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主講人:王艇主講人:王艇電電 話:話:1525233474715252334747一一因特網因特網二二移動通信網移動通信網三三云計算云計算四四ZigBeeZigBee 網絡層是物聯網的神經中樞和大腦。網絡層包括融合網絡、網絡管理中心和智能處理中心等,涉及的關鍵技術包括因特網、移動通信、云計算和ZigBee技術等。 因特網連接的是虛擬世界網絡,物聯網連接的是物理的、真實的世界網絡。物以網聚是形成產業生態體系的關鍵,且物聯網需要對接的大量資源都已經存在于因特網之上,而規模化地引入物聯網設備還需要IPv6地址體系的支持。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因特網是物聯網靈感的來源,是物聯網產業化規模發展的網絡基礎
2、。同時,物聯網是因特網發展的延伸,其發展又必將推動因特網向一種更為廣泛的“互聯”演進。因特網的發展 今日美國雜志對此發表題為榮譽歸于誰四位不同的祖先署名文章,文章評論說:“雖然在因特網建設過程中,他們全都擔任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但誰最適合戴上因特網之父的桂冠至今尚無定論。”文章還援引勞倫斯.羅伯茨的談話指出,希望這次會議能進行討論,結束在這個歷史“懸案”上“每個人對每件事都可以提出權力要求”的混亂狀態。 我們不妨分別簡述這四位“父親”在因特網創立中作出的不同貢獻。第一位第一位“父親父親”,雷納德,雷納德 克蘭羅克克蘭羅克 為阿帕網第一節點遠程通訊試驗親自“接生”的UCLA教授。美國曾有傳記文章用
3、從連環畫到賽伯空間的標題記載了他的傳奇經歷。文章這樣寫道: “因特網的奇跡始于連環畫。”克蘭羅克6歲那年閱讀了一本描寫“超人”的連環畫,萌生了自己動手制作礦石收音機的想法。他搜羅到父親的剃須刀片、母親丟棄的衛生紙卷筒、一段鉛筆芯和一些銅線,然后溜進公用電話亭偷來一個電話耳機。在不具備任何無線電常識的前提下,他根據連環畫“按圖索驥”制成了一臺不用電池的礦石收音機。由于家境貧寒,到上大學時連社區學院低廉的學費都交不起,只好一邊讀書一邊打工,5年后居然以優異成績獲得麻省理工學院(MIT)全額獎學金,如愿以償進入電機工程系深造。 電機工程系絕大多數學生都選擇信息理論為研究專業,只有克蘭羅克獨辟蹊徑,為
4、自己的博士論文選擇了一個全新的題目數據網絡。1964年,他的博士論文通訊網絡出版,首次提出“分組交換”概念,為因特網奠定了最重要的技術基礎。 后來,克蘭羅克領導主持了人類社會第一次分組交換通訊網絡的試驗,從而敲開了網絡時代的大門。在理論和實踐上的突出貢獻,充分證明了克蘭羅克的“父親”身份和資格。第二位第二位“父親父親”,拉里,拉里 羅伯茨羅伯茨 Internet前身“阿帕網”(ARPANet)項目技術負責人,無可爭議的“阿帕網之父”。1938年出生的羅伯茨,父母均為耶魯大學的化學家。他早年就讀于麻省理工學院,從學士、碩士直到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后留校在林肯實驗室擔任高級研究員,靠自學進入計算機領
5、域,繼而成為行家里手,甚至為TX-2電腦寫作了操作系統和分時系統。他在軟件設計、電腦繪圖,特別是通訊技術方面獲得非凡的成就,而且具有天才的組織管理能力。據羅伯茨后來回憶說,他基本上是在受到“勒索”后,才被迫前往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規劃署(ARPA)任職的。1966年,APPA信息技術處處長(IPTO)鮑勃泰勒申請到100萬美元經費實施聯網計劃,多次上門請他“出山”。屢遭拒絕后,泰勒竟使出了“殺手锏”,向ARPA署長赫茲菲爾德求援:“你不是掌握著林肯實驗室的經費嗎?難道你就沒有辦法讓拉里來為我們工作?”赫茲菲爾德聽后立即拿起電話,不一會兒就笑著回答:“讓我們等著瞧吧。” 羅伯茨迫于無奈出任ARPA
6、聯網計劃技術負責人,果然不負眾望:1967年他提出了阿帕網的構想多電腦網絡與電腦間通訊,正確地為阿帕網選擇了“分組交換”通訊方式;1968年,他提交了一份題為資源共享的電腦網絡 的報告,提出首先在美國西海岸選擇4個節點進行試驗;他領導著諸多大學和研究機構協同攻關,最終導致了“天下第一網”阿帕網誕生,標志著人類社會正式進入網絡時代。第三位第三位“父親父親”,羅伯特,羅伯特 卡恩卡恩 阿帕網總體結構設計者,以及對因特網創立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天才科學家。1938年出身于布魯克林的卡恩,在紐約城市大學獲電機工程學士后,接連拿到了普林斯頓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被麻省理工學院聘為助理教授。1969年,BBN公
7、司承攬了阿帕網“接口信息處理機”(IMP)項目,卡恩第一個參加IMP小組,并且擔任最重要的系統設計任務。IMP就是今天網絡最關鍵的設備路由器的前身1972年,卡恩前往ARPA協助羅伯茨工作。當年10月,在卡恩主持下,美國各地40臺電腦通過網絡互聯,向國際電腦通訊大會(ICCC)展示了阿帕網的成功,互聯網絡從此走向了世界。此外,1970年,卡恩設計出第一個“網絡控制協議”(NCP),即網絡通訊最初的標準;80年代中期,他還參與了美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的設計, NII后來被我們稱之為“信息高速公路”。 然而,羅伯特卡恩對因特網的最大貢獻,是與第四位“父親”共同完成的。第四位第四位“父親父親
8、”名叫文特名叫文特 塞爾夫塞爾夫 當年斯坦福大學電子與電腦工程系助理教授。1943年出生在洛杉磯的塞爾夫,因早產造成聽力缺陷,助聽器伴隨了他的一生,成名后曾寫過一篇一位有聽覺缺陷的工程師自白 的論文。有趣的是,他的夫人也有聽力障礙, 兩人平時說話都大聲嚷。后來,塞爾夫考進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學主修數學,但很快迷上計算機,導致他后來進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計算機科學博士,有幸在克蘭羅克手下參加了第一臺IMP的安裝調試,經常與卡恩一起工作并結為密友。 1972年ICCC大會決定成立國際網絡工作組,計劃以阿帕網為基礎連接全球大大小小的網絡,文特塞爾夫當選為工作組主席。他與卡恩絞盡腦汁地思考網絡規則,不
9、約而同地想出一個術語“協議”(Protocol)。“協議”原屬于外交用語,也有“信息包”頭部地址信息的含義。 1973年年底,塞爾夫和卡恩合作完成了著名論文關于分組交換網絡的協議,倆人用擲硬幣的方法決定排名先后,結果塞爾夫的名字排在了前面(這也造成他被媒體更多地承認為“因特網之父”的原因)。由塞爾夫和卡恩首先提出并逐漸完善的網絡規則,即兩個關鍵協議:IP(Internet協議)和TCP(傳輸控制協議),合起來叫TCP/IP。就像閃電劃過太空,正是TCP/IP協議,標志著Internet正式誕生。 1977年7月, 塞爾夫和卡恩做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試驗:他們驅使阿帕網、無線電信包網和衛星信包
10、網等3大網絡一致運作,“信息包”從美國舊金山海灣,通過衛星線路直達挪威, 又沿電纜到達倫敦,然后返回美國加州大學,行程9.4萬英里,沒有丟失一個比特。為了表彰塞爾夫和卡恩發展因特網的杰出貢獻,1997年12月,美國總統克林頓為他們頒發了“美國國家技術獎”。 四位杰出科學家為催生因特網分別做出了關鍵性努力,他們之中,究竟誰最有資格獲得“父親”的頭銜?在塞爾夫后來任職的MCI公司,有人掛出了一幅標語:“文特塞爾夫是互聯網之父,但我們卻是讓它發展起來的母親!”塞爾夫自己卻不安地對記者講:“你應該清楚這個頭銜很不公平。因特網至少有兩個父親,更確切地講,它有數千個父親。我只是在最初10年做了些早期工作。
11、”定義:定義: IPv6就是能夠無限制地增加IP網址數量、擁有巨大網址空間和卓越網絡安全性能等特點的新一代互聯網協議。IPv6IPv6的技術特點:的技術特點:?地址空間巨大:地址空間巨大:IPv6地址空間由IPv4的32位擴大到128位,2的128次方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地址空間。采用IPV6地址后,未來的移動電話、冰箱等信息家電都可以擁有自己的IP地址。?地址層次豐富分配合理:地址層次豐富分配合理:IPv6的管理機構將某一確定的TLA分配給某些骨干網的ISP,然后骨干網ISP再靈活地為各個中小ISP分配NLA,而用戶從中小ISP獲得IP地址。?實現實現IPIP層網絡安全:層網絡安全:IPv6要求
12、強制實施因特網安全協議IPSec,并已將其標準化。IPSec支持驗證頭協議、封裝安全性載荷協議和密鑰交換IKE協議,這3種協議將是未來Internet的安全標準。?無狀態自動配置:無狀態自動配置:IPv6通過鄰居發現機制能為主機自動配置接口地址和缺省路由器信息,使得從互聯網到最終用戶之間的連接不經過用戶干預就能夠快速建立起來。我們為什么需要我們為什么需要IPv6IPv6?uIPv4地址資源面臨枯竭,我國僅有3000多萬個IP地址u互聯網黑客病毒泛濫,IPv6能提供更安全的保障u實現3G與互聯網的融合,讓每部手機都有IP地址uIPv6支持永遠在線,為客戶提供更滿意的服務IPv6 Web2.0是相
13、對于Web1.0來說的,Web1.0指的是2003年以前的互聯網模式。Web1.0的主要特點在于用戶通過互聯網瀏覽信息。這就像是在電視收看節目,我們只能被動的接受,而不能參與其中。而Web2.0則把建設互聯網這種以前只有程序員做的事轉變向普通用戶去發展。 Web2.0概念起源于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國際公司的會議中。之后有關Web2.0的話題便如火如荼的展開。Web2.0是一種新的互聯網方式,它本身并沒有特別的標準來進行描述,一般指的是通過網絡應用促進網絡上人與人間的信息交換和協同合作,其模式是以用戶為核心的互聯網。伴隨著Web2.0的誕生,互聯網進入了一個更加開放、交互性更強
14、、有用戶決定內容并參與共同建設的可讀寫網絡階段。當然伴隨著Web2.0的誕生同樣帶動了技術和社會的新變革。web2.0web2.0主要特點主要特點(1 1)用戶參與網站內容制造。)用戶參與網站內容制造。 與web1.0網站單項信息發布的模式不同,web2.0網站的內容通常是用戶發布的,使得用戶既是網站內容的瀏覽者也是網站內容的制造者,這也就意味著web2.0網站為用戶提供了更多參與的機會,例如博客網站和wiki就是典型的用戶創造內容的指導思想,而tag技術(用戶設置標簽)將傳統網站中的信息分類工作直接交給用戶來完成。(2 2)web2.0web2.0更加注重交互性。更加注重交互性。 不僅用戶在
15、發布內容過程中實現與網絡服務器之間交互,而且,也實現了同一網站不同用戶之間的交互,以及不同網站之間信息的交互。 web2.0web2.0主要特點主要特點(3 3)符合)符合webweb標準的網站設計。標準的網站設計。 web標準是目前國際上正在推廣的網站標準,通常所說的web標準一般是指網站建設采用基于XHTML語言的網站設計語言,實際上,web標準并不是某一標準,而是一系列標準的集合。web標準中典型的應用模式是“CSS+DIV”,摒棄了HTML4.0中的表格定位方式,其優點之一是網站設計代碼規范,并且減少了大量代碼,減少網絡帶寬資源浪費,加快了網站訪問速度。更重要的一點是,符合web標準的
16、網站對于用戶和搜索引擎更加友好。 (4 4)web2.0web2.0網站與網站與web1.0web1.0沒有絕對的界限。沒有絕對的界限。 web2.0技術可以成為web1.0網站的工具,一些在web2.0概念之前誕生的網站本身也具有web2.0特性,例如B2B電子商務網站的免費信息發布和網絡社區類網站的內容也來源于用戶。 (5 5)web2.0web2.0的核心不是技術而在于指導思想。的核心不是技術而在于指導思想。 web2.0有一些典型的技術,但技術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所采取的手段。web2.0技術本身不是web2.0網站的核心,重要的在于典型的web2.0技術體現了具有web2.0特征的應用
17、模式。因此,與其說web2.0是互聯網技術的創新,不如說是互聯網應用指導思想的革命。WEB 2.0 移動因特網是什么?移動因特網移動+因特網,不等于簡單的無線接入+因特網內容服務。實質上,移動因特網體現的是融合移動和因特網的融合,發生的不是物理變化,而是化學變化,二者有機結合出現新的產業形態,用數學的方法來表示就是:移動因特網=移動因特網。所謂長江后浪推前浪,移動因特網繼承了移動隨時隨地隨身和因特網分享、開放、互動的優勢,是整合二者優勢的“升級版本”。它將因特網延伸至隨時隨地。因特網將不再局限于辦公室或者家里的PC,而將延伸至PC和任何可移動終端,如手機、個人數字助理(PAD,personal
18、 Digital Assistant)、MP3、手持游戲終端等。 因此,從本質上,移動因特網繼承了移動和因特網二者的特征。因特網的核心特征是開發、分享、互動、創新,而移動通信的核心特征是隨身、互動,由此不難看出,移動因特網的基本特征就是用戶身份可識別、隨時隨地、開放、互動和用戶更方便的參與,是用戶身份可識別的、口袋中的新型因特網。狄更斯的雙城記開篇就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讓我們對移動因特網的明天拭目以待吧。因特網在中國的發展,歷經三個階段:因特網在中國的發展,歷經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第一階段(19871987年至年至19941994年)年) 在本階段,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19、建成了第一條與因特網聯網的專線,實現了與歐洲及北美地區的電子郵件通信。第二階段(第二階段(19941994年至年至19951995年)年) 為教育科研網發展階段。北京中關村地區及清華、北大組成NCFC網,并于1994年4月開通了與因特網的64千位/秒專線連接,同時還設中國最高域名(CN)服務器,從此中國真正加入了全球因特網的行列。第三階段(第三階段(19951995年至今)年至今) 因特網在中國進入商用階段。1994年9月,中國郵電部門開始聯入因特網,建立北京、上海兩個出口。1995年6月正式運營,從而拉開了中國因特網商用化發展的序幕。目前,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已成為中國因
20、特網的骨干網。 2009年“物聯網”被媒體炒得炙手可熱,比較3G有過之而無不及。物聯網的發展離不開應用,所以物聯網的發展一定是結合各個行業、各個方面的應用來做的。工業、農業、環保、安全等各行業應用是物聯網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且物聯網的發展必然需要各部門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聯動。3G網絡的發展為信息無線傳輸提供了高速和安全可靠的通道。大哥大起源:大哥大起源: 大哥大源于粵港人稱呼幫會頭目之諧語,在香港一些警匪片中,黑社會資格較老的成員一般稱為大哥,而頭頭、老板之類則稱為大哥大。由于這些大哥大常手拿移動電話在屏幕上出現,所以人們便把移動電話叫做大哥大。 另一種說法源于香港文匯報,該報稱,移動電
21、話售價貴,最早使用者甚少。當時在香港影壇中紅得發紫的功夫演員洪金寶最早使用這種電話。由于洪金寶在影圈中特別是在武師圈中地位獨特,人稱大哥大。見報多了,便成了通稱。又因為成龍叫大哥而洪金寶比成龍大,所以人稱大哥大。來源歷史:來源歷史: 世人把第一部手機的誕生,歸功于當時摩托羅拉公司的馬丁庫帕博士。1973年4月,他站在紐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打給一位同樣在研制移動電話的競爭對手,“我現在正用一部便攜式蜂窩電話跟你通話”,庫帕后來回憶道:“我聽到聽筒那端的咬牙切齒雖然他已經保持了相當的禮貌。”這是人類通信史上的第一次手機通話。最初,手機外形和磚頭幾乎沒有區別,不過起碼沒有像真板
22、兒磚那樣沉得很,它只能接聽和撥打電話,充足一次電需要10個小時,可以持續通話35分鐘。時光倒退40年,這樣的體積和功能已經可以產生足夠的騷動了。當時,公眾看待手機的感覺有如天外來客一般。據了解,當時發明這種電話的目的,主要還是用于滿足政府和軍隊的一般通訊需要,將之推向普通公眾,那簡直是天方夜譚一般。其實若再往前追溯,手機這個概念,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出現了。1946年,美國當時最大的通訊公司貝爾實驗室,制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移動通訊電話,由于體積太大,研究人員只好把它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 GSM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的縮寫,由歐洲電信標準
23、組織ETSI制訂的一個數字移動通信標準,GSM是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的簡稱。它的空中接口采用時分多址技術。自90年代中期投入商用以來,被全球超過100個國家采用。GSM標準的設備占據當前全球蜂窩移動通信設備市場80%以上。 GSM 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移動電話標準。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0億人正在使用GSM電話。所有用戶可以在簽署了漫游協定移動電話運營商之間自由漫游。GSM 較之它以前的標準最大的不同是它的信令和語音信道都是數字式的,因此GSM被看作是第二代(2G)移動電話系統。 這說明數字通訊從很早就已
24、經構建到系統中。GSM是一個當前由3GPP開發的開放標準。 從用戶觀點出發,GSM的主要優勢在于用戶可以從更高的數字語音質量和低費用的短信之間作出選擇。網絡運營商的優勢是他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客戶定制他們的設備配置,因為GSM作為開放標準提供了更容易的互操作性。這樣,標準就允許網絡運營商提供漫游服務,用戶就可以在全球使用他們的移動電話了。 GSM作為一個繼續開發的標準,保持向后兼容原始的GSM電話,例如報文交換能力在Release 97版本的標準才被加入進來,也就是GPRS。高速數據交換也是在Release 99版標準才引入的,主要是EDGE和UMTS標準。 到2004年全球有超過10億人使用GS
25、M電話,GSM電話占到全球移動電話市場份額的70%。GSM的主要競爭CDMA(主要在美國和加拿大使用)盡管有好的前景但是有限,被作為3G標準過渡的CDMA沒有展現出全部的功能。還有,因為W-CDMA網絡建設的推遲,導致至少在高密度通話這塊市場GSM的消亡速度還很慢,但是那是遲早的事情。GSM防盜報警系統 20世紀80年代末,全球范圍從模擬向數字蜂窩技術的突然轉變,使歐洲的GSM數 字技術受益匪淺,并迅速推廣到近100個國家,占據了無可爭議的市場領先地位。然而, 更具突發性的是CDMA技術在蜂窩移動通信中的應用。 CDMA技術的出現源自于人類對更高質量無線通信的需求。與H前應用中的一些技術一樣,
26、CDMA的最初應用也是在軍事領域。CDMA移動通信系統是一個保密通信系統,它的碼址總共有4.4萬億種可能的排列,可防止竊聽,保密性強。CDMA技術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戰爭的需要而出現的,其初衷是防止敵方對己方通信的干擾,在 戰爭期間廣泛應用于軍事抗千擾通信,其后才由高通公司開發成為商用移動通信技術。創造CDMA標準并使其商用化,注定要在3G時代賺個盆盈缽滿。 CDMA之父、國高通公司創始人艾文雅各布博士無疑是全球通信業界呼風喚雨的 人物。雖然許多中國企業對高通公司的“專利霸權”憤憤不平,但艾文雅各布傳奇般的創業經歷無法不使人們對其敬仰有加。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
27、ecom System-2000,國際移動電話系統-2000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最早于1985年由國際電信聯盟(ITU)提出,當時稱為未來公眾陸地移動通信系統(FPLMTS),1996年更名為IMT-2000(國際移動通信-2000),意即該系統工作在2000MHz頻段,最高業務速率可達2000kb/s,預期在2000年左右得到商用。從1997年開始,由于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的巨大成功,用戶的高速增長與有限的系統容量和有限的業務之間的矛盾漸趨明顯,第三代移動通信的標準化工作從1997年開始進入實質階段。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稱其為通用移動通信系統(UMTS,Universal Mobi
28、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簡介簡介IMT-2000是一個全球無縫覆蓋、全球漫游,包括衛星移動通信、陸地移動通信和無繩電話等蜂窩移動通信的大系統。它可以向公眾提供前兩代產品不能提供的各種寬帶信息業務,如圖像、音樂、網頁瀏覽、視頻會議等。它是一種真正的寬頻多媒體全球數字移動電話技術,并與改進的GSM網絡兼容。它的基本目標為:(1)形成全球統一的頻率和統一的標準;(2)實現全球的無縫漫游;(3)提供多種業務。無線接口技術標準無線接口技術標準在經過詳細的技術評估、研究分析及大量的協調和融合工作之后,在2000年5月ITU-R 2000年全會(RA-2000)批準、通過了
29、IMT-2000的無線接口技術規范(RSPC)建議,它分為CDMA和TDMA兩大類共五種技術。其中主流技術為以下三種其中主流技術為以下三種CDMACDMA技術技術: :1)IMT-2000 CDMA-DS(IMT-2000 直接擴頻CDMA),即WCDMA。它是在一個寬達5M的頻帶內直接對信號進行擴頻;2)IMT-2000 CDMA-MC(IMT-2000 多載波CDMA),即cdma2000。這是美國提出的技術,由多個中國IMT-2000頻譜分配1.25M的窄帶直接擴頻系統組成的一個寬帶系統;3)IMT-2000 CDMA TDD(IMT-2000 時分雙工CDMA):目前包括TD-SCDM
30、A和UTRA TDD,其中TD-SCDMA是我國提出的技術。相應的相應的TDMATDMA技術標準為技術標準為: :(1)IMT-2000 TDMA SC,對應UWC-136(2)IMT-2000 FDMA/TDMA,對應于DECT最終,基于CDMA技術的三個標準被ITU接納,形成了3G的三大標準,即WCDMA,CDMA2000和TD-SCDMA。LTE-Advanced是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演進,2008年3月開始,2008年5月確定需求。它滿足ITU-R 的IMT-Advanced技術征集的需求,LTE-A不僅是3GPP形成歐洲IMT-Advanced技術提案的
31、一個重要來源,還是一個后向兼容的技術,完全兼容LTE,是演進而不是革命。 C114訊 北京時間2009年10月22日凌晨消息(蔣均牧 楊正)國際電信聯盟(ITU)表示收到了6個4G候選技術提案,關于全球4G移動無線寬帶技術通常稱為IMT-Advanced。選定的技術預計在2010年10月將被認定為官方指定的IMT-Advanced技術,作為真正適合4G的技術。802.16m可在漫游模式或高效率/強信號模式下提供1Gbps的下行速率。該標準還支持高移動模式,提供100Mbps速率。 802.16m高速傳輸的達成主要在于采用了多輸入多輸出技術(multiple-input/multiple-out
32、put,即MIMO)。MIMO目前應用于802.11g和802.11n路由器,以及需要提速的接入點。基于該技術的54Mbps路由器理論上可以達到108Mbit/s傳輸速率。 6個提案圍繞著3GPP LTE版本10、LTE-Advanced技術和IEEE 802.16m技術,將根據ITU-R的需求利用已定義的評估程序評估。未來一年嚴格的評估將由獨立的已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外部評價工作組支持,并在ITU-R的5D工作組的指導下工作。 與德雷斯頓的會議同期舉行的第三次IMT-Advanced專題研討會為技術提議者和評審小組互動提供了條件。作為快速啟動的評估階段,14個評審小組向ITU-R登記,代表全部領
33、域的利益相關者,包括設備廠商、技術開發商、網絡運營商、服務提供商、市場和用戶組織、大學、研究機構和國家行政部門。 移動無線技術的演進路徑主要有三條:一是WCDMA和TD-SCDMA,均從HSPA演進至HSPA+,進而到LTE;二是CDMA2000沿著EV-DO Rev.0/Rev.A/Rev.B,最終到LTE;三是802.16m的WiMAX路線。 由于高通已經放棄UMB(EV-DO Rev.C)技術,因此802.16m在4G時代將單槍匹馬挑戰LTE。2007年10月,802.16e已經成功躋身3G標準;而在4G時代,盡管LTE已經公認擁有最多的支持者,802.16m作為顛覆者的表現同樣令人期待
34、。 云計算(英語:Cloud Computing),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共享的軟硬件資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給計算機和其他設備。典型的云計算提供商往往提供通用的網絡業務應用,可以通過瀏覽器等軟件或者其他Web服務來訪問,而軟件和數據都存儲在服務器上。云計算服務通常提供通用的通過瀏覽器訪問的在線商業應用,軟件和數據可存儲在數據中心。 狹義云計算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資源;廣義云計算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件、互聯網相關,也可是其他服務。云計算的核心思想,是將大量用
35、網絡連接的計算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計算資源池向用戶按需服務。提供資源的網絡被稱為“云”。“云”中的資源在使用者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展的,并且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展,按使用付費。云計算的產業三級分層:云軟件、云平臺、云設備。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 )、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網絡存儲(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虛擬化(Virtualization)、負載均衡(Lo
36、ad Balance)等傳統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 云計算常與網格計算(分布式計算的一種,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計算機集組成的一個超級虛擬計算機,常用來執行大型任務)、效用計算(IT資源的一種打包和計費方式,比如按照計算、存儲分別計量費用,像傳統的電力等公共設施一樣)、自主計算(具有自我管理功能的計算機系統)相混淆。 事實上,許多云計算部署依賴于計算機集群(但與網格的組成、體系機構、目的、工作方式大相徑庭),也吸收了自主計算和效用計算的特點。 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與互聯網更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
37、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 好比是從古老的單臺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的。 云計算 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標準的低功耗局域網協議。根據國際標準規定,ZigBee技術是一種短距離、低功耗的無線通信技術。這一名稱(又稱紫蜂協議)來源于蜜蜂的八字舞,由于蜜蜂(bee)是靠飛翔和嗡嗡(zig)地抖動翅膀的舞蹈來與同伴傳遞花粉所在方位信息,也就是說蜜蜂依靠這樣的方式構成了群體中的通信網絡。其特點是近距離、低復雜度、自組織、低功耗、低數據速率。主要適合用
38、于自動控制和遠程控制領域,可以嵌入各種設備。簡而言之,ZigBee就是一種便宜的,低功耗的近距離無線組網通訊技術。ZigBee是一種低速短距離傳輸的無線網絡協議。ZigBee協議從下到上分別為物理層(PHY)、媒體訪問控制層(MAC)、傳輸層(TL)、網絡層(NWK)、應用層(APL)等。其中物理層和媒體訪問控制層遵循IEEE 802.15.4標準的規定。發展歷程發展歷程 主要由Honeywell公司組成的ZigBee Alliance制定,從1998年開始發展,于2001年向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提案納入IEEE 802.15.4標準規范之中,自此將ZigBee技術漸漸成為各業界共同
39、通用的低速短距無線通訊技術之一。版本信息ZigBee V1.0ZigBee V1.0這是第一個ZigBee標準公開版,于2005年6月開放下載,文件內記載公布時間為June 27, 2005,內部文件編號為053474r06。ZigBee V1.1ZigBee V1.1第二個ZigBee標準公開版,于2007年1月開放下載,文件內記載公布時間為December 1, 2006,內部文件編號為053474r13。又稱為ZigBee 2006。ZigBee V1.2ZigBee V1.2第三個ZigBee標準公開版,于2008年1月開放下載,文件內記載公布時間為January 17, 2008,內部文件編號為053474r17。又稱為ZigBee Pro、ZigBee 2007。發展前景發展前景 隨著國內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的規模在不斷擴大,尤其是各種交通工具的增長更迅速,從而使城市交通需求與供給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單靠擴大道路交通基礎設施來緩解矛盾的做法已難以為繼。在這種情況下,智能公交系統(AdvancedPublicTransportationSystems,APTS)也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機械設計基礎》課件-第8章 鏈傳動
- 預防夏季疾病班會課件
- 陶瓷地磚銷售培訓
- 培訓小組匯報展示
- 音樂課件背景圖片
- 電網側獨立儲能示范項目風險管理方案(參考范文)
- 汽車配套產業基地項目資金申請報告
- 物流業貨物運輸安全預案
- 2025年動物炭黑、動物膠及其衍生物合作協議書
- 2025年射頻同軸電纜組件項目合作計劃書
- 公司崗位職級管理制度
- D500-D505 2016年合訂本防雷與接地圖集
- 漏肩風(肩周炎)中醫臨床路徑及入院標準2020版
- 光面爆破知識講座課件
- 工程結構檢測鑒定與加固第1章工程結構檢測鑒定與加固概論課件
- 高鐵站裝飾裝修方案
- DB4401-T 112.1-2021 城市道路占道施工交通組織和安全措施設置+第1部分:交通安全設施設置-(高清現行)
- 質量整改通知單(樣板)
- 杭州市高級中學2022年高一新生素質測試(分班考)模擬試卷
- 《碳纖維片材加固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2022年版)
- 短視頻:策劃+拍攝+制作+運營課件(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