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熟度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_第1頁
基于成熟度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_第2頁
基于成熟度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_第3頁
基于成熟度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_第4頁
基于成熟度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企業管理基于成熟度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韓志新(天津大學管理學院,天津300072)摘要:文章引入成熟度理論,提出了綠色供應鏈管理成熟度模型,構建了綠色供應鏈管理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定性和定量結合的方法評價綠色供應鏈管理成熟度。為評價綠色供應鏈管理績效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和現實應用價值。關鍵詞:成熟度;綠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中圖分類號:F2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6487(2010)010173-02所的研究成果,在1986年該所提出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1基于成熟度視角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的思路成熟度是衡量組織管理水平和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它從不同的管理

2、角度、管理層次分析和描述組織,形成一個具有價值增值能力的評價體系。本文將引入成熟度理論進行綠色供應鏈管理績效的評價。這種方法將更加側重評價結果的分析、改進和組織取得良好績效的能力,而不是像一般的績效評價方法那樣強調已經取得的結果。通過提高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成熟度,將有利于提高其管理績效,因此本文將探討如何評價綠色供應鏈管理成熟度,以此來衡量綠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綠色供應鏈管理成熟度的一般思路是定性評價和定量評級相結合:(1)構造成熟度模型,描述不同等級下組織特征,請有關專家評價組織所屬成熟度等級,這是定性評價,更多反映的是綠色供應鏈管理綜合素質構成中的不同側重方面,它為實現某一成熟度等級指出了

3、評估及改進的框架和途徑。(2)結合成熟度影響因素,設計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并構造綜合評價方法,這是定量評價,考察角度是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整體宏觀層面,更多體現了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綜合素質及能力(3)綜合定性評價結果和定量評價結果,共同對綠色供應鏈管理成熟度進行評價,就會結果更加的全面、科學和準確,更有力于優化綠色供應鏈的管理。(CapabilityMaturityModelforSoftware,SW-CMM)。參考已有的供應鏈成熟度模型1-3,以CMM的開發思路為方法論,根據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特點和專家的意見,堅持模型的導向性功能,構建綠色供應鏈管理成熟度模型,如圖1。(1)初始級。企業專注于提高

4、經濟績效,環境保護意識不強;企業沒有制定明確的環境管理目標;企業內部缺乏有效的環境管理措施,主要是對生產過程產生污染物的末端治理;企業沒有建立起面向供應商、分銷商、運輸商及回收商的管理體系,他們之間是完全的市場關系;企業活動的環境友好性很低;供應鏈管理商業績效很低。(2)部門協同級。處于該等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環境管理的重要性,并積極學習、吸收環境管理所需技術,降低對環境的負影響,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企業已經制定了環境管理運作的計劃,識別出環境管理主要流程;企業在部門層次上采取環境預防和控制手段;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的關系不僅僅是競爭,還有一定程度的合作;企業活動的環境友好性較低;供應鏈管理商業績效較

5、低。(3)內部協同級。企業在跨部門的層次上采取環境預防和控制手段;企業與上下游企業在環境管理方面的合作增多;企業的環境管理已經形成各種標準,逐步實現規范化;環境保護已經上升到企業文化的高度;企業活動的環境友好性提高;供應鏈管理商業績效提高。(4)外部協同級。達到這個級別的企業建立了基于整個供應鏈的環境管理體系,在產品設計、制造、裝配、包裝、運輸、使用以及報廢后回收處理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每個環節均充分考慮環境問題,實現了全過程環境管理;企業每個環境管理流程都能用定量化的統計或其他度量方法來管理;企業上下游企業間形成既競爭又合作、且以競爭為主的新的競合關系,并且形成了環境保護的共識;企業活動的環境

6、友好性顯著提高;供應鏈管理商業績效顯著提高。2綠色供應鏈管理成熟度定性評價綠色供應鏈管理成熟度定性評價基礎工作是構造構建綠色供應鏈管理成熟度模型,然后邀請有關專家,通過頭腦風暴法,定性的確定成熟度等級。成熟度模型通常指出一個組織在某方面需要做哪些主要工作、這些工作之間的關系以及開展工作的先后順序,從而一步一步地做好這些工作使組織走向成熟。在成熟度模型的研究方面,國內外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在學術界和產業界最具影響力的是,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研究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0572043)(5)持續優化級。這是模型的最高級。企業在更廣泛的范圍內進行環境管理方面的合作;

7、企業間形成了穩定的戰略伙伴關系;達到這一級的供應鏈已經成為學習型組織,能很快的響應國內外相關的環境議題,環境管理水平處于一個持續作者簡介:韓志新(1977),男,河北唐山市人,講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統計與決策2010年第1期(總第301期)173企業管理優化和改進的良性循環之中;供應鏈層面上的環境管理形成制度化、標準化;基于供應鏈的環境管理成了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戰略工具;實現了商業績效和環境績效的共贏。3綠色供應鏈管理成熟度定量評價3.1綠色供應鏈管理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本文借鑒供應鏈成熟度測評的思路3,結合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特點,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綠色供應鏈管理成熟度評價指標

8、體系,見表1。3.2評價步驟綠色供應鏈管理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中大部分指標難以量化或者量化成本較高,并且量化值受評價者主觀因素的影響較重,只能借助模糊定性的語言描述。因此,適合以綜合模糊評價法為基礎進行評價。(1)對每個子因素集分別進行一級綜合評判首先,確定評語集,如,V=優,良,中,可,差。然后,根據各子因素集,Ui,所對應的各因素的重要尺度確定其各自的權重,WiWi=(i1,i2,in)(1)同時,由權數的定義可知nij(2)j=1=1對Ui的單因素評判矩陣為Rii11i12i1mRi=i21i22i2m(3)則Ui的一級綜合評價向量Bi為Bi=W·iRi(2)進行二級綜合評判,得

9、出結論。每個Ui都是影響綠色供應鏈成熟度的一個因素,Bi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為其對應的單因素評判向量,又可以構成一個單因素評判矩陣B1BR=2(5)Bn對影響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各個因素Ui進行相對重要性大小的估測,得到各個因素的權重W,于是得到二級綜合評判向量:B1BB=W·RW·2=(b1,b2,bm)(6)Bnm同時,對bk進行歸一化處理,使得bk=1k=14算例174統計與決策2010年第1期(總第301期)表1綠色供應鏈管理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一級指標權重二級指標權重隸屬度(Ui)(Wi)(Uij)(Wij)優良中可差0.27綠色采購綠色供應商的選擇與管理水平(U21)0

10、.46能力(U2)0.17協同采購情況(U22)0.54綠色制綠色工藝采用能力(U31)0.35造能力0.24優化生產資源配置能力(U32)0.27(U3)運輸綠化水平(U42)0.29(U4)消費綠化水平(U43)0.37產品回收產品及廢棄物的回收能力(U51)0.27處理能力0.13產品的再循環能力(U52)0.33(U5)0.270.5評價某一家電企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成熟度。(1)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因素的權重,如表1所示。(2)確定Ui的一級綜合評價向量Bi,B1=0.66,0.302,0.252,0.148,0.124;B2=0.3,0.246,0.2,0.1,0.154;B3=0.

11、305,0.276,0.251,0.103,0.065;B4=0.224,0.286,0.286,0.207,0.037;B5=0.306,0.261,0.140,0.2,0.173;B6=0.279,0.311,0.153,0.231,0.026;評語集,優,良,中,可,差,分別取值100,80,60,40,20則該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成熟度評價分為:0.30×1000.24×800.18×600.18×400.10×2069.2可見該企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成熟度并不高。(4)同時邀請專家分析企業實際與成熟度模型特級等級的匹配性,認為處于部門協同

12、級向內部協同級。(5)結論。綜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的結果,企業在綠色供應鏈管理上還處于起步階段,應該采取措施使企業在跨部門的層次上采取環境預防和控制手段,增加與上下游企業在環境管理方面的合作,制定環境管理的各種標準,進而提高企業活動的環境友好性和供應鏈管理商業績效提高。參考文獻:1BobMoncrieff,MarkStonich.Supply-ChainPracticeMaturityModelandPerformanceAssessmentEB/OL.http:/www.athabascau.ca/scm/pdf10-02/SupplyChainMaturityModel.pdf,2003.2KevinMcComack,ArchieLochamyIII.TheDevelopmentofa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