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導化濕法內外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68例臨床研究_第1頁
清導化濕法內外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68例臨床研究_第2頁
清導化濕法內外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68例臨床研究_第3頁
清導化濕法內外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68例臨床研究_第4頁
清導化濕法內外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68例臨床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大腸黏膜的炎癥性疾病。目前尚沒有治療本病的特效藥物,屬于現代難治性疾病之一。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環境的變化和腸鏡檢查的普及,其發病率在我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為了發揮中醫藥在治療中的優勢,我科于年至年以清導化濕法內外結合治療本病例,并與西藥治療的例作對照,現將觀察結果報告如下。資料和方法一般資料例均系本院住院患者,全部病例經纖維結腸鏡檢查,符合年全國炎癥性腸病學術研討會制定的診斷標準,并排除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蟲病、腸結核等感染性結腸炎、結腸克羅恩病、缺血性腸炎等疾病。根據中醫辨證分型以濕熱壅滯、脾虛濕阻兩型作為臨床觀察對象,氣滯血瘀型和陰血虧

2、虛型暫不作為觀察對象。采用單盲法隨機分為中藥組例、西藥組例。中藥組中男性例,占,女性例,占;年齡歲以下例,占,歲例,占,歲以上例,占;年齡最大歲,最小歲;平均病程年;濕熱壅滯型例,脾虛濕阻型例。西藥組中,男性例,占,女性例,占;年齡歲以下例,占,歲例,占,歲以上例,占;年齡最大歲,最小歲;平均病程年;濕熱壅滯型例,脾虛濕阻型例。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具有可比性(表)。辨證分型濕熱壅滯型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反復發作,伴里急后重,肛門灼熱,口苦口臭,脘痞嘔惡,大便溏薄,日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組別臨床類型病情程度初發型輕中重中藥組西藥組復發型持續型清導化濕法內

3、外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例臨床研究常仲康吳婭妮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金山分院中醫科(上海)作者簡介常仲康(),男,上海人,大學,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中醫消化系統疾病及腫瘤的臨床研究工作。【摘要】目的觀察清導化濕法內外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將例患者隨機分成中藥組例、西藥組例。中藥組以清導化濕法為主,辨證分型中藥口服結合灌腸;西藥組口服加灌腸治療,均用柳氮磺胺吡啶片,兩組療程均為。分別觀察臨床療效、中醫臨床癥狀、腸鏡檢查結果變化等。結果中藥組與西藥組在綜合療效和腸鏡檢查結果比較無著性差異(),兩組治療后主要臨床癥狀改善有顯著性差異(),中藥組無不良反應。結論清導化濕法內外結合治療

4、療效顯著,安全可靠。【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中醫中藥;清導化濕法;灌腸;柳氮磺胺吡啶片;艾迪莎【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上海中醫藥雜志年第卷第期,;:,(),();:;,行數次,有赤白黏凍,小便短赤,舌紅(瘀),苔黃膩,脈滑數。脾虛濕阻型臨床表現為大便溏泄、清冷,甚則完谷不化,或大便秘結不暢,食后腹脹,面色萎黃,食欲減退,舌淡,苔白,脈細弱。治療方法中藥組中藥內服濕熱壅滯型:治擬清導化濕,選用葛根芩連湯加減:葛根、黃連、秦皮、薏苡仁等。脾胃虛弱型:治擬健脾滲濕,選用香砂六君子湯合參苓白術散等加減:黨參、白術、扁豆、生米仁、熟米仁、砂仁、木香、陳皮、赤茯苓等。服用中藥。中藥保

5、留灌腸灌腸中藥:黃柏、馬齒莧、敗醬草、石榴皮。以上中藥水煎成,另加白及粉、錫類散,保留灌腸。若為中度或重度病變,出血量較多者,可加云南白藥粒及參三七。藥溫宜在,每日次,午后或臨睡前灌腸。根據病變腸段所在部位的不同,采用膝胸臥位、左側臥位、倒立位等。嚴重者甚至采用左側臥位,或頭低臀高位低壓灌腸,灌腸后取左側臥位,為個療程,休息后可繼續第個療程,應用個療程后,再間斷灌腸,逐步停藥。西藥組口服藥用柳氮磺胺吡啶片()(上海三維制藥廠生產)口服,每次片,片,每日次;若副作用大不能耐受者給予美沙拉嗪釋顆粒劑(商品名:艾迪莎,法國愛的法制藥集團生產,進口藥注冊證號:)餐中口服,每次,每日次。灌腸以研末,加入

6、生理鹽水灌腸。若為中度或重度病變,可加氫化考的松或。灌腸方法、療程同中藥組。觀察項目與檢測方法主癥分型、結腸鏡檢與計分標準(表)實驗室檢查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檢測血常規、血沉、免疫指標、電解質指標、肝功能、腎功能等。結腸鏡檢查及病理資料結腸鏡觀察黏膜病變情況。毒副反應觀察用藥的全身及局部反應,以及血常規的變化、肝腎功能的情況等。統計學方法數據以來表示,定量資料采用檢驗,分類資料采用檢驗。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療效評定標準及治療結果療效評定標準綜合療效評定標準參照年全國炎癥性腸病學術研討會制定的療效評定標準;證候、主要癥狀、黏膜病變、黏膜病理療效評定標準參加年中藥新藥治療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

7、研究指導原則。完全緩解臨床主要癥狀消失,次癥消失或基本消失,舌、脈基本恢復正常;腸鏡復查黏膜病變恢復正常,或潰瘍病灶已形成瘢痕;大便常規檢查次正常。顯效臨床主要癥狀基本消失,次癥改善程度達級以上(),舌脈基本復常;腸鏡復查黏膜病變恢復程度達級以上(或);大便常規檢查正常。好轉臨床主要癥狀改善達級以上(或);腸鏡復查黏膜病變恢復程度達級以上(或);大便常規鏡檢紅、白細胞數個。無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結腸鏡及病理檢查無改善。臨床療效兩組治療后綜合療效比較(表)表兩組治療后綜合療效比較()兩組治療前后中醫主要癥狀積分比較兩組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大主癥總積分比較,中藥組和西藥組的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均有

8、顯著性差異()(表)。表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比較(,分)兩組治療前后纖維結腸鏡檢查積分比較纖維結腸鏡檢查,兩組治療后積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表)。組別治療前治療后中藥組西藥組注:與治療前比較,。(下同)注:治療后兩組總有效率比較,。組別完全緩解顯效好轉中藥組()()()西藥組()()()無效總有效率()()()癥候、腸鏡重(分)中(分)輕(分)正常()大便次數次以上次次次大便性狀黏液血便,稀水便糊狀或帶少量黏液血便便秘,軟便或少量黏液成形,條腹痛絞痛,里急后重壓痛,輕度里急后重或見腹塊脹痛或見壓痛結腸鏡檢腸壁增厚黏膜充血水腫黏膜水腫黏膜輕度水腫表主癥分型、結腸

9、鏡檢與計分標準上海中醫藥雜志年第卷第期,;表兩組治療前后纖維結腸鏡檢查積分比較(,分)毒副作用西藥組例中,發生副作用共例(占),其中皮膚瘙癢、出現皮疹例(占),腹脹等胃腸道不適例(占),肝功能損傷例(占);中藥組未發生不良反應。典型病例周某,男,歲,年月日入院,住院號:。反復左下腹疼痛伴腹瀉近年。大便每日余次,便中帶有黏液或便血鮮紅。經纖維結腸鏡檢查診斷為全結腸潰瘍性結腸炎(重度)。在本院及外院門診用培菲康片劑、米雅、柳氮磺胺吡啶、艾迪莎等口服治療,藥后諸癥時輕時重、時作時休。為進一步診治,遂收入我科病房。入院時癥見左、中下腹脹痛,瀉后痛緩,腹瀉日行余次,便中夾帶黏液或鮮血,伴頭暈乏力,口干納

10、呆,形體消瘦,舌淡,苔微黃膩,脈細弱。證屬脾胃虛弱,寒熱錯雜,濕濁內阻。治宜健脾和胃、散寒清熱、行氣除濕。中藥口服選用葛根芩連湯加減:煨葛根、炒白術、炒白芍藥各,砂仁、煨木香、黃連、炙甘草各,黃芩、防風各,川厚樸、秦皮各,炒枳殼,赤石脂、生米仁各,白頭翁。水煎服,每日劑,連服劑。口服同時配合保留灌腸,灌腸方:川黃柏,馬齒莧,敗醬草,石榴皮,煎成藥汁,另加白及粉、錫類散,云南白藥粒及參三七粉。后患者腹脹痛明顯減輕,大便日行次,質爛,少量黏液,便血消失。守上方去黃芩、白頭翁、赤石脂,加炒扁豆、淮山藥,繼續治療后,腹脹痛消失,大便日行次,質爛,無黏液及血便,胃納漸增,體重增加,舌淡紅,苔薄膩,脈細弱

11、。證屬脾胃虛弱,健運失常。治擬健脾滲濕。選用香砂六君子湯合參苓白術散等加減:黨參、白術、赤茯苓、淮山藥、當歸各,炙黃芪、生米仁、熟米仁各,扁豆、砂仁(后下)、木香、陳皮、桔梗、炙甘草各。連服劑,并繼續保留灌腸。患者癥狀逐漸消失。個月后復查腸鏡提示腸黏膜病變已恢復正常,上方繼服并間隔保留灌腸,隨訪年未見復發。討論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在中醫學中屬于“泄瀉”、“痢疾”、“腹痛”、“便血”等范疇。多因外邪入侵,或飲食失節,或情志抑郁,或氣滯血瘀,或痰飲內停等,使脾胃損傷,釀濕生熱,下注大腸,導致氣血壅滯,蒸腐化膿而成病。腹瀉日久,正氣損傷,致脾腎陽虛或陰血虧耗,形成虛實互見、寒熱錯雜之變,以至病情反復,纏

12、綿不愈。中醫認為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泄瀉之標多由濕邪所致,故健脾化濕是治本大法,宜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我們選用中藥以健脾化濕為主。據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健脾化濕藥物有顯著的免疫調節作用,能夠抑菌消炎,抗腫瘤生長,提高機體活性,并可抑制大腦皮層,緩解患者的緊張狀態。灌腸中藥以清熱利濕、祛腐生肌的藥物為主保留灌腸,對局部病灶作用更直接,且收效迅速。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發病率較高,由于該病纏綿難愈、病程可長達年以上,并且容易復發,故需長期用藥治療。而西藥如磺胺藥、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等由于其毒副作用大,停藥后易反彈,所以難以在臨床上大劑量長期應用。我們采用中藥口服結合保留灌腸的治療方法,操作簡單易行,療

13、效確切,安全可靠;兩組從價格上進行比較,中藥組價格低廉,更易被患者接受,從而有利于面向農村的基層醫院開展臨床工作。若病情嚴重者可考慮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使優勢互補,取長補短,以提高療效,減少毒副作用。從結果中可以看出,兩組盡管在治療上均有顯著療效,然而西藥組有明顯的不良反應,相比之下,中藥組在改善主要臨床癥狀及安全性方面更優于西藥組,它不僅能消除癥狀及促進潰瘍面的愈合、增強機體免疫力以澄源治本,又避免了西藥毒副反應之弊端,進一步說明運用傳統中醫中藥治療該病具有獨特優勢及安全可靠性,故而開發研究天然中草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工作正日益受到國內外醫學界的重視。參考文獻: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對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范的建議中華消化雜志,: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慢性非特異性潰瘍結腸炎中西醫結合診斷、辨證和療效標準(試行方案)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劉燕燕,馬鐵明體位對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的影響中國肛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