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北京林下經濟的建設與發展第四章北京林下經濟的建設與發展第一節第一節 首都林下經濟的主要優勢首都林下經濟的主要優勢 一、林地資源優勢一、林地資源優勢北京地處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具有發達的現代化建設與發展環境,區位優勢顯著,地貌類型多樣,地域自然條件復雜,氣候、植被、土壤呈有規律的垂直分布。北京的北部、東北部及西部被山地環繞,中部及東南部為沖積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形成了由中山、低山、丘陵過渡到沖積臺地、沖積扇地以及沖積平原的地貌組合。 山區是北京寶貴的自然資源和財富。北京山區面積104萬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62,山區的生態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已經被人們普遍認識。山區是城市的天然屏
2、障和生態涵養地,它使得北京被群山環繞,形成了獨特的城市魅力和特有風貌,山區特色已成為北京的品牌之一,這在國際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山區豐富的林地資源也為北京發展林下經濟提供了發展空間。 (一一)林地利用與林種構成林地利用與林種構成 據統計,2006年全市林地面積為1 054 284公頃,占土地面積的78;非林地面積為269 6864公頃,其中四旁樹占地面積35 6023頃。 林地利用林地利用:森林619 286公頃,占林地面積5874;疏林地48683公頃,占046;灌木林地321 4557公頃,占3049(其中河流中上游、土層厚度小于30厘米、坡度大于25、植被蓋度大于等于50的為208 542
3、6公頃,這部分林地參加林木覆蓋率計算,其余的1 12 9130公頃需要進一步改造提高);無立木林地36421公頃,占035;未成林造林地33 3160公頃,占316;苗圃地19 5704公頃,占I86;宜林地51 8371公頃,占492;輔助生產林地3826公頃,占004。林地權屬林地權屬:國有林地88 349公頃,占838;集體林地829 722公頃,占7870;個人林地135 370公頃,占1284;其他權屬類型的林地8434 公頃,占008。 森林林種構成森林林種構成:全市各林種所占比重,即防護林、特用林、用材林、薪炭林和經濟林的比重分別為6118、836、380、004和2662;在防
4、護林中主要以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為主,分別占防護林面積的405和460。公益林和商品林的面積之比為228:1。由此可見,在現有森林結構中公益林特別是防護林所占比重較大,體現了北京林業是以改善首都生態環境為首要任務的建設宗旨。 山區各林種的構成,以生態建設為宗旨,山區防護林與特用林占7748,公益林和商品林的面積之比為344:l。山區森林生態建設為改善首都生態環境和緩解經濟發展中的資源稀缺“瓶頸”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二二)林地分布林地分布 全市地貌骨架由山地一平原所構成,山地占土地面積的23,平原占13。2006年,山區林地面積約為880 9103公頃,占全市林地面積約8356;平原林地。面
5、積約為173 3737公頃,占全市林地面積約1644。 山區森林資源是北京市森林資源的主體,充分利用山區山場大的優勢,挖掘潛力,增加山區森林資源的數量,提高其質量,是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主攻方向。 (三三)森林與林木覆蓋率森林與林木覆蓋率 根據第六次森林資源二類調查資料,截至2006年底,全市林木覆蓋率為51,其中山區林木覆蓋率為6952。2006年全市森林覆蓋率為4171,其中山區森林覆蓋率為4655,平原森林覆蓋率為1910。從山區來看,東北部山區的林木覆蓋率、森林覆蓋率均較西部山區高。 (四四)活立木蓄積量活立木蓄積量 北京市(不包括四城區)活立木總蓄積15 213 4119m3,其中,林
6、分蓄積12 952 8624m3,占851;疏林地蓄積26 0945m3,占02;散生木蓄積為142 1990m3,占09;四旁樹蓄積2 092 2560m3,占138。其中山區的活立木總蓄積9 733 5021m3,占640。北京市人均占有林木蓄積102m3,約占全國人均有林木蓄積901m3的19。 從優勢樹種組成看,北京市活立木可劃分為九大優勢樹種(組),其中楊樹蓄積所占比重最高,達406;其次為柞樹,占168;然后是油松和闊葉樹,分別為149和96。 (五五)林分的面積與蓄積林分的面積與蓄積 北京市(不包括四城區)林分面積為453 4185公頃,蓄積為12 952 8624m3,單位蓄積
7、為286m3公頃,是全國林分單位蓄積的13左右。其中山區林分面積為382 0341公頃,蓄積為8 845 4297m3,單位蓄積為232m3公頃。 (六六)經濟林資源經濟林資源 2006年,全市經濟林187 8530公頃,總株數11 8711萬株。其中,果樹林面積186 7000公頃,11 3609萬株;特種經濟林11530公頃,1778萬株;散生經濟樹3324萬株。山區有經濟林面積148 82954公頃,83431萬株。其中,果樹林面積148 11584公頃,80025萬株;特種經濟林面積7137公頃,562萬株;散生經濟樹2844萬株。 從品種來看,果樹資源主要為干果和鮮果,其中干果主要是
8、核桃、板栗和仁用杏,鮮果主要是蘋果、梨、桃、葡萄、柿子、鮮杏、棗和其他雜果。特種經濟林資源主要為杜仲、玫瑰、香椿、花椒等。 二、科技資源優勢二、科技資源優勢(一一)農業科研機構齊全農業科研機構齊全 首都的科技優勢和教育優勢,形成了農業科技與知識的密集區,涉農研究機構29家;市級農業技術推廣13家,區、縣級農業技術推廣單位1l0家;形成一個包括中央、地方和民營企業3個層次,涉及農、林、牧、漁、水利和氣象諸多方面的完備的農科教結合的研究推廣體系。 北京有一批國家級和市級科技創新平臺,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另外還有一大批市級重點實驗室。北京市在科技人才資源、資金資源、信
9、息資源、成果資源、農業儀器設備資源等方面,具有領先優勢。北京農業科技貢獻率高于全國水平,已經產生一批在全國領先農業科技研究成果。 (二二)農業科技人員數量多農業科技人員數量多 農業科技人員分為兩部分,從事農業科研的人員和從事管理工作的農業科管人員。農業科技人員數量較大,從事農業科研的人員近2萬人,占農業總人口的055。北京市屬各機構也有5000多人,與全國其他地區相比,相對富裕水平。 (三三)農業科技裝備水平較高農業科技裝備水平較高 北京的農業科研機構裝備水平較高,2004年,全市共有農業科技園區375家,園區占地總面積157萬公頃,總投資達423億元,固定資產344億元,從業人員34萬人,年
10、產值達384億元,輻射帶動農戶94萬戶。農業科技園區在展示農業高新技術與裝備、促進農業產業化、推動農業科技企業發展、普及推廣新技術、提高郊區農民科學素質、促進郊區農業產業帶、產業群的形成和探索新型農業組織管理模式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四四)農業科研的資金投入較為充裕農業科研的資金投入較為充裕 北京市對科技的經費投人處于全國先進水平,R&D投入占GDP的比例高達7,北京市政府財政科技資金投入、研發機構的科技經費籌集總額以及課題經費的增長幅度十分明顯,大大超過了全國平均增速。 北京的農業科技投入具有相對優勢,北京市農業科技經費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了17,農業科技人員人均科研經費在全國也
11、居于較高的水平。 (五五)已經形成了一些農業科研和現代農業技術的優勢領域已經形成了一些農業科研和現代農業技術的優勢領域 作物種質資源與作物遺傳育種、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多熟耕作制度、生態農業技術、農田灌溉技術、畜禽養殖及疫病防治、水產養殖及疾病防治等都在全國處于領先的地位。(六六)農業科技源頭創新及技術儲備優勢明顯農業科技源頭創新及技術儲備優勢明顯 北京地區圍繞共性關鍵技術組織實施農業科研項目,并在項目實施過程管理中積極探索農業科研工作新機制,即拔尖人才成長和團隊創新機制;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機制;與國際接軌的農業科技企業孵育機制;市、區科技部門共同支持和共同管理機制; (七七)國
12、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規范發展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規范發展 截至2007年底,國家有關部門和北京市及企業累計投入資金7億多元,已建成49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示范區覆蓋面積220多萬公頃,直接帶動示范戶14萬余戶、帶動農戶32萬余人,累計增加產值20多億元。在49個國家級農、林標準化示范區中,有39個示范區生產食用農產品,已分別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產品的認證,并有36個示范區擁有了自主品牌,產品遠銷英國、加拿大、荷蘭、日本、俄羅斯、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三、產業發展政策優勢三、產業發展政策優勢 2007年l0月,北京市政府關于北京市農業產業布局的指導意見指出,從開發農業的多功
13、能出發,發揮市場作用,合理、有效地配置農業資源和要素,促進生態優良、環境優美、產業優勢、產品優良,逐步形成農業產業布局科學、結構合理的都市型現代農業格局要堅持科學指導、循環發展的原則,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循環經濟,在開發農業多功能同時,做好農業資源的循環利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堅持發揮比較優勢、培育主導產業的原則。根據區域資源狀況,研究土地、水源、氣候等農業自然資源的數量與質量狀況,結合市場需求和生產基礎,揚長避短,因地制宜,發展具有本地域優勢的特色主導農業產業,實現最優區域,發展最優產業。產業結構上,形成生態糧經種植、高效設施蔬菜、有機特色果品、健康畜禽養殖、特色名品花卉、生態
14、垂釣觀賞漁業和旅游農業、籽種農業、加工農業九大優勢主導產業。發展循環農業,鼓勵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支持生態種植、生態養殖和種養聯動的生產模式,對資源節約型農業生產模式創新和配套投入給予獎勵。林下經濟的發展符合北京市“十一五”防沙治沙規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決定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屬國家政策優先支持的領域和范圍。四、氣候資源優勢四、氣候資源優勢 北京,山地與平原的過渡地帶,山地約62,平原約38。平原三面環山,各山脊大致連成一條平均海拔千米左右弧形天然屏障,形成山前山后氣候天然分界線。因此,北京的氣候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山前為多雨區,年降水6507
15、50;山后和平原南部為少雨區,年降水400500。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4。平原年均溫1113;無霜期190200天:10積溫在4200。 五、市場優勢五、市場優勢 北京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消費市場之一。北京每年消費總額達2000多億元,2006年食品消費達800多億元,約占消費總額的30,。北京還具有消費群體規模大、消費層次多、消費質量偏高等特點。北京城市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為338,與發達國家的水平相仿,食品消費已達到“富裕型”水平:按照恩格爾系數的考察標準,高于59為貧困型,50,59%,為溫飽型,4049為小康型,低于40,為發達國家標準(富裕型),低于20,為最發達國家標準(最富裕型)。中高
16、收入消費群體選購農產品考慮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安全無公害、農產品品牌、農產品價格。城市居民的食品消費已實現了由低蛋白、高脂肪向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的轉化,也實現了由原來以糧食消費為主的消費結構向以副食品消費為主的結構轉變。 發展林下經濟,通過利用自然資源條件,生產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及特色農產品,可以有效地滿足大都市居民消費市場的需求;同時,首都廣闊的消費市場空間又對林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拉動作用。第二節第二節 北京林下經濟的建設目標北京林下經濟的建設目標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抓住構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機遇,
17、按照區域比較優勢和生態經濟發展的要求,圍繞林下經濟的生產,提高林下經濟發展水平,充分發揮林下經濟的生產、生活、生態服務功能。 在切實鞏固生態建設成果的前提下,經過510年的發展,不斷優化,建立具有競爭力強、區域分工合理,種植、養殖、加工、銷售統籌安排、覆蓋全面的林下經濟體系,提高林下經濟現代化水平,形成與區域優勢相適應的林下經濟布局,為把北京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和諧社會首善之區奠定良好的基礎。近期要鞏固一批優勢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和農民合作組織,穩步提高生產能力,努力提高產品質量。發展一批林下養花、林下種植食用菌仿野生栽培基地示范點,形成拳頭產品,培育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高、帶動作用強的龍
18、頭企業。第三節第三節 北京郊區林下經濟發展概況北京郊區林下經濟發展概況一、全市整體情況一、全市整體情況北京市相繼組織實施了第一、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綠化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等一批重點生態建設工程,生態環境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北京市共有城市隔離片林、治沙片林和速生豐產林已形成了郁郁蔥蔥的森林景觀。 (一一)基本狀況基本狀況2007年,建立示范點20處、66667公頃的要求 ,示范點直接受益的農戶約1235戶,4000余人,帶動就業2370人,農民收益達3000余萬元。 2008年,林下經濟再次被列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內容,提出發展2000公頃建設任務的目標。北京市已全面
19、完成了市政府下達的2000公頃建設任務,推廣輻射2460公頃,產值達24億元;投入約I億元,預計直接收益14億元,輻射帶動產品深加工和農民就業等間接產值達10億元;涉及農戶9325戶,參與企業54個,帶動就業人數41 850人,戶均增收8400元。目前,林下經濟建設已發展到林菌、林禽、林藥、林草、林花、林糧、林蔬、林桑、林葵、林瓜等10多種模式。全市累計利用林下土地資源14萬多公頃,涉及通州、延慶等12個區縣,帶動農民就業6萬多戶、24萬多人,為郊區農民年增加收入突破12億元。(二二)北京林下經濟主要模式北京林下經濟主要模式(1)林菌模式。林菌模式。利用楊樹林、松樹林等郁閉林地較好的生態環境,
20、發展平菇、木耳、香菇、草菇等名貴食用菌,形成野生、仿野生的人工和半人工栽培模式。 (2)林禽模式。林禽模式。利用林地空間,改善禽類生產環境,飼養肉鴨、鵝、柴雞,放養、圈養和棚養結合。發展雞、鴨、鵝等高質、無公害蛋禽產品,促進農民增收。 (3)林藥模式。林藥模式。在林間空地上間種柴胡、黃芩、板藍根等藥材,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林與藥互動發展,摸索藥、林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新路。 (4)林花模式。林花模式。利用林地空閑的土地資源,根據花卉的耐蔭性,大力發展菊花、玫瑰等食用花卉、觀賞性花卉,改變綠化景觀效果,提高林地產出率。 (5)林草模式。林草模式。在現有沙地果園中種植苜蓿、三葉草、紫葉蘇
21、、薄荷等植物,增加淋地的有機質含量,減少病蟲害,推動林下養雞、舍飼養羊等牧業的發展。(6)林桑模式。林桑模式。依托豐富的林地資源,發展高蛋白營養飼料桑、果桑,促進養殖、林業設施產業的發展,形成相互依托、相互促進的沙產業經濟鏈。 (7)林糧模式。林糧模式。在林分沒有郁閉的幼林地,大力發展具有特色的精品小雜糧,以短養長,致富百姓。 (8)林蔬模式。林蔬模式。根據林間光照程度和蔬菜的需光特性,林間光照和蔬菜需光二者的生長季節差異選擇種植綠色安全蔬菜。 (9)林油模式。林油模式。在北部山區,選擇耐貧瘠、耐低溫的油用向日葵、芝麻等進行林油間作,發展精品食用油,增加植被蓋度,發展地域經濟。(三三)政府對林
22、下產業積極扶持,增值顯著政府對林下產業積極扶持,增值顯著在調研和比較的基礎上,通過試點建設,確定北京市林下經濟補貼標準為:林菌示范點建設補貼15 000元/公頃;林禽示范點建設補貼3000元公頃;林藥、林花、林草、林糧、林蔬示范點建設均為補貼6000元/公頃。資金主要用于種苗、菌棒、種雛、圍欄等方面建設補貼。目前,全市林下經濟產生的直接經濟收入已突破l0億元。僅林菌一項,就為林農增收28億元,純利15億元,戶均增加收入5000元。從林下經濟面積增加的經濟效益來看,各種模式均有增效,每公頃增幅在657030 240元之間。林菌產業發展模式增值最大,平均每公頃達30 240元,增值較小的林藥產業每
23、公頃增加收入也達到了6570元。從經濟效益增長的實際來看,應大力發展林菌業和林禽產業,有效增加農民的收入。二、北京市林下經濟的發展二、北京市林下經濟的發展 (一一)林下經濟發展戰略思路及定位林下經濟發展戰略思路及定位 北京市林下經濟發展戰略思路:都市生態功能型產業,優化產業布局,發展新型組織服務體系,促進產業融合,提升產業競爭力,促進新農村建設。 林下經濟發展定位:新農村建設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節約循環型經濟,森林經營的革命及京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二二)林下經濟布局林下經濟布局林下經濟布局應該遵循以下原則:科學整體規劃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農民自愿參與原則、逐步擴大規模原則。 考慮當前
24、林下經濟資源分布情況,結合區域特點及相關產業融合思路,將形成集體連片,突出品種特色的林下經濟布局。距離城市較近發展林菌為主的林下經濟產業。林菌的生產和銷售離不開交通條件和市場信息渠道,符合條件的大興區、通州區、房山區擴大規模;發展林菌同時,與森林旅游、農家樂等第三產業的融合,開發林菌基地參觀、采摘等旅游產品,將農村勞動力分流到不同的產業。 遠郊區縣發展林草、林花和林藥種植。林草、林花、林藥是原材料種植,不涉及鮮活產品的保鮮問題,在延慶、門頭溝、昌平、平谷、密云等山區發展林草、林花、林藥。考慮產品深加工產業的帶動和發展,這樣才能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促進林下經濟的深入發展。 可以概括為:南部平原發展
25、林菌;北部山區發展林草、林藥、林花;海淀區小規模發展林下經濟觀光業、林禽養殖可遍地開花。(三三)林下經濟發展戰略林下經濟發展戰略 林下經濟發展戰略通過品牌、產品、文化、產業融合體現。 1品牌戰略品牌戰略 林下經濟品牌識別界定確立是品牌內涵,是希望消費者認同的品牌形象,是品牌戰略的重心。從品牌的理念識別、行為識別與符號識別三個方面規范品牌的思想、行為、外表等內外涵義,以品牌核心價值為中心的核心識別和以品牌承諾、品牌個性等元素組成的基本識別。北京市林下經濟品牌核心價值為“生態功能性,無污染”,品牌理念為“純天然”,品牌形象為“循環經濟產品,致力于高質量的純天然產品”。 林下經濟品牌延伸規劃是對品牌
26、未來發展領域清晰界定。明確了未來林下品牌適合在哪些領域、行業發展與延伸,在降低延伸風險、規避品牌稀釋的前提下,謀求品牌價值最大化。北京市林下經濟品牌應考慮向產品深加工、旅游相結合方面延伸。 2產品戰略產品戰略 強化食品安全品質,實施從產地環境到產品終端的生產全過程品質管理,嚴格按照認證名牌產品的品質安全要求生產,申報國家綠色食品或省、市名優產品。 3文化戰略文化戰略 加大林下經濟的宣傳力度,以循環經濟為林下經濟核心理念,宏觀與微觀、抽象與具體相結合,經緯穿梭,編織林下經濟特色文化。 4產業融合戰略產業融合戰略 產業融合是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的不同行業在技術融合的基礎上相互交叉、相互滲透,逐漸融
27、為一體,成為新的產業屬性或新型產業形態的動態發展過程。但是林下經濟種植地區屬于林區,擁有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林下經濟發展產業融合,將林下種植、加工與森林旅游業產業融合,實現產業之間互相促進的目標。 (四四)林下經濟發展創新林下經濟發展創新1體制創新體制創新 政府主要是社會的服務者、協調者和一定范圍的干預者,社會才是主導者,因而評判林下經濟政府職能的標準將不完全依仗效益和效率,而主要取決于服務對象的滿意程度。林下經濟政府管理逐漸趨向政府公共政策化、公共管理社會化從而形成小政府大社會的格局。“通過參與式民主給公民授權。”在這樣的政府中,公共管理的職能部分甚至完全轉移給非政府公共管理組織,可以成立
28、各級林下經濟協會對全市林下經濟的具體工作進行管理和協調。政府從林下經濟公共管理的具體事務中解脫出來,不僅自身可以達到消腫減肥的目標,而且可以旁觀者的身份審視管理的質量和效果。 2產品創新產品創新 目前北京主要以初級鮮活產品為主,對交通運輸和營銷渠道要求很高;初級產品價值偏低,利潤多被經銷商拿走。創新的核心是深加工產品的研發和市場開拓。如干蘑菇零食、玫瑰干花等新產品,擴大現有的產品種類。其次,開發林下經濟采摘和土地認領產品。 3技術創新技術創新 充分發揮科技與人才優勢,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合開展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與應用。加強林下產品的精深加工工藝、技術和設備的研發,提升產品質量和產量,提高產
29、品附加值。 (五五)發展重點工作發展重點工作 1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提高認識通過合理規劃,密切配合,全市林下經濟示范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林下經濟建設應切實加強領導,提高林下經濟認識程度,合理規劃,開展建設。 2提高林下經濟建設的規模、程度與質量提高林下經濟建設的規模、程度與質量 全市適宜林下經濟的林地約10萬公頃,其中坡度在15以下的山區有667萬公頃、平原治沙片林333萬公頃。林下經濟單位面積增收幅度約4382106元。通過示范點建設,帶動與推廣林下經濟縱深發展,擴大建設規模,提高建設質量。 3加大資金投入,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連續性的政策保障加大資金投入,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連續
30、性的政策保障 各級政府應加強對林下經濟發展的支持,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連續性政策保障。 4加強培訓,提升林下經濟建設科技含量加強培訓,提升林下經濟建設科技含量各級主管部門通過引進技術、加強培訓,做好服務,提高工程建設的管理與建設水平,加強與科研機構的聯系,建立技術合作體制,引進推廣栽培、養殖技術,以協會為依托,加強生產建沒水平的培訓工作,推廣好經驗,提升林下經濟科技含量。 5加快產品的開發與精深加工加快產品的開發與精深加工 全市產品品種單一,新產品的開發與精深加工規模、技術、設備水平不高,深加工能力不強,產業鏈條不夠深入,加工工藝缺少高科技、新技術。應加快精深加工,加強新產品開發,引進龍頭企業參與,帶動加工與開發,滿足市場需求。 6提高林下經濟建設的組織化、專業化程度提高林下經濟建設的組織化、專業化程度 產業協會,在組織生產,產品信息方面起作用。隨著規模完善專業合作組織,健全流通體制,培育集中專業村組和專業大戶,有組織生產加工與銷售,提高競爭力。 第四節第四節 北京林下經濟發展特征北京林下經濟發展特征北京林下經濟具有以下幾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微生物學(含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漢俄翻譯》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北海康養職業學院《財務管理案例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水利水電職業學院《數據挖掘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財經大學燕山學院《播音主持作品賞析與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運動療法技術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鐘山職業技術學院《Java程序設計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貴州護理職業技術學院《粉末冶金材料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動物世界美術課件
- 2024年工業縫制機械項目投資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四川樂山歷年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真題37篇(截至2024年)
- 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遵守培訓計劃
- 國家安全教育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山東大學(威海)
- 護理一病一品匯報
- 機器學習與非線性方程-深度研究
- 駱駝祥子-(一)-劇本
- 2025年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50套復習題庫及答案
- 滬科版數學八年級下冊第三次月考試卷含答案
- 水利部批準發布7項水利行業標準
- 收養孩子回訪報告范文
- 2025年高二物理學考重點知識點公式歸納總結(復習必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