的種類: 乳酸菌、硝化細菌(代謝類型); 肺炎雙球菌S型、R型(遺傳的物質基礎); 結核桿菌和麻風桿菌(胞內寄生菌); 根瘤菌、圓褐固氮菌(固氮菌); 大腸桿菌、枯草桿菌、土壤農桿菌(為基因工程提供運載體,也可作為基因工程的受體細胞); 蘇云金芽孢桿菌(為抗蟲棉提供抗蟲基因); 假單孢桿菌(分解石油的超級細菌); 甲基營養細菌、谷氨酸棒狀桿菌、黃色短桿菌(微生物的代謝); 鏈球菌(一般厭氧型); 產甲烷桿菌(嚴格厭氧型)等 放線菌:是主要的抗生素產生菌。它們產生鏈霉素、慶大霉素、紅霉素、
18、四環素、環絲氨酸、多氧霉素、環已酰胺、氯霉素和磷霉素等種類繁多的抗生素(85%)。繁殖方式為分生孢子繁殖。 衣原體:砂眼衣原體。 2病毒:病毒類:無細胞結構,主要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包括病毒和亞病毒(類病毒、擬病毒、朊病毒) 動物病毒:RNA類(脊髓灰質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腦膜炎病毒、SARS病毒) DNA類(痘病毒、腺病毒、皰疹病毒、虹彩病毒、乙肝病毒) 植物病毒:RNA類(煙草花葉病毒、馬鈴薯X病毒、黃瓜花葉病毒、大麥黃化病毒等) 微生物病毒:噬菌體。 3真核類:具有復雜的細胞器和成形的細胞核,包括:酵母菌、霉菌(絲狀真菌)、蕈菌(大型
19、真菌)等真菌及單細胞藻類、原生動物(大草履蟲、小草履蟲、變形蟲、間日瘧原蟲等)等真核微生物。 霉菌:可用于發酵上工業,廣泛的用于生產酒精、檸檬酸、甘油、酶制劑(如蛋白酶、淀粉酶、纖維素酶等)、固醇、維生素等。在農業上可用于飼料發酵、生產植物生長素(如赤酶霉素)、殺蟲農藥(如白僵菌劑)、除草劑等。危害如可使食物霉變、產生毒素(如黃曲霉毒素具致癌作用、鐮孢菌毒素可能與克山病有關)。常見霉菌主要有毛霉、根霉、曲霉、青霉、赤霉菌、白僵菌、脈胞菌、木霉等。 4微生物代謝類型: 光能自養:光合細菌、藍細菌(水作為氫供體)紫硫細菌、綠硫細菌(H2S作為氫供體,嚴格厭氧)2H2SCO2 CH2OH2O2S 光
20、能異養:以光為能源,以有機物(甲酸、乙酸、丁酸、甲醇、異丙醇、丙酮酸、和乳酸)為碳源與氫供體營光合生長。陽光細菌利用丙酮酸與乳酸用為唯一碳源光合生長。 化能自養:硫細菌、鐵細菌、氫細菌、硝化細菌、產甲烷菌(厭氧化能自養細菌)CO24H2 CH42H2O 化能異養:寄生、腐生細菌。 好氧細菌:硝化細菌、谷氨酸棒狀桿菌、黃色短桿菌等 厭氧細菌:乳酸菌、破傷風桿菌等 中間類型:紅螺菌(光能自養、化能異養、厭氧兼性光能營養型)、氫單胞菌(化能自養、化能異養兼性自養)、酵母菌(需氧、厭氧兼性厭氧型) 固氮細菌:共生固氮微生物(根瘤菌等)、自生固氮微生物(圓褐固氮菌) 5.植物:C3和C4植物、陽生和陰生
21、植物、豌豆、薺菜、玉米、水稻(2×12)、洋蔥(2×8)、香蕉(3n)、普通小麥(六倍體)、八倍體小黑麥、無籽西瓜(3n)、無籽番茄、抗蟲棉、豆科植物等。 6動物:人(2×23)、果蠅(2×4)、馬(2×32)、驢(2×31)、騾子(63)等。 二、常用物質和試劑: 1常用物質: ATP、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G(聚乙二醇)、滅活的病毒、NADPH(還原型輔酶)、過敏原、植物激素、生長素、生長素類似物、動物激素、丙酮酸、少數特殊狀態的葉綠素a分子、質粒、限制性內切酶、DNA連接酶等。 2常用試劑: 斐林試劑、蘇丹、蘇丹、雙縮
22、脲試劑、二苯胺、50%的酒精溶液、15%的鹽酸、95%的酒精溶液、龍膽紫溶液、醋酸洋紅、20%的肝臟、3%的過氧化氫、3.5%的氯化鐵、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鮮淀粉酶溶液、5%的鹽酸、5%的氫氧化鈉、碘液、丙酮、層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鈣、0.3g/mL的蔗糖溶液、硝酸鉀溶液、0.1g/mL的檸檬酸鈉溶液、2mol/L和0.015mol/L的氯化鈉溶液、95%的冷酒精溶液、75%的酒精溶液、胰蛋白酶、秋水仙素、氯化鈣等。 三、重要的名詞、觀點、結論 (一)重要的名詞: 1應激性、細胞、自由水、結合水、肽鍵、多肽、真核細胞、原核細胞、自由擴散、協助擴散、主動運輸、細胞的分化
23、、細胞的癌變、細胞的衰老、致癌因子、有絲分裂、細胞周期、無絲分裂 2酶、ATP、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鍵、滲透作用、原生質、原生質層、質壁分離、質壁分離復原、選擇性吸收、光反應、暗反應、光合作用效率、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內環境、穩態、脫氨基作用、氨基轉換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3向性運動、神經調節、體液調節、激素調節、頂端優勢、反饋調節、協同作用、拮抗作用、反射、反射弧、非條件反射、條件反射、突觸、高級神經中樞、先天性行為、后天性行為 4有性生殖、無性生殖、營養生殖、雙受精、受精作用、減數分裂、性原細胞、初級性母細胞、次級性母細胞、染色體、染色單體、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四分體、染色體組、性
24、染色體、常染色體、個體發育、胚的發育、胚乳的發育、頂細胞、基細胞、胚胎發育、胚后發育、卵裂、囊胚期、原腸胚、動物極、植物極 5DNA、RNA、堿基互補配對、半保留復制、基因、轉錄、翻譯、顯性性狀、隱性性狀、相對形狀、基因型、表現型、等位基因、基因的分離定律、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正交、反交、伴性遺傳、交*遺傳、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雜交育種、人工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花藥離體培養、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優生學 6自然選擇學說、基因庫、基因頻率、隔離、地理隔離、生殖隔離 7生物圈、生態學、生態因素、互利共生、寄生、競爭、捕食、種群、種群密度、種群數量增
25、長曲線、生物群落、生態系統(森林、海洋、草原、農業、濕地、城市)、食物鏈、食物網、營養級、物質循環、能量流動、生態系統穩定性、生物多樣性、生物圈的穩態、碳循環、氮循環、硫循環、生態農業 8人體的穩態、人體的平衡及調節、糖尿病、營養物質、營養、特異性免疫、免疫系統、抗原、抗體、抗原決定簇、體液免疫、細胞免疫、過敏反應、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9生物固氮、共生固氮微生物、自生固氮微生物 10細胞核遺傳、細胞質遺傳、母系遺傳、編碼區、非編碼區、RNA聚合酶結合位點、外顯子、內含子、人類基因組計劃、基因工程、質粒 11生物膜、細胞的生物膜系統、細胞工程、植物組織培養、植物體細胞雜交、細胞的全能性、愈傷
26、組織、脫分化、再分化、動物細胞培養液、原代培養、傳代培養、細胞株、細胞系、單克隆抗體 12微生物、菌落、衣殼、核衣殼、囊膜、刺突、碳源、氮源、生長因子、選擇培養基、鑒別培養基、初級代謝產物、次級代謝產物、組成酶、誘導酶、微生物的生長曲線、接種、發酵罐、發酵工程、單細胞蛋白 (二)重要的觀點、結論: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 本質的區別。 3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生物的遺傳
27、特 性,使生物物種保持相對穩定。生物的變異特性,使生物物種能夠產生新的性狀,以致形 成新的物種,向前進化發展。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5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 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6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葡萄糖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淀粉和糖元是植物、動物細胞內的儲能物質。蛋白質是一切生命活動的體現者。 脂肪是生物體的儲能物質。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 7組成生物體的任何
28、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只有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8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9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葉綠體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核糖體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10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 一個有機
29、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11原核細胞最主要的特點是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的細胞核。 12細胞以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13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征),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14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1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16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要能量的直接來源。 17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一部分氨基酸和脂肪也是光合作用的直接產物。所以確切 地說,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有機物和氧。 光能在葉綠體中的轉換,包括三個步驟:光能轉換成電能;電能轉換成活躍的化學能;活躍的化學能轉換成穩定的化學能。 18植物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19C4植物的葉片中,圍繞著維管束的是呈“花環型”的兩圈細胞:里面的一圈是維管束鞘細胞,外面的一圈是一部分葉肉細胞。 20高等的多細胞動物,它們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21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并且是有條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摩托車安全知識講解考核試卷
- 雙十一玩家購買心理
- 寧夏回族銀川市西夏區2025年數學三下期末統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石家莊市欒城縣2025屆三下數學期末統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山西財經大學華商學院《西班牙語詞匯》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重點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第二次周考物理試題含解析
- 南昌航空大學《建筑設計A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理工大學《微波與天線》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九江學院《中國民俗文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長春市榆樹市一中2025屆高三第二次質量調查(二模)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問題及對策探究:以L街道為例》
- 護理查房(抑郁發作)
- GB/T 2423.17-2024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Ka:鹽霧
- GB/T 32399-2024信息技術云計算參考架構
- 第18課 科技文化成就 新授課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
- 寬帶服務用戶行為分析與大數據應用
- 畜牧獸醫考試題庫
- (高清版)JTG 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范
- 數學的天空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上海交通大學
- 21《楊氏之子》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
- MOOC 農學概論-福建農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