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學前教育心理學歷年試題及答案_第1頁
自考學前教育心理學歷年試題及答案_第2頁
自考學前教育心理學歷年試題及答案_第3頁
自考學前教育心理學歷年試題及答案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浙江省2010 年 4 月自學考試學前教育心理學試題課程代碼:00882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 小題,每小題2 分,共40 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 目前對創造力和智力的關系較為一致的看法是( C)9-300A. 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創造性B. 高創造性者智力未必高C. 高智力是高創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D. 高智力是高創造性的充分必要條件2. 問題解決的基本過程分為(C) 9-305A. 實踐歸納、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與解決問題B. 提出問題、查閱文獻、思維求索與得出結論C.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

2、出假設與驗證假設D. 提出問題、研究問題、文獻查閱與得出結論3. 維特羅克提出了學生學習的(B)2-49A. 同化模式B. 生成模式C. 順應模式D.啟發模式4. 下列說法符合奧蘇伯爾觀點的是(D)2-56A. 接受學習必然導致機械學習,發現學習必然導致意義學習B. 接受學習必然導致意義學習,發現學習必然導致機械學習C. 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都必然導致意義學習D. 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都可能是有意義的,也可能是機械的5.智力技能按其性質可分為(A ) 6-200A. 感知技能與思維技能B. 決策技能與推理技能C. 元認知技能與決策技能D. 監控技能與反思技能6.蒙臺梭利認為,動作教育主要訓練幼兒的

3、(C)6-218A. 跳的動作、跑的動作與抓握動作B. 坐的動作、走的動作與跑的動作C. 基本動作、大肌肉動作與小肌肉動作D. 走的動作、抓握動作與書寫動作7.幼兒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性質是( D)1-18A. 自然科學B. 偏重自然科學的邊緣科學C. 社會科學D.偏重社會科學的邊緣科學8.“經典條件作用理論 ” 是由哪位心理學家提出來的?( D)3-74A. 華生B. 弗洛伊德 C. 斯金納D. 巴甫洛夫9.“中介變量 ” 的概念首先是由誰提出來的?( C)3-87A. 格思里B. 赫爾 C. 托爾曼D.卡特爾.10.關于概念的結構,目前心理學中主要有哪兩種理論?(C)7-233A. 分析說與綜

4、合說B.模板說與分析說C. 特征說與原型說D.演繹說與歸納說11.教材中未提到的幼兒概念學習水平的檢測方法是(D)7-252/253A. 守恒法B. 分類法 C. 排除法D. 兩難故事法12.教育活動設計程序有五種觀點,以下選項中教材中未提及的是( D)10-354/355A. 媒體觀B. 胚胞期系統觀C. 標準系統觀D.綜合評價觀13.構成師幼互動行為的要素包括( A)13-416A. 外顯的行為要素與內隱的心理要素B.教師行為與幼兒行為C. 個體行為與群體行為D. 良好行為與不良行為14. 總的來說,幼兒的學習方式的發展過程是從( B)4-109A. 接受學習向發現學習發展B. 單純聯合學

5、習向中介性聯合學習發展C. 經典條件反射學習向操作條件反射學習發展D. 刺激 -反應學習向動作聯鎖學習發展15. 布魯納提出了下列哪三種表征系統?(A)4-126A. 動作表征、肖像表征與符號表征B. 形象、線性排序與圖式C. 命題網絡、圖式與產生式D.命題、線性排序與產生式16. J. 克勞森提出了兒童個性形成過程哪四個階段?(B)8-263/264A. 認知、練習、整合與定型B. 模仿與服從、感受暗示、認同與內化C. 感知、接受、練習與穩定D. 觀察、模仿、認同與形成動力定型17. 游戲的心理結構包括(A)5-145A. 認知與情感B. 認知與行為C. 情感與意志D.意志與行為18. 幼兒

6、園教育活動過程的評價包括( B) 12-394A. 成長記錄袋、評定包與作品評定B. 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C. 安置性測驗、形成性測驗與終結性測驗D. 檔案袋、業績評定與同伴評價19. 親子互動結構的三個層次一般可分為(A)14-454A. 愛的基礎、成長的喜悅與健全的教育B. 無私的愛、細心的呵護與嚴格的管理C. 促進身體發展、親子間游戲與審慎的教育D. 提供足夠的營養、豐富的親子間游戲與雙向的情感交流20. 背景型教育活動情境的創設涉及的要素包括教育活動的(C)11-383A. 時間、空間、背景、人物與素材B.時間、地點、人物、活動與個性C. 空間、時間、內容、材料、形式與氣

7、氛D.時間、場地、主題、設計與卷入.二、名詞解釋( 本大題共4 小題,每小題3 分,共12 分 )21. 師幼互動13-415答: 師幼互動,簡單地說,是指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廣義的師幼互動既包括發生在托兒所的教師與3 歲前幼兒之間的互動,也包括發生在幼兒園的教師與3 歲 -6 歲幼兒之間的互動。狹義的師幼互動專指發生在幼兒園的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22. 學習遷移4-135答: 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23. 個性化教育11-375答: 所謂個性化教育是指承認兒童的能力差異,從而按照不同的能力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標,充分地發展每一個兒童的可能性和

8、每一個兒童的能力的教育活動過程。24. 運動教育6-212答: 在現代幼兒教育中,“運動教育 ”(Movement Education)就是把身體活動與問題解決有機結合,培養動作(運動)技能的一種教育模式。幼兒會從中得到充分的發展,獲取豐富的經驗,并能享受極大的樂趣。三、簡答題(本大題共3 小題,每小題6 分,共18 分 )25. 幼兒概念學習的特點。7-247/249答: ( 1 )概念學習的操作化(2 )概念學習的個性化(3 )概念學習的情緒化26. 簡述桑代克對學習實質的解釋。3-75答: 桑代克認為,學習有兩種基本情況,一種是新反應的獲得,即刺激與反應間的聯結;另一種是刺激與反應間力量

9、的變化。這兩種學習的實質都是使某刺激與某一特定的反應之間按照一定的規律形成聯結,并使其聯結的力量得以鞏固的過程。27. 簡述幼兒園開展幼兒教育活動的教育組織形式。10-33答: ( 1 )集體活動組織形式,指全班一起進行的教學與學習活動。(2)小組活動組織形式,指由部分幼兒組成小組一起進行的教學與學習活動。(3)個別活動組織形式,是一種幼兒的自我組織形式或教師對幼兒的個別教育活動。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 小題,每小題10 分,共20 分 )28. 試述兒童游戲發展的特點。5-178答: ( 1)游戲的發展往往以游戲類型的變化表現出來。每個年齡階段,兒童都有某一種自己偏愛的游戲類。這一特點,從游

10、戲的發展歷程中可以明顯地看出。(2 )游戲類型的數量在不同年齡階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 型關系。幼兒時期,游戲的類型在數量上最多,而嬰兒期的和學齡期的游戲類型數量均低些。這是由于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及教育要求不同所造成的。(3)游戲所用的時間,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減少。隨著年齡的增長,用于學習、勞動的時間增多,相應地用于游戲的時間相對減少。(4)用于特定游戲的時間,相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的注意穩定性增強,自我意識能力和自控能力增強。因此,游戲也由原來的泛化變得集中起來。( 5)兒童游戲沒有一定的模式。兒童游戲最普遍的特點是自由:不管時間和地點,想什么時候玩就什么時候玩,想

11、在什么地方玩就在什么地方玩,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一直玩到沒有興趣為止。兒童游戲的天敵就是限制。(6)兒童游戲的發展與非游戲活動有著系統的聯系。在特定條件下,游戲活動與非游戲活動之間可以相互轉換。.29. 試論述學習與發展的辨證關系。2-59/61答:一、發展對學習的制約作用心理學意義上的發展包括個體的生理發展和心理發展兩部分。這兩者都對學習產生著制約作用。1、首先,學習需要以個體的生理發展為自然前提,個體的生理發展,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成熟為有效的學習提供物質的可能。學習受個體的生理發展所制約,生理發展影響學習的效果和速度。2. 、其次,學習必須依賴于個體心理發展的已有水平。學習必須適應個體心理

12、發展的客觀規律,在兒童心理發展的不同階段上,應有不同的學習要求,不同的學習內容與不同的學習形式。二、學習對個體發展的促進作用學習對個體發展的促進作用也表現為兩個方面。1、個體的生理發展是具有生物學意義的,受“ 用進廢退 ” 的自然法則支配,因而學習可以促進個體的生理發展。適度的學習和訓練可以明顯地促進人類個體的生理發展。2、個體的心理發展是在一定的學習需要的基礎上實現的,是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不斷構建心理結構而實現的。總之,學習與發展的關系是相互制約的、相互促進的。個體身心發展的已有水平為學習提供必要的生理與心理基礎和可能;而學習又使個體身心發展的可能變成現實,從而促進個體身心的發展。五、案例分析

13、題(本大題10 分 )30. 根據班圖拉的研究,人的某些社會行為可以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而獲得。請考生設計一個簡要的教學案例,描述你將如何通過引導兒童進行觀察學習,使兒童學到某一社會行為的。答: 【書上知識點】8-270觀察學習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的核心就是替代性學習和替代性強化。替代性學習實際上就是指觀察學習,亦稱模仿學習,指人可通過觀察模仿習得新的行為模式。替代性強化是指學習者通過觀察對示范者 榜樣的強化及其引起的行為變化來改變自己的行為,使自己的行為趨于正強化,而避開負強化。【案例】1. 主題是 “ 勤勞 ”;2. 目的是讓同學們養成勤勞的品德;3. 教學內容及活動:放映動畫片

14、,讓孩子觀察小蜜蜂。教師點撥蜜蜂的勤勞能干,自己做蜂窩還要自己采蜜。在講述鋤禾中勞動人民的形象,強化踏實勤勞的形象。最后舉班上勤勞的同學的例子,樹立現實中的榜樣。浙江省2011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教育心理學試題.課程代碼:00882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20 小題,每小題2 分,共 4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維特羅克提出了學生學習的(C)2-49a 同化模式B. 順應模式c 生成模式D. 啟發模式2 “經典條件作用理論 ”是由哪位心理學家提出來的( D )3-74a 華生 B. 弗羅伊德 c

15、 斯金納D.巴甫洛夫3布魯納提出了下列哪三種表征系統( A )4-126a 動作表征、肖像表征與符號表征B. 形象、線性排序與圖式c 命題網絡、圖式與產生式D. 命題、線性排序與產生式4游戲的表征形式包括( D)5-153/154a 交往行為、友善行為與意志行為B. 認知行為、情感行為與意志行為c 交往行為、攻擊行為與宣泄行為D. 認知行為、交往行為與宣泄行為5下位學習包括哪兩種學習模式( A )7-245/246a 派生下位學習與相關下位學習B. 連鎖下位學習與歸屬下位學習c 聯結下位學習與分化下位學習D. 經典下位學習與操作下位學習6幼兒道德情感發展三個時期依次為(B )8-286a 他律

16、性時期、過渡性時期與自律性時期B. “ 原倫理狀態 ” 時期、前道德情感時期與他律性時期c 前道德情感時期、道德情感時期與后道德情感時期D. “ 倫理狀態 ”時期、 “ 社會狀態 ” 時期與 “ 心理狀態 ” 時期7影響幼兒創造性發展的主要因素有( D )9-310a 先天圖式與后天習得圖式B. 智力與性情c 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D. 遺傳、環境教育與個體主觀因素8以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為依據,根據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中的教育側重點,可以把教育活動劃分為( B) 10-339a 課堂教育活動、體育活動與游戲活動b 生活教育活動、游戲活動和教學活動c 教學活動、娛樂活動與游戲活動d 學習活動、娛

17、樂活動與體育活動9幼兒園教育活動情境創設的原則包括( D) 11-381a 通用性、有效性、適齡性與針對性b 客觀性、科學性、實用性與安全性c 普遍性、適用性、特殊性與教育性d 互動性、效用性、特殊性與安全性10 構成師幼互動行為的要素包括( A )13-416a 外顯的行為因素與內隱的心理要素b 教師的行為與幼兒的行為c 個體行為與群體行為d 良好行為與不良行為11 下列選項中屬于不良親子互動類型的是( B )14-457a 民主型B. 支配型c 保護型D. 放任自由型12我國古代學習過程結構模式是圍繞哪兩條主線展開的( A )2-50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B. 啟發與強制c 講習與質疑D.

18、訓導與誘導13布魯納是下列哪種學習形式的積極提倡者( B)3-83a 接受學習B. 發現學習b 掌握學習D. 成功學習14 游戲準備包括哪四個方面( A) 5-189a 游戲時間、游戲地點、游戲材料與經驗準備b 教師、小朋友、游戲材料與游戲場所.c 游戲主題、游戲材料、游戲場所與心理準備d 游戲內容、游戲材料、游戲時間與游戲地點15 一個概念可以從哪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C )7-232/233A 概念內涵、概念外延、概念表述與概念形式B 概念名稱、概念因素、概念表述與概念本質C 概念名稱、概念例證、概念屬性與概念定義D 概念內涵、概念外延、概念內容與概念形式16 背景型教育活動情境的創設涉及的

19、要素包括教育活動的( C )11-383A 時間、空間、背景、人才與素材B 時間、地點、任務、活動與個性C 空間、時間、內容、材料、形式與氣氛D 時間、場地、主題、設計與卷入17 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有效互動型教師心理特征的是( D)13-430/434A 教師對學生寬容尊重B. 教師在情緒上的安全感C 靈活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D. 教師的活潑開朗的個性18 個體的社會化過程是通過以下哪兩方面而實現的( B)8-260/262A 學校教學與個體努力B. 社會教化與個體內化C 教師教育與個體追求D. 家庭榜樣與個體自覺19 幼兒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性質是( D )1-18A 自然科學B. 偏重自然科學的邊

20、緣學科C 社會科學D.偏重社會科學的邊緣學科20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J? 克勞森提出兒童個性形成過程要經歷哪四個階段( B )8-263/264A 認知、練習、整合、定型B 模仿與服從、感受暗示、認同、內化C 感知、接受、練習、穩定D 觀察、模仿、認同、形成動力定型名詞解釋( 本大題共4 小題,每小題3 分,共12 分 )自我效能感3-92/93答:自我效能感,就是指個體對自己在特定行為活動能否導致特定結果的預期,而不是對行為將產生的結果的直接預期。簡而言之,自我效能感就是個體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完成某一成就行為進行預期主觀判斷時所產生的體驗。技能學習6-201答:技能學習就是通過練習去逐步掌握特

21、定動作、活動模式的過程。3自我表現材料9-330答:所謂自我表現材料,是指教師給幼兒提供的各種各樣的能充分發展各個幼兒創造性反映能力的繪畫、拼圖、泥工、繡花、舞蹈等媒體。4個性化教育11-375答:所謂個性化教育是指承認兒童的能力差異,從而按照不同的能力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標,充分地發展每一個兒童的可能性和每一個兒童的能力的教育活動過程。簡答題 ( 本大題共3 小題,每小題6 分,共18 分 )簡述兒童游戲發展的特點。5-178/179答:游戲的發展往往以游戲類型的變化表現出來游戲類型的數量在不同年齡階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 型關系游戲所用的時間,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減少用于特定游戲的時間,相反隨

22、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兒童游戲沒有一定的模式兒童游戲的發展與非游戲活動有著系統的聯系簡述皮亞杰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8-279答:第1 階段:前道德階段(即無律階段)此階段大約出現在 4 歲 5 歲以前。處于前運算階段的兒童的思維是自我中心的,其行為直接受行為結果所支配。因此,這個階段的兒童逐不能對行為做出一定的判斷。第 2 階段:他律道德階段: 此階段大約出現在四五歲至八九歲之間,以學前兒童居多數。此階段兒童對道德的看法是遵守規范,只重視行為后果(打破杯子就是壞事),而不考慮行為意向。故而稱之為道德現實主義。.第 3 階段:自律道德階段: 自律道德始自9 歲。 10 歲以后,大約相當于小學中年級。

23、此階段的兒童,不再盲目服從權威。他們開始認識到道德規范的相對性,同樣的行為,是對是錯,除看行為結果外,也要考慮當事人的動機,故而稱之為道德相對主義。按皮亞杰的觀察研究,個體的道德發展達到自律地步,是與其認知能力發展齊頭并進的。因此,對一般兒童來說,自律階段大約跟形式運算階段(11 歲以上)同時出現。簡述幼兒園教育活動評價的特點。12-394答: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評價主體多元化,其評價主體包括教師、家長、幼兒和同伴。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評價內容生活化。幼兒園對幼兒的評價包括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如游戲、實驗、參觀、討論、就餐、睡覺等,而學校教育評價的內容則具有單一性,多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主;幼兒園教

24、育活動的評價技術多樣化。在幼兒園中,對幼兒的評價必須做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并以定性為主。在技術上,常會借助于各種測驗或量表,如成就測驗、創造力測驗、能力測驗、評估量表、基本技能測量表、行為量表和行為操作圖表等。論述題 ( 本大題共 2 小題,每小題 10分,共20 分)論述幼兒學習動機的發展。4-131/132答:外部動機起主導作用,內部動機逐漸發展幼兒的學習動機主要源自想得到成人的肯定和好奇。前者屬于外部動機,后者是穩定的內部動機的前身。幼兒的外部動機在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潛在的動機,要通過個體在實踐中不斷成功,才能真正表現,才能具有特定的方向,即奧蘇伯爾所提出的認知內驅力。隨著幼兒

25、年齡的增長,幼兒在實踐中不斷取得成功,幼兒指向學習任務的動機(為了獲得知識、技能)即內部動機逐漸發展起來。這對于幼兒學習特別是較枯燥的學習是有很大意義的。 ( 2 )動機主從關系開始形較小的學前兒童,其動機的主從關系是在具體情況下,在狹窄的范圍內形成的。在遇到動機之間的斗爭時,往往以較近的、較容易達到的目標動機取勝,動機系統還帶有情境性,因而還是相當不穩定的。年齡較大的學前兒童則能逐漸擺脫那些外表較誘人的情境,形成較穩定的動機體系。幼兒的學習動機也是如此。試述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四種模式。10-356/360答:所謂教育活動設計模式是教育活動設計的運行圖式,它撇開復雜的細節,而提供教育活動設計

26、運行的主要原則的抽象圖式。在此,我們主要介紹遞進式、放射式、立體式和網絡式等四種對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有直接指導作用的設計模式。遞進式,將一個內容分成若干階段,逐步推進的教育活動設計模式。這里所說的一個內容,可以是一個主題,也可以是一個學科活動單元,還可以是一個具體的教育活動。采用這種模式設計教育活動,不要求有很多的活動形式,但活動之間必須是遞進的關系。前者構成后者的基礎,層層推進,不斷深入。放射式,指通過各種渠道完成一個主要內容的教育活動設計的形式。其“ 主要內容 ” 的含義與深化式設計模式相同。這種活動設計模式的特點是:和主要內容相關的活動之間是并列的,相對獨立的,它們之間的先后順序和邏輯關

27、系不嚴密,但活動形式要求盡可能的多樣。立體式,指將一個主要內容分解成為若干個子內容,子內容再分解為若干個次子內容的教育活動設計形式。其“ 主要內容 ” 的含義與前同。這種活動設計模式一般是為了解決一個重大的問題,它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將內容分解細化,層層鑲嵌,呈現出立體的姿勢。網絡式,指將深化式、放射式和立體式結合起來形成的教育活動設計形式。網絡式活動設計模式的最大特點是:以多層次、多方面、多渠道的結構活動形成縱橫交錯、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活動網絡。上面這個示意圖是全方位的結合式,遞進式、放射式和立體式等三種活動設計模式全部結合在一起了。案例分析題(本大題10 分)幼兒在進行角色游戲 “ 商

28、店 ” 時,某老師發現游戲進行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于是就叫幼兒暫時停止游戲,重新講了一遍游戲規則,然后幼兒再繼續進行游戲,你認為某老師的游戲指導方式正確嗎?請說明理由。5-188 , 191答:不正確。游戲指導是一個連續的師生互動過程,必須盡量保證游戲中兒童的主體地位。兒童要在游戲活動中獲得發展,就離不開與周圍環境的人、事、物發生交互作用,而一旦兒童投入進這一游戲中,這些交互作用就是連續的,會受到自然的和社會的客觀規律的制約。教師的作用不是控制這種客觀規律,而是順應于客觀規律,發揮兒童的主體性和周圍環境的積極因素的影響,控制不利因素,防止消極因素的影響,達到 “ 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兒童的積極性、

29、主動性和創造性相結合”。因此,盡量減少游戲的中斷的次數,是游戲發揮功能的重要前提。5-188題目所描述的情況并非只能采取中斷游戲的策略。游戲過程兒童可以通過更合適的引導避免一些問題。比如教師可以運用平行游戲法的策略,在一旁也玩同樣的游戲,偶爾發表一些無特指對象的評價性看法,雖然沒有和兒童交談,但可以用這種法式吸引兒童的注意,從而達到指導目的。另外還有合作游戲法,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游戲過程中,并不有礙于兒童掌握游戲的進程,教師可以根據游戲情境的需要對兒童的語言和動作作出應答性的反饋,也可以偶爾提出問題。對于教師的建議,兒童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絕。通過這種暗示幫助學生避免問題。還可以通過指導游戲

30、法,在游戲匯總扮演一個關鍵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戲的進程,在游戲的過程中,通過教師自己的“ 角色 ” 傳授一些新的規則和玩法,一般用于角色游戲和規則游戲。最后教師還可以作為“真實發言人 ” 處于游戲之外,使兒童保持游戲與外在真實世界的聯系。教師提出的問題和建議是有目的地懷疑游戲中的假想情境,將真實引進游戲。這種指導方法適用于年齡較大的兒童和智力游戲。但是這種方法不宜多用,即使有必要使用,也要盡量注意提問簡潔,避免長時間中斷或多次中斷而導致游戲中止。5-191可見,除了中斷游戲,還有更多的策略使老師可以發揮指導作用。.全國 2003 年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教育心理學試題課程代碼:00882 第

31、一部分選擇題(共40 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 小題,每小題分,共40 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30. 據了解,開始出現以 “幼兒教育心理學 ”命名的著作,如日本學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兒教育心理學是在世紀的(C.80 年代)A.60 年代B.70 年代C.80 年代D.90 年代31. 一般我們認為可以把幼兒教育心理學思想追溯到(D.盧梭 )A. 福祿貝爾B.裴斯泰洛齊C.蒙臺梭利D.盧梭32. 維特羅克學習過程的生成模式包括四個方面,它們是(C.生成、動機、注意和先前經驗) P50A. 感知、記憶、思

32、維和想象B.動機、注意、感知和記憶C.生成、動機、注意和先前經驗D.先前經驗、動機、注意和思維33. 下列選項在布盧姆認知領域六個層次的分類中沒有提到的是( D.綜合運用 )知識, 領會 ,運用 ,分析 ,綜合 , 評價A. 分析B.領會C.評價D.綜合運用34. 下列選項中,在潘菽教授主編的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分類中沒有提及的是( C. 創造性學習) P58A. 知識的學習(1)B.動作技能的學習(2) ( 3)智慧技能的學習C.創造性學習D.品德和行為規范的學習(4)35. 學生的學習準備包括哪兩個方面(C ) P611、個體生理因素的發展,特別是腦神經系統的發育與成熟,這是學習準備的物質基礎

33、;2、個體智力因素的發展,包括智力與技能兩方面。這是接受教育的重要條件;3、個體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如學習動機,學習態度以及興趣等,這些不僅影響學生學習成績,而且關系到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意志品質。A. 動機狀態和智力水平B.原有知識水平和心理發展水平C.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D.遺傳素質與心理發展水平7.提出 “發現學習 ”的是(A.布魯納)A. 布魯納B.加涅C.奧蘇伯爾D.布盧姆3. 下列選項中,班杜拉沒有提及的強化類型是(A ) P92A. 內部強化B.外部強化C.替代強化D.自我強化4. 在學習理論中提出 “中介變量 ”概念的心理學家是(C.托爾曼)A. 魏特海墨B.加涅C.托爾曼D.苛勒5

34、. 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前運算階段幼兒認知特征的是( B) P1251自我中心; 2、只能片面地看事物; 3、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 4、無邏輯性的轉換推理; 5、能通過語言認識事物; 6、能作出延遲模仿A. 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B.不能通過語言認識事物C.自我中心D.無邏輯性的轉換推理6. 馮忠良先生認為遷移的實質是新舊經驗的整合,而整合是通過(B) P138A. 上位學習、下位學習和并列結合學習而實現的B. 同化、順應和重組而實現的C. 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而實現的.D. 認識和實踐的不斷循環而實現的36. 下列選項中,對游戲的基本特征描述錯誤的是(C)A. 游戲是一種意向性活動B.游戲

35、是一種情境性活動C.游戲是一種創造性活動D.游戲是可觀察的行為37. 下列選項中,在馮忠良先生提出的智力技能形成的階段理論中未提及的是(B ) P216A. 動作定向訓練B.動作認知訓練(動作技巧訓練)C.動作模仿訓練D.動作整合訓練38. 下列選項中,關于技能與知識的關系表述不正確的是(D) P198A. 技能和知識有區別B. 知識是技能的前提C.技能的發展有助于知識的掌握D.知識和技能掌握是同步進行的39. 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導致幼兒錯誤概念原因的是( A.感知錯誤 ) P250A. 感知錯誤B. 活躍的想象C.受經驗局限D.錯誤的推理40. 下列選項中表述正確的是(D) P237前科學科

36、學概念:兒童入學前或在日常生活中獲得的概念;科學概念 :在有計劃教學過程中獲得的關于事物的本質屬性的概念。A. 前科學概念是錯誤的B. 前科學概念對掌握科學概念有重大影響C. 前科學概念和科學概念是對立的D. 前科學概念對科學概念掌握只起消極作用41.柯爾伯格用來研究兒童道德認知理論的是(C) P280A. 訪談法B. 對偶故事法C.道德兩難故事D.觀察法42.在下列選項中,與兒童道德情感發展沒有密切關系的是(D) P284A. 依戀B. 移情(或同情)C. 羞恥感D.驚恐43.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創造性判別標準的是()A. 是否新穎B.是否獨特C. 是否有社會或個人價值D. 是否能體驗到自我實

37、現44.導學是屬于下列哪種類型的教育活動模式(D) P367A. 信息加工B.社會交往C.個人發展D.行為訓練1呈現模式 2.行動模式 3.探究模式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 60分)二、名詞解釋(本大題共小題,每小題分,共12 分)45.學習關鍵期: 最初是從動物心理的實驗研究提出的。研究者認為在兒童的發展過程中,同樣存在一個最容易學習和獲得某種心理與行為反應并且一旦錯過應難于彌補的特定階段。這就是兒童行為學習的“關鍵期 ”46. 相對評價 : P396 是以個體的成績與同一團體的平均成績或常模相互比較,從而確定其成績的適當等級的表示方法,也稱常模參照評價。47.創造性學習: 是指旨在保護和培養個

38、體創造性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兒童學習的主體和能動性,強調自我建構,自我發現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P31448.教學事件 : P369三、簡答題(本大題共小題,每小題6分,共 18 分)49.試述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P84答:布魯納該理論以學生的知識學習為研究對象,描述和解釋了學生知識學習的過程和條件,提倡發現學習。其認為,人們通過認知過程把獲得的信息和以前構成的心理框架聯系起來,積極地構成他的知識框架,這種框架是一種 “表象系統 ”或者稱為內在模式。人類具有三種表象模式,即動作性模式,映象.性模式和象征性模式。.基于這種思想,布魯納認為所謂的知識學習就是一個人在頭腦中將同類事物聯系起來,并把

39、它們組織成賦予某種意義的結構,簡而言之,學習的實質就是學習者主動地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的過程。50. 幼兒學習動機的發展。P131答: 1。外部動機起主導師作用,內部動機逐漸發展;2。動機主從關系開始形成。51. 兒童游戲發展的特點。P178答: 1、游戲的發展往往以游戲類型的變化表現出來;2、游戲類型的數量在不同年齡階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 U 型關系。 3、游戲所用的時間,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減少。4、用于特定游戲的時間,相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5、兒童游戲沒有一定的模式;6、兒童游戲的發展與非游戲活動有著系統的聯系。四、論述題(本大題共小題,每小題分,共分)52. 試述運動教育與傳

40、統動作技能教學的比較。P213答 :運動教育就是把身體活動與問題解決有機結合,培養動作 (運動 ) 技能的一種教育模式 .傳統教學運動教育7. 重點放在一種具體的練習上或分析一種技1.重點放在運動思想(主題 )或概念上 ;格式塔 ;能的組成部分上 .8. 要求立刻做出反應2.問題解決 ,實驗 ,幼兒要求有時間來進行思考9. 要求反應一致在反應的多樣性方面,有個體的差異 ;10. 重點放在教師是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正確方4. 重點放在幼兒的發現和學習上,教師對種類法的示范者 .和特征收等方面進行講解示范.31. 論述獨生子女不良心理特點及其成因。答: 1.獨立性較差,總想依賴他人,2.自我中心 ,

41、協作精神 ,服務精神較差;3.辦事缺少恒心,堅持性不強 ,撒嬌任性 ,固執 ;5.自私 ,嫉妒性強 ,有較強的獨占欲 ;6. 膽怯 ,不善交往 ;7.情緒不穩定 ,易激動 ,愛撒嬌 ; 原因 :1. 缺乏必要的 ”兒童伙伴 ”2.家長過度溺愛 ;3.家庭教育不一致 .五、實驗分析題(共分)32. 幼兒概念學習的基本形式主要是概念形成,由此決定了教師指導兒童概念學習的方法主要有例證法和變法式兩種。請設計一個幼兒學習某一概念的簡要教案。答: P255 例如教 “鳥”的概念時,可以同時呈現麻雀、燕子、鴿子、老鷹等正例。教師告訴幼兒,這些都屬于鳥類。問幼兒,它們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幼兒在辨別(感知)的基

42、礎上也許會把“能飛 ”“長毛”作為 “鳥”的共同關鍵特征。緊接著,老師呈現鳥的反例,如 “蝙蝠 ” “蒼蠅 ”并指出,它們能飛,但不是鳥。這些反例的出現促使兒童重新進行假設,排除無關特征,使概括達到精確化。浙江省 2007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教育心理學試題課程代碼:00882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 小題,每小題2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4. 原有知識為上位概念,其概括性和包容水平高于新知識,新舊知識之間構成類屬關系,這種學習稱為()A. 上位學習B.下位學習C.并列結合學習D.發現學習5. 學習準備的物質基礎是(C)學習準備狀態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大體可分為三個維度。一是生理方面的發展狀態,特別是神經系統的發育與成熟程度,這是構成準備狀態的物質基礎。A. 個體智力因素的發展B.個體非智力因素的發展.C.個體生理因素的發展D.個體心理因素的發展.5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學的作者是( A)P5A. 桑代克B. 西蒙C.加涅D.奧蘇伯爾11.教育心理學關注的三個焦點區域是( B)P2A. 教師、學生和學校B.學習者、學習過程和學習情境C.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和差異心理D.知識學習、技能學習和品德形成12.以下不屬于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