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怎樣觸診才正確?這些你都知道嗎?_第1頁
膝關節怎樣觸診才正確?這些你都知道嗎?_第2頁
膝關節怎樣觸診才正確?這些你都知道嗎?_第3頁
膝關節怎樣觸診才正確?這些你都知道嗎?_第4頁
膝關節怎樣觸診才正確?這些你都知道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膝關節怎樣觸診才正確?這些你都知道嗎? 醫師在觸診檢查中講求觸壓的層次、 部位,指壓的方向、 力度及指下的組織在特殊動態下的變化情況,從而認真地體 會壓痛范圍的大小、深淺,有無結節、索條、凹痕、凸出、 粗澀、硬韌、鈍厚、以及激發現象。通過觸診所得到的詳細 資料,并參考其它的資料進行認真地綜合分析,從而顯著地 提高了臨床診斷的準確性。 將膝部觸診分成膝前部、 膝后部、 及內側部和外側部四個部分進行操作分析,以供同道及初學 者參考。 1 、膝前部觸診膝關節前部最突出的標志是髕骨, 諸多的組織結構與髕骨相關,臨床觸診可以將其比作一個表 盤,這種方法可以稱作表盤樣觸診法。敘述起來直接而方便 (圖一 )

2、。 (1)翹髕法觸壓髕骨周緣。在膝關節伸直位,并完全 放松的姿態中,一手下壓髕骨的一側,即可使髕骨的另一側 翹起,同時用另一手的拇指或食指在髕骨周緣向對側頂推觸 壓并體會指下有否腫脹及凸凹不平, 或是纖維剝離感 (或是大 米粒大小的粒狀或囊狀 )的壓痛, 均為附著于髕骨周緣勞損的 陽性表現。A.如圖,壓痛點在102點(髕底)處,是股四頭肌 腱附著區,除確定是否是股四肌腱附著部損傷外,提醒應全 面檢查四頭肌腱及腱腹交界處有否壓痛出現。B.如圖,壓痛 點在 84 點(髕尖區 )處出現,應是髕韌帶起點損傷。提醒注 意要進一步檢查,髕韌帶的其它部位有否陽性表現,并要與 髕下脂肪墊炎及膝橫韌帶損傷相鑒別

3、。 C. 如圖,壓痛點在 810 點或 24 點(髕內、外側區 )處出現, 是髕骨內外側支持 帶的附著區。內、外側支持帶是股四頭肌腱在髕骨兩側的延 續部分,亦稱內、外側斜束,橫束在其深部。再進一步向深 層觸壓可以觸及股骨滑車的內、外側嵴及股骨內、外側髁, 檢查中應與橫束的損傷,滑車軟骨損傷和滑車嵴的骨刺相鑒 別。 (2)髕下區觸診髕下區的范圍比較局限,約 2530cm2 其中包括淺層的髕韌帶及其深層的髕下脂肪墊和再深層的 膝橫韌帶及關節間隙中的半月板前角和包繞半月板的冠狀 韌帶前部(圖二)o A.髕韌帶髕骨周緣84點是髕韌帶起始區。 髕韌帶越過其下的髕下脂肪墊止于脛骨結節。髕韌帶的勞損 可在髕

4、韌帶上觸到縱向的延其走行相同的條索狀淺壓痛,可 用髕腱緊張試驗明確診斷。髕腱緊張試驗:在伸膝位放松狀 態下觸壓髕韌帶及脂肪墊,如果出現壓痛,再令其收縮股四 頭肌使髕腱緊張, 再按壓髕韌帶, 如疼痛減輕為病在脂肪墊, 若疼痛如初或加重為病在髕韌帶。B.髕下脂肪墊髕下脂肪墊 損傷不僅在髕腱下出現壓痛,而且也同時出現在其兩面側的 內、外膝眼處。除髕腱緊張試驗可以協助診斷外,觸壓內、 外膝眼處,體會指下圓鈍的腫脹范圍并配合膝關節屈伸活動, 診斷會更加清楚。另外,在其圓鈍腫脹范圍之外出現壓痛應 考慮其它組織,如滑膜皺襞和斜束損傷。C.膝橫韌帶膝橫韌 帶位于脛骨平臺前區,是連接內、外側半月板前角的短橫韌

5、帶,實際應視為包繞半月板的冠狀韌帶延續部分。具有穩定 兩側半月板前角的作用,一般狀態下其癥狀與髕下脂肪墊損 傷相同,很難與髕下脂肪墊損傷相區別,常需經關節鏡檢查 方可確診。 臨床觸診時 (在輕度髕上脂肪墊損傷或無損傷的情 況下 ),伸膝放松態深壓內膝眼穴處, 透過髕下脂肪墊可觸及 1cmx 2.5cm的橫向條索樣壓痛區。嚴重的膝橫韌帶斷裂(極 少出現)多伴半月板損傷,可行手術治療。D.冠狀韌帶冠狀韌 帶是包繞半月板的韌帶。半月板的外側面借冠狀韌帶疏松附 著于脛骨髁的邊緣。因其隨半月板的運動而運動,所以在屈 膝位可隨半月板后移進入關節間隙而不易觸及。若冠狀韌帶 損傷,伸膝位時多可在內側關節間隙前

6、部觸及腫脹的橫形壓 痛區,此壓痛會在屈膝位減輕或消失, 隨膝關節的伸直過程, 其腫脹的壓痛區漸漸出現并隨膝關節完全伸直而加重。E.膝 關節腫脹膝關節急、慢性損傷及其它病變均可造成關節腫脹。 關節積液捫之有波動感 (浮髕試驗陽性 )。慢性滑膜炎滑膜增 厚,可捫及關節囊韌性增加并有廣泛的肥厚感。絨毛結節性 滑膜炎觸之軟如海棉。在關節間隙出現局限性腫脹并有囊性 感者多為半月板囊腫。關節內積液,浮髕試驗陽性者,證明 關節積液多于 6ml 。少于 6ml 者浮髕試驗可顯示為陰性。關 節積液少于 6ml 者可用積液波動試驗進一步檢查。 積液波動 試驗:檢查體位與浮髕試驗相同。檢查者用手掌推按髕上囊 由上向

7、下,同時用該手拇指或用另手的手指交替快速按壓髕 韌帶兩側的內、外膝眼處,若感受到波動感為陽性。 2. 膝內 側部觸診膝關節內側的主要解剖結構是股骨、脛骨的內側髁 以及鵝足腱和內側副韌帶。觸診可按照骨性標志做為檢查基 礎(圖三)。A.內側股脛關節間隙股骨內側髁和脛骨內側髁之 間,形成了內側股脛關節,關節之間是內側半月板。冠狀韌 帶包繞于內側半月板的內側。膝關節伸直位,沿髕尖劃一水 平線,此線即內、外側股脛關節間隙的體表范圍,以檢查右 膝關節為例,檢查者立于患者健側,右手拇指按壓于緊張的 髕韌帶內側 1.5cm 處,左手扶持小腿后部做膝關節伸屈運動。 拇指可以感覺到其近側為股骨髁滑車關節面,其遠側

8、為脛骨 平臺前面的脛骨斜嵴 (其深部為脂肪墊的內側緣 ),沿這個觸 壓點再慢慢向后移動便可以體會到內側股脛關節的運動狀 況。內側半月板是內側股脛關節中的軟骨墊,被附著于脛骨 平臺邊緣的冠狀韌帶包繞,并隨半月板的前后運動而產生活 動。因此在關節間隙捫到的軟組織不是半月板,而是冠狀韌 帶。在此觸及 1cm2 左右的強痛性結節,多為半月板損傷的 壓痛點。界時應配合特殊檢查如研磨提拉試驗協助確診。大 于 1cm2 的弱痛性結節多為半月板囊腫的陽性體征。若在脛 骨平臺周緣或股骨髁周緣觸及的隆凸性壓痛多為其增生性 骨贅。此類骨贅多發生于骨性關節炎者,而且常隨內側關節 間隙變窄程度而增大。B.內側副韌帶鵝足

9、腱膝關節內側副韌 帶,為內側關節囊的加厚部分,起于股骨內髁,越過關節間 隙,止于脛骨髁的內側面, 位于脛骨關節面之下約 2-4cm 處, 其前部纖維縱行向下約 10cm ,止于鵝足下約 2cm 處。軟組 織在骨骼的附著點只是個習慣的解剖學名稱。在觸診中應將 這個點視為一個區域范圍,只有把附著點當成一個區域來觀 察時,在針刀治療中才更有實際意義。在觸診時不但要觸及 相關組織的起點與止點,還要檢查其移行的部位及鄰近組織 才夠全面。組成鵝足的縫匠肌、股簿肌、半腱肌的 3 個腱合 稱為鵝足腱,膝伸直位時此腱與內側副韌帶重疊,完全覆蓋 內側副韌帶,因此在檢查時應取膝關節屈曲位,此時兩者分 開,檢查中不易

10、誤診(圖四)。C.大收肌結節鵝足與鵝足囊大 收肌結節大收肌結節位于股骨內髁近側的最高點,也就是內 上髁的近側部。觸診大收肌結節有一定難度,必須先沿大收 肌肌腹向遠端摸清大收肌腱,然后順其肌腱觸壓至遠端,在 此摸到骨性隆起即為大收肌結節。鵝足與鵝足囊膝關節伸直 位,觸壓內側副韌帶區,再行抗阻屈膝時,會感知指下的鵝 足腱滑向后側,待屈膝近 90時,鵝足腱的軸向幾乎與股骨 干平行。 脛骨內髁的前內側約當關節間隙下 8cm 處,即為鵝 足附著區域,其深面與膝內側副韌帶之間有一恒定的滑囊即 鵝足囊,當出現無菌性炎癥形成鵝足囊炎或末端病時才會出 現陽性體征。 3、膝外側部觸診膝關節外側的主要解剖結構 是股

11、骨和脛骨的外側髁,以及外側副韌帶、股二頭肌腱、髂 脛束和腓骨小頭。觸診可以按照骨性標志做為檢查基礎(圖 五)。A.外側股脛關節間隙股骨外側髁和脛骨外側髁之間形成 了外側股脛關節,關節之間是外側半月板。膝關節伸直位, 沿髕尖劃一水平線,此線相當于內、外側股脛關節間隙。以 檢查右側膝關節為例,檢查者立于患者膝外側,左手拇指按 于緊張的髕韌帶外側 1.5cm 處,右手扶持小腿后部, 做膝關 節伸屈運動。左手拇指可以感知到其近側為股骨滑車關節面, 其遠側為脛骨平臺前面的脛骨斜嵴 (其深部為髕下脂肪墊的 外側緣 ) ,沿這個觸壓點再慢慢向后移動, 便可以體會到外側 股脛關節的運動狀況。外側半月板是外側股

12、脛關節之間的軟 骨墊,被附著于脛骨平臺邊緣的冠狀韌帶包饒在膝關節間隙 中。膝關節伸屈運動時,冠狀韌帶隨半月板的前后運動而活 動。因此,在關節間隙摸到的軟組織不是半月板,而是包繞 半月板的冠狀韌帶。在此觸及 1cm2 左右的強痛性結節,多 為半月板損傷的壓痛點。界時應配合特殊檢查如研磨提拉試 驗協助確診。而半月板前、后角的損傷,則不易摸到如此局 限的痛性結節,其壓痛也比較模糊。大于 1cm2 的弱痛性結 節,多為半月板囊腫的陽性體征。若在脛骨平臺周緣或股骨 髁周緣觸及的隆凸性壓痛,多為其增生的骨贅。此類骨贅多 發生于骨性關節炎者,而且多發生于股骨外髁,脛骨外側髁 發生者較少見。 B. 外側副韌帶

13、股二頭肌腱外側副韌帶亦稱為 腓側副韌帶,其上部起于股骨外上髁,恰在腘肌溝近側越過 關節間隙向下走行止于腓骨小頭。股二頭肌腱位于膝外側偏 后,附著于腓骨小頭尖部,其擴張部越過脛腓關節的上面, 加強脛腓關節囊,向前在腓側副韌帶的深面及內側融入膝關 節囊,屈膝時可保持膝關節緊張,協助關節囊穩定膝關節。 伸膝位時完全靠近外側副韌帶,難以觸摸清楚。二者隨屈膝 運動的加大而分離漸遠。因此在檢查外側副韌帶與股二頭肌 腱的關系時,需在配合膝關節伸屈運動時才可以檢查清楚。 針刀治療時也要選微屈膝位,操作才會方便順利(圖六)。C. 髂脛束髂脛束下部為一堅強的韌帶,稱髂脛束韌帶,止于腓 骨小頭與脛骨粗隆之間的 (脛

14、骨外側髁前外側 )髂脛束結節。 髂脛束韌帶與股二頭肌、外側副韌帶共同構成加強膝關節外 側關節囊的穩定裝置。在伸膝或微屈膝時髂脛束復蓋外側副 韌帶上半部。提醒觸診時要配合膝關節伸屈活動以明確之。 4. 膝后部觸診膝后部區系指股骨下端及膝關節后面由肌肉圍 成的菱形間隙,又稱腘窩、其內上界為半膜肌,外上界為股 二頭肌,下內及下外分別是腓腸肌的內、外側頭,與膝部其 它部位比較,其疼痛部位較少,而且多系全膝傷病的反應, 有許多膝后區的傷痛,定位不易分清。 因此更應熟知膝后區的解剖結構 (圖 7 腘窩囊腫與腘窩脂肪 組織損傷腘窩囊腫與腘窩脂肪組織損傷均屬針刀治療適應 癥。最常見的腘窩囊腫是膨脹的腓腸肌-半

15、膜肌腱滑囊,較 小的腘窩囊腫與脂肪組織團塊很容易混淆。檢查腘窩囊腫要 取俯臥伸膝位,膝關節完全伸直時腘窩腫脹最明顯,觸診其 囊腫變硬張力很高,微屈膝時張力下降可出現波動感,再屈 膝可見變軟,持續擠壓可能變小。早期無壓痛,表面光滑, 不與皮膚粘連。腘筋膜深層為脂肪組織,脂肪組織有保護深 層血管、神經的作用,同時也有利于膝關節的伸屈活動。俯 臥微屈膝時腘部筋膜松弛,容易觸及大小不等的脂肪團塊, 其形狀不定,淺表柔軟,與肌腱無恒定的解剖關系。如系陳 舊的斷裂性損傷,除有斷裂的凹痕外還可伴有不同程度壓痛。 B 半月板后角損傷無論內側或是外側半月板的后角損傷都可 引起膝后側疼痛。除具有半月板損傷的常見癥

16、狀外,可用以 下方法觸診。 1. 若較重的膝后痛時,應該于委中穴內側或外 側出現深在性壓痛。 2.若疼痛較輕,觸診模糊時,可試用鴨 步蹲行試驗。陽性者多為半月板后角損傷。半月板后角損傷 痛,如封閉后緩解,可協助診斷。關節鏡、 MRI 檢查均有助 于明確診斷。 C 腘動脈與腘肌在膝后部觸診之前,應首先摸 清腘窩部腘動脈的搏動,并沿其走行在體表做好標記,然后 再做其它檢查。腘肌腘肌位于腓腸肌的深部,膝關節線的后 下方,起自股骨外髁,其肌腱在外側半月板外緣溝處下降, 在關節后面形成肌腹。因此當觸及外側半月板外緣溝出現沿 其肌腱的深壓痛時,可能是腘肌腱損傷,而其余部分從腘肌 的弓狀韌帶斜行至緊臨比目魚肌起點的脛骨上端為腘肌肌 腹。其形狀和腫脹壓痛的范圍及程度, 全憑認真的觸診獲得。 觸診方法患者俯臥,踝部墊薄枕令腘窩部放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