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教學反思_第1頁
陋室銘教學反思_第2頁
陋室銘教學反思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崗位大練兵之教學反思陋室銘教學反思雙城市第四中學 戴曉紅陋室銘是我參加雙城市教學新秀比賽時所講的課,出完課后,總有些意猶未盡,索性把當時的感受和課后的反思總結幾條如下:1聯想與想象是語文的翅膀,缺少聯想與想象的語文課也就缺少了靈性。為此,在進行教學時,讓學生在清幽的古箏曲中展開想象的翅膀,以“透過文字,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的提問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使陋室之雅具體地表現出來,為突出陋室“何陋之有”張本。而以往教學此文時,為突出“陋室不陋”這一重點,一般設計的題目為“陋室環境如何?陋室主人交往情況怎樣?陋室主人有怎樣的興趣愛好?”提問瑣碎,學生也不明白回答這些問題的目的何在。

2、而改動后有力地突出了重點,也解決了難點。2“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必須與現實社會緊密聯系,方可體現語文教學的現實意義。因此,課上在分析完陋室主人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情操之后,我設計了一個小討論:“今天的你如何看待這種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做法?”這個問題的設計應是學生最有話說的部分,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有些怯場,我也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一起參與學生的討論,導致學生沒有充分討論和大膽發言,這是我的失誤。3培養學生主動質疑,大膽發問的習慣和能力。因此我設計了一個學生質疑發問的環節,鼓勵學生從讀書中發現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環節因為留的時間相對充足些,學生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

3、,如“為何以陋室銘為題?”“為何自比名人居室?”“篇末為何引用孔子的話作為結束語?”“為何自比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為何將平民比作白丁,是否歧視平民?”等等。學生在質疑的過程中,也在思考著如何解答這些問題,這個思維的過程本身就是教學的目的。4語文課上應有瑯瑯讀書聲,尤其是文言文。陋室銘是一篇文質兼美、膾炙人口的名篇。課堂上無論是范讀、散讀、齊讀,目的都是讓學生從讀中去悟作者的感情,品味文字的美感。因此我設計了四次讀書,開篇散讀,是為了使學生正確把握停頓和節奏,初步感知作者感情。接著一生范讀是為了啟發學生的想象。第三次讀是明確本文寫作目的后的齊讀,是讀出對作者節操的贊美之情。上課結束時還有

4、一讀(或背),是為了體會本文一直押韻,只最末一句不押韻的作用,品味文字的美感。但最后這一讀,因下課鈴響而導致未能實現,是一大遺憾。5借助多媒體教學,使學生感受陋室之雅,也使學生的想象有了具體的對照,學生中有不認同者,我正好趁此機會說:“這正是文字的魅力”。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果然碰到了類似情況,因此我進一步向學生介紹讀書的好處。雅致的動態畫面配以廣陵散等音樂,是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藝術熏陶。因為語文本身與藝術是密切相通的。6語文課是美的教學,老師本身的語言也應是美的。在教學中我力爭做到不講或少講“水話”,使自己的授課語言更規范、更優美。也許這一點帶來了相應的弊端:似乎更拉遠了原來就已很感陌生

5、的師生距離。而我在自己班上課,因為師生有感情基礎,學生也適應和習慣了我這樣的教學方式,所以在自己班上課是得心應手的。因此我反思之余也頓生一絲迷惑與彷徨:外出與不熟悉、沒有感情基礎的學生交流,是否還該保持規范、優美的授課語言和一貫的授課風格?如何更好地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陋室銘的評課材料陋室銘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傳世美文,通過對陋室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講究道德修養的思想。文章語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辭方法,對偶工整,對比鮮明,引經據典,托物言志,具有一種韻味如歌的音樂美。雖然字面不會給學生的閱讀造成多大困難,但要真正深刻的感悟理解本文中的道理與美學的因素,卻非一件易事。一、教學內容:初中語文第二冊第141

6、頁。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理解并正確評價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節操。 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初步賞析韻文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主動質疑問難的能力。 3、素質目標: 獨立性:鼓勵學生根據各自的生活經驗, 對課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進行不同角度和闡釋。實踐性:通過反復誦讀,了解“銘”這種文體的基本特點;閱讀后嘗試口頭作文,進行形象思維訓練。 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 對描寫“隨室不陋”的句子理解。可啟發學生聯想和想象,進行形象思維訓練,幫助學生理解大意,把握全文主旨。 反復誦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美感。 難點 : 對首尾陪筆作用的理解。

7、 創新點:鼓勵引導學生展開聯想,透過文字展開形象,構筑圖畫美 。 培養學生主動質疑問難的能力。該課堂在如下方面表現出創新:第一:課型設計創新。本節課的課型設計為“誦讀課”,讓學生在“誦讀”中完成對課文的感知,理解與賞析。圍繞學習目標,設計了自由讀、齊讀、個人范讀、個體品讀、表情朗讀、配樂朗讀等環節,通過各種“讀”,展開評議,老師指點,讓學生感知語言,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發揮文章的巨大感染力”。在這樣的課型中,教師講析的分量大幅度減少,老師指導、調控的作用大大增強;學生讀得投入,聽得認真,故而能及時發現問題,激活了學習氣氛,使課堂教學的結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第二:思路設計創新。一般老師教文言文

8、,往往在課堂上忙于支解活生生的藝術品解釋字義、詞義、句義,甚至逐字逐句翻譯;挖掘典故、修辭;機械地歸納主旨;這樣的教學,難于引導學生進入佳境。本節課沖破舊模式,根據初中生年齡、心理特征,遵循美育規律,注重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由于多媒體的運用,使詩、畫、樂的介入變得自然生動。雅致的動態畫面配以«廣陵散»的清幽的古箏曲。美的圖畫使人賞心悅目,這可感的視覺形象,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情感,驅遣他們的想像,引導學生進入意境。古箏曲的輕重緩急,高低抑揚,營造了一特殊的氛圍。讓學生在這可感的聲音形象中,合上書本,微閉眼睛,凝神靜想。“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聞到什么?”陋室的環境,設置等情景仿佛在學生眼前展現。學生們爭先恐后描述這情景,情不自禁地發出嘖嘖贊嘆。他們的臉上綻開了燦爛的笑,想象的翅膀張開了。這不但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容量,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而且使學生盡情地感受到了美的熏陶。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了濃厚興趣和創新意識。課堂教學中還注意強調在教師點拔下學生自主探究,小組討論的作用。這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學中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并采用分組討論,全班交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