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灸治療腹瀉_第1頁
中醫針灸治療腹瀉_第2頁
中醫針灸治療腹瀉_第3頁
中醫針灸治療腹瀉_第4頁
中醫針灸治療腹瀉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針灸治療腹瀉學生姓名:王淑聰專業:中四醫結合專業學 號:C20120919院(系):中醫完成時間:2014.6冃錄(3)(3)一、臨床資料 二、中醫治療三、討論中醫針灸治療腹瀉【摘要】正常人大便次數差異較大,自每日23次至毎周23次不等,一般重量為每天 150-200g,含水量60%80%。腹瀉指排便次數增多(如每日超過3次),排糞量增加(如 超過毎天200g).糞質稀薄(如含水量超過85%) °【關鍵詞】腸易激綜合征針灸療法腹瀉一、臨床資料(一)一般資料本組病例共142例,年齡均在6歲以下。針灸組(針灸+常規治療)88例,男 47例,女41例;其中伴發熱33例,嘔葉46例,脫水

2、14例,抽搐13例,腹痛 61例;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腹瀉46例,感染性腹瀉42例。對照組54例,男32例, 女22例;發熱23例,II區吐21例,脫水9例,抽搐7例,腹痛39例;非感染因素 引起的腹瀉30例,感染性腹瀉24例。(二)診斷腹瀉,診斷一般比較明確。首先有明顯的化療史,然后是正常排便與腹瀉的 分辨。腹瀉指排便次數增多(如每日超過3次),排糞量增加(如超過每天200g), 糞質稀薄(如含水量超過85%)。大便的形態與水分有關,當水分量為80%以下 時是成形便,水分量為80%90%呈泥狀便,水分量為90%以上呈水樣便。可 有一些伴隨癥狀:食欲下降,腹痛,惡心,嘔吐,口渴,肛周痛等。嚴重者蓍

3、可 出現血性便,或每日排便10次以上。以致出現脫水狀態,或有全身癥狀,如發 熱、頭暈、倦怠感、表W淡漠等。二、中醫治療(一)中藥治療化療引起的腹瀉中醫辨證為脾虛濕瀉或濕熱瀉泄。脾虛濕瀉:(1)證候:瀉下稀便或水樣便,倦怠乏力,口淡,苔白或薄,脈細。 (2)治療原則:健脾益氣、利濕止瀉。(3)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黨參6g、茯 苓9.白術9g、扁豆9.炒陳皮6g、山藥20.砂仁(后下)6g、口芍12g、炒 慧仁30g、羌活6g、川苛4g,水煎服。濕熱瀉泄:(1)證候:便下赤白,里急后匣,口粘苦,苔黃或黃膩,脈數。(2)治療原則:清利濕熱,止瀉。(3)方藥:葛根苓連湯加減。煨葛根12.黃苓 6g、

4、黃連2.茯苓15g、口芍12g、當歸9g、陳皮9g、口頭翁12g、丹皮9g, 水煎服。加減:無論脾虛濕瀉還是濕熱瀉泄,腹瀉次數每日達10余次者,可酌 加罌粟殼9.肉豆蔻12g。(-)針灸治療體針脾虛濕瀉:(1)證候:瀉下稀便或水樣便,倦怠乏力,口淡,苔白或薄,脈 細。(2)治療原則:健脾益氣,化濕止瀉。以任脈穴、足太陰脾經穴和背俞穴為 主。(3)處方:1)主穴:中皖、水分.天樞、脾俞、胃俞、大腸俞、足三里、三 陰交。2)配穴:腹痛者加關元、神闕。(4)操作方法。1)主穴:常規消毒后,選用d>0 30-0. 35mm的毫針,直刺中皖1. 0±02 寸,直刺水分0. 8±

5、0. 2寸,直刺天樞1. 0±0. 2寸,斜刺脾俞0. 6±0. 2 寸,斜刺胃俞0. 6±02寸,直刺大腸俞0. 9±01寸,直刺足三里1. 0±0, 4 寸,直刺三陰交0. 8±02寸。2)配穴:常規消毒后,直刺關元0. 8±02 寸,神闕用灸法。每日治療1次,每次治療留針2030分鐘,留針期間行針2 3次。主穴均用捻轉補法,捻轉幅度為23圈,捻轉頻率為每秒24個往復, 每次行針510秒。其他配穴虛寒者針用補法,或加用灸法;實寒者針用瀉法。 (5)方義:中腕、天樞、胃俞、大腸俞為俞募配穴法,以調理胃腸之氣。脾俞、 足三里

6、健脾益氣。三陰交、水分化濕止瀉。濕熱瀉泄:(1)證候:便下赤0,里急后重,口黏苦,苔黃或黃膩,脈數。(2)治療原則:清利濕熱,止瀉。(3)處方 1)主穴:合谷、天樞、上巨虛。2) 配穴:曲池、內庭。操作方法1)主穴:常規消毒后,選用直徑為0. 300. 35mm 的毫針,直刺合谷0. 6±0. 2寸,直刺天樞1. 0±0. 2寸,直刺上巨虛0. 8 ±0.4寸。2)配穴:常規消毒后,直刺曲池1. 0±02寸,直刺關元0. 8±02 寸。每日治療1次,每次治療留針2030分鐘,®針期間行針23次。主穴均 用捻轉瀉法,捻轉幅度為23圈,捻

7、轉頻率為每秒24個往復,每次行針5 10秒。其他配穴虛寒者針用補法,或加用灸法;實寒者針用瀉法。(5)方義:合 谷為手陽明之原穴,天樞為大腸之募穴,上巨虛為大腸之下。合穴,腹瀉病在大 腸,取三穴通調大腸腑氣,使氣調而濕化滯行。曲池、內庭,清瀉腸胃濕熱之氣。耳針:(1)選穴:大腸、小腸、胃、脾、交感、神門。(2)方法:每日12 次,中強刺激,留針2030分鐘,慢性泄瀉可隔日1次。三、討論從病理生理的角度,可將腹瀉發病機制分為:腸腔內存在大量不能吸收、 有滲透活性的溶質。腸腔內電解質的過度分泌。炎癥所致病理滲出物大量滲 出。腸道運動功能失調而致腸蠕動亢進。正常人每24小時有大量液體和電解質進入小腸

8、,來自飲食的約2L,來自唾 液腺、胃、肝、胰分泌的約7L,總計在9L以上,主要山小腸吸收,而隨糞便排 出體外的水分不到200inL,這是水在腸道分泌和吸收過程動態平衡的結果。如平 衡失調,每日腸道內只要增加數白毫升水分就足以引起腹瀉。腸道水的分泌和吸收一般伴隨和繼發于電解質的分泌和吸收。腸道通過3 種機制進行腔內電解質的轉運:被動擴散:主要發生在空腸,電解質只能順著 濃度梯度轉運,不能逆濃度梯度轉運。主動轉運:主要發生在回腸和結腸。此 時鈉離子在Xa+-K+-ATP酶(即鈉泵)作用下,山側基底膜向細胞外間隙轉運, 形成腸上皮細胞內鈉離子的低濃度(iSOmmol / L)和低電位(-35mV),腸腔內Na+ 因而被動進入腸上皮細胞,并被鈉泵持續不斷地轉運到細胞外間隙。溶質牽拉 作用:指繼發于水運動的溶質轉運。如葡萄糖的吸收刺激水的吸收,水吸收后乂 通過溶質牽拉作用促進鈉的吸收。在空腸,相當多的Na+轉運繼發于水的吸收。 在正常悄況下,腸道水與電解質的吸收和分泌,受著許多生理因素的調節,包括 神經、激素和滲透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