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涌水突泥應急預案YA06_第1頁
施工涌水突泥應急預案YA06_第2頁
施工涌水突泥應急預案YA06_第3頁
施工涌水突泥應急預案YA06_第4頁
施工涌水突泥應急預案YA06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深圳地鐵5號線5307標施工涌水突泥應急救援預案施工涌水突泥應急救援預案1、編制說明1.1、編制目的為了保證本工程的順利施工 ,確保在施工中出現涌水突泥的緊急情況時,應急救援工作能迅速有效的展開,最大限度地保障項目部和職工財產、生命安全,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通過本預案的應用可指導應急行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幫助實現應急行動的快速、有序、高效的進行。1.2、使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深圳地鐵5號線5307標黃貝嶺站及怡黃區間礦山法施工段工程在施工中涌水突泥的緊急情況下采取應急救援處理的全過程。1.3 編制依據1.3.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1.3.2項

2、目部安全體系作業文件;1.3.3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1.3.4可能發生事故或緊急情況的一般和重大危險源。2 項目簡介2.1工程概況土建5307標包括怡景路站、黃貝嶺站、太安路站怡景路站區間及怡景路站黃貝嶺站區間。我公司主要負責黃貝嶺站及怡景路站黃貝嶺站區間礦山法段土建工程的施工,為集團公司A類項目部下屬二工區。2.1.1.黃貝嶺站黃貝嶺站設計為雙島四線地下兩層車站,島式站臺寬度為12m。車站起訖里程為:YDK39+307.317YDK39+904.717,總長度為597.40m,其中車站主體長度為244.27m,5號線站后折返線配線區域長273.53m,預留商業區域長度為79.60m。本站為5

3、號線的終點站,與2號線平行換乘,遠期規劃與8號線換乘,在站后設置兩條折返線。車站右端配線復雜,2、5號線之間設置兩條渡線,5號線之間設置一條渡線,2、5號線各設一段故障列車防撞線。車站設1、2、3、4號共四個通道及出入口,1、2、3號共三組風道及風亭。車站標準斷面為兩層三柱四跨矩形框架結構,西端折返區間為單層單跨矩形框架結構,設計采用明挖順筑法施工。車站標準段寬度41.5m,底板埋深約17.6m,頂板覆土約4.4m。車站主體圍護結構采用800mm厚地下連續墻,附屬工程圍護結構采用800900mm鉆孔灌注樁,樁間設550旋噴樁止水;采用609、t=16鋼管內支撐,在大跨地段采用2×40

4、C槽鋼格構柱作為臨時立柱,基坑內設管井降水。2.1.2怡黃區間礦山法段怡黃區間礦山法段起訖里程為:YDK39+010.600YDK39+307.317,全長296.717m。線路由直線段和1段曲線構成,曲線半徑為R400,以-3、-2的坡度下坡。隧道為單洞雙線大斷面,線間距為5m,結構底埋深15.219.2m,平均覆土厚度10.5m。單洞雙線隧道開挖面積為80.2m2、跨度11.9m,采用復合式襯砌,噴錨構筑法施工,CRD法開挖支護,采取超前大管棚、超前注漿小導管、全斷面深孔注漿、徑向注漿、鎖腳錨管、臨時支護、回填注漿等輔助措施。施工豎井開挖尺寸8.6×7.6m,深21.4m,井外設

5、雙排650550m水泥土攪拌樁止水,采用噴錨構筑法支護井壁。2.2工程地質如圖1-07所示,本場地內上覆第四系人工堆積層(Q4ml)、沖洪積層(Q4al+pl)、坡積層(Q3dl)、殘積層(Qel),下伏侏羅系凝灰質砂巖(J2)、震旦系混合巖(Z),主要地層概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堆積層(Q4ml)素填土:褐黃色、褐紅色,主要成分為粘性土,不均勻夾少量碎塊石,結構松散,層厚為1.504.30m。雜填土:主要成分粘性土、碎石、砂性土混雜,稍濕,褐紅色,灰色、雜色等,松散,土質不均,層厚為3.303.70m。(2)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層(Q4al+pl)粉質粘土:褐黃、灰褐色,含少量有機質,

6、可塑,層厚為0.702.00m。粉砂:黃色、灰黑色,含少量有機質,見少量植物根莖,略有臭味,松散稍密。層厚為1.802.30m。礫砂:褐黃、褐紅、灰色,含15%左右粘性土,30%左右礫卵,卵石直徑24cm左右,骨架間中粗砂填充,松散中密狀態,層厚為0.702.00m。(3)第四系更新統坡積層(Q4dl)粘土:褐紅、紅、灰白色,可塑,含510%左右角礫,層厚為4.005.60m。粉質粘土:褐紅色,均勻,可塑,層厚為4.4m。(4)殘積層(Qel)粘性土:褐黃、褐紅、紅、灰白、灰褐色,原巖結構依稀可辨,可塑硬塑, 層厚為2.209.50m。(5)侏羅系凝灰質砂巖(J2):灰及褐黃色,主要成分為石英

7、、長石,巖性破碎,按風化程度可分為全風化巖、強風化巖、中風化巖,層厚分別為1.80m、9.3014.10m、3.406.00m。(6)震旦系混合巖(Z):灰及肉紅色,主要成分為石英、長石、云母,受橫崗羅湖大斷裂的影響,巖石多發生碎裂巖化,巖性破碎,以碎裂巖化混合巖為主。按風化程度可分為全風化巖、強風化巖、中風化巖,層厚分別為9.20m、9.60m、2.40m。圖107 地質縱斷面圖2.2水文地質(1)地下水的類型、賦存、徑流排泄本場地地下水按賦存條件主要為孔隙水及基巖裂隙水。孔隙水主要賦存在沖洪積層、坡積層、殘積層和全風化基巖中,水量中等至豐富;基巖裂隙水賦存于強風化及中風化基巖中略具承壓性,

8、水量一般。地下水位埋深1.504.70m,平均3.20m,水位高程1.837.85m,平均4.70m,水位最大變幅6.0m左右。地下水的排泄途徑主要是蒸發和側向滲流為主,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在施工中,還將穿過一條2m×2m的污水箱函,箱函的的流量約為10萬方/天的排量,為保證本工程順利進行,確保施工人員和設備的安全,特制定本預案。3 、應急預案工作流程圖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及施工工藝的實際情況,認真的組織了對危險源和環境因素的識別和評價,特制定本項目發生緊急情況或事故的應急措施,開展應急知識教育和應急演練,提高現場操作人員應急能力,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和不良環境影響。其應急準備和響

9、應工作程序見下圖:危險源及環境因素辯識、評價編制應急預案成立搶險領導小組組建搶險隊、救護車進行評審、修訂配備應急物資、設備未發生應急演練定期評審發生實施應急預案應急知識教育培訓 圖1 應急準備和響應工作程序圖4、突發事件風險分析和預防為確保正常施工,預防突發事件以及某些預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發生,事前有充足的技術措施準備、搶險物資的儲備,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國家財產和經濟損失,必須進行風險分析和預防。41、突發事件、緊急情況及風險分析根據本工程詳探的水文地質情況,施工中會遇到豐富的地下水,且隧道處在全風化的巖層中,橫通道施工中將穿過2×2的污水箱函,箱函的日流量超過10萬方。

10、根據以上分析,并充分考慮到施工技術難度和不利條件等,經多方討論和分析,確定涌水突泥是本項目的重大危險源。4. 2、突發事件及風險預防措施從危險源的辨識情況評價看,如果不采取相應有效的預防措施,不僅給施工造成很大影響,而且對施工人員的安全造成威脅。 4.2.1施工前期和施工過程中要詳細了解工程的地形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并密切注意地質條件的變化及地下水出水的跡象,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措施。 4.2.2加強超前地質探測和圍巖監測,根據開挖面揭露的地質條件及對地下水的觀察情況,對開挖面前方地下水的富存情況做出詳細準確的超前地下水預報,并根據超前預報資料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并按監理人員批準的格式填寫預報

11、報監理。 4.2.3突水處理方案在洞內富水構造層被破壞后,發生大的突水(有水無泥)后,采用以下方式處理: 待其水量減少或消退、水壓降低后再進行注漿處理。 若水流很大、水壓很高、人員無法靠近,且無減弱趨勢,采用以下兩種方式處理: 在地下水補給區與涌水點之間布置鉆孔分流降壓,降低引水隧洞涌水點的涌水量和流速;直接在出水的上游地面打孔,通過注漿堵塞水道,阻斷水流,再在輔助洞掌子面進行補充注漿處理。5)突水涌泥段處理方案突水涌泥通常來勢猛、速度快、流量大,只有待其減退后再行處理。水量減退后,淤泥充填洞內,在清淤泥時引起涌泥增加、掌子面不穩、欲進反退時,封閉掌子面,采用全斷面帷幕注漿加固,超前小導管支護

12、,短臺階開挖方案。5、應急準備5.1、機構與職責一旦發生隧道施工安全事故,項目部領導及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必須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指揮搶險,成立現場應急領導小組。5.1.1 組織機構5.1.1.1應急救援領導指揮部, 結合A類項目部的應急預案,我工區成立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現場總指揮由趙勝擔任,副總指揮分別由王建軍、田成、張鵬擔任。成員有陽運城、夏曾銀、張大勇、蘇繼鴻、馬哲學、袁星星、蔣朝奎、陳德均組成。發現重大火災、爆炸、基坑圍護出現流砂、涌水、圍護樁變形、支撐受力變形、管線傷損、隧道坍塌、地表沉陷、周圍建筑物變形到警戒狀態,由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負責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的工作和組織。 現場救援指揮機

13、構圖總指揮:趙 成員:張大員:蘇繼總指揮:王建軍 副總指揮:吳亨國 副總指揮:張 075525107024員:陽運城員:楊勇134287316675.1.1.2 職責1)指揮部職責負責工區應急計劃的制訂、修訂。組建應急救援隊伍,并組織實施和演練。檢查督促做好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基坑出現流砂、涌水、圍護及支撐受力及變形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發生突發事故時,由指揮部發出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向上級

14、匯報和向事故現場臨近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經驗教訓。2)總指揮: 分析緊急狀態確定相應報警級別,根據相關危險類型、潛在后果、現有資源控制緊急情況的行動類型。 指揮、協調應急反應行動。 與工區外應急反應人員、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 直接監督應急操作人員行動。 最大限度地保證現場人員和外援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安全。 協調后勤方面以支援應急反應組織。 應急反應組織的啟動。 應急評估、確定升高或降低應急警報級別。 通報外部機構,決定請求外部救援。 決定應急撤離,決定事故現場外影響區域的安全性。2)副指揮 協助總指揮組織和指揮應急操作任務。 向應

15、急總指揮提出采取的減緩事故后果行動的應急反應對策和建議。 保持與事故現場的直接聯系。 協助、組織和獲取應急所需的其它資源,設備以支援現場的應急操作。 組織相關技術和管理人員對施工場區生產過程各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 定期檢查各常設應急反應組織和部門的日常工作和應急反應準備狀態。 根據各施工場區、加工廠的實際條件,努力與周邊有條件的企業為在事故應急處理中共享資源、相互幫助、建立共同應急救援網絡和制定應急救援協議。5.1.2.實施機構其任務主要是擔負本工地各種安全事故的救援及處置,救援隊伍組建任務分工如下:通訊聯絡組組長:蘇繼鴻成員:陳德君、廉志勇職責:確保與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聯系暢通、內外信息反饋迅

16、速;保持通訊設施和設備處于良好狀態;負責應急過程的記錄與整理及對外聯絡。 技術支持組組長: 王建軍成員: 楊勇、馬哲學及全體工程部成員職責:提出搶險搶修及避免事故擴大的臨時應急方案和措施;指導搶險搶修組實施應急方案和措施;修補實施中的應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繪制事故現場平面圖,標明重點部位,向外部救援機構提供準確的搶險救援信息資料。安全保障(警戒)小組組長:陽運城成員:蔣朝奎、杜明職責:設置事故現場警戒線、崗,維持工地內搶險救護的正常運作;保持搶險救援通道的通暢,引導搶險救援人員及車輛的進入;搶險救援結束后,封閉事故現場直到收到明確解除指令。 現場醫療救護小組組長: 許新雁成員: 龍國庭、李

17、小平 職責:進入事故發生區搶救傷員;指導危害區內人員進行自救、互救活動;集中、清點、輸送、收治傷員。根據具體情況,迅速制定應急處理方案并組織實施。 后勤保障小組組長:張大勇成員:王德栓、林伏利、李長江職責:保障系統內各組人員必須的防護、救護用品及生活物資的供給;提供合格的搶險搶修或救援的物資及設備。 應急義務搶險組:組長:張鵬 成員:每個作業隊建立一支應急搶險隊,每隊隊員16人。職責:擔負重大工程搶險、搶修、搶救傷員任務。5. 2.資源配置5.2.1勞動力配置 在領導機關配置上,本工區成立了重大安全隱患事故救助現場應急領導小組,作為重大安全隱患事故應急的指揮人員,并組建了義務消防和救助隊。同時

18、,工區根據工程的特點和工點的分布,在工區部室中選調了有安全事故防范知識的員工定為現場的安全防護人員。工區的工程用車司機作為現場傷者外送救護員。5.2.2設備物資配置應急資源的準備是應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工區根據潛在事性質和后果分析,配備應急救援中所需的救援機械和設備、交通工具、醫療設備和藥品、生活保障物資。主要應急物資:在洞內顯著位置配備適當的救生器具,安全繩、長竹竿等;內部電話、對講機等聯系工具保持暢通;自備發電機和照明專線保持良好工作狀態;洞口和通道口預備沙袋等物,利于堵水和引導水流方向。主要應急機械設備和物資儲備表 序號材料、設備名稱單位數量規格型號主要工作性能指標現在何處備注1挖掘裝

19、載機臺1PC200現場2挖掘裝載機臺1DH55V現場3機動翻斗車輛2FC1斗容0.75m3現場4電焊機臺4BX400現場5移動式內燃空壓機臺1英格索蘭27m3/min現場6風動鑿巖機臺5YT28現場8水泵臺55.5KW現場9水泵臺53.5KW現場10發電機臺112OKW現場11注漿泵臺3KBY50/70現場12砼噴射機臺2PZ5B現場13編織袋個300現場倉庫15 方木方3現場倉庫5.3、教育、訓練5.3.教育應急預案和應急計劃確立后,按計劃組織全體人員進行有效的培訓,從而具備完成其應急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應急組織每一項目開工前或半年進行一次培訓,新加入的人員及時培訓。主要培訓以下內容:1施

20、工安全防護、作業區內安全警示設置、個人的防護措施、施工用電常識、在建工程的交通安全、大型機械的安全使用;2對危險源的突顯特性辨識;3事故報警;4緊急情況下人員的安全疏散;5現場搶救的基本知識。5.3.2演練為了在出現險情時處理迅速,不至于手忙腳亂,工區對預設險情進行實地演練,或桌面演練。由安全環保部負責組織安排,演練時間安排在施工相對空閑的時間,使所有人員均參與其中,并填寫應急演練記錄表,記錄演練內容、人員分工、方案、處理程序等。 6、應急響應 施工過程中施工現場或駐地發生無法預料的需要緊急搶救處理的危險時,應迅速逐級上報,次序為現場、辦公室和安全環保部、搶險領導小組、上級主管部門。由辦公室收

21、集、記錄、整理緊急情況信息并向小組及時傳遞,由小組組長或副組長主持緊急情況處理會議,協調、派遣和統一指揮所有車輛、設備、人員、物資等實施緊急搶救和向上級匯報。事故處理根據事故大小情況來確定,如果事故特別小,根據上級指示可由施工單位自行直接進行處理。如果事故較大或施工單位處理不了則由施工單位向建設單位主管部門進行請示,請求啟動建設單位的救援預案,建設單位的救援預案仍不能進行處理,則由建設單位的質安室向建委或政府部門請示啟動上一級救援預案。應急事故發生處理流程圖:緊急事故發生上報辦公室或安全環保部搶險領導小組搶險方案確定物資、設備到位進行搶險現場處置、送醫院搶救搶險結束、恢復生產措施及善后處理、進

22、行總結上報集團公司項目部 監理人員傷亡 圖2 應急事故發生處理流程圖(1)值班電話:項目部安質部電話:075525109937項目部實行晝夜值班制度,值班時間和人員如下:陽運城7:3020:30 電話朝奎20:307:30 電話2)緊急情況發生后,現場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護現場,及時搶救傷員和財產,并由在現場的最高級別負責人指揮,在3分鐘內電話通報到值班室,主要說明緊急情況性質、地點、發生時間、有無傷亡、是否需要派救護車、消防車或警力支援到現場實施搶救,如需可直接撥打120、110等求救電話。(3)值班人員在接到緊急情況報告后必須在2分鐘

23、內將情況報告到緊急情況領導小組組長和副組長。小組組長組織討論后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出如何進行現場處置的指令。分派人員車輛等到現場進行搶救、警戒、疏散和保護現場等。由綜合部在30分鐘內以小組名義打電話向上一級有關部門報告。(4)遇到緊急情況,全體職工應特事特辦、急事急辦,主動積極地投身到緊急情況的處理中去。各種設備、車輛、器材、物資等應統一調遣,各類人員必須堅決無條件服從組長或副組長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諉、阻礙緊急情況的處理。7、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7.1施工過程中若發現較弱突水突泥現象,立即報告應急組織領導同志,現場施工人員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迅速打隨機排水孔,安置塑料彈簧軟管進行排水(塑料彈簧

24、排水管引入排水溝),釋放水壓力,并及時噴錨進行圍巖封閉。如果圍巖破碎,可在初噴砼結束后迅速安置鋼拱架,然后再進行復噴砼封閉圍巖,加強支護。7.2施工過程中若發生突水突泥現象,應立即盡可能地撤離人員和機械設備,確保安全。及時向現場應急領導小組匯報,根據實際情況迅速組織救護工作。準確記錄水量的流量、流速、水壓,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突水突泥控制。指揮與控制:觀測預警由工程部技術干部和各工班指定人員加強日常觀測,確保在第一時間確認涌水險情,提前發出預警提示。a與當地氣象臺建立天氣服務聯系,根據天氣預報和降水量統計,加強隧道涌水觀測;b注意隧道水流量及變化時間、流速、水壓及掌子面有無滲涌水;c觀測數據有變化

25、時,及時向張鵬副經理匯報,以便組織施工搶險。施工報告 a賦存水段在開挖時,工人隨時觀測掌子面的情況,如出水量有變化或涌水,應立即停止施工回到安全地帶,并及時匯報;b拱部開挖現有水從拱頂滲涌時,施工工人應立即停止施工并回到安全地帶,并及時匯報;c隧道開挖要備兩臺抽水機,保證不積水,水量過大,抽不干時要向指揮部及時報告。安全撤離 當確認出現涌水時,由項目部領導下令,立即電話通知值班室,組織所有現場施工人員將施工機械加以安置保護,洞內施工人員由班組長帶隊全部撤離。被困施工人員來不及撤離的,應選擇中隔板上等高處進行自我保護,等待項目部組織救援。組織搶險a各班組及時清點人員,確認有無被困人員,并集結待命,不得私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