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設計-1_第1頁
建筑抗震設計-1_第2頁
建筑抗震設計-1_第3頁
建筑抗震設計-1_第4頁
建筑抗震設計-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章 建筑抗震設計1、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2、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 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應研究的對象 1. 地震動的特性 2. 建筑結構的特性 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地震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發生的地震約達五百多萬次,絕大多數地震由于發生在地球深處,或者它所釋放的能量小而人們難以感覺到。人們能感覺到的地震叫有感地震,是地震總數的1左右。造成災害的強烈地震則更少,平均每年發生十幾次。強烈地震會引起地面劇烈搖晃和顛簸,并會危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造成工程建筑物的破壞。地震還可引起火災、水災、山崩、滑坡以及海嘯。這些現象都給人類造成災難。

2、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震源、震中、地震波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地震震級地震動地面運動加速度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地震烈度1.眾值烈度63.2%2.基本烈度10%3.罕遇地震烈度2%-3%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地震影響1.抗震設防烈度和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抗震設防烈度6789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0.10(0.15)g0.20(0.30)g0.40g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地震動的特性 加速度幅值 頻譜特性 持續時間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設計特征周期 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設計地震分組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建筑抗震設防分類和設防標準 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

3、性劃分甲類、乙類、丙類、丁類甲類建筑地震破壞后對社會有嚴重影響,對國民經濟有巨大損失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乙類建筑主要指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要盡快恢復,且地震破壞會造成社會重大影響和國民經濟重大損失的建筑。丙類建筑地震破壞后有一定影響及其他不屬于甲、乙、丁類的建筑。丁類建筑地震破壞或倒塌不會影響甲、乙、丙類建筑,且社會影響、經濟損失輕微的建筑。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建筑抗震設防標準甲類建筑地震作用計算高于本地區設防烈度要求;抗震措施:68度,提高1度,9度時比9度更高。乙類建筑地震作用計算符合本地區設防烈度要求;抗震措施:68度,提高1度,9度時比9度更高。丙類建筑地震作用計算和抗震措施均

4、應符合本地區設防烈度要求。丁類建筑一般地震作用應符合本地區設防烈度要求;抗震措施適當降低,但度時不應降低。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建筑抗震設計思想抗震設防目標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小震不壞:彈性、正常使用狀態、可用彈性理論分析。中震可修:結構具有相當的變形能力,不發生不可修復的脆性破壞。大震不倒:具有足夠的變形能力。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兩階段抗震設計步驟 第一階段設計:以多遇地震(第一水準)下的彈性地震作用進行構件內力分析,然后用與設防烈度(第二水準)相應的多系數表達的抗震承載力驗算公式驗算結構構件。 第二階段設計:對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震時易倒塌的結構以及有明顯不規則的結構

5、,除進行第一階段變形驗算外,還要進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結構薄弱層的彈塑性變形驗算,目的是防止倒塌。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場地和地基 場地工程群體所在地 建筑場地的選擇應避開不利和危險地段 建筑場地的類別劃分、類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建筑抗震概念設計1.建筑設計和結構的規則性 建筑設計應符合抗震概念設計的要求,不應采用嚴重不規則的設計方案。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不規則結構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不規則結構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不規則結構對抗震的不利影響1.影響合理有效地布置抗側力構件,減弱甚至嚴重影響建筑結構的抗震能力;2.影響結構計算模型的有效性;3.影響對抗震薄弱部

6、位采取的抗震構造措施的有效性。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不規則建筑的設計要求 平面不規則,豎向規則:采用空間結構計算模型; 平面規則,豎向不規則:采用空間結構計算模型,薄弱層的地震剪力乘以1.15,彈塑性變形分析; 平面不規則,豎向不規則:同時符合上述要求。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防震縫 應根據抗震設防烈度、結構材料種類、結構類型、結構單元的高度和高差,留有足夠寬度,其兩側的上部結構應完全分開。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建筑結構體系的要求1.應具有明確的計算簡圖和合理的地震作用傳遞途徑。2.應避免因部分結構或構件破壞而導致整個結構喪失抗震能力或對重力荷載的承載力。3.應具有必要的抗震承

7、載力,良好的變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4.對可能出現的薄弱部位,應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結構體系宜符合的要求1.宜有多道抗震防線2.宜有合理的剛度和承載力分布。3.結構在兩個主軸方向的動力特性宜相近。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抗側力結構和構件的延性設計 1.延性是指材料、構件截面、構件或整體結構抵抗非線性變形的能力。2.延性的表達 yu/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構件的延性 截面曲率延性比 截面轉角延性比 構件位移延性比yufyuyuf /f/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3.構件延性設計的方法 砌體結構 混凝土結構 預應力結構 鋼

8、結構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4.為實現結構延性設計,構件的連接應符合的要求。(1)構件節點的破壞不應先于其連接的構件。(2)預埋件的錨固破壞不應先于連接件。(3)裝配式結構構件的連接應能保證結構的整體 性。(4)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預應力鋼筋宜在節點核心 區以外錨固。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結構分析1.應進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內力和變形分析。2.對不規則且具有明顯薄弱部位的結構,應進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彈塑性變形分析。3.當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重力附加彎矩大于初始彎矩的10%時,應計入重力二階效應的影響。4.應按照樓、屋蓋在平面內的變形情況確定剛性、半剛性、或柔性的橫隔板,再按抗側力系統的布置

9、確定抗側力構件間的共同工作并進行各構件間的地震內力分析。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重力二階效應 0.1時不考慮 0.1時構件內力 增大系數 1/(1-)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結構材料與施工一、抗震結構對材料和施工質量的特別要求, 應在設計文件上注明。二、結構材料性能指標,應符合最低要求。 1. 砌體結構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燒結普通粘磚和燒結多孔粘土磚的強度等級不應 低于MU10,其砌筑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5; 2)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 MU7.5,其砌筑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7.5。 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 2. 混凝土結構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 1)

10、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級 為一級的框架梁、柱、節點核心區,不應低于 C30,構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類構件不應 低于C20; 2) 抗震等級為一、二級的框架結構,其縱向受力鋼 筋采用普通鋼筋時,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 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于1.25,且鋼筋的屈 服強度實測值與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不應大于1.3。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 3. 鋼結構的鋼材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鋼材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 的比值不應小于1.2; 2) 鋼材應有明顯的屈服臺階,且延伸率應大 于20%; 3) 鋼材應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合格的沖擊韌性。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施工

11、1.施工中,需要以強度等級較高的鋼筋替代原設計中的縱向受力鋼筋時,應按照鋼筋受拉承載力設計值相等的原則換算,并應滿足撓度和裂縫寬度的限值、最小配筋率、鋼筋間距等構造要求。2.采用焊接連接的鋼結構,當鋼板厚不小于40mm且承受沿板厚方向的拉力時,受拉構件板厚度方向截面收縮率不應小于國家標準規定的容許值。3.鋼筋混凝土構造柱、芯柱和底部框架-抗震墻砌體房屋重砌體抗震墻的施工,應先砌墻后澆構造柱、芯柱和框架梁柱的混凝土。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本要求抗震計算的基本步驟一、第一階段設計 1. 收集基本資料,確定基本計算參數。 2. 計算地震作用和地震作用效應。 3. 結構抗震驗算。地震概念及建筑抗震的基

12、本要求二、第二階段設計 1. 結構實際承載力分析。 2. 確定抗震薄弱層、薄弱部位。 3. 薄弱層、薄弱部位彈塑性變形計算。 4. 防倒塌驗算。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結構抗震設計的一般規定1.各類建筑結構的地震作用,應符合下列規定:1)一般情況下,應允許在建筑結構的兩個主軸方向分別計算水平地震作用并進行抗震驗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應由該方向抗側力構件承擔。2)有斜交抗側力構件的結構,當相交角度大于15時,應分別計算各抗側力構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3)質量和剛度分布明顯不對稱的結構,應計入雙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轉影響;其他情況,應允許采用調整地震作用效應的方法計入扭轉影響。4)8、9度時的大跨

13、度和長懸臂結構及9度時的高層建筑,應計算豎向地震作用。注:8、9度時采用隔震設計的建筑結構, 應按有關規定計算豎向地震作用。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2.各類建筑結構的抗震計算方法 底部剪力法高度不超過40m,以剪切變形為主,質量和剛度分布比較均勻,近似單質點的結構。 振型分解反應譜法其他建筑。 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時程分析法特別不規則建筑、甲類建筑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結構抗震驗算1.6度時建筑(建造于類場地上較高的高層建筑除外),以及生土房屋和木結構房屋等,應允許不進行截面抗震驗算,但應符合有關抗震措施要求。2.6度時建造于類場地上較高的高層建筑,

14、7度和7度以上的建筑結構(生土房屋和木結構房屋等除外),應進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驗算。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3.重力荷載代表值 計算地震作用時,建筑的重力荷載代表值應取結構和構配件自重標準值和各可變荷載組合值之和。n1iikEkEQGGi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4.建筑結構的地震影響系數曲線55 . 005. 09 . 0805. 002. 07 . 106. 005. 0121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5.建筑結構的地震影響系數 建筑結構的地震影響系數應根據烈度、場地類別、設計地震分組和結構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確定。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6.結構自振周期 等效單質點方法

15、等截面懸臂桿的頂點位移法 能量法 經驗公式gK/G2TeqT1nT1u7 . 1Tn1in1iii2iiT1uG/uG2T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水平地震作用計算1.底部剪力法計算結構的水平地震作用和樓層地震剪力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EknnFF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 抗震驗算時,結構任一層的水平地震剪力應符合下式要求nijjEkiGV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2.結構樓層水平地震剪力在抗側力結構中的分配原則,不考慮扭轉影響時1)剛性樓蓋建筑2)柔性樓蓋建筑3)半剛性樓、屋蓋建筑VGGVVKKVEiEiiiii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3.地基與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可不考慮(5.2.7)

16、8度9度、類場地箱基、剛性較好的筏基和樁箱聯合基礎的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9 . 011)TTT(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結構構件截面抗震驗算1.結構構件的截面抗震驗算 SR/RE RE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 R結構構件承載力設計值。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結構構件截面抗震驗算2.結構構件的地震作用效應和其他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應按下式計算: S= GSGE+ EhSEHK+ EvSEVK+W WSWK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結構抗震變形驗算1.樓層最大彈性層間位移驗算驗算范圍:鋼筋混凝土結構,多高層鋼結構。驗算目的:避免填充墻出現連通裂縫,控制框架柱開裂驗算時采用的作用效應組合wkwEhkGESSSS

17、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結構抗震變形驗算 驗算要求 huee結構類型e鋼筋混凝土框架1/550鋼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墻、板-抗震墻、框架-核心筒1/800鋼筋混凝土抗震墻、筒中筒1/1000鋼筋混凝土框支層1/1000多、高層鋼結構1/300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結構抗震變形驗算2.罕遇地震作用下結構薄弱層的彈塑性變形驗算應進行彈塑性變形驗算:1)8度、類場地和9度時,高大的單層鋼筋混凝土柱廠房的橫向排架;2)79度時樓層屈服強度系數小于0.5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3)高度大于150m的鋼結構;4)甲類建筑和9度時乙類建筑中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5)采用隔震和消能減震設計的結構。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