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yī)對痰濕體質的認識, 始于內經(jīng) ,其中的一些相關表述, 是后世痰濕體質提出和 分類的基礎。 內經(jīng)將體形肥胖的人稱為“肥人、脂人、膏人、肉人” ,或稱為肥貴人、肥 美之人以及太陰人、 土形人等, 并對形體肥胖、 飽滿這一痰濕體質表現(xiàn)特征和性格特點進行 了表述,是后世痰濕體質理論形成的源頭,后世“肥人多痰濕”理論正源于此,并對其特征 進行了表述。 痰濕體質的基本概念是指由于津液運化失司, 脾不散精, 精微物質運行輸布障 礙與轉化失調, 痰濕凝聚、 互蘊, 遷延日久而逐漸形成的以黏滯重濁為主的偏頗體質狀態(tài) 。 痰濕泛于肌膚, 則見其形體特征為體形肥胖, 腹部肥滿松軟, 常見表現(xiàn)有面部皮膚油脂較多、
2、 面色黃胖而黯、眼胞微浮、多汗且黏。 “肺為貯痰之器” ,痰濁停肺,肺失宣降,則胸悶、痰 多。 “ 脾為生痰之源 . ,故痰濕者多喜食肥甘痰濕困脾,阻滯氣機,困遏清陽,則容易困 倦、身重不爽。痰濁上泛于口,則口黏膩或甜 ; 脾濕內阻,運化失健則大便不實,小便微混 ; 水濕不運, 則小便不多。 舌體胖大, 舌苔白膩, 脈滑, 為痰濕內阻之象痰濕內盛, 陽氣內困, 不易升發(fā),故性格偏溫和,穩(wěn)重恭謙,和達,多善于忍耐 ; 痰濕內阻易患消渴、中風、胸痹 等病證 ; 痰濕內盛,同氣相求,對梅雨季節(jié)及濕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易患濕證。稟賦遺傳是痰濕體質形成的內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飲食、勞逸、情志、環(huán)境、氣候是
3、產(chǎn)生痰濕體質的外界條件。其中,遺傳是關鍵, 飲食、勞逸與情志失調等生活習慣則是痰濕 體質形成的主要因素。在現(xiàn)代生活中,營養(yǎng)失衡、 運動不足、 情緒緊張為痰濕體質的產(chǎn)生創(chuàng) 造了充分的社會背景, 在多因素的復合作用下, 共同構成了痰濕體質的形成基礎。 王琦教授 課題組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痰濕體質的因素按影響程度的大小排列是:患有生活習慣疾病、 不太運動、肥胖、嗜煙、血壓偏高、早睡晚起、喜油膩、混合嘴養(yǎng)和人工噴養(yǎng)、睡眠不規(guī)律 等。 研究結果顯示血壓特別是舒張壓偏高、 患有生活習慣疾病與痰濕體質有顯著相關, 飲食 起居失常也是痰濕體質后天形成的重要因素, 肥胖與痰濕體質顯著相關, 與中醫(yī)傳統(tǒng)理論和 近年
4、的研究結果一致。肥胖是遺傳、飲食、代謝、運動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痰濕體質者體內出現(xiàn)的“痰濕”停滯,既是影響體質形成的因素,也是一種致病因子或 病理產(chǎn)物。 痰濕在體內形成之后對機體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假設痰濕較輕, 但并未消除,長 期潛伏于體內,對生理機能產(chǎn)生影響,逐漸形成特殊的機體狀態(tài),即痰濕體質 ; 假設痰濕較重, 痰濕雍盛或在內因外因的刺激下發(fā)病則會形成痰濕證,就轉變?yōu)橐环N病理狀態(tài)。這就提示, 痰濕體質可以作為以痰濕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相關疾病如代謝綜合征的易發(fā)體質, 影響這些疾病 的發(fā)病和病機從化,從而表現(xiàn)出相應的證型。素問 ? 通評虛實論指出:“消瘴、仆擊、偏枯、瘓厥、氣滿發(fā)逆,甘肥貴
5、人則高粱之 疾也。 ”臨床調査說明,痰濕體質者,糖尿病、腦卒中、冠心病、高脂血癥、痛風的發(fā)生率 高于非痰濕體質,通過化痰祛濕法對體質進行調理,可以預防這些疾病的發(fā)生。因此, 臨床 實踐中從體質入手就可預見疾病發(fā)展的信息,從而做到盡早發(fā)現(xiàn),及時調理,逆轉病程。 中醫(yī)體質學說是以中醫(yī)理論為主旨,研究人類各種體質的生理、病理特點,并以此分析 疾病的原因、狀態(tài)、 性質及發(fā)展趨向,從而指導疾病的預防, 是傳統(tǒng)理論在現(xiàn)代人體狀況評 估中應用的典范。體質的形成離不開先天享賦,更需要后天生活的調養(yǎng)。根據(jù)體質,可以選 擇養(yǎng)生之宜忌, 可以權衡補瀉之輕重。 如新興的體質食療學, 就是立足于體質特性的個體化 養(yǎng)生保
6、健理論, 它可以改變人們盲口食補的舊飲食習慣, 按個人體質特征選擇合理飲食。 中 醫(yī)學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具有一定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的巨大系統(tǒng),以五臟為中心,以 氣、血、津、精為基本物質,以經(jīng)絡為氣血津液的運 T 于途徑。而且中醫(yī)體質學說早在傷 寒 、 內經(jīng)等經(jīng)典著作就有論述, 歷代醫(yī)家有關體質學說的論述也散見于各書之中, 體質 學說認為, 體質不僅可以決定能否發(fā)病和對某種致病鳳險因素的易感性, 還可以決定疾病的 種類以及疾病的預后情況。因此,對體質狀況的觀察、辨識、分型以及調理,不僅有助于積 極預防各種疾病的發(fā)生,而且對指導中醫(yī)辨證治療,具有廣泛的價值。人們越來越重視對于高脂血癥的提前預防
7、及生活調控。尋找出安全有效、簡便易行的防治方法非常重要。中醫(yī)體制學說的出現(xiàn)為我們帶來了新思路,某些 特殊體質類型是相關疾病發(fā)生的主要因素,辨體論治預測疾病發(fā)展趨勢。改善 體質將是中醫(yī)學防治疾病的新途後,對早期預防 . 提高療效、降低發(fā)病率和病死 率,均有重要意義。中醫(yī)的“治未病”理論是從宏觀的、整體的角度看待人體, 重視發(fā)揮人的能動作用 . 增強自身的抗病能力,實行多樣的個體化干預手段,預 防措施比西醫(yī)更為積極,在血脂異常的防治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中醫(yī) 體質學說是臨床用于指導血脂異常防治的有效武器,尤其是在其預防中。中醫(yī) 健康管理以中醫(yī)體質學說為“切入點” ,運用中醫(yī)“治未病”理論來指導
8、生活調 養(yǎng),將對疾病的預防和傳變的改善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研究資料說明, 高血脂癥是諸多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還可導致脂肪肝、 胰腺炎、眼底出血、周圍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癥等疾病。而當血脂升高幅度不 大時,病人往往沒有明顯的癥狀,容易被無視,但它卻是眾多疾病的潛在危險 因素,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應提高警惕。食物中的成分對血液組分的影響很大, 高膽固醇和高脂肪食物的攝入會導致血脂升高,進而引發(fā)一系列的相關疾病。 流行病學研究說明,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會隨著動物性脂肪的攝入而升高; 而攝入植物性脂肪, 伴隨了膳 t 纖維、 植物蛋白等物質, 則可使血脂一定程度上 有所降低。植物性食物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相
9、對高一些,適當?shù)氖秤脮θ梭w 有很大的好處,但是也不是絕對的認為植物性脂肪就會好于動物性脂肪;營養(yǎng) 學專家比較一致的認為,兩種脂肪混合食用,到達一個合理的比例時會更好。 因此合理控制脂肪的攝入比例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對人體最健康的。高血脂癥 患者調整飲食非常重要,特別要控制高脂肋食物的攝入,尤其是動物脂肪 . 內臟 等。脂肪酸的飽和程度決定脂肪酸的作用,飽和脂肪酸會導致膽固醇升高,而 不飽和脂肪酸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膽固醇。洛杉磯的一項實驗研究,給人膳食 中增加植物脂肪的合量,減少不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含量,結果發(fā)現(xiàn)甘油三 脂和總膽固醇水平都下降。隨訪 8. 5年以后,發(fā)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
10、 血管意外等疾病的發(fā)生總數(shù)明顯下降。可見合理調整飲食習慣對血脂和脂蛋白 的含量會產(chǎn)生較大影響,也會密切影響高血脂癥和動脈粥樣硬化等。提升自我 保健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能在預防高脂血癥及心腦血管疾病上起到重 要作用。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飲食不節(jié)是高脂血癥的原因。攝入過多外源肥甘厚 味之品,會導致濕困脾胃,脾胃消谷運化功能失調,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氣血, 反為濁膏,轉化為痰濕 . 再由痰濕內滯,浸淫脈管,血行受阻而致血瘀為病。這 同樣說明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非常重視飲食在高脂血癥中所起的作用,與現(xiàn)代醫(yī)學觀 點相符。3. 4血脂異常與中醫(yī)體質的關系 韓麗菩等選擇 100例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 判定其
11、中醫(yī)體質并檢測血脂指標, 研究兩者的相關性。 結果說明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癥患 者以陽虛質、氣虛質為主,濕熱質患者 TC 、 LDL-C 在各體質類型中最高。陶亮” ”等對 85例血脂異常患者和 85例健康人進行對照研究,探討中醫(yī)體質與血脂異常之間的關系,認為 痰濕質、 血疲質、 陽虛質可能是判斷血脂異常發(fā)病的另一危險因素。 王智玉選擇高脂血癥的 患者 342例作為觀察組, 與正常對照組 279例比照,結果顯示觀察組中平和質、痰濕質、陰 虛質、氣虛質 4種體質所占的比例與對照組不同,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且氣虛質、 痰濕質與高脂血癥的患病呈正相關(P0. 05。推導出氣虛質與痰濕質
12、最有可能是血脂異常 的危險因素。趙文霞等通過調査 116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I患者的體質類型分布及血 脂等相關項目的體檢,結果說明 NAFLD 患者痰濕質較氣虛質更易出現(xiàn)血脂異常。2013年 11月 6日,國務院下發(fā)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養(yǎng)老服務 業(yè)的假設干意見 并指出, 當前我國已經(jīng)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fā)展階段, 加快發(fā)展養(yǎng)老服務業(yè),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緊迫任務。 隨著社 會人口的不斷老齡化, 老年人的健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尤其是 隨著年齡增加而發(fā)病率不斷提升的老年性癡呆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 注。老年性癡呆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退行性病變,屬中 醫(yī)學“善忘” 、 “健忘”
13、 、 “呆病” 、 “癡呆”等范疇。該病發(fā)展呈慢性進 展性, 具有不可逆的特點, 最終導致的高致殘率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 巨大的負擔, 如何防治老年性癡呆成為醫(yī)學界的一個重要課題, 也是 關系到每家每戶的重大社會問題。 提前預防及生活調控、 尋找出安全 有效、簡便易行的防治方法非常重要。西醫(yī)治療的局限性,使得更多 的目光投注到中醫(yī)。 體質學說是中醫(yī)學基礎理論和臨床辨證論治的重 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醫(yī)學期望通過區(qū)分體質到達“治未病”的目的。中 醫(yī)體制學說為我們帶提供了新思路, 某些特殊體質類型是相關疾病發(fā) 生的主要因素, 辨體論治預測疾病發(fā)展趨勢。 體質因素影響著老年人 對癡呆的易感性、 疾病發(fā)展的傾
14、向性、 證候的類型個體對治療的差異 等 ,因此 ,臨床應重視對老年人體質的研究,改善體質對老年性癡 呆早期預防 . 提高療效、降低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均有重要意義。 中醫(yī)學認為老年性癡呆的病因雖多,但基本上不外乎虛實兩類 , 虛實夾雜, 以虛為主。 屬虛者, 多因氣血虧虛, 髓海不足, 脾腎兩虛。 屬實者,多緣于痰濁內蘊,瘀血阻絡,上蒙清竅所致。1老年人的體質特點(1臟腑日虛。隨著年齡增長,人體臟腑功能逐漸衰退,真元之 氣日漸不足,陰陽氣血耗損。(2易生痰濕。老年人隨著臟腑日漸虛衰,水液代謝功能失常 , 脾不健運 ,則為生痰之源 ;腎主水,氣化功能失司 ,導致水濕泛 濫而成為痰濕體質。 近年來飲食
15、中動物蛋白和脂肪等肥甘厚膩之品大 量攝食則易聚濕生痰, 形成痰濕體質。 當代老年人中肥胖者遠比過去 為多,提示以“痰濕”為體質特點的老年人數(shù)亦增加。痰是津液代謝 失衡的病理產(chǎn)物 , 且一旦形成 以后則又可變生為其他疾病的繼發(fā)性 致病因素。 所以說痰不僅是衰老的病理產(chǎn)物。 也是導致衰老的重要因 素。2體質因素和老年性癡呆的易感性相關。陽虛、氣虛、痰濕,瘀血體質是老年性癡呆的易感體質。陽虛體質者主要表現(xiàn)為腎陽虛,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受五 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腎虛則五臟六腑亦虛,繼而臟腑功能低下,氣血 紊亂,致痰致瘀,變生諸病。老年性癡呆和五臟虛損都有關系,但與 腎關系最為密切, 腎虛為其基本病機
16、。 陽虛體質者平時即表現(xiàn)為代謝 低下,怕冷喜熱,神經(jīng)內分泌、免疫系統(tǒng)功能紊亂,以智能減退為核 心的各種老化征象,故易發(fā)展為癡呆。氣虛體質者平素氣短懶言、神疲乏力、健忘、頭暈、性格內向、 情緒不穩(wěn)定, 膽小怕事。 隨著年齡的增長, 性格上的缺陷越來越明顯, 故而越發(fā)的孤僻少動而發(fā)展為癡呆。痰濕體質中, 痰濕阻礙臟腑氣機的升降出入, 影響經(jīng)脈血液的周 流灌注。痰濁上蒙清竅使人心神不明,神識不清,發(fā)為呆病。此外, 辨證錄“呆病門”,詳明了肝郁乘脾,胃衰痰生,積于胸中,彌 漫心竅,使神明受累,髓減腦消而發(fā)呆病。假設老年人身體衰弱的同時 又遭遇一些心理一社會因素 ,如人際關系、經(jīng)濟、社會地位的改變 等
17、,必然加重其孤獨 、寂寞、無助之感 ,憂愁思慮而影響氣機而 使脾失健運,間接引起老年癡呆。老年人瘀血體質的產(chǎn)生與臟腑的虛損有關, 多為氣滯致癖或氣虛 致癖。瘀血體質易患中風、胸痹、出血等病,這些疾病的存是老年性 癡呆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老年人一旦發(fā)生中風、胸痹,瘀血深匿于腦絡 或心而致神明累往往發(fā)生癡呆3老年性癡呆易患體質的機體調理。在中醫(yī)體質學中,對偏頗體質的調整可采取多種方式,如食療、 方藥、養(yǎng)生保健等方法,到達“治未病”的效果。根據(jù)老年性癡呆易 患的體質特點, 通過對機體體質調理從而影響老年性癡呆的轉歸、 延 緩病情,故對易患老年性癡呆體質提出以下建議:病前調體。老年人虛損、痰濕、瘀血的體質
18、形成后,可能不是立 刻發(fā)病,常有一個潛伏狀態(tài),即潛伏期。該期內多是無病可言,即使 無病,也要及時調理,改善了其體質,就可減少老年人性癡呆發(fā)生的 可能性。 因老年體質虛損為主, 多以食養(yǎng)為先。 陽虛者食羊肉、 雞肉、 核桃、 栗子、 韭菜等以溫陽壯陽, 少食生冷粘膩之品, 勿過食寒涼 ; 氣虛者食小米、粳米、糯米、扁豆、牛肉、雞肉、雞蛋等以健脾益氣, 少食具有耗氣作用的食物,如檳榔、空心菜、生蘿卜等。痰濕者,飲 食宜清淡,食赤小豆、扁豆、蘿卜、洋蔥等以宣肺、健脾、益腎、化 濕、通利。瘀血體質,應選酌情選用具有活血化瘀成效的食物。如山 楂、醋、玫瑰花等。如果沒有飲酒禁忌,可以適量飲用葡萄酒,以促
19、進血液循環(huán)。 “要三低” :低糖、低鹽、低脂,防止動脈硬化; “要 軟忌硬” 老年人齒松牙掉, : 消化功能下降 , 要防止生硬的食物。 “戒 煙限酒” :酗酒能助濕生痰,吸煙損傷血管,導致動脈硬化。此外, 可多吃含膽堿食物,可增強記憶,預防癡呆,金屬離子鋁對腦有明顯 損害作用,故應防止使用鋁制品餐具,防止高鋁食品。如油條。做到 起居有常,防止過勞、過逸。 病后調體。老年性癡呆患者,由于體質的不同,可能導致病情的 加重或傳變,相反隨著機體體質的改善,病情有可能發(fā)展緩慢,或趨 向于穩(wěn)定。如陽虛、氣虛等體質的老年性癡呆患者,本身正氣不足則 易感受外邪,進而內傷臟腑,如假設并發(fā)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
20、褥瘡 等感染性疾病,則可能致病情加重,甚則危及生命。痰濕、瘀血體質 的老年性癡呆患者,可能具有血液粘稠度高、血脂高等病理基礎,往 往進一步加重大腦灌注不足,從而影響大腦供血而加重病情。此時調 體質以中藥為主配以藥膳食療為輔。對陽虛質者用熟地、山藥、山英 肉、 構祀、 冤絲子、 杜仲等藥物及金匿腎氣丸、 右歸丸等予補腎溫陽; 氣虛質者用黨參、白術、獲荃、甘草、黃蔑、大棗等藥物及四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等予培補元氣,補氣健脾;痰濕質者用黨參、白術、獲荃、 山藥、扁豆、慧茵仁、白芥子等藥物及參菩白術散、三子養(yǎng)親湯等予 健脾利濕,化痰瀉濁。瘀血體質可用通絡化瘀湯(全蝎、娛蛤、僵蠶、 威靈仙、桑枝、姜黃,
21、亦可溫陽化瘀,方用地黃飲子加桂枝、川芎。 還可用益氣化瘀,滋陰化瘀等等。 同時,在未病前和病后,可適當運動調理體質,注意活動幅度勿 過大,時間不宜過久,活動量據(jù)各人身體狀況而定,勞逸結合。對于 陽虛者可依靠鍛煉以振奮、提升陽氣,如做“五禽戲”的虎戲以益腎 陽,自行按摩氣海、足三里、涌泉等補腎助陽,改善陽虛質。因其畏 寒易受風寒侵襲,運動時要注意保暖避寒,可選擇暖和的天氣進行戶 外運動,不宜在陰冷天氣或潮濕之處鍛煉,運動量勿過大,勿大量出 汗; 氣虛質者可選用較柔緩的健身方法如氣功、太極拳、太極劍、八 段錦等;痰濕者可選取散步、慢跑等運動方式。瘀血體質者要防止受 寒冷的刺激。日常生活中也應注意動
22、靜結合,不可貪圖安逸,加重氣 血瘀滯,多采用一些有益于促進氣血運行的運動項目,堅持經(jīng)常性鍛 煉,如五禽戲、導引、按摩、太極拳、太極劍、各種舞蹈、步行健身 法、徒手健身操等,到達改善瘀血體質的目的。 老年性癡呆發(fā)病一般起病都很隱匿,無確切時間和起病癥狀,早 期不易發(fā)現(xiàn),一旦發(fā)生,即呈不可逆的緩慢進展。老年人形成的虛衰 耗損、痰濕蘊生的體質特點,與老年性癡呆的發(fā)病有密切關系,而老 年體質又具有可調性,針對老年人易病體質給予相應的調理,通過改 善相關體質,在疾病發(fā)生之前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及時治療,對避 免或延緩老年性癡呆的發(fā)生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人們一貫認為老年人“老糊涂”、“健忘”是正常的衰老現(xiàn)
23、象,老年性癡呆遠遠沒有受 到足夠的重視, ,因此識別老年性癡呆早期癥狀顯得尤為重要。 對于腎虛體質,1飲食調養(yǎng):腎虛體質者,尤其是老年人,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腎虛食療方法,可供選擇的為枸杞子、栗子、松子、黑豆、黑米 、黑芝麻等富含優(yōu)質蛋白 質、不飽和脂肪酸、多種游離氨基酸、亞油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品。2起居方面: 戒煙限酒、防止?jié)獠琛⒖Х取⑹[蒜辛辣等刺激性物品。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參加體力 勞動和文娛活動,增強體質,陶冶情操。每天自我按摩腰部或者搓腳底涌泉穴,都能起到一 定的改善腎虛體質的作用。3運動保健:體育運動是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的積極措施。 鍛煉可使呼吸、 循環(huán)系統(tǒng)等呈現(xiàn)出良好的
24、機能反應, 故能增強機體對外界的抵抗能力和耐受 力。可堅持練習太極拳,打太極拳時間最好是清晨,地點在空氣清新的公園內、水邊、樹下 進行。 對于氣虛體質,1飲食調養(yǎng):飲食調養(yǎng)可選用具有健脾益氣作用的食物食用。如黃 豆、白扁豆、香菇、大棗、桂圓、蜂蜜、泥鰍、雞肉等,少食具有耗氣作用的食物,如檳榔、 空心菜、生蘿卜等。由于氣虛者多脾胃虛弱,因此飲食不可過于滋膩,以礙脾胃運化,應選 擇營養(yǎng)豐富而且容易消化的食品,也可選用補氣藥膳調養(yǎng)身體。2起居方面:氣虛質者 往往衛(wèi)陽不足,易于感受外邪,故應注意保暖,不可勞汗當風,防止外邪侵襲。脾主肌肉四 肢,故可微微活動四肢,流通氣血,以助脾胃運化,改善氣虛體質。勞則氣耗,氣虛質者尤 其應該注意不應過于勞作,以免更傷正氣。3運動保健:氣虛體質者可選用一些比較柔 緩的傳統(tǒ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