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_第1頁
中國食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_第2頁
中國食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_第3頁
中國食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_第4頁
中國食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0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中國食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主類細類食品加工及制造業糧食加工業、植物油加工業、糕點、糖果制造業、制糖業、屠宰及肉類加工業、 蛋品加工業、乳品加工業、水產品加工業、罐頭食品制造業、加工鹽業、食品添 加制造業、調味品制造業及其他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飲料酒制造業、酒精制造、無酒精飲料制造業、制茶業及其他飲料制造業煙草加工業煙草烘烤業、卷煙制造業及其他煙草加工業采鹽業鹽加工業第一節 中國食品 行業發展 概述 一、食品行 業定義與 分類食品行 業是對農、 林、牧、副、 漁等部門生 產的產品進 行加工制造以取得食品的生產部門,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它包括門類非常廣泛,通常大致分為十類,即制糖工業、發酵工

2、業、糧油加工、罐頭食 品加工、煙草工業、飲料工業、調味品工業、屠宰加工、食品冷藏工業及食品加工廢料利用 工業。而根據第三次工業普查的分類方法,食品行業包括采鹽業、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 飲料制造業、煙草加工業五個部分。表1-1 我國食品行業分類來源:中國食品工業年鑒1997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該報告所研究范圍側重于食品加工及制造業,即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食品行業,飲料制造業、煙草加工業和采鹽業將不進行重點論述。二、中國食品行業發展概述食品工業在世界經濟中一直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法國,食品工業的總產值超過了汽車工業,居國民經濟之首。我國食品工業自改革開放以來,歷經坎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

3、存,并且有了很大的發展。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擁有初具規模的食品企業18811家,2001年完成產品銷售收入約9000億元,同比增長13%左右,2001年食品工業生產和銷售持續以11%13%的增長速度高位運行,2002年中國食品行業繼續保持增長勢頭,突 破10000萬億元的產值大關。從1980年到2000年,全國食品工業年土增長速度達13. 1%。2001年完成工業總產值9260多億元,比上年增長 12. 12%,連續八年在國民經濟中居于首位。食品工業不僅與人 民生活質量、健康水平密切相關, 而且是消費品工業中為國家提供積累最多、吸納城鄉勞動就業人員最多、與農業依存度最大、與其他行業關聯度最強的一

4、個工業門類。中國食品工業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競爭性行業,這決定了中國食品工業產業結構的深刻調整,產生并快速發展了如方便食品、冷凍食品等新生的“朝陽產業”;加速了產業市場化、國際化的進程。到1997年,食品工業中非國有經濟產值所占的比重平均為62. 87%,而且近二三年,尤其是中國加入 WTOltf后,其進程仍在加速。這一變化,適應了食品工業的發展規律,使中國食品工業在過去20年中,年平均增速始終高于全國工業的年均增加值。食品工業在連續十余年保持上揚勢頭的同時,在今后510年內仍將持續發展。 這是因為:1、世界食品工業以約 27000億美元的營業額居世界工業之前列,中國僅占其不到5%的份額,潛力巨

5、大。2、到“十五”末期,城鎮將進入富裕生活的初等水平,恩格爾系數雖下降,但絕對值 上升。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食品消費與需求將完成由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營養、安全、2000年為37. 88%,而發10%±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又具有一定出口競爭能力的產多樣和方便型的轉化。中國的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費總量的比重, 達國家為80%差距即發展空間。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食品工業總產值以年均遞增目前已發展成為門類比較齊全,既能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業。1、主要成就與問題(1)食品工業持續、快速增長,一些主要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2001年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食品工業企業達19316個,其固定

6、資產原值已由1980年的154億元增加到5103.7億元?!熬盼濉逼陂g,食品工業總產值最低年增長率為9%最高達14.5%。2000年,食用植物油產量 856.2萬噸,味精產量 91.28萬噸,檸檬酸產量 37 萬噸,均居世界第一位;制鹽產量 3108.55萬噸,啤酒產量2273.3萬噸,均居世界第二位; 食糖產量700萬噸,居世界第三位。表1 2 1998 年和2001年食品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單位:萬噸品名19982001增或減(%品名19982001增或減原鹽2242.523108.5538.62味精63.2391.2844.36大米3965.292092.95-47.22醬油176.8515

7、6.94-11.26小麥粉3555.892338.95-34.23淀粉386.20601.4955.75機制糖825.82619.19-25.03飲料酒2845.722803.16-1.50食用油602.48856.2042.11白酒573.33420.19-26.71鮮凍肉318.81381.5919.69啤酒1987.672273.8014.40糖果37.9439.113.08發酵酒精181.08200.8310.90乳制品54.03105.4395.13軟飲料958.901669.2174.08方便食品190.31262.7638.07冷凍飲品62.2753.24-14.50罐頭156.

8、46173.7011.02卷煙3362.673402.111.1799湃口 2001中國食品工業年鑒、2001年食品行業運行情況分析(2)食品工業在總體滿足城鄉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上,產品結構調整取得較大進展。各類食品在質量、檔次、品種、功能以及包裝等方面已基本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如油脂品種從單一的二級油為主,發展到可生產一級油、高級烹飪油、色拉油和食品工業各種專用油等,全精煉油產量已占油脂總產量的30吐右;糧食加工中,特二級以上精度的小麥粉已占面粉總產量的70%精米占大米總產量的 85%£右;奶粉生產實現了系列化、配方化,產品品種增加,不同包裝規格的消毒液體奶和各種乳酸奶供應

9、大幅增加;方便主副食、 速凍食品、各種保鮮食品,正在逐步進入居民的一日三餐;名優產品得到較快發展,產品質 量穩定,產量不斷增加,產品市場覆蓋面擴大。(3)企業組織結構有所改善,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優勢的大中型骨干企業和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2000年啤酒行業擁有 43個10萬噸/年以上的企業,約占行業企業總數的 8%其產量占 全國啤酒總產量的 59%大型啤酒企業的規模已達 180-260萬噸/年;液體乳產量排行前 10 位的乳品企業液體乳產量占全國銷售總量的 49%在2002年中國企業500強的排名中,擠身中國企業500強的食品工業企業達 36家,其 中煙草加工企業14

10、家,釀酒企業5家,飲料和乳品企業 6家,肉制品企業2家,糧油加 工企業3家,其他食品企業 6家。表1 3 在2002年中國企業500強中食品工業企業的排序名次序號名次企業名稱營業收入(萬元)135玉溪紅塔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3,419,812275上海煙草(集團)公司1,487,4603105上海市糖業煙酒(集團)有限公司1,060,0004129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819,0665141昆明卷煙廠732,2386144湖南省長沙卷煙廠726,5977151河南省潺河市雙匯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706,6728156吉林糧食集團有限公司690,0009170中國糧油集團公司631,9

11、8610176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623,18111202云南紅河卷煙廠540,75012207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527,67213210頤中煙草(集團)有限公司519,36814213常德卷煙廠518,46515227維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501,81716231上海梅林正廣和(集團)有限公司496,70317239山東臨沂新程金鑼肉制品有限公司483,68818274冠生園(集團)有限公司392,891繼上表9301上海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352,0210302將軍煙草集團有限公司349,8211305吉林德大有限公司346,3672338貴陽卷煙廠313,6823340江蘇雨潤食品集團

12、有限公司312,7874341中國水產(集團)總公司312,5265344廣東省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310,9216357廣州卷煙二廠298,7577363北京燕京啤酒集團公司289,2818375南昌卷煙廠281,2599389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70,1980391廣州市珠江啤酒集團公司269,0591431重慶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237,4852437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35,7223440河南省蓮花味精集團有限公司234,5504477中國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214,4005487陜西寶雞卷煙廠209,6006497許昌卷煙廠201,914來源:中國企業聯合會 中

13、國企業家協會關于公布2002年中國企業500強的通知(4)高新技術在食品工業中得到較好應用,大中型企業技術裝備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如生物工程技術、超高溫殺菌、冷凍速凍、超臨界萃取、膜分離、分子蒸儲等一大批高新技術在食品行業得到了推廣應用,有力地促進了食品工業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產品的更新換代。啤酒、葡萄酒、飲料、乳品、煙草加工等行業中較先進的技術裝備,已接近發達國 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先進水平,我國食品機械設備制造水平正在逐步適應食品工業的發展和技術改造的要求。(5)企業改革和所有制結構調整有了新的進展。許多企業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多種所有制經濟形式共同發展。近年來,除了國有資本外,私人資本、

14、外資、港澳臺資紛紛進入食品工業,并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特別是民營 食品企業發展較快,在一些地區已成為農產品加工業的骨干企業。2001年我國擁有食品工業民營企業11279家,占到了 60%勺比重,實現食品工業總產值5099.64 億元。項目食品工業企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民營企業三資”企,食品工業 合計比重排序食品工業合計比重排序食品工業 合計比薦企業單位數(個2721127960.731261314.工業總產值(億元)9244.644145.0044.8425099.6455.1612189.9523.工業增加值(億元)3132.201821.7558.16113

15、10.45414.842592.6718.產品銷售收入(億元)8826.714089.5746.3324737.1453.6712115.9523.產品銷售利潤(億元)961.83561.1858.351400.6541.652205.2321.利潤總額(億元)442.69269.7860.941172.9139.06280.4018.全員勞動生產率(元/人/年)83153105688164140386572產品銷售率()98.2098.32197.42296.90表1 4 2001年按經濟類型食品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比重及排序表2002中國統計年鑒(6)食品工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

16、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食品骨干企業以公司加農戶的組織形式, 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帶動了農業的發展 和農民增收。特別是在西部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 食品工業的發展, 對當地經濟的發展和 農民脫貧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已成為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的主體之一。盡管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時間里,中國食品工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對中國食品行業來說仍將是任重道遠。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 翻喜經那你將夜衣璃臧咖稗蝌而開始H融I劇摘琢愛琳愉獺、構堀發生戈里瓦觀 的變他裝入幽炸峭的觸腕毒帽開澹費櫥騙的營養、衛生質量、加工工藝、外觀包裝,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品

17、味、 消費品牌。應該說,對于食品行業而言,市場是巨大的, 然而競爭也是激烈的。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的食品企業面對的不僅僅是國內同行的競爭, 更有來自國外公司尤其是那些財大氣粗的跨國公司的壓力。國內企業在資金、技術、管理、人才等方面都處于劣勢, 洋品牌在很多領域搶占了他們的市場, 同時他們還要考慮如何立足 國內、走向世界的發展戰略問題。 因為經濟全球化的到來, 僅僅滿足于國內市場是很難與那 些跨國公司抗衡的。市場從來不相信弱者的眼淚,優勝劣汰是不變的法則。近幾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2001年我國水產品在歐盟受阻,主要原因就是發現氯霉素殘留超標。2002年,我國農畜產品出口退貨激增

18、,據中國海關統計,2002年以來,大連海關農產品退貨額為159萬美元,比2001年同期增長194%;青島凍雞退貨105噸,比2001年同期增長9.2倍;天津海關農產品退貨比2001年同期增長8倍。有關專家指出:這說明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在加工技術、質量管理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需要盡快與國際接軌。另外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品牌培育問題,中國缺少知名品牌和知名企業。像五糧液、雙匯、娃哈哈等在國內市場小有名氣的品牌,與國際品牌相比則還相去甚遠。因此加快食品工業企業結構調整步伐、提高食品工業經濟實力,培育和發展中國的知名食品品牌和知名企 業、充分利用比較優勢、整合資源,組建跨國集團就顯得更加重要和迫切。三

19、、主要經濟指標分析1、繼續保持產銷增長勢頭我國食品工業從1996年起,連續六年快速增長,實現利稅增幅較高,保持了良好發展 勢頭。表1-5食品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速度單位:項目食品工業總產值增幅項目食品工業總產值增幅“一五”時期13.2“七五”時期8.7“二五”時期-1.7“八五”時期13.31963 年 1965 年11.4“九五”時期8.2“三五”時期2.41979 年 1989 年10.2“四五”時期8.41979 年 1999 年11.0“五五”時期8.02000年比1999年增長10.8“六五”時期9.02001年比2000年增長11.0來源:根據歷年食品工業年鑒統計圖1-1 200

20、0 2002年我國食品工業產值變化圖單位:億元圖1-2 2000 2002年我國食品行業銷收入變化圖單位:億元2、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2001年我國食品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實現利稅增幅較高。據國家統計局統計資料顯示:全國食品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共有18935個,2001年實現銷售收入 8787.1 5億元,同比增長13.17%,高于工業企業銷售增長11.4%的平均增速;實現利稅1654.47億元,同比增長18.13%,其中利潤438.95億元,同比增長23.5%.遠遠高出工業企業 8.1%的平均增速; 稅金1215.52億元同比增長12.75%。利潤增幅超過稅金增幅十多個百分,這是近幾年

21、來少 有的。表1 6 2001年食品工業效益情況行 業名 稱企業數 (個)銷售收入 (億元)同比增長(%)實現利潤 (億元)同比增長(%)實現稅金 (億元)同比增長(%)實現利稅總額 (億元)同比增 長(%)全國食品 工業合計187358787.1513.17438.9523.51215.5212.751654.4718.13食品 加工業104603781.5812.3291.5933.4085.999.29177.5821.35食品 制造業45951533.2915.1565.0921.5283.1721.65148.2621.59飲料 制造業33641734.107.09103.808.7

22、4225.166.38328.967.56煙草 加工業3161738.1818.12178.4730.32821.2013.69999.6722.01國食品工業協會表1-7 2001年食品加工業各行業實現銷售收入、利潤、稅金行業名稱企業數 (個)銷售收入 (億元)比上年增 長(%)利潤(億元)比上年增 長(%)稅金(億元)比上年增長(%)糧食及飼料加工業51471284.817.920.3022.0114.5111.14植物油加工業1324761.5914.368.4569.28.16-7.87制糖業371253.918.0516.19101.6422.896.79屠宰及肉類蛋類加工業1786

23、813.4317.1120.2913.9119.8812.79水產品加工業932435.4211.4717.2426.3411.396.38鹽加工業4410.7427.310.3861.051.4319.97其它食品加工業856221.6822.208.0115.457.7333.05食品行業協會2002年,食品工業完成利稅總額1938億元,同比增長17.17%,實現利潤536.72億元,同比增長22.37%。圖1-3 2000 2002年我國食品行業完成利稅情況圖單位:億元圖1 4 2000 2002年我國食品行業利潤變化圖3、大中型食品企業是食品行業盈利大戶食品工業各行業的大中型企業經濟效

24、益情況:據統計,全國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大中型企業2001年實現利稅1411.08億元,占全行業實現利稅總額的 85.29%,其中大型企業1161.90億元,占82.34%;中型企業249.18億元,占17.66%。大中型企業實現利潤183.84億元,占全行業實現利潤總額的41.88%,其中大型企業140.72億元,占76.54%;中型企業43.12億元,占23.46%。各行業大中型企業實現利 稅情況如下:企業性質視夢業6897 f oz 實現1499比上來53實現超17t讓柵4實現利323所占呢.4711.11股御涮企M%976(億前24長(2%62(億福).52W( % .16額(色碗6重(%

25、)7828.18合計夕0460港港!10091891.5919 9833.4030 0885.9924 589.9242 01177.5831 2910072 0948.62國有及國有 控股企業臺投資企叱,4339其他企業41.4843713.079.51188.582.7535.23-5.280.833.3548.3032.6927.206.104.11集體企業167015.9735.7914.1515.9118.0851.7029.11股份制企業208219.9028.6842.4427.5117.8656.1931.64外商及港澳 臺投資企業117711.2516.5015.5313.2

26、9-0.0729.7916.78其他企業131112.538.7529.096.6922.4915.448.69表1-8 2001 年食品加工業大中型企業實現利稅項目企業數 (個)所占(%)實現利潤 (億元)比上年增長(%)實現稅金(億元)比上年增長(%)實現利稅總 額(億元)所占比重()合計1046010091.5933.4085.999.92177.58100大型企業3243.123.9524.8423.6612.5047.6126.81中型企業7316.9915.8358.2316.694.5232.5218.314、國有企業仍是食品工業的主導在食品工業實現利稅總額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

27、實現利稅額為 1278.98億元,占全國食品工業實現利稅總額的77.03%,這一情況表明,在我國食品工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仍居主導地位?,F將各行業不同所有制企業實現利稅情況列表如下:表1-9 2001 年食品加工業不同所有制企業實現利稅表1-10 2001 年食品制造業不同所有制企業實現利稅企業性質企業數 (個)所占(%)實現利潤 (億元)比上年增長(%)實現稅金 (億元)比上年增 長(%)實現利稅總 額(億元)所占比 重(%)合計459510065.0921.5283.1721.65148.26100國有及國有 控股企業173337.7116.9910.2522.472.8939.462

28、6.62繼上表5、虧損企業虧損額略有上升全國食品工業在實現利稅增長的同時,虧損企業的虧損額也有所增加。據統計資料顯示:全國規模以上食品工業虧損企業有5156個,虧損面為27.52%,虧損企業虧損額為115.96行業名稱虧損企業數(個)虧損面(%)虧損額(億元)虧損額比上年增長(%)糕點糖果制造業39026.937.87-13.29乳制品制造業10125.192.6216.35罐頭制造業16232.342.84-15.13發酵制品業7831.971.8724.07調味品制造業20927.572.8149.08其他食品制造業30924.868.16-16.27億元,較上年增加 1.47億元,增虧率

29、為1.28%。增虧較多的是煙草加工業,增虧額為5.8億元,增虧率為 61.33%。而食品加工業減虧2.29億元,食品制造業減虧1.64億元,飲料制造業減虧0.4億元,三個行業共減虧4.33億元。詳見下表:表1-11 2001年食品工業虧損企業及其虧損額項目虧損企業數(個)虧損面(%)虧損企業虧 損額(億元)虧損額比上年 (億元)虧損額比上年 增長(%)全國食品工業合計515627.52115.961.471.28食品加工業278726.6441.55-2.29-5.22食品制造業124927.1826.17-1.64-5.90飲料制造業102830.5632.98-0.40-1.2煙草加工業9

30、229.1115.265.865.33表1-12 2001年食品加工業各行業的虧損企業及其虧損額行業名稱虧損企業數(個)虧損面(%)虧損額(億元)虧損額比上年增長(%)糧食及飼料加工業153029.7316.531.66植物油加工業41831.577.83-17.33制糖業9129.733.15-35.54屠宰及肉類蛋類加工業42631.576.6419.25水產品加工業15216.314.85-15.97鹽加工業1329.550.05-62.28其他食品加工業15718.342.5143.32表1-13 2001 年食品制造業各行業的虧損企業及其虧損額第二節2002/2003年中國食品行業發

31、展狀況分析伴隨著國民經濟持續、 穩定發展,食品工業在不斷豐富人民飲食文化生活的基礎上,繼續保持了良好、快速的增長趨勢,日漸成為改善人民生活,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v觀2002年食品工業的發展,呈現出如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產銷同步增長、效益大幅提高2002年,全國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產值突破萬億元大關,達到10,759.30億元,占全國各工業行業工業總產值的 9.74%。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 17.10%。實現銷售收入10,169.68億元,占全國工業銷售收入的 8.56%,同比增長16.35%2001年的增幅是12.12%, 2002年食品工業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了。但在整

32、個工業 行業中的位置有所變化,食品消費進入理性消費階段,消費者對食品的營養、衛生、安 全消費意識增強,對食品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了食品工業健康有序發展。2002年食品工業實現利潤總額 524.8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57%;實現利稅1,925.9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16.57%,占全國工業利稅總額的 16.43%。2002年主要食品產品產量增長較快。液體乳、機制糖、乳制品、罐頭食品、軟飲料、味精、鮮、凍畜肉、小麥粉等產量大幅度增長,增長幅度在二成左右,尤其是乳品市場 繼續看好,液體乳產量比上年同期增長 43.74%,乳制品(乳粉、煉乳、奶酪等)產量 增長26.91%。全國年人均

33、消費鮮乳首次超過10公斤。肉及肉制品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2002年肉制品產量比上年增長 19.91%。表1 14 2002年我國食品行業經濟運行狀況情況表單位:億元總產值銷售收入完成利稅實現利潤10759.310169.681925524.851、調味品2002年我國調味品工業總產值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為人民幣380.5億元,按當年價格計算為205億元,實現利稅15.3億元,利潤3.2億元,總產量超過1000萬噸,其中味精100 萬噸,雞精10萬噸,全國登記在冊的公司 5000多家,其中1500多家企業具有相當規模,南北 方發展不均衡,2002年中國調味品行業 50強中,東北三省只有哈爾

34、濱一家企業,在長江三角洲I、珠海三角洲發展勢頭迅猛。2、乳制品2002年全國牛奶累計產量 1300萬噸,實現產值 300多億元,同比增長了 28%而在奶 制品中,液態奶增長形式更為喜人,2002年增幅高達65。8%有專家預測,已經連續兩年保持著20%曾長速度的我國牛奶產量,在來年日子里,有望突破30%勺增速,3、肉制品2002年,我國各種肉類產量6500萬噸以上,我國是肉類生產大國,但是我國肉制品工業 尚處于起步階段,肉制品產量270萬噸,較2001年的230萬頓增長了 17%,但肉類加工制品產 量和產值與肉類總產量、產值之比仍十分懸殊,肉制品市場潛力巨大,預計未來一個時期我國 肉制品產業仍將

35、保持快速而穩定的發展 .4、食糖2001/2002榨季全國共產糖 849. 7萬噸,其中蔗糖 745萬噸,甜菜糖102. 7萬噸,是歷史上第二個高產年。國儲糖2600元/噸的收儲價格成了當年食糖價格的有效支撐點,糖價總體運行空間在 26002900元/噸的范圍內。5、酒類釀酒工業整體發展趨勢好于往年,除白酒產量繼續下滑外, 黃酒和果露酒與上年大體持平,啤酒、葡萄酒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2002年全國釀酒行業的資產總額同比增長3%,工業總產值和產品銷售收入分別以1200多億元和1100多億元達到了 8. 7%和6. 8%的同比長幅,使行業平穩發展的態勢連續兩年得以延續。酒類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產品

36、優質品率基本穩定在80 %以上。全國白酒總產量為 378萬噸,同比降低 7. 8%,白酒在整個飲料酒中所占的比重已逐 步趨向合理。低度白酒所占份額不斷擴大,市場導向的作用在白酒行業最為明顯。全國啤酒總產量 2387萬噸,同比增長 6. 9%,利稅總額也同比增長了10. 9%,行業利潤增長了 27. 8%。規模最大的三家企業合計利潤占全國啤酒行業的50%。全國葡萄酒總產量 29萬噸,同比增長 7%;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和利稅總額同比分另I增長9. 2%、9. 9%和13. 6%。專業生產企業比上年增加了 20家,增長幅度為24. 4%。黃酒行業多數經濟指標均高于釀酒行業,行業利潤同比增幅22%,

37、在釀酒行業中的份額擴大到了 3. 9%。在酒類各行業中新產品產值同比增長幅度最大(94. 6%)。6、飲料競爭空前激烈,產銷量穩步增長,產品細分加快。碳酸飲料的市場份額連續下滑(但“兩 樂”的市場地位仍難以動搖);茶飲料的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幾大茶飲巨頭漸露重新分割 市場之勢;果汁飲料市場份額迅速膨脹,眾多業內巨頭今春共同發力,掀起了新一輪促銷與 消費熱潮;果蔬飲料由于價格瓶頸發展依然緩慢,但植物蛋白飲品勢頭看好,“露露”、“椰樹”各自穩踞南北市場; 水飲料競爭激烈,瓶裝水一馬當先,眾多企業一方面不斷調低終端 售價,一方面大打廣告戰,促銷手段不斷翻新。二、出口保持增長勢頭,進口發展平穩2002

38、年是我國入世第一年,面對 WTOI?來的機遇,一些地區和企業積極采取應對措施, 加強監管、提高質量、拓寬出口渠道,使食品出口繼續保持了良好增長勢頭。2002年,我國食品出口達到 151.6億美元,增長14.8%,其中,蔬菜、水果、谷物、糖 及制品、罐頭、水產品來料加工等品種,出口增幅分別達到23.5%、27.3%、54% 57.9%、21.7% 和 13.9%。2002年,我國食品進口累計 72億美元,同比增長7.3%,其中乳制品、植物油、水產品、 水果、堅果制品等呈現較大幅度增長。盡管食品進出口保持了良好的增長,但出口壓力面臨不斷增加的局面。主要是食品安全問題日漸突出。因我國長期以來側重于食

39、品數量的增長,食品衛生質量和檢驗技術標準偏低,在日益增強的綠色食品保護措施下,出口受阻的現象有所增加。三、結構優化、消費需求向名牌產品集中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品消費需求觀念的改變,食品安全日益成為人們關注和重視的熱點。 為適合這種需求變化, 食品企業普遍加大科技投入, 拓寬新產品領域的開發力度,壓縮、淘汰老產品,不斷調整,優化食品產品結構,使食品產品從溫飽型朝著營養、環保型方向發展,產品結構調整的另一大特點是消費需求不斷向名牌產品集中, 據市場消費監測顯示, 幾種主要食品的品牌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食用植物油、液體乳品、方便主食品、飲用水、熟肉食品等,幾大品牌集中度高達60%以上。

40、四、市場監管力度加大,食品安全質量明顯改善根據國務院 關于開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決定 精神, 各級行政執法部門加大了食品安全監督、檢查的執法力度,廣泛開展食品打假專項斗爭,在規范企業安全、環保生產的同時,引導消費者關注、監督食品安全狀況,使食品安全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據有關部門公布檢驗結果表明, 食品質量合格率平均水平達到90%以上,主要名優產品接近100%。 普遍受人們關注的大米、面粉、 植物油、 醬油、罐頭、 奶制品、 飲用水、 副食品、 熟食制品等,安全質量狀況明顯改善。第三節 2002 年中國食品行業特點分析一、企業進入微利時代優勝劣汰步伐加快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 我國食

41、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并呈現出新的特征: 大企業血本爭奪市場, 低成本競爭日益加劇, 食品行業進入微利時代, 部分成本過高的企業和眾多不具備特色優勢的小企業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 企業破產速度加快, 企業重組頻頻發生,各行業優勝劣汰進程加快。以方便面行業為例, 1999 年,相對較高的成本( 全部的進口設備和高額的人民費用 ) 致使方便面巨人康師傅在低價爭奪市場的過程中出現大幅度虧損,企業面臨經濟危機。此時,日本三洋食品向康師傅注入資金, 以與頂新國際集團同樣多的股份加盟康師傅, 并將三洋食品的管理科學融入其中,使康師傅于合資后第一年一舉扭虧為盈,在彌補上年3400 萬元虧損的同時獲取了 410

42、0 萬元的豐厚利潤。與此同時,諸多方便面小企業在夾縫中難以生存,其中一部分被迫關閉, 一部分市場占有率急劇萎縮。 目前的方便面市場已形成了康師傅、 統一、華豐三足鼎立格局,三大品牌的產品占據了市場79%的份額。當大企業也參與打價格戰時, 市場形成兩大趨勢: 一是各企業在保持低價的同時, 比以往更加注重提高產品品質, 品牌意識進一步增強, 產品總體質量水平得到提高, 同時品牌集中速度加快,具有資源、品牌、資金等優勢的企業產品占據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二是隨著競爭的加劇,多數行業利潤率降低,行業進入的門檻增高,為了謀求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趨向于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向著管理科學和全方位服務于客戶的方向跨越

43、。二、資源重組風行、優勢品牌迅速擴張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內市場競爭白熱化的驅動下, 食品業正在掀起一場大規模、 高速度的企業資源重組浪潮。 企業通過資源的重組試圖占領市場制高點, 達到企業效益的最大化。這種企業資源的重組順應了國際上企業重組的潮流, 它不分國界, 是涉及到優勢企業之間人、財、物等多方位的重新組合,企業力求通過強強聯合,出現雙贏或多贏、強者更強的結局。從而,在一場血雨腥風的廝殺中,促成部分行業(如啤酒、乳業、飲料等) 品牌的高度集中。世界重量級食品企業集團菲利普,莫里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聯合利華、雀巢、達能、麒麟、三洋食品諸多大型跨國公司紛紛進軍中國,在我國建立起合資或獨資企

44、業,大肆并購我國知名品牌。 百事可樂兼并桂格; 達能并購樂百氏并與娃哈哈合資, 同時參股光明乳業;亞太集團控股上海民樂啤酒公司;華潤并購藍劍跨國集團參與的重組之風越刮越猛,國內企業的重組步伐也在日益加快。世紀之初,國內啤酒、乳業、飲料、方便面等行業兼并重組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重組的規模在升級,速度在加快。中國企業毫不示弱。 青島啤酒從 1997 年 8 月開始大規模擴張以來, 截止到 2001 年中期,全國已有 45 家企業歸入青啤麾下,使青啤的產銷量從 1996 年的 37 萬噸急劇擴張,至2001年上半年產量已達121 萬噸,市場占有率由 2000 年的6.7%上升到2001 年上半年的

45、10.7%。據估計, 青啤產銷量2001 年突破了 250 萬噸。 目前中國啤酒行業已有3 家生產規模超過100萬噸的啤酒企業- 青脾燕京和華潤。 國內現有啤酒廠530 多家, 從國內啤酒行業發展態勢和美日等國啤酒行業發展模式來看, 預計在未采三兩年內這一數字將會大大降低, 市場將形成若干家啤酒" 巨人 " 主宰天下的格局。乳品加工業現有約 1000 家加工企業,其中光明、伊利、三元、三鹿4 家大型乳品企業的銷售額占據了全國總銷售額的 1 3,業內人士預計,在不遠的將來國內排名前五位的乳業公司產值之和將達到全國乳業總產值的一半;在冷凍食品業,龍鳳、三全、思念、海霸王四大企業已瓜分了全國冷凍食品市場的60%份額。三、業界目光投向物流,盈利空間頓時顯現大賣場連鎖超市、便利店、專業零售店等新型零售業迅速發展,尤其在大中城市,新型零售業的銷售額在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所占比例迅速提高。 新型零售業的成長壯大對大批食品企業形成強勁的價格打壓力度, 迫使食品企業的產品價格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