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樹剝皮不再死_第1頁
杜仲樹剝皮不再死_第2頁
杜仲樹剝皮不再死_第3頁
杜仲樹剝皮不再死_第4頁
杜仲樹剝皮不再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杜仲樹的栽培技術第一章 杜仲樹簡介杜仲(Eucommia ulmoides 0liv)屬杜仲科(Eucommiaceae),僅1屬1種,是我國特有的名貴經濟樹種。杜仲自古以皮入藥而著稱。早在二千年前,我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就記載了杜仲皮的藥效,稱“杜仲味辛平”。主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余瀝。久服輕身耐老”。并把杜仲列為中藥上品。湖北省大別山區適合種植。16世紀,我國明朝杰出的醫學家李時珍(湖北蘄春縣人)在所著本草綱目中記載了杜仲樹種名稱的由來,謂“昔有杜仲(人名)服此得道,思仲、思仙皆由此義。”故杜仲出自人名。雖然古代對服用杜仲得道成仙的記載帶有神化色

2、彩,但杜仲的藥用價值已得到古代名醫的充分肯定。本草綱目和我國另一部著名藥書本草備要對杜仲的藥理、藥效都作了詳細闡述:杜仲色紫,味甘而辛,其性溫平,甘溫能補,微辛能潤,故能入肝而補腎。蓋肝主筋,腎主骨,腎充則骨強,肝充則筋健,能使筋骨相著。治腰膝酸痛,安胎等癥。近代隨著醫藥學的迅速發展和各種現代化檢測技術的應用,杜仲的醫療保健作用有了更多更新的內容。進入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后,我國和前蘇聯、美國、日本等國大量藥理和臨床應用,都證明了杜仲為高質量的天然降壓藥物,治療各期高血壓癥頗有成效,能降低肌體膽固醇含量,預防血管硬化。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程鐵明教授等國內醫學專家最新研究結果表明,杜仲除了傳統的醫療

3、保健作用外,對增強記憶功能、鎮痛、抗疲勞、抗衰老、抗腫瘤、調節免疫功能等都具有明顯效果,尤其是獨特的雙向調節免疫功能對維護人體的健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據日本專家報道,杜仲對血壓也具有“雙向調節作用”。美國宇航局醫療保健專家認為,杜仲可促進人體骨骼和肌肉中膠原蛋白的合成與分解,有促進代謝、預防職業性和老年性骨質疏松的作用,是理想的航空保健和老年保健品。我國杜仲的發展和綜合利用已受到國際上的關注。杜仲在國際上已初步形成一個獨特的產業。但生產中普遍存在重栽輕管的突出問題,不注意提高資源的質量,一味盲目發展,不僅大批杜仲葉被白白浪費掉,杜仲皮和果實的利用也會出現飽和甚至滯銷的局面。因此,各產區應避免

4、杜仲生產的盲目性,注意選用良種,同時加強集約經營,提高現有杜仲的質量和產量,立足國內,拓寬國際市場,爭取以優質產品多創匯,促進我國杜仲產業的穩步發展。第二章良種苗木的繁育技術良種壯苗是杜仲優質豐產的基礎。杜仲苗木質量的好壞,對造林質量、植株生長發育和產品質量都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培育杜仲良種壯苗,是發展杜仲良種生產的首要任務。根據杜仲的繁殖特性和近年來國內的最新研究成果,從杜仲播種育苗、良種嫁接育苗的培育、扦插繁殖技術、埋根繁殖技術、良種組培育苗的培育等方面介紹杜仲良種壯苗的培育技術。第一節大田杜仲栽培模式與經營技術一、喬林栽培模式自然生長地杜仲,一般都能長成具有獨力主干的喬木。喬林經營的主要

5、目的,在于獲得皮厚、等級高的樹皮、樹葉和木材。生長時間長,要求氣候溫暖,無凍害之慮。林地條件較好,有利于樹木旺盛生長,一般密度較小,樹冠大。根據不同的經營目的,喬林的主要栽培模式有:農田經濟型杜仲防護林,藥用杜仲豐產園等。(一)農田經濟型杜仲防護林當前,優質高產高效生態林業已成為我國林業發展的新趨勢。我國各地營造的農田防護林在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地制宜的及時調整農田林網的樹種結構,選擇經濟價值高,防護效果好的樹種,是實現優質高產高效生態林業地基礎。杜仲具有樹體高大、喜光、適應性強、病蟲害少、樹冠優美、根系發達、水土保持效果好、管理技術簡單等特點。大田栽植,風光條件好,立地條

6、件優越。前文已述,杜仲一樹多用,經濟價值高,防風固沙好。由于它樹冠不大,遮蔭面積小,與農作物矛盾小。農田經濟型杜仲防護林栽培模式的提出,已引起不少省市農林部門地重視,并且在河南、山東等地應用后已逐步開始大面積推廣。1.農田經濟型杜仲防護林規劃設計與栽培原則(1)林網規模化。農田經濟型杜仲防護林,要按照“山水林田路溝渠統一規劃,風沙旱澇堿綜合治理”地原則進行規劃設計,縣、鄉要統一規劃設計,形成一定地規模,做到田成方、林成網、路成線、渠溝成行,形成規模化的經濟型防護林體系。(2)設計規模化。“窄林帶、小網格、疏透結構,長方形斷面”是農田防護林的發展趨勢。因此,林網的設計要規范化、標準化。如果網格過

7、大,起不到良好的防護效果,也不利于發揮杜仲的經濟效益。(3)高標準、高效益。采用良種大苗、挖大穴、高肥水管理等栽培措施,縮短緩苗期,促進植株迅速生長,提早發揮防護效益。經濟型防護林還要在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的基礎上,提高杜仲防護林網的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使其成為平原農區新的經濟林支柱產業之一。2.林網的規劃設計(1)林帶結構。有關研究證明,疏透結構是農田防護林的最佳模式。該結構的防護距離大,林帶降低風速緩慢均勻,不易在林緣附近積雪堆沙等。各地在設計疏透結構時要考慮達到最大防護距離時的最適疏透度,以充分發揮發揮效益。良好的疏透結構有適宜的密度、寬度及樹種組成和配置。可與杜仲搭配的樹種有馬尾松

8、、杉木、側柏、棗、香椿、銀杏、核桃、茶葉、柑桔、白蠟、柳樹、桑樹、板栗、楸樹等,形成26行窄林帶。(2)林帶走向。林帶方向與主風方向垂直,發揮效果最好。但渠、田、路的走向以東西或南北向較多,實際應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使林田路渠溝統一規劃,保持農田的完整性。只要林帶走向偏角30以內,就可以獲得較好的防風效果。偏角超過45可適當調整林帶方向。(3)林帶距離。根據目前生產實踐經驗,南北林帶脅地較多,東西林帶脅地較少,素有“東西林帶脅地一條線,南北林帶脅地一大片”的說法。因此,杜仲林帶的大小盡量設計成東西長,南北短的長方形。林帶距離的大小根據杜仲成林高度設計,成齡杜仲樹高一般在15m左右。而樹高的主要

9、生長期在前10年,樹高一般可達8m12m,10年以后高生長緩慢。因此設計時最好按樹高10m米計算,杜仲有效防護距離為樹高的20倍即200m,設計稱東西長200m,南北長100m。為了提高防護林經濟效益,可設臨時防護林帶,林網初植密度可按50m100m的林帶距離,5年后將中間“十”字形林帶逐步疏伐。10年后變成固定的100m200m的林網密度,以適應當前“窄林帶,小網格”的發展趨勢,同時也提高了林網前期的防護效果。(4)林帶密度。林帶寬度的確定要保證形成一個良好的疏透結構,林木生長穩定、占地面積少、主林帶寬、副林帶窄、寬窄林帶交替配置的原則進行設計。主林帶杜仲4行,副林帶杜促2行。為了形成良好的

10、防護效益,可適當增加密度,根據各地的栽培樹種特點,兩側可配置矮干或灌叢型樹種,并盡量保留下部枝條。3.經濟型杜仲農田防護林經營技術(1)良種選擇。杜仲實生苗木其生長差異明顯,抗風能力的強弱也相差很大。因此,用作營造防護林的杜仲需要慎重選擇。華仲3號杜仲良種,葉片小、主干直立、抗風、耐鹽堿,很適合營建農田林網,并且華仲3號為良種雌株,采果、采葉兼用,能增加林網效益。華仲5號仲良種為雄株,具有主干通直、分枝角度小、抗彎曲能力強、生長迅速等優點。上述兩個良種可作為營造防護林的首選樹種,栽植時可以華仲3號為主,配以少量華仲5號作授粉品種,栽植比例為91;也可將華仲3號和華仲5號等量栽植,隔株交叉栽植或

11、隔行栽植均可。采用華仲3號、華仲5號良種嫁接苗,苗高1.8m以上,其中2m以上占80%;地徑1.7cm以上。臨時林帶宜采用生長迅速的華仲5號、中林大葉1號良種。(2)防護林經營技術。杜仲苗木栽植后,當年緩苗較重,所以第2年冬季應將當年萌發新稍全部進行短截,以促進杜仲萌條生長。以后每年冬季適當修剪,增加主干高度,10年后主干高度保持3.0m4.0m對臨時林帶從第6年開始,逐步間伐,第10年將臨時林帶全部伐去,以增加前期收入,或在第6年全部將臨時林帶留樹樁伐掉,利用留樁萌條以后每5年循環砍伐。設置臨時林帶不僅可提高林網經濟效益,也有效地提高了林網前期的防護效果,對固定的林帶當杜仲胸徑達15cm時,

12、刻剝皮利用,以后每23年剝皮一次。(二)藥用杜仲豐產園該栽培模式的目的是培養高大植株,獲得優質杜仲皮,木材、果實、樹葉等作為副產品。最終保留密度較稀。可以在丘陵、山區營建專業化杜仲林場,也可以在平原區營建豐產園。1.藥用杜仲園的造林設計藥用杜仲園可分為計劃密植園和稀植園兩種。杜仲計劃密植園設計的初植密度較大,采用1m1m、1.5m2m、2m2m、2m3m等密度,達到第1個經營周期時開始間伐,以后逐步有計劃地疏伐,固定保留密度3m4m,4m4m,進行長期經營利用。稀植園是一步成形的藥用園建園方式,按照最終設計密度造林,栽植密度一般為3m3m、3m4m或4m4m。但稀植園經營周期長,前期收入低,綜

13、合效益較差。2.經營周期與經營技術稀植園的經營周期視杜仲生長量而定。一般810年胸徑達15cm時即可剝皮利用,采用剝皮再生技術。第1次剝皮后,以后每23年主干環剝1次,永續利用。計劃密植園在達到固定密度前,需要制訂合理的經營周期,間伐過早,植株小,間伐收入低;間伐過晚,園內高度郁閉,植株生長受影響。根據作者對不同密度杜仲前5年連年生長量觀測(圖29、圖30),每公頃栽植10000株,4年后園內郁閉,胸徑生長驟減,植株為爭奪陽光,高生長量較大,有效葉幕層變薄,除梢部外,中下部枝條由于受不到陽光而干枯,葉片枯黃。每公頃栽3330株,5年園內郁閉,胸徑生長也有所減弱;每公頃栽植2500株、1667株

14、,胸徑的生長量生長迅速,園內尚未達到郁閉。根據不同密度的生長動態變化,經營周期以園內郁閉為參考標志,即每公頃10000株的計劃密植園第1次間伐時間為4年;每公頃2500株、1667株的間伐時間約在67年,隔行或隔株間伐。間伐時間在秋季9月份或次年45月份,宜在樹液流動能剝皮時進行。對間伐后代保留植株,應根據樹冠發育情況,采取不同措施。如冠形較圓滿,可對樹冠外圍側枝進行適度輕短截。初植密度較大的密植園,間伐后保留株樹冠由于受擠壓,樹冠往往發育不良。這種情況需對樹體動“大手術”,將樹冠中下部枯、弱枝全部剪去,其它枝條全部重短截或疏去全部側枝,將主干留 4m5m剪頂。這樣,利用杜仲萌芽力強的特點,當

15、年新稍生長量可達1.5m以上,樹冠當年就可恢復,并且發育良好。對保留植株采用剝皮技術多次利用。二、矮林栽培模式利用杜仲萌芽抽枝能力強的特點,高密度栽植,培養成單干型或多干叢生型,樹高3m6m。矮林栽培模式是以提高前期效益為目的,樹葉、樹皮、工藝用材兼用。由于植株密度大,前期產葉量大,經營周期短,綜合效益好,這種栽培模式主要在淺山丘陵區及平原區應用。根據各地地形及經營條件,矮林栽培主要的經營模式有:田埂地邊叢狀杜仲園經營模式、寬窄行帶狀密植栽培模式。(一)田埂地邊叢狀杜仲園經營模式這種模式適宜各產區尤其是北方產區應用。以淺山丘陵區梯田埂載植為主,平原區田邊地頭也可發展。一般在田埂地邊單行栽植,株

16、距1.5m3m。栽后1年,秋季落葉后全部平茬。春季平茬的植株萌條后,留生長旺盛的23個萌條,其余抹去。3年后植株主干達把柄粗時,可砍伐剝皮,并獲取把柄材。第1此砍伐后,伐樁每株能萌發數10個萌條,可選留56個,以利形成叢生狀。以后每23年可砍伐剝皮1次,每年還可采收杜仲葉。田埂地邊光照條件、土壤條件都較好,林木生長旺盛。由于叢狀矮林生長周期短、冠小、遮蔭面不大,對農作物影響小,還可起到防護林的作用,前期收益較好,林木也容易看護。(二)寬、窄行帶狀密植栽培模式本經營方式于1989年首先由杜紅巖提出實施,采用寬、窄行三角定植(圖31),每公頃栽植57圖31寬窄行帶狀栽植示意圖0010000株,栽植

17、1年后于早春萌動前進行平茬。根據經營目的,平茬后每株可留13個,平茬當年萌芽高度一般可達2.5m3.5m以上,最高達4m,每公頃產葉量2.3t3.0t。平茬第2年每公頃產葉量3.6t4.8t。第3年林內基本郁閉,萌條長至把柄材,可進行第1次砍伐剝皮,每公頃產葉量4.8t6.0t,產皮3.6t,把柄材1300020000根。第1此砍伐后,每株留萌條24個,以后每23年砍伐1次。據調查,伐樁可保持百年萌芽力不衰。寬窄行帶狀經營模式在總結以往作業方式的基礎上,加以科學改進,能充分發揮邊際效應,單株間分布均勻,株間分化小,即保持了較高的栽植密度,又保證寬行可根據經營目的,任意變動,靈活性高,適宜平原區

18、和丘陵區杜仲皮、葉、材兼用的集約栽培模式。三、頭木林栽培模式頭木林栽培可提高單株早期經濟效益,縮短單株經營周期,皮、葉、材兼用,是介于藥用和矮林栽培之間的一種栽培模式。利用單株萌芽力強的特性,在主干一定高度截干,選留46個粗壯萌條,當留干萌條達到工藝用材時,砍伐剝皮,獲取樹皮和工具把柄,每年還可采葉利用,一般樹高4m5m。頭木林栽培可在坡度較小的丘陵山地和平原區應用,栽植密度2m3m3m4m,定植23年后當胸徑達3c左右時,于休眠期從地上1.5m處截干,春季截口以下會萌發1020個以上萌條,當萌條長至10cm時,選擇分布均勻、靠截口2cm5cm范圍內的粗壯萌條46個,定向培育枝,其余的萌條剪除

19、(圖32)。萌條要盡量培養成直立狀。當力枝基徑達5cm6cm時,全部圖32杜仲頭木林經營示意圖砍伐剝皮,砍伐時間在春季樹液流動離皮時進行。砍伐后的萌條仍按上述方法培養力枝,以后每年可達到一個砍伐周期。當主干粗達15cm以上時還可剝皮利用。需注意,剝皮后第1年不要砍伐力枝,否則對以后樹勢影響較大,萌芽生長不旺。頭木林栽培模式也利于保護資源、長短結合、永續作業、收益較高,各地可根據情況酌情采用。 四、葉用杜仲園栽培模式(一)茶園式葉用杜仲園這種栽培模式借鑒了茶園栽培方式,以生產、利用杜仲葉為主。按植株修剪形狀又分為球形栽培和籬帶狀栽培。球形栽培,行距2.0m,穴距2.0m。每穴栽植57株成叢狀,留

20、主干0.5m0.7m,萌條后逐步修剪成球形(圖33)。籬帶狀栽培,帶寬1.0m,帶距2.0m,帶內雙行栽植,三角定植,株距0.5m,栽植后留主干0.8m1.0m。在生長期內,采葉時間不受季節限制,可根據需要連續采摘嫩葉或嫩芽,生產杜仲茶及杜仲液體飲料等保健品。落葉還可以提取杜仲膠,生產杜仲飼料添加劑或中成藥。為了保證球形或籬帶狀杜仲園的旺盛生長,提高產葉量,每年應在春節前重剪1次。該栽培模式具有生產周期短,原料供應方便、及時,便于采集等特點。并能較好地保存原料有效成分的自然風味。杜仲茶園應高度集約經營,并和加工廠配套,才能取得更好的效益。一般,栽植當年即可采葉利用,栽植第2年每公頃可產綠葉4.

21、5t,第2年后每公頃產綠葉6.9t10t。 (二)高密度葉用杜仲園隨著杜仲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尤其是杜仲膠開發規模的迅速擴大,為杜仲栽培提出了新的課題。因此,改進杜仲栽培模式,提高杜仲產葉量和產膠量,具有積極、現實的意義。高密度葉用杜仲園可采用寬行1m,窄行0.5m,株距0.3m的栽植密度,每公頃栽植2000066700株,采用華仲2號、華仲3號、華仲4號、中林大葉1號良種雌株或高含膠無性系造林。栽植第2年從地上15cm20cm處截干,每株留萌條23個,以后每年秋末落葉前采葉,在采葉的同時,將萌條剪去,截干部位和第2年相當。高密度栽培模式經營的周期短,栽植第2年每公頃產葉量可達5.3t6.4t

22、,以后每年穩定產葉量可達每公頃6.8t9.0t。但要求集約化水平較高,對立地條件也有較強的選擇性,適宜在土質疏松、肥沃,有灌溉條件的平原區或平地應用,最好與杜仲膠的開發相配套,離膠廠距離較近,可降低原料運輸成本,綜合利用后取得較好效益。第二節庭院杜仲栽培模式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庭院經濟的發展日益受到有關部門和廣大農民的重視。庭院經濟已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庭院杜仲是農戶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坪隙地及小面積荒地,進行杜仲經營的一種方式。它面積小,經營強度大,可立體經營,周期短,見效快,各產區均可進行。尤其是近年來杜仲的綜合利用受到國內外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杜仲的經濟價值倍增,同時盜剝

23、杜仲皮現象日益嚴重,杜仲資源在某些地區遭到毀滅性破壞,而庭院杜仲有保護容易,經營管理方便等優點。因此,在目前形勢下,大力發展庭院杜仲經營有著重要意義。另外,庭院光照充足,立地條件好,有利于樹體生長和開花結果,解決藥源和種源的不足。杜仲經濟價值高,樹形優美,集經濟觀賞于一身,進行庭院杜仲經營是美化農村庭院,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徑。杜仲還是城市機關單位綠化美化環境的良好樹種。一、庭院式杜仲果園(種子園)經營庭院式杜仲果園(種子園)經營是一種以產果為主,果、皮、葉兼用的經營方式。在國際國內杜仲種子質量良莠不齊的情況下,建立庭院式種子園可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早采搶采種子現象,保證種子成熟度和發芽率。建立庭院

24、式杜仲種子園,首先應采用優良品種嫁接苗栽植。杜仲為雌雄異株,栽植時可按雌雄株91的比例栽植。根據庭院的布局、大小,可栽植成行狀,株行距2m3m,也可栽植成散生狀,株距2m4m不等,結合庭院設計,隨意性比較大。雄株宜栽植在西北和東北方向,杜仲行內或株間不宜栽植其它喬木類樹種,保證植株有足夠光照。丘陵山區農戶庭院前后有較大面積空曠地,也可采用同樣方式栽植。栽植時選擇苗高1.8m以上的良種嫁接苗,栽植穴80cm見方,每穴施20kg農家肥。栽后第1年應經常澆水,保證苗木成活,并采取人工綁縛等保護措施,防止牲畜破壞苗干。根據苗木生長情況,栽植1年后可留主干,留干高度1.8m2.0m。以后可按照大田杜仲的

25、管理方法,每年78月份適當增施磷肥、鉀肥。杜仲在長江以北地區很少有病蟲害,不需要打藥,省工省時,一般按庭院200m2計算,除去建筑用地,可栽植杜仲2030株,每年用工35個。栽植后34年開始結果,第5年開始每戶平均杜仲收入可達5000元以上,投入產出比1100,在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等地部分產區,庭院杜仲已成為農民的“搖錢樹”。二、灌叢狀庭院杜仲經營本經營方式在吸收河南省洛陽、南陽等地農民進行傳統的庭院杜仲經營經驗的基礎上,經科學改進,以獲取工具把柄為主,兼收杜仲皮、葉。主要以丘陵、山區農宅為主,在庭院內及其四周空曠地成墩狀栽植,栽植穴1m見方,采用優良家系苗,每穴五星狀栽植5株,穴距2m3

26、m,也可采用行狀、散生狀栽植,靈活性較大。栽植后第2年均進行平茬,平茬后當年,植株高度可達3m4m,第4年可砍伐。根據把柄粗度要求進行擇伐,每株把柄12根,砍伐后當年伐樁可萌10個左右萌條。每株選留2個強壯萌條,其余的抹去,第1次砍伐后的萌條,3年可達用材標準。杜仲萌芽力極強,伐樁可保持百年萌芽力不衰。一般庭院可栽植20墩(約100株),一次可獲取把柄80120根、杜仲皮40kg,每年還可以產葉50kg,年收入2000元左右。杜仲木材作把柄具有手感綿軟、不磨泡,夏季用不燙手,耐用等特點,很受用戶歡迎。開發杜仲工具把柄材前景廣闊。三、籬帶狀和球形庭院杜仲經營本經營方式是以采葉為主的庭院杜仲經營模

27、式,結合小康村建設,庭院綠化美化,栽植成杜仲綠籬和杜仲球。在東北寒冷地區也可作行道綠化。籬帶狀經營可根據庭院設計,栽植成雙行,三角定植,株距0.5m,栽植后主干留0.6m0.8m。球形經營,栽植成1穴多株,每穴栽植57株,成叢狀,留主干0.5m0.7m,逐步修剪成球形。這兩種經營方式是根據杜仲萌芽力強的特性,生長季節內多次采取杜仲葉片。一般是春季一次梢5月中旬長勢減弱,這時將新稍留5cm10cm,可剪梢采葉。10月下旬落葉前可采第3次葉。以后每年冬季重剪1次,留當年新稍10cm左右。采葉為主的經營方式,主要為生產杜仲茶、杜仲保健品和杜仲飼料添加劑等及時提供原料。若與加工廠配套成一體,將會發揮更

28、大的綜合效益。另外,工礦、企事業單位也可培植杜仲綠籬、杜仲球,在綠化美化環境的同時,還可作為單位福利性收入的來源。四、庭院杜仲的復合栽培模式以上介紹的幾種庭院杜仲經營模式,在實際應用中,往往是幾種模式相結合,形成一種立體的多種形式的復合經營模式,如庭院杜仲種子園與杜仲籬帶、球形經營的配套、灌叢狀庭院杜仲可與籬帶狀杜仲經營相補充,充分利用土地合空間,發揮多種綜合效益。庭院杜仲經營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傳統經營方式,從集約經營角度講,又是一個新的開發領域。采用什么樣的經營模式,什么樣的組織形式,受各地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交通、經營習慣、綜合利用狀況等因素制約,庭院杜仲的經營與家庭養殖、家庭手工業等庭院

29、經濟,還可相互補充,形成一個小的生態系統。第三節立體經營模式杜仲是一個經濟價值比較高的樹種,但目前全國杜仲栽培方式還比較單一,經營周期相對較長、幼林期土地利用率低。立體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總趨勢,它是一個綜合的農業生態系統,可以針對不同植物品種的特點,通過合理組裝,充分利用光能、空間,大幅度提高復種指數,增加經濟收入,維護生態平衡。以杜仲為主建立不同的立體經營模式,達到以短養長、以間代撫、以農養林、以林護農、互相促進,對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和總體綜合效益,推動平原農區和丘陵山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杜仲、小麥、西瓜、大白菜立體種植(一)園地的合理配置杜仲樹根據本章第一節介紹的栽培模式,主要以

30、稀植園內經營為主,行距3m4m,株距2m3m。套種時杜仲行留1m寬營養帶。小麥在杜仲樹的行間種9行小麥,行距20cm,占地寬度160cm,每公頃基本苗達到225萬株。西瓜種在杜仲營養帶合小麥邊行之間,兩邊各種一行,瓜梗寬70cm,西瓜株距50cm,每公頃900012000株。大白菜麥、瓜收獲后,整地種植大白菜。白菜行距60cm,株距50cm,每公頃定植24000株。 (二)品種選擇杜仲選擇速生、分枝角度小或葉片小、稀疏的品種,如華仲3號、華仲5號;小麥選用矮桿、抗倒伏、抗病、早熟、豐產性好的品種;西瓜品種可根據當地的土壤氣候條件等選用,如鄭雜5號、金鐘冠龍、京欣系列品種等;大白菜選用抗病、適應

31、性強的耐貯運品種。(三)播種、收獲時間杜仲于10月中、下旬采葉;小麥每年10月中、下旬播種,羿年6月初收割;西瓜于2月底至3月初用營養缽火炕育苗,3月下旬移栽,在瓜埂上加蓋地膜與天膜,6月下旬至7月上旬收摘結束。大白菜7月中、下旬整地,8月中旬播種,11月中、下旬收獲。(四)管理技術要點杜仲按杜仲園常規管理技術實施。小麥保證播種質量,每公頃基本苗達到225萬株;播前施農家肥75t,餅肥、碳酸氫銨和過磷酸鈣各0.75t;播種后常規管理。西瓜及時移栽,覆蓋雙膜,麥收后及時滅茬。移栽前施足底肥,每公頃施農家肥75t,餅肥1.5t2.25t,瓜座穩后,每公頃施復合肥0.15t0.23t。膨大期注意澆水

32、。蚜蟲等蟲害發生時可噴施辛硫磷8001000倍液,炭疽病可用500800倍復方多菌靈防治。大白菜高壟直播,播后及時灌水保苗。9月上旬定苗,每公頃留苗24000株。定苗后追施尿素0.23t,并澆水1次。9月底再追肥1次,每公頃追尿素0.3t,促進包心,包心期不能缺水。二、杜仲、草本藥材立體經營模式(一)規劃與結構杜仲初植密度1m2m,每公頃栽植5000株;34年后杜仲長成把柄材隔株間伐剝皮,密度變成2m2m;定植78年后,杜仲胸徑達12cm以上,再隔行間伐剝皮,最終保留密度為2m4m,每公頃1250株。在杜仲林內套種血參、板蘭根、白術、半夏等草本藥材,12年即可見效益,形成長短結合,杜仲和草本藥

33、材的立體種植結構。(二)技術要點選擇分枝角度小、干形通直、生長迅速的中林大果、華仲3號、華仲5號杜仲優良無性系苗木造林。丘陵山區要改造成水平梯田,蓄水保墑。血參用粗壯種根栽植,根段長10cm左右,株行距30cm40cm;板蘭根采用播種的方法,條播行距20cm25cm,每公頃播種量30kg45kg;白術選擇頂端芽頭飽滿,根群發達,表皮細嫩,頂端細長,尾部賀大的根莖作種,栽植密度25cm30cm,每公頃用種750kg左右;半夏秋、春種植均可,以塊莖繁殖為宜,播前把塊莖以大小分級,按行距25cm開溝,溝深5cm7cm,株距6cm7cm擺播,擺時頂芽向上,每公頃30萬株左右,用種莖1100kg左右。栽

34、種后,加強間作藥材苗的管理,及時松土鋤草、追肥,促進幼樹和藥材苗的生長發育。三、杜仲、小麥(油菜)、花生立體種植(一)結構杜仲栽植株行距2m4m,每公頃栽植1250株。杜仲行留1m寬營養帶,套種小麥9行或油菜6行。油菜收后點花生,株行距25cm33cm,或于小麥收割前10天在麥壟內隔壟點種1行花生。(二)技術要點在杜仲栽植前于10月中旬播種小麥,播種時留出杜仲栽植帶,帶寬1.5m,即每隔2.5m留1.5m不播種小麥。冬季土壤封凍前栽植杜仲,栽植穴0.8m見方,選用中林大果、華仲3號、華仲5號杜仲優良無性系栽植。園內一般可間作45年農作物,杜仲園67年郁閉,可進行剝皮再生經營或間伐剝皮。四、杜仲

35、食用菌立體經營在5年以上杜仲園內利用段木種植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合理利用杜仲樹下空間,提高土地利用率。杜仲株行距為2m3m3m4m為宜,郁閉度0.75以上。接過種的段木采用覆瓦式、井字式和蜈蚣式堆放法置于杜仲行間,上堆“發菌”。89個月后菌絲發育成熟,采用人字形架木法,便于出菌和采收。杜仲園內種植食用菌,管理的技術關鍵是調節好空氣濕度。郁閉度不夠的園內,還要適當遮陽。五、山區丘陵杜仲、茶園立體栽培(一)結構將丘陵山地作成水平梯田,在梯田內栽植13行茶樹,每公頃1.8萬叢左右;梯田外側栽植1行杜仲,株距2m3m。杜仲郁閉度控制在0.30.35為宜。(二)技術要點選用分枝角度小、枝葉稀疏的華仲1

36、號、華仲3號、華仲5號以及產花量高的中林茶仲等杜仲優良無性系建園,各地可選擇適宜當地發展茶樹良種。建園前施足底肥,每公頃施農家肥50t70t,餅肥1.5t。每年春茶前、后及夏茶后,分別淺耕1次,追肥1次。秋茶后進行1次深耕,配施基肥。56年后,可根據杜仲樹郁閉情況,適時進行間伐剝皮。六、杜仲、雞、豬、魚立體種養杜仲葉作飼料可明顯改善雞、魚、豬肉質,并可提高雞產蛋率,降低雞蛋內膽固醇含量。因此,將杜仲和雞、魚、豬科學種養,可充分利用杜仲葉資源,提高肉質質量。(一)合理規劃。根據坑塘大小,周圍栽植杜仲4行,株距2m3m,窄行行距2m,寬行10m15m,林下雞、豬舍,水面養魚。(二)科學實施。選用中

37、林大葉1號、華仲1號、華仲2號、華仲4號杜仲優良無性系栽植,苗高1.8m以上,地徑1.5cm以上。雞、豬、魚均選擇優良品種。籠養1000只雞、200頭豬、4hm2魚塘形成規模種養。飼養豬時,1份混合飼料和1份發酵雞糞配合使用,再加飼料總量5%的杜仲葉粉。飼養雞時,在一般混合飼料中加5%杜仲葉粉。第四節提高杜仲葉產膠量的栽培措施在我國杜仲生產迅速發展的同時,杜仲的綜合開發利用也得到國內外的普遍關注。目前杜仲的綜合開發主要是擴大樹葉的利用,杜仲葉在生產各種保健品、提取杜仲膠等方面的綜合開發,使以往一直作為廢物的樹葉身價倍增。杜仲膠無法替代的多種功能、用途,使這一古老的樹種顯示出巨大的開發潛力。杜仲

38、葉提膠技術已進入規模化生產的新階段。但杜仲膠開發所遇到的突出問題是栽培技術不配套,植株葉片含膠量低,而葉片含膠量的高低已成為杜仲膠事業能否順利發展的最主要的制約因素之一。國內有關研究表明,除選育高含膠良種外,應用化學藥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可大幅度提高葉片含膠量;通過合理的施肥等措施也可提高產膠量。一、提高葉片含膠量的化學控制技術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某些化學藥劑可以調節植物體的生理活動,促進某些物質的合成、代謝。崔靈華等采用對碘苯氯乙酸、ABT生根粉、萘乙酸、2,4D、赤霉素、乙烯利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噴施葉片,初步試驗的結果表明55,除乙烯利外,其它幾種生長調節劑對葉片含膠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6月上

39、旬噴施含量為20mg/kg的ABT生根粉2號,可使葉片含膠量提高到6.9%;噴施300mg/kg的赤霉素,葉片含膠量達到7.4%;噴施含量為0.1mg/kg的2,4-D,可使葉片含膠量達到5.4%;噴施1mg/kg的萘乙酸,可使葉片含膠量達到5%。二、加強土壤管理,提高產膠量生產實踐表明,通過集約化管理,可顯著提高產葉量和單位面積產膠量。管理粗放的杜仲園每公頃產葉量1.8t2.7t,而集約管理的杜仲園每公頃產葉量可達4.2t6.0t。通過增加干物質量,產膠量比原來提高1倍以上。土壤中增施磷、鉀肥,如過磷酸鈣、餅肥等,可提高葉片含膠量和產葉量,從而降低杜仲膠生產成本。所以各地在營建葉用杜仲園時,

40、首先要提高集約化管理水平,選用良種,加上適宜的化控技術,使對照單位面積產膠量有一個突破性的提高。第三章剝皮再生技術樹皮是杜仲的主要產品之一。杜仲自古以取皮入藥著稱,傳統的經營方式為伐樹剝皮。而長期的伐樹剝皮“殺雞取卵”式的經營方式,導致了杜仲資源的大量流失,杜仲資源日益枯竭。人們自然起到了尋求保護杜仲資源和增加產皮量的有效辦法。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以及資源保持和提高生產力的要求,不斷研究新技術,使杜仲剝皮后再生新皮,永續利用現有資源,成為多年業人們關注的熱點。10多年來,國內有關專家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探索出了杜仲剝皮再生的綜合技術,并且在生產中應用得到普遍歡迎,這些研究成果包括杜仲剝皮再

41、生的基礎理論研究、剝皮時間、方法、保護措施、剝皮周期、外源激素促進剝皮再生、良種剝皮技術等。來源:中國農業網杜仲樹剝皮技術【摘要】:正 杜仲為名貴中藥材,但近幾年來,人們常用殺雞取卵之法,將杜仲樹砍倒后剝皮,或剝下整株樹皮,使杜仲資源遭到嚴重破壞。杜仲樹生長緩慢,8-10年才能剝皮,10-15年才開花結果,一旦資源破壞,難以盡快生長。因此,杜仲被列為國家統一收購藥材。我們近二年采用留安全帶法剝皮,既收獲了藥材,又保護了樹體,是一種理想的方法。其具體技術為:1.時間6月上旬至7月下旬,此時樹液流動旺盛,易剝皮,且藥材品質好。同時,剝皮后,樹皮易形成,對樹體生長影響小。【關鍵詞】: 剝皮 杜仲樹

42、生長緩慢 藥材品質 名貴中藥材 樹皮 生長影響 資源破壞 統一收購 安全帶 【分類號】:S567.19【正文快照】: 杜仲為名貴中藥材,但近幾年來,人們常用殺雞取卵之法,將杜仲樹砍倒后剝皮,或剝下整株樹皮,使杜仲資源遭到嚴重破壞。杜仲樹生長緩慢,8一10年才能剝皮,10一15年才開花結果一且資源破壞,難以盡快生長.因此,杜仲被列為國家統一收購藥材。我們近二年采用留“安全帶”法剝皮,既收杜仲樹剝皮技術分享到: 收藏 推薦 杜仲為名貴中藥材,但近幾年來,人們常用殺雞取卵之法,將杜仲樹砍倒后剝皮,或剝下整株樹皮,使杜仲資源遭到嚴重破壞。杜仲樹生長緩慢,8一10年才能剝皮,10一15年才開花結果一且資源破壞,難以盡快生長.因此,杜仲被列為國家統一收購藥材。我們近二年采用留“安全帶”法剝皮,既收獲了藥材,又保護了樹體,是一種理想的方法.其具體技術為: L時間6月上旬至7月下旬,此時樹液流動旺盛,易剝皮,且藥材品質好。同時,剝皮后,樹皮易形成,對樹體生長影響小。 2.剝皮 剝皮寬度為樹干粗度的l/3一1/2,這樣有利于樹體的生長,為后期剝皮奠定了基礎。 在樹干光滑處上端橫切一刀,深達木質部,寬度為樹干粗的l/6一1/4。在下端對應處也橫切一刀,深度達木質部。然后用刀子將樹皮挑起,用手將樹皮從下至上撕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