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專長內科學2019全1講義_第1頁
中醫專長內科學2019全1講義_第2頁
中醫專長內科學2019全1講義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內科學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輔導癲 狂癲 狂癲及狂,都屬于神志失常的疾病。癲病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癡呆,語無倫次,靜而為特征。狂病以精神亢奮,狂躁不安,喧擾不寧,又可相互轉化,故以癲狂并稱。毀物,動而多怒為特征。因二者在臨床癥狀上難以截然要點一 概述癲狂病名出自內經,該書對本病的癥狀、病因病機及治療均有較系統的描述。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了火邪擾心可致發病。靈樞癲狂明確指出多為情志因素致病。素問病能論提出以生鐵落為飲。為了觀察病情變化,首創“治癲疾者常與之居”的護理方法,至今有實用意義。難經二十難提出了“重癲”、“重陽者狂”,使癲病與狂病相鑒別。丹溪心法癲狂提出了癲狂與“痰”的密切關系,為后

2、世用吐,王肯堂提出癲與狂之不同,給后世辨證治療提示了正確依據,清王指出“癲狂乃氣血凝滯腦氣”,開創從瘀治療癲狂之先河。療本病建立了理論基礎。到了醫林改錯癲狂夢醒湯現代醫學的精神癥、躁狂憂郁癥、更年期等可參考本節內容辨證論治。要點二 病因病機(一)癲狂的病因癲狂的發生與七情內傷、飲食失節、稟賦不足相關,損及心、脾、肝、膽、腎,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和陰陽失于平秘,進而產生氣滯、痰結、1. 七情內傷2. 飲食失節3. 先天不足、瘀血等,蒙蔽心竅或心神被擾,神明逆亂,而引起神志異常。1.七情內傷惱怒郁憤不解肝失疏泄膽氣不平,心膽失調氣機失司,心神惑亂癲病肝郁不解氣郁痰結阻塞心竅癲病情志過激,勃然大怒引動肝

3、膽木火上升沖心犯腦神明失其主宰狂病肝氣郁悖,氣失暢達血行淤滯氣滯血瘀,或痰瘀互結氣血不能上榮腦髓神機失用而發病七情本有一定的限度,倘若超出此限度,則為七情內傷,或為2.飲食失節致病因素。嗜食膏粱肥甘厚味脾胃運化失職聚濕生痰化火上擾心神第1頁中醫內科學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輔導或痰氣互結阻蔽神明;或與瘀血互結痹阻心竅均致神志失常而發病3.先天不足在母腹中稟賦異常,或有所大驚臟氣不平,升降失調,陰陽失和出生后有所感觸遭遇情志刺激氣機逆亂,陰陽失調神機逆亂1958 年上海地區的一份材料,提示與的血緣關系愈近,患病率愈高,比一般人高出 6.2 倍。國外一份對 65 個家庭中,父母雙方均患精神癥患者,的為 3

4、5%-68%。(二)癲狂的基本病機及轉化病變所屬臟腑,主要在心肝,涉及脾胃,久而傷腎。病理因素以氣、痰、火、瘀為主,四者有因果兼夾的關系,且多以氣郁為先。本病初起多屬實證,久則虛實夾雜。癲證多由痰氣郁結,蒙蔽心竅,久則心脾耗傷,氣血不足。狂證多因痰火上擾,心神不安,久則火盛傷陰,心腎失調。要點三 診斷和類證鑒別(一)癲狂的診斷要點1.癲病以神情抑郁,表情淡漠,靜而,沉默癡呆,或喃喃自語,語無倫次為特征;狂病以喧擾不寧,呼號,不避親疏,動而多怒為特征。2.有癲狂的史,或腦外傷史。多發于青壯年女性,素日性格內向,近期情志不遂,或突遭變故,驚恐而心緒不寧。3.排除、熱病所致。(二)類證鑒別1.癲證與

5、郁病兩者均與五志過極,七情內傷有關,臨床表現有相似之處。然郁病以心情抑郁,情緒不寧,胸脅脹悶,急躁易怒,心悸失眠,喉中異物等自我感覺異常為主,或悲傷欲哭,數欠伸,像如神靈所作,神志清楚,有能力,自傷或傷及他人。癲證亦見喜怒無常,多語或不語等癥,但一般已失去自我力,神明逆亂,神志不清。2.癲證與癡呆癲證與癡呆癥狀表現亦有相似之處,然癡呆以智能低下為突出表現,以神志呆滯,愚笨遲鈍為主要證候特征,其部分癥狀可3.癲證與狂證,其基本病機是髓減腦衰,神機失調,或痰濁瘀血,阻痹腦脈。癲證與狂證均屬性格行為異常的精神疾病,癲證屬陰,以靜而多喜為主,表現為沉靜獨處,言語支離,畏見生人,或哭或聲低氣祛,以抑郁性

6、精神失常為特征;狂證屬陽,以動而多怒為主,表現躁動狂亂,氣力倍常,呼號,聲音多亢,以興奮性精神失常為特征4.癲證與癇病癇病是以突然昏別。省人事、兩目上視、口吐涎沫、四肢為特征的發作性疾病,與本病不難區要點四 辨證論治(一)癲狂的辨證要點1.區分癲證與狂證癲證初期以情感為主,表現情感淡漠,生活懶散,少與人交往,喜靜惡動。若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出現思維,情緒低下,沉默寡言,學習成績下降,直至喪失生活和工作能力。進一步發展,病情更甚者,可出現淡漠不知,喃喃自語,終日閉戶,不知饑飽。狂證初期以情緒高漲為主,多見興奮話多,夜不寐,好外走,喜冷飲,喜動惡靜。病情進一步發展,漸至頻繁外走,氣力倍增,易怒,登高

7、而歌,第2頁中醫內科學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輔導自,自尊貴,部分患者亦可出現呼號罵詈,不避水火,不避親疏的嚴重癥狀。癲狂至晚期,正氣大虧,邪氣猶存,臨床極為難治。2.辨病性虛實初病屬實,久病則多虛實夾雜。癲為氣郁、痰阻、血瘀,久延則脾氣心血虧耗。狂為火郁、痰壅、熱瘀,久延心腎陰傷,水不濟火,而致陰虛火旺。(二)癲狂的治療原則本病初期多以邪實為主,治當理氣治當補益心脾,滋陰養血,調整陰陽。(三)癲狂的分證論治1.癲證(1)痰氣郁結證,暢達神機,降(泄)火豁痰,化瘀通竅;后期以正虛為主,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癡呆,時時太息,言語無序,或喃喃自語,多疑多慮,喜怒無常,穢潔不分,不思飲食,舌紅,苔膩而白,

8、脈弦滑。治法:理氣,化痰醒神。代表方:逍遙散合順氣導痰湯加減。常用藥:柴胡、白芍、當歸、茯苓、白術、。、枳實、木香、香附、半夏、陳皮、膽星、郁金、石臨證備要本證以邪實表現突出,自當以祛邪為要。(2)心脾兩虛證神思細無力。,魂夢顛倒,心悸,善悲欲哭,肢體困乏,飲食銳減,言語無序,舌淡,苔薄白,脈沉治法:健脾益氣,養心安神。代表方:養心湯合越鞠丸加減。常用藥:人參、黃芪、炙味子等。2.狂證(1)痰火擾神證、香附、神曲、蒼術、茯苓、當歸、川芎、遠志、酸棗仁、五起病先有性情急躁,頭痛失眠,兩目怒視,面紅目赤,突發狂亂無知,罵詈號叫,不避親疏,逾垣上屋,或毀物傷人,氣力愈常,不食不眠,舌質紅絳,苔多黃膩

9、或黃燥而垢,脈弦大治法:清心瀉火,滌痰醒神。代表方:生鐵落飲加減。常用藥:龍膽草、黃連、連翹、膽星、貝母、橘紅、竹茹、石菖蒲、遠志、茯神、生鐵落、朱砂、玄參、天冬、麥冬、丹參等。(2)痰熱瘀結證癲狂日久不愈,面色晦滯而穢,情緒躁擾不安,多言不序,惱怒不休,甚至登高而歌,棄走,妄見妄聞,妄思離奇,頭痛,心悸而煩,舌質紫暗,有瘀斑,少苔或治法:豁痰化瘀,調暢氣血。代表方:癲狂夢醒湯加減。苔干,脈弦細或細澀。常用藥:半夏、膽南星、陳皮、柴胡、香附、青皮、桃仁、赤芍、丹參等。加減:若蘊熱者加黃連、以;有蓄血內結者,加服大黃(庶蟲)蟲丸,以祛瘀生新,攻逐蓄血;不饑不食者,加(3)火盛陰傷證,以化頑痰,祛

10、惡血。癲狂久延,時止,勢已較緩,妄言妄為,已能,但有疲憊之象,寢不安寐,煩惋焦躁,第3頁中醫內科學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輔導形瘦,面紅而穢,口干便難,舌尖紅無苔,有剝裂,脈細數。治法:育陰潛陽,交通心腎。代表方:二陰煎合琥珀養心丹加減。常用藥:川黃連、生地黃、麥冬、玄參、阿膠、生白芍、人參、茯神、酸棗仁、遠志、石菖蒲、生龍齒、琥珀、朱砂等。一、辨病論治何現代中醫內科學分兩型論治(一)1.評定量表癥狀(1)情感平淡或遲鈍(面部表情很少變化、自發動作減少、情感不迫切、語調缺乏波動)表情貧乏、眼神接觸差、無情感反應、(2)思維貧乏(語言貧乏、語言內容貧乏、言語中斷、應答遲緩)(3)意志缺乏(衣著及個人衛生

11、差、工作學習不能持久、軀體、興致減少、性活動減少、親密感缺乏,交友(4)注意2.方藥四逆加下降)(不注意社交、交談時注意不集中):附子 60g、干姜 30g、肉桂 15g、15g。如見倦怠畏寒,陽虛明顯者加肉蓯蓉、鎖陽、仙茅、巴戟天、羊藿、熟地黃各 15g。水煎服,日 1 劑。60-90 劑為一療程。(二)陽性癥狀1.評定量表(1)幻覺(聽幻覺、評論性、性、軀體或觸幻覺、嗅幻覺、視幻覺)(2)妄想(、嫉妒、夸大、關系妄想、感或過失妄想、被妄想)(3)怪異行為(衣著怪異、動作怪異、行為、重復式刻板行為)(4)思維聯意連)(思維出軌、答不對題、言語不連貫、邏輯、贅述、言語云集、言語隨境轉移、音2.

12、方藥 加味柴胡龍骨牡蠣湯:柴胡 15g、龍骨、牡蠣各 60g、半夏 15g、桃仁 30g、紅花 15g、赤芍 30g、大黃 30g。水煎服,日一劑,60-90 劑一療程。二、辨病用藥單味如桑寄生、洋金花、馬錢子、黃芫花、大戟、水牛角、地龍治療也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可隨證或單獨選用,但大多毒性較大,注意掌握用量,防止。三、針灸四、移情易性(心理治療)在其,為一不可缺少的治療措施。一般分下列幾個階段:1.選擇和具備良好的環境,樹立良好的醫風(包括醫務的儀態),嚴格執行保護性醫療制。2.發泄態度和藹,耐心聽的敘述,讓患者暢所欲言,一吐為快。掌握時機,取得的信任。3.分析同一起分析病史,找出發病的心理,

13、著重分析患者的個人性格,心理因素和環境因素等促使發病的機理,喚醒對本病的正確認識。4.疏導在上述有利的掉件基礎上,進行心理治療。(1)內疏導要求加強個人涵養、應激和適應環境的能力,進行自我鍛煉。(2)外疏導著重使心理疏散,以使之消失。第4頁中醫內科學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輔導鼓勵寬慰:以情緒轉移法:利用某些良性刺激來代替其不良刺激,以消除其心理。使利用的:忘記或書法、繪畫、音樂、戲曲、體育、棋藝、垂釣、旅游,以轉移其對心理沖淡其心理創傷。的注意或和記憶,支持法:幫助解決造成心理的問題,做到精神上的同情,道義上的支持,同時要宣傳,使得到一種政策保護感。暗示:的望梅止渴,即是一例。名老中醫經驗1.癲證治

14、療()明玳瑁 10g、珍珠目、茯神、生龍齒、生牡蠣各 15g、10g、石菖蒲 4g、天竺黃 5g、膽南星 10g、 用于陰虛肝熱,擾及心神。方中取玳瑁氣味咸寒,止驚癜而瀉肝火;10g、川貝 10g、青黛 3g、半夏曲 10g、炙10g、磁朱丸 12g(包)適體重,解毒清熱之功近于犀角,鎮心安神之力相等珍珠,清心熱而療心風,磁朱丸鎮驚安神,潛陽納氣;龍齒、牡蠣、珍珠母安神;遠志、菖蒲、茯神補心安神,化痰定志;天竺黃、膽南星、川貝、半夏趨清熱豁痰,定驚安神;青黛解毒清熱,涼血平肝。共湊平肝潛陽,育陰安神,化痰清熱之功效。2.癲狂證治療經驗談()狂證初期,多為痰火蒙蔽清竅,多動少靜,難經“重陽者狂”

15、是對這一病機的概括。當正盛邪實、痰火內熾之時,每用自擬狂證方,對頓挫病勢,確有良效。狂證方:白砒石、雄黃、雌黃各 3g,綠豆 360 粒,梔子 40 枚,急性子 9g。將綠豆泡去皮,晾干,與砒石同研為極細面;梔子不見火烘干,急性子與雄、雌黃均分別研成細粉再將各藥混合研勻。服時取上藥 2 克,加牛黃、冰片各 0.1,調適量白糖和面粉,烙成餅服下,服后必大吐瀉。若不吐,用雞毛引吐。患者此時困倦思睡,切勿驚動;醒后呼渴,可給鐵銹煎水飲之。若無效,次日再用藥一次。3.癲狂證與“醒腦定”()基本方:百合、生地、菖蒲、郁金、生大黃、生明礬、白芍、白術、茯苓、丹參、白芥子、生鐵落、青礞石、法半夏、陳皮、小麥

16、、珍珠母、生20-40 天一療程。、紅棗。水煎服,日 1 劑,4.癲狂從痰論治(新)采用下列 3 方依次進行治療:(1)逐痰、逐瘀:明礬 120g、冰糖 120g、水 600ml,水煎服 200ml,頓服。服后當吐瀉 3-4 次,再服下方:青礞石 12g、郁金 6g、沉香末 1.5g、大黃 12g、煅龍齒 6g、琥珀 1.5g、朱砂 1.5g、炒棗仁 12g、石菖蒲 6g、黨參 6g、川貝母 6g、連翹 6g,合研細末,此為 2 日量,分作 4 次服,連服 4 劑,8 天服完。在服末藥時,先用竹茹 12g、三七 15g、蓮子心 1g,水煎兩次水調藥,日 1 劑。(2)清心、安腦:生地黃、麥冬、

17、白芍、茯神各 12g、石菖蒲、石斛、陳皮、木通、知母各 9g、石膏 20g、大黃 15g(后下)、磁石 15g(先煎) 、炒棗仁 12g、遠志 9g。水煎服,10 劑,之后服末藥方 4劑(8 日量)。5.治療癲狂病() 紫石英 30g、寒水石、生石膏、滑石、赤石脂、白石脂、龍骨、牡蠣各 15g、生大黃()、干姜、桂枝、氣行瘀,祛痰利濕。各 10g。日 1 劑,兩次分服。功用:清熱瀉火,重鎮安神,理6.增損旋覆代赭狂證() 旋覆花 10g(包)、代赭石 15g、半夏 10g、陳皮 10g、茯苓 10g、香附 10g、沉香末 3g、黃連 9g。鎮心滌痰,瀉肝清火。預防與調護1.重視精神療法移情易性:防止環境的惡性刺激,增加接觸,參加活動。2.加強護理:注意精神護理;不宜從事高空作業及駕駛、機械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