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入口的空間形態研究_第1頁
建筑入口的空間形態研究_第2頁
建筑入口的空間形態研究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建筑入口的空間形態研究    【摘要】建筑入口是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們從外部空間進入建筑的內部空間時,它起到了關鍵的過渡作用。由此看出,不論是建筑入口本身,還是對于建筑整體,它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建筑入口;空間形態;設計 【 abstract 】 building entra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uilding, in people from outer space into the building interior space, it has played a key role transi

2、tion. From that, whether building entrance itself, or for the whole building,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Keywords: building entrance; Space form;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入口,可以全面理解為入口過渡空間。它是指從進入建筑所控制的領域范圍開始,一直到達入口臺階前。入口過渡空間是一個邊緣的、意義豐富的、充滿了不定性的區域,各種不同的信息在這里交融。成功的處理過渡空間,可以使整個建筑形成一個功能上更有效,空間

3、上更豐富的豐滿的有機體。本文從空間角度對建筑入口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對建筑入口的設計方法進行概括總結,探討由局部到整體、局部服從整體的建筑“整體化”設計方法。 一、入口在建筑形態中的作用 建筑入口是限定和聯接內外空間的元素之一,為人們生存空間的“內”與“外”提供了可識別界限,同時,也是聯系內外生活,溝通內外空間的物質手段。入口在建筑形態中的作用可分為三個方面: 空間形態的過渡。入口過渡空間可通過設置標志物、利用自然物式建筑構成界面的圍合以及光線、方向、表面、高度等的變化,使人們意識到過渡空間的存在,產生領域感。 環境形態的回應。入口對環境的影響包括兩方面: 一是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建筑入口的設

4、計應根據不同的場地特點,綜合考慮入口與引道、地形、植被、氣候等的關系,從而使入口空間形式與自然環境協調一致。二是通過入口設計進行外部環境再創造,即利用雕塑、花木、噴泉等小品設計,豐富美化入口,同時通過對入口空間的處理,把內部空間外部化,或把外部空間內部化,促進建筑內外空間的交融,給建筑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外部形態的協調。建筑設計中,建筑入口的視覺重點只有一處,因此在設計時需分清主次,抓住重點強化處理,使建筑入口與建筑整體形態協調一致。 二、現代建筑理論對傳統建筑入口的分類 在傳統建筑中,可以簡單的將入口稱之為“門”。門在建筑個體和群體組合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古典建筑重要的表現手段之一

5、。從建筑入口的空間位置分,城市中有城門,坊巷中有坊門,院落中有院門、垂花門,單體建筑中有房門。 梁朝顧野王所著玉篇將門分為兩大體系:“在堂房曰戶,在區域曰門。”即門有兩大類別,一類是劃分區域的門,另一類是建筑物自身的一個組成部分。 現代建筑理論從建筑入口形態的功能組織和構成要素出發,將建筑入口分為四種基本類型: 外飾型入口 外飾型入口的本體結構與裝飾構件分開,是建筑入口最基本的類型,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與靈活的多變性。外飾型入口的象征符號具有約定俗成的象征性。傳統民居中的“牌樓”應當屬于外飾型入口。 結構型入口 結構型入口是一種直接利用建筑本體結構實現入口功能,不依靠其他的外加構件達到目的,并忠實

6、地表現結構力與美的入口類型,這種入口常常帶來震撼人心的感受。 空間型入口 空間型入口提供一種全息的、多方位的信息傳達方式,是具有發展潛力的入口類型。空間型入口是以空間為主角,將圍合空間作為形態處理的重點,而將界面的表層處理放在其次。 復合型入口 建筑入口形態同時具有上述兩種或三種特征,可以統稱為復合型入口。復合型入口除具有它所包含的上述入口類型的特點之外,另外一個特點就是豐富的層次。它是幾種入口類型的交叉組合,實體構件與空間形態相互補充,相得益彰。老北京傳統民居的入口就是一個復合型的入口序列。 三、對傳統建筑入口形態設計的學習與繼承 1. 符號的提取與創新運用 縱觀中西方傳統建筑發展的歷史,西

7、方古典建筑形式早在1840年的鴉片戰爭時就大規模傳入中國,到20世紀40年代已成為國人喜聞樂見的一種建筑形式。在建筑入口空間的表現上,主要出自于一些西方正統建筑師的手筆,直接套用正統的古典式處理手法,中規中矩。有一批建筑,在西方古典形式的外形中夾雜著一些中式傳統的細部或是中西做法雜然并存。在北京,許多清末的新政建筑和門面在維持西式總體輪廓的基礎上以中國傳統磚雕的方式做了大量繁瑣的吉祥圖案。于巴洛克式門坊中揉入碎密的傳統建筑云紋、游龍等,流傳甚廣。 2. 西方古典建筑入口形式的抽象運用 古典建筑確定的結構和形制以及嚴格的比例關系,使它們具備這種抽象化的可能性,縱觀西方古典各國的建筑入口空間,在界

8、面直接開口或以門廊為過渡空間,偏重于構件的形態和立面的裝飾,突出界面本身的雕塑感以及幾何特性,以形成豐富的外觀形象。這些造型在簡化后,由規則的幾何圖形組成。在今天的設計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抽象簡化為二維符號之后的模式,在現代建筑入口中已經常被使用。 四、現代藝術思潮對現代建筑入口形態設計的影響 現代藝術設計思潮,它產生于特定歷史時期,是在當時的經濟、哲學、文化、消費觀念和審美意識的合理影響下形成的,并隨著社會的變革而演化出各種形式的設計流派、設計風格。 觀念的轉變 隨著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隨著機械化大生產的擴展與蔓延,新的設計元素與風格大量涌現,醞釀著現代設計思潮的全面展開。 繁蕪紛雜

9、的后現代設計流派 當物質豐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們的欲望自然會變得多樣化,隨著經濟的發展,大眾文化的繁榮使社會文化向多元化發展,多元化文化的發展,使設計界出現了各種后現代設計的思潮和流派。 建筑大師對建筑入口形態設計的演繹 建筑大師們將自己的設計理念帶到建筑中去,設計出豐富多彩的建筑入口樣式,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更大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將建筑入口表現的近乎完美。高迪新藝術建筑風格的代表,作品中涵蓋了他對自然的向往,采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探索其獨特的塑性建筑,其圣家族大教堂和米拉公寓,從入口門廊到室內裝修細部都模擬自然界的生態,突出建筑材料原有的質感,高迪認為表達教堂的高貴品質應當是真實的美,而

10、自然的美才是真實的,這種模擬自然的客觀效果為教堂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參考文獻: 【1】梁振學建筑入口形態與設計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7 【2】美金伯利·伊拉姆著設計幾何學關于比例與構成的研究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2003 【3】李允鉌華夏意匠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 【4】劉萌. 論現代建筑入口形態的設計取向. 大家. 2011(15) 【5】韓雁娟,鄭東軍. 入口-空間-形態建筑“整體化”設計方法研究. 廣州大學學報. 2005(12) 【6】美 C亞歷山大. 建筑模式語言M . 王聽度, 周序鴻譯. 北京: 知識產權出版社, 2002. 【7】美 C亞歷山大. 建筑的永恒之道M . 趙冰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