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三階梯波發生器的設計及仿真_第1頁
實驗三階梯波發生器的設計及仿真_第2頁
實驗三階梯波發生器的設計及仿真_第3頁
實驗三階梯波發生器的設計及仿真_第4頁
實驗三階梯波發生器的設計及仿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三 階梯波發生器的設計與仿真一 實驗目的1)掌握階梯波發生器電路的結構特點2)掌握階梯波發生器電路的工作原理3)學習復雜的集成運算放大電路的設計二 實驗要求1) 設計一個能產生周期性階梯波的電路,要求階梯波周期在20ms左右,輸出電壓范圍10V,階梯個數5個。(注意:電路中均采用模擬、真實器件,不可以選用計數器、555定時器、D/A轉換器等數字器件,也不可選用虛擬器件。)2) 對電路進行分段測試和調節,直至輸出合適的階梯波。3) 改變電路元器件參數,觀察輸出波形的變化,確定影響階梯波電壓范圍和周期的元器件。三實驗步驟1)設計方波發生器,電路如圖1所示,輸出波形如圖2所示。 圖1 圖22)在

2、方波發生器的輸出端接電阻和電容,組成微分電路如圖3所示,得到尖脈沖的波形圖如圖4所示 圖3 圖43)設計限幅電路,將負半周的尖脈沖濾除掉。利用二極管單向導通性來進行限幅,電路如圖5所示,輸出地單邊尖脈沖如圖6所示。 圖5 圖64) 設計積分累加電路,用集成運放組成的積分電路實現積分累加,在前面電路的基礎上連接積分累加電路,如圖7所示,打開仿真開關,得到積分累加電路的波形如圖8所示 圖7 圖85) 設計周期階梯波,在(4)的基礎上加上電壓比較器和開關控制電路,就組成了完整的階梯波發生器,如圖9所示,電路的輸出波形如圖10所示 圖9 圖10從圖10可以看出,電壓的周期約為20ms,輸出電壓范圍約1

3、0V,階梯個數為5個,符合設計要求。5)確定影響階梯波電壓范圍和周期的元器件因為振蕩周期T=2R8C2ln(1+2R4/R2),所以理論上說,階梯波的周期與R8C2成正比。對于微分電路,vo=-R7C3(dv/dt),積分電路vo=-1/R5C4vdt,所以理論上階梯波的高度與R7C3成正比,與R5C4成反比。a. 單獨改變R8的值,原來R8=71.5k,現使其增加約一倍,R8=143k,輸出波形如圖11所示,周期T40ms。單獨改變C2的值,使其增加一倍,輸出波形如入12所示,周期T40ms,從中可以看出,階梯波的周期與方波發生器的R8C2成正比 圖11 圖12b. 單獨改變R7的值,使其增

4、加一倍,R7=1.64k,輸出波形如圖13所示單獨改變C3的值,使其增加一倍,C3=0.1uf,輸出波形如圖14所示從圖可知,C3R7的增加對輸出電壓范圍影響不大,主要影響還是使得階梯波的高度增加 圖13 圖14c. 單獨改變R5的值,R5=1.2k,輸出波形如圖15所示單獨改變C4的值,C4=0.2uf,輸出波形如圖16所示從圖可知,C4R5的增加輸出電壓范圍影響不大,主要影響還是使得階梯波的高度的減小 圖15 圖16c. 改變比較器的三個電阻值,如圖17.18.19分別為改變R3=10k,R12=10k,R13=35k的值后的輸出波形。從輸出波形中可以看到,比較器的三個電阻R3,R12,R

5、13對周期和電壓輸出范圍有影響,對階梯波高度無影響。 圖17 圖18 圖19四 實驗小結 為了獲得足夠高的電壓放大倍數,或者為了獲得滿足要求的輸入輸出電阻,實際的放大電路通常由多個基本放大電路級聯而成,構成多級放大電路,在組成多級放大電路時,通常將三種基本組態的放大電路進行適當的排列組合,充分發揮各自電路的特點,從而獲得多級放大電路最佳的電路性能。引入負反饋會使得電路各參數受到影響。為了設計一個負階梯波發生器,首先考慮產生一個方波,其次,經過微分電路輸出得到上下都有的尖脈沖,然后經過限幅電路,只留下所需的正脈沖,再經過積分電路,實現累加而輸出一個負階梯。對應一個尖脈沖就是一個階梯,在沒有尖脈沖

6、時,積分器保持輸出不變,在下一個尖脈沖到來時,積分器在原來的基礎上積分,因此,積分器就起到了積分和累加的作用。當積分器累加的比較器的比較電壓時,比較器翻轉,比較器輸出正電壓,時振蕩控制電路起作用,方波停振。同時,這個正電壓使電子開關導通,積分電容放電,積分器輸出對地短路,恢復到起始狀態,完成一次階梯波輸出。積分器輸出由負值到零跳變的過程,又使比較器發生翻轉,比較器輸出變為負值,這樣振蕩控制電路不起作用,方波輸出,同時使電子開關斷開,積分器進行積分累加,如此循環往復,就形成了一系列階梯波。影響階梯波電壓范圍的元器件:R3,R12,R13影響周期的元器件:R8 C2 R4 R2影響階梯波高度的元器件:R7,C3,R5,C4(以上均對照圖9電路)結 論 這個實驗是我做的EDA設計三個實驗中最難的一個,一開始看著ppt上“龐大”的參考電路,我有些摸不著頭緒。但當我慢慢的看書,一步一步的上手,發現其實這個電路還是很好理解的,把電路拆分了,就是我模電課上學過的各種功能電路,把各個功能配合起來,就是實驗的結果。了解清楚了原理,設計起電路來就簡單多了,后面只用了很少的時間就把電路完成了??梢姡龊脤嶒灥年P鍵是把原理弄懂,這樣可以事半功倍。參考文獻1 付文紅、花漢兵 EDA技術與實驗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7年2 王建新、姜萍 電子線路實踐教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年3 鄭步生、吳渭 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