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2亞型細胞形態學及細胞遺傳學分析_第1頁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2亞型細胞形態學及細胞遺傳學分析_第2頁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2亞型細胞形態學及細胞遺傳學分析_第3頁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2亞型細胞形態學及細胞遺傳學分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2亞型細胞形態學及細胞遺傳學分析    【摘要】nbsp;nbsp;目的:了解急性粒細胞白血病AML-M2亞型的細胞形態學及細胞遺傳學特征。方法:對23例以FAB分類標準確診的AML-M2初發患者的細胞形態學及細胞遺傳學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應用骨髓細胞短期培養法制備染色體標本,以R顯帶技術進行核型分析。結果     作者:謝守軍, 王娜, 彭興榮, 郝長來    作者單位: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 河北 承德 067000河北省灤平縣醫院, 河北 灤平 0682

2、50 【摘要】  目的:了解急性粒細胞白血病AML-M2亞型的細胞形態學及細胞遺傳學特征。方法:對23例以FAB分類標準確診的AML-M2初發患者的細胞形態學及細胞遺傳學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應用骨髓細胞短期培養法制備染色體標本,以R顯帶技術進行核型分析。結果:34%M2a、92%M2b患者白血病細胞內可見Auer小體,Auer小體在M2b患者細胞中檢出率明顯高于M2a患者;M2患者白血病細胞POX染色呈強陽性反應,在M2a細胞表達多為彌散細顆粒狀,而在M2b呈局灶團塊狀。23例患者中18例有克隆性染色體異常,異常核型檢出率78.3%(18/23)。16例M2a患者無一致性的染色體異常

3、。7例M2b患者均有特異性的t(8;21)異常,其中3例伴有y染色體丟失。結論:M2白血病組內異質性較大,M2a和M2b似乎具有各自獨特的細胞形態學及細胞遺傳學特性。 【關鍵詞】  急性粒細胞白血病; AML-M2; 細胞形態學; 細胞遺傳學 急性粒細胞部分分化型白血病 (acut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AML-M2) 是一組異質性較大的髓細胞白血病,常伴有特殊的染色體異常。其診斷標準由FAB協作組于1976年提出,在FAB分型的基礎上,國內又將其分為M2a和M2b,后者由我國首先提出,1980年被列入國內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分型標準中的一種特殊亞型。2

4、001年WHO分型中特別提出4種有再現性遺傳學異常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其中t(8;21)(q22,q22)與M2b密切相關。細胞形態學和細胞遺傳學對AML-M2白血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判斷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解AML-M2的細胞形態學及細胞遺傳學特點,報告57例研究資料。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57例均為2003年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血液室按FAB標準確診的M2初診治患者,其中23例進行了染色體核型分析。M2的診斷標準按文獻1。 1.2  試劑:瑞氏-姬姆薩(Wright-Gimsa)染液: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NAE,PAS和POX試劑盒

5、購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血研所科技公司。 1.3  形態學檢查:骨髓及血涂片經瑞氏-姬姆薩染色后分類計數,常規進行POX、-NAE(NaF)和PAS組化染色。 1.4  染色體核型分析:取患者初診治療前的骨髓,經2448h培養后,收集細胞常規制片,應用R顯帶技術進行核型分析。分析中期細胞數1642個,根據細胞遺傳學國際命名體制(ISCN,1995)2對核型進行描述。至少2個細胞有同樣的染色體增加或結構重排,或者3個細胞有同樣的染色體丟失方可確認為一個異??陕 ?1.5  統計學處理:兩均數比較應用t檢驗,統計數據采用SPSS10.0分析軟件處理。 2  結果

6、2.1  臨床特征:57例患者中男32例,女25例,中位年齡40歲(373)。其中13例為M2b亞型,余均為M2a亞型。乏力、面色蒼白為常見臨床表現,肝、脾、淋巴結腫大例數分別為12、7、11例,16例有胸骨壓痛,21例有皮膚紫癜、瘀斑。 2.2  血液學特征:本組57例患者白細胞中位數20.08×109/L,(0.66450.01)×109/L,血紅蛋白中位數70g/L,(36168)g/L,血小板中位數40×1012/L,(6658)×1012/L。其中M2a患者44例,白細胞中位數27.84×109/L,(0.6645

7、0.01)×109/L ,血紅蛋白中位數75g/L(38168)g/L,血小板中位數44×1012/L,(6658)×1012/L。M2b患者13例,白細胞中位數10.43×109/L(1.9177.0)×109/L ,血紅蛋白中位數60g/L(3695)g/L,血小板中位數29×1012/L,(11241)×1012/L。M2b患者白細胞、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減少較M2a更為明顯(p<0.05)。49例患者外周血涂片可見原粒。M2患者骨髓增生多為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2例(3.5%)M2a患者為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約34%

8、(15/44)M2a、92% (12/13)M2b患者白血病細胞內可見Auer小體。Auer小體在M2b發生頻率較M2b明顯增高,有顯著性差異(P<0.01)。M2b患者骨髓細胞異常中性中幼粒明顯增多:胞核與胞質發育極不平衡,胞質豐富,易見空泡,內外漿明顯,內漿含多量細小粉紅色中性顆粒,亦常見粗大橙紅色朝陽紅顆粒,染色質細致疏松,核仁大而明顯,該特點有助于M2a與M2b的鑒別診斷。M2患者白血病細胞POX染色呈強陽性反應,在M2a細胞表達多呈彌散細顆粒狀分布,而在M2b多表達于異常中幼粒細胞胞核凹陷處(高爾基富含區)呈局灶團塊狀,此點亦有助于鑒別診斷。 2.3  細胞遺傳學特征

9、:57例M2患者中23例進行了染色體核型分析,第116例為M2a亞型白血病,第1723例為M2b白血病。23例M2患者異常核型檢出率78.3%(18/23),18例染色體異?;颊咧校瑔渭償的慨惓?例,結構異常12例,5例同時伴有數目和結構異常。分別占異常核型總數的5.5%、66.7%和27.8%。9例患者為異常核型與正常核型的嵌合體。t(8;21)易位8例,占M2亞型的34.8%,其中1例為罕見的伴t(8;21)(q22,q22)的復雜易位,核型為46,xy,t(8;21;8)(q22,q22,q24)。7例M2b患者均有t(8;21)異常,其中3例伴有y染色體丟失。16例M2a患者無特異性的

10、染色體重排,除2、10、13、16和19號染色體未見受累外,其余染色體均被累及。詳細資料見表1。 3  討論      AML-M2白血病的年發病率較高,約為0.66/10萬,占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35.5%3。M2b多為全血細胞減少,血紅蛋白、血小板減少較M2a更為明顯,與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相似。本組47.4% (27/57)M2患者骨髓白血病細胞內可見Auer小體,該小體在M2b更為易見,約占92%(12/13)。異常中性中幼粒細胞在M2b明顯增多:胞核與胞質發育極不均衡,內外漿明顯,內漿含細小粉紅色中性顆粒,胞核凹陷折疊,呈腎形、

11、馬蹄形,染色質細致疏松,核仁大而明顯。M2細胞POX呈強陽性,在M2a細胞表達多為彌散細顆粒狀分布,而在M2b呈局灶團塊狀。從免疫表型看,胞核、胞質的多種蛋白形成紊亂遠較核漿發育不平衡復雜得多,有以下特點:代表不同發育階段的蛋白共存(CD34和CD33共存);代表不同細胞系列的蛋白共存(CD33和CD19共存,CD19和CD56共存);該共存的同細胞系列的蛋白卻不同時表達(M2b細胞表達CD19卻不表達CD10、 CD20、 CD22)。AML1/ETO融合基因有助于探明這些紊亂現象的發生機制,最近發現AML1/ETO對在正常髓細胞分化中起重要作用的轉錄因子PU.1和粒細胞分化因子C/EBP發

12、揮關鍵調節作用4,5。 表1  23例M2患者細胞遺傳學檢測結果(略) 大約20%40%的AML-M2患者有t(8;21),本組資料t(8;21)占M2的34.8%,與文獻相符6。在分子水平上該易位導致原位于21號染色體長臂2區2帶的AML1基因易位到8號染色體長臂2區2帶上,與該處的ETO基因融合,形成AML1/ETO融合基因轉錄本,在M2白血病發病中起重要作用7。本組7例M2b患者均有t(8;21)異常,提示M2b與t(8;21)存在高度特異性,t(8;21)可作為M2b診斷分型的標志。M2b患者t(8;21)可以單獨發生,也可伴有其它染色體異常,-y是M2b最常見的伴隨改變,本

13、組42.9%(3/7)M2b患者伴有性染色體y丟失。第六屆國際白血病染色體會議對103例復發的AML進行分析8,發生多次復發的病例大多在t(8;21)組,t(8;21)復發時常伴隨出現9q-非隨機性異?;驈碗s易位。這可能與AML1/ETO在長期緩解的M2b患者骨髓細胞中持久表達而不能剔除有關9。本組中4例有t(8;21)的M2b患者經HA(高三尖杉酯堿、阿糖胞苷)方案治療獲完全緩解813個月后復發,1例染色體核型為t(8;21;8)復雜變異易位,另1例為t(8;21)易位伴9q-附加異常,支持上述結論。具有單純t(8;21)者預后較佳,完全緩解率高,伴有附加復雜異常預后相對較差,尤其-y和9q

14、-的t(8;21)者CR率低。      16例M2a患者進行了染色體核型分析,異常核型檢出率68.8%(11/16),無一致性的染色體異常??梢娸^有特異性的異常染色體,包括del(5),-7,t(8;21),del(11),del(12)(p12)等。11q23(MLL)異常主要見于AML-M5患者,該異常為高度異質性,可以是缺失或易位,后者中涉及的伙伴染色體不定,以t(9;11)(p21,q23)為最常見,患者預后差。有文獻報道,del(12)(p12)異常較少見,患者多為M2型,本組2例患者有12p-,并不少見,可能與樣本量偏少有關。3例

15、(例5、13、15)患者有MDS前驅病史,涉及der(3)(3;6), del(5q), -11,del(11), del(12p), der(14)(5;14), del(15),-18異常,有MDS前驅病史患者的CR率明顯低于無MDS前驅病史的AML患者。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發現1例嗜酸細胞明顯增高的病例,嗜酸細胞占骨髓有核細胞總數的19.5%,其染色體核型為46,xy,inv(1)(p22q44)。嗜酸細胞增多與該染色體異常是否具有內在關聯,需要進一步研究闡明。      M2患者組內異質性較大,特別是M2b和M2a似乎具有各自獨特的臨床表現

16、和和生物學特性。概而言之有6點區別:M2b患者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減少較M2a更為明顯。M2b患者骨髓異常中性中幼粒細胞較M2a明顯增多。M2b患者POX染色呈局灶團塊狀分布于異常中幼粒細胞胞核凹陷處,而M2a多為彌散細顆粒狀分布。Auer小體在M2b更為多見。M2b患者有特征性的t(8;21)異常和AML1/ETO融合基因,而M2a多表現為非特異性的基因重排,無一致性的染色體異常。M2b具有單純t(8;21)異?;颊咭锥啻螐桶l,但預后較佳,完全緩解率高,中位生存時間長。有鑒于此,WHO在對惡性血液系統疾病分類時,把AML伴t(8;21)(q22,q22)/AML1-ETO作為獨立亞型應用

17、于臨床診斷。 【參考文獻】  1 張之南,主編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第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71-1792 Mitelman F, edtor. ISCN 1995: An 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human cytogenetic nomenclatureM.Basel: S. Karger,19951-114.3 鄧家棟,楊崇禮,楊天楹,等主編鄧家棟臨床血液學M第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2001954-9654 Vangala RK, Heiss-Neumann MS, Rangatia JS, et al. The myeloid maste

18、r regulator transcription factor PU.1 is inactivated by AML-ETO in t(8;21) myeloid leukaemiaJ. Blood,2003,101:270.5 Pabst T, Mueller BU, Harakawa N, et al. AML-ETO downregulates the granulocytic differentiation factor C/EBP alpha in t(8;21) myeloid leukaemiaJ. Nat Med, 2001,7:444.6 Nucifora G, Rowley JD. AML1 and the 8;21 and 3;21 translocations in acute and 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J. Blood, 1995,86:1-14.7 Nucifora G, Rowley JD. The AML1 and ETO genes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a t(8;21). Leuk Lymphoma,1994,14:353.8 The sixth Internati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