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6.1 整體構架的維修加固技術年久失修的木構古代建筑、整體構架通常常見病態(tài)是歪閃,其原因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大多數(shù)是因地震或常見風向的影響所致,個別的也有因局部地基下沉所致。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整體木構架的維修首先需要將構架扶正,然后再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再度歪斜。( 1 )整體木構架的歪閃與扶正如果是主要構件梁或柱子有槽朽中空不能承重的情況,只有拆落修整構件后,再重新按原制規(guī)安,來達到扶正構架的目的。如果是主要大木構件基本完好的情況下,就不需要全部落架規(guī)安,而是采取“打牮拔正”的方法。打牮拔正的方法,是使用較為簡單的工具,一方面將下沉構架抬平,叫做“打牮”,另一方面將傾斜的構件歸正,叫做“拔正”。
2、實際工作中二者是不能分開的,所以此項工作被統(tǒng)稱為“打牮拔正”。打牮, 是用一根稱為立牮桿的立捍頂在要抬平的梁皮底,桿下墊以抄手楔子(兩個木楔子尖尖相對相壘放置)打牮時,左右相對打緊木楔, 立牮桿逐漸升高頂起構件以抬平的目的。這是利用力學上的尖劈,以小力發(fā)大力的道理。如果起重的結構沉重時,另加一根臥牮于立牮桿底部,臥牮的中間墊木塊做為支點,另一端加重物,使立牮桿向上升起,這一方法是利用杠桿的作用以節(jié)省用力。天秤: 打牮是從下向上使下沉構件逐漸抬平,天秤是從上向下將下沉構件吊起的工具,它是利用杠桿原理,用長杉槁(一般用3-5 根杉槁捆扎成一根大料)作秤桿,中間用支架,為支點,一端加壓,另一端吊去重
3、物。拔正用絞車,又稱絞磨。古代為木制,現(xiàn)代用鐵制。現(xiàn)在所用的絞車,木床用方木做成,長約2 米,高寬各約一米,中間置徑約20厘米的木軸,上饒大繩(直徑3-4 厘米) ,牽引重物,木軸上部鑿孔穿推桿作為用力點。工作時手扶推桿使木軸轉動,大繩牽動構件可做上下或左右移動,再配合一些簡單的滑輪調(diào)整受力的方位。它的工作原理與農(nóng)村普通汲水用的木制轆轤相同,推桿相當于轆轤的曲柄,由于它的旋轉半徑比木軸半徑大幾倍或十幾倍,加力點的速度恒大于生力點的速度,因而加小力可以產(chǎn)生大力的作用。具體操作是,一般情況下如僅是檐柱歪閃可直接用絞車拉正,如整體傾斜時,應在傾斜方向的相反方向安置兩臺絞車扶正。如傾斜有伴隨梁枋下沉時
4、,應同時加用立牮桿或天秤吊起梁枋。總之這是一件省工但有極為需要高超技巧的工作,必須詳細制定施工方案后才能達到預期的良好效果。稍不慎重將梁枋榫卯拉斷,其效果則適得其反,還不如拆卸后重新安裝比較穩(wěn)妥安全。( 2)整體木構架的加固整體木構架發(fā)生歪閃,經(jīng)過打牮或拆重新歸安后,為防止木構架繼續(xù)發(fā)生歪閃時,一般采取以下幾種加固措施。1 柱頭與額枋之間加釘拉板木構架歪閃,由于額枋插入柱頭的榫卯很小,特別是明清建筑物,一般僅為柱徑的1/4,形式多為直榫遇震極易拔出,木構架歸正后在柱頭頂部釘一聯(lián)接左右額枋頭的鐵板,中間留出孔將柱頭的饅頭榫套入,兩翼伸在額枋上皮,用鑷頭釘釘牢。這樣一周圈的柱頭都釘好鐵板, 其效果
5、類似現(xiàn)代建筑中的圈梁,可以防止柱額枋局部拔榫和整體歪斜。 板厚一般0.3-0.4 厘米, 寬度和總長度視建筑構件的大小而定,一般情況下寬度約為5-10 厘米,總長除柱頭直徑另加50-60 厘米。2 檁頭連接檁條是木結構建筑中縱向主要聯(lián)系構件,但檁頭連接榫卯一般都是直榫而且多不嚴實。在大型工程中揭除瓦頂更換椽望時,一般都在檁頭交接處,于檁上皮加釘鐵扒鋦或鐵板加固。3 加釘拉桿椽檐頭下垂大多數(shù)原因是由于檁條向下滾動造成的。因此, 在考慮防止整體木構架牢固時,為防止檁條再向外滾動,于每間上下檁條之間加釘拉桿椽兩根,通常要用新料制作椽子(舊椽子兩端有釘眼,不適用) ,兩端用螺栓與檁條釘牢。自上而下,自
6、前坡向后坡,各檁條間的拉桿椽基本上聯(lián)成一條直線。在斜搭掌式鋪釘椽子的木構架中,也可以在椽檔間自上而下用一根長鐵條,在與檁條相交處用螺栓釘牢,這種做法又稱鐵板椽。以上兩種做法,在實踐中可以證明凡采用此種拉桿椽的都沒有再發(fā)生檁條外滾的現(xiàn)象,對防止整體木構架歪閃或檐頭下垂都有明顯的效果。4 外廊加固在重檐建筑中,下層為周圍廊式的建筑物中,周圍廊向外閃是常見的病癥之一。其原因主要是因檐柱上的抱頭梁或桃尖梁后尾插入老檐柱的榫頭長度小,且多為直榫,當檁條外滾或斗拱外閃時,直榫的梁極易拔出造成廊柱外閃或向左或右傾斜。明清時期雖然比較普遍的在檐柱頭的里側增加一根穿插枋但后尾仍為直榫,尚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現(xiàn)在
7、常用的加固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桃尖梁上皮或下皮隱蔽處用鐵拉桿,前端釘在梁頭,后尾穿過老檐柱用螺帽擰緊(嵌于柱身內(nèi)不露明) ; 另一種是釘在穿插枋的上皮,兩端分別穿過檐柱和老檐柱,用螺帽擰緊,嵌于柱身內(nèi)不露明。( 3)臨時支撐加固木結構古建筑,遇有地震、暴風、水災等以外災害時,常易發(fā)生整體歪閃或局部沉陷等情況。遇有此種現(xiàn)象,為防止殘毀情況繼續(xù)擴大, 甚至全部坍塌,為了建筑物的安全,必須及時進行搶險加固工作。一般是進行臨時支撐,由于結構情況不同,殘毀程度不同,很難制定出統(tǒng)一的做法,但加固工作中最基本的原則應該是一致的。第一,依據(jù)構架歪閃的方位,在其相反方位用木桿斜撐,角度以45-60 度為宜,桿頭
8、應頂在最大歪閃部位。木桿的細長比不宜大于1/20,斜撐底部應支墊牢固,不要使其滑動。第二,梁枋折斷、彎垂,應用木桿支在最危險部位,支桿上需加墊木以擴大受力面積,支桿底部用抄手楔子支牢。第三,柱子下沉時,應支墊四周的梁枋以減輕柱子受力,避免繼續(xù)下沉。第四, 局部坍塌時應局部拆卸保存構件或支搭保護措施避免殘毀情況繼續(xù)擴大。6 2 大木作維修技術( 1 )受壓構件的維修加固技術木柱是古建筑木構架中的主要受力構件,也是整體木構架下層的支撐構件。按力學計算,大多數(shù)建筑中,柱子的斷面都超過實際需要的尺寸一倍或幾倍,這就為維修提供了許多方便,有的柱根槽朽雖然已超過斷面面積的1/2,建筑物本身仍然安全屹立。但
9、有些情況如白蟻柱空,外表面無明顯癥狀,實際情況卻又十分危險。此外,柱子劈裂、柱子局部槽朽等也都是常見的病害。1 劈裂加固木柱劈裂的原因大約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劈裂,建筑時常用的木料尚未完全干燥,建成后在干燥過程中形成裂縫,此種細小的裂縫,只要在桐飾之前用膩子將裂縫抿嚴實,裂縫寬度超過0.5 厘米的應用木條鑲嵌粘接牢固,縫寬 3-5 厘米或以上的除嵌木條外還應用鐵箍加固。另外一種是受重力壓劈,多數(shù)是柱頭劈裂此種情況雖不多見,但必須妥善處理,除對劈裂部位粘接并用鐵箍加固外,一般在條件允許下(如墻內(nèi)柱),在靠近柱子的梁枋或額枋端部底皮增加抱柱,減輕柱子的荷載。2 柱根槽朽加固墻內(nèi)柱最易發(fā)生此種癥狀。表
10、皮槽朽不超過柱根直徑的1/2 的,一般采取剔補加固,但必須將槽朽部分砍刮干凈,因為槽朽部分的真菌殘留后遇到適當氣候仍然繁殖損害構件。槽朽嚴重自根部向上不超過柱高的1/4-1/3 時,一般采取墩接的方法,常用的以下幾種式樣。巴掌榫:這是最簡單的式樣,搭交榫長至少應為40 厘米,粘牢后外用二道螺栓或二道鐵箍加固。抄手榫:在柱斷面上劃十字線分為四瓣,剔去搭交的二瓣,上下相對卡牢,外用鐵箍加固。螳螂頭榫:墩接部分的上部做成螳螂頭式插入原有柱內(nèi)。以上幾種適用于木料墩接。在墻內(nèi)柱槽朽高度50 厘米以上的,可以用混凝土墩墩接,預先量好槽朽尺寸,筑打長方形的混凝土墩,內(nèi)插兩塊鐵板,施工時將槽朽部分截去后接墩,
11、兩鐵板夾住原柱身,用二道螺栓釘牢。墻內(nèi)柱的柱根槽朽高度50 厘米以下的,一般將柱根截平,用方石塊支墊即可。露明柱的柱根槽朽高度較低時(一般20-30 厘米) ,一般用短石柱墩接,直徑應小于木柱徑10 厘米左右,墊好后在石墩表面包以5厘米厚的木板,接縫處用鐵箍打牢,因為高僅20-30 厘米的木墩,順紋受壓容易劈裂。3 柱子槽朽中空的灌漿加固木柱中空的現(xiàn)象,是南方木構建筑中常見的病情,大多數(shù)都是由于白螞蟻蛀蝕的結果。過去只有以新木柱更換,因此要局部拆卸梁架。但此種方法不需拆落梁架,為此這種方法得到普遍的重視和推廣。操作程序如下:第一, 先將要灌漿加固定的柱子周圍支撐牢固,以減除柱子的荷載。第二,
12、在柱的一面,開寬約 10-15 厘米的深槽于柱空處,自上到下開通,將柱內(nèi)空處的槽朽部分剔除干凈,以見到好木為止。并將柱內(nèi)空處的木屑等雜物清除干凈內(nèi)部有雜物影響灌注效果。第三, 柱身裂縫及孔洞需全部用環(huán)氧膩子封閉嚴密,以防灌漿時漿液流淌。第四,柱身孔洞堵封后,開始配料灌漿,一般用自制的漏斗人工灌注,不加壓力,自上而下分段灌注。先在最底部用槽口木條將已開的槽口堵嚴,高越0.5-1 米,灌注漿液每次多用樹脂熱量增大影響質(zhì)量。 兩次灌注時間應相隔在半個小時以上,即須等待灌漿初步固化后再繼續(xù)灌注。第五,每灌完一段后再補配上段的槽口木條,用環(huán)氧粘牢,等干燥后再進行灌漿,但需特別注意,灌漿后柱子表面不得留有
13、漿液的污跡,若有污跡需用酮或香蕉水隨時擦擦拭干凈。第六,灌漿材料配方:10g4g2-3g100 g補漏洞所用還氧膩子配方重量比如#307 2 不飽和聚酯樹脂過氧化環(huán)已酮漿(固化劑)萘酸鈷笨乙烯液(促進劑)石英粉第七, 粘接槽口木條和勾縫、下:E 44 環(huán)氧樹脂: 100二甲笨10二乙烯三胺:10石英粉:適量4 新?lián)Q木柱原來木柱由于種種原因或全部槽朽,或是下半部槽朽高度超過柱高的 1/4-1/3 以上,原木柱已不適合于墩接的則應允許更換新料,應該致意以下幾點:第一,柱子的形制,須嚴格按照原狀制作,柱頭卷殺和梭柱,在施工中應做足尺樣板,不能隨意砍削。第二, 更換柱需選用干燥木料,材料應與原來的用料
14、盡量可能一致,如系后換劣等材質(zhì),應按原來的材質(zhì)更換。墻內(nèi)柱應預先做好防腐處理。( 2)受彎構件的維修加固技術古代木結構中的受彎構件,主要包括梁枋和檁等構件。這些構件都是上部承受壓力,下部承受拉力。由于荷載大或年久漏雨,局部槽朽,以至整體構件常常出現(xiàn)彎曲、劈裂或底部斷等現(xiàn)象。中國古建筑的大梁,雖然多數(shù)簡支梁,但又多是承受二處集中荷載的受彎構件。因而它的殘毀因素比一般受均布荷載的簡支梁更加復雜一些。常用的加固方法根據(jù)損壞情況有以下幾種:1 大梁劈裂,彎垂加固大梁彎垂是常用的現(xiàn)象之一,依據(jù)有關建筑法令規(guī)定,按建筑物價值和大梁所處的位置,對大梁彎垂尺度的限制也不一致,一般情況允許為梁長的1/250-1
15、/100 ,超過 1/100 梁長的被視為危險構件,應考慮加固處理。重要的大梁一般限制在1/200 左右。事實上,凡是彎垂嚴重的一定帶有劈裂現(xiàn)象出現(xiàn)。加固的技術措施按以下兩種分別處理。第一,彎垂的處理大梁的彎垂在允許范圍以內(nèi)應視為正常現(xiàn)象。超過規(guī)定范圍的,如果大梁無嚴重槽朽或劈裂現(xiàn)象時,一般在拆卸后反轉放置,即將梁底面向上,用重物加壓,經(jīng)過一定時間(10-20 天)一般可以壓平,就被認為是可用構件。這里所說的“平”, 即指彎垂在允許范圍以內(nèi)的尺度。事實上,此種情況下彎垂的梁,大多數(shù)在卸除梁上的荷載時,常常是自動彈回一部分,經(jīng)過加壓后是可以恢復到允許范圍以內(nèi)的。經(jīng)過反置加壓后,如果仍不能恢復,只
16、要大梁無嚴重裂縫或槽朽情況時, 凡是重要構件我們也不主張更換,在主要受力點支撐細鋼柱以保持它的史證價值。同時對小的裂縫,局部進行粘接,槽朽處進行剔補。第二,裂縫的處理通常采用打箍和粘接的方法,梁側面有裂縫時,一般打鐵箍2-3道防止繼續(xù)開裂,鐵箍寬5-10 厘米,厚0.3-0.4 厘米 ,裂縫寬度超過0.5 厘米時,在打鐵箍前應用舊木條嵌補嚴實,并用膠粘接。近年也常用玻璃鋼箍代替鐵箍,主要材料為玻璃布用不飽和聚酯樹脂為粘接劑,它的優(yōu)點是糊法易于操作,可以表面做舊,最大優(yōu)點是固化后收縮性較大(約為4%-6% )恰好解決了用鐵箍不易卡牢的缺點。所用材料配比如下:不飽和聚酯樹脂100過氧化環(huán)已酮漿4萘
17、酸 笨乙烯液1-2g所用玻璃布以無堿脫蠟無捻方格為宜,厚度為0.15-0.3 毫米。制作時應注意,先將玻璃布按需要寬度截成布條,二塊布條接頭時需重疊10 厘米以上,操作時需注意不得留有氣泡,以免影響質(zhì)量。裂縫寬深時,在加鐵箍前可灌注高分子材料粘接加固,通常用環(huán)氧樹脂灌注,先將裂縫外口用樹脂膩子勾縫,防止出現(xiàn)漏漿,勾縫時須凹進表面約0.5 厘米,留待處理后最后表面作舊。每條縫應預留2個以上的注漿孔,一般情況下用人工灌注,配方如下:E一環(huán)氧樹脂:二乙烯三胺:二甲胺 =100: 10: 10 (重量比)勾縫用環(huán)氧膩子,在上述灌漿液中加適量的石英粉即可。大梁底部斷裂和局部槽朽的情況是值得特別注意的,此
18、種情況說明大梁的力學性能隨著斷面減小而減少。對剩余的完整斷面進行力學計算,如超過允許應力2%以上時,應考慮更換或加頂柱。經(jīng)計算后剩余斷面仍不符合要求可在大梁兩側先將斷裂處粘牢或槽朽處剔補完,整后再用鋼板螺栓加固或用“ U”形鋼板梢螺栓加固。2 額枋的加固第一,額枋彎垂、劈裂的處理與大梁相同,額枋的榫頭常易因梁架歪閃拔出,甚至劈裂折斷。榫頭完整的在維修中按原位安裝后,一般在柱頭上加拉扯鐵活,劈裂、折斷或槽朽時,只要額枋正身無嚴重劈裂,槽朽的可以考慮只換榫頭的方法予以加固。先將槽朽劈裂榫頭及其延伸部分去除,然后在額枋端捕開卯口,長度需為榫4-5 倍。 用一塊干燥硬木心,外用玻璃布和不飽和聚酯樹脂用
19、手糊法纏繞,按原榫頭尺寸只制成新榫頭,然后將榫頭推入額枋的卯口內(nèi),用環(huán)氧樹脂粘接牢固,最后將額枋開卯口處表皮破去0.5-1.0 厘米,用玻璃布和不飽和聚酯樹脂纏繞,固化后安裝就位。第二,明代以前的木構古建筑中,常常發(fā)現(xiàn)額枋斷面小,壓彎后不易調(diào)直或卸載后雖能恢復平直,但負重后仍有彎垂現(xiàn)象時,說明枋的斷面,主要是高度不足,遇到此情況時,可有兩種加固方法。一種是在普拍枋為直榫的情況下,將普拍枋與額枋間加暗梢,并用膠粘合,使之成為拼合梁,另一種方法可在柱頭處額枋底皮用角鋼嵌入成為暗藏的雀替來增加額枋端部的剪力并縮短了額枋的實際長度。 角鋼嵌入額枋底皮部分需用玻璃鋼箍纏繞隱蔽或將底皮砍薄釘木板隱蔽。3
20、承椽枋的加固承椽枋最常見的殘毀情況就是扭閃,主要是由于它的受力情況而造成的。 它本身是承托山面椽子或是下層檐的檐椽尾的橫向構件,原來的結構式樣有以下三種。第一,椽尾搭在承椽枋上皮,出頭超過枋子的里皮。第二,椽尾搭在承椽枋上皮不出頭。第三,椽尾搭在承椽枋外側的椽窩內(nèi)。這幾種做法共同的弱點是:當檐頭檁子發(fā)生外滾動時,帶動椽尾及承椽枋向外歪閃,第二、三兩種情況的偏心受力較大,扭閃的可能也就更大一些。承椽枋如果嚴重槽朽時可以更換新料,但通常情況多屬扭閃帶有劈裂,可先補修完整(方法同大梁)。為防止再發(fā)生扭閃情況,應做防止扭閃的加固處理。首先應先做防止檐頭檁子鼓動的處理,通常加鐵釘?shù)酰缓蟀床煌Y構情況對
21、承椽枋采取加固措施,第一式樣時可在枋上皮增加一根壓椽木,用鐵箍、螺栓或在額枋和壓椽木之間用短柱支頂,將椽子后尾夾在壓椽木與承椽枋之間。第二、三式樣的結構,可在承椽枋的外側,附加一根枋子,增大椽尾與枋木的接觸面。以上幾種方法,經(jīng)過實踐證明效果是比較明顯的。4 檁子的加固檁子的殘毀情況,常見的頂面槽朽,局部槽朽、拔榫、折斷、劈裂和向外滾動等現(xiàn)象,通常采取修補、更換或隱蔽處增加預防性構件。第一,上皮槽朽和局部槽朽:僅是上皮槽朽2-5 厘米,只要剔除槽朽部分,或按原尺寸釘補完整即可。局部槽朽,經(jīng)過計算端面不足承重時,應更換原料。第二,拔榫:檁子拔榫主要是由于梁架歪閃而引起,維修時待梁架拔正或重新拆裝歸
22、位后加鐵鋦子即可。僅是榫頭折斷時,可用一個硬雜木的新榫頭,一端做成銀錠盾頭嵌入檁端粘牢并加鐵箍卡牢。第三,彎垂:超過檁長的1/100 時,可先做翻轉壓平,如果彎垂程度仍不能達到1/100 以內(nèi)時,應考慮更換新料,如果已減少到1/00 以內(nèi),施工時可在檁上皮墊木板找平,舊檁仍可繼續(xù)使用。遇有特殊情況,經(jīng)過力學計算,證明原構件斷面尺寸不夠大,此時可以從兩方面來考慮,首先考慮用減輕檁上荷載來解決,如果不可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檁子與檁下的墊板、枋子等用鐵箍或螺栓聯(lián)為一個整體,變成復梁的形式。如果幾種方法都不可能,最后才考慮更換新料。第五, 檁子向外滾動的加固措施:檁與梁頭的搭交形式常見的有幾種:
23、檁、墊、枋三件聯(lián)用(或檁、墊二件聯(lián)用)。檁下用攀間枋和用托腳的。第一種圓檁置于梁頭半圓槽內(nèi),第二種搭在枋上,梁頭凹槽更淺,穩(wěn)定性較差。當上層椽子受力后在檁上產(chǎn)生向下的推力,促使檁向外滾動。第三種有托腳的,斷面尺寸大的尚可擋住,斷面小的作用不大。因而在修理過程中為防止檁向外滾動,經(jīng)常采取加固措施來加以預防。最簡單的方法是在梁頭上皮緊貼檁搭縫處,用楔形木塊頂住檁頭,并用鐵條釘在梁頭兩側。經(jīng)驗證明此種做法并不理想,因為檁外所露梁頭尺寸很小(一般長為半椽徑)、楔形木塊受力后常易滑脫。 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檁上的椽子做為加固構件,習慣上稱為“拉桿椽” 。5 梁枋槽朽與更換根據(jù)槽朽后剩余完好木料的斷面尺寸
24、,進行力學計算,如仍能安全荷重時應進行修補,將槽朽部分剔除干凈,邊椽稍加歸整,然后依照槽朽部位的形狀用舊料釘補完整,膠粘牢固釘補面積較大時加1-2道鐵箍。如原構件為貴重木料制成如楠木,在釘補時更應嚴格要求,因為此種構件外部多無油飾或彩畫。釘補木塊的邊緣應嚴實。表面要干凈,不得有污點,事實上此種釘補是特殊的藝術加工,是一項非常細致的工作。槽朽嚴重經(jīng)過力計算不能承擔荷載時,可以更換新料,嚴格按照原來的式樣尺寸制作。最好選用與舊構件相同樹種的干燥木材。新砍伐的木材應經(jīng)干燥處理后才能使用。制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 榫卯式樣尺寸,除依照舊件并須核對與之搭接構件的榫卯,新制構件應盡使搭交嚴密。第二、梁
25、、枋斷面四邊抹楞的,應仔細測量其尺度。找出其砍制規(guī)律進行制作。如原構件用鐵錛砍制的則不要刨光,以保持原有建筑物的特征。第三、 原構件為自然彎曲構件,斜梁在選料時應特別注意尋找彎曲形狀相識的樹木,進行復制。第四、更換梁、枋的原則上應照制用整根木料更換,如遇特大構件木料不能解決而影響施工進度時,可以改拼合梁,內(nèi)部拼合處理可采用新結構的技術,但外輪廓及榫卯式樣不得改變。如原構件為包鑲作法,也不要無根據(jù)的用整料代替,應保持原來建筑的時代特征。6 梁枋修配時的預安裝各種維修的梁枋構件,修補或更換的過程中,都需要隨時與其相連構件校核榫卯是否嚴實,尺寸是否相符。在安裝前,修配構件較多時, 一般要進行預安裝,
26、實踐證明這是一項保證工程質(zhì)量的必要工作。具體做法是,在施工現(xiàn)場的空地上將每縫梁架的大梁兩端支墊平穩(wěn),按結構次序自下而上的進行實地安裝。凡尺寸不符,榫卯不嚴的應及時進行修改,然后拆卸保存以等待正式安裝。如果是落架重新安裝或新復原的梁架,預安裝就是一道不可缺少的工序。7 3)角梁的加固通常所謂的角梁部分,包括老角梁與仔角梁一組兩根構件。其結構有兩種,第一種是仔角梁較長,后尾與老角梁尾合抱于檁子搭交處。第二種是仔角梁較短,后尾巴漸薄,附在老角梁的背上。由于角梁所處的位置最容易受風雨侵蝕,故常出現(xiàn)梁頭槽朽,梁尾劈裂或槽朽折斷等現(xiàn)象。梁頭槽朽老角梁頭槽朽不超過挑出長度的1/5 時可以將槽朽部分鋸掉。 用
27、新料依照原有式樣更換與原構件刻榫粘接。如槽朽超過上述限度, 應自槽朽處向上鋸成斜口,更換的梁頭后尾抹斜如飛椽與原構件搭交粘牢后用螺栓或鐵箍2-3 道加固。 屬于第一種結構式樣的仔角梁槽朽處理與此相同。屬于第二種結構式樣的仔角梁頭槽朽時通常要整根更換。梁尾劈裂此種現(xiàn)象常見于第一種結構,因后尾與檁合抱,開卯口后所剩斷面較小,常易劈裂。加固時先將劈裂部分灌漿粘牢外,安裝時在梁外皮加鐵箍一道。以加強老角梁和仔角梁的連接。或在梁的尾部用鋼板抱住梁尾,延長至檁外皮,用螺栓貫穿老角梁與仔角梁。槽朽或折斷的處理與大梁相同。8 4)椽子的加固椽子、飛椽、望板、連檐、瓦口等是大構架最上層的構件,因多受雨水直接侵蝕
28、,維修中更換的比例最大。在時代較早的木構古建筑的維修中,連檐、瓦口大多數(shù)是全部需要用一等松木照遠尺寸更換,望板槽朽的比例數(shù)也比較大。椽子中毀壞的情況多為槽朽、劈裂和彎垂,通常以檐椽殘壞較多。槽朽部分如在受力最大的支點上,一般需要更換,劈裂彎垂的,不嚴重的一般應列為可用構件,予以適當粘接加固,椽尾劈裂不能打釘釘?shù)膭t需要更換,換下的檐椽一般考慮改為花架椽或腦椽,彎垂不超過長度的 2%應繼續(xù)使用。飛椽一般是椽尾折斷或槽朽,凡椽尾長度小于正身2 倍的,原則上應更換材料。飛椽一般是椽尾折斷或槽朽,凡椽尾長度小于正身2 倍的,原則上應更換新料。凡需要換新撩的應按原規(guī)制尺寸,用干燥木材制作。椽子應用圓木,飛
29、椽需用一等紅白松木,遇有卷殺椽飛需按原椽制作。重新鋪釘時,應注意要新舊構件搭配鋪釘。6 3 小木作的維修技術小木作,一般包括門、窗、天花、藻井、欄桿、樓梯以及佛道帳等,屬于木工和雕刻工合作的結構,現(xiàn)將經(jīng)常遇到的維修門、窗、天花的技術措施,主要如下:( 1)板門維修板門是由多塊厚木板組拼裝而成的,常因原來用料密云干透,年久木料收縮出現(xiàn)裂縫,不嚴重時可用木條嵌縫,裂縫大的,應拆卸后重新拼裝增加一塊木塊,補齊原來尺度。外觀比逐縫嵌木條的效果要好。( 2)塥扇門、窗的維修塥扇門、窗是由于年久常易發(fā)生變形,邊挺抹頭榫卯松脫,維修時一般應拆卸后重新組裝,榫卯用膠粘牢。邊框局部槽朽的應釘補完整,塥心殘毀時,
30、應該缺多少補多少,不要全部換新,盡量保留原來構件,因為塥心大多為雕刻品,應盡量保留古代的藝術構件。(3)天花的維修平板多為通常木板,是支條組成小格式的天花。井口天花是由支條組成大方格的天花,天花板是分塊安裝。兩種天花共同常見的毛病是整體下沉。處理的技術措施是,首先在底部用木板托住,然后用千斤頂頂平,然后在上部用鐵拉條吊裝在梁架的梁枋上。井口天花半殘裂的,一般先釘補齊整,盡量少換為宜。缺欠的按原尺寸補配,井口天花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支條折斷。因為這些支條多不是整料,長度有一檔、二檔、三檔之分。各檔支條相接榫卯多不牢固。遇到此種情況采用在交接處釘拉鐵板,寬約為5-7 厘米,厚為 0.3 厘米,剔槽
31、臥于支條底皮。天花頂部多用于帽兒梁吊起天花,施工中常常發(fā)現(xiàn)帽兒梁長度不夠, 兩端未能搭在梁架上,遇到此種情況應將帽兒梁用鐵欄桿吊裝在附近的大梁或檁上。64 瓦作維修技術瓦頂?shù)木S修是保護古建筑、延長古建筑“壽命”的重要技術措施。通常說古建筑應保持“不塌不漏”, 科學的說法應該是“不漏不塌”。 這就充分說明瓦頂?shù)闹匾R蛔沤ㄖ貏e是木構古建筑物,能保持瓦頂不漏雨,就可更多地延長古建筑物的壽命。瓦頂維修技術分為兩大類,即瓦頂保養(yǎng)與瓦頂維修。( 1)瓦頂保養(yǎng)主要目的是防止瓦頂漏雨,這是需要經(jīng)常進行的保護工作之一。1 、瓦頂除草古代建筑的瓦頂,都是用許多小塊瓦件覆蓋而成。按照它的做法,大體上分為兩種
32、:一種是北方較寒冷地區(qū),都是雜瓦件下鋪墊較厚的苫背層,南方較潮濕地區(qū)中的重要建筑也多在瓦底墊有較薄的苫背層。大多數(shù)祠堂、住宅等建筑則多不做苫背的冷攤瓦做法。瓦頂生草主要發(fā)生在有苫背層的古建筑瓦頂上。尤其是在北方,古代的苫背層內(nèi)摻有黃土,為草木生長準備了適宜的土壤。年久瓦縫勾灰脫落,瓦壟內(nèi)積土,草木籽隨風飄蕩落在隴或瓦縫內(nèi),遇適當濕度即可生根發(fā)芽, 有時競可生長成直徑相當大的樹木。草木根破壞了原來瓦頂?shù)姆罎B層, 雨水滲入瓦頂內(nèi)的木構件上,年久即發(fā)生槽朽、劈裂以至折斷,危急古建筑的安全。為止防止屋頂漏水,首先必須將瓦頂?shù)牟菽景纬M唔敵莸姆椒ǎ饕€是用人工拔除,此事看來簡單,但要連根拔起也非易
33、事,有時嚴重的整個筒板瓦底部全部被草根鋪滿。若只拔莖部,不取根部或取除干凈,不久又回會生出新芽來。因為只拔除外露的莖部或部分草木根,有時反而刺激它的生長,損傷本身是對植物的一種刺激,因為植物是活的機體,活動和刺激是相應的。為此瓦頂除草一定要連根拔起,才能收到實效。除了人工拔草以外,也可用化學藥劑去除瓦頂?shù)碾s草,但所用的藥劑首先須要求對人畜無害,更不能對古建筑物所用瓦件的質(zhì)地有所損傷,有效期還相當長。選擇藥劑相當嚴格。此外瓦頂拔草的時間也很重要,如果在深秋草籽成熟后,雖然連根拔除,由于施工時草籽落入瓦縫或勾灰內(nèi),等于是一次重新播種。第二年還會生出草木。經(jīng)驗證明最好的時間是春天湖初秋。所以在秋天施
34、工,一定要在草籽成熟之前拔除。實際施工時,有時不可能一次做到干凈徹底,往往需要連續(xù)二、三年才能夠收到實效。總之應連續(xù)進行,逐漸的由多到少,由少到無。越是年久失修的情況下,越是需要特別注意,才能較快地解決瓦頂生草的問題。2 勾抹瓦頂年久瓦縫勾灰脫落或拔除瓦頂后,都應即使用灰將瓦縫勾抹嚴實。勾灰脫落應先取除殘渣。拔除雜草后的瓦頂、瓦壟、瓦縫的勾灰也是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有時連同底瓦的灰泥也被松動,因而在重新勾抹瓦頂前,必須將松動的勾灰清掃干凈,然后再用灰將瓦縫重新勾抹嚴實。古代勾灰材料配比,依瓦件的質(zhì)地、色彩不同而異。黃色琉璃瓦頂勾灰用紅土麻刀灰,材料重量比如下:白灰:二紅土:頭紅土:麻刀:江米
35、:白礬=100: 10: 10: 8: 1.4: 0.5。綠色、藍色、黑色琉璃瓦定及布瓦(灰瓦)勾灰用青白麻刀灰,材料重量比如下:白灰:青灰:麻刀:江米:白礬=100 : 11 : 8: 1.4: 0.5。現(xiàn)在施工中多不用江米和白礬,用量重量配比如下:紅土麻刀灰,白灰:紅土:麻刀=100: 20: 4青白麻刀灰,白灰:青灰:麻刀=100:8: 4施工中應注意的是,紅灰中的紅土由于各地區(qū)產(chǎn)品質(zhì)量不同,用量應經(jīng)實驗決定,有時為節(jié)約紅土用量、勾灰時減少用量,抹完后再補刷紅土漿。此種做法當時的效果不錯,經(jīng)過幾次雨水沖洗刷后即發(fā)生褪色,效果不好應盡量避免,同樣布瓦頂用青灰勾抹后,再刷青灰漿的方法也是不可
36、取的。經(jīng)驗證明,除了勾灰的配比應嚴格掌握外,勾灰的技巧對于防止瓦頂漏雨也是十分重要的,勾抹不經(jīng)心,不久就會出現(xiàn)裂縫或勾灰脫落的現(xiàn)象。勾灰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筒瓦之間的瓦縫勾灰,應盡力將灰漿嵌入,第二,每隴筒瓦兩側的勾灰稱為“夾隴”, 應注意不要凸出瓦邊,要稍稍凹進去一些。如凸出邊瓦過多,夾隴灰干燥收縮后,雨水很容易沿筒瓦邊緣滲入筒瓦內(nèi)部,造成瓦壟內(nèi)部積水,嚴重的能滲透苫背層,使望板、椽子發(fā)霉,以至槽朽。第三,瓦壟底瓦之間的勾灰,不能出現(xiàn)空隙,因為這些部位最容易積存塵土和草籽,施工中有的工人將底瓦兩角抹成弧形,對防止瓦壟積存塵土、草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 經(jīng)常性的瓦頂保養(yǎng)工作第一,清掃瓦壟和
37、天溝、筒板瓦的瓦頂。瓦壟中遇風常易積存塵土和隨風飛來的草木種子和樹葉等雜物,不僅阻礙雨水的流通,積水過多還易發(fā)生瓦頂滲水、滋生雜草雜樹。因此要對瓦頂和天溝應每隔二、三年至少要清掃一次,時間以初春最為適宜,在古建筑旁高大樹木的地方應規(guī)定每年清掃一次。有些古建筑的瓦頂,雖然有積土雜物,并未生草,但由于年久,勾縫灰遇有部分脫落時,應及時掃除干凈并補抹勾灰,以防損傷情況擴大生草木或滲水。第二,修剪妨害古建筑瓦頂?shù)臉渲Α9沤ㄖ慕裕瑸榱嗣阑3T灾惨恍淠尽D昃脴淠鹃L大后,往往影響建筑物的安全,遇到此種情況,在一般情況下,如為雜樹應連根砍除。但若為多年古樹,姿態(tài)又美,已成為古建筑的很好的陪襯物,有的由
38、于樹木本身的高齡,也被視為文物一樣看待,遇此情況就不能整體砍除。然而對它那伸到屋檐邊緣的樹枝、落葉經(jīng)常飄落在瓦頂上,大放搖曳又常常掉檐頭瓦件,危急游客安全的,應適當?shù)挠枰孕藜簦瑢⒂绊懓踩舫笥植环赖K美觀的樹枝剪除掉。據(jù)此經(jīng)驗,要求我們今后在古建筑旁邊栽植樹木時, 一定要與古建筑保持一定的距離,最少要遠離臺基4-5 米以外。( 2)瓦頂維修當瓦頂漏雨嚴重或是局部或全部大木結構需要落架修時,也必須先揭除瓦頂,修好大木后再按原做法苫背、宕瓦。一般情況下瓦頂維修包括揭除瓦獸件、苫背層,然后于大木安裝后在重新苫背、宕瓦。在此之前還要對殘損的瓦獸件進行粘補;不能繼續(xù)使用的瓦獸件,還需按原樣進行復制。無苫
39、背層的古建筑瓦頂維修時,工序較簡單些。揭取瓦獸件及苫背層( 1) 瓦頂線裝記錄在揭除瓦件之前,首先進行現(xiàn)狀記錄,除文字記錄外,還應輔以草圖和照片,記錄的主要內(nèi)容如下:第一,工程做法記錄包括瓦頂?shù)氖綐訛樾健⒂采降龋蛔龇橥舶逋摺⒑撸庩柾撸┑龋煌呒馁|(zhì)地為琉璃瓦(包括顏色)、布瓦等。此外對于瓦頂?shù)某叽纾ǜ髅嫫抡骈L、各種脊長、各面檐頭長度、翼角翹起的尺寸以及各種獸件的高、寬、長的尺寸等。都應記錄清楚。此外各種瓦件的數(shù)量、每條脊所用的脊筒子的數(shù)目、式樣、排列順序也應記錄清楚。第二,殘毀情況記錄大吻、脊筒子、垂獸、小獸、勾頭瓦、滴水瓦以及帽釘?shù)葢礃嫾涗浰耐暾潭龋瑢τ跀?shù)量較多的筒板瓦或
40、蝴蝶瓦,多用百分比記錄,如某建筑物的瓦件筒瓦殘毀10% ,板瓦殘毀 15% 等。第三 ,形制記錄或稱法式記錄因為古建筑的瓦頂,是最容易被后代修的部分。歷史上的維修不可能完全按照我們今天“不改文物原狀的原則” , 因而現(xiàn)存狀況,多是歷代瓦獸件混雜地安裝在瓦頂上,如筒板瓦的雜用尺寸不統(tǒng)一,吻獸件的形制不是同一時代風格,更有各色琉璃瓦雜用的情況,此種記錄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分析瓦頂原來的狀況,在修理工作,特別是修復工程更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瓦件編號此項工作為修繕工作中的安裝工作所必須的。拆除瓦件前,對所有的藝術構件,包括大吻、小獸、雕花脊筒子等,為了在宕瓦時不至裝錯位置,拆卸前應進行編號、繪出編
41、號位置圖。編號應按照一定的順序,然后在實物上用容易識別的顏色筆寫上號碼。對于多數(shù)量的, 位置關系不大的勾頭、滴水、筒板瓦等,可不進行編號。但遇有圓形屋頂?shù)慕ㄖ拿侩]瓦件,分隴逐件編號,才能保證在宕瓦前時順利進行。(3)拆除瓦件一般順序是先從檐頭開始,卸除勾頭、滴水、帽釘,然后進行坡面揭瓦。自瓦頂?shù)囊欢碎_始(或由中間向兩邊分揭),一隴筒瓦,一隴板瓦的進行,以免踩壞瓦件。坡面瓦揭完后,依次拆卸翼角小獸、戧脊、 垂脊、 正脊。 通常是最后拆卸大吻,因為大吻體形大、重量大,要借助起重設備,故排在最后施工,便于操作。大吻是有幾塊雕花構件組成, 拆卸時先將各塊之間的連接鐵活拔除或鋸斷,然后由上到下逐塊
42、拆卸,必要時應將有雕飾部分包裝后再進行拆卸。拆卸瓦件所用的工具為瓦刀、小鏟、小撬棍等,不要用大鎬大鍬以免瓦件造成新的損傷。瓦件拆卸后應隨時從施工架上運走,放在安全場地,分類碼放整齊。自屋頂向下運送瓦件,可裝在籃子、箱子內(nèi)用卷揚機等吊裝設備運到地平,或用人力自腳手架上抬至地平。有些地方運送瓦件,在高度不超過4-5 尺時,采用“溜筒”。 它是由三塊長板裝成,類似兒童的滑梯,瓦件順筒溜到地平。更簡單的僅用兩根杉木槁并在一起,代替木板的“溜筒”。瓦頂?shù)牟鸪詈笠坏拦ば蚴晴P除望板或望磚上的苫背層,這時應補充記錄苫背層的做法、厚度。鏟除時須注意不要將望板戳穿,以防發(fā)生工傷事故。遇有用望磚的建筑物,最后應
43、將望磚揭下。揭除時一般是自脊根到屋檐,即自上到下逐塊揭除,如果發(fā)現(xiàn)椽子有朽折的部分,需預先在底部支搭安全架木。拆除瓦頂過程中,應配合照相記錄工作,以備研究研究原來做法和宕瓦時的參考。( 4)清理瓦件拆除瓦件后,重新安裝前,在適當?shù)臅r間內(nèi)要對瓦件進行清理,首先是清除瓦件上的灰跡,這道工序古代叫做“剔灰擦抹”, 用小鏟慢慢除去瓦件的灰跡,還要用麻布擦拭干凈。清理工作中應結合挑選瓦的工作,挑選的標準,一是形制,二是殘毀程度如何。瓦獸件的形制,首先要研究它原來的形制,選出比較標準的瓦件,以此標準進行挑選,不合格的另行碼放,以待研究處理。考慮到古代的手工操作的生產(chǎn)方式,構件的尺寸偏差較大,挑選時應考慮到
44、允許偏差,如筒瓦的寬度和長度±0.3 厘米,板瓦寬約為0 .1 厘米,板瓦長度的尺寸可以放寬一些。經(jīng)常遇到的情況是,瓦頂經(jīng)歷次重修,所用瓦件大小不一,挑選時首先應按不同規(guī)格進行碼放,以便研究處理。在保存線狀的修理時,我們主張對于這一部分不合規(guī)格的瓦件,只要堅固,就可繼續(xù)使用。在宕瓦時,仔細安排一下,將這些瓦件用在后坡或兩山,安排適當并不十分影響外觀。如果瓦件的顏色不對,是否使用,應按建筑物的重要性仔細考慮。殘毀的瓦件,按其完整程度可分為可用的、可整修的、更換的三種。依不同構件、不同建筑的要求,檢查的標準也不能完全一致,我們常用的檢驗標準介紹如下:筒瓦 四角完整或殘缺部分在瓦高的1/3
45、 以下的, 琉璃瓦釉保存1/2 以上的列為可用構件。碎成兩段搓口能對齊的,列為可修構件,其余殘碎的列為更換的構件。板瓦 缺角不超過瓦寬1/6 的后尾殘長在瓦2/3 以上的,列為可用瓦件。斷裂為二段搓口能對齊的,列為可修構件,其余殘碎的列為更換構件。勾頭瓦、滴水瓦檢驗方法與筒瓦一致,但應特別注意瓦件前部的雕飾,如花紋殘缺而輪廓完整的列為可用瓦件,輪廓殘缺或色釉全脫的,一般列為更換瓦件。脊筒子無雕飾的殘長1/2 以上都應保留繼續(xù)使用,有雕飾的脊筒,如僅雕飾部分殘缺的也可列為可用構件。小獸殘缺的應盡量粘補使用,缺欠的根據(jù)需要與可能進行研究是否補配。大吻缺少的大吻零件如劍靶、背獸、 獸角等一般需重新燒
46、配,對殘存的舊件,應盡量可能的粘補完整,因為這種大型藝術構件,重新燒制時,釉色、花紋很難做到與舊件完全一致。以上所述挑選瓦件的工作,都是以保存現(xiàn)狀為原則的。如為恢復原狀工程,則需要按照原要求的規(guī)定處理。挑選瓦件后,最好做出詳細表格,寫明應有數(shù)量、現(xiàn)存完整、粘接的數(shù)量及需要更換的數(shù)量。凡必須重新燒制時,應及早提出計劃,樣品送窯廠進行復制。在條件可能時,我們主張應盡量使用相同形制的舊瓦,多次經(jīng)驗證明,這樣做比重新制的效果更好一些。2. 屋頂苫背椽子、飛椽、望板(或望磚、棧棍)鋪釘后即可開始苫背工作。古代建筑的屋頂,除去造型藝術的要求以外,功能上的要求應是保溫與防水。北方屋頂?shù)纳槐硨佣己芎瘢话愫襁_
47、20-30cm , 主要是從保溫來考慮的。大型建筑物的苫背層更厚一些。南方普遍房屋雖然很少用苫背層,瓦件直接擺在椽子上,但一些廟宇、祠堂的主要建筑也都有較厚的苫背層。苫背層,北方地區(qū)通常分為三層,自上而下依次為護板灰、灰泥背、青灰背。南方地區(qū)一般只用灰泥背,不用護板灰和青灰背。( 1)護板灰從防水的功能考慮,護板灰是屋頂防水的最后一道防線,在望板或望磚鋪釘后,在其上抹護板灰一層厚度1-2 厘米。材料重量配比為:白灰:青灰:麻刀=100: 8: 3抹灰時要求自脊根向檐頭進行(即由上向下),七八成干時,再刷青灰漿,隨刷隨用抹子軋實。護板灰的做法,原意是為了防止望板槽朽而設的,應是隨著望板的出現(xiàn)而增
48、加的。明代以前,大多數(shù)建筑物不用望板而用“柴棧“(俗稱棧棍)鋪在椽子上。如遇到此種做法,應在棧棍上抹膠泥或摻灰泥一道,材料體積比為:白灰:黃土=1 : 4其中或摻以少量的麥殼或碎稻草。這一道泥,稱為“壓棧泥”, 意思是用灰泥壓住棧棍防止滑動。從防水效果考慮,作用并不明顯。北方農(nóng)村中的普遍房屋,凡不用望板、望板的,至今仍保留此種做法。由于護灰板直接抹在望板上,對木結構的保護具有重要作用。這一層常被維修工作者特別重視。它處于隱蔽部分,允許用新的防水材料代替。最常見的做法是,在望板上先刷冷底子油一道,然后鋪二氈三油防水層。或者在望板上先刷一道瀝青膏再抹護板灰,這種做法,除了在施工中應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
49、外,并須注意望板的接逢,必須嚴密,防止瀝青膏流淌在望板以下弄污室內(nèi)的油飾彩畫。二氈三油防水層的做法,對于防止屋頂漏雨的效果比較明顯,但油氈的老化期雖然有二三十年之久,對于“長壽”的古代建筑物來說,二三十年仍是相當短促的,因而此種做法,在古建筑維修工作中,也并不普遍受到歡迎。( 2) 灰泥背北方的灰泥背,常用摻灰泥。白灰和黃土的體積比為 1 : 3 或 1 : 4, 泥內(nèi)另摻麥草或麥殼,每白灰 100 公斤摻草5-10公斤。古代的灰泥背都是相當厚,在今天的修理過程中,為了減輕整個木構架的荷重,增加抗震性能,首先考慮的就是減輕瓦頂?shù)闹亓俊R环N辦法是按原做法,將后代減薄。例如將原來厚20 厘米的苫背
50、層,改為 8 厘米左右。這樣檐頭厚約5 厘米, 大脊根部也不超過15 厘米。另一種方法是用輕質(zhì)的材料,代替重量大的黃土泥,常用的材料為焦碳,做成的苫背層成為焦渣背。焦渣背是用焦渣與白灰粉混合后,淋水悶透,約5-10 天,白灰與焦渣的體積比為1 : 3。由于焦渣本身重量比黃土輕約1/3,在采用同樣厚度的苫背層時,焦渣背比灰泥背就可減輕1/3 左右,若在結合前一種方法,將焦渣背也做成平均厚8 厘米, 與古代做法相比就可比原做法減輕2/3 以上。對延長木構架的壽命是大有好處的。此處用焦渣背對防止屋頂生草,也是相當有效的。這種做法,是從北方一些居民的做法中學習來的。所用焦渣粒徑0.35-0.5 厘米,
51、做焦渣背時,一般虛鋪10 厘米, 用木拍子拍打出漿,拍實后為8 厘米。 工藝比灰泥背復雜一些,稍稍練習一段時間就能掌握。焦渣背在望板上用效果較好,在用望磚的情況下,拍打用力如過猛,易使望磚震碎。厚度太薄為5 厘米以下,就易發(fā)生裂縫。抹灰泥背或焦渣背時,若遇到明代以前的木構建筑時,應注意它的屋頂,不僅挖另有弧線。此種式樣,除了木結構上的處理外,在抹灰泥背時,應將大脊兩端按設計要求墊厚,以保證宕瓦調(diào)脊時,順利地做出大脊的弧線。不注意此點,調(diào)脊時將遇到很多困難,有時還要返工重抹苫背層。( 3)青灰背灰泥背約七八成干后,上抹青灰背一層,厚約1-2 厘米,用料比例、做法與護板灰相同,但在刷青灰漿趕壓的工
52、序中,往往還鋪一些麻刀,隨刷隨軋,增強青灰背面層的拉力,防止出現(xiàn)細微裂縫。3. 宕瓦依據(jù)設計圖紙和拆除記錄草圖、照片等資料,按原來式樣進行宕 瓦。( 1)排瓦檔依據(jù)拆除記錄,查明各面坡頂?shù)耐邏艛?shù),正常情況下前后坡一致,兩山面一致,四翼角一致。但也常常出現(xiàn)不一致情況,可根據(jù)設計要求或重新統(tǒng)一隴數(shù)。屋頂瓦壟的排列,以每面坡計算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底瓦坐中,瓦壟為雙數(shù);另一種是筒瓦坐中,瓦壟數(shù)就是單數(shù)。排瓦壟首先應弄清這一點后,再依瓦頂寬度進行排瓦檔的工作,以歇山頂?shù)淄咦袨槔J紫日页銎旅娴闹行木€ A和垂脊中線B和B',然后依原來比較標準的瓦壟距離尺寸,暫定出瓦壟中距,一般比板瓦寬出3 厘米
53、左右,在垂脊中線兩側,畫出相鄰的兩個筒瓦中點 C、C',E、和E'。通量C 和C'的距離,以暫定瓦壟尺寸均分,須得整數(shù),而且還需雙數(shù),以便從 A 點起向兩邊對稱。如原來暫定瓦壟中距不合適,還要進行調(diào)整。正身坡面分好后,再分翼角瓦壟,先量出 E至D (瓦頂翼角45 度中線)和E'和D'的距離,依正身瓦壟中距均分,兩端相對稱一致。在檐頭的青灰背或灰泥背上,畫出每條瓦壟筒瓦的中線,接著進行釘瓦口,拉線排隴。在檐頭拉線做出記號,再將線移至大脊,按筒瓦中點翻,在大脊的青灰背或苫背上,用白漿或紅漿畫出瓦壟中線,畫好后應核對數(shù)目有無誤差,上下是否垂直。( 2)宕筒板瓦
54、琉璃筒板瓦或布瓦筒板瓦,宕瓦時一般自中線向兩邊分,每邊先自垂脊中線一隴宕起。每隴先在檐頭用麻刀灰安滴水瓦, 為保證各隴滴水瓦的高低及伸出瓦口外尺寸一致,應在檐頭掛線, 滴水瓦伸出瓦口外應按拆除前記錄,一般習慣做法為6 厘米左右 .滴水安穩(wěn)后,開始拉線宕底瓦,線的彎度須圓和。瓦下鋪灰泥,自上而下依次宕瓦,按原來式樣壓七露三、或壓六露四、或壓五露五。底瓦頭部預先掛麻刀灰后再鋪宕,以保證宕瓦與底瓦之間的縫隙嚴密(比宕好后單獨勾縫的效果好)。具體操作時,先宕兩隴板瓦,一隴筒瓦,然后每宕一隴瓦,并釘好瓦釘,然后洗下向上依次鋪宕筒瓦。瓦壟中間原有瓦釘時,應按原做法釘牢。總的要求,除需堅固外,從外觀上應做到“當勻隴直,曲線緩和”。鋪宕底瓦時所說的壓七露三等,都是平均數(shù),也是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城市更新項目基礎設施拆遷補償及環(huán)境修復協(xié)議
- 幼兒園高級教師崗位聘用合同(雙語教學版)
- 商品標簽信息存儲與安全管理協(xié)議
- 物業(yè)管理合同變更確認及服務質(zhì)量保證書
- 在線教育平臺教師聘用與職業(yè)發(fā)展合作協(xié)議
- 抖音短視頻IP授權與商業(yè)合作開發(fā)合同
- 新能源項目融資合作框架及風險評估服務協(xié)議
- 高端固態(tài)電池生產(chǎn)線運維與技術創(chuàng)新合作合同
- 港澳臺青年實習兼職就業(yè)指導與實習實訓合同
- 新能源汽車充電站項目建設與運營風險分擔協(xié)議
- GA 1517-2018金銀珠寶營業(yè)場所安全防范要求
- 2022年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小學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總復習《圖形的運動》市級公開課教案
- WDM網(wǎng)絡規(guī)劃與設計指南
- 電子商務客戶服務5套綜合測試題帶答案
- 微觀經(jīng)濟學課件第二章(高鴻業(yè))
- 醫(yī)院科室6S管理制度
- 病歷書寫基本規(guī)范12021病歷書寫規(guī)范試題.doc
-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年度進展報告》
- 電廠保安人員管理制度
- ge核磁共振機房專用精密空調(diào)機技術要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