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選修二綜合訓練_第1頁
高考地理選修二綜合訓練_第2頁
高考地理選修二綜合訓練_第3頁
高考地理選修二綜合訓練_第4頁
高考地理選修二綜合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考地理選修二綜合訓練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3小題,每小題3分,計39分)1、流經三大自然區,流域跨三個經濟地帶的河流是 ( )A、長江 B、黃河 C、海河 D、珠江2、下列地理事物由大到小或由強到弱排列的是 ( )A、 區位優勢:東部、中部、西部 B、作物熟制:東北、華中、華南C、面積:東部、中部、西部 D、GDP的增長:西部、中部、東部圖1是我國東部某山地地形剖面圖及自然帶垂直分布圖,讀后完成34題: 3、該山地位于 ( )A、華南熱帶濕潤地區B、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C、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D、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 4、決定該山山麓自然帶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A、海陸位置 B、

2、緯度位置C、山脈走向 D、山體坡度5、從衛星云圖上能清晰看到臺風的中心位置及移動方向,其衛星云圖的獲取來自 ( )A、RS技術 B、GIS技術 C、GPS技術 D、觀測資料6、我國國土整治要因地制宜,分層次、有步驟進行是基于 ( )國土資源遼闊,地域差異顯著 國土的開發程度和利用率比較高 人地關系日趨和諧 資源破壞和環境惡化 綜合國力強大A、 B、 C、 D、下表為我國某地氣候統計資料,據表完成78題: 月 份項 目1月4月7月10月全年風力8級的日數1.55.60.60.821.4平均氣溫()3.213.727.314.413.2降水量()3.343.2247.326.2669.47、該地可

3、能位于 ( )A、松嫩平原 B、華北平原 C、寧夏平原 D、江漢平原8、該地區國土整治的重點是 (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荒漠化的防治C、商品農業基地的建設 D、農業中低產區的治理移民問題是三峽工程建設中具有艱巨性、復雜性的問題,備受公共關注?;卮?10題9、三峽百萬移民安置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 ( )A、庫區生態脆弱,環境容量不足 B、當地的風俗習慣和鄉土觀念C、該地區教育科技落后 D、該地區經濟落后,交通不便10、三峽庫區移民的安置應立足于 ( )A、擴大耕地面積 B、鼓勵移民遠遷 C、調整農業結構 D、發展非農產業圖2讀圖2,完成1113題: 11、圖中鐵路干線的名稱是 ( )A、蘭新

4、線 B、蘭青線C、包蘭線 D、京包線12、與該地區土地荒漠化的成因無關的是( )A、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B、海陸位置C、地形、地勢 D、人類活動13、圖中沙障建設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護寧夏平原的農田 B、保護鐵路暢通無阻C、調節氣候 D、減少水土流失二、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4分,計32分,在每個選項中,有兩個正確答案,全選對得4分,選對一項且無選錯的得1分,其余情況一律不得分)濕地與森林、海洋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在防洪、抗旱、調節氣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態系統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稱為地球之“腎”,據此完成1415題:14、我國長江中下游平原,濕地破壞嚴重的

5、主要原因是 ( )A、圍湖造田 B、森林破壞 C、興修水利 D、環境污染15、關于濕地的發展方向,正確的是 ( )圖51能源5建材A、通過濕地改造,發展種植業B利用濕地自然條件,建立蔬菜、瓜果基地C、利用濕地水域,合理發展水產業D、利用濕地地貌和動植物資源,發展旅游業圖5是黃土高原地區工業投資比重結構示意圖,讀圖回答1618題:16、能源是該地投資最大的主導產業, 該地區最欠缺的兩種能源是 ( ) A、煤炭 B、石油 C、地熱能 D、水能17、為加大該能源的輸出,支援其他地區的經濟建設,采取的合理的措施有 ( )A、 整治河道,提高航運能力 B、 新修建鐵路,擴大輸出能力C、 修建高速公路,提

6、高輸出速度 D、 修建電廠,進行遠距離輸電 18、黃土高原地區進行的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其戰略決策應是 ( )A、以能源生產為主,發展其他相關產業B、減少高耗能工業(冶金、化工)工業C、壓縮農業用地、擴大林草地,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增長D、只有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就業渠道,才是發展當地經濟的唯一途徑19、引起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的人為因素主要有 ( )A、酸雨嚴重 B、過度樵采、放牧 C、地震 D、過度開墾圖6中表示三個不同地區農業立體種養模式組圖,讀圖分析回答2021題:圖620、有關三圖中農業的立體種養模式說法,正確的是 ( )A、都分布在我國南方低山丘陵地區,地勢低洼 B、農業地域類型都屬于

7、混合農業C、在國土治理上都遵循了治水的共同原則 D、都是為了治理土壤鹽堿化問題21、有關這三種立體種養模式優越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使我國農業逐步實現集約化經營,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和現代化程度高的商品性農業基地B、實現綜合開發利用,最大限度地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提高資源的利用率C、都可以大力發展沼氣、小水電、地熱、太陽能等新能源,實現能源清潔化D、正確協調人地關系,建立良性生態循環,防止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改善生態環境三、綜合題(共3大題,計79分)22、讀圖7和圖8及相關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圖7 圖8材料: 據2003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報道,全國現有耕地面積為23396.

8、22萬公頃,園地1108.16萬公頃,林地23396.76萬公頃,牧草地26311.18公頃,其他農用地2550.83萬公頃,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2535.42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214.52萬公頃,水利設施用地356.53萬公頃,其余為未利用地。(1)寫出圖中字母或數碼所表示的自然地理單元名稱。三大自然區:A 、B 、C 。自然地區: 、 、 。(2)我國自然區劃劃界的主要依是 。(3)圖8表示的主題是( )(填數字代碼)天然氣資源的分布 主要貧困縣的分布 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分布森林資源的分布 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分布(4)在圖8中用圖例/畫出西部大開發的地理范圍。(5)在西部的開發過程

9、中,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實現資源開發和生態保護的良性循環。其主要依據是什么?23、圖9表示黃土高原人口、糧食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圖10表示20世紀江西水土流失面積增長情況;圖11表示江西省低山丘陵區人地關系。據圖完成下列要求(26分)(1) 把下面內容的代號,填入圖9中恰當的方框內,完善框圖。農業生產落后 毀林墾荒 糧食短缺 貧困 水土流失 農業生態環境惡化(2) 圖11中所表示的內容分別是圖9圖10圖11 、 、 。(3)水土流失治理,要堅持 措施、 措施和農業技術措施并用,有機結合,效益互補,又要兼治;即水土流失治理的各項措施制定不僅要適合當地自然條件,還

10、要考慮當地的 狀況,水土保持的各項戰略對策應該以 核心。(4)南方低山丘陵區水土流失沒有黃土高原嚴重,但造成的損失卻比黃土高原大,為什么?24、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31分)材料一、江蘇的水資源、海洋資源、非金屬礦產資源等在全國占重要地位,但江蘇是一個人口大省,各類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少,并且江蘇經濟的飛速發展主要是以能源和原材料的高消耗為代價換來的。近年來,江蘇交通用地、水利用地、工礦用地、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不斷增加,使原本有限的土地資源更加雪上加霜。由于人類的不合理的活動,許多資源遭到浪費和污染的命運。材料二、江蘇省人均主要資源量與全國平均比較(圖14)圖14(1)與全國人均資源比較,江蘇差距

11、最大的是人均森林面積,試分析江蘇人均森林面積少的原因,以及可以采取的對策。 。(2)從圖中可以看出,江蘇各種資源中,相對具有比較優勢的是 資源和 資源,試分析其原因: 。(3)從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江蘇目前最缺乏的資源是土地資源和 ,江蘇從國家新世紀四大工程中得益最大的是_ 工程和 工程。試從經濟和生態角度分析其對江蘇的有利影響。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單項選擇(133=39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BADBADBDAC題號111213答案CAB二、雙項選擇(84=32分)題號1415161718192021答案ADCDCDBDACBDBCBD三、綜合題:(共3大題,計79分)22、(1

12、)A西北干旱、半干旱區 B東部季風區 C青藏高寒區 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 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 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每空2分)(2)地貌、氣候(2分) (3)(2分) (4)略(2分,畫錯兩處不得分)(5)各種自然資源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組成一個整體,一種資源的破壞會造成其他資源,乃至整個環境的變化。西部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生態一旦破壞,則很難恢復。(2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是相互依存的,經濟發展應以保護生態為前提,環境的破壞,最終會導致經濟效益的喪失。(2分)(言之有理,酌情給分)23、(1)從上到下依次為:(全對得6分,每填對一處得1分)(2)人均耕地減少 水土流失加劇 能源短缺(每空

13、2分)(3)工程 生物 社會經濟 發展或消除貧困(每空2分)(4)南方低山丘陵區單位面積產量和產值比黃土高原高,同單位面積的水土流失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大;南方低山丘陵區土層薄,水土流失后,易成為石質山地,恢復幾乎是不可能的;南方低山丘陵區江河下游多為重要的工農業生產基地,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大。(每個要點2分,共6分,言之有理,酌情給分)24、(1)原因:江蘇的氣候條件盡管適合森林的生長,但因江蘇面積較小,加上開發歷史早,古代原始森林多遭破壞(林地被開辟為耕地);江蘇人口眾多,導致人均資源少(任意答對兩點4分) 對策:因地制宜擴大植被覆蓋率(如結合農田保護建設防護林;結合木材加工業發展用材林;低山丘陵處發展果林等);保護現有林木;提高木材加工深度;控制人口增長(任意答對兩點4分) (2)耕地(2分) 水(2分) 由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