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的田間管理_第1頁
藥用植物的田間管理_第2頁
藥用植物的田間管理_第3頁
藥用植物的田間管理_第4頁
藥用植物的田間管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藥用植物的田間管理田間管理,是保證藥材生產,獲得高產優質要的技術措施。由于各種藥用植物的生物學特性以人們對藥用部位需求不同,其栽培管理工作有很大差別,要努力做到及時而充分滿足各種藥用植物不同生育階段中對溫度、水分、光照、空氣、養分的要求,綜合利用各種有利因素,克服自然災害,以確保優質高產。 (一)灌溉 1灌溉原則灌溉量、灌溉次數和時間要根據藥用植物需水特性、生育階段、氣候、土壤條件而定,要適時、適量,合理灌溉。 2灌溉種類 主要有播種前灌水、催苗灌水、生長期灌水及冬季灌水等。 3灌溉方法 分溝灌、畦灌、噴灌、滴灌、滲灌、澆灌等。 (1)溝灌法 即在壟間行間開溝灌水,灌水溝的距離、寬度應根據植物

2、的行距和土壤質地確定。溝灌適用于條播行距寬的藥用植物,如顛茄、紫蘇、白芷等。溝灌的優點是側向浸潤土壤,土壤結構破壞小,表層疏松不板結,水的利用率高。 (2)畦灌法 本法是將灌溉水引入畦溝內,使水流逐漸滲入土中。畦灌法適用于密植及采用平畦栽種的藥用植物,如紅花、北沙參等。缺點是灌水欠勻,灌后蒸發量大,容易破壞表層土壤的團粒結構形成板層,空氣不流通,影響土壤中好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因此,灌后要結合中耕松土。 (3)噴灌、滴灌法 是近年來發展的新型灌溉方式,優點較多,如噴灌,霧點小,均勻,土表不易板結,節水和節約勞力。滴灌,是使灌溉水緩緩滴出,浸潤作物的根系土壤,能適應復雜地形,尤適用于干旱缺水地區

3、。 (4)澆灌法 用噴壺或皮管澆水,僅適用栽培小面積藥材使用,但陽畦育苗時使用廣泛。 (二)排水 排水是以人工的方法排除土壤孔隙中的水分和地面積水,改善土壤通氣狀況,加強土壤中好氣微生物的作用,促進植物殘體礦物化,避免澇害。 1明溝排水 即在田間地面挖溝排水。此法簡單易行,但占耕地較多,肥料易流失,溝邊雜草叢生,容易發生病蟲害,影響機械化操作。 2暗溝排水 即挖暗溝或裝排水管排水。暗溝排水可節省耕地,在大面積生產時可采用。 (三)中耕、除草、培土 中耕除草是藥用植物經常性的田間管理工作,其目的是:消滅雜草,減少養分損耗;防止病蟲的滋生蔓延;疏松土壤,流通空氣,加強保墑;早春中耕可提高地溫;可結

4、合除蘗或切斷一些淺根以控制植物生長。中耕除草一般在封壟前、土壤濕度不大時進行。中耕深度要看根部生長情況而定。根群多分布于土壤表層的宜淺耕,根群深的可適當深耕。中耕次數根據氣候、土壤和植物生長情況而定。苗期雜草易滋生,土壤易板結,中耕宜勤;成株期枝葉繁茂,中耕次數宜少,以免損傷植物。此外,氣候干旱或土質粘重板結,應多中耕;而后或灌水后,為避免土壤板結,待地表稍干時中耕。 培土能保護植物越冬過夏,避免根部裸露,防止倒伏,保護芽苞,促進生根。培土時間視不同植物而定,一、二年生植物,在生長中后期可結合中耕進行,多年生草本和木本植物,一般在入冬結合越冬防凍進行。 (四)間苗、定苗 凡采用種子或塊根、根莖

5、繁殖的藥用,為避免幼苗、幼芽擁擠、爭奪養分,要拔除部分幼苗,選留壯苗。如發現雜苗和生有病蟲害的幼苗,也要及時拔除,些均稱間苗,間苗宜早不宜遲。間苗的次數應根據藥用植物種類而定,小粒種子間苗次數一般可多些。最后一次間苗后即為定苗。 (五)覆蓋 利用枝葉、稻草、麥稈、谷糠、土壤等撒輔在地面上,叫覆蓋。覆蓋可改善畦面生態環境,防止土壤水分蒸發,使土壤不易板結,改善土壤肥力,并有保溫防凍防止鳥害和雜草等作用,有利于出苗、移植后的植株成活和生長。 (六)遮蔭與支架 對陰生植物如西洋參、人參、三七等和苗期喜陰的植物,為避免高溫和強光危害,需要搭棚遮蔭。由于藥用植物種類不同及不同發育時期對光的要求不一,因此

6、還必須根據不同種類和生長發育時期對棚內透光度進行合理的調劑。至于棚的高度和方向,則應根據地形、氣候和藥用植物生長習性而定。蔭棚材料應就地取材,做到經濟耐用。有些藥用植物具有纏繞莖、攀援莖或莖卷須,不能直立,栽培時需給以支架,以利植物正常生長。 (七)整枝 整枝是通過修剪植株枝葉來控制植物生長的管理措施。整枝后,可以改善通風條件,加強同化作用,調節養分和水分的運轉,減少養分的無益消耗,提高植物的生理活性,從而增加植物的產量和改善藥材品質。 中藥材常見雜草的藥劑防除 藥材地常見的雜草主要有稗、狗尾草、畫眉草、馬唐草、牛筋草、看麥娘、狗牙根、白茅、反枝莧、馬齒莧、小雞冠、蓼藜、豬毛菜、獨行菜、薺菜、

7、水花生、灰灰菜、田旋花等等。這些雜草不僅與藥材爭奪土壤中的營養和水分,而且還惡化環境,傳播病蟲害,嚴重影響中藥材的產量與質量。而人工防除半夏、貝母、防風、甘草、柴胡、龍膽、細辛、板藍根等田中的雜草確實是難題,每次每畝需投入45個工日,按每個工日15元計算,需6075元,不僅增加成本,而且人工除草質量也很難保證。在雜草的防治過程中,針對不同的雜草應根據其不同的性質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防治,選用化學藥劑除草,不僅省錢,而且比較徹底與可靠,能收到較好的防除效果。 一、播種前除草 化學除草應以藥材播種前土壤施藥為主,爭取一次施藥便能保證整個生育期不受雜草危害。播種前土壤處理常用藥劑如下: 1.48%氟樂

8、靈乳油:氟樂靈殺草譜廣,能有效防除1年生靠種子繁殖的禾本科雜草,如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千金子和畫眉草等,以及小粒種子的闊葉雜草,如藜科、莧科、蓼科、馬齒莧等,田間有效期23個月,噴藥時間:于種子類藥材播種前510天雜草萌發出芽前,每畝地用48%氟樂靈乳油80100ml對水4050kg,對藥田表土進行均勻噴灑處理。因氟樂靈易揮發和光解,應隨噴隨進行淺翻,將藥液及時混入57cm土層中,有條件的最好是機械噴藥耙混一次完成。也可噴藥后隨即澆透水,但效果不如淺翻土。施藥后隔57天才可播種,除草效果可達90%以上,但該除草劑對龍葵等雜草防除效果較差。 2.50%乙草胺乳油:該藥劑主要通過地上部分吸收

9、藥液后,抑制蛋白質合成,使芽和根停止生長,而導致雜草在出土前、出苗時和出苗后不久死亡。對多種1年生禾本科雜草有特效,并可兼除部分小粒種子的闊葉雜草。噴藥時間:播種前或后,或移栽前35天均可,但必須在雜草出土前施用。每畝用該劑7075ml對水4060kg均勻噴霧土表,但禾本科藥材對乙草胺比較敏感,不宜使用。 3.50%阿特拉津:如貝母等藥材栽培地一般在出苗前、枯萎后,淺鋤一遍后,噴藥除草效果好,每畝用50%阿特拉津250300倍液噴霧。 4.25%可濕性綠麥隆粉劑:如元胡地防雜草,待元胡種植完畢后,每畝可用25%可濕性綠麥隆粉劑250g,對水75kg或拌細土25kg,將藥劑噴灑或撒于畦面,然后再

10、撒上一層細土即可。 二、播種后苗前除草 防風、柴胡等數藥材播種后需1030天方出苗。這期間將有很多雜草萌發生長,不僅消耗土壤中水分、影響土壤升溫,還將推遲出苗時間,因此,在雜草見綠、藥材尚未出苗前,可用20%克無蹤水劑150250ml對水2530kg進行田間噴灑。也可選用41%農達水劑150200ml對水3040kg噴灑,除掉這部分已出芽見綠的雜草。因克無蹤、農達對沒出土植物無影響,因此對未出土的藥材沒有任何影響,但對于沒出土的雜草也同樣沒有效果,藥材出苗后絕不能使用以上藥劑除草,以免殺死藥苗。 三、出苗后除草 防風、甘草、柴胡、北沙參、龍膽等雙子葉植物藥材在幼苗生長期,田間易長出一些一年生禾

11、本科雜草,當雜草長到35片時,每畝可用5%乳油閑鋤40ml對水30kg噴灑,如果每20ml加一支增效劑特效王2ml,將提高殺草效率3050%。當雜草生長至68片葉時加大用藥量,每畝用20%拿捕凈150200ml對水3050kg噴霧。噴藥后3天雜草心葉變黃,不生長,57天心葉枯黃腐爛、逐漸死亡,但此法對野燕麥和雙子葉雜草無殺滅作用。此外,還有兩種苗后除草,效果也很好。1.6%克草星乳油:具有觸殺和一定內吸傳導作用的高效除草劑,對多種1年生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對多年生雜草亦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在雜草平均高度5cm以下時,每畝用6%克草星乳油7080ml對水3040kg,作莖葉均勻

12、噴霧。2.8%高效蓋草能:該藥劑也是內吸選擇性除草劑,主要是抑制雜草的莖和根的分生組織,而導致雜草死亡,其藥效發揮較快,噴灑落入土中的藥劑易被根吸收,施藥適期長,殺草譜廣,可有效防除看麥娘、牛筋草、馬唐草、稗、狗尾草等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狗牙根、白茅等多年生雜草,而且對板藍根、白術等闊葉藥材很安全。每畝用該劑2530ml對水2030kg(或12.5%蓋草能10001200倍液),以扇形噴頭于雜草36片葉期作莖葉噴霧處理。但此農藥對禾本科類藥材如薏苡等易發生藥害,不能使用。 四、使用化學除草劑,應注意下列事項 1.須注意化學除草劑的選擇性、專一性、時間性,不可誤用、亂有除草劑,防止殺死藥苗。 2.

13、嚴格掌握限用劑量:除草劑使用應綜合具體土質、考慮農田小氣候,嚴格按藥品說明的劑量范圍、用藥濃度、用藥量使用。如:一般貧瘠沙性土壤除草施藥滲透性很大,藥材易受藥害,用藥量要小,甚至忌藥;多雨季節土壤墑情好,應低劑量用藥;雜草出芽整齊、密度低,劑量應小些;地膜覆蓋因溫濕度條件好,用藥量也應減少。 3.合理混用藥劑:兩種以上除草劑混合使用時,要嚴格掌握配合比例和施藥時間及噴藥技術,并要考慮彼此間有無拮抗作用或其他副作用。可先取少量進行可混性試驗,若出現沉淀、絮結、分層、漂浮、變質,說明其安全性已發生改變,則不能混用。此外還要注意混合劑增效功能,如殺草丹和敵稗混合劑的除草功效比各單劑除草功效的總和要大

14、,使用時要降低混合劑藥量(一般在各單劑藥量的一半以內),以免發生藥害,保證藥材安全。 4.掌握好施除草劑的最佳時間和技術操作要領,妥善保存好藥劑,防止錯用,并搞好噴藥器具的清洗,以免誤用,使其他作物產生藥害。 5.注意環境條件對除草劑的影響,溫度、水分、光照、土壤類型、有機質含量、土壤耕作和整地水平等因素,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除草劑的除草效果。 6.靈活用藥:藥用植物基部藥土法施藥除草,要在無露水條件下,以免莖葉接觸藥液受害;對作物籽苗、胚芽敏感的藥劑,土壤處理應在播種前蓋籽后施藥,并盡量提高播種質量,適當增加播種量;一些移栽藥材因其苗大,而雜草幼小,可采取苗帶(幼苗附近2030cm寬)集中施藥

15、;對選擇性差或觸殺性除草劑實行保護性施藥,即將藥液直接噴霧或潑澆于土表,盡量不接觸藥材幼苗,且不能拖延至苗體旺盛、綠葉面積大時施用;若茬口允許,可在藥材播栽前采取旱地澆灌、水田濕潤、蓋膜誘發等措施,使雜草提前萌發,再以藥劑殺滅。 7.,市場上還沒有專門用于藥材的除草劑,多為借用農作物、蔬菜、果樹等除草劑,因此,必須在有實踐經驗的專家或技術人員指導下購買除草劑和實施除草作業,以免造成經濟損失和不良后果。 藥用植物病蟲害及其防治(一)病害 藥用植物在栽培過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環境條件的影響,正常新陳代謝受到干擾,從生理機能到組織結構上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和破壞,以至在外部形態上呈現反常的病變

16、現象,如枯萎、腐爛、斑點、霉粉、花葉等,統稱病害。 引起藥用植物發病的原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由生物因素如真菌、細菌、病毒等侵入植物體所引起的病害,有傳染性,稱為侵染性病害或寄生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如旱、澇、嚴寒、養分失調等影響或損壞生理機能而引起的病害,沒有傳染性,稱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在侵染性病害中,致病的寄生生物稱為病原生物,其中真菌、細菌常稱為病原菌。被侵染植物稱為寄主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發生不僅取決于病原生物的作用,而且與寄主生理狀態以及外界環境條件也有密切關系,是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環境條件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 侵染性病害根據病原生物不同,可下列幾種: 1真菌性病害

17、由真菌侵染所致的病害種類最多,如人參銹病,西洋參斑點病,三七、紅花的炭疽病,延胡索的霜霉病等。真菌性病害一般在高溫多濕時易發病,病菌多在病殘體、種子、土壤中過冬。病菌孢子借風、雨傳播。在適合的溫、濕度條件下孢子萌發,長出芽管侵入寄主植物內為害。可造成植物倒伏、死苗、斑點、黑果、萎蔫等病狀,在病部帶有明顯的霉層、黑點、粉末等征象。 2細菌性病害 由細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浙貝軟腐病,佛手潰瘍病,顛茄青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細菌都是桿狀菌,大多具有一至數根鞭毛,可通過自然孔口(氣孔、皮孔、水孔等)和傷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蟲等傳播,在病殘體、種子、土壤中過冬,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易發病。細菌性病害癥狀表

18、現為萎蔫、腐爛、穿孔等,發病后期遇潮濕天氣,在病部溢出細菌粘液,是細菌病害的特征。 3病毒病如顛茄、纈草、白術的花葉病,地黃黃斑病;人參、澳洲茄、牛膝、曼陀羅、泡囊草、洋地黃等的病害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病主要借助于帶毒昆蟲傳染,有些病毒病可通過線蟲傳染。病毒在雜草、塊莖、種子和昆蟲等活體組織內越冬。病毒病主要癥狀表現為花葉、黃化、卷葉、畸形、簇生、矮化、壞死、斑點等。 4線蟲病 植物病原線蟲,體積微小,多數肉眼不能看見。由線蟲寄生可引起植物營養不良而生長衰弱、矮縮,甚至死亡。根結線蟲造成寄主植物受害部位畸形膨大,如人參、西洋參、麥冬、川烏、牡丹的根結線蟲病等。胞囊線蟲則造成根部須根叢生,地下

19、部不能正常生長,地上部生長停滯黃化,如地黃胞囊線蟲病等。線蟲以胞囊、卵或幼蟲等在土壤或種苗中越冬,主要靠種苗、土壤、肥料等傳播。 (二)蟲害 危害藥用植物的動物種類很多,其中主要是昆蟲,另外有螨類、蝸牛、鼠類等。昆蟲中雖有很多屬于害蟲,但也有益蟲,對益蟲應加以保護、繁殖和利用。因此,認識昆蟲,研究昆蟲,掌握害蟲發生和消長規律,對于防治害蟲,保護藥用植物獲得優質高產,具有重要意義。 各種昆蟲由于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也不相同,主要有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咀嚼式口器害蟲,如甲蟲、蝗蟲及蛾蝶類幼蟲等。它們都取食固體食物,危害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造成機械性損傷,如缺刻、孔洞、折斷、鉆蛀莖稈

20、、切斷根部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如蚜蟲、椿蟓、葉蟬和螨類等。它們是以針狀口器刺入植物組織吸食食料,使植物呈現萎縮、皺葉、卷葉、枯死斑、生長點脫落、蟲癭(受唾液刺激而形成)等。此外,還有虹吸式口器(如蛾蝶類)、紙吸式口器(如蠅類)、嚼吸式口器(如蜜蜂)。了解害蟲的口器,不僅可以從為害狀況去識別害蟲種類,也為藥劑防治提供依據。 (三)病蟲害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法 農業防治法是通過調整栽培技術等一系列措施以減少或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大多為預防性的,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合理輪作和間作在藥用植物栽培制度中,進行合理的輪作和間作,無論對病蟲害的防治或土壤肥力的充分利用都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許多土傳病害

21、,對人參、西洋參危害較嚴重。種過參的地塊在短期內不能再種,否則病害嚴重,會造成大量死亡或全田毀滅。輪作期限長短一般根據病原生物在土壤中存活的期限而定,如白術的根腐病和地黃枯萎病輪作期限均為3一5年。此外,合理選擇輪作物也至關重要,一般同科屬植物或同為某些嚴重病、蟲寄主的植物不能選為下茬作物。間作物的選擇原則應與輪作物的選擇基本相同。 (2)耕作深耕是重要的栽培措施,它不僅能促進植物根系的發育,增強植物的抗病能力,還能破壞蟄伏在土內休眠的害蟲巢穴和病菌越冬的場所,直接消滅病原生物和害蟲。如人參、西洋參在播種前,要求土地要休閑一年,進行耕翻晾曬數遍,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減少土壤中致病菌數量,這已成

22、為重要的防治措施之一。 (3)除草、修剪及清園田間雜草及藥用植物收獲后,受病蟲危害的殘體和掉落在田間的枯枝落葉,往往是病蟲隱蔽及越冬的場所,是翌年的病蟲來源。因此,除草、清潔田園和結合修剪將病蟲殘體和枯枝落葉燒毀或深埋處理,可以大大減輕翌年病蟲為害的程度。 (4)調節播種期某些病蟲害常和栽培藥物的某個生長發育階段物候期密切相關。如果設法使這一生長發育階段錯過病蟲大量侵染為害的危險期,避開病蟲為害,也可達到防治目的。 (5)合理施肥合理施肥能促進藥用植物生長發育,增強其抵抗力和被病蟲為害后的恢復能力。例如:白術施足有機肥,適當增施磷、鉀肥,可減輕花葉病。但使用的廄肥或堆肥,一定要腐熟,否則肥中的

23、殘存病菌以及地下害蟲蠐螬等蟲卵未被殺滅,易使地下害蟲和某些病害加重。 (6)選育和利用抗病、蟲品種藥用植物的不同類型或品種往往對病、蟲害抵抗能力有顯著差異。如有刺型紅花比無刺型紅花能抗炭疽病和紅花實蠅,白術矮稈型抗術籽蟲等。因此,如何利用這些抗病、蟲特性,進一步選育出較理想的抗病、蟲害的優質高產品種,則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工作。 2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是利用各種有益的生物來防治病蟲害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利用寄生性或捕食性昆蟲以蟲治蟲寄生性昆蟲,包括內寄生和外寄生兩類,經過人工繁殖,將寄生性昆蟲釋放到田間,用以控制害蟲蟲口密度。捕食性昆蟲的種類主要有螳螂、蚜獅、步行蟲等。這些昆蟲多以

24、捕食害蟲為主,對抑制害蟲蟲口數量起著重要的作用。大量進行繁殖并釋放這些益蟲可以防治害蟲。 (2)微生物防治利用真菌、細菌、病毒寄生于害蟲體內,使害蟲生病死亡或抑制其為害植物。 (3)動物防治利用益鳥、蛙類、雞、鴨等消滅害蟲。 (4)不孕昆蟲的應用通過輻射或化學物質處理,使害蟲喪失生育能力,不能繁殖后代,從而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 3物理、機械防治法是應用各種物理因素和器械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如利用害蟲的趨光性進行燈光誘殺;根據有病蟲害的種子重量比健康種子輕,可采用風選、水選淘汰有病蟲的種子,使用溫水浸種等。近年利用輻射技術進行防治取得了一定進展。 4化學防治法是應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的方法。主要優

25、點是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能在短期內消滅或控制大量發生的病蟲害,不受地區季節性限制,是目前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手段,其他防治方法尚不能完全代替。化學農藥有殺蟲劑、殺菌劑、殺線蟲劑等。殺蟲劑根據其殺蟲功能又可分為胃毒劑、觸殺劑、內吸劑、熏蒸劑等。殺菌劑有保護劑、治療劑等。使用農藥的方法很多,有噴霧、噴粉、噴種、浸種、熏蒸、土壤處理等。 昆蟲的體壁由表皮層、皮細胞和基底膜三層所構成,表皮層又由內向外依次分為內表層、外表皮和上表皮。上表皮是表皮最外層,也是最薄的一層,其內含有蠟質或類似物質,這一層對防止體內水分蒸發及藥劑的進入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講,昆蟲隨蟲齡的增長,體壁對藥劑的抵抗力也不斷

26、增強。因此,在殺蟲藥劑中常加入對脂肪和蠟質有溶解作用的溶劑,如乳劑由于含有溶解性強的油類,一般比可濕性粉劑的毒效高。藥劑進入害蟲身體,主要是通過口器、表皮和氣孔三途徑。所以針對昆蟲體壁構造,選用適當藥劑,對于提高防治效果有著重要意義。如對咀嚼式口器害蟲玉米螟、鳳蝶幼蟲、菜青蟲等應使用胃毒劑敵百蟲等,而對刺吸式口器害蟲則應使用內吸劑。另外,要掌握病蟲發生規律,抓住防治有利時機,及時用藥。還要注意農藥合理混用,交替使用,安全使用,避免藥害和人畜中毒。 由于近年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很大,大量農藥投入到環境中,又因不合理的使用和濫用農藥,人們越來越重視進行生物防治。 中藥材種植的病蟲害施藥新法局部施藥法局

27、部施藥是針對病、蟲、草、鼠對藥材的危害部位和某種特殊的生物行為,利用藥劑的觸殺、熏蒸和內吸作用、擴散能力以及對害蟲的引誘作用,對藥用植物體的某個部位或藥用作物生長地段的某些區域施藥,卻能獲得全面施藥的防治效果。局部施藥比全面施藥能減少農藥成本、節約施藥時間、維護生態平衡,是一種全新的施藥方法,值得在種植中藥材的地區推廣使用。局部施藥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有以下幾種:一、注射法在藥用果樹樹干的適宜位置鉆孔深達木質部,再注入藥劑。此法多用于藥用果樹和高大藥用樹木,按操作方式又可分為以下幾種:1高壓注射法用機械泵或手壓泵產生的壓力把藥液通過針管強行注入樹體。一般在施藥后10天藥效明顯,因藥液能迅速均勻

28、地分布到樹體的各部位,充分被吸收,利用率高,有效期長,用于治療藥用果樹缺素癥,藥效期可達23年。對于高大的藥用果樹或珍貴的藥用古樹,可在近地面暴露的基干上進行注射,或在根區進行,把樹根端部切斷,切口與輸藥液管連接,用壓力把藥液壓入根內,直接進入其導管的蒸騰液流中。各地使用多種樹干注入器,這里介紹兩種:一種叫XH輕型高壓樹干注入器,由重慶衡壓刷握廠生產。操作時,將藥液倒入藥箱,用電鉆或手搖鉆鉆一導孔,孔深37cm(根據樹干胸徑大小而定),將針頭插入導孔(留1cm深空隙,以防針頭堵塞),用柱塞泵產生的壓力將藥液注入,視樹干粗細,一般注藥液50300ml,注射完成后用木塞或泥土堵孔。另一種叫J23型

29、手壓式樹干注射機,由手壓泵產生壓力,將藥液注入樹體,壓動1次可注液25ml,可連續壓動連續注液。如每株樹注液50100ml,僅需25分鐘。2自流注入法仿照醫療上的輸液法,用輸液瓶盛藥液掛在樹上,把針頭插入樹體的韌皮部與木質部之間,利用藥液自上而下流動的壓力,把藥液徐徐注入樹體內。3灌注法用獸用注射器,將藥液徐徐注入樹體的韌皮部與木質部之間,操作時用力不可過大,以防藥液濺出污染人體。4蟲孔注射法危害藥用果樹及樹木的天牛、吉丁蟲等害蟲,常蛀食樹體,從而形成若干孔洞。可用醫用或獸用注射器把藥液直接注入有蟲的蟲孔內,再用泥土封堵孔洞。5土壤注射法將易揮發的液體農藥注射到表土層以下,防治土傳的病害、線蟲

30、以及土壤中的害蟲。注射方式有兩種:用手動土壤注射器以點施方式進行小面積土壤消毒。拖拉機懸掛式土壤注射機以條施方式進行大面積土壤消毒。二、包扎法目前大部分內吸性農藥是向頂性輸導,即將藥劑施在藥用植物的任何部位,進入藥用植物體后都向頂梢轉移,而不能向下轉移。包扎法就是利用藥劑的這種向頂輸導的特性,將藥劑用吸水性材料吸收后,包裹在藥用樹干周圍,或把藥液涂刷在樹干周圍,再用防止藥液蒸發的材料包扎好,讓其通過樹皮進入樹干內發揮藥效。操作時,在樹干離地面的1/2處左右,將樹干的老翹皮刮去一圈,露出白皮,用脫脂棉、舊棉布或粗紙等吸水性材料敷貼(或包)在白樹皮部位,再注入藥液,最后用有色塑料布包裹蓋住,用繩扎

31、住上下兩端。或者把較濃的藥液用排筆(或刷子)均勻涂刷在刮后的白樹皮上,再用塑料布包裹,扎緊上下兩端。包扎法雖簡便易行,但若使用不當,往往易對樹干產生藥害,因而在使用前一定要先進行少量試驗,待有經驗后再大量實施。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刮老翹皮的深度不宜過深,以見白皮層為準。刮深了,藥液灼傷樹皮,會引起腐爛。第二,涂藥包扎的時間,以春季和秋初藥用果樹和樹木生長旺盛季節為好,休眠期樹的體液少流動,包扎無效。旱季包扎效果不好,雨季包扎容易引起樹皮腐爛。第三,不是全株性的病蟲,只包扎枝梢(可不刮翹皮),主干不用施藥。第四,為防止果實內的農藥殘留量超標,對結果的果樹包扎的時間至少要距采果70天以上,

32、劇毒農藥只準用于結果的幼年果樹上包扎。三、涂抹法涂抹法是將藥液涂抹在植物的某一部位上。涂抹用的藥液為內吸劑或是能比較牢固地粘附在植株表面的觸殺劑,通常需要配加適宜的粘著劑。按涂抹部位劃分,涂抹法可分為涂莖法、涂干法和涂花器3種。1涂莖法利用內吸劑的向頂性輸導作用,把藥液涂抹在藥用作物幼株的嫩莖上,防治葉部的病蟲害或直接涂在雜草嫩莖上,防除雜草。在我國用涂莖法防治棉花害蟲較為普遍。一般是在棉花幼株期,用毛筆或端部綁32cm左右長棉絮的竹筷,蘸取加有粘著劑的內吸殺蟲劑的藥液,涂抹在棉株莖桿下部的一側,一般是橫涂,不必上下涂,更不必繞莖涂一圈。配制涂莖藥液用的粘著劑,多為聚乙烯醇,也有用淀粉、面粉、

33、羊毛脂的,藥用植物植株也可按此方法進行。用涂莖法防治天花粉菌核病。當莖發病時,將50%二甲菌核利(腐霉利、速克靈)可濕性粉劑加50倍水調成糊狀,涂于患病處,在病情較重時仍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如與噴霧法結合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涂莖法也可用于除草。有一種手持或雜草抹藥器,用T型管作盛藥器,在橫桿兩端插1根繩芯,用螺母擰緊。藥液靠自身的重力和毛細管作用,從T型管中流出,浸透繩芯,涂抹雜草頂部,內吸除草劑如草甘磷被吸進雜草體內,輸送到各部位,殺死雜草。2涂干法此法僅適用于藥用果樹樹干。在樹干基部涂抹一圈觸殺性殺蟲劑,害蟲向樹干上爬行觸藥而中毒死亡。用氧化樂果、久效磷和甲拌磷等內吸劑在樹干分叉下涂20c

34、m藥環,防治枸杞、三七、大黃、蒼術、牛蒡等藥用植物的期害蟲,如棉蚜、桃蚜、紅花指管蚜等,持效期可達15天。涂干法防治病害,多為涂抹刮治后的病疤,防止復發或蔓延。例如,酸橙樹腐爛病刮治后涂抹腐必清、腐爛敵等殺菌劑;藥用果樹的流膠病,在刮去流膠后,涂抹石硫合劑;藥用果樹的膏藥病、腳腐病等,刮削病斑后,涂抹石硫合劑等藥劑,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3涂花器法此法主要用于果類藥用植物。為提高坐果率,用藥涂抹花器,保花、保果。例如,栝樓、羅漢果開花的前一天或開花當天,用吡效隆涂果柄一圈;酸橙謝花后37天及2535天,用吡效隆涂果梗蜜盤各1次,防止落果;絲瓜絡開花時,用防落素涂抹雌花的柱頭,以保花保果等。四、誘

35、引法利用具有誘引作用的物質,單用或與殺蟲劑混合使用,誘殺害蟲。例如,用糖醋、蜂蜜等與殺蟲劑混合藥液,誘引害蟲來取食從而殺之,常用的是1%敵百蟲毒水加少量糖誘殺地下害蟲等。誘引法可相對集中地用少量藥劑,不必全面施藥。在農業上應用較多的是以性誘劑的誘引法。在藥用果樹園使用桃小食心蟲性誘劑,梨大食心蟲性誘劑、木蠢蛾性誘劑、小實蠅性誘劑等,一般一個藥園僅需設立誘捕器35個即可收效。性誘劑主要用于測報害蟲發生期和監測種群數量變化,指導害蟲的防治;或用于干擾成蟲交配的迷向防治;少量可用來直接誘殺,從而達到防治的目的。五、蟲孔堵塞法危害藥用果樹的天牛、木蠢蟲、吉丁蟲等害蟲,鉆蛀樹干,蛀食樹體,造成若干孔洞。

36、可用脫脂棉蘸農藥藥液塞入蟲孔內,再用泥土封堵洞口,以毒殺害蟲。用毒簽堵塞法防治天牛是當前經濟、安全、效果好的防治辦法。用江蘇省淮陰市農科所生產的天牛熏殺棒,堵塞最后一個天牛排糞孔。對受天牛為害嚴重的藥用果樹,將樹體蟲道劃開,塞入磷化鋁,用粘泥封閉。六、覆膜法和掛網法覆膜法是在果實類藥用植物生果時,對果實實施一層覆膜藥劑,使果面覆包一層薄的藥膜,起防止病蟲害的作用。可在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對藥用果實各噴1次200300倍液,能使果實表面光潔無病,提高商品質量。掛網法即用纖維繩編織的網,浸漬較高濃度的藥液后,張掛于藥用植物植株上,似蜘蛛網,以防治害蟲。這種方法用藥量少,藥效期長,可減少施藥次數。七、

37、條帶間隔施藥法在田間施藥時,使施藥帶與不施藥帶相間隔,這是使用農藥的一種新方式,優點如下:第一,在大面積進行害蟲化學防治時,保護天敵,給天敵保留一小片食物或寄主的空間地帶。可按地形劃分成條帶狀,一條帶施藥,另一條帶不施藥,這樣相間隔實施。經過一定時間后再施藥時,將施藥帶與不施藥帶互換,即前次的施藥帶為這次不施藥帶,對前次未施藥帶施藥。若在農藥中添加引誘劑,還可將未施藥帶的害蟲引誘藥帶上來。第二,在未封壟的寬行距藥用作物田里植株是條帶狀的,對地面覆蓋率很低。例如,葉期以前的大黃苗對地面覆蓋率僅為10%15%,定植后67葉期柴胡幼苗對地面覆蓋率也只有25%30%,可采用適合的方式將藥只施在苗條上,而行間空隙不施藥,能節省1/22/3的農藥。第三,在藥用植物生育期施用非選擇性除草劑,如甘草、白術、薏苡等藥用植物生育期施用百草枯等防除行間雜草,在用果樹園施用草甘膦除草等,為防止產生藥害,可利用藥用植物植株和雜草在地面分布的差異,采用定向噴霧或加保護罩的保護性噴霧,僅噴行間雜草,不讓藥霧接觸藥用植物植株。第四,藥用果樹園化學除草,沿樹盤條帶狀施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