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2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目標導航1.解釋物種的概念,并舉例說明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2.結合具體實例簡述生物的共同進化和多樣性形成的原因。一、隔離與物種的形成(閱讀P119121)1物種的概念能夠在自然狀態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2隔離(1)概念:不同種群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象。(2)類型項目類型發生范圍結果生殖隔離不同物種間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育后代地理隔離同一種生物使種群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流3.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1)新物種的形成過程(2)結論: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必要條件。二、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閱讀P12312
2、6)1共同進化(1)類型生物與生物間的共同進化共同進化類型實現手段舉例不同物種之間種間互助長有細長吸管似口器的蛾與細長花矩的蘭花種間斗爭獵豹和斑馬(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生物與無機環境間的共同進化(2)概念2生物多樣性的形成(1)內容(2)形成原因:生物的共同進化。(3)進化歷程判斷正誤:(1)物種的形成可以不經過隔離。()(2)隔離產生后,自然選擇對不同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別的。()(3)共同進化都是通過物種之間的生存斗爭實現的。()(4)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種群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5)研究生物進化歷程的主要依據是生物的代謝類型。()(6)中性突變理論認為決定生物進
3、化方向的是中性突變的逐漸積累。()答案(1)×(2)(3)×(4)×(5)×(6)一、隔離與物種的形成1種群和物種的區別和聯系(1)種群和物種的區別種群強調的是同一自然區域、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物種則強調能相互交配并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2)種群和物種之間的關系同一種群的個體一定屬于同一物種,同一物種的個體可能分布于不同的區域形成不同的種群。不同種群的個體可能屬于同一物種,不同物種的個體一定屬于不同的種群。2生殖隔離的三種情況體現(1)種群間的個體不能自由交配。(2)有些雖能交配,但胚胎期死亡。(3)有些雖能交配,并能成功繁殖出子代,但成活的雜種后代
4、不能產生可育的后代。總之,只有能繁育出“可育后代”才堪稱“無生殖隔離”,只有不存在生殖隔離時,才可稱作“同一物種”。3地理隔離與生殖隔離的比較類型定義特點舉例共性地理隔離同一種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使得種群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流的現象同種生物,地理隔離消失后仍然可以進行基因交流兩個池塘中的鯉魚均阻止了基因天然交流生殖隔離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育的后代永久性不能進行基因交流驢和馬4.物種形成的兩種模式和三個環節(1)物種形成的兩種方式漸變式(如下圖)爆發式物種的形成主要是由異源多倍體的染色體變異的方式形成新物種,一旦出現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離(如下
5、圖)。此外還可利用遠緣雜交和染色體加倍的原理人工創造新物種,如八倍體小黑麥。(2)三個環節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導致物種形成。三者關系如下圖:5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的區別內容生物進化物種形成標志基因頻率改變生殖隔離出現進化后生物與原生物的關系仍屬于同一個物種屬于不同物種二者聯系(1)只有不同種群的基因庫產生了明顯差異,出現生殖隔離才形成新物種(2)進化不一定產生新物種,新物種產生一定存在進化1物種的形成是否必須要經過隔離?是否必須要經過地理隔離?答案須經隔離,但未必經地理隔離。通常情況下,物種的形成須經地理隔離,最后產生生殖隔離。但在特殊情況下,不經地理
6、隔離也能產生生殖隔離,導致新物種的形成。如人工誘導多倍體的形成,可不經過地理隔離而達到生殖隔離。2經過漫長的地理隔離,是否一定會產生生殖隔離?答案不一定。如果兩個種群的生活環境都不發生變化或變化微小,或發生相似的變化,則兩個種群的進化方向相同,則不會產生生殖隔離。1如圖是物種形成的一種模式。物種a因為地理障礙分隔為兩個種群a1和a2,經過漫長的進化,分別形成新物種b和c。在此進程中的某一時刻,a1種群的部分群體越過障礙外遷與a2同域分布,向d方向進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離,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離Bc和d不存在地理隔離,卻可能存在生殖隔離Ca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留居群體的基
7、因頻率相同,則b和d是同一物種Da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a2種群的基因頻率不同,則c和d是不同物種問題導析(1)明確:區分物種的關鍵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離,存在地理隔離的不同種群,可能屬于不同物種,也可能屬于同一物種。b和d存在地理隔離,不一定達到生殖隔離;由于a1和a2的地理隔離,d和c有可能存在生殖隔離。(2)理解:種群基因頻率改變是生物進化的實質,而不是形成新物種的標志。a1中外遷群體與當時留居群體的基因頻率不一定相同;a1中外遷群體與當地a2種群的基因頻率不一定相同,但如果只發生地理隔離,而沒有發生生殖隔離,則c和d可能是同一物種。答案B一題多變(1)a物種進化為新物種b和c的內因是什么?
8、答案突變和基因重組(或可遺傳變異)。(2)若b物種遷入到c物種生活的區域,足夠長的時間后一定會進化為新物種嗎?答案不一定,也可能因為不適應環境而被淘汰。二、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1共同進化的實例共同進化類型包含類型實例不同物種之間種間互助一種長有細長的吸管似口器的蛾與一種長著細長花矩的蘭花種間斗爭捕食獵豹與斑馬黏液瘤病毒和兔子作物與雜草寄生競爭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生物影響環境,環境影響生物地球早期無氧環境厭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現空氣中有氧氣需氧生物2.共同進化中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1)范圍:生物與生物之間的共同進化僅發生在不同物種之間,同種生物之間不存在共同進化。(2)物種之
9、間的共同進化有的是通過種間互助實現的,如某種蘭花和專門給它傳粉的蛾;有的是通過種間斗爭實現的,如獵豹與斑馬。(3)無機環境的選擇作用可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導致生物朝著一定方向進化;生物的進化反過來又會影響無機環境。3生物多樣性的內涵(1)形成原因:共同進化。(2)形成過程生物多樣性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環境是多種多樣的,在不同的環境中自然選擇的方向是不同的,不同的選擇方向形成不同的生物類型,最后形成不同的物種。不同的物種,其基因庫中的基因組成也是不同的,這就形成了基因的多樣性。(3)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之間的聯系基因多樣性是形成物種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基礎,反過來物種和生態系統
10、多樣性又影響基因多樣性。如圖所示:4生物進化的規律(1)生物進化的總趨勢從結構上看:簡單復雜(如: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單細胞多細胞等)。從功能上看:低等高等(如:無性生殖有性生殖)。從生存環境上看:水生陸生。(2)代謝的進化異養自養;厭氧需氧。(3)生殖方式無性生殖有性生殖。(4)生態系統結構兩極生態系統(無消費者)三極生態系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5生物進化歷程中的幾個關鍵點(1)真核生物出現以后,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現:生物進化速度明顯加快。(2)寒武紀大爆發:形成生態系統的第三極消費者,對植物的進化產生重要影響。(3)原始陸生植物和原始兩棲類的出現:生物的登陸改變了陸地環境,陸地上復雜的
11、環境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廣闊的舞臺。1“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對人類利用生物資源有什么啟示?答案地球上的生物資源是有限的,人類不應當掠奪式地開發和利用生物資源,而應合理有度地利用生物資源,做一個“精明的捕食者”。2在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共同進化中,從生物個體和種群兩個方面分析,是有利的還是有害的?答案從個體考慮,對被淘汰的個體來說是有害的;從種群考慮,無論是對捕食者還是對被捕食者,都有利于種群的發展。2下圖表示某小島上蜥蜴進化的基本過程。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圖中X、Y、Z分別表示的是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B小島上蜥蜴原種全部個體的總和稱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C地理隔離一旦形成,原來
12、同屬一個物種的蜥蜴很快就進化為不同的物種D小島上蜥蜴新種全部個體所有基因的總和稱為蜥蜴新種的基因庫問題導析(1)明確物種形成的三個環節: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導致物種形成。(2)判斷圖中各字母表示的含義:圖中X、Y、Z分別表示的是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答案C一題多變(1)X、Y、Z三個環節在物種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各是什么?答案X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Y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Z的出現標志新物種的形成。(2)蜥蜴原種和蜥蜴新種在一起,是否能進行基因交流?答案不能。蜥蜴原種和蜥蜴新種屬于兩個物種,產生了生殖隔離。1.新物種形成最顯著的標志是()A具有一
13、定的形態結構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C產生了生殖隔離D改變了基因頻率答案C解析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是作為物種存在的一種必要的特征,但標志新物種形成的應是生殖隔離。基因頻率的改變情況只能說明生物進化情況。2.關于共同進化的表述,正確的是()A物種可以單獨進化B捕食者的存在對被捕食者無益C物種之間的共同進化都是通過物種之間的生存斗爭實現的D一個物種的形成或滅絕,會影響到其他若干物種的進化答案D解析物種生存在開放的環境中,受生存環境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響,不能單獨進化;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較弱的個體,有利于種群的生存和發展;物種間共同進化的方式除了通過生存斗爭外,還有種間互助等;
14、不同的物種之間存在著不同的種間關系,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一旦滅絕,會影響到與之有關的生物的生存和進化。3.如圖為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概念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是生物的突變和基因重組B是自然選擇C是自然選擇學說D是物種多樣性答案C解析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導致了基因頻率的改變;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核心是自然選擇學說;生物的多樣性包含三個層次:基因的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因此、代表的含義敘述錯誤。4.現有G、H、Q、W、X五個有親緣關系的物種,它們的進化歷程及親緣關系如圖所示。(1)圖中五個物種中,基因庫相似程度最高的兩個物種最可能是_。(2)由共同祖先
15、進化形成上述五個不同物種的外部因素是_和_。(3)H、W兩物種都生活在海洋中,體形都為紡錘形的事實能夠說明_。(4)如果將W物種始終處在一個沒有地理隔離的環境中,W物種將會在進化過程中分化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種嗎?_,為什么?_;W物種在它所生存的環境中將會進化嗎?_,為什么?_。答案(1)X、Q(2)自然選擇隔離(3)自然選擇是定向的(環境對生物的選擇是定向的)(4)不會沒有地理障礙群體中的個體可以相互進行基因交流會生物在繁衍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可遺傳的變異,W所處的環境條件也會發生不斷的變化解析(1)基因庫相似程度越高的生物應是親緣關系越近的物種。(2)物種的形成需要經過隔離,一個物種在特定的
16、環境中生存時,必然受到環境的自然選擇。(3)這是一種趨同進化現象,是相同環境定向選擇的結果。(4)沒有隔離就不會分化出不同的物種,但生物是隨著環境的變化在不斷進化的。基礎鞏固1下列關于物種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同一物種的個體之間在自然條件下能夠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夠產生可育后代B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而達到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比較常見的一種方式C區分物種有多種依據,但最主要的是看有無生殖隔離D不同物種的種群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答案C解析同一物種的個體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能產生可育后代;經過地理隔離會使基因庫產生差異,長期進化就有可能產生生殖隔離;物種的區分依據就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離;不同種
17、群間的個體,由于有生殖隔離,所以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2下列關于隔離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阻止了種群間的基因交流B物種的形成都必定先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C基因組成上的差異是產生生殖隔離的根本原因D多倍體植物的產生不需要經過地理隔離答案B解析地理隔離使自然選擇的方向不同,但物種的形成最終是阻止種群間的基因交流,即生殖隔離。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3生物的共同進化,可以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同種生物之間不同種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親代與子代之間ABC D答案C解析生物的共同進化可表現為生物與生物間及
18、生物與無機環境間。4狼和鹿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關系,從進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狼在客觀上起著促進鹿發展的作用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進化D鹿的進化速度比狼的進化速度快答案D解析任何一個物種都不是單獨進化的,不同物種之間在相互影響中共同進化和發展。狼和鹿互為對方的生物環境,互相進行選擇。相互選擇的結果使雙方都朝著快速奔跑的方向進化,它們的進化速度是相當的,不能說誰快誰慢。5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發現幾種地雀分別分布于不同的島嶼上。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解釋正確的是()A同種地雀地理隔離自然選擇生殖隔離不同種地雀B同種地雀地理隔離自然選擇不同種地雀C
19、同種地雀自然選擇地理隔離生殖隔離不同種地雀D同種地雀地理隔離生殖隔離不同種地雀答案A6原始生命出現之后,最可能符合生物進化趨勢的是()A光合作用無氧呼吸有氧呼吸B無氧呼吸有氧呼吸光合作用C有氧呼吸光合作用無氧呼吸D無氧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答案D解析原始大氣中不存在氧氣,所以首先出現的是進行無氧呼吸的厭氧生物。隨著光合作用的出現,原始大氣中有了氧氣,為有氧呼吸生物的出現提供了條件。鞏固提升7.如圖是我國黃河兩岸a、b、c、d 4個物種及其演化關系的模型,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由a物種進化為b、c兩個物種經歷了從地理隔離到生殖隔離的過程B黃河北岸的b物種遷移到黃河南岸后,不與c物種進化為
20、同一物種,其原因在于二者間已形成生殖隔離Cc物種的種群基因頻率發生了變化,則該物種一定在進化D判斷d物種是否是不同于b物種的新品種的方法是觀察兩個物種的生物能否交配,并產生后代答案D解析a物種分布在黃河兩岸進化為b、c兩個物種經歷了從地理隔離到生殖隔離的過程;b物種遷移到黃河南岸后,與c物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了變化,只要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則生物一定發生了進化;不同物種的生物之間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產生“可育后代”。8生物多樣性是共同進化的結果。下列事實不屬于共同進化的是()A隨著工業的發展,大量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氣溫升高B隨著光合生物的出現,大氣中
21、有了氧氣,為好氧生物的出現創造了條件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馬和獵豹都能迅速奔跑,這是它們長期相互選擇的結果D4億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陸生植物,隨后出現了適應陸地生活的動物答案A解析隨著工業的發展,大量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氣溫升高,這屬于環境污染,不屬于共同進化。光合生物與環境中的氧氣、好氧生物之間存在相互作用,使生物的種類多樣化;斑馬與獵豹相互選擇,增強了奔跑能力;陸生植物與陸生動物的出現,都體現了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選擇,屬于共同進化。9在同一區域中生長著兩種杜鵑花,在人工條件下,它們之間都可以雜交成功。但在自然狀態下不能雜交,因為一種杜鵑花在6月初產生花粉,另一種在6月下旬產生花粉,
22、這種現象屬于()A優勝劣汰 B過度繁殖C生殖隔離 D性狀分離答案C解析在自然狀態下,這兩種杜鵑花是不能雜交的,所以存在生殖隔離,不屬于同一物種。雖然人工條件下可雜交成功,但不符合物種的標準。10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用皮康霜治療皮膚病,使用一段時間后,藥效下降,這是由于引起皮膚病的病原體接觸藥物后,產生了對皮康霜藥物有效成分的抗藥性變異B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的公獅和母虎交配,產下不育的“獅虎獸”,說明獅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離C華南虎和東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離導致生殖隔離的結果D19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使灰色樺尺蠖變成新物種黑色樺尺蠖答案B解析由于突變是不定向的,在使用皮康霜之
23、前,有的病原體就會因突變而對皮康霜有抗性,皮康霜對病原體進行了選擇,保留了抗藥性的個體;獅和虎是不同物種,它們之間存在生殖隔離;華南虎和東北虎為同一物種,不存在生殖隔離;黑色和灰色樺尺蠖之間只是一個性狀的差異,兩者仍為同一物種。11人們在1.5億年前的沉積物中發現了已滅絕的劍尾動物化石,對每個個體背甲的長/寬比都進行了測量,這一長/寬比用S表示。在下圖中,p曲線表示1.5億年前時該動物S值的分布。在1億年前的沉積物中,在三個不同地點發現了三個不同劍尾動物的群體,圖中a、b、c分別表示3種動物群體中S值的分布情況,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在a、b、c三個群體中,最可能出現新物種的是_,理由是_
24、。(2)在發現該動物的三個地區中,環境最可能保持不變的是_,理由是_。(3)S值的變化實質是反映了_的變化,這種變化是_的結果,這種作用還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4)要形成新的物種必須經過_、_、_三個環節。答案(1)c變異類型最多,有可能出現適應環境的變異類型而形成新物種(2)a群體性狀與1.5億年前的群體p最相似(3)基因頻率自然選擇(4)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隔離解析圖文轉換認清a、b、c三曲線與p曲線的區別之處,其中a曲線和p曲線最相似,生物的差別很小,也就是說生物的變異較小,兩種化石生物的生存環境最相似。12加拉帕戈斯群島由許多互不相連、彼此獨立的小島組成。1835年,達爾文在該群島
25、發現地雀有13種。如圖表示這13種地雀之間的進化關系。(1)從圖中可以看出這些不同種的地雀都是由_這一共同祖先進化而來的。(2)每一種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覓食場所,這些場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島上。每一種地雀喙的大小、形狀、尺寸等性狀存在差異,這是由于各小島上不同的_環境因素作用的結果。該因素在地雀的進化過程中起到了_的作用。(3)由于各小島彼此獨立,生活在這些小島上的原始地雀之間存在著_隔離。在長期的進化歷程中,各個小島上的地雀分別累積各自的有利變異,從而彼此之間逐漸形成_隔離,最終形成了地雀新種。(4)若某個小島上的地雀均為鶯雀,則該小島上的全部鶯雀個體稱為_。這是生物進化的_。(5)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13種地雀體現了生物的_多樣性。答案(1)南美洲地雀(2)食物自然選擇(3)地理生殖(4)種群基本單位(5)物種走進高考13.(2014·廣東卷,3)某種蘭花有細長的花矩(如圖),花矩頂端貯存著花蜜,這種蘭花的傳粉需借助具有細長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過程中完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決定蘭花花矩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水曲柳雌雄株吸收根生長和養分含量的季節動態
- 精力分配模型指導下講座口譯中的問題與策略-商務部某涉外研修班漢英交替口譯實踐報告
- 共軛微孔聚合物衍生的Fe-N-C催化劑的制備及其陰極氧還原性能研究
- 基于GEE的多時相農作物分類方法研究-以青海省西寧市典型區為例
- 名片印刷合同模板
- 智能城市氣象監測管理系統開發合同
- 網絡服務器托管服務合同
- 2025年流動人口健康體檢數據分析報告范文
- 房租責任承擔協議書
- 房屋資產持有協議書
- 【電動汽車兩檔AMT自動變速器傳動結構計算設計9800字(論文)】
- 普惠金融大學試題及答案
- 公交場門衛管理制度
- 2025-2030納米銀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全媒體運營師運營管理技能試題及答案
- 教育社會功能課件
- 區域市場拓展傭金合同(2篇)
- 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路徑與質量提升研究
- 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
- 藏毛竇患者護理查房
- 高溫后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學性能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