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井資料識別油、氣、水層_第1頁
錄井資料識別油、氣、水層_第2頁
錄井資料識別油、氣、水層_第3頁
錄井資料識別油、氣、水層_第4頁
錄井資料識別油、氣、水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油、氣、水定層定性判別利用氣測錄井資料判斷油、氣、水層:一般而言,油氣層在氣測曲線的全烴含量和組分數值會出現異常顯示,可根據氣測曲線的全烴含量、峰形特征及組分情況判斷油、氣、水層。油層具有全烴含量高,峰形寬且平緩及組分齊全等特征;氣層具有全烴含量高,曲線呈尖峰狀或箱狀,組分主要為C1,C2以上重烴甚微且不全;含有溶解氣的水層具有全烴含量低,曲線呈鋸齒狀,組分不全,主要為C1等特征;純水層氣測則無異常。利用熒光錄井判斷油、氣、水層利用發光明亮成都,發光顏色,含油顯示面積、擴散產狀、流動速度等熒光錄井描述可定性對油、氣、水層進行判別。一般而言,油質越好顏色越亮,油質越差顏色越暗。輕質油熒光顯示為藍

2、紫色、青藍色、藍色,正常原油熒光顯示為黃橙、黃色、黃褐色,稠油熒光顯示為棕色、深褐色、黑色。擴散產狀常見有暈狀、放射狀和溪流狀,其中,暈狀、放射狀顯示含油級別高,溪流狀系那是含油級別低。流動速度常見有快速、中速和慢速,其中,快速、中速顯示含油級別高,慢速顯示含油級別低。含油顯示面積大于60%顯示含油級別高,30%60%顯示含油級別中等,小于30%顯示含油級別低。利用巖屑錄井判斷油、氣、水層:井底巖石別鉆頭破碎后,巖屑隨鉆井液返出井口,按規定的取樣間隔和遲到時間,連續采集巖屑樣品,濟寧系統觀察、分析、鑒定、描述和解釋,并初步恢復地層剖面。巖屑錄井是地質錄井的主要方法,根據巖屑錄井描述可初步對儲集

3、層的含油、氣、水情況作出判斷。油、氣、水層定量判別氣測數據質量控制:Tg=C1+2C2+3C3+4iC4+4nC4+5C5Tg為全烴值,可以根據Tg/(C1+2C2+3C3+4iC4+4nC4+5C5)比值對氣測數據是否準確進行判斷。如果該值為0.82.0,用氣測數據定量判別油、氣、水層效果較好,反之,判別結果與實際試油結論符合率較低,因此,當該比值為0.82.0時,認為氣測數據可比較真實地反映底層流體性質,可用氣測數據結合一些優選的經驗統計方法實現對油、氣、水層較為準確的定量判別。即使上述比值為0.82.0時,若取不到有代表性的氣測數據,定量判別結果符合率也較低。在選取氣測數據時,有可能會出

4、現兩種錯誤的取值方法:一是取儲集層異常顯示層段的平均值;二是取儲集層異常顯示層段的單點值。前者可能導致判別結果與實際試油結論相矛盾,后者導致在判別結果中出現相互矛盾的結果。因此,氣測數據的選取,應該結合鉆時從氣測原始工作曲線上選取曲線開始爬坡的數據點為頂界,高峰拐點處為底屆。這些數據反映的是儲集層物性最好、含油氣飽和度最高的儲集層段,具有代表性。應用此方法選取的氣測數據定量判別油、氣、水層時,判別結果與實際試油結論符合率較高。經驗統計方法的優選:相對成熟的幾種方法及其改進烴組分三角形圖解法、皮克斯勒圖版法、烴類比值(3H)法和C2/C3比值法,對于其中的烴組分三角形圖解法和C2/C3比值法,又

5、從解釋量化以及準確性考慮進行了改進。烴組分三角形圖解法該方法是由法國GEOSERVICES公司提出的,其優點是直觀明了且符合率較高,缺點是每個地區均需重新建立、作圖繁瑣。何宏對烴組分三角形圖解法進行數學求解,講通過作圖判別油、氣、水層的方法改進為利用算術求值的簡單方法,提出了利用Q值進行判別的標準:具體判別標準為:0.75<Q<1時為氣層,0.25<Q<0.75時為氣水同層,-0.25<Q<0.25時為油水過渡帶,Q<-0.25時為油層。C2/C3比值法該方法是對前蘇聯學者根據前蘇聯20個含油氣盆地統計資料建立起來的綜合參數法的改進。利用綜合參數法進行

6、油氣層識別時,對高凝析油含量的凝析氣田符合率較低,重新建立了判別油氣層C2/C3比值法的標準。表1 C2/C3比值法判別油氣層標準C2/C3類型<1.4油藏1.44.0凝析氣藏>4.0氣藏凝析氣藏,在油氣藏勘探及開采實踐中常常見到這種現象:在地下深處高溫高壓條件下的烴類氣體經采到地面后,由于溫度和壓力降低,反而會凝結出液態石油,這種液態的輕質油就是凝析油,這種氣藏就是凝析氣藏,凝析氣藏是介于油藏和氣藏之間的一種氣藏。雖然凝析氣藏也產油(凝析油),但凝析油在地下以氣相存在。而常規油藏乃至輕質油藏在地下以液相存在,雖然其中含有氣,但這種伴生氣在地下常常溶解于油,稱為單一油相。一般氣藏(

7、濕氣藏、干氣藏)在開采過程中很少產凝析油。筆者提出了利用全烴含量、異常背書(全烴含量與背景值比值)和重烴相對含量判別油、氣、水層的簡易參數法。表2 利用簡易參數法判別油、氣、水層儲集層流體性質全烴(%)異常倍數重烴相對含量(%)油層>1>5>50氣層<20水層<1<3<20油氣藏蓋層若遭受構造運動的破壞,油氣藏中的輕質組分就會大量散失,重烴組分則易滯留在孔喉之中形成殘余油。這種喊殘余油的儲集層,巖屑錄井或熒光錄井顯示往往非常好,但試油結果常為水層或含油水層。因此,對油、氣、水層進行解釋時,不能僅考慮儲集層物性、流體性質、巖電關系等因素,蓋層封閉性能好壞

8、也應納入油、氣、水層解釋的范疇。實踐表明,對儲蓋組合綜合分析可提高解釋精度。氣測錄井可反映蓋層封蓋性能的優劣。若蓋層封閉性能較好,氣測數據在儲集層與蓋層界面會出現突變,反之,氣測數據變化不明顯。圖中為利用氣測資料判斷蓋層封閉性能優劣的實力。圖中為利用氣測資料判斷蓋層封閉性能優劣的實力。從2a可以看出,氣測值在儲集層和蓋層中差別很大,且在儲集層與蓋層界面處出現突變,反映了蓋層優質的封閉性能,試油結果多為高產商業氣流;從圖2b中可以看出,氣測值在儲集層和蓋層中變化不明顯,在儲集層與蓋層界面處為連續漸變,反映了蓋層封閉性能較差,試油結果多為水層。綜上所述,判別油、氣、水層時,首先應根據地質錄井圖中的

9、熒光錄井描述、巖屑錄井描述和氣測曲線全烴含量、峰形特征、組分是否齊全對儲集層流體情況進行定性識別;其次,選取油代表性的氣測數據并對氣測數據質量進行評價,若氣測數據質量較好,綜合運用簡易參數法、C2/C3比值、3H法、烴類比值法和三角形圖解法等多種方法對儲集層含油氣水情況作出定量判斷;然后,根據氣測曲線在儲集層和蓋層中是否連續過度及數據特征,初步對蓋層的封閉性能作出判斷;最后,綜合定性、定量以及蓋層 封閉性能判別結果,對儲集層流體作出綜合判別。具體判別流程見圖油、氣、水層定性判別巖屑錄井熒光錄井氣測錄井油、氣、水層定量判別選取代表性氣測數據氣測數據質量判斷簡易參數法烴類比值法皮克斯勒解釋圖版法C

10、2/C3比值法三角形圖解法蓋層封蓋性能判別油氣水層綜合判別圖3 油、氣、水層綜合判別流程錄井實時資料中與油氣顯示有關的參數和信息:在綜合錄井所采集處理的眾多錄井參數和數據信息中有大量的數據與油氣顯示有關,其具體分類為地質信息、鉆井工程信息、鉆井液信息、氣體信息、壓力信息等。地質信息:巖屑巖性、熒光級別、滴水試驗產狀、油味、污手情況等;鉆井工程信息:鉆時/鉆速、懸重、鉆壓、扭矩、立管壓力等;鉆井液信息:流量、體積、密度、溫度、電阻率/電導率、粘度、出口槽面油花氣泡等;氣體信息:全烴、色譜組分(C1、C2、IC4、NC4、C5)、非烴等;壓力信息:dc(巖石可鉆性指數)、Sigma(西格瑪,巖層

11、骨架強度參數)、頁巖密度等。2、油氣判斷1)分析鉆時變化:現場錄井過程中,油氣顯示及時發現首推對鉆時變化的觀察:鉆時突然或有趨勢性的降低,很有可能鉆入儲集層。此時應進行鉆井液的循環觀測,以確定是否鉆入了油氣層。鉆時的變化之所以是錄井油氣顯示判斷的第一項參數,其原因如下:a、 在綜合錄井系統一定的數據采集頻率下,鉆時的變化呈現的是大鉤高度的減少和井深的增加,且是瞬間完成處理的;b、 當鉆井參數一定時,鉆時的降低常常表現為底層巖性的改變;c、 所鉆地層流體參數的變化、巖屑顯示則必須通過一個遲到時間才能確定。2)分析氣測參數變化:現場綜合錄井技術服務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實現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地質目的即及

12、時發現或找到油氣層,而在現場鉆探發現油氣顯示方面,綜合錄井則主要依靠其系統所配置的氣體檢測分析系統來完成。由于現場鉆井鉆探技術水平的提高、工藝的改進和進步,巖屑細碎,導致利用巖屑識別油氣顯示越來越困難,而利用氣測系統則可以解決上述問題,從而不漏失油氣顯示。a、 綜合錄井檢測分析氣體含量分類:全烴(總烴):由全烴檢測分析儀檢測分析出循環鉆井液中的所有烴類氣體含量的總和;色譜組分:由氣體色譜分析儀檢測分析出的循環鉆井液中所有烴類氣體的各組分含量;非烴氣體含量:由熱導氣體分析儀檢測分析出的循環鉆井液中除烴類氣體之外的各種氣體的含量,主要指CO2、H2及惰性氣體;全量:由惹到或其它氣體檢測儀分析出的循

13、環鉆井液中所有氣體的含量總和;有毒氣體:利用有毒氣體的特性,通過對其敏感的感應元件和檢測儀檢測分析出的鉆井液中或井場環境的易造成人身損害的氣體,主要指H2S、CO等。b、 綜合錄井氣體分析的劃分與區別輕烴氣:專指甲烷氣,即C1;重烴氣:指氣體分子量大于甲烷分子量的氣體,如C2、C3、IC4(正丁烷)、NC4(異丁烷)、C5以上均屬于重烴氣;全烴或總烴氣:輕烴氣與重烴氣之和,一般用C表示。c、 綜合錄井現場判斷氣體顯示異常的原則:當氣體顯示大于背景值(基值)的2倍或超出背景值50%的氣體顯示均為異常氣體顯示。d、 綜合錄井現場服務中涉及到幾種狀態下的氣體顯示:a) 鉆進背景氣在井筒內壓力系統平衡

14、的條件下,當鉆進大段泥(頁)巖層段,由于已被鉆穿的地層內流體(主要指油氣)向井筒鉆井液內侵入,或受其他因素的影響作用,使全烴含量不為零,此全烴含量值即為鉆進背景氣值。b) 起下鉆氣在起下鉆過程中,由于停止鉆井液循環,已鉆穿的油氣層內的流體會侵入鉆井液中;當循環鉆井液時,全烴或色譜組分就會出現一個峰值,此峰值則為起下鉆氣顯示。(停止鉆井液循環后,遲到時間會趨近無窮大)c) 接單根氣在鉆進階段,由于要間斷停止鉆井液循環實施接單根或接立柱作業,使低層內流體有一個短暫的滲入和積聚的過程(這一部分滲入和聚集的氣體由于鉆井液的壓力向上運移的非常緩慢)。當再度鉆進時,鉆井液重新開始循環,全烴和色譜組分會出現

15、一個峰值,此峰值則為接單根氣。不管鉆井液循環與否,底層內只要有流體,都會向鉆井液中滲入。只有在開泵時,流體沒有機會聚集就隨鉆井液一起循環了,不會出現峰值。而短暫的停泵會給底層流體一個聚集的機會,下一次開泵循環時,這段聚集的氣體就會出現峰值。當接單根后無接單根氣顯示,則說明氣體檢測分析儀存在問題或現場使用的鉆井液密度較大使井筒內鉆井液液柱壓力與底層壓力失去平衡,抑制了底層流體侵入鉆井液內。PS:在接單根時,由于所接的單根里面是沒有泥漿的,接上后,泥漿通過水龍帶會向下壓縮一段空氣,這段空氣會隨著鉆井液一起循環,現場單根氣主要指的是這個氣體。d) 后效氣當氣鉆后因要實施其它作業而使井筒內鉆井液長時間

16、地處于靜止狀態(鉆井液停止循環),從而導致已鉆穿儲集層的流體在擴散和滲透作用下侵入井筒鉆井液內;當再度開始循環鉆井液時就會在一定的時間內出現較高幅度氣體顯示,此顯示的氣體即為后效氣。準確判斷后效氣的出現需要精確計算出相應儲集層的油氣上竄速度。e) 碳化鈣氣(或稱電石氣)CaC2;當現場錄井需要做遲到時間測定時,除了使用玻璃試紙或珍珠巖作為鑒別物外,往往使用碳化鈣來實測遲到時間。即將一定顆粒大小的碳化鈣(若干)投入到井筒內,利用其遇水反應生成乙炔氣,經一個循環周期返出地面并通過氣體檢測儀分析檢測到。在此情況下的氣體顯示即為碳化鈣氣或電石氣。e 干氣與濕氣區別干氣:在氣體顯示中,當甲烷含量大于95

17、%以上,此氣體顯示呈干氣特征;濕氣:在氣體顯示中,當甲烷氣含量小于95%以下,此氣體顯示呈濕氣特征。f 對氣體全量的理解和認識a) 氣體全量值不能作為儲集層評價的定量依據全量是指由全量檢測分析儀所檢測分析到的鉆井液中所有氣體的含量總和,因為這些氣體的成分不能確定,顯然由此不能說明其到底是否為油氣顯示。b) 氣體全量不同于全烴氣體全量包括烴類氣體、非烴氣體,而全烴則是純粹的烴類氣體;兩者的檢測分析原理就目前而言也不同,前者為TCD(熱導檢測),后者為FID(火焰離子檢測)。c) 全量曲線的負向偏移由于載氣多為空氣或氮氣,而標定氣為甲烷氣,致使熱導系數低于空氣的氣體在儀器分析時呈反向偏移,因此全量

18、氣體分析儀在設定記錄儀記錄基線時通常提高一定的分度,以免其負向偏移使記錄筆撞墻。呈負向偏移的氣體一般指CO2、N2等。在記錄儀上,當記錄曲線呈負向偏移時,也有儀器發生問題的現象。3)鉆井液槽面油花、氣泡顯示當鉆遇油氣水層(儲集層)時,其鉆井液槽面一定會有油花或氣泡顯示,通過觀察其特征可以判斷是否為所鉆地層的油氣顯示。a 天然氣和空氣在鉆井液槽面上的顯示特征天然氣:氣泡多而呈小米粒狀,分布均勻,在太陽光下呈多色漂??;油層氣具油香味,氣層氣:一般具有硫化氫味或無味;取樣能夠點燃,油層氣呈黃色火焰,氣層氣呈藍色火焰。空氣:氣泡較大并多為連片集中,無味,顏色發暗;氣泡用手撈取不易破裂;取樣不能點燃。b、加工油與原油在鉆井液槽面上的顯示特征a)加工油:當其混入鉆井液中時,多呈條帶狀,攪動易散不集中。b)原油:當其混入或侵入到鉆井液中時,多呈褐黑色斑狀油花,易集中,具油香味,且可使鉆井液密度下降、粘度升高。4)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