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談生命》教學設計_第1頁
九、《談生命》教學設計_第2頁
九、《談生命》教學設計_第3頁
九、《談生命》教學設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九、談生命教學設計執教者: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 積累詞語,理解“驕奢、清吟、蔭庇”等詞的詞義并學會運用。2 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本質的認識。 能力目標1 反復朗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2 體會文章景、情、理和諧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語言美。 德育目標 認識生命的客觀法則,豁達樂觀地對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樂和痛苦。教學重點:1 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2 揣摩文章重要的語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蘊。 教學難點:感知作者的情感變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課時安排: 二課時教學步驟:第一課時一、導入 生命,偉大而神秘,豐富而奇妙,樸素而美麗。生命,猶如一只萬

2、花筒,它 的形態和色彩變幻多端,面對這一瑰麗的世界,作為生命高級形式的“人” ,我們 必然會有說不盡、道不完的“生命話題” ,觀不盡、賞不完的“生命花朵” ,彈不 盡、唱不完的“生命曲調”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一曲韻律悠遠的生命詠嘆之 調吧。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朗讀課文,學生聽讀。 2選三位同學范讀課文,每人讀一部分,其余同學評點。 3學生放聲讀課文,力求聲情并茂。三、思讀課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明確:全文大致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僅一句話, “我不敢說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說生命像什么” 。這是全 文的領起句,也是思路的起點,提示話題,引起下文,第二層:從“生命像向東流

3、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來生” 。描寫生命像春 水東流的狀況。第三層:從“生命又像一棵小樹”到“也不敢信來生” 。描寫生命像一棵小樹 成長和衰亡的狀況。第四層:從“宇宙是一個大生命”到結尾,總結上文。抒發感想,闡發哲理。 2精讀課文,把握文意。思考以下問題:(1) “生命是什么”與“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為什么對前者“不 敢說”而對后者“能說” ?根據文意說說你的理解。 明確:“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質的終極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學性 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選擇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對 生命過程的形象化描繪,便于作者抒發對生命的獨特感受。(2) 作者將生命比作“一

4、江春水”和“一棵小樹”并充發展開,請聯系思路, 分析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明確:“一江春水”側重闡明生命的力量, “一棵小樹”側重揭示生命的價值, 兩個比喻的內涵相互補充,形象又完整地闡明了生命的過程和意義。(3) 最后一層在全文結構和表達主題方面起什么作用 ? 明確:最后一層綰結全文, 點明、深化主題。作者在這一層揭示生命的本質 ( 由 卑微、渺小到生長、進化 ) ,點明快樂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這是在前文對 生命的現象作比喻性的描寫之后得出的結論。四、美點尋蹤,發掘課文的審美價值1 請學生談談初讀課文的感受,對課文進行美點尋蹤。示例: 作者把生命還原成具體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繪

5、出一幅幅生 命的圖畫。 本文語言優美,比喻、排比處處皆是。 本文意境優美,情景交融。 本文富含哲理,表達了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小結: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難得的美文。下面我們將從意境、哲理、 語言三方面欣賞本文的美。2賞析課文的意境美 ( 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 。“美在形象”賞析:(1) 話說“一江春水” 學生齊讀“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 , 也不敢信來生” ,想象春水一路高歌 的情形。 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試著閑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個過程。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體現這個過程的歡樂和痛苦。 品味相關詞句。體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這個鮮活的形象: 四個“有時候”體現流程的豐富多

6、彩。聚集、奔注、沖倒,挾卷、奔騰、回旋等詞體現了高昂激越的氣勢和不可阻 擋的力量。快樂勇敢、享受、憤激、心平氣和、快樂又羞怯、心魂驚駭、憩息睡眠等詞 刻畫了“春水”的性格、情懷。(2) 話說“一棵小樹” 學生齊讀“生命又像一棵小樹 , 也不敢信來生” 。 請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話描述上小樹的生命歷程。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體現時序 ( 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 體現特有的平靜和溫柔。 品味相關詞句,感受一棵小樹鮮活的形象: 小樹生命歷程中的幾個連續的階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終結。聚集、欠伸、破殼、伸出、吟唱、跳舞、掙脫、挺立、抬頭等詞體現了小樹 生命力量

7、的沖動與奮進。勇敢快樂、寧靜怡悅體現了小樹勃發的生機、恬淡從容的情懷。“美在情感”闡釋:在形象的描摹過程中,流露出作者動人的情思。在描寫一江春水時充滿激情,從“憤激” “怒吼”“奔騰”等詞可以讀出這種 感情來;繼而面對種種境遇,心情是快樂的、平靜的;最后描寫春水到了大海, 表達的心情是平靜的,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描寫一棵小樹則不同,一開始充滿喜悅、希望,繼而是“寧靜和怡悅” ,最后 冬天來臨,葉落歸根,則懷有超乎尋常的平靜。本文表達的感情是豐富多樣的,但總的說來感情基凋是積極樂觀的。3教師總結:作者將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將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 繪出一幅幅優美、生動的圖畫,傾注了自己的滿

8、腔深情。讓我們在充分感受意境 美的同時,領悟、認識生命的本質。第二課時一、學生齊讀課文二、鑒賞哲理美1品味關鍵語句,理解其深層含意。(1) 她( 大海) 多么遼闊,多么偉大 ! 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 明確: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歸宿。 “光明”象征生命達到輝煌的頂點, “黑 暗”指生命的終結。生命是一個客觀的過程, “光明”與“黑暗”相生相隨。(2) 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 ! 明確:生命是一種過程,應當從容鎮定地面對死亡,顯示了作者“生而何歡, 死而何懼”的平常心。(3) 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 明確: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輪回”說

9、,冷 靜、客觀、從容地面對生命,熱愛生命,表現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4) 他會聽見黃鶯清吟,杜鵑啼血,也許還聽見梟鳥的怪鳴。 明確:人的一生會遇到快樂、悲哀、嘲諷甚至反對,快樂與痛苦相生相隨。(5) 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們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 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運行。明確:雖然每一個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組成整個人類卻可以創造歷史,推 動社會前進。表現出作者浩渺的思緒、寬廣的胸襟。(6)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 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明確: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才,都能為人類作貢獻,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

10、生的意義。(7) 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明確:闡述生命中快樂與痛苦的辯證法,表明作者對生命規律的判斷、認識。(8) 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明確:這一句話與孟子的“生于憂患”表意相同,我們要學會享受痛苦、感 謝痛苦。2提問:作者對生命的本質有怎樣的認識 ?談談你的理解。 示例: 生命的本質和規律,在于蓬勃成長,奮勇前進,任何力量也無法阻礙它、壓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終而歸于消亡,其間幸福與痛苦、 順境與逆境相伴相隨。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經歷種種磨難,其間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 種幸福。生命存在于運動

11、之中,生命的過程是進取、斗爭的過程。 個體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個體生命最終要回歸宇宙大生命的母體之中。 生命的體驗,始而新鮮,繼而平靜,最終歸返大生命母體中則無歡喜也無悲哀。3教師總結:本文用充滿哲理的語言,對生命過程進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現了 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生命需要流動和生長,我們要享受快樂, 但不回避生活中的 痛苦和艱難。我們要感謝生命,不僅感謝快樂,也要感謝痛苦。我們要尊重生命,就 得探尋生命“生長”的閃光點,向生命的頑強不屈敬禮。我們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 命的高貴頂禮膜拜,為生命全過程的每一刻喝彩。三、拓展運用 1仿句練習,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一句, 仿寫兩個句子。例:愿你生命中有豐富的色彩,來描繪一幅壯麗的畫卷。 愿你生命中有動人的音符,來譜寫一支雄壯的歌曲。2模仿原文,以“生命像什么”為中心話題,各寫一個句子,表達你對生命的 感悟。例:生命像一片云,不要炫耀色彩的絢麗, 也不要放浪地飄游,要化成雨,無聲地灑 向大地,滋潤萬物。生命像小說,不在于長而在于精。 生命像品茶,品味時,有時有淡淡的苦味;有時有淡淡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