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的對策和建議_第1頁
新形勢下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的對策和建議_第2頁
新形勢下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的對策和建議_第3頁
新形勢下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的對策和建議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新形勢下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摘要】本文以魯東南小鎮長嶺鎮為例,基于從小城鎮的規劃布局、土地利用、文化傳承、機制創新等幾個方面切題調研和思考,希望能給各地新農村小城鎮建設以啟示和借鑒。【關鍵詞】小城鎮建設;規劃;因地制宜近年來,魯東南小鎮長嶺鎮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完善機制,強化投入,小城鎮步入快速發展軌道,經濟、生態、社會效益日漸凸現,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搭建了良好的平臺。1、長嶺鎮小城鎮建設情況1.1歷史沿革長嶺鎮因境內有長城嶺而得名。鎮駐地石井村,村東有叢林寺碑載:“先有古石井,后立莒縣城”。重修莒志.文獻志載:“靈

2、霈行祠,在石井村東,山門左側,靈泉溢出,叢生九節菖莆。西垣外石井一泓,不溢不竭,有崇禎間重修碑記”,石井之名蓋出此。1.2區域位置長嶺鎮位于莒縣南12公里處,日東高速公路橫穿東西,225省道縱貫南北,鎮駐地位于高速公路出口與225省道交匯處,東臨日照港,西靠206國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1.3發展現狀長嶺鎮總面積57.33平方公里,轄49個村,3.8萬人,鎮駐地建成區域達到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00人。全鎮擁有各類企業60余家,年可實現產值3億元,是魯東南最大的缸瓦建材生產基地。1.4發展措施堅持“三高標準”,推動小城鎮快速發展和擴張。一是高起點規劃。制定了20年規劃,將鎮區合理地

3、規劃為“一心、兩片、一軸、四團”。“一心”指鎮區中心,包括鎮政府、商業、文化體育中心等公共設施;“兩片”指西部工業園區和東部生活居民區;“一軸”指以225省道為城鎮發展軸;“四團”包括兩個居民組團和兩個工業園組團,規劃建設區面積達2.8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4萬人,城鎮水平到2020年達50%左右,為小城鎮規劃布局提供了超前的思維構想和科學依據。二是高水平設計。邀請山東省建筑設計院的專家現場設計,沿街樓注重造型新穎美觀、色調搭配適宜和諧、功能結構合理完善。鎮中心突出傳統肌理,注重保護和發揚古石井文化特色。居住區突出以綠化家園為核心,注重營造內部環境。工業園區景觀風貌突出人文氣息,反映現代工業

4、特色。三是高標準建設。工程建設均發包給建設水平高、完成質量好、社會信譽佳、具有資質的建筑單位和能工巧匠修建,將小城鎮建成一流的居民生活區、政府服務區、工業發展區。目前,全鎮已建成商住一體樓500余棟,專業商業樓房6座,辦公樓20余座,實現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立足“四個到位”,著力提升小城鎮質量和水平。一是責任到位。成立了城鎮建設領導小組,將任務分解到單位和個人,與評先樹優、晉職晉級掛鉤,增強各級抓好城鎮建設的責任心。二是宣傳到位。出臺了城鎮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加強“三德”教育,提出了“長嶺是我家,城鎮靠大家”等口號,加深居民對推進小城鎮建設的認知和理解。三是投入到位。先后投資近億元建設城鎮基

5、礎設施,主要街道全部實現了硬化;變電站、衛生院等進行了擴建和升級;實現了社會化供水;建起了省內一流的規范化學校,為提高城鎮容量打下堅實的基礎。把招商引資作為解決制約城鎮建設的有效途徑,先后依托外部資金,建起南北建材工業園,吸引60余家企業進駐。實施“千戶進鎮”計劃,先后吸引民資1.5億元建成商住一體樓房500余棟,商業街初具規模。四是管理到位。制定出臺了小城鎮建設管理意見和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實施方案,建立健全了考核管理制度,把小城鎮建設與監管納入法制化、制度化管理。2、制約小城鎮發展的主要因素及存在問題一是土地供求矛盾較為突出,用地指標短缺無法滿足城鎮快速膨脹的需求。二是基礎設施配套能力弱,

6、還不能適應新城鎮建設的需求。三是資金短缺嚴重制約著城鎮建設的步伐,單純依靠資源擴大資金來源。四是城鎮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產業檔次不高,技術含量低,自我發展能力和發展后勁相對較弱。五是房地產開發處于起步階段,農民工拿不出足夠的資金購買住房。小城鎮房貸零起步。六是部分農民工因創業資金匱乏,事業停步不前。3、新形勢下加快小城鎮發展的對策和建議3.1發揮“三個優勢”,加快小城鎮產業推動一是發揮區位優勢,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鎮的區域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外資投入城鎮建設。二是發揮資源優勢,依托境內頁巖粘土和高嶺土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精加工為主的建材產業,以龍頭帶動產業發展。三是發揮產業優勢,鼓勵企業科技

7、創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企業后勁;鼓勵產業集聚,引導企業集約發展,加快產業規模膨脹,努力建成建材大鎮、經濟強鎮。3.2打造“四個基地”,夯實小城鎮支撐平臺一是建設綠色蔬菜水果基地。立足產業升級,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綠色食品,積極推廣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重點抓好綠蘆筍、食用菌和大棚葡萄的生產和推廣。二是建設糧食基地。依托小河平原和洙流平原,實現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提高糧食產量。三是建設優質黃煙基地,引導丘嶺地區農民調整產業結構,鼓勵成片發展,重點發展優質煙葉。四是建設優質桑蠶基地,發揮傳統養殖優勢,鼓勵農戶擴大養殖規模,爭創品牌農業。3.3健全“五項機制”,創新小城鎮建設思路一是完善規劃

8、建設機制。正確處理好集鎮規模擴大所帶來的鎮區結構功能布局、道路交通、環境保護等諸多矛盾,保持集鎮建設的連續性和實施的可行性。規劃以石井河為中心,加快沿河兩岸農村社區建設,著力打造沿河綠色經濟發展帶,為廣大務工農民進鎮定居創造良好的基礎。二是完善投入機制。做好經營城鎮文章,大力吸引外資投入小城鎮開發。對鄉鎮政府無力投資的基礎設施等公益事業建設,逐步建立起企業參與小城鎮建設的引導機制、基礎設施建設的多元投入機制。三是建立集約節約用地機制。規劃集中工業園區,集約使用工業用地,提高工業用地和基礎設施的使用效率。綜合考慮工業對居民生活影響,對企業選址進行嚴格的環境評估。切實做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緩解城鎮建設用地供需矛盾。四是完善領導機制。選配熟悉城鎮建設和工作能力強的干部充實小城鎮管理領導小組,積極探索小城鎮發展的新機制、新路子,促進小城鎮又好又快發展。五是完善管理機制。全面推行環保目標責任制,提高城鄉居民和企業的環保意識。結論:小城鎮建設應立足于地方產業優勢、區位優勢、文化優勢,充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