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英美文化對閱讀教學影響_第1頁
淺議英美文化對閱讀教學影響_第2頁
淺議英美文化對閱讀教學影響_第3頁
淺議英美文化對閱讀教學影響_第4頁
淺議英美文化對閱讀教學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議英美文化對閱讀教學影響 摘 要: 大學英語教學不僅是語言教學,也是文化教學。本文擬取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之一閱讀教學為窗口,在闡明“文化”涵義的基礎上,從詞、句、段、篇四個方面探討英美文化對閱讀教學的影響。 關鍵詞: 英美文化 閱讀教學 影響 英語作為跨文化交際的工具,不僅涉及語言、語用,還涉及文化。在討論英美文化對閱讀教學影響之前,有必要闡明“文化”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特殊環境中的涵義。“文化”一詞已飛遍當今社會的各個角落,如“旅游文化”、“企業文化”、“服飾文化”等。在中國,對文化就有不同的界定。如梁漱溟認為,“文化是生活的樣法”(東西文化及其哲學,1987);許嘉璐把文化分為表層文化、中

2、層文化和低層文化三個等級。在西方,文化學家泰勒認為,“文化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原始文化,1871)。迄今為止,文化的定義有數百種之多。那么,如何從眾多的定義中采取一種適合大學英語教學的定義呢?我傾向于采用文化人類學家對文化的定義:將“文化”看作特定人群的整個生活方式。這一界定范圍較寬泛,既涉及日常生活和習俗,也涉及隱藏在習俗之后的價值觀念。 大學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指出:學生能借助詞典閱讀本專業的英語教材和題材熟悉的英文報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實和有關細節。學生是通過語言了解文章內容的,而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

3、在,本文就依據語言和文化關系的理論,對英美文化對閱讀教學的影響這一主題,從詞、句、段、篇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文化知識對詞匯意義的影響 詞匯又稱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是詞語的總稱。詞匯反映著語言的發展狀況,也標志著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的廣度和深度。詞語的意義通常由理性意義和附加意義兩部分組成,當兩種語言中的詞語理性意義基本相同時,它們就構成了對應詞。然而,由于文化的特殊性,對應詞在有些情況下并沒有完全對應的涵義。如傳統的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稻米是中國的主食之一,因此,漢語中關于稻米的詞匯很多,而在英語中,稻米的地位相對而言不那么重要,因而,相應的詞匯就少。在英語中,rice既表示生長在田里的

4、“稻”,也表示加工后的“米”,還表示煮熟后的“米飯”。又如漢語中的“松”、“梅”能使人聯想到高風亮節,而英語中的“pine”、“plum”卻沒有這些意義。再如,中國豐富的飲食文化,創造了許多同烹飪有關的詞,光炒菜的技法就有煎、炒、炸、煸、熗等不同的詞匯,而所有這些動作在英語中只用了“fry”就全部包含了以上意義。如果學生無法正確理解詞匯字面意思下的文化內涵,那么在閱讀學習中肯定會遇到障礙。 例:Acre by acre,the rain forest is being turned to create fast pasture for fast food beef. 熱帶雨林正被一英畝接著一英

5、畝地變成制造菜牛的牧場。 這句話的關鍵詞是“fast food beef”,從字面上可以譯成“快餐牛肉”,實際上,當時巴西為了較快地獲得經濟效益,人們伐木砍林飼養了許多肉多個大的菜牛,這些菜牛成為美國快餐店的搶手貨。因此,“fast food beef”應理解為為快餐店使用的菜牛,而不是“快餐牛肉”。語言表達反映了民族的文化心理意義,反映了該民族的價值心理取向、審美意識、思維方式等。“萬丈高樓從地起”,對詞匯意義掌握的正確與否是順利完成閱讀任務的基礎,讓學生了解相應的詞匯所隱含的英美文化知識,是必要和重要的。 二、英美文化知識對句子結構的影響 語言能最真實地表現出人類民族文化習慣與思維方式的特

6、點。著名翻譯家傅雷說過,“東方人與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有基本分歧,東方人重歸納,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則重分析,細微曲折,挖掘唯恐不盡,描寫唯恐不周”。從語言形態學分類上來說,屬于印歐語系的英語是一種以綜合型為主要特征并逐漸向分析型發展過渡的語言,而屬于漢藏語系的漢語則是一種以分析型為主的語言,這種不同語言的形態特點反映在英漢句子結構上,就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即英語重形合(hypotaxis),漢語重意合(parataxis)。 例1:When European explorers first came to the New World,the fishing grounds off what wo

7、uld become eastern Canada and New England held abundant cod and other species.(新視野2,Unit 2,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out the World) 歐洲的探險者剛踏上新大陸時,此地后來成為加拿大東部和新英格蘭的沿海漁場盛產鱈魚及其他魚類的地方。 此例句有一個條件狀語從句,一個定語從句,但它仍然是個簡單句,主語是“the fishing grounds off”,謂語是“held”,修飾成分圍繞著主干結構進行空間搭架。在譯文中,漢語則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把事情說清楚,

8、給人的敘事感覺是從容不迫,層層展開,而不是像英語那樣把“what would become eastern Canada and New England”提到主語后,起強調作用。 例2:We wanted to avoid the mistake made by many couples of marrying for the wrong reasons,and only finding out ten,twenty,or thirty years later that they were incompatible,that they hardly took the time to know

9、each other,that they overlooked serious personality conflicts in the expectation that marriage was an automatic way to make everything work out right.(新視野2,Unit 3,Mariage Across the Nations) 許多夫妻因為錯誤的理由結了婚,結果在10年、20年或30年后才發覺原來他們是合不來的,他們在婚前幾乎沒有花時間去了解彼此,他們忽視了嚴重的性格差異,指望婚姻會自然而然地解決各種問題。我們希望避免重蹈覆轍。 本句很長,句

10、子主干為“We wanted to avoid the mistake”。由于受形態變化規則上的約束,英語句子中的謂語動詞一般只有一個,原來應該由動詞表達的概念,除了用非限定動詞以外,如過去分詞短語made by many couples,動名詞“marrying”和“finding out”,連詞”and”和“or”,還大量使用從句來表達詞義,如賓語從句“that they were incompatible”和“that they hardly took the time to know each other”等。與英語相比,漢語的動詞沒有形態變化上的約束,句中往往使用兩個和更多的動詞,如

11、譯文中的“發覺、花、了解、忽視”等,中間也不用任何關聯詞語,使用起來自由方便。從以上兩例看出,英語句子的特點就是以主謂結構為中心,利用豐富的詞性變化,通過介詞短語、分詞短語、狀語從句、獨立結構等不同形式,附加在主干結構上面,句子之間形態標記明確。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盡量引導學生抓住英美文化的這種思維特點和方式,對重難點句子進行深入分析和理解,確定語義重心和分句間的邏輯關系,分清主次,以“不變應萬變”,漸漸讓學生獨立準確地完成閱讀任務。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三、英美文化知識對段落分析的影響 我們知道,寫作能力的培養順序是由詞到句,到段,再到篇章。同樣

12、的,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應該在文章中形成。我曾在我所任教的一個40人的本科班級做過一個測驗,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閱讀兩篇文章,然后回答10個問題,結果如下: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學生缺乏對文章段落分析的自覺意識,自以為讀懂了文章,卻回答不上問題。一篇文章的敘寫模式受到人類思維模式的影響,由于東西方的思維習慣有一定差異,因而文章的敘寫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定差異。按照西方一些語言學家的分類,他們認為漢語民族的語篇思維方式是螺旋形結構,即語篇的推進具有一定的反復性,如作者在談完后面的問題后,可能又回過頭來談及前面已經討論過,但自己認為有必要強調或沒有分析清楚的問題;而英語民族的語篇思維方式是直線型的

13、,即語篇的推進是按照一條直線進行展開。 例1:Americans living at a fast pace often just “grab a quick bite”.Fast food restaurants offer people everything from fried chicken to fried rice.Microwave dinners and instant foods make cooking at home a snap of course,one of the most common quick American meals is a sandwich.If

14、it can fit between two slices of bread,American probably make a sandwich out of it.Peanut butter and jelly are all-time American favorites,(PET-3教材,Unit 5,Food and Drink) 快節奏生活的美國人常常吃得非常匆忙。快餐店能給那些忙碌的人們提供他們需要的所有東西,從炸雞塊到炒米飯。方便食品和微波爐做的晚餐使得家庭烹飪簡捷方便。當然,最普遍的美國快餐要數三明治。如果能在兩片面包之間塞點東西的話,美國人就可能把它變成一個三明治。花生、黃油

15、和果凍是美國人的空前最愛。 此段落先陳述中心意思,然后從三個方面分點說明,這三個方面以清晰的順序相互聯系,由面到點,從所有食物的提及,到三明治,到花生、黃油和果凍,在展開中心意思的過程中,段落中的每一句子順其自然地從每一個前面的句子中產生出來,給人一種運動流暢的感覺,毫無修飾累贅之感,非常符合西方人直線式的思維習慣,這就是英美文章段落最鮮明的特點之一。Hall Donald說:“為了達到思想和情感的一致性,段落不能含有任何冗余的東西。作者必須把那些雖然真實卻與段落無關的多余內容刪除掉。這些內容破壞一致性,分散讀者的注意力。”英美文章的段落中心絕大部分在段首,很少情況下才會出現在段中或段末,與中

16、國委婉、含蓄的文化所決定的螺旋式語篇結構相比,英美這種直截了當的直線式語篇結構,無疑給大學英語的閱讀教學提供了方便,學生完全有能力順藤摸瓜,輕松地進行閱讀學習。 四、英美文化知識對篇章內容及意圖的影響 1.英美文化內容的滲透性 前面已經提到,我認同的對文化的定義是:將“文化”看作特定人群的整個生活方式。這一界定范圍較寬泛,既涉及日常生活和習俗,也涉及隱藏在習俗之后的價值觀念。我依據這一定義,對大學英語教材以及學生平常使用的教材作了一個調查,如下圖: 從此圖可以看出,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教材,英美文化內容所占的比例具有絕對的優勢。從這一點上相對來講,學習英語,實際上等同于學習英美文化,學習和了解英美

17、民族的心理結構、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方方面面包含英美文化的內容。因此,學生的閱讀內容深深地打上了英美文化的烙印。如果不了解英美文化知識,閱讀教學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2.英美文化知識對篇章意圖的影響 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含蓄、委婉,講究中庸之道的民族,不太喜歡對某一觀點或事件直接作出評論,而是善于用比喻,或假借他物或引古來間接表明自己的立場、觀點和態度。如在詩經中,實言此物卻要通過另一類相似的事物來引起比興;亞圣孟子擅長于使用比喻勸誡君王實行仁政。而英美民族則反之,他們非常崇拜自己,認同自己的觀點,往往直截了當地表明自己的喜怒哀樂,毫不晦澀。英美文章的意圖往往是觀點鮮明的,要么active

18、(積極),要么就passive(消極);要么exciting(高興),要么very sad悲傷);要么indignation(憤怒),要么calm(鎮定),他們愛好積極主動地關注周圍發生的事情,所以很少是indifferent(漠不關心)。篇章的意圖很少隱藏在字里行間,大多數是通過感情色彩很強烈的詞語表現出來,如he said angrily(生氣),laugh(歡笑),surprise(驚喜),tear(眼淚),flourish(手舞足蹈)等詞語。 尤金奈達說:“語言和文化不能脫離另一方面而單獨存在,語言不僅反映文化,同時也塑造文化。”語言是樹木,文化是森林,學生和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的雙向交流中,積極重視英美文化的影響,增強對英美文化知識的敏感性,在英美文化的森林中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