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實踐活動_第1頁
科技實踐活動_第2頁
科技實踐活動_第3頁
科技實踐活動_第4頁
科技實踐活動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走近校園植物綜合實踐活動一、活動背景平昌縣小天鵝育才學校是鎮龍片區“綠色學校”,校園內樹木四季常青,綠蔭如蓋,種類繁多,一年四季月月有花開,天天有花香。每個季節在鮮花在綻放時,同學們們都會駐足觀賞這些美麗的花卉和植物,在茂密的紫藤架下,在多彩的花圃旁,常常聚集著一批學生,他們有時指指點點,好奇地觀察著;有時唧唧喳喳,熱烈地交談著,而這么多的花草樹木,學生真正認識了解的并不多,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找老師詢問,渴望了解校園里的植物。針對學生的學習熱情,我班開展了“走近校園植物”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從調查身邊熟悉的校園植物做起,從小養成善于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和探究方法,了解植物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以及植物

2、對人類的好處,增強學生愛綠護綠的理念,爭做綠色小衛士。二、活動目的1、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獲得有關的植物知識,讓學生明確校園環保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熱愛學校、熱愛自然的科學品質,培養主人翁意識,讓他們自覺行動起來,共創綠色校園。2、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觀察態度,并學會一定的科學觀察方法,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科學,嘗試發現的途徑和方法,主動開展調查研究,學會收集整理相關資料,能根據需要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逐步具有自主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學素養。感受發現的樂趣。體驗活動的樂趣。3、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精神,并學會與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成果。逐漸形成合作與分享的意識,初步具有交流合作

3、能力。提高他們的抗挫折能力,以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與積極的科學態度。三、活動內容(一)了解校園中的綠化分布,分組認識校園花卉植物的種類,名稱、形態及數量。(二)了解校園植物的特點和作用,探索植物奧秘的原因。(三)了解植物的護理知識,學習一些簡單的護理技能和種樹的知識,增強勞動意識,提高勞動技能。(四)通過調查探究,讓學生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使學校的植物資源越來越豐富,布局更加合理。(五)通過開展相關活動,如畫一畫校園的植物,讀一讀唱一唱贊頌植物的詩文歌曲,做一做樹葉書簽、植物標本,給植物掛樹牌,開展綠色校園班會,以“校園的植物”為題,舉辦一次作文競賽活動等,加深學生對植物的認識,增強學生的環保意

4、識,激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學校的熱愛。(六)總結交流階段。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自己活動照片、調查表格展示、手抄報,介紹活動經驗。(七)拓展延伸階段。學生到社區宣傳植物的重要作用,將活動的范圍進一步擴大,組織各個年級的學生充分認識身邊的植物,并制定利用植物美化校園方案。四、活動安排第一階段 準備階段1、教師指導學生擬定活動計劃及活動方案。首先由老師向學生介紹植物的基本知識,以及相應的觀察方法和活動要求。為了有效利用起網絡,使之成為同學們簡便、快捷地資料查詢方式,還對部分學生進行了基本培訓。(1)用搜索站點擊出關鍵詞的方法查找相關資料。(2)對獲取到的資料進行復制、整理和打印。2、其次,組織學

5、生專題閱讀閱讀有關資料,組織學生閱讀相關的書籍,對植物的基本知識有更加深入一步的了解。3、最后,指導學生擬定活動計劃及活動方案。第二階段 啟動階段1、 宣傳發動 :利用班會,在全班宣講開展實踐活動地重大意義,激發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地積極性。2、 成立活動小組,經學生討論后,以10人為一組成立了4個小組,并選舉產生了小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制定了小組活動方案,并進行了分工,讓學生們形成交流合作的高效學習方法與互相協助的共同意識。第三階段 實施階段一、實地調查。由老師帶領學生初步認識校園內植物的分布,做好區域劃分,并標上記號。 學生認識、熟記校園花卉植物的名稱,觀察其外形,做到心中有形。選擇最感興趣

6、的花草樹木向老師請教。1、了解校園中的綠化分布走進我校大門,校門口一側是一棵高達數十米,枝繁葉茂的黃桷樹,宛若綠絨大傘,遮住了操場的一角。校園圍墻邊均種著小葉榕和黃桷樹,形成一片綠化帶,校園主席臺上方是一個大花壇,高低錯落種植著種植了迎春花、桂花樹、茶樹、麥冬、小葉榕等植物;上操場圍繞教學樓的是一個直徑在一米左右的花壇,里面種植了桂花樹;可以說除了上下操場,其余都被綠色的植物所占據。2、分區調查校園中的植物及作用我們對校園內植物進行了活動分區后,第一、二小組對大操場花壇及操場四周植物的種類、名稱、及數量及作用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調查,第三、四小組對上操場花壇及音樂樓四周植物的種類、名稱、及數量、作

7、用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調查。經過大家的努力,得知我校現有桂花樹 、茶花 、黃桷樹 、小葉榕 、麥冬、月季花、桂花樹 、竹子等植物共計 種 棵。各調查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圍繞查閱自己調查區域的重點植物的資料,調查途徑有:看書、上網查找資料,詢問家長或老師,了解其特征、習性、生長繁殖期等方面的特點,探索產生奧秘的原因。并對研究調查結果作好資料記錄,寫成了習作。其中第一小組重點探究桂花樹 、茶花 ,第一小組重點探究黃桷樹 、小葉榕 、。第三小組重點探究麥冬、月季花、,第四小組重點探究桂花樹 、竹子。孩子們圍繞自己重點探究的植物仔細觀察,產生疑問,如桂花樹有哪些品種?迎春花為什么最早開花?竹子為什么長不粗?

8、等問題,并團結協作去解決問題,寫出了一篇篇調查報告。二、了解植物的護理知識,學習一些簡單的護理技能,增強勞動意識,提高勞動技能。1、各小組分組了解學校植物的護理現狀。在活動中,各組同學在組長的帶領下調查了自己分區的植物護理情況。學校平時聘請的一位清潔工每天也是隨意地給植物花草澆澆澆水,缺乏系統周密的護理。學校的某棵樹出現了枝葉干枯的現象,過道花盆里的花由于缺乏精心護理部分死掉了。2、進行研究,通過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方式,了解學校一些植物的護理常識及種樹的科學方法。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校園植物護理常識:(1)澆水:澆水的時間要根據花木的類型及缺水情況來定。如夾桂花等絕大多數花木,適宜生長在

9、干濕適中的環境中,澆水要掌握“見干見濕”的原則,只要發現土壤干的跡象,要立即澆水。每次澆水量不必太多,大部份苗木在夏季少雨干旱時最好十天灌水一次,時間最好在早晚進行,用自來水澆花時,因其含有較多的氯離子,不利于植株生長,應將其在空中暴曬1天至2天后待其氯氣散失后再用。千萬不要用含病菌較多的死水、洗衣用的肥皂水和含油污的洗碗水去澆花木。(2)日常管理:同學門還了解到如新種的芽苗一般夏季最好適當遮蔭,通過整形修剪可以調整花木的長勢,使營養集中供應,促進開花,使葉、花、 果所組成的樹冠相映成趣,創造協調美觀的景致。冬季,早晚和中午的溫差較大,可以給樹木的根部以上半腰位置涂上白灰可使樹木防蟲、樹皮防凍

10、。可以利用草繩將樹桿纏繞,為棵棵小樹木穿上次填土。第一次填土少許,在距坑頂一定距離的地方先停止填,在已填的土上繞樹一周,用均力踩實,然后輕提樹莖、抖松,以保證樹根的呼吸暢通。第二次填土后,再繞樹踩實。在第三次填土后,盡量保證與坑面平齊。樹根放位時要與南北、東西方向的樹對齊。然后,在坑面上圍一個大圓盤,便于日后澆水養護。第四,覆土、保墑。將樹苗栽好后,覆蓋一層薄土,以保持水分。這些知識都是平常課堂學不到的,拓寬了同學們學習的視野,增長了見識。三、學生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學生針對提出學校植物種植的現狀一些合理化建議。提出的建議有:1、增加植物種類。我校應增種水杉、銀杏、臘梅、側柏、白玉蘭、合歡、柳

11、樹等植物。學校現有植物顏色較單調,應讓校園每個時節都有不同的顏色呈現,如白玉蘭,早春潔白如玉;山麻桿,初春時,其葉顏色火紅,煞是好看;合歡,夏季開花,樹形優美,又具一定的藥用價值;秋季開花的木芙蓉,既具藥用價值,還有防塵防噪的作用;冬季開花的臘梅,在校園里也沒能找到;現有地被植物太單調,其實馬蹄筋、紅花酢漿草等也不失為一些優美的地被植物,以上種類在我校都應栽種。2、增加垂直綠化。建議在教學大樓頂上種植一些爬山虎、常春藤等植物,可抵擋一些夏季的熱浪;在校園的圍欄上可栽種薔薇或凌宵,這樣使我們的校園顯得更美麗,又可阻擋外面汽車的噪聲對學生學習的影響;紫藤自古以來就被視為高貴之花,建議在后面音樂樓小

12、山坡建一個紫藤花園,春季淡紫的花串顯得很優美,夏季莢果累累,同學們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英語會話、或讀書、或閑聊,真是其樂融融。3、加強綠化管理。建議對清潔工進行植物護理知識的學習,同時建議德育處劃分植物綠化管理區給每個班,各班利用班會普及植物護理知識,還可以組建學生愛護學校環境的督導隊,在愛護植物的同時,也可以對學校的不文明行為進行監督,形成一個愛護環境、熱愛校園的氛圍,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勞動意識,又能增長知識,培養主人公的責任感,激發學生對植物的熱愛和對學校的熱愛。4、寫些溫馨的提示語。孩子們提議在校園植物的周圍或合適的地方,寫一些提示語,比如“你我共奉一片真情,校園更添美麗溫馨”, “請高抬

13、貴手,留住我們的美麗”;在綠蔭小道上豎一塊牌子,寫上“眾人呵護,綠蔭常駐”;可以再加“人要衣裝,我愛綠裝”或“護綠如護體,愛校似愛己” 。還可以在草坪周圍寫上“別踩我,我疼”等人性化的語句。又如 “人人愛我校園,天天與美相伴”,以輕松的語氣來倡議愛護校園,愛護環境等等。四、開展相關的系列活動。1、畫一畫喜愛的植物.利用興趣活動課的時間,指導學生來到校園。尋找自己最喜愛的植物,畫一畫校園的植物。學生接受任務后,連續幾天穿梭于校園的每個地方,挑選自己喜歡的植物專心地描畫,興趣濃厚。2、采集植物標本.指導學生課余將植物葉片采集下來,壓制做成植物標本。以前從未做過標本的孩子們有的奔進了圖書室,有的敲擊

14、鍵盤,到網絡世界尋找植物標本,有的當起了小記者,采訪了學校植物知識豐富的老師,還有的學生向親人進行咨詢。3、制作植物名片.教師在班會上發起倡議,并專門作了題為校園植物名片大制作的講座。還例舉了一些植物名片范例,并對植物名片的制作提出十分具體的要求:(1)外形自由設計,大小合適,樣子美觀;(2)內容自由選擇,簡潔和兒童化很重要;(3)文字最好用電腦打印,有照片就更好;(4)外面必須塑封,以便能經受風吹雨打;(5)懸掛展示由作者完成,考慮植物特點等等.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求孩子們除了一些必要說明外,名片的樣式、選取的內容以及文字的組織都由學生自己來決定。學生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

15、所感,盡了自己全部的力量把名片設計得生動有趣,耐人尋味。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學生基本完成了任務,就組織學生進行研究結果匯報。課堂上,孩子興高采烈地介紹自己的名片,有的拿來了文字資料,有的拿來了自己家中的百科全書,有的拿來各種植物的圖片,大家暢所欲言,好不熱鬧,都想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展示給大家看。然后,老師和同學一起進行嚴格審查,發現有錯誤的知識介紹就要重新查實,確保植物資料準確無誤。之后,我們在小組推薦的基礎上進行了植物名片評比。評選出一等獎、二等獎若干名,我們把所有獲獎的植物名片在對應植物上進行懸掛展示,煥然一新的綠色校園一在全校師生中產生強烈的反響。而學生更是興奮、激動和富有成就感。為校園

16、植物設計名片的活動,不僅僅是一次對學校植物的大檢閱。參與的班級、學生為了設計一張滿意的名片,在植物分類知識、植物形態特點、名片構圖技巧、反復推敲的“動人物語”都下了許多功夫。學生通過這次調查,不但認識了全校的樹木和花卉,而且了解了很多關于花草樹木的知識。一張張在風中飄曳的校園植物名片,外表不一定精致卻意味深長,這些童趣的作品已經遠遠超越了廣告公司制作的專業標牌。產生了校園連鎖反應。一時間掀起了一場校園植物標牌熱。 植物標牌一掛上去后,同學們在休閑活動時,經常會去看看身邊的植物介紹.4、搜集贊頌植物的詩文歌曲等資料. 語文教材中許多詩詞篇章里都有植物的身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之梅;“出淤

17、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之荷;“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之薺菜其詩文本身已是美不勝收,引導學生拓展,搜集整理有關植物的詩文,學生更是積極踴躍,從植物中洞悉一片大天地。有孩子找來了詩經,詩經里描寫的植物亦是頑強地繁衍著美麗的生命,至今依然在我們身旁述說著歷史的滄桑。有孩子查到了李清照、李煜的作品,如虞美人、一剪梅、蝶戀花等詩詞. 與植物有關的謎語、對聯、詩詞、民歌、古曲,在民歌、民樂、古曲中孩子們盡情解讀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人文素質得到提升。5、開展綠色校園班會.在實踐活動進行到一定階段后,利用班會,我班組織開展了綠色校園主題班會,在班會上,孩子們交流了對校園環境的評價,交流了一些破

18、壞環境的不文明行為,展示了自己制作環保標語,表演了小品舞蹈,倡導全校同學保護校園環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為校園環保做點力所能及的事。班會活動的開展,加深了學生對校園植物種類、護理、環保意義、經濟價值的認識,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學校的熱愛。6、舉辦班級作文競賽活動。12月,我班以“校園的植物”為題,舉辦了一次班級科學論文競賽活動。在作文競賽的現場,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觀察探究情況,寫出了一篇篇優秀論文,這些論文是孩子們智慧的結晶,班級共評出3篇一等獎,5篇二等獎,10篇三等獎,部分優秀論文寄往報刊發表。第四階段 總結階段1、總結經驗。各小組整理資料 ,

19、各小組集中總結,介紹活動經驗。2、成果展示。經過同學們的精心準備,全班同學根據自己親身體驗,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自己這段時間的收獲,其中包括照片展示、調查表格展示、手抄報展示等。以班會的形式對此次活動進行一個總結,將學生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學生活動情況部分照片見附件九)第五階段 拓展階段1、到社區宣傳。學生到社區宣傳植物的重要作用,通過歌舞、小品等形式吸引社區居民對種植植物、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通過校園活動拓展到校外,讓活動成為學生及社區居民關心愛護環境的起點。2、活動擴大范圍。將在此次活動的基礎上,將活動的范圍擴大到全校,讓全校同學充分認識身邊的植物,并把植物實物拍攝制成圖片

20、,并附以文字簡介,制作植物分布簡圖、并制定利用植物美化校園方案。原文地址:走近校園植物綜合實踐活動一、活動背景平昌縣小天鵝育才學校是鎮龍片區“綠色學校”,校園內樹木四季常青,綠蔭如蓋,種類繁多,一年四季月月有花開,天天有花香。每個季節在鮮花在綻放時,同學們們都會駐足觀賞這些美麗的花卉和植物,在茂密的紫藤架下,在多彩的花圃旁,常常聚集著一批學生,他們有時指指點點,好奇地觀察著;有時唧唧喳喳,熱烈地交談著,而這么多的花草樹木,學生真正認識了解的并不多,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找老師詢問,渴望了解校園里的植物。針對學生的學習熱情,我班開展了“走近校園植物”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從調查身邊熟悉的校園植物做起,從

21、小養成善于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和探究方法,了解植物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以及植物對人類的好處,增強學生愛綠護綠的理念,爭做綠色小衛士。二、活動目的1、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獲得有關的植物知識,讓學生明確校園環保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熱愛學校、熱愛自然的科學品質,培養主人翁意識,讓他們自覺行動起來,共創綠色校園。2、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觀察態度,并學會一定的科學觀察方法,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科學,嘗試發現的途徑和方法,主動開展調查研究,學會收集整理相關資料,能根據需要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逐步具有自主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學素養。感受發現的樂趣。體驗活動的樂趣。3、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精神,并學

22、會與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成果。逐漸形成合作與分享的意識,初步具有交流合作能力。提高他們的抗挫折能力,以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與積極的科學態度。三、活動內容(一)了解校園中的綠化分布,分組認識校園花卉植物的種類,名稱、形態及數量。(二)了解校園植物的特點和作用,探索植物奧秘的原因。(三)了解植物的護理知識,學習一些簡單的護理技能和種樹的知識,增強勞動意識,提高勞動技能。(四)通過調查探究,讓學生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使學校的植物資源越來越豐富,布局更加合理。(五)通過開展相關活動,如畫一畫校園的植物,讀一讀唱一唱贊頌植物的詩文歌曲,做一做樹葉書簽、植物標本,給植物掛樹牌,開展綠色校園班會,以“校園的植

23、物”為題,舉辦一次作文競賽活動等,加深學生對植物的認識,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學校的熱愛。(六)總結交流階段。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自己活動照片、調查表格展示、手抄報,介紹活動經驗。(七)拓展延伸階段。學生到社區宣傳植物的重要作用,將活動的范圍進一步擴大,組織各個年級的學生充分認識身邊的植物,并制定利用植物美化校園方案。四、活動安排第一階段 準備階段1、教師指導學生擬定活動計劃及活動方案。首先由老師向學生介紹植物的基本知識,以及相應的觀察方法和活動要求。為了有效利用起網絡,使之成為同學們簡便、快捷地資料查詢方式,還對部分學生進行了基本培訓。(1)用搜索站點擊出關鍵詞的方法

24、查找相關資料。(2)對獲取到的資料進行復制、整理和打印。2、其次,組織學生專題閱讀閱讀有關資料,組織學生閱讀相關的書籍,對植物的基本知識有更加深入一步的了解。3、最后,指導學生擬定活動計劃及活動方案。第二階段 啟動階段1、 宣傳發動 :利用班會,在全班宣講開展實踐活動地重大意義,激發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地積極性。2、 成立活動小組,經學生討論后,以10人為一組成立了4個小組,并選舉產生了小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制定了小組活動方案,并進行了分工,讓學生們形成交流合作的高效學習方法與互相協助的共同意識。第三階段 實施階段一、實地調查。由老師帶領學生初步認識校園內植物的分布,做好區域劃分,并標上記號。

25、學生認識、熟記校園花卉植物的名稱,觀察其外形,做到心中有形。選擇最感興趣的花草樹木向老師請教。1、了解校園中的綠化分布走進我校大門,校門口一側是一棵高達數十米,枝繁葉茂的黃桷樹,宛若綠絨大傘,遮住了操場的一角。校園圍墻邊均種著小葉榕和黃桷樹,形成一片綠化帶,校園主席臺上方是一個大花壇,高低錯落種植著種植了迎春花、桂花樹、茶樹、麥冬、小葉榕等植物;上操場圍繞教學樓的是一個直徑在一米左右的花壇,里面種植了桂花樹;可以說除了上下操場,其余都被綠色的植物所占據。2、分區調查校園中的植物及作用我們對校園內植物進行了活動分區后,第一、二小組對大操場花壇及操場四周植物的種類、名稱、及數量及作用進行了認真細致

26、的調查,第三、四小組對上操場花壇及音樂樓四周植物的種類、名稱、及數量、作用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調查。經過大家的努力,得知我校現有桂花樹 、茶花 、黃桷樹 、小葉榕 、麥冬、月季花、桂花樹 、竹子等植物共計 種 棵。各調查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圍繞查閱自己調查區域的重點植物的資料,調查途徑有:看書、上網查找資料,詢問家長或老師,了解其特征、習性、生長繁殖期等方面的特點,探索產生奧秘的原因。并對研究調查結果作好資料記錄,寫成了習作。其中第一小組重點探究桂花樹 、茶花 ,第一小組重點探究黃桷樹 、小葉榕 、。第三小組重點探究麥冬、月季花、,第四小組重點探究桂花樹 、竹子。孩子們圍繞自己重點探究的植物仔細觀察

27、,產生疑問,如桂花樹有哪些品種?迎春花為什么最早開花?竹子為什么長不粗?等問題,并團結協作去解決問題,寫出了一篇篇調查報告。二、了解植物的護理知識,學習一些簡單的護理技能,增強勞動意識,提高勞動技能。1、各小組分組了解學校植物的護理現狀。在活動中,各組同學在組長的帶領下調查了自己分區的植物護理情況。學校平時聘請的一位清潔工每天也是隨意地給植物花草澆澆澆水,缺乏系統周密的護理。學校的某棵樹出現了枝葉干枯的現象,過道花盆里的花由于缺乏精心護理部分死掉了。2、進行研究,通過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方式,了解學校一些植物的護理常識及種樹的科學方法。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校園植物護理常識:(1)澆水:澆水

28、的時間要根據花木的類型及缺水情況來定。如夾桂花等絕大多數花木,適宜生長在干濕適中的環境中,澆水要掌握“見干見濕”的原則,只要發現土壤干的跡象,要立即澆水。每次澆水量不必太多,大部份苗木在夏季少雨干旱時最好十天灌水一次,時間最好在早晚進行,用自來水澆花時,因其含有較多的氯離子,不利于植株生長,應將其在空中暴曬1天至2天后待其氯氣散失后再用。千萬不要用含病菌較多的死水、洗衣用的肥皂水和含油污的洗碗水去澆花木。(2)日常管理:同學門還了解到如新種的芽苗一般夏季最好適當遮蔭,通過整形修剪可以調整花木的長勢,使營養集中供應,促進開花,使葉、花、 果所組成的樹冠相映成趣,創造協調美觀的景致。冬季,早晚和中

29、午的溫差較大,可以給樹木的根部以上半腰位置涂上白灰可使樹木防蟲、樹皮防凍。可以利用草繩將樹桿纏繞,為棵棵小樹木穿上次填土。第一次填土少許,在距坑頂一定距離的地方先停止填,在已填的土上繞樹一周,用均力踩實,然后輕提樹莖、抖松,以保證樹根的呼吸暢通。第二次填土后,再繞樹踩實。在第三次填土后,盡量保證與坑面平齊。樹根放位時要與南北、東西方向的樹對齊。然后,在坑面上圍一個大圓盤,便于日后澆水養護。第四,覆土、保墑。將樹苗栽好后,覆蓋一層薄土,以保持水分。這些知識都是平常課堂學不到的,拓寬了同學們學習的視野,增長了見識。三、學生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學生針對提出學校植物種植的現狀一些合理化建議。提出的建議

30、有:1、增加植物種類。我校應增種水杉、銀杏、臘梅、側柏、白玉蘭、合歡、柳樹等植物。學校現有植物顏色較單調,應讓校園每個時節都有不同的顏色呈現,如白玉蘭,早春潔白如玉;山麻桿,初春時,其葉顏色火紅,煞是好看;合歡,夏季開花,樹形優美,又具一定的藥用價值;秋季開花的木芙蓉,既具藥用價值,還有防塵防噪的作用;冬季開花的臘梅,在校園里也沒能找到;現有地被植物太單調,其實馬蹄筋、紅花酢漿草等也不失為一些優美的地被植物,以上種類在我校都應栽種。2、增加垂直綠化。建議在教學大樓頂上種植一些爬山虎、常春藤等植物,可抵擋一些夏季的熱浪;在校園的圍欄上可栽種薔薇或凌宵,這樣使我們的校園顯得更美麗,又可阻擋外面汽車

31、的噪聲對學生學習的影響;紫藤自古以來就被視為高貴之花,建議在后面音樂樓小山坡建一個紫藤花園,春季淡紫的花串顯得很優美,夏季莢果累累,同學們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英語會話、或讀書、或閑聊,真是其樂融融。3、加強綠化管理。建議對清潔工進行植物護理知識的學習,同時建議德育處劃分植物綠化管理區給每個班,各班利用班會普及植物護理知識,還可以組建學生愛護學校環境的督導隊,在愛護植物的同時,也可以對學校的不文明行為進行監督,形成一個愛護環境、熱愛校園的氛圍,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勞動意識,又能增長知識,培養主人公的責任感,激發學生對植物的熱愛和對學校的熱愛。4、寫些溫馨的提示語。孩子們提議在校園植物的周圍或合適的地

32、方,寫一些提示語,比如“你我共奉一片真情,校園更添美麗溫馨”, “請高抬貴手,留住我們的美麗”;在綠蔭小道上豎一塊牌子,寫上“眾人呵護,綠蔭常駐”;可以再加“人要衣裝,我愛綠裝”或“護綠如護體,愛校似愛己” 。還可以在草坪周圍寫上“別踩我,我疼”等人性化的語句。又如 “人人愛我校園,天天與美相伴”,以輕松的語氣來倡議愛護校園,愛護環境等等。四、開展相關的系列活動。1、畫一畫喜愛的植物.利用興趣活動課的時間,指導學生來到校園。尋找自己最喜愛的植物,畫一畫校園的植物。學生接受任務后,連續幾天穿梭于校園的每個地方,挑選自己喜歡的植物專心地描畫,興趣濃厚。2、采集植物標本.指導學生課余將植物葉片采集下

33、來,壓制做成植物標本。以前從未做過標本的孩子們有的奔進了圖書室,有的敲擊鍵盤,到網絡世界尋找植物標本,有的當起了小記者,采訪了學校植物知識豐富的老師,還有的學生向親人進行咨詢。3、制作植物名片.教師在班會上發起倡議,并專門作了題為校園植物名片大制作的講座。還例舉了一些植物名片范例,并對植物名片的制作提出十分具體的要求:(1)外形自由設計,大小合適,樣子美觀;(2)內容自由選擇,簡潔和兒童化很重要;(3)文字最好用電腦打印,有照片就更好;(4)外面必須塑封,以便能經受風吹雨打;(5)懸掛展示由作者完成,考慮植物特點等等.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求孩子們除了一些必要說明外,名片的樣式

34、、選取的內容以及文字的組織都由學生自己來決定。學生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盡了自己全部的力量把名片設計得生動有趣,耐人尋味。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學生基本完成了任務,就組織學生進行研究結果匯報。課堂上,孩子興高采烈地介紹自己的名片,有的拿來了文字資料,有的拿來了自己家中的百科全書,有的拿來各種植物的圖片,大家暢所欲言,好不熱鬧,都想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展示給大家看。然后,老師和同學一起進行嚴格審查,發現有錯誤的知識介紹就要重新查實,確保植物資料準確無誤。之后,我們在小組推薦的基礎上進行了植物名片評比。評選出一等獎、二等獎若干名,我們把所有獲獎的植物名片在對應植物上進行懸掛展示,煥然一新的綠色校

35、園一在全校師生中產生強烈的反響。而學生更是興奮、激動和富有成就感。為校園植物設計名片的活動,不僅僅是一次對學校植物的大檢閱。參與的班級、學生為了設計一張滿意的名片,在植物分類知識、植物形態特點、名片構圖技巧、反復推敲的“動人物語”都下了許多功夫。學生通過這次調查,不但認識了全校的樹木和花卉,而且了解了很多關于花草樹木的知識。一張張在風中飄曳的校園植物名片,外表不一定精致卻意味深長,這些童趣的作品已經遠遠超越了廣告公司制作的專業標牌。產生了校園連鎖反應。一時間掀起了一場校園植物標牌熱。 植物標牌一掛上去后,同學們在休閑活動時,經常會去看看身邊的植物介紹.4、搜集贊頌植物的詩文歌曲等資料. 語文教

36、材中許多詩詞篇章里都有植物的身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之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之荷;“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之薺菜其詩文本身已是美不勝收,引導學生拓展,搜集整理有關植物的詩文,學生更是積極踴躍,從植物中洞悉一片大天地。有孩子找來了詩經,詩經里描寫的植物亦是頑強地繁衍著美麗的生命,至今依然在我們身旁述說著歷史的滄桑。有孩子查到了李清照、李煜的作品,如虞美人、一剪梅、蝶戀花等詩詞. 與植物有關的謎語、對聯、詩詞、民歌、古曲,在民歌、民樂、古曲中孩子們盡情解讀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人文素質得到提升。5、開展綠色校園班會.在實踐活動進行到一定階段后,利用班會,我班組織開展

37、了綠色校園主題班會,在班會上,孩子們交流了對校園環境的評價,交流了一些破壞環境的不文明行為,展示了自己制作環保標語,表演了小品舞蹈,倡導全校同學保護校園環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為校園環保做點力所能及的事。班會活動的開展,加深了學生對校園植物種類、護理、環保意義、經濟價值的認識,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學校的熱愛。6、舉辦班級作文競賽活動。12月,我班以“校園的植物”為題,舉辦了一次班級科學論文競賽活動。在作文競賽的現場,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觀察探究情況,寫出了一篇篇優秀論文,這些論文是孩子們智慧的結晶,班級共評出3篇一等獎,5篇二等獎,10篇三等獎,部分

38、優秀論文寄往報刊發表。第四階段 總結階段1、總結經驗。各小組整理資料 ,各小組集中總結,介紹活動經驗。2、成果展示。經過同學們的精心準備,全班同學根據自己親身體驗,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自己這段時間的收獲,其中包括照片展示、調查表格展示、手抄報展示等。以班會的形式對此次活動進行一個總結,將學生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學生活動情況部分照片見附件九)第五階段 拓展階段1、到社區宣傳。學生到社區宣傳植物的重要作用,通過歌舞、小品等形式吸引社區居民對種植植物、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通過校園活動拓展到校外,讓活動成為學生及社區居民關心愛護環境的起點。2、活動擴大范圍。將在此次活動的基礎上,將活動

39、的范圍擴大到全校,讓全校同學充分認識身邊的植物,并把植物實物拍攝制成圖片,并附以文字簡介,制作植物分布簡圖、并制定利用植物美化校園方案。科技實踐活動方案小學生吃零食利與弊現狀調查一、研究背景: 南江縣長赤鎮橋梁小學位于長赤鎮街道附近,每天早上一上學就看見許多學生在買零食吃,很多孩子都有貪吃零食的習慣,很多家長也深知這種不良習慣會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現針對此情況,我們組織學生開展以“小學生吃零食利與弊現狀調查”為主題的科技實踐活動,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健康觀,并了解吃零食與自身健康成長的利弊關系。二、 研究對象 、 規模 、 時間

40、60;、 地點:1、 研究對象:36年級全體學生2、 研究規模:36年級學生共計 820人全部參加活動,占學校總人數的45% 。3、 研究時間:2017年4月8 日5月10日,活動具體時間為綜合實踐活動課及上學、放學的課余時間。4、 研究地點:學校活動室、學校周邊及社區。三、 活動目的:1、 通過此活動,了解學生吃零食現狀以及吃零食對學生健康成長利弊的關系,以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自我保健意識、環保意識。2、 在活動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健康、環保意識教育,并從中體驗自我成長與社會的關系。3、

41、 引導同學們用科學知識、科學的方法學會探究,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觀察態度,并學會一定的科學觀察方法,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科學,嘗試發現的途徑和方法,主動開展調查研究,學會收集整理相關資料,培養同學們的科學探究精神。4、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并學會與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成果。使學生學會從實際出發,通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 四、研究方法(一)小組考察。成立課題小組,制定調查方案、時間、路線,分工明確。記錄、觀察、貼號、拍照各負其責,既分工又合作。(二)抽樣調查詢問。活動具體時間為綜合實踐活動課及上學、放學的課余時間。(三)查資料研究。查看有關資料,如報刊、新聞報道、網上搜索等,了解吃零食與自身健康成長的利弊關系。 (四)研究過程: 1、成立課題小組,制定研究方案。 2、分析吃零食的利弊實施背景。3、 實地調查、走訪、問卷,分析吃零食的利弊關系。4、 總結調查成果,得出調查結論。(5) 研究內容1、 小學生吃零食的實施背景。2、 小學生吃零食的實施方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