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廢水深度反滲透處理回用方案_第1頁
電池廢水深度反滲透處理回用方案_第2頁
電池廢水深度反滲透處理回用方案_第3頁
電池廢水深度反滲透處理回用方案_第4頁
電池廢水深度反滲透處理回用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電池生產廢水深度處理回用設計方案XXX公司2013年11月7日設計方案第一章 項目概況1.項目名稱:XXX電池廢水深度處理回用處理工程2. 工程規模:日處理廢水240m3/d,24小時運行,小時處理廢水10m3/h。3.建設單位:XXX4.工程范圍:包括深度處理反滲透系統全系統的設備平面布置圖、工藝圖、電氣圖、連接管道及自動控制設計及建設調試。不含土建設計及建設。5.工程概況說明:建設方現有一套污水處理系統,現在需要在原系統基礎上增加反滲透處理工藝單元使污水處理后達到車間生產需要的純水標準,全部回用最終達到零排放的目的。第二章 概述2.2設計依據2.2.1設計依據根據建設方提供的現在系統出水C

2、ODcr8.92mg/L、SS2.0mg/L、Pd0.05mg/L、PH7.13.日產污水量240立方(2)相關規范及標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GB8978-1996)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3838-2002)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GB16297-1996)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GB50014-2006)室外給水設計規范 (GB50013-2006)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GB50015-2003)環境控制質量標準 (GB3095-1996)防洪標準 (GB50201-1994)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 (GB14554-1993)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 (GB12348-2008)供配電

3、系統設計規范 (GB50052-2009)低壓配電設計規范 (GB50054-95)工業企業照明設計標準 (GB50034-92)通用用電設備設計規范 (GB50055-93)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 (GBZ1-2012)2.2.2工程范圍本工程將新建反滲透處理系統,在原有污水處理系統對接接后經反滲透處理。處理后的水生產回用。最終實現零排放。第三章 工藝方案的確定3.1主要設計參數的確定3.1.1處理水量及水質的確定本次工程處理水量及水質根據建設方提供數據。設計處理水量:240m3/d進水處理進水水質:(見2-1):表2-1 設計進水水質項目水質指標PH7.13COD8.92mg/LPd0.05

4、mg/LSS2.0mg/L3.1.2處理出水水質及處理要求處理后的污水達到生產回用純水要求其指標如下:序號控制污染物濃度限值1PH7.22化學需氧量COD(mg/L)5.03懸浮物(mg/L)2.04總鉛0.013.2目前水質特點根據目前提供的水質參數分析其中的PH、COD、SS均已經基本達標,目前主要去除的是Pd。3.3處理工藝由于到該單元污水各項指標明確顯示只能采用吸附或膜過濾方法,其余如生化等均不適應。以下將此兩方法加以比較。3.3.1膜技術膜技術包括微濾膜(MF)、超濾膜(UF)、納濾膜(NF)和反滲透膜(RO)等技術。膜技術最初是用于滿足人們飲用水的處理,隨著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以及水資

5、源的嚴重短缺,膜技術在污水治理及中水回用方面也逐漸發展為一項實用技術。 目前在MF和UF基礎上開發的MBR系統已經廣泛應用于生化末端的泥水分離過程。利用膜的截留作用使微生物完全被截留在生物反應器中,實現水力停留時間和污泥齡的完全分離,使生化反應器內的污泥濃度從35g/L提高到1020g/L,從而提高了反應器的容積負荷,降低反應器容積。污泥齡的延長,有利于世代期較長的亞硝化菌和硝化菌保留在反應器中,使氨氮得到較充分的硝化,再通過反硝化過程實現生物脫氮。MBR及其組合工藝在滲濾液處理工程中取得了廣泛應用和較好的效果。MBR及其組合工藝的主要特點:有效降解主要污染物CODcr、BOD5和氨氮。出水水

6、質好,無細菌和懸浮物。反應器內的微生物濃度高,耐沖擊負荷。由于大分子有機物被截留在反應器內,可獲得更長的與微生物接觸的時間,有利于硝化菌、亞硝化菌和專性降解微生物的培養。反應器在高容積負荷、低污泥負荷、長泥齡下運行,剩余污泥量小。反滲透與納濾是為了滿足水質要求而開發出來的技術。反滲透膜孔徑一般在0.1nm1nm,納濾膜的孔徑在0.02m左右。納濾系統相對反滲透系統運行壓力低,能耗較小。由于孔徑不同,所以它們對水的處理級別也就不同,以用水標準判斷選取膜技術。隨著膜技術以及其它技術的發展,這些技術將不斷得到完善。水處理不是任何單一的技術或工藝可以實現的,它是多種工藝和技術的聯合體,因此膜技術的發展

7、將為水處理提供一種更多的選擇。3.3.2吸附過濾技術目前,深度處理中較常用的吸附劑是活性炭。活性炭吸附雜質的范圍很廣,不僅可以除臭、脫色、去除微量的元素及放射性污染物質,而且還能吸附諸多類型的有機物。通過活性炭吸附,可以去除一般的生化和物化單元難以去除的微量元素。活性炭易吸附非極性或極性很低的吸附質,易吸附分子直徑較大的飽和化合物,對同族有機化合物的吸附能力隨有機化合物的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但當有機物分子量超過1000時,分子量過大會影響擴散速度。3.4處理工藝流程的確定為了使系統能在不同時期都穩定運行,本次設計選用“預處理+深度反滲透處理”組合處理工藝。3.4.1處理工藝流程原處理污水新中間

8、水池活性炭過濾器濃液池回流到原處理單元達標回用反滲透加藥裝置圖1 工藝流程圖(1)廢水經一級處理后上清液流入中間水池,依次泵入活性炭過濾后再泵加壓進入反滲透裝置處理。處理后水進入回用水池回用。反滲透濃液進入濃液儲池可以集中處理。3.4.2工藝主要特點(1)采用前置工藝+反滲透膜后處理處理技術,具有工藝先進,抗沖擊負荷能力強,運行穩定可靠,不僅能確保出水水質達標,并基本能實現處理后尾水的回用。(2)采用較大容積的中間水池及回用水池,具有一定的抗沖擊負荷能力。(3)結構簡單、運轉靈活、操作管理方便,處理效果穩定并能實現自動運行。第四章 工程設計4.1工藝設計4.1.1中間池(1)功能:水質均質后,

9、泵入后續處理單元。(2)主要構筑物中間水池:L×B×H=5m×3.5m×3.5m,有效容積52.5m3,鋼砼結構。4.1.2反滲透處理裝置(1)功能:RO反滲透技術依靠反滲透膜在壓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劑和溶質分離的特性工作。“滲透”是一種物理現象,逆滲透就是在含有鹽及各種細微雜質的水中(即原水)施加比自然滲透更大的壓力,使水從濃度高的一方逆滲透到濃度低的一方,而原水中絕大多數的細微雜質、有機物、重金屬、細菌、病毒及其它有害物質等都經污水出口排放掉。反滲透裝置是用足夠的壓力使溶液中的溶劑(一般是水)通過反滲透膜(或稱半透膜)而分離出來,因為這個過程和自然滲透的

10、方向相反,因此稱為反滲透。反滲透法能適應各類含鹽量的原水,尤其是在高含鹽量的水處理工程中,能獲得很好的技術經濟效益。反滲透法的脫鹽率提高,回收率高,運行穩定,占地面積小,操作簡便,反滲透設備在除鹽的同時,也將大部分細菌、膠體及大分子量的有機物去除。(2)主要設備:Ø 原水泵:Q=10m3/h,H=30m,N=1.5kW,304不銹鋼,1臺。Ø 保安過濾器:40寸20芯,304不銹鋼,1臺。Ø 高壓泵:Q=10m3/h,H=150m,N=11kW,304不銹鋼,1臺。Ø 反滲透主機:陶氏膜,30只。Ø 反滲透清洗設備:1套,包含清洗水泵2臺、清水

11、箱2個、阻垢劑設備,1套。表4-1 主要工藝設備一覽表構筑物名稱序號名稱規格材料單位數量造價萬元備注中間池1超聲波液位計臺10.52提升泵Q=20m3/h,H=15m,N=3kW臺20.81用1備反滲透系統1原水泵Q=10m3/h,H=30m,N=1.5kW304臺22.21用1備2保安過濾器40寸20芯304臺1103反滲透主機1套1384反滲透清洗系統套135藥箱3000L個10.56阻垢劑加藥系統計量泵流量:0-3.8l/h,藥箱:250L,套12.57酸加藥系統計量泵流量0-9L/h,藥箱:250L套12.58儀表、閥門管道套15濃液池1提升泵套11.22超聲波液位計臺10.5其它1管

12、道、閥門等批12.52控制柜批12.53電線、電纜批11總計72.7萬表4-2 主要建(構)筑物一覽表序號名稱材質規格(內壁尺寸)數量備注1中間水池鋼砼5m×3.5m×3.5m1座防腐2綜合處理間磚混60m21間3濃液池鋼砼5m×3.5m×3.5m1座防腐4回用水池鋼砼5m×3.5m×3.5m1座防腐4.2總圖設計4.2.1處理站概述本處理站總占地面積115m2 。其工藝主要分為2個部分,調節池預處理、膜后處理系統。4.2.2站內道路、給水排水4.2.2.1站內道路暫不考慮。4.2.2.2站內給水Ø 站內給水由建設方提供。4

13、.2.3處理站平面設計布置原則:(1)處理站總體布置應在滿足國家現行防火、衛生、安全等方面的技術規范基礎上,綜合考慮地形、地貌、周圍環境、工藝流程、構筑物及各項設施相互間的平面和空間關系,使各項設施整體協調統一。(2)工程附屬的生產與生活服務等輔助設施,應與填埋場主體工程統籌考慮,避免重復建設。(3)總平面布置應充分考慮收集與回用,符合排水通暢、降低能耗、平衡土方的要求。(4)處理站設置滿足施工、設備安裝、各類管線連接簡潔、維修管理方面等要求。(5)處理站內應有必要的通道,有明顯的車輛行駛方向標志,并符合消防通道要求具體設計見圖紙“滲濾液處理站平面布置圖”。4.2.4高程設計4.2.4.1設計

14、原則污水經水泵提升后能自流流經各處理構筑物,并盡量減少提升揚程,節省能源。盡量減少站區填方量,節省投資。高程布置的重點是組合池,各池共底,便于結構設計和土建施工。4.2.4.2站區地面標高站區標高采用相對標高。4.2.4.3各構筑物水位標高各構筑物根據調節池的液面標高,并考慮到便于安裝、排水等因素。4.3建筑與結構設計4.3.1建筑設計4.3.1.1.辦公及建筑物暫不考慮4.3.1.2水處理構筑物水處理構筑物主要有中間水池、濃液池、回用水池為鋼筋混凝土結構。4.3.2結構設計根據該項目的具體情況,結合項目現有初勘資料,確定主要的建(構)筑物結構形式如下:a.池體為結構自防水采用抗滲混凝土澆筑,

15、對于有腐蝕性介質的水池采用玻璃鋼防腐。b. 綜合處理間:建筑面積:60,底層平面尺寸:10m×6m,建筑層數:單層,層高:4.5m ;結構形式:磚混;地面為水泥地面,面采無保溫;防水層采用三元乙丙丁基橡膠防水卷材;外墻裝修為外墻涂料,內墻采用乳膠漆;窗為塑鋼窗。.其余設備基礎:采用混凝土條形基礎,按照不同設備的承重進行結構設計。4.4電氣設計4.4.1電力系統4.4.1.1供電負荷、負荷等級、供電條件設備安裝容量為50kW,其中備用15kW。4.4.1.2電源及電壓供電電源就近引自于建設方配電室,電源電壓為380kV,電纜埋地引至變設備間。1. 泵等為多潮濕環境,按防水防塵設計。2.

16、車間的動力用電電壓均采用380/220V。3.車間配電設備37kW及以上選用軟起動柜JJR1-Z,動力配電柜選用XL(F)-21.XL-21。視現場環境情況,車間或工段均將配電箱和軟起動柜集中布置,局部采用集中控制,遠離配電箱的設備現場設就地控制按鈕。車間配線干線采用VV(22)-0.6/1型電纜。支線一般采用BV-750/400型導線穿鋼管暗配或VV(22)-0.6/1型電纜穿鋼管暗配或沿設備明配。根據工藝要求可將部分設備采用集中和就地控制相結合。4.4.3車間照明車間照明電壓一般為220V,局部照明和檢修照明電壓為36V及12V。照明配電箱選用PXT(R)型,車間一般照度、各類控制室、辦公室照度按國家規范標準設計。變配電室、消防系統、綜合辦公樓等設應急照明燈。各大車間均設檢修照明電源。照明光源選用:金屬鹵數燈混光燈。照明燈具根據環境分為:隔爆燈(用于2區防爆車間),防水防塵燈(用于多塵車間以及環境潮濕的車間)。環境正常的車間采用板塊燈。4.5自控、儀表設計4.5.1自控設計主要電氣設備采用水位及時間自動控制和就地手動控制方式。就地控制箱上設有自動/手動轉換開關,考慮節省投資及降低運行維護費用,不設計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