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的關愛_第1頁
留守兒童的關愛_第2頁
留守兒童的關愛_第3頁
留守兒童的關愛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對留守兒童良好行為習慣養成與實踐幼兒良好的生活行為與習慣對其后續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不僅涉及到兒童智力和認知能力的發展,更影響到兒童的社會性發展和良好人際交往關系的形成,因此,對兒童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培養一直以來都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重點。據了解,我們學校目前留守兒童也不少,目前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外出打工成了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近多年來,流動人口不斷增加,流動人口主要是從農村流動到城市的青壯年勞動力,青壯年勞動力占全部流動人口的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動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普遍出現了“留守家庭”問題。目前,在與留守家庭有關的諸多問題中,“留守老人”、

2、“留守妻子”,特別是“留守兒童”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們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內心的困惑、需求、興趣更無法關注。有的即使想關心,限于經濟等條件,他們也無法更多地給孩子打電話或者經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長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農村家庭的破裂,影響了孩子的健康發展。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勢必會形成下面一些問題: 一、家庭教育環境惡化: 父母“撫養不周全”,代養人“心有余而力不足” 祖輩撫養者在精神和體力上都處于衰老的過程當中,對孩子的管束難免會力不從心,也很難與孩子進行暢通的交流。存在明顯嬌生慣養,放

3、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傾向。若寄養在親戚朋友家,其家庭環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就更不利。在親戚的立場是不便對孩子進行管教,孩子也很難找到歸屬感,會有寄人籬下之感,僅停留讓孩子們吃飽穿暖,不出事。監護職責淺層化,重養輕教,重身體、輕心理,忽視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親子教育缺失,導致留守兒童的,親密度較低,而家庭矛盾性較高。親子教育缺失他們的情感交流的需要無法得到滿足,這必然對他們社會行為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也導致他們產生諸多心理問題。家長長期在外務工,對子女心生內疚,常使用物質來補償對孩子缺失的精神關愛,而孩子對花錢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督,極易產生錯誤的價值觀。然而又缺乏以下幾點的行為素養:1生活上

4、缺人照應。留守兒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務工的父母寄錢回家或者在家的臨時監護人提供。大多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比較貧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極其艱辛。更有部分留守兒童的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的損害。 2親情上缺少溫暖。留守兒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邊,缺少應有的關愛。父母在外務工,大部分身心疲憊,與家人聯系較少,骨肉分離,與子女缺乏交流和溝通,親情失落。在調查中,以上的留守幼兒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邊的親情失落和孤獨感。有的父母外出時間長達多年,從未回家,也無電無信,無從談上親情的存在。 3學習上缺人輔導。留守幼兒多發生不完成家庭作業、逃學、輟學等現象。尤其值得重視的是,一些留守幼兒產生厭學情緒

5、,形成惡性循環。 心理上缺少幫助。留守兒童由于親情的缺陷,與外界不愿接觸或接觸太少,大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對集體漠不關心。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存在或輕或重的心理障礙,生活、衛生習慣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道德行為上缺少教育。留守兒童多生長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環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確調教。調查顯示,許多孩子沾染上不良習慣,缺乏道德約束,經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誘,有的脾氣暴躁、沖動易怒,常常將小事升級,打架斗毆。在我們班就有這樣一位幼兒,剛進班的時候一直哭鬧,嘴巴里一直喊著爺爺,早上進園時老師從爺爺手上接過他的時候,孩子是一點都不配合,立馬趴倒

6、在地,分不清什么是眼淚什么是鼻涕,不哭的時候就去搶別人的玩具,搶不到就咬人,所以開學的當天就有家長告狀。安全上缺少保障。留守兒童面臨玩耍、勞動、生活中的安全問題,因其監護人不給力或無臨時監護人常發生安全事故。二、自卑心理比較普遍父母不在身邊, 自己沒有依靠和堅強的保護,孩子會感到孤獨無助,由于長期的親情欠缺, 留守子女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和呵護, 和其他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造成心理落差。久而久之, 在心里留下了陰影自卑。自卑感一旦形成,就會以一種負向情緒體驗而存在。 長期的自卑,最終導致交往障礙;害怕尊嚴受到傷害,特別對傷害尊嚴、歧視和冷落非常敏感,表現出過強的自尊心

7、;害怕接受挑戰,在挑戰面前,總是選擇逃避;又特別害怕別人的批評,來自老師或長輩的嚴厲批評,會把他們進一步推向自卑的深淵。由于客觀環境和主觀認知難以改變,隨著父母外出務工時間的延長這種自卑體驗不僅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和泛化,嚴重影響身心健康。與父母關系越密切,感情交流越豐富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后表現出的自卑心理問題越明顯。三、依賴心理強烈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對父母都有依戀傾向,依戀是幼兒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際關系,依戀的程度與性質如何,直接影響兒童對周圍世界的信任感,影響他們的情緒情感、社會性行為和性絡特征。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在外,缺乏最起碼的心理交流機會,內心煩惱與沖突無從傾訴也得不到引導,導致

8、對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這種情感欠缺嚴重影響他們與他人的社會交往。留守子女多由祖輩撫養, 祖輩不是年老體弱就是文化水平很低, 而且由于思想觀念較陳舊等因素影響, 常對留守子女過分地照顧與保護, 對他們百依百順, 百事包辦, 讓他們除了學習什么都別管。父母由于常年在外, 總覺得有愧于孩子, 因此經常給孩子以金錢補償, 寧愿自己節衣縮食, 也要盡量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導致孩子形成較強的依賴心理。四、逆反心理嚴重留守兒童逆反心理極強,對抗情緒嚴重。他們缺乏安全感,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懷疑,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世界,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是充滿不信任。這種潛意識中的不信任導致了他們的

9、逆反行為,常表現為“不聽話”、“不禮貌”、“不謙虛”、“惡作劇”、個別的具有攻擊性等。留守兒童總感到別人在欺負自己,一點小事就計較當真,與人交流時充滿警惕甚至敵意,對老師、監護人、親友的管教和批評產生較強的逆反心。 五、性格與行為出現偏差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其行為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系特殊,監護職責淺層化,重養輕教,重身體、輕心理,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生活散漫,學習成績普遍較差,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不遵守規章制度,常有說謊、不完成作業、逃學,欺負同學、打架、沉迷于游戲等行為。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為問題,監護人、家

10、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所以,我認為,為構建和諧社會,緩解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成長問題并為解決問題奠定基礎,應該采取如下一些措施:一、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特點,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在家長的教育素養普遍較低的情況下,學校要主動負起指導親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正如馬卡連柯所說的:“學校應當領導家庭。”農村學校必須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特點,低起點,高效率,靈活機動地開展家校合作。1.利用家長愛子心切的心理提高他們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更新教育觀念。2.幫助家長正確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質屬性,弄清家庭教育不等同于文化輔導。3.幫助家長全面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理性地去開展家庭教育。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

11、方法,指導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加強情感交融,扭轉留守兒童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勢。二、針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不斷探索新的教育策略1.以情促教法“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由陶行知先生的話可見,高尚純潔的師愛,容易引起幼兒心靈的強烈共鳴,從而會取得較佳的教育效果。留守兒童因其特殊的家庭結構和背景決定著他們大多缺“愛”,祖輩們的嘮叨,獨處時的孤單,課余時間的無聊是這些構成寄居家庭的共同特點。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留守幼兒容易出現自卑孤僻,不合群,說謊等心理障礙。教師根據積極關注其中流動留守兒童的可能存在的共性和特性問題,伸出溫暖的雙手,通過正面引導,逐步化

12、解孩子們心理上的諸多問題,讓他們逐步學會理解父母的艱難,學會對父母感恩。在這基礎上更要學會平等交流和真情付出。2.以身示教法留守兒童正處于人生成長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由于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造成了造成許多留守兒童道德思想的滑波,在人際交往中,幼兒缺乏禮貌、惡語傷人,打架現象不斷,團結合作精神嚴重匱乏,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對幼兒加強道德教育,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在人際交往中培養他們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教師的品格對留守兒童構成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體現在教師的品格之中,由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點一滴注入留守兒童的心靈。因此,我們隨時隨地都積極加強自己的修養,

13、以身立教,以身示教,特別重視在要求上下工夫注重道德一致性和連貫性。教師對留守兒童的道德教育在要求上應該一致,這樣幼兒的道德認識就比較容易形成并趨于穩固。為此,教師還要做好留守兒童家長和監護人的工作,使家庭和學校的道德要求相吻合。道德要求的連貫性也很重要,如果先要求幼兒如何如何,過后又“反其道而行之”,或者是開始要求很高以后又放松要求,同樣會使幼兒不知何去何從。據了解,我班的盧映天是位典型的留守兒童,而且行為習慣特差,可能是家庭環境的影響,孩子的父母親離異,孩子跟隨父親,父親又常年在外打工,所以孩子只好與不成器的爺爺在一起,爺爺是游手好閑,在家動不動就打罵,有一次上街竟然把孩子弄丟了,你說他是一個稱職的爺爺嗎?孩子能學好嗎?因此孩子行為習慣就類似爺爺。所以我們及時建立家園互動,經常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