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有機茶園病蟲害控制和防治有機茶園病蟲害控制過程中, 允許使用一些植物源、 動物源和礦物源農藥, 嚴禁使用一切化學合成的化學殺蟲劑、殺菌劑、 殺螨劑、 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禁止使用生物源農藥中混配有機合成農藥的各種制劑。、有機茶的病蟲害控制茶園栽培管理是茶葉生產過程中的主要技術措施,如果運用得當, 還可有效預防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 同時茶園栽培管理的各項農藝措施作用強度比較溫和,一般不直接殺死有害生物, 而是通過惡化病蟲的生存環境,減少其發生蔓延的機會,其作用不會從質上改變整個茶園生態系統的生物種群,不會破壞茶園的生態平衡。 茶園栽培管理主要包括品種搭配、鮮葉采摘、茶樹修剪、耕作鋤草、
2、施肥、茶園排灌等,這些農藝措施只要運用合理,都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茶園病蟲害的發生和流行。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敵和微生物等有益生物種群來抑制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生物防治技術一般是利用自然界長期進化形成的捕食、寄生和侵染等食物鏈關系,往往體現的是一個生態系統中紛繁復雜的生物種群的食物鏈或食物鏈網絡的某些環節。通過保護和利用或人為加強這些環節來達到控制病蟲害種群消長的目的。因為生物防治利用的資源或者有益生物種群本身就是茶園生態系統的成員,或者通過人工繁衍強化的生物有機體,或有機體的一部分, 所以生物防治通常具有安全性、持效性和穩定性; 同時生物防治是建立在生態系統中長期進化的生物種群間形成的食物鏈
3、的相生相克關系基礎上,所以生物防治又具有同步性、專一性和不徹底性。 也就是說, 有益生物種群的存在必須以有害種群的存在為條件,兩者比例失衡, 都將導致茶園生態系統的不平衡和不穩定。在利用生物防治技術,人為干預茶園病蟲害種群時,這一點必須予以充分重視。有機茶園病蟲害防治必須立足于農業防治,但是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通過助遷天敵、噴施微生物和病毒制劑等生物綜合防治方法人為干預。、有機茶病蟲害控制過程應注意的問題有機茶生產中病蟲害控制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綜合利用各種有效措施恢復和保護生態平衡, 避免過分追求一次或一季病蟲的防治效果; 了解茶園優勢病蟲, 掌握其發生規律和薄弱環節, 采取合理的干預措施
4、;各種干預手段應相互促進,而不能相互抵觸; 即使是使用有機茶生產規范所允許的生物農藥,也必須注意安全間隔期和使用方法。有機茶園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措施有機農業是指一種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 生長調節劑和飼料添加劑的農業生產體系。發展有機農業是遵守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型農業模式。由于在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農藥,所以病蟲害防治成了有機茶葉生產中的關鍵工作,常見的病蟲害及其防治措施有以下幾種:1、假眼小綠葉蟬。成蟲為黃綠至綠色,以成蟲和若蟲刺吸茶樹嫩梢汁液為害。受害茶葉葉緣泛黃,葉脈變紅,芽梢生長受阻,新芽不發,嚴重時幼嫩芽葉呈焦枯狀,直至茶園絕收,嚴重影響茶葉的產量和質量。每年 6 月
5、和 9-10 月為發生高峰期。成、若蟲在雨天和晨露時不活動,時晴時雨、留養及雜草叢生的茶園有利于該蟲發生。防治措施: 加強茶園管理,及時清除雜草; 通過分批適時采茶或輕剪去除卵抑制其發展;濕度大的天氣,噴施0.1-0.5 億孢子 /毫升白僵菌或植物源藥劑進行防治;較重時,冬季用石硫合劑封園,防止成蟲越冬。2.50 魚藤酮150-200 毫升 (300-500 倍 )除蟲。2、茶毛蟲。成蟲雌蛾淡黃褐色,雄蛾翅黑褐色,幼蟲黃褐色,背面與側面著生黃色毒毛。幼蟲有群集性,3 齡后分群遷散為害,咬食后葉片呈缺刻狀。成蟲有趨光性,蟲害有4-6 月和 7-9月兩個發生高峰期。防治措施: 每年冬季人工摘除卵塊
6、和蟲群;結合耕作深埋結繭蟲蛹;用燈光或性激素誘殺雄成蟲;在低齡幼蟲期噴施bt 制劑。3、茶尺蠖。成蟲體翅灰白色,以幼蟲取食嫩葉為害茶樹,為害嚴重時可將嫩葉、老葉甚至嫩莖全部吃光,不僅嚴重影響當年茶葉產量,并導致樹勢衰弱,一到兩年內難以恢復,對茶葉生產威脅很大。其幼蟲有吐絲下垂特性,成蟲有趨光性。防治措施:結合秋冬耕作深埋或扒除蟲蛹;放雞除蟲;燈光誘殺成蟲;利用性信息素誘殺雄蟲,干擾交配;噴施茶尺蠖病毒制劑;在幼蟲時噴施bt 制劑防治。4、茶刺蛾:成蟲呈茶褐色,趨光性強。卵散產于茶叢中,幼蟲以葉片為食。各代幼蟲盛發期分別在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 7 月中、下旬及 9 月中、下旬。防治措施利
7、用成蟲的假死性,震落后人工捕殺;噴施球孢白僵菌;冬季深耕, 減少越冬蟲口數。5、茶橙癭螨和茶葉癭螨。茶橙癭螨呈胡蘿卜形,橙紅色,茶葉癭螨呈橢圓形,紫黑色。成螨以針狀口器刺吸葉片葉汁,主要為害嫩葉,被害正面主脈發紅,葉背出現褐色銹斑,失去光澤,芽葉萎縮,呈現銹斑,葉脆易裂,嚴重時造成落葉。夏茶受害最重,秋茶次之。高溫干旱有利于其發生。防治措施及時分批多次采茶,可抑制該蟲的進一步發展;噴施瀏陽霉素;發生較重年份,可噴施 0.01-0.02 度石硫合劑和硫懸浮劑,嫩葉噴施。6、黑刺粉虱。成蟲呈灰白色,有飛翔能力。幼蟲是黑刺粉虱危害茶樹的主要蟲態。若蟲寄生在葉片背部刺吸汁液,同時分泌排泄物,落到下方葉
8、片正面,誘發煙霉病,阻礙光合作用,致使樹勢衰弱,芽葉稀少,枝葉枯竭,嚴重時致使茶樹成片枯死。該蟲喜郁閉,在茶叢中下部葉片較多的青壯齡茶園及臺刈后若干年的茶園中容易大面積發生,在茶叢中分布以中部為多,上部較少。防治措施:適時修剪、疏枝,中耕除草,使茶園通風透光,可減少其發生量;噴施黑刺粉虱真菌制劑500 倍液,或人工去除已危害的茶樹枝條;注意保護黑刺粉虱寄生峰;在茶葉背部用 0.5 度石硫合劑噴殺。7、茶炭疽病:是茶園中最為普遍發生的病害,由病源真菌浸染引發起病,病害發生時主要危害成葉,先在葉尖、葉緣產生水漬狀黃褐色小點,擴展后病斑由黃褐色轉變為焦黃色,最后為灰白色。病斑為半圓形或不規則形,后期
9、散生許多黑色小粒點。每年5-6 月和 9-10 月為發生高峰期,樹勢衰弱、管理粗放、采摘過度、遭受凍害、蟲害較重的茶園易于發生。防治措施:加強茶園管理,合理施肥,防凍治蟲,提高茶園的抗病性;及時清理病葉,防止病菌傳播;發芽前噴灑0.6 -0.7 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防止其發生。有機茶基地如何建設,有機茶園的土壤管理技術有機茶園的土壤管理技術:行間鋪草有機茶園行間鋪草,每畝每年不要少于1000 公斤。茶園行間鋪草可以增加土層蓄水量,抑制雜草生長,提高土壤肥力。此外還具有抗旱保墑、增溫防凍的作用。精耕細作、勤除雜草 一般春茶采前要進行一次淺耕,深約 10 厘米,并清除越冬雜草; 春茶采后再次淺耕削草
10、。秋、冬季要結合施基肥進行一次行間深耕,深 20-30 厘米,把覆蓋草料深埋土中。深耕時采用行中深、根際淺的方法,做到不傷根或少傷根。其具體做法一般分兩個步驟:1、蟲種培養。 在茶園地邊挖長3-4 米、寬 1-1.5 米、深 30-40厘米的坑,坑底鋪上約10 厘米厚的較肥壤土。壤土上放一層稍經堆腐的枯枝爛葉、畜欄糞便等做成蚯蚓床。在食料上再鋪上10-15 厘米厚的肥土,每天澆水使蚯蚓床保持50-60%的含水量。把蚯蚓接種到蚯蚓床內,每平方米接種30-50 條。經常澆水保持床內濕潤。2、放養茶園。先在茶園行間開一條寬30-40 厘米、深 30 厘米的放養溝,溝里鋪放堆漚肥、茶樹枯枝落葉、 稻草
11、等,加上少量表土拌和均勻。 然后挖出蚯蚓、 蚯蚓糞便及剩余的枯枝落葉等,分撒到放養溝中, 蓋上松土后澆水, 讓蚯蚓自然生長繁衍。 每年檢查一次蚯蚓生長情況并加蚯蚓食料。間作綠肥要因地制宜地選好綠肥種類和品種。對1-2 年生幼齡茶園要選用矮生或匍匐型綠肥, 如伏花生、 綠豆等; 對 3-4 年生茶園, 可選用早熟、 矮生的綠肥,如烏豇豆、黑毛豆、小綠豆等;既作肥料又作土壤保濕用的綠肥,可選用毛葉苕子。有機茶園間作綠肥要掌握好:1、不誤農時、適時播種,在適宜的播種期內,如水分和氣候條件許可要力爭早播。2、因地制宜、合理密植,如果間作密度過大,會影響茶樹的生長。反之,綠肥產量低。條栽茶園夏季綠肥宜采
12、用"1、 2、 3 對應 3、 2、 1"的間作法,即1 年生茶園間作3 行綠肥, 2年生茶園間作2 行綠肥, 3 年生茶園間作1 行綠肥, 4 年生茶園不再種綠肥。冬季,可適當密植,如油菜、肥田蘿卜、紫云英、苕子混播或豌豆、肥田蘿卜、黃花苜蓿混播。3、接種根瘤菌。在新墾茶園或換種改植茶園土壤中,要選用相應的根瘤菌接種。此外,在一般紅壤茶園中鉬的含量低,如果在根瘤菌接種時拌以鉬肥,可大大提高綠肥固氮能力。4、及時刈青。夏季綠肥中的高稈綠肥,生長迅速、吸收能力強,常會妨礙茶樹正常生長。有機茶基地如何建設:1、茶場規劃 有機茶園是采用自然和生態法則相協調種植的基地,因此茶場的規
13、劃宜應用生態學原理,建立以茶為主,多種經營,立體種植,生態管理,產出綠色食品,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新型茶場。宜山水田林路綜合規劃,農林牧副漁肥統一安排。茶場內宜根據地形地貌、生產規模、經營模式,科學而合理地安排好總場和分場、辦公區與住宿區、廠房區與養殖區、商業區與文化區、綠化區與休閑區、茶園與綠肥區、林區與水果區、道路網絡與水利系統等規劃安排好。總場以交通方便的茶區中心區為宜,場區周邊應與茶園設置50100米的隔離帶;茶廠宜安排在幾個作業區中心、交通方便的地方,茶廠周邊與茶園應設3050米的隔離帶; 養殖場宜安排在茶園周邊較隱蔽的地方,規模按一畝茶一條豬或一條牛來安排,同時應安排好糞便的無公害化
14、處理場所。其它安排則因地制宜來安排。2、種植規劃 有機茶生產技術的應用強調使茶園的生態系統保持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既要考慮茶樹生長發育對溫度、光照、水分、熱量、土壤等生態條件的要求,又要考慮構成生物多樣性生態農業結構要求進行規劃。要求坡度 25 度以上的山地 FS:PAGE 規劃植樹造林,坡度 25 度以下集中連片的緩坡地規劃為茶園,零星地塊、瘠瘦地等規劃種植綠肥、牧草、飼料、花卉、藥材、豆科作物,低洼積水地宜規劃修建水庫或魚塘,茶園梯壁、道路兩旁、水溝邊、地邊角和房前屋后、池塘邊等規劃種植水果、觀賞樹、風景樹或經濟樹種,風口處或茶園北面規劃為防風林帶, 有機茶園與常規農業之間必須規劃隔離帶,
15、包括地理的或人工林帶。樹種要多樣化,喬木與灌木,闊葉與針葉相結合,高一排低一排。林帶與隔離帶一般寬 812 米,株距 米。同時茶園內規劃種植遮陰樹,茶行空隙較大時規劃種植綠肥或豆科作物,使茶場內外成為一個人工生態群落區。3、茶園規劃宜以保水、保土、保肥和適應茶樹生長發育的生態條件來規劃,坡度25度以下、 10 度以上的地塊規劃建立反傾斜的梯級茶園,梯面寬不能小于150 厘米;坡度10度以下地塊規劃建立棋盤式長方型茶園。規劃時宜按地形地貌和原植被狀況,有選擇地規劃保留一部分面積不等的植被種類不同的林區;南方茶園宜按810 行茶規劃種植一行遮陰樹,株距宜根據所選擇樹種枝葉疏密、樹冠寬窄而定, 宜以
16、成年后遮陰度在30 50之間為原則,一般畝植812 株為宜,樹種以深根、樹冠寬大、不與茶樹爭奪水肥、病蟲害少、枝葉疏密適中、冬天落葉的果樹、觀賞樹、風景樹、經濟樹種、豆科喬木樹為宜,以便維持生物多樣性的良好生態環境。規劃茶行時應盡量南北走向和沿等高線走向,茶行間盡量保持平行,避免出現斷行和閉合行。整個茶園宜按1020 畝劃分為一個作業區,茶行長以5060 米較為合適。4、道路規劃為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管理作業和方便運輸以及水土保持等要求來規劃道路網絡。一般要求有機茶生產茶園 500 畝以上宜規劃主道,寬 79 米; 500 畝以下只規劃支道,寬 67 米;步道按作業區界來規劃, 1020 畝設立
17、一條步道,寬 米。梯級茶園一般以 810 行茶(梯級)規劃一條橫向步道,宜水平規劃;縱向步道宜根據山形來規劃,可以規劃成直道也可規劃成道。主道、支道、步道宜縱橫排列,路路相通。5、水利規劃水利系統的規劃宜以有利于供水、灌水、排水、蓄水、防洪和水土保持等為原則進行。 供水溝、 供水管與山塘、 水庫或抽水、 蓄水站連接; 灌水系統宜以滴灌、噴灌、流灌等規劃; 排水溝設在茶園低洼處和道路兩側,防洪溝規劃在茶園上方與山林交界處;蓄水池用于蓄水和漚制水肥用, 一般每畝茶園建一個, 規劃在路邊或近供水處, 深寬度以每畝蓄水 立方米為宜;排蓄水溝既可排水又可蓄水,以每隔一定距離規劃設置一個低于溝面 510
18、厘米的梯級小土壩為標志,一般規劃在茶行上方。水溝的深寬度和水管的條數宜視需水量和排水量而定。規劃要縱橫有序,大小相通。6、茶園開墾有機茶園的開墾要求分步進行:第一步先將園內地面的雜樹、竹子、荊棘、亂石、 土堆等清理, 但是在清園中應改變常規茶園清園時將全樹木一掃光的做法。宜保留一些大樹、名貴樹和有觀賞價值、經濟收益大的樹種,有利于茶園生態建設。第二步開墾種植溝,開墾前首先將表土層表土、雜草、腐葉等肥力較高的表土層約510 厘米開挖作基肥堆放在不影響開墾種植溝又利于填回溝底的一側堆放,在清挖表土肥泥時注意將暗石、樹頭、竹兜、茅根、惡草等清挖干凈并堆放出園外。因茶樹一經種植,中途不易改變,為使茶行
19、整齊美觀和方便采摘管理作業,開挖種植溝前宜先用石灰粉劃線,然后按規格、順序開挖,以便提高勞動效率。開墾時一人一個作業區,從第一行至第二行,每開挖好一條茶溝則回溝一行,可以較好地解決泥土堆放難的問題。種植溝之間距離為 120200 厘米,目前大多采用 150 厘米的規格, FS:PAGE 種植溝深度 6070 厘米,種植寬度單行植為 5060 厘米,雙行植為 7080 厘米,多行植寬度相應增大,目前大多數采用雙行植。第三步填土回溝,開墾種植溝時最底層約510 厘米的松土留溝底作為第一層,第二層填入表土層肥泥510 厘米,第三層填入經無公害化處理的無污染基肥,包括廄肥、餅肥、綠肥、草渣、堆肥、漚肥
20、、泥肥、魚肥、沼氣液肥、人畜禽糞尿、作物秸稈等有機肥和礦物鉀肥、礦物磷肥、鈣鎂磷肥、焦泥炭土、 生物菌肥等無機礦物肥料、復合微生物肥料等基肥2025 厘米;第四層填入普通泥土 510 厘米,余下1015 厘米暫不填土,待種植苗木時再填滿,整理平整。7、茶樹種植茶樹為多年生作物,一經種植幾十年內一般不會改變。因此,一是要選擇好良種;二是要種植符合出圃標準的苗木;三是要高標準、科學種植。良種是實現高質高產高效低耗的基礎,必須按市場的需求、創新、創名牌的需要和遠景規劃、發展的眼光、地域的優勢等科學選擇和搭配好茶樹良種。同時還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加工的茶類品種選擇適應性廣、抗病抗蟲抗寒能力強、農藝性佳
21、、適制個茶類品種或一個特優茶類品種的高香、多毫、味佳、適應機械化采摘、管理、加工的無性系、非轉基因的茶樹良種為有機茶種植品種。 種植的苗木要符合國家 117671989茶樹種子和苗木 標準的一、 二類標準苗木要求,并經過嚴格檢疫。種植規格:株距,單行植大葉種4050 厘米,中小葉種3040 厘米;小葉種2233 厘米;小行距,雙行植3343 厘米,多行植2328 厘米。每穴(叢)定值株數:大葉種株,中小葉種 株。種植適期以秋植(霜降前后)和春植(雨水前后)為宜。種植前起苗要盡量帶土移栽, 減少損傷根系。 種植時先按行株距劃線或拉繩確定種植穴位,穴位深寬2025厘米,施足豆餅、菜子餅類粒狀肥拌火
22、煉燒土為基肥,每畝150200 公斤,然后種植。種植時注意根系伸展,不接觸基肥,茶苗要垂直,株行距要準確,整齊美觀,填土至原育苗泥土處,填土后要壓實,壓實后于茶株四周覆蓋一層草,淋足定根水。在茶苗種植的同時種植茶園遮陰樹、防風林帶、隔離林帶、路溝兩旁植樹和山上的造林、房前屋后的美化等。8、植后管理茶苗種植后宜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在茶苗成活前每27 天淋水一次,確保茶苗成活。茶行間全園鋪草或種植綠肥、 豆科作物等, 減少雜草滋生和防止水土流失。 茶園梯坎宜適時種植護坡綠肥。適時淺耕除草,勤除雜草,減少雜草與茶樹爭奪肥。適時追肥, 勤施薄施, 少量多次, 肥料為漚制熟化的無公害有機肥,沼氣液肥等。如
23、豆餅、 人畜禽糞尿、有機茶園土壤的管理方法有機 茶園的土壤管理生產 有機茶 不僅要選擇自然肥力高的土壤, 而且在生產過程中盡可能依靠加強土壤管理來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保證茶樹生長營養的需要。土壤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了土壤覆蓋、水土保持、耕作除草、疏松與培肥土層等等。1. 茶園行間鋪草覆蓋茶園行間鋪草是有機茶生產中一項最重要的土壤管理措施。茶園行間鋪草可以減緩地表徑流速度,促使雨水向土層深處滲透,防止地表水土流失,增加土層蓄水量,抑制雜草生長,有利土壤生物繁殖,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此外,它還可以穩定土壤的熱變化,夏天可防止土壤水分蒸發,冬天可保暖防止凍害。在有條件的地方,可每畝鋪草量
24、不少于1000kg ,原料可利用山草、稻草、麥稈等,也可在茶園中或茶園旁的空地上種植。幼齡茶園提倡間種綠肥;生產茶園實行行間用秸稈、草料、廄肥等有機物覆蓋或埋入土中,以增強土地有機質和生物活性。茶園行間鋪草對減少水土沖刷、增加土壤有效養分、改良土壤,提高茶葉 品質的效果是十分明顯的( 表 8-13 、表 8-14) 。嚴禁使用化學的除草劑、土壤改良劑。.精耕細作,勤除雜草生產有機茶的茶園大多水熱條件好,四周生態條件也好,雜草極易滋長。雜草不僅能與茶樹爭光、爭肥、爭水,又是病蟲棲息的場所和傳播的媒介,一有疏忽就會造成草荒,必須及時去除。由于不能用除草劑噴殺,只能采用勤淺耕勤削草,以人工方法除滅,
25、這對于一些沒有條件鋪草的茶園尤為重要。一般,春茶 開采前要進行一次淺耕削草(約10cm 左右 ),清除越冬雜草。 春茶結束后淺耕削草,可疏松被采茶踏實的表土,同時可推遲夏草生長。 6 月份,在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正是梅雨季節,雜草生長快,一般在梅雨結束,要進行一次淺耕除草。 8 9 月份是秋草生長、開花結籽時期,這時除草對防止第二年雜草生長有重要意義,要抓緊進行。因此,沒有鋪草條件的有機茶生產茶園,尤其是行間空間大的茶園,一年 4 次淺耕除草是不可少的。除草要選擇晴朗的天氣進行,把雜草曬干,使它失去再生能力, 同時也可起到殺蟲消毒作用。經過暴曬后的雜草翻埋作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秋冬季節,要結合
26、施基肥進行一次行間深耕(20 30cm) ,把覆蓋草料深埋土壤,深耕時要做到行中深, 根際淺的方法, 以便做到不傷根或少傷根。如果種植時深耕施肥的基礎工作較好,成園后行間土壤根系密度大,茶行寬郁閉度高,行間雜草少,土壤較疏松的茶園,可以采取免耕的方法。所謂免耕,也不是絕對不耕。即在茶樹生長的一定周期內進行耕作。一般做法是每年把大量的有機肥和枯枝落葉生草等鋪在行間,防止土壤裸露, 使土壤上的有機層保持松軟富有彈性, 防止采 茶人員對土壤的直接踩踏鎮壓。每當茶樹進行重修剪時進行一次深耕,把土表的有機層翻人土中,這樣周期性地進行。3.茶園蚯蚓飼養蚯蚓能吞食茶園枯枝爛葉和未腐解的有機肥料變成糞便,促進
27、土壤有機物的腐化分解, 加速有效養分的釋放,提高土壤肥力。 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動,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有利茶根的生長。蚯蚓軀體還是含氮很高的動物性蛋白,在土壤中死亡腐爛, 是很好的有機肥料。茶園飼養蚯蚓優點很多,如能克服茶園土壤貧瘠、干燥等不利影響因素, 實現生產應用性養殖,則對有機茶生產的土壤管理是十分有效的措施。現在一些經驗介紹的具體做法是分兩個步驟進行蚯蚓養殖。先在蚯蚓床中培養蟲種,然后放養接種茶園。蟲種培養是先在茶園地邊挖幾個長3 4m ,寬 1 1.5m ,深 30 40cm 的坑,坑底鋪上 10cm 左右較肥的壤土。壤土上放少量經堆腐的枯枝爛葉、青草、谷殼、畜欄糞便及廚房垃
28、圾等作為蚯蚓的食料,做成蚯蚓床。在食料上再鋪上約10 15crn 的肥土,每天澆點水,使蚯蚓床保持50% 60% 的含水量,約過半個月食料充分腐爛,然后到肥土地里挖取收集蚯蚓,挖開蚯蚓床的蓋土,把收集到的蚯蚓接種到蚯蚓床內,約每平方米接種3050 條。以后經常澆水,保持床內濕潤,經過數月后,蚯蚓開始在床內大量生長、繁衍,可作茶園接種用。完成上一步驟后,可將蚯蚓放養茶園。先在茶園行間開一條寬30 40cm ,深 30cm 的放養溝, 溝里鋪放堆漚肥、草肥、欄肥、茶樹枯枝落葉、 稻草等物, 加上少量表土拌和均勻。然后挖出事先準備好的蚯蚓床中的蚯蚓、蚯蚓糞便及未吃光的剩余的枯枝落葉等雜物一起分撒到茶
29、園放養溝中,蓋上松土,澆水,讓蚯蚓逐步自然生長、繁衍。每年結合茶園施基肥,檢查一次蚯蚓生長情況并加稻草、雜草、枯枝落葉等蚯蚓的食料,如發現蚯蚓生長不良,要繼續接種,直到繼續生長為止。除了以上所提 3 項土壤管理工作外,要充分發揮茶樹自身物質循環的優勢,大力推廣修剪枝葉回歸茶園的措施。因為修剪是茶樹栽培的重要措施,修剪下來的枝葉有機質含量很高,養分含量豐富, 是茶園很好的有機肥源。 每年修剪下來的枯枝落葉都要設法歸還給土壤, 可直接作肥料深翻入土,也可作茶園土壤覆蓋物鋪于土壤表面。這是茶樹依靠自身物質循環,使無機物變有機物, 自力更生解決有機茶肥源的一種有效方法。 有條件的地方提倡茶園培土,適時
30、耕作,增加土層厚度,熟化土壤,促進茶園土壤的持久生產能力。(一)肥料的使用準則:1、禁止使用化學合成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醫院的糞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質 ( 如毒氣、病原微生物、重金屬等) 的工業垃圾。2、人畜禽糞尿等使用前必須經過無害化處理,如高溫發酵,以殺滅各種寄生蟲卵和病原菌、 雜草種子, 去除有害有機酸和有害氣體,使之達到無害化衛生標準。嚴禁使用未腐熟的人糞尿。3、有機肥原則上就地生產就地使用,外來有機肥應確認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商品化有機肥、有機復混肥、葉面肥料、微生物肥料等在使用前必須明確已經得到有機認證機構的頒證或認可。葉面肥料最后一次噴施必須在采摘前20 天進行。使用微生物
31、肥料時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的要求操作。4、所有有機或無機 ( 礦質 ) 肥料,應按照對環境和茶葉品質不造成不良后果的方法使用,同時應截斷一切因施肥而攜入的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的污染源。(二)允許使用的肥料1、有機肥:畜禽糞 ( 經過無害化處理 ) 、綠肥 ( 利用栽培或野生的綠肥植物作肥料 ) 、其他 ( 如腐殖酸類肥、餅肥、沼氣液肥和殘渣等) 。2、微生物肥料:如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細菌肥料、硝酸鹽細菌肥料、復合微生物肥料等。3、半有機肥料 ( 有機復混肥 ) :加入適量的微量營養元素制成的有機肥料。4、無機 ( 礦質 ) 肥料:如礦物鉀肥、礦物磷肥 ( 磷礦粉 ) 、煅燒磷酸鹽 ( 鈣
32、鎂磷肥、脫氧磷肥 ) 、石灰、石膏。5、葉面肥料:微量元素的葉面肥料 ( 以 Fe、 Mn、Zn、 B 、 Mo等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為主配制的肥料 ) 和含有植物生長輔助物質的葉面肥料 ( 用天然有機物提取液或接種有益菌類的發酵液, 再配加一些腐殖酸、 藻酸、氨基酸等配制的肥料)。6、其他肥料:不含有毒物質的食品、紡織工業的有機副產品,以骨粉、骨酸廢渣、氨基酸殘渣、家禽家畜加工廢料、糖廠廢料制成的肥料。(三)建立有機肥源茶場建立畜禽(如豬、羊、雞、鴨)養殖場,養殖的種類與數量應從實際出發,并盡量按有機農業方式飼養,以此積蓄欄糞肥,為茶園提供有機肥源。(四)有機肥料無害化處理在有機肥料中,有些人
33、畜糞便常常帶有各種病原菌、 病毒、寄生蟲卵及惡臭味等,有些雜草常常帶有各種病蟲害傳染體及種子等, 因此用于有機茶生產一般都要經處理,變有害為無害。目前,有機肥料無害化處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 3 種。物理方法如曝曬、高溫處理等養分損失大,工本高;化學方法如用化學物質除害,在有機農業生產中不能采用; 生物方法如接菌后的堆腐和漚制,在有機食品生產過程中是唯一可采用的方法。 有機肥料無害化處理的堆、 漚方法也很多,如 EM堆腐法,自制發酵催熟堆腐法,工廠化無害化處理。1、有機肥料的 EM堆腐法EM是一種好氧和嫌氧有效微生物群,主要是由光合細菌、放線菌、酵母菌、乳酸菌等組成,在農業和環保
34、上有廣泛的用途,它具有除臭、殺蟲、殺菌、凈化環境、促進植物生長等多種功能, 用它處理人畜糞便作堆肥, 可以起到無害化作用。其具體方法如下:購買EM原液,按配方稀釋備用;(1)將人畜糞便風干至含水量約30-40 左右;(2)取稻草、玉米稈、青草等物,切成約 1-1.5cm 長的碎片,加少量米糠拌和均勻,作堆肥時的膨松劑;(3)將稻草等膨松物與糞便按重量 1:10 混合攪拌均勻,并在水泥地上鋪成長約 6 米,寬約 1.5 米,厚約 20-30 厘米的肥堆;(4)在肥堆上薄薄地撒上一點米糠或麥麩等物,然后再灑上制備好的EM配方稀釋液,每 1000kg 肥料灑 1000-1500 毫升;( 5)按同樣
35、的方法,上面再鋪第二層,每一堆肥料約鋪 3-5 層后上面蓋好塑料薄膜,使發酵。當肥料堆內溫度升到 45-50 時翻動一次,一般要翻動3-4 次才可完成。完成后,一般肥料中長有許多白色的霉毛,并有一種特別的香味,這時就可以施用了。一般夏天要7-15 天可完成,春天要15-25 天可完成,冬天要更長時間。 水分過多會使堆肥失敗, 會有惡臭味。 各地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條件反復試驗、摸索。堆肥用 EM稀釋配方:物質名稱稀釋比例清水100 毫升蜜糖或紅糖20-40 克米醋100 毫升燒酒 ( 含酒精 30-35 )100 毫升EM50 毫升2、有機肥料的自制發酵催熟堆腐法如果當地買不到EM原液,也可以采用
36、自制發酵催熟粉代替,自制發酵堆肥催熟配方及堆肥制法如下:( 1)準備好原料:米糠 ( 稻米糠、小米糠等各種米糠 ) ,油枯 ( 油料經榨油后之殘渣,如菜籽油枯、花生油枯、蓖麻子油枯等 ) ,豆餅( 制造豆腐等豆制品后之殘渣,無論何種豆類均可 ) ,糖類 ( 各種糖類和含糖物質均可 ) ,泥類或黑炭粉或沸石粉,酵母粉。(2)按以下配方配制好發酵催熟劑并進行發酵:發酵催熟劑配料表成分米糠油枯豆餅糖類水酵母粉14.514138500.5按上述配方,先將糖類添加于水中,攪拌溶解后,加入米糠、油枯和豆餅,經充分攪拌混合后,堆放,于 60以上的溫度保持 30 一 50 天進行發酵。然后用草炭粉或沸石粉按
37、1:1 的比例進行摻和稀釋,仔細攪拌均勻,制成堆肥催熟粉。( 3)堆肥。先將糞便風干,使水分含量達 30-40 。按糞便與稻草 ( 切碎 ) 等膨松物按重量 10:1 混合,每 100 公斤混合肥中加入 l 公斤催熟粉,充分拌和使之均勻,然后堆積成高 1.5-2 米左右,堆放于堆肥舍,進行發酵腐熟。在此期間根據堆積肥料因腐熟而產生的溫度變化,即可判定堆肥化的進程。當氣溫 15時, 堆積后第 3 日堆積肥料表面以下 30 厘米處的溫度可達70;堆積 10 日后進行第一次翻混。 翻混前 ( 當時 ) 堆積肥料表面以下 30 厘米處的溫度可達 80,幾乎無臭。 10 日后,第二次翻混,翻混前 ( 當
38、時 ) 堆積肥料表面以下 30 厘米處的溫度為 60。再隔 10 日后,第三次翻混前 ( 當時 ) ,堆積肥料表面以下 30 厘米處的溫度為 40,翻混后 ( 當時 ) 的溫度為 30,水分含量約達 30左右,之后不再翻混,等待后熟。后熟一般 3-5 天,最多 10 天即得。后熟完成,堆肥化過程即告結束。 這種高溫堆腐也可把原糞便中的蟲卵雜草種子等殺死,大腸桿菌也可大為減少,達到無害化的目的,但效果要比EM堆腐法差。3、有機肥料的無害化處理在有機肥料中,有些人畜糞便通常帶有各種病原菌、病毒、寄生蟲等,有些雜草帶有各種病蟲害傳染體及種子等,因此,用于有機茶生產一般都要經過處理,變有害為無害。 處
39、理方法;先把糞便進行脫水, 使水份含量達到20-30 。然后把脫過水的糞便輸送到一個專門蒸氣消毒房內,蒸氣消毒房的溫度不能太高,一般為 80-100 左右,太高易使養分分解損失。肥料在消毒房內不斷運轉,經消毒 20 一 30 分鐘,殺死蟲卵、 雜草種子及有害的病菌等, 消毒房內應裝有脫臭塔,臭氣通過塔內排出除臭。然后將脫臭和消毒的糞便配上必要的天然礦物,如磷礦粉、白云石、去母粉等進行造粒,再烘干,即成有機茶肥料。其工藝流程如下:畜禽舍糞便堆腐房脫水消毒除臭配方攪拌造粒烘干過篩包裝入庫(五)有機茶園施肥技術1、重施基肥。 在茶樹地上部停止生長后施入的肥料,統稱為茶園基肥。茶樹具有明顯的連續吸收養
40、分及養分貯存和再利用的特性,基肥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足夠的全面的能緩慢分解的營養物質,滿足茶樹生長發育的需要。 有機茶園的基肥主要以經無害化處理后的農家有機肥為主,包括廄肥、堆肥、綠肥、草煤、牲畜糞尿、餅肥等。配合天然礦質磷、鉀肥(如:磷礦粉、鈣鎂磷肥等)或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有條件的還可選用有機茶專用肥,作基肥施用。基肥施用時間在 11-12 月茶季結束后結合冬耕進行。畝施農家有機肥(畜欄、糞、廄肥等) 1500-2500 公斤,或用商品有機肥150-250 公斤,配合鈣鎂磷肥 25 公斤 / 畝或部分微生物肥料施用。基肥施用方法:條栽茶園在茶行一側或兩側開施肥溝施肥,幼齡茶園施肥溝寬15cm,深
41、 15-20cm,成齡茶園溝深20-25cm,把肥料均勻撒入施肥溝后蓋土。2、及時施用追肥在茶樹地上部分處于生長時期施入的肥料, 統稱為茶園追肥。 茶樹吸肥有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特點, 追肥的主要作用是不斷補充茶樹生長發育過程中對營養元素的需要, 因此追肥必須及時, 以免養分供應脫節, 有機茶園的追肥以含氮量較高的有機肥為主, 可采用腐熟后的有機液肥, 在根際澆施, 或者施用商品有機肥,每畝 100-200 公斤。一般全年追肥三次,第一次在 3 月上、中旬(無灌溉條件的不施),第二次在 5 月下旬,第三次在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施肥深度較基肥淺一些, 幼齡茶園開溝 4-6cm 深,成齡茶園
42、10-15cm 深。3、巧施根外肥有機茶生產茶園中, 當發現茶樹營養不良或出現某些營養缺素癥時, 必須采取根外施肥進行補救。 采用根外肥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在正常生產條件下,只能選用全有機或全天然的,且已得到有機認證機構頒證或認可的葉面肥。只有在出現 " 隱餓型 " 缺素癥或缺素癥表征的情況下, 才可有目的選用限制施用的化學型微量元素肥料,如硫酸鎂、硫酸鋅、鉬酸銨、硼砂等等。其濃度限于0.01%以下,最后一次噴施時間必須在采茶前20 天。晴天一般要求在傍晚時噴施,陰天不限;如噴施后2 天內下雨,須重新噴施。噴施時要將葉片正反面噴濕噴勻。除施肥外,為增加土壤有機質, 提高土
43、壤肥力, 還要充分發揮茶樹自身物質循環的優勢, 大力推廣修剪枝葉回歸茶園, 每年修剪下來的枯枝落葉可直接作肥料深翻入土,也可作茶園土壤覆蓋物鋪于土壤表面。(六)有機茶園綠肥栽培和利用種植綠肥是解決有機茶肥源, 改良土壤、 提高肥力的重要措施, 也是有機茶園增加生物多樣性, 改善茶園生態、 防止水土沖刷和污染的重要途徑, 對有機茶生產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有機茶園綠肥選擇在 1-2 年生幼齡茶園中種綠肥,可選用矮生或匍匐型綠肥,如伏花生、綠豆等,既不妨礙茶樹生長,又有利于水土保持。在 3-4 年生茶園中種綠肥,可選用早熟、矮生的綠肥,如烏豇豆、黑毛豆、小綠豆等等,可防止與茶樹產生生長競爭的矛盾。
44、 坎邊綠肥以選用多年生綠肥為主。 我省春季播種的綠肥品種主要有:豇豆、豬屎葉、太陽麻、綠豆、飯豆、花生、大豆、金光菊等;秋季播種的綠肥品種主要有:紫云英、巴西苜蓿、光葉紫花苕、蠶豆、豌豆、肥田蘿卜、軟偏豆等。2、有機茶園綠肥栽培(1)不誤農時,適時播種。在適宜的播種期內,如水分和氣候條件許可,要力爭早播,有利于產量和品質。(2)不礙茶樹,合理密植:因地制宜,合理密植是茶園間作綠肥成敗的關鍵。茶園間作綠肥宜采用綠肥行間適當密播,綠肥與茶樹之間保持適當距離,盡量減少綠肥與茶樹之間爭光、水、肥的矛盾。茶園種植綠肥的方式可采用 1 年生茶園間作 2 行綠肥, 2-3 年生茶園間作 1-2 行綠肥, 4
45、 年生以后,茶園不再種綠肥。重修剪與臺刈改造茶園的行間, 當年均可種 1 行綠肥。茶園綠肥的種植方式要根據茶樹樹冠對行間的覆蓋度來決定。 冬季,由于茶樹與綠肥之間矛盾少,可適當密播。(3)根瘤菌接種,提高綠肥品質:在茶園間作綠肥時,要選用相應的根瘤菌接種。在一般紅壤茶園中,由于鉬的含量低,導致綠肥根瘤菌發育不良,固氮能力弱。如果在根瘤菌接種時拌以鉬肥,可大大提高綠肥固氮能力。( 4)及時刈青,減少矛盾:各種綠肥,尤其是夏季綠肥中的高稈綠肥,株體高大,后期生長迅速,吸收能力強,常會妨礙茶樹正常生長。這時,就需要及時刈青,并通過埋青,提高茶葉產量。(5)利用零星地塊,廣辟肥源。除了在幼齡和改造有機
46、茶園中間作綠肥之外,應有計劃地利用園邊地角或荒蕪園地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地塊,建立有機茶綠肥基地,增加綠肥肥源。此外路邊、溝邊、梯坎、水庫、塘堰四周亦充分利用。3、有機茶園綠肥的利用(1)直接埋青:茶園間作綠肥或坎邊綠肥,均可刈青后直接翻埋作為茶園基肥。冬季綠肥的翻埋期在盛花期;速生早熟夏季綠肥,如烏豇豆、速生飯豆等,在上花下莢期翻埋;高稈夏季綠肥,由于生長期長,可以多次刈青,一般宜隨割隨埋。 但由于綠肥發酵腐爛時要放出大量的熱,容易燒壞茶根, 高溫缺水時期更甚,所以翻埋綠肥時,要離茶樹根頸40cm左右處開溝深埋。(2)制成堆肥或漚肥:茶園綠肥可以制成堆肥或漚肥,作茶園追肥或基肥施用。茶樹在生長季節主要施速效肥料, 綠肥經過堆腐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消費者行為分析與教育方案設計
- 編碼安全評估方法-洞察及研究
- 廈門行政執法管理辦法
- 任務驅動活動對素養提升的影響與策略
- 醫療通信安全管理辦法
- 學科交叉研究面臨的挑戰與解決路徑
- 國有企業中介服務機構選聘流程與標準
- 農業綜合資金管理辦法
- 城鄉融合:礦山生態修復規劃策略研究
- 機電設施養護管理辦法
- 區塊鏈挖礦周期與收益分析
- 2024年人類對外星生命的深入探索
- 造謠法律聲明書范本
- (完整word版)高中英語3500詞匯表
- 輸變電工程檔案管理歸檔要求
- SYB創業培訓游戲模塊2課件
- 獸醫傳染病學(山東聯盟)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青島農業大學
- 腸系膜脈管系統腫瘤的診斷
- 爆破工程技考核試卷
- 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
- GB 18068-2000水泥廠衛生防護距離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