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概率統計課程考核說明_第1頁
應用概率統計課程考核說明_第2頁
應用概率統計課程考核說明_第3頁
應用概率統計課程考核說明_第4頁
應用概率統計課程考核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應用概率統計課程考核說明3、 試題類型及規范解答舉例一、 填空題(每空格3分)1. 設為隨機事件,則當互不相容時,;當相互獨立時,;(容易題)2. 設總體服從正態分布,已知方差,要使總體均值對應于置信度為的置信區間的長度不大于,則應抽取容量為 的樣本。(中等題)二、 判斷題(每題2分)1. 設隨機變量服從二維正態分布,則與相互獨立的充要條件是它們不相關。(是)(容易題)2. 中心極限定理說明,不論隨機變量服從何種分布,在一定條件下它們的總和一定近似服從正態分布。(是)(容易題).三、計算題(每題7分)1. 設球隊A與B進行比賽,若有一隊勝4場,則比賽結束。已知A、B兩隊在每場比賽中獲勝的概率均

2、為,試求需要比賽場數的數學期望。(中等題)解:設需要比賽的場數為,則的可能取值為4,5,6,7,且相應的概率一,填空題(本大題共有10個小題,每小題3分)1. 設是3個隨機事件,則 "3個事件中恰有一個事件發生"用表示為 ;2.若事件滿足(空集),則稱與 ;3.設互不相容,則= ;4.甲,乙兩門高射炮彼此獨立地向一架飛機射擊,設甲擊中的概率為0.3,乙擊中的概率為0.4,則飛機被擊中的概率為 ;5.設隨機變量的數學期望是,那么其方差是 的數學期望;6.設隨機變量服從普阿松分布,且 ,則 ;7.若隨機變量與相互獨立,則 ; 8.設與是未知參數的兩個 估計,且對任意的滿足,則稱

3、比有效;9.設 是從正態總體抽得的簡單隨機樣本,已知,現檢驗假設,則當 時,服從;10.在對總體參數的假設檢驗中,若給定顯著性水平(),則犯第一類錯誤的概率是 .二,判斷題:若對,打""若錯,打"×"(本大題共有10個小題,每小題2分)1.是取自總體的樣本,則服從分布; ( )2.設隨機向量的聯合分布函數為,其邊緣分布函數是; ( )3.設,則表示; ( )4.若事件與互斥,則與一定相互獨立; ( )5.對于任意兩個事件,必有; ( )6.設甲,乙,丙人進行象棋比賽,考慮事件A=甲勝乙負,則為甲負或平局; ( )7.設表示3個事件,則表示&qu

4、ot;中恰有一個發生" ( )8.設為兩個事件,則; ( )9.已知隨機變量與相互獨立,則; ( )10.設,來自于總體的樣本,是的無三,計算題(本大題共有7個小題,每小題5分)1.設有10個零件,其中2個是次品,任取2個,試求至少有1個是正品的概率.2.設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律為:-2-1013求的概率分布律.3.已知離散性隨機變量服從參數為的普阿松分布,若,試求參數的值.4.當隨機變量服從區間0,2上的均勻分布,試求的值.5.設()的密度函數為,求常數,并判斷與是否相互獨立 6.已知,試分別計算,和. 7.設總體的概率密度為式中>-1是未知參數,是來自總體的一個容量為的簡單隨

5、機樣本,用矩估計法求的估計量.四,證明題(本題15分)若三個事件相互獨立,則與獨立.第四套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2.互不相容3.4.5. 6.;7.;8.無偏;9.成立;10.二,判斷題1.錯2. 錯3. 錯4. 錯5. 錯6. 對7. 錯8. 錯9. 對10. 錯三,計算題1.解:從有2個次品的10個零件中任意取兩個零件的取法總數為:; (2分)而取出的2個零件中沒有正品(即:所取的兩個零件都是次品)的取法數為:; (3分)從而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計算公式可得至少有1個是正品的概率為. (2分)2. 解:由于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律為:-2-1013故的可能取值為:0,1,4,9. (1分)對應的

6、概率分別為:; (1分); (1分); (1分). (1分)最后列成概率分布表為:0149(2分)注:此題若沒有求解過程,而直接列出上述概率分布表也不扣分. 3. 解:因為隨機變量服從參數為的普阿松分布,所以的概率分布為:;又有題設條件,因此,由上述方程解得參數的值為2.4. 解:因為隨機變量服從區間0,2上的均勻分布,所以,; (6分)因而. (1分)5. 解:因為,所以; (3分)取;,則有可分離變量,故與相互獨立. (4分)注:在驗證與是否相互獨立時,也可以通過對聯合密度函數的兩個變量分別求積分得到兩個邊緣密度函數.6.解:由題設,所以; (3分); (2分). (2分)7. 解:, (

7、3分)由矩估計法知,令(3分)得參數的矩估計量 . (1分)四,證明題證明:因為相互獨立,所以; (2分); (2分); (2分)從而,我們可得由獨立性的定義可知:與獨立. (9分)故2. 設公共汽車站每隔10分鐘有一輛汽車通過,乘客在10分鐘內任一時刻到達汽車站是可能的,求乘客候車時間不超過7分鐘的概率。(容易題)解:設乘客到達汽車站后等車的時間為,在在(0,10)內服從均勻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數故所求概率三、 證明題(15分)1在次試驗中,事件在第次試驗中發生的概率為,試證明事件發生的頻率穩定于概率的平均值。(較難題)證明:設表示在次試驗中事件發生的次數,若引入隨機變量則服從二點分布,即分布

8、律為 0 1 且。由于故因此由契比雪夫大數定律可知,對任意的有即可見,當充分大時,事件發生的頻率穩定于概率的平均值。三 樣卷一、 填空題(本題共30分)1. 已知隨機事件的概率,事件的概率,條件概率,則事件的概率-。2. 設在三重獨立試驗序列中,隨機事件在每次試驗中出現的概率為,則至少出現一次的概率為-。3. 設隨機變量且則-。4. 設隨機變量的密度函數為,則的概率分布函數-。5. 設隨機變量和相互獨立,且則的聯合密度函數為-。6. 設隨機變量和相互獨立,服從區間上的均勻分布,則隨機變量的概率密度函數為-。7. 設隨機變量和相互獨立,且均服從正態分布,則隨機變量的數學期望-。8. 設二維隨機變

9、量的相關系數為,與的方差分別為,則-。9. 設隨機變量為取自的簡單隨機樣本,則統計量服從參數為-的正態分布。10. 設隨機樣本是來自正態總體的簡單隨機樣本,且,則當檢驗假設為時,應采用的統計量為-。二、判斷題(本題共20分)1. 若某批產品中次品率是0.1,則從中任意抽取10件產品,其中必有一件次品。2. 連續型隨機變量取任何給定實數值的概率都等于零。3. 設隨機變量分別服從正態分布,且相互獨立,則隨機變量服從二維正態分布。4. 若不相關,則和相互獨立。5. 若隨機事件發生的概率很小,即個別試驗中事件實際上是不可能發生的,則在實際問題中對小概率事件都是可以忽視的。6. 參數的點估計是未知參數的

10、近似值,因此樣本容量越小近似程度越好。7. 有效估計量一定是無偏的估計量。8. 在一個確定的假設檢驗中,當樣本容量一定時,犯兩類錯誤的概率與不能同時減少。9. 在方差分析中常用的檢驗法是檢驗法。10. 設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為,則求回歸系數和的估計的方法只能是最小二乘法。三 、計算題(每題7分,共35分)1某種零件的長度服從正態分布,它過去的均值為20.0,現換了新材料,為此從產品中隨機抽取8個樣品,側得長度為:20.0, 20.0, 20.1, 20.2, 20.0, 20.3, 19.8, 20.0問用新材料做的零件的平均長度是否起了變化?()2設總體服從正態分布,從中抽取容量為36的簡單隨機

11、樣本,求樣本均值落在50.8到53.8之間的概率。3設二維隨機變量在區域內服從均勻分布,試求的邊緣密度函數及隨機變量的方差。4設二維隨機變量的聯合密度函數為求的聯合分布函數。5設甲、乙、丙三人進行比賽,規定甲與乙先比,勝者與丙比,依此循環,直至有一人連勝兩次為止,此人即為冠軍。如果比賽雙方取勝的概率均為0.5,求甲獲得冠軍的概率。四、 證明題(本題15分)從方差已知的正態總體中抽取樣本,設為常數,且,證明:(1)是總體均值的無偏估計量;(2)在所有這些無偏估計量中,樣本均值是的最有效估計量,也就是說,樣本均值的方差最小。實變函數III. 試題類型及規范解答舉例 一、單項選擇題 區間是( ) (

12、A) 有限集合 (B) 無界集合 (C) 可列集合(D) 不可列集合 選項(D)正確,將D填入題中括號內。(容易題) 設是中兩個集合,則成立的充分必要條件是( ) (A) (B) (C) (D) 選項(D)正確,將D填入題中括號內。(中等題) 設是任一可測集,則( ) (A) 是開集(B) 是閉集 (C) 對任意,存在開集,使 (D) 是完備集 選項(C)正確,將C填入題中括號內。(較難題) 二、填空題 直線上任一非空有界開集可表示成個互不相交的開區間的并 在橫線上填寫答案“至多可列”。(容易題) 設是中的點集,如果對任意點集都有,則稱是勒貝格可測集 在橫線上填寫答案“”。(中等題) 設是上一

13、列幾乎處處有限的可測函數,若對任意,有,則稱依測度收斂于 在橫線上填寫答案“”。(較難題) 三、計算題與證明題 設,計算勒貝格積分 解:因,所以于,因此 (容易題) 設是上的勒貝格可積函數,證明 證明:因在上可積,所以在上也可積因此 即由積分的絕對連續性,便得 (中等題) 設,是上幾乎處處有限的可測函數,證明對任意,存在上有界可測函數,使得 證明:設由于幾乎處處有限,所以每個都是可測集,且于是因此,對任意,存在,使令 則是上的有界可測函數,且 (較難題)IV. 樣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0分,每小題4分) 1.下列集合中基數最大的是( ) (A) 自然數集(B) 康托集 (C) 整數集(D

14、) 平面上坐標為有理數的點組成的集合 2.若,則( ) (A) (B) (C) (D) 3.設,若的任何鄰域,,則是的( ) (A) 內點 (B) 邊界點 (C) 聚點(D) 孤立點 4.設是上幾乎處處有限的函數,則在上可測是可表示為一列簡單函數極限的( ) (A) 充分條件 (B) 必要條件 (C) 充分必要條件 (D) 無關條件 5.任意多個閉集的并一定是( ) (A) 閉集 (B) 開集 (C) 完備集 (D) 可測集 二、填空題(本題共20分,每小題4分) 1.設,則 2.設,若的任何鄰域中都含有的個點,則稱是的聚點 3.若是中的有理點集,則的外測度 4.魯金定理是說:設是可測集上幾乎

15、處處有限的可測函數,則對任意,存在閉集,使且是上的 5.設,則在上有界可積是在上有界可測的條件 三、計算題與證明題(本題共60分, 每小題15分) 1.設是可測集上的實值函數,證明對任意實數, 2.設是無限不可測集,證明 3.設的外測度,證明是可測集 4.設是上幾乎處處有限的函數,若對任何,是上的可測函數,證明是上的可測函數 實變函數期末試題參考答案 第1題 (1)×(2)×(3)×(4)(5)× (15分) 第2題 由于函數在上可測, 存在簡單函數使得 (5分) 在上a.e. 成立。此時是上的簡單可測函數。 又由于是上 的 連續函數, 故 a.e. (

16、5分) 于是 是E 上的可測函數. (5分) 第3題 被積函數可以展開為非負項級數 , (5分)根據Levi 定理,此級數可以逐項積分 . (7分)實際計算 , (8分)所以 . 第4題 由的平方可積性, 存在使得 /8. (6分)再由在=上的可測性,根據Luzin定理,存在連續函數使得在 e 上,而在上并且/8, (4分) 此時有 (5分) 第5題 若則 于是由Holder不等式 (9分)現在令,則得到 (7分)第6題 充分性 設是的一個分劃,則 這說明是有界變差的, (6分)從而幾乎處處有導數是可測的并且 (5分)由于 所以 a.e. (4分) 必要性 設是的不定積分, a.e.,明顯的

17、. 即滿足Lipschitz條件. (5分)漢語專題(2)形成性考核作業冊參考答案作業1一、填空 1、古埃及文字、兩河流域楔形文字、漢字。2、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 2、古文、奇字、篆書、佐書、繆篆、鳥蟲書。3、小篆5、漢書?藝文志 6、三;從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變為小篆,從小篆變為隸書,從隸書變為楷書。7、1899年;王懿榮;河南安陽;商王盤庚遷殷后的商王朝都城遺址;殷墟。8、(此小題與前第題重復)9、占卜日期與占卜人(“敘辭”);要占卜的事(“命辭”);審視兆紋,作出吉兇的判斷(“占辭”);事后應驗的情況(“驗辭”)。 10、豎行左行;豎行右行;左右對貞,從中間起

18、,左半左行,右半右行。11、象形程度比較高,接近圖畫文字;字體不規范。 12、對貞13、五;第一期(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廩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14、著錄甲骨文的書;考釋甲骨文的書;于省吾甲骨文字詁林;郭沫若主編、胡厚宣總編輯甲骨文合集;甲骨文編;徐中舒;殷墟卜辭綜述。 5、商代后期;兩周。16、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從筆勢看,金文多保存肥厚的筆法,甚至是充實的團塊,而甲骨文一般將圓形改為方形,團塊只勾勒輪廓;金文、甲骨文形體不規范;金文書寫款式比甲骨文規整。 17、故意將筆畫拉長,甚或作曲折宛轉之勢;在字形之外,加畫鳥蟲之

19、類的裝飾品。 18、古文;一是草體或俗體流行;二是文字異形。 19、西周的文字20、春秋戰國之交,即秦悼公、厲公之世;秦王詛咒楚王而祈求天神保佑的文字;惠王后元至武王。21、古隸;漢隸;戰國末期;秦國篆文草體;西漢武帝、昭帝;東漢。 22、正書;真書;漢隸草體;東漢后期;今隸。23、周禮;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許慎。 24、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武信是也;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25、戴震;指事、象形、形聲、會意是造字方法,轉

20、注、假借是用字方法。26、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聲文字。27、沒有本字的假借;有本字的假借。28、象形(表形);假借;形聲。二、解釋下列名詞 1、圖畫文字:由文字畫進一步發展而形成,是文字的雛形,或者稱作原始文字。它保持文字畫的表達方式,但圖形已經固定化,與有聲語言有直接聯系,記錄了語言中的聲音和意義。 2、籀文:西周晚期欲以統一全國文字的字體。后世所謂籀文,也就是指大篆。 3、甲骨卜辭:甲骨文是商王等占卜的記錄,所以又稱“甲骨卜辭”。 4、鐘鼎文:金文是在銅器上鑄銘文,最初發現于鐘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稱“鐘鼎文”。 5、隸定:漢末人用隸書筆法來書寫古文字的字形,稱之為“隸古定”。后人把用楷書筆

21、法來書寫古文字字形,稱作“隸定”。三、簡要回答下列問題 1、文字的類型,是由構成這種文字的字符的特點來決定的。構成漢字的字符包括表意字符、表音字符、記號。 大量是表意字符,即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以及形聲字形旁所有的字符,與該字所記錄的詞都有意義上的聯系,都是表意字符。 有相當數量的表音字符,一是假借字,一是形聲字的聲旁。 記號字在古漢字中是少數,包括從原始記數符號吸收的一些數目字和演變簡單而成的象形字。從漢字字符的性質看,主要是表意字符和表音符號,某些記號字本來也是從表意字和表音字變化來的,所以漢字所屬類型是意音文字。表音字符又大多含有意義,因此,漢字也可稱為表意文字。 2、教材認為“漢字也

22、可以徑稱之為表意文字”,是因為漢字字符主要是表意字符和表音符號,而表音符號又大多含有意義。這一說法,不同于西洋學者貶低漢字時所使用的“表意文字”概念。他們認為的表意文字,是文字發展的低級階段的一種形態,是以研究印歐語的文字體系為標準得出的結論。我們認為,表音、表意是文字發展的兩個不同方向。古埃及圣書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漢字,都是以表意為主的意音文字,前兩者消亡了,而腓尼基人借用古埃及圣書字的表音字符,向表音化的方向發展,產生了拼音文字;漢字則沿著固有的方向發展,突出其表意功能。可見,這是文字發展的不同方向,表音、表意沒有優劣之分,并非西洋學者所主張的“表音優于表意”。 3、秦書八體從兩個

23、角度劃分:大篆、小篆、隸書是漢字發展不同時期的字體;后五種是不同用途的特殊字體,即:刻符是刻在符契上的文字,蟲書是用于旗幡上的文字,摹印是印章上的文字,署書是用于封檢簽署的文字,殳書是兵器上的文字。 4、漢字字體演變經歷了三個階段。 從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變為小篆。前者更接近圖畫的寫實象形,而后者筆畫圓轉規整,逐漸與物形疏遠。甲骨文刀刻痕跡明顯,金文鑄型肥厚,形體都比較隨意;小篆形體整齊,筆畫多少都占一格。 從小篆到隸書。這是古文字變為今文字的轉折點。小篆的字形結構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號性加強;小篆的圓轉筆勢變為隸書的方折及橫、撇、捺等筆畫。 從隸書到楷書。用筆有些變化,字體結構基本無變化

24、。另外還有草書、行書等字體。 5、隸書當在戰國末期,在秦國篆書的基礎上產生。秦地處宗周故地,文字比較保守,但到戰國后期,文字應用越來越多,而篆書筆勢圓轉,費力費時,人們書寫為求快而多有草率急就之處,久而形成所謂草篆,孕育一種新字體隸書,稱“古隸”或“秦隸”。隸書的形成是時代的產物,是廣大民眾適應時代需要共同創造的,后被官府采用施行。隸書是漢字發展史上最大、最重要的變化,稱為“隸變”。隸變的結果使漢字打破了以象形為基礎的構造方式,符號性大大加強,從古文字階段進入今文字階段,成為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6、有三種情況:甲詞本沒有文字形式,從一開始就借用另一個同音詞乙詞的文字形式來表示自己的意義,一直沿

25、用,既沒有為乙詞造字,也沒有為甲詞另造字。表示乙詞意義的字被甲詞借去,后來這個字仍用來表示乙詞意義,而為甲詞另造新字。表示乙詞意義的字被甲詞借去,后來即用這個字表示甲詞,而為乙詞另造新字。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并說明屬于哪種情況的假借? 1、說,借表“悅”(喜悅,高興)。屬于沒有本字的假借。后本字仍用,為“悅”義另造新字。 2、耳,本義“耳朵”,借表語氣詞,“而已”,“罷了”。屬于沒有本字的假借。后本義、假借義都用“耳”,沒有另造字。 3、之,本義“往”,借表指示代詞,“此”,“這”。屬于沒有本字的假借。本義、假借字都用“之”,沒有另造字。 4、辟,本義“法”,借表“開(外門內辟)”之義。

26、屬于沒有本字的假借。本字仍用,為假借義加形旁另造新字“(外門內辟)”。 5、辟,本義“法”借表“邪僻”之義。屬于沒有本字的假借。后本字仍用,為假借義加形旁另造新字“僻”。 6、戚,本義為大斧之類的武器,借表“憂愁”之義。屬于沒有本字的假借。后本字仍用,為假借義加形旁另造新字“慼”。 7、止,本義“腳”,借表副詞“只”。屬于沒有本字的假借。后沒有給假借義造字,而為本義加形旁另造新字“趾”。 8、剝,本義“剝開”,假借為“攴”(擊)。屬于有本字的假借。9、蚤,本義“跳蚤”,假借為“早”(早晨)。屬于有本字的假借。 10、厭,本義“壓”,借表吃飽、滿足。屬于有本字的假借。后為本義另造新字“壓(壓)”

27、。五、寫出下列加的本字,如果屬于分化字,則說明屬于哪種情況的分化字。 1、栗,本義為一種樹名,假借為“戰栗”之義。后加形旁為假借義造分別字“(左忄右栗)”,是由于假借而產生的分化字。2、鮮,本義為一種魚名,假借為“少”義,音xin。后為假借義造分別字“(左是右少)”、“(左甚右少)”,是由于假借而產生的分化字。 3、采,本義“采摘”,假借為“彩色”之義。后為假借義加形旁另造分別字“彩”,是由于假借而產生的分化字。 4、竟,本義“樂曲終了”,引申為“邊境”(即國界終了)之義。后為引申義造分別字“境”,是由于引申而產生的分化字。 5、解,本義“分解動物肢體”,引申為“松懈”義。后為引申義造分別字“

28、懈”,是由于引申而產生的分化字。作業2一、簡要回答下列問題1、舊辭海對“解”所列前六個義項,其解釋是對的,但排列上不算太合適,應為:(1)判也,剖分也。(2)離散也。(3)開放也。(4)脫也,免除也。(5)說也,析言事理也。(6)曉悟也。另外,舊辭海未對“解”的本義“解剖牛體”作出義項歸納,即沒有分析字形義,并作為第一個義項,而所列都是“解”的引申序列,使讀者不能從根本入手,以簡馭繁,掌握詞義系統。“解”前六個義項的歸納如下:解體(離散)開放解牛(本義)解剖(判,剖分)解脫(脫、免除)解結(離散)解釋(說)曉悟2、“振去塵”不能看作一個義位。一般來說,義位歸納要將言語義和語言義區別開來。“奮”

29、由有力地飛引申為泛指有力地動作,而構成“奮臂”、“奮蹄”等復合詞,中華大字典已用“振也”對此作了解釋,成為一個義位。而“奮衣”(用力擺動衣裳)已可歸入“有力地動作”這一義位中,至于“去塵”(撣掉衣服上的塵土)只是具體的一個動作,是“奮”的一個言語義,不能單獨列為一個義位。3、不能。義位的劃分與實際事物的區分要區別開來,而詞義所指就是與某個詞相聯系的事物本身的實際狀況。“臭”在上古漢語里包括香氣、臭氣等氣味的總稱,這是事物本身的區分,而不能看作詞義的區分,所以不能把“臭”分作兩個義位。4、因,古代漢語有一個常用義是憑借,依靠,用作動詞,如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公等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引申

30、表示“原因”之義,用作名詞;又虛化為介詞,引介動作行為的憑借、依據、原因,如柳宗元永某氏之鼠:“因愛鼠,不畜貓犬。”現代漢語傳承下來的這兩個主要意思,就是從那一常用義引申來的。5、“節”的本義是竹節,由此派生出“木節”、“骨頭等的分節”、“時節”、“節奏”、“法度”、“節操”、“節制”七個意義,而且有這樣的特點:引申方向不一樣;都由本義派生出來,引申義之間沒有派生關系;在引申序列中地位平等。這就是幅射式引申。幅射式引申與連鎖式引申的主要區別如下表:比較項目 幅 射 式 連 鎖 式引申方向 不一致 一致派生關系 都從本義派生出來,但引申義之間沒有派生關系。 本義派生,接著派生另一個意義,存在一種

31、前后相承的關系。在引申序列中的地位 平等 不平等出現失去語義聯系的情況二、將下面兩段古文譯成現代漢語,文中的很多單音詞譯成現代漢語后成了雙音詞,舉例說明。1、秦國、晉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亡鄭國而對您有好處,就冒昧地拿“亡鄭”這件事麻煩您的手下辦事人員。越過一個國家,以遠方作為自己的邊邑,您知道它的難處,為什么要用滅亡鄭國來增益鄰國呢?鄰國勢力增強,就是您的削弱。如果舍棄鄭國不滅亡它,把它作為東方道路上的主人,外交使節往來,鄭國供應他們館舍、資糧的不足,你也沒有損害。晉國有什么滿足?已經在東面把鄭國作為邊界,又想擴展它的西面邊界;如果不虧損秦國,將到哪里取得它所要得到的土地呢

32、?虧損秦國來使晉國獲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古漢語單音詞譯成現代漢語雙音詞,如:亡滅亡;越越過;共供應,供給;厭滿足;圖考慮。(余不贅述)2、周厲王很高興,告訴召公說:“我能夠制止國人的議論了,他們竟然不敢講話。”召公說:“這是堵塞他們的嘴啊。封住百姓的嘴,比堵截河水還要厲害;河水被堵塞就會缺口,傷害人一定很多,禁止人們講話也像這樣。因此,治水的人打開缺口疏導水流,使它暢通;治理百姓的人,引導他們,使他們敢于講話。老百姓有嘴,就像土地上有山有河一樣,財富、器用從這里取出;又像大地上有高原、洼地、平川、沃野一樣,穿的吃的從這里產生。百姓用嘴發表意見,政事的好壞才能反映出來;推行好的政事,防止壞的政

33、事,這是用來增加財富、器用、衣食的辦法啊。百姓在心里想的,就把它從嘴里講出來,考慮成熟了,就自然流露出來,怎么能堵住他們的嘴呢?如果堵住他們的嘴,那么跟隨的人還能有幾個呢?”古漢語單音詞譯成現代漢語雙音詞,如:喜高興;弭制止;導疏導;衍平川;阜豐厚(增加);胡怎么。三、指出下面句子中的偏義復詞1、寒暑,義偏于“寒”。2、動靜,義偏于“動”。3、公佬,義偏于“佬”。4、作息,義偏于“作”。5、寒溫(?句中“寒溫”指互道冷暖以作應酬,不應是偏義復詞。)四、解釋下面成語中加橫線字的意義膺(胸)文(刻畫花紋)然(如此,這樣)的(靶心)鼓(擊鼓)假(借)給(豐足)度(duó,量度,計算)羈(束

34、縛,約束)薄(bó,迫近)窮(窮究,尋根究底)素(平常)五、分析下面成語的結構1、掉以輕心:述補結構。“掉”,動詞作述語;“以輕心”,介賓結構作補語。2、飛沙走石:聯合結構。3、富國強兵:聯合結構。4、空空如也:述補結構。疊音形容詞“空空”后帶詞尾“如”,意即“空空的樣子”;語氣詞“也”湊足音節,組成四字成語。5、鼎足而立:偏正結構。“鼎足”,名詞作狀語,表示比喻,“像鼎足一樣”;“立”,動詞作中心語。6、一以貫之:偏正結構。“一以”為介賓結構(其中“一”是前置賓語),作狀語;“貫”,動詞作中心語。7、付之東流:述補結構。“付”,動詞作述語,后帶賓語“之”;“東流”,名詞性成分作補語

35、,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8、瓦釜雷鳴:主謂結構。“瓦釜”,名詞性成分作主語;“雷”,名詞作狀語,表示比喻“像響雷一樣 ”,修飾謂語“鳴”。9、破鏡重圓:主謂結構。10、為所欲為:述賓結構。“為”,動詞作述語;“所欲為”,助詞結構(“所”動詞),作賓語。六、寫出與下面的簡化字相對的繁體字,說明它們表示的是不是一個詞。1、余餘:不是一個詞。“余”,第一人稱代詞;“餘”,剩余。2、臘臘:臘,音,干肉,易?六三爻辭:“噬臘肉,遇毒。”臘,音là,古代一種祭祀名,陰歷十二月。原無意義聯系,簡化后,在義上,不是一個詞,;在義上,兩者屬于一對一的關系。3、鐘鐘、鍾:原兩個繁體字,意義上沒有關系,前者

36、為一種樂器(如“編鐘”),又用作報時器物;后者為一種容器(如王充論衡?語增:“文王飲酒千鐘。”),引申為聚,專注。現簡化成了一個字。4、丑丑:不是一個詞。“丑”,干支名;“丑”,相貌差,羞恥。5、折摺:不是一個詞。“折”折斷;“摺”,折疊。6、表錶:不是一個詞。“表”,外部,顯示;“錶”,記時、測量的器物。7、出齣:不是一個詞。“出”,從里到外,出去;“齣”,戲劇結構上的一個段落(如“一出戲”)。8、板闆:不是一個詞。“板”,片狀的較硬的物體;“闆”,本義“從門里往外注視”,后指店主。9、廠廠:不是一個詞。“廠”,音hàn,山崖石穴,作偏旁;“廠”,棚屋。10、了瞭:不是一個詞。音l

37、io,了結;現代漢語用作助詞,表示動作或變化已經完成,音le。“瞭”,lio,本義“眼睛明亮”,又用作“明白”義;音liào,遠望。七、下列每一組中的兩個字是不是 異體字,為什么?1、不是。二字所表示的不是同一個詞,前字“相合”,后字“比并”2、不是。二字雖常通用,但本義不同:前字“米中黑蟲”(本為從蟲弘聲,避乾隆皇帝名諱“弘歷”而改字),后字“弓有力”。(題中“疆”應為“”。)3、不是。二字所表示的不是同一個詞。前字“麻布”,后字有“鋪開”、“傳播”、“宣布”等義。4、不是。二字所表示的不是一個詞,前字音jí,“口吃”;后字“進用食物”。現均作“吃”,讀音同為ch。5、不

38、是。二字所表示的意義有交叉,但不是一個詞,前字“ 同伴”(如嵇康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攜我好仇,載我輕車。”),又作“仇恨”、“仇敵”義;后字“應答”,又作“校對”、“仇敵”、“仇恨”。在“仇敵”、“仇恨”二義上,兩字古常通用。6、是。二字表示同一個詞。7、是。二字表示同一個詞。8、不是。前字本指古代盛食物的器皿,假借來表示豆類植物,又以類化方式加偏旁另造區別字。9、不是。后字據說文釋為“借也”,在此意義上與前字相同,但“假”的其它意義并非后字所有,二字實際上是本原字和區別字的關系。10、不是。二字所表示的不是同一個詞,前字本義“獸、畜頷下垂肉”,又假借為疑問代詞等;后字合成“(行中“胡”)(

39、行中同)”,現簡化為“胡同”,指小巷。八、說明下面句子中假借字的用法1、剝:有本字的假借,通“攴”,擊。2、逝:有本字的假借,通“誓”,發誓。(另二說,“逝”為往義,或作句首語氣詞,按此則不屬假借。)女:沒有本字的假借,第二人稱代詞,“你”。(第二人稱代詞中同“女”的還有“汝”,本指水名,即“汝河”,假借來表示第二人稱。)3、信:有本字的假借,通“伸”,伸展。4、辯:有本字的假借,通“辨”,分辨,辨別。5、罷:有本字的假借,通“疲”,疲勞。九、下面句子中加橫線的字是什么意思?這些字后來在字形了發生了什么變化?1、知:音zhì,智慧,聰明。為假借義加偏旁另造分別字“智”。2、要:音yo

40、,本義指人的腰部,題中即用此義。為本義加偏旁另造分別字“腰”。3、說:音yuè,高興。為假借義換意符另造分別字“悅”。4、弟:音tì,敬愛兄長。為引申義加偏旁另造分別字“悌”。5、辟:避開。這假借義加偏旁另造分別字“避”。十、下面幾句話中的“鄙”是什么意思?在意義上有什么聯系?1、邊邑;質樸;見識淺陋;輕視。2、詞的本義和引申義的聯系。分析字形結構(字形義)“鄙”從阝,“邊邑”即其本義。由此以連鎖式引申出后面三個意義:質樸(地處邊遠,民性質樸)見識淺陋(質樸而見聞不廣)輕視(因見識淺被看不起)。漢語專題(2)形成性考核作業冊參考答案作業3,4  作業三 

41、一、填空1、作判斷句的謂語;作狀語。 2、第三3、數;單數、復數。 4、述賓結構5、(本小題答案已出,空線或在“基數詞”,或在“有”。)6、謂語的修飾語7、及物動詞8、句首語氣詞;句中語氣詞,句末語氣詞。9、動態變化10、詞序;句法結構直接成分間的結構關系;句法結構的語法性質。11、連詞12、詞類活用;賓語前置;被動句。(題中“和大”應為“很大”。)二、名詞解釋1、意動動詞:及物動詞的一個小類,語義特征是認為賓語具有某種性質,或認為賓語是某類人或事物。2、無定代詞:古代漢語特有的一類指示代詞,沒有確定的指代對象,只能作主語,有“或”、“莫”。“或”肯定,“莫”表示否定。3、表敬副詞:古代漢語特

42、有的一類副詞,包括敬辭、謙辭。說話人向聽話人用敬辭“請”、“謹”、“幸”等直接表達敬意,用謙辭“敢”、“竊”、“伏”等間接表達敬意。4、轉指:謂詞性成分由陳述轉而指稱動作行為的施事者或受事者,或者說謂詞性成分轉指化以后“提取”了原謂詞性成分的施事或受事。5、等立復句: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分別敘述、描寫相關的幾件事,或同一件事的若干方面。三、問答題1、性質形容詞可以活用為動詞,其判斷標準有三:形容詞出現在代詞前,構成一個組合。如“(韓)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性質形容詞“奇”后帶代詞賓語“之”,構成述賓結構。形容詞出現在助詞“所”之后,一般活用為意動動詞。如“世之所高,莫若黃帝。”“高”這一形容詞

43、與“所”組成助詞結構,本身活用作意動動詞,“認為崇高”。形容詞出現在助動詞“能”“可”“足”等后面,活用為動詞。如“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助動詞一般只能跟動詞,本句“能”后是形容詞“貧”,活用作動詞。2、賓語前置有四種基本類型。疑問結構里疑問代詞充任的賓語要前置。如“吾誰欺?”疑問代詞作介詞賓語,也要前置,如“將何以贍之?”否定結構里指示代詞或人稱代詞充任的賓語,一般要前置。如“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我無爾詐,爾無我虞。”這一類型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代詞作賓語,二是必須是否定結構。用“之”“是”“焉”“斯”“于”等作標記的賓語要前置。如“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另,標記賓語前

44、置結構還有兩種格式:a、前面加上表示強調語氣的副詞“惟(唯、維)”,構成“惟賓語是之述語”的固定格式。如“惟余馬首是瞻。”b、“此是之謂”。如“四方之民莫不具至,此之謂圣治。”代詞“是”作賓語,有時不必標記就可以置于述語或介詞“以”、“用”前。如“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是以腸一日而九回。”3、助詞“之”,插在主謂結構之中,構成“之”字結構,即“主語之謂語”。這是指稱化的主謂結構,表示原主謂結構自身事物化、事件化。如“人之愛其子,亦如余乎?”連詞“之”在古代漢語很特殊,只能有連接定語和中心語,大致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結構助詞“的”,但二者又有明顯的差別;“的”總是粘著于其他成分,是定語的后附

45、性成分;“之”是介接性的,總是插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如“故凡葬必于高陵之上,以避狐貍之患、水泉之濕。”4、古代漢語判斷句的表達功能有五種。表示類屬關系,即主語表達的人或事物,屬于謂語所表達的人或事物的同類。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表示等同關系,即主語表達的人或事物,就是謂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項)梁父即楚將項燕。”表示比喻關系,即主語表達的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就像謂語表達的人或事物一樣。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表示主語同謂語之間某種復雜的語義關系。如“夫戰,勇氣也。”謂語表示造成某種結果的原因。如“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斫也。”5、(本題所問針對“不帶標記的被動句”,因其形

46、式與主動句相同。答案參見學習指導書P137)可從三個方面識別一個句子是主動意義還是被動意義:謂語動詞如果是表示人的動作,而主語卻是一個非指人的名詞,那么這個句子是被動句。如“鹿禽。”“禽”即“擒”的古字,作謂語,是人的動作行為,全句表示被動意義鹿被擒獲。謂語是及物動詞,從表面上看主語,也可以認為是這個及物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的發出者,但是謂語動詞后沒有賓語,并且也無法補出賓語,在這種情況下,句子是被動意義。如“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屈原”充任主語,表面上似應為動作行為發出者(或施事者);“放逐”充任謂語,后無賓語,也不能補出(即屈原并未放逐任何人),全句表示被動意義屈原被放逐。在主動賓齊備的

47、句子里,如果賓語所表達的事物,屬于主語所表達事物自身的一部分,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又是對主語不利的,句子一般也是表示被動意義。如“蒙恬為秦將,北逐戎人,開榆中地數千里,竟斬陽周。”“蒙恬”充任主語,發出一系列行為“為秦將”、“北逐戎人”、“開榆中地數千里”、“斬陽周(陽周地名,名詞性成分作補語,在陽周)”,而“斬”是主語所表達事物自身的一部分;而又不利于主語(即不是蒙恬去“斬”什么人), 全句表示被動意義被斬于陽周。6、根據介賓結構作狀語的語義表達,這類單句分為三種類型。(注:教材P343“可以把這種狀語分為兩類,以下列出則為三類。”)介賓結構表示原因。如“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介詞“以

48、”與“君賤之”組成介賓結構,充任句子中的狀語,表示原因,“因為孟嘗君輕視他”。介賓結構表示假設條件。如“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介詞“如”連接假設條件分句,與謂詞性成分“知此”組成介賓結構,作狀語,“如果知道這樣”。介賓結構表示讓步條件。如“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介詞“縱”連接讓步分句,與謂詞性成分“江東父老憐而王我”組成介賓結構,作狀語,“縱然江東父老憐憫我,還讓我當王。”四、分析題1、指出下文中的介詞和助詞,并分析其語法功能。介詞于(有益于君):與名詞“君”組成介賓結構,引介與事對象,“對”,“對于”。以(敢以煩執事;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兩“以”均隱含賓語,引介憑借

49、,“把”,“用”。注其它各句中的“以”是連詞。若(若亡鄭而有益于君;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若不闕秦):與謂詞性成分組成介賓結構,作狀語,表示假設條件,“如果”。助詞其(君知其難也;共其乏困):兩“其”均與形容詞性成分(“難”、“乏困”)構成“其”字結構。注“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其”,是指示代詞,“它”。之(鄰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來):三“之”均插在主謂結構之中,構成“主語之謂語”組合的“之”字結構注“君之所知也”中的“之”,是連詞;“夫晉何厭之有”中的“之”,是賓語前置的標記;“將焉取之”、“唯君圖之”中的“之”,是代詞,作賓語。所(君亦無所害;君之所知也):附于動詞性成分之前,構成“所”字結

50、構(所動詞),表示轉指而成為名詞性結構。2、指出下文中的副詞和語氣詞,并分析其語法功能。副詞誠(誠有百姓者;是誠何心哉):語氣副詞,表示確認語氣,“的確”,“實在”。即(即不忍其):情態副詞,表示后一動作行為為接著前一動作行為發生,“就”,“就是”。不(即不忍其;不忍見其死;不忍食其肉):否定副詞,表示一般性否定,“不。”無(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否定副詞,表示禁止性否定,“不要。”注“無罪”、“無傷”中的“無”否定名詞性成分,屬于動詞。非(我非愛其財):否定副詞,否定動詞性成分,“不”,“不是。”乃(是乃仁術也):語氣副詞,用于修飾名詞性成分,表示確認語氣,“就是”。未(見牛未見羊也)

51、否定副詞,表示對過去某種狀況的否定,“沒有”。語氣詞也(故以羊易之也;以下各句“也”):句末語氣詞,表示判斷或確認。哉(是誠何心哉):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語氣,“呢”。注“哉”用于疑問句(如本句),仍表示感嘆語氣。乎(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語氣詞,用于句中(在“乎”字斷句則為句末語氣詞),感嘆之中帶有征詢意味,“吧”。3、指出下文中的代詞和助詞,并分析其語法功能。代詞若(若知其職乎;受若直,怠若事,又盜若貨器):第二人稱代詞,作主語(“若知其職乎”),作定語(其它三“若”)。其(若知其職乎;出其十一;受其直,怠其事):第三人稱代詞,作定語。注先秦漢語沒有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此借用指示代詞“其”

52、為第三人稱代詞。我(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第一人稱代詞,作賓語(“使司平于我”),作主語(“今我受其值”)。然(天下皆然):謂語性代詞,作謂語,“這樣”。之a、豈唯怠之,又從而盜之:指示代詞,表泛指,作賓語。b、黜罰之矣:第三人稱代詞,作賓語,“他”,“他們”。此(以今天下多類此):指示代詞,表近指,“這”。莫(而民莫敢肆其怒與黜罰):無定代詞,表示否定,“沒有人”。何(何哉;如吾民何):疑問代詞,詢問原因,“為什么”,“怎么樣”。吾(如吾民何):第一人稱代詞,作定語。助詞者(凡吏于土者;以下各句“者”):與動詞性成分構成“者”字結構。之(凡民之食于土者):插在主謂結構之中,構成“之”字

53、結構。注“蓋民之役”中的“之”,連詞。其(而民莫敢肆其怒與黜罰): 與動詞性成分構成“其”字結構。4、指出下文中的判斷句和被動句,并分析其形式和功能。判斷句:“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屬于“主語者謂語也”的形式。謂語“所以愛民也”、“所以便事也”是名詞性成分(“所”字結構),用句末語氣詞“也”加強判斷語氣;主語是名詞“法”,用指示代詞“者”復指主語,起提示主語、加強語氣的作用。被動句:“,固見負于世;必見訾于民。”(作業誤作“驁”。)屬于“見及物動詞于施事”的句型。“見”字句借“于”字引介施事者,配合使用,加強了被動意味。作業4一、填空1、音韻學 2、聲母;韻頭(介音);韻腹(主要元音);韻尾;聲調;一種是用一個漢字代表一個音位,一種是把具有某種共同成分的漢字算作一個類別,并給它起一個名稱。3、平、上、去、入。 4、韻腹、韻尾、聲調都相同;韻目。 5、漢末;三國時期。6、切韻 7、繁化;簡化。 8、共同語的中心基礎方言發生轉移 9、等韻圖 10、元朝的中原音韻音系 11、廣韻;三級分類法;平、上、去、入四聲。12、四級分類法;廣韻。13、把反切上字的聲母跟反切下字的韻母和聲調相結合,合成另外一個音節,這就被切字的讀音;反切上字跟被切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的韻母和聲調跟被切字相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