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0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總論一、規劃背景近年來,中央不斷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強化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措施,做出了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了“四化同步”發展戰略,明確了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把發展現代農業的任務放在新農村建設的突出位置。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蒙城縣是典型的農業縣,農業主導產業優勢明顯,在全省乃至全國占有重要位置。先后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國家生豬調出大縣”、“生豬良種補貼縣”、“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示范縣”、“全國農業機械化示范區”、“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安徽省綠化模范縣”等榮譽稱號,具有在全省率先實現現代農業的基礎條件。根據全國和安徽省發展現代農業的整體要求,高起點、高水平謀劃蒙城縣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有利于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進一步轉變發展理念,強化物質裝備,提升科技水平,完善產業體系,創新經營方式,培養新型農民,并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改造傳統農業,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二、規劃意義1、有利于改造升級傳統農業,引領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蒙城縣當前仍處于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時期,傳統的發展模式、增長手段依然在農業發展中占有很大比重。立足當地實際,發揮資源優勢,突出產業特色,發展現代農業,通過率先發展使之成為各地探索農業現代化道路的樣板區,有利于發揮典型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引領區域現代農業發展,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改造升級傳統農業的有效途徑。2、有利于發揮區域優勢,提高農業綜合競爭能力蒙城縣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但總體來看,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和區位優勢并沒有轉化為市場優勢和經濟優勢。現代農業發展與建設著力于增強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提高農產品的市場適應性和競爭力。3、有利于樹立優勢農產品品牌,提高農產品品牌效益蒙城縣具有良好的農業發展基礎,對農業品牌化的形成與打造具有先天有利條件。農業品牌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依靠品牌帶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既符合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也順應安徽省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實施品牌帶動戰略,促進品牌農業發展,對加快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市場化進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蒙城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推動作用。4、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十二五”農民收入倍增目標蒙城縣通過不斷加大農業政策扶持,農民收入持續增加,但單純從事農業產品生產的農民其增收速度相對緩慢,通過科學規劃,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效益明顯提高,有利于增加農民的收入,特別是增加單純從事農產品農民的收入,必須提高農產品的商品率和質量水平。通過規劃,進一步優化農產品區域布局,指導幫助農民按要求組織生產銷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高農產品商品率和質量,使農民真正得到實惠,切實增加收入。5、有利于破解體制障礙,推進城鄉統籌發展蒙城縣已進入工業化中期的初始階段,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統籌發展的趨勢更加明顯。但由于長期受城鄉二元體制的影響,目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農村社會發展滯后等問題依然存在?,F代農業的發展與建設,著力于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和公共投入機制,在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一體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有利于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以及公共資源在城鄉間均衡配置,加快形成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新格局,實現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工業化。三、規劃依據1、國家級規劃與政策文件(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71號)(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中發20091號)(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中發20121號)(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5)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6)全國蔬菜重點區域發展規劃(20112020年)(7)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2、省級規劃與政策文件(1)安徽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安徽省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年)(3)安徽省種植業(糧棉油)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4)安徽省蔬菜產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5)安徽省畜牧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6)安徽省漁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7)安徽省農業科技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3、地方規劃與政策文件(1)蒙城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蒙城縣“十二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規劃(3)蒙城縣“十二五”畜牧業發展規劃(4)蒙城縣“十二五”蔬菜發展規劃(5)蒙城縣“十二五”漁業發展規劃(6)蒙城縣“十二五”林業發展規劃(7)蒙城縣“十二五”農機化發展規劃(8)蒙城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02025年)(9)蒙城縣統計年鑒(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四、規劃期限根據農業發展規律和項目管理的階段性特點,并考慮與蒙城縣總體規劃的有機銜接,本次規劃的期限為20122016年。五、上位規劃支持第二章農業發展的SWOT分析一、優勢分析STRENGTHS1、區位優勢(1)地理區位蒙城縣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處淮北平原中部,隸屬亳州市,地理坐標為北緯32563329、東經1161511649??h境東鄰懷遠縣,北接渦陽縣和濉溪縣,西與利辛縣接壤,南與鳳臺縣隔河相望,交通極為便利。(2)交通區位公路省道307線、305線、203線交匯于蒙城縣城,寧洛高速公路貫穿境內,與合徐高速公路交匯,縣城距高速公路出口僅2公里。水路境內渦河、茨淮新河、阜蒙新河全年通航,經淮河通江達海。鐵路距京滬、京九鐵路樞紐站蚌埠、阜陽兩站8090公里。航空距合肥、徐州機場200公里,阜陽機場80公里。(3)經濟區位蒙城縣位于皖北六個地級市的中心位置,周圍100公里內擁有3000萬的密集人口,消費市場廣闊,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優勢決定其成為皖北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地位。2、農業資源概況(1)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逐步提高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蒙城縣位于安徽淮北地區,屬黃淮海平原的一部分,氣候溫和,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耕作制度一年兩熟,主要為旱作農業,種植作物為小麥、玉米、大豆、山芋等糧食作物和棉花、油料、蔬菜、藥材等經濟作物,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近年來,蒙城縣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先后承擔了農業部及安徽省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測土配方施肥、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良種補貼、小麥高產攻關、玉米振興計劃、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等一系列項目,大大提升了我縣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通過項目輻射帶動,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科技意識和科學種田水平,作物產量逐年攀升,為解決國家糧食安全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2006年糧食總產868萬噸,2011年糧食總產1309萬噸。畜牧、水產總量繼續增長。2011年實現黃牛存欄296萬頭,出欄312萬頭;生豬存欄3503萬頭,出欄7199萬頭;山羊存欄1815萬只,出欄312萬只;家禽存欄151萬只,出欄365萬只;禽蛋產量11330噸。2011年水產品總量達112萬噸,漁業總產值19億元。高效規模農業取得新進展。近年來,隨著蒙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逐步深入,高效農業的發展從規模和品質上都發生質的變化,漸成為農民增收新的增長點,全縣蔬菜種植面積由2008年385萬畝增加至2011年的426萬畝,總產量由70萬噸增加至130萬噸;全縣藥材種植面積由2008年089萬畝增加至2011年的8萬畝,總產量由004萬噸增加至021萬噸。同時,全縣特色農產品示范園區的有序建設,提升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農機化、林業不斷發展。2009年落實農機購置補貼1480萬元,全縣農機總動力2005萬千瓦,農機化水平達到82,服務性收入86億元,率先進入農機化發展的中級階段,2011年農機總動力達到206萬千瓦。全縣擁有林木總量7500萬株,活立木蓄積25247萬立方米,年可采伐量2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1828,農田林網建網率92,發展木材加工企業13家,年木材加工能力可達40萬立方米。(2)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不斷增強按照安徽省實施農業產業化“532”提升行動的要求,蒙城全面提升縣內企業規模、科技水平、深加工能力、市場競爭力以及帶動力。2011年,擁有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6家,市級龍頭企業52家,龍頭企業基地建設的進一步加強,農業“三品”認證步伐不斷加快,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戶致富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效果凸顯。(3)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邁出新步伐全縣“三品”認證認定總數達46個產品,建設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4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3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不斷加強,蔬菜農殘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9以上,全縣未發生一起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農資市場經營秩序持續好轉。(4)農業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規范中發展,在發展中提速。至2011年底,全縣在堅持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長期不變的前提下,換核發農村土地二輪承包合同書和經營權證226萬戶,土地流轉面積296萬畝,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573個(其中部級示范社1個,省級4個,市級10個)輻射帶動4萬多農戶。合作組織類型多、覆蓋廣,包括種植業、養殖業、農機社會化服務、漁業、苗木花卉等,大大推進了農業、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使現代農業與農業組織化同步發展,優勢互補。(5)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擴大,農田林網建設覆蓋率不斷提高,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機機械總動力不斷增加,農村道路路況不斷改善。(6)農民收入逐步增長隨著農業發展步伐的加快,農民觀念的升級,農民收入進入了持續快速增長期,蒙城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2896元增長至2011年的6159元,年均增長率達到16以上。二、劣勢分析WEAKNESSES1、農業基礎仍很薄弱蒙城縣地處淮北平原,土壤多為砂姜黑土,自然災害頻繁,加之境內水毀工程不斷增加,尤其是低洼地區仍處于水患的威脅之下,農業抗風險能力不強。2、農業結構不盡合理在農業內部,規模養殖業發展相對滯后;糧食生產雖然優勢明顯,但單產仍然偏低,優勢產品、優勢區域、優勢產業發展不快。農業產業化發展不快,缺少經營規模大、市場前景廣、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3、農業區域發展不平衡近年來蒙城縣采取積極措施,因地制宜,加大投入,農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主導產業、特色產業鮮明。但也存在部分鄉鎮村組發展不快、傳統農業比重大、農業生產水平低的現狀,區域間發展不平衡。4、抗風險能力不足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漲跌不均,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強。重大疫情、農業自然災害對種植業、畜牧業的生產制約性加大,農業的風險難以降低,農民增收難度加大。三、機遇分析OPPORTUNITIES1、政策機遇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農村發展,不斷出臺加強“三農”工作的政策措施,自2004年以來中央連續下發了七個一號文件,構建了一系列更加直接、更加明確、更加有力的支農強農政策體系,在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十二五”期間,在“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的指引下,中央政府和省政府還將出臺新的支農惠農政策,扶持現代農業建設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為蒙城現代農業發展提供難得的政策機遇和良好的發展環境。2、中原經濟區建設機遇2011年國務院正式出臺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建設中原經濟區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原經濟區是指以河南省為主體,包含山東、山西、河北、安徽(亳州、淮北、阜陽、宿州、蚌埠、淮南市鳳臺縣)等省部分地區的綜合性經濟區。中原經濟區戰略定位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全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示范區、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板塊、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和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和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3、振興皖北機遇皖北崛起是安徽省“十二五”期間的兩大戰略之一,省委省政府將支持皖北各縣區建立體量大、輻射廣、影響大的支柱產業,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農產品加工集中區,打造皖北汽車生產基地,承接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打造阜亳煤炭基地。蒙城縣在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農產品加工基地建設等領域將獲得有利支持,招商引資工作必將迎來嶄新局面。4/探索與實踐的機遇近年來,蒙城縣始終堅持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圍繞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綜合開發農業經濟、生態和社會功能,初步形成了高效的種植業、發達的養殖業、一流的園藝業、先進的加工業和活躍的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農業基本框架,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了較為堅實的產業基礎條件。四、挑戰分析THREATS1、保障糧食安全任務艱巨,面臨著糧食生產耕地數量減少、質量下降、種糧比較效益低下、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的挑戰。2、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面臨著傳統分散農業格局仍然存在,主導產業不明顯,產業化組織水平較低的挑戰。3、提高農產品經濟效益,面臨著生產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農產品加工和品牌建設滯后,現代營銷體系仍不完善的挑戰。4、強化農業發展基礎,面臨著農業資源較為貧乏、農業生態環境脆弱,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建設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的挑戰。5、農業主體發展提升,面臨著分散經營小農戶,規模依然較小,使現代農業技術無法低成本傳播,農村人力資本無法得到有效積累,農村勞動力存在年齡老化、技能較差、科技素質較低的問題,科技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偏低等問題。第三章規劃總體方案一、指導思想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的總體要求,以“安徽省加快皖北振興步伐”為契機,按照在“四化同步”的發展要求,以統籌城鄉一體化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為支撐,以創新為動力,以政策為保障,以循環經濟的理念謀劃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為主攻方向,突出“種植、畜牧、漁業、林業”四大主導產業建設,著力強化政策、科技、設施裝備、人才和體制支撐;著力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農民生活水平和新農村建設水平,為全面推進“三大蒙城”建設,實現“三個率先”,建設美好蒙城,奠定堅實基礎。二、發展定位1、總體定位根據現代農業發展的整體要求,將蒙城縣農業整體定位為“環境友好型農業”,逐步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深入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實現“三個農業”有序發展、全面發展和科學發展,加快全縣實現農業現代化進程。(1)精細農業以節地、節水、節本增效為目的,以現代化高新技術為依托的集約化高科技農業生產體系,提倡發展立體農業,采用先進的灌溉技術和科學的施肥制度,結合適合蒙城縣農業發展的管理理念,促進全縣農業更加精細化、專業化和品牌化。(2)數字農業將農業物聯網與地理學、農學、生態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等基礎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農作物、土壤從宏觀到微觀的實時監測,以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發育狀況、病蟲害、水肥狀況以及相應的環境進行定期信息獲取,生成動態空間信息系統,對農業生產中的現象、過程進行模擬,達到合理利用農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生態環境,提供農作物產品和質量的目的。(3)循環農業運用物質循環再生原理和物質多層次利用技術,實現較少廢棄物的生產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農業生產方式。循環農業作為一種環境友好型農作方式,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改進主導產業種養技術,發展生態農業、健康養殖、生態休閑漁業、廢棄物循環再利用,實現農業生產無害化和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2、戰略定位借助區位優勢和重要的農業產業地位,在國家政策和省市各級政府部門的全力支持下,蒙城縣將全力推動現代農業建設和發展,積極與國家宏觀產業政策對接,充分利用政策的扶持,加快探索具有蒙城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引領安徽省乃及全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最終將蒙城縣建成為3、功能定位(1)產業經濟功能進一步深化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一、二、三產業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實行規模化種養、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不斷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不斷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同時對農業的生產、生態、旅游等功能進行綜合開發,增加農民就業,提高總體效益,形成現代農業經濟的重要增長點。(2)生態平衡功能發揮現代農業“潔、凈、美、綠”特色,通過造林綠化、建設城市森林、公共綠地、稻田濕地、生態家園、休閑園林、農業公園以及開發其它農業景觀等,打造“城市之肺”。發揮現代農業在綠化和美化城鄉環境、凈化空氣、涵養水源、調節氣候以及減輕城市“熱島效應”等方面的作用,建立人與自然、都市與農業的和諧發展生態環境,為城鄉居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環境,使現代農業成為城鄉園林景觀和生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3)生活體驗功能現代農業的生活體驗功能包括社會功能和休閑功能。社會功能體現為現代農業起著社會勞動力“蓄水池”和“減震器”的作用,即發展現代農業將為城鄉居民提高更多的就業機會,并加快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的轉移。休閑功能主要體現在通過城市旅游業向農業延伸,開發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等特色農業旅游產業,賦予農業文化內涵,豐富旅游資源,為城鄉居民觀光、休閑、度假提供寧靜、清新、優美的田園風景和生態環境,滿足與適應人們回歸自然、享受寧靜、安逸生活的心理和多層次、多元化的消費需求,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4)輻射示范功能充分發揮蒙城縣科技、人才優勢,強力推進農業科技與管理創新,積極推進物聯網技術、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工程技術等高新技術在農業上的推廣應用。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流通業,輸出先進的農業經營管理理念和科技成果,向皖北經濟圈內的城市展示蒙城縣農業的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新裝備,充分發揮蒙城縣現代農業的示范帶動作用。三、規劃原則1、堅持把“四化同步”戰略作為重大政策導向原則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在大力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輻射帶動作用,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實現農民收入與縣域經濟發展同步增長。2、堅持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充分發揮資源、經濟、市場和技術優勢,因地制宜、趨利避害、合理布局,依托優勢農產品生產區域,發展特色優勢農產品,逐步形成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相協調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將資源優勢、區位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在發展現代農業進程中,要著眼于解決當前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問題,又要著眼于農業的長遠發展、持續發展,有效利用、配置、保護農業資源,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實現農業發展與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3、堅持科教興農和人才強農的原則加快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和農業農村人才培養,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提高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推動農業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方式轉變。4、堅持“政府支持、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原則強化政府引導作用,加大強農惠農支持力度,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引導和鼓勵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和外地資本投入農業,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四、發展思路借鑒工業經營理念,以工業化理念經營農業,結合工業蒙城發展規劃,大力推進農業加工和產業化經營;用“大農業”的發展眼光審視農業,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優化經營結構,促進優勢產業區域化分工;著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通過資源整合和現狀優勢分析,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示范區和美好鄉村建設,改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新農村建設水平的有效途徑,按照“提一、擴二、促三、三產聯動”的產業化發展鏈條,整體提升“四大產業”的發展水平,進一步壯大培育支柱產業,為將蒙城縣打造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城鄉統籌發展打牢堅實的經濟基礎。五、規劃目標1、總體目標到2016年,全縣現代農業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主要農產品供給有效保障,農業結構更加合理,物質裝備水平明顯提高,科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生產經營方式不斷優化,農業產業體系更趨完善,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到2016年,蒙城縣率先在皖北地區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2、具體目標規劃具體目標一覽表2011年2016年類別指標基數目標指標屬性小麥生產總量(萬噸)788756預期性玉米生產總量(萬噸)439616預期性大豆生產總量(萬噸)2144預期性棉花生產總量(萬噸)031預期性蔬菜生產總量(萬噸)565150預期性瓜果生產總量(萬噸)8675預期性花生生產總量(萬噸)225預期性中藥材生產總量(萬噸)052預期性肉蛋奶總產量(萬噸)8412預期性農產品生產能力水產品總產量(萬噸)1118預期性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98699約束性農業“三品”認證總量(個)4660預期性綠色食品生產基地面積(萬畝)9612預期性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萬畝)/05預期性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萬畝)2550預期性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2560預期性農機總動力(萬千瓦)206240預期性農業物資裝備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8595預期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數量(萬個)0023502預期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成員戶數(萬戶)4512預期性農戶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比例()199150預期性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畜禽規模養殖比重()59575預期性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6080預期性設施栽培蔬菜比重()1940預期性農業信息化服務覆蓋率()95100預期性農業支撐條件水平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8595預期性農民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元)615912000預期性總產值(億元)70200預期性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加工率4070預期性第四章功能區與產業規劃第一節功能區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是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探索道路、樹立樣板,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打造抓手,以示范區為載體和平臺,積聚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形成發展現代農業強大合力。依據全縣農業發展優勢布局現狀,以美好鄉村建設為抓手,以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支撐,打造皖北現代農業發展的蒙城模式。現代農業示范區空間布局按照“統一規劃、集中連片、逐步推進”的規劃思路,以爭創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為目標,為蒙城縣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打基礎,在全縣建設10個各具特色的現代農業示范區,示范引領全縣農業快速發展。示范區建設一覽表示范區名稱面積(萬畝)特點(發展方向)茨淮新河現代農業示范區25“三水”產業陳仙橋現代農業示范區8休閑農業樂土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13循環農業小辛集現代農業示范區12蔬菜產業三義現代農業示范區165特色種養岳坊現代農業示范區18循環農業雙澗現代農業示范區12休閑農業示范區板橋現代農業示范區27循環農業許疃現代農業示范區15蔬菜、休閑漁業北蒙現代農業示范區265特色種養合計十處173一、茨淮新河現代農業示范區1、示范區面積25萬畝2、示范區區域立倉鎮全境22個村(社區);楚村鎮的盧店、盧樓、趙圩、趙店、薛集、高圩、閻合、于店、常興、中袁10個村(社區);籬笆鎮鄭集、劉廟、駱廟、姜劉、王廟5個村。3、示范區特點以茨淮新河為主線,重點發展“三水”(水產、水禽、水稻)產業,通過開展立體養殖模式,進一步強化立倉水產養殖優勢,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4、重點園區茨淮新河現代農業示范區重點園區一覽表序號園區名稱區域位置備注1芡河螃蟹養殖基地立倉老街2對蝦黑魚養殖基地立倉薛廟3優質水稻種植基地茨北路兩側4奶牛養殖場楚村常興5糧食產業園楚村常興6白鵝、蛋鴨養殖基地茨淮新河灘地7經濟林帶茨淮新河大壩8紅心蛋鴨養殖基地立倉順河9美好鄉村建設示范點立倉赤塘二、陳仙橋現代農業示范區1、示范區面積8萬畝2、示范區區域楚村鎮陳橋、楚廟、楚店、高油坊、黃園、柴廟、溝北、新塘、大劉、楚村、朱集、李馬、盧溝、侯洼、七里、富達16個村(社區)。3、示范區特點以陳仙橋農業休閑旅游觀光點為核心,結合大櫻桃、葡萄種植基地,配套京徽蒙循環經濟產業園打造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重點發展農業休閑采摘,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拓展農業品位和打造城區居民休閑場所。4、重點園區陳仙橋現代農業示范區重點園區一覽表序號園區名稱區域位置備注1陳仙橋農業休閑旅游觀光點楚村陳橋2京徽蒙生態循環經濟基地楚村楚店3大櫻桃種植基地楚村楚店4粉絲產業園楚村社區5美好鄉村建設示范點楚村李馬、楚村社區6芡河螃蟹養殖基地楚村陳橋7優質山芋、馬鈴薯種植基地楚村李馬、盧溝、侯洼8糧食收儲中心庫楚村溝北村三、樂土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1、示范區面積13萬畝2、示范區區域樂土鎮的李大寨、屈廟、葛橋、樂土、丁堂、雙龍、李園、胡廟、邵樓、陳營、席鄭、柳林、倉廠、雙橋、耿廟、喬樓、白廟、喬圩、梨園19個村(社區);雙澗鎮的隨寨、路南、賈井3個村。3、示范區特點根據已批復的樂土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規劃建設農業產業,重點發展以黃牛、奶牛主導產業的現代農業,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促進苗木、糧食和果蔬產業發展,帶動美好鄉村建設。4、重點園區樂土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重點園區一覽表序號園區名稱區域位置備注1美好鄉村建設示范點樂土雙龍2奶牛養殖園樂土李園3肉牛養殖園樂土席鄭4糯玉米產業基地樂土柳林5沿高速萬畝花木種植基地樂土李大寨、雙澗隨寨、路南、賈井6優質水果種植基地樂土胡廟7設施蔬菜種植基地樂土廟前四、小辛集現代農業示范區1、示范區面積12萬畝2、示范區區域小辛集鄉全境18個村(社區);莊周辦事處九里橋、前楊2個村。3、示范區特點依托現有的小辛集李大塘出口蔬菜基地,重點發展設施蔬菜和出口蔬菜產業,結合規劃布局的奶牛養殖基地和糧食產業園區發展農業循環經濟。4、重點園區小辛集現代農業示范區重點園區一覽表序號園區名稱區域位置備注1出口蔬菜基地小辛集李大塘2設施蔬菜種植基地小辛集城西3奶牛養殖場小辛集葛海4糧食收儲中心庫小辛集社區5池塘健康養殖基地小辛集郭洼6農家樂姜公休閑垂釣基地小辛集呂望7美好鄉村建設示范點小辛集李大塘五、三義現代農業示范區1、示范區面積165萬畝2、示范區區域三義鎮全境16個村(社區);籬笆鎮宋圩、何塘、田集、陶莊、郭集、劉寨、凡寨、中單、四里橋、籬笆、代小莊、孫圩12個村。3、示范區特點重點發展中藥材、食用菌、黃花梨、花生等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及立體養殖模式,以點帶面促進全縣經濟作物產業發展。4、重點園區三義現代農業示范區重點園區一覽表序號園區名稱區域位置備注1中藥材種植園三義楚橋2食用菌種植基地三義曹廟3中藥材、苗木種植基地三義徐圩4花生產業基地籬笆鎮籬笆村5黃花梨種植基地籬笆郭集6水產立體養殖基地籬笆何塘7美好鄉村建設示范點三義雙仙村、籬笆代園六、岳坊現代農業示范區1、示范區面積18萬畝2、示范區區域岳坊鎮、馬集鎮全境共25個村。3、示范區特點依托現有基礎和規劃布局,加入農業循環經濟理念,發展農業循環經濟。重點發展奶牛、肉雞、生豬規?;B殖,結合糧食產業園、中藥材種植和水產養殖,將岳坊示范打造成蒙城縣循環經濟示范區。4、重點園區岳坊現代農業示范區重點園區一覽表序號園區名稱區域位置備注1糧食收儲中心庫馬集田橋村與紫河村2凱麗中藥材種植基地馬集壩湖3奶牛養殖園馬集薛湖4肉雞養殖基地馬集鳳南、岳坊馮廟5西甜瓜種植基地岳坊岳東6易宏設施蔬菜種植基地岳坊母集7生豬養殖基地岳坊岳東8馬鈴薯生產基地馬集薛湖9水產苗種基地馬集薛湖10美好鄉村建設示范點馬集田橋、薛湖,岳坊岳東、岳坊寺七、雙澗現代農業示范區1、示范區面積12萬畝2、示范區區域雙澗鎮雙澗、趙巷、老集、周廟、魏圩、王樓、楊圩、高隍、李寨、馬洼、王灣、郭灣、東岳13個村;白楊林場全部7個村;莊周辦事處馬店、后樓2個村。3、示范區特點依托地理優勢和現有的莊周蔬菜、雙澗大櫻桃和葡萄采摘基礎,強化發展氛圍和產業基礎,重點發展休閑農業。4、重點園區雙澗現代農業示范區重點園區一覽表序號園區名稱區域位置備注1奶牛養殖場雙澗老集2農產品加工園雙澗3糧食收儲中心庫雙澗趙巷村4潤果休閑采摘基地雙澗楊圩5南湖農家樂休閑農莊雙澗6奶牛養殖場白楊場部東、西7良種繁育基地白楊林場8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莊周馬店9設施蔬菜、食用菌生產基地莊周后樓10美好鄉村建設示范點雙澗趙巷、白楊三李11朱海灣休閑農莊雙澗老集12西甜瓜種植基地雙澗老集八、板橋現代農業示范區1、示范區面積27萬畝2、示范區區域板橋集鎮、王集鄉全部32個村;漆園辦事處S203東淝河、宮莊、黃寨、土山、香山5個村。3、示范區特點依托現有產業基礎,重點發展糧食產業,結合畜牧養殖發展循環經濟。4、重點園區板橋現代農業示范區重點園區一覽表序號園區名稱區域位置備注1糧食物流產業園板橋集大付村2雪楓休閑觀光采摘基地板橋集板橋社區3螃蟹養殖基地北淝河4糧食產業園漆園旭光村5蛋雞養殖基地漆園花園6莊子文化觀光休閑采摘基地莊子祠7食用菌種植基地王集龐溝8優質高粱種植基地板橋集烏集9構樹、竹柳苗木基地板橋集劉圩10香山休閑農業觀光基地漆園香山村11美好鄉村建設示范點王集全集村,板橋集桂光、大付村九、許疃現代農業示范區1、示范區面積15萬畝2、示范區區域許疃鎮、范集工業園區全境20個村。3、示范區特點依托范集設施蔬菜種植基礎和許疃煤礦塌陷區現狀及塌陷區域,重點發展設施蔬菜標準化示范種植和漁業休閑旅游觀光農業。4、重點園區許疃現代農業示范區重點園區一覽表序號園區名稱區域位置備注1設施農業示范基地許疃礦西2奶牛養殖園許疃趙集3煤礦塌陷區開發利用園區許疃王老、陶畝4生豬規模養殖基地許疃、東湖5奶牛養殖園范集戴李、張集6久興發酵床生豬養殖基地范集韓寨7尉遲寺優質高粱種植基地尉遲寺、盧老荒8設施蔬菜種植基地范集9西甜瓜種植基地許疃吳劉、許疃村10美好鄉村建設示范點許疃趙集、許疃村,范集韓寨、范集村11中藥材種植基地范集鎮付馬、張集村十、北蒙現代農業示范區1、示范區面積265萬畝2、示范區區域小澗鎮、壇城鎮全境共28個村(社區);漆園辦事處S203西唐集、旭光、雙油坊、前王、太山、十里井、花園7個村。3、示范區特點依托靈山、北冢山、古城遺址特有的歷史文化景觀,重點發展中藥材、特種水產、西甜瓜和食用菌等特色農業。4、重點園區北蒙現代農業示范區重點園區一覽表序號園區名稱區域位置備注1靈山生態旅游觀光基地小澗鎮靈山2北蒙遺址生態農業觀光基地壇城鎮3特種水產品養殖基地小澗鎮小澗社區4中藥材產業基地壇城宋寨、張圩、代元5螃蟹養殖基地壇城芮集6西甜瓜種植基地壇城張圩7食用菌種植基地小澗尖山8糧食收儲中心庫漆園旭光村9美好鄉村建設示范點小澗鎮小澗、靈山村;壇城壇城村第二節種植業發展規劃一、發展思路結合種植業當前發展現狀,在“規模調大、結構調佳、品種調優、效益調高”的整體思路指引下,提出“穩糧、擴蔬、增果、興藥”的發展思路。“穩糧”穩定糧食產量。鞏固糧食生產面積,通過提高單產來穩定糧食總產量。以“小麥高產攻關”、“玉米振興計劃”為抓手,建設“百萬畝噸糧田”,平均畝產糧食11噸,鞏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的地位不動搖?!皵U蔬”適度擴大蔬菜種植面積,提高蔬菜品質和設施化水平。按照“服務城市、致富農民,加快發展,整體推進”的發展思路和“百畝起步、千畝連片、萬畝發展”的總要求,努力做到基地規?;⒃耘嘣O施化、生產科技化、品種特色化、服務社會化、過程產業化,形成具有蒙城特色的蔬菜產業發展之路?!霸龉痹龃髢炠|水果種植規模,積極引進深加工龍頭企業,實施漿果儲藏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因地制宜引進優質、特色水果品種,著力做好優質高檔水果種植基地建設。“興藥”依托“中華藥都”,大力發展中藥材生產。發展中藥材以龍頭企業為先導、以訂單生產為契約、以產業化加工中心為抓手,穩步發展中藥材種植規模,確保企業和農戶受益雙保險。蒙城縣種植業篩選步驟一步驟二步驟三行業現狀重點篩查是否符合國家、省級扶持重點優勢選擇是否具有競爭優勢;是否具有產業基礎;能否提供資源環境1、糧食小麥、玉米、大豆、甘薯、水稻、雜糧2、油料花生、芝麻3、棉花4、蔬菜食用菌、馬鈴薯、大白菜、甘藍、青刀豆、青椒、茄子等5、中藥材金銀花、紅花、白芷、桔梗、白術、黃蜀葵、辣根等6、優質水果大櫻桃、黃花梨、葡萄、油桃、草莓、西甜瓜7、花卉苗木紅葉石楠、紅葉石楠、法國梧桐、紅楓、櫻花、櫸樹等1、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20082015年)將蒙城縣列入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發展重點縣2、安徽省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年)將蒙城縣列入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花生、蔬菜優勢產區3、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將蒙城縣列為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全縣種植業共5大類30多個主要品種小麥、玉米、蔬菜、花生1、與周邊地區相比具有發展優勢的品種,優質水果。2、初具規模,農民具有生產技術經驗,花生,苗木。3、產業發展基礎好,產業化鏈條已形成,中藥材優質水果、中藥材、苗木重點發展品種優質水果、名特瓜菜和出口型蔬菜穩定規模品種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振興計劃品種花生、中藥材二、規劃目標規劃目標一覽表發展類型作物品種2011年種植面積(萬畝)2016年種植面積(萬畝)產量(萬噸)產值(億元)小麥1574714075617388玉米1106111061613552大豆347320418穩定規模品種棉花3531013蔬菜425015030重點發展品種優質水果357575花生54110525振興計劃品種中藥材46210212合計3557694三、規劃布局1、糧食(1)百萬畝噸糧田建設小麥玉米輪作高產示范區,在全縣18個鄉鎮,平均畝產1100公斤。結合小麥高產攻關和玉米振興計劃,規劃每鄉鎮建立1個萬畝核心示范區,平均單產小麥620公斤,玉米650公斤。以點帶面,整體推動全縣糧食生產。(2)高蛋白大豆生產區規劃全縣大豆種植面積20萬畝,平均單產150公斤。其中在小澗、雙澗、王集建立萬畝核心示范區,平均單產220公斤/畝。(3)小品種紅薯優勢產區,規劃在楚村鎮發展種植面積3萬畝。水稻優勢產區,規劃在茨淮新河北岸的立倉、楚村、籬笆鎮重點發展水稻種植,規劃面積8萬畝,平均單產550公斤/畝。(4)優質棉花生產區全縣優質棉花規劃種植面積10萬畝,重點在立倉建立核心示范區1萬畝,平均畝產皮棉100公斤。2、蔬菜蔬菜總體布局依托資源優勢,形成優勢突出、規模適度、點面結合、園區帶動的蔬菜產業發展格局。(1)脫毒馬鈴薯專業化示范區推進沿渦河兩岸馬集、小澗、岳坊3個鄉鎮,推廣早春地膜覆蓋、小拱棚、大棚栽培等技術,發展早熟馬鈴薯與糧、棉、瓜、菜、果等作物間套種。規劃種植面積5萬畝。(2)露地甘藍、大白菜生產示范區以莊周、樂土、雙澗等為中心,大力發展甘藍、大白菜等露地蔬菜生產。規劃種植面積5萬畝。(3)設施蔬菜標準化示范基地以許疃鎮為中心,輻射楚村、樂土、辛集、莊周等鄉鎮,大力推廣日光溫室、大中棚黃瓜、番茄、辣椒、西瓜等設施蔬菜生產。規劃種植面積2萬畝。(4)食用菌生產基地以小澗、王集、三義等為中心,發展雙孢菇、金針菇、平菇、球蓋菇、木耳等食用菌生產。種植面積1萬畝。(5)出口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以白楊林場、小辛集等為中心,發展荷蘭豆、日本大葉菠菜、甜豌豆、毛豆、青刀豆、小菘菜、大蒜等出口型蔬菜生產。種植面積2萬畝。(6)糯玉米種植基地以樂土、莊周等為中心,發展糯玉米種植基地。種植面積2萬畝。(7)反季節蔬菜示范點在全縣18個鄉鎮各建設一個反季節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并結合標準化養殖小區,組合成循環農業示范園。重點發展以許疃礦西村、樂土胡廟村、楚村陳橋村、小辛集城西村、莊周后婁村等五個設施農業示范點,每點打造千畝設施蔬菜示范園。3、優質水果優質水果產業發展以大櫻桃為核心,以葡萄、草莓、西甜瓜等為重點,結合蒙城縣農業休閑旅游線路,構建“南特、中優、北甜”的水果產業布局,形成四季有果、處處開花的鄉村旅游資源,打造4萬畝“優質高檔水果種植區”。(1)南特籬笆、楚村、樂土、雙澗形成黃花梨、大櫻桃、葡萄特色水果優勢區域。(2)中優中部莊周辦事處、小辛集城郊休閑農業采摘,適合發展草莓種植。(3)北甜岳坊、壇城、許疃是傳統的西甜瓜種植區,適當引進新品種,開展技術指導,形成西甜瓜優勢產區。4、中藥材中藥材發展圍繞“龍頭企業”,培育藥材基地,優先發展成熟模式。(1)黃蜀葵專業化種植基地以壇城鎮為中心,采用“黃蜀葵蔬菜”輪作模式,依托中藥龍頭企業“蘇中藥業”,發展藥材種植面積3萬畝。(2)辣根出口專業化種植基地以三義為中心,采用“辣根玉米”種植模式,發展出口藥材種植基地3萬畝。5、花生振興蒙城縣花生交易大市場,以籬笆鎮郭集村、板橋集鎮桂光村為中心發展花生種植基地8萬畝。四、重點建設任務1、糧食(1)糧食生產現代化工程結合高產示范核心區,建設糧食生產“六統一”工程,一是統一規劃地塊,重點安排在交通便利、水源方便、土地平整和集中的地方;二是統一種植模式,每一片基本上為一個種植模式,在公路沿線的要求種植行向基本與公路垂直,便于參觀學習,真正起到示范輻射作用;三是統一測土配方,優先使用自主研發的專用肥(有機肥、農家肥),各片樣板地塊通過網格法取土化驗后,根據土壤養分含量和作物需求研究生產配方肥;四是統一使用自主繁育的小麥良種,做到因地制宜、一片一品和100良種良法覆蓋率;五是統一制定和推廣地方標準,集成豐產栽培技術;統一田間管理,集中進行病蟲草害防治,統一施藥,規范使用農藥,節約成本;統一收售,要求一片要進行統一收儲、統一銷售,農機化作業水平100,達到糧食質量整齊劃一,并與糧食加工企業簽訂協議,建設綠色食品原料基地。通過六個技術要領的統一,實現糧食生產精細化操作,真正達到辦好一個樣板,培訓一批農業技術人員;使農戶掌握一門技術,帶動一個產業發展的功效。全縣布局10個“四情監測”點,實現糧食生產災情、苗情、墑情、病蟲情“四情”實時監控,建設信息收集處理中心,數字化動態管理。(2)良種繁育工程全縣建設3個小麥良種繁育基地,漆園辦事處、王集鄉、許疃鎮、建設3萬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滿足蒙城縣小麥良種需求。2、蔬菜(1)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合理布局一批高效設施蔬菜產業帶,打造一批設施瓜菜專業鄉鎮和專業村,發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設施蔬菜基地。以蔬菜標準園創建活動為抓手,加快舊棚改造,普及標準化鋼架大棚,推廣節能日光溫室,建設連棟育苗溫室,提高菜園的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2)積極推進食用菌產業加快食用菌產業發展,打造以食用菌轉化利用農業廢棄物為核心的農業循環經濟體系。建立菌種良種繁育和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原種菌種廠。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更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全面提高栽培水平。(3)加快蔬菜產業化進程引進、扶持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蔬菜精深加工,提高市場競爭力和行業帶動力。引導種植大戶、返鄉農民興辦蔬菜專業合作社,著力在基地建設、市場培育和利益聯結機制等方面取得新發展。積極推進蔬菜采后商品化處理和清潔化加工,建立從田頭到市場的蔬菜“冷鏈”系統。加大品牌創建力度,做大“生態品牌”、“原產地品牌”和綠色、有機蔬菜品牌。(4)抓好蔬菜質量安全加快檢測和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制定地方標準,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選建規?;瘓@地,集成標準化技術,創建省級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擴大名牌認定和“三品”認證,建立產品的“身份證”和市場準入、產地準出制度。推廣使用高效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農藥,積極創造條件實行重點品種免費供藥。(5)提升科技興菜水平積極研發、引進和推廣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增加精細高檔蔬菜比重。全面推進良種良法良田配套、病蟲害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周年茬口搭配。3、水果(1)加強基地建設,引進高檔水果新品種一是建設鮮食與加工兼顧水果基地。重點是提高品質、更新品種、優化結構、節本增收,加強排灌設施、貯藏保鮮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大櫻桃、優質葡萄、草莓、西甜瓜等高檔水果新品種。發展生態旅游觀光果園,引導水果產業發展與城市旅游觀光的有機結合,拓寬經營渠道,增加果農收入。(2)扶持龍頭企業,促進產業發展一是發展深加工,引進葡萄深加工企業,發展葡萄酒生產。二是發展貯藏保鮮。重點建設黃花梨恒溫氣調庫和適用農戶的小型冷藏果窖,提高采后商品化處理技術,初步建立果品流通冷鏈系統,實現保鮮增值。三是拓展市場建設,增強產業活力。在鞏固和完善產地批發市場、拓展外地銷售窗口的基礎上,加大新型流通方式創新力度。建設果品流通冷鏈系統,推行“超市合作經濟組織基地”等經營形式。同時加強信息平臺建設,完善服務功能,逐步形成產地市場、外地市場、網絡銷售等多元化的銷售形式。(3)增加科技投入,提升產業檔次一是建立良種引進與繁育體系。建設種苗繁殖場,增加優質脫毒種苗的培育、供給,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研究和推廣。二是加強科技研發、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培育龍頭企業,整合現有科技資源,加強果品優質安全高效低耗生產管理技術、設施栽培技術、水果采后商品化處理技術、貯藏保鮮技術及深加工技術應用。重點推廣優質無公害標準化栽培技術、水果套袋技術、設施栽培技術、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平衡施肥、簡化修剪技術、果園生草技術、果草牧沼肥和枝菌肥生態循環技術、節水灌溉技術、果品商品化處理、氣調及冷藏運輸技術等。(4)加強標準果園建設,夯實產業基礎堅持優勢區域發展戰略,推進規?;N植、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全面推進優質高檔水果綜合生產和產業競爭能力。推進標準化生產,確保產品安全,質量100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推進集約化生產,農藥使用量減少30以上,節本增效10以上;轉變生產方式,提升產業素質,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轉變經營方式,提高生產組織化程度。實現產量穩定、質量達標、標準化生產、農民組織化水平提高、增產增收的目標。4、中藥材(1)基地標準化建設建立藥業龍頭企業標準化種植基地10萬畝,培育中藥材種植大戶100戶,新發展10個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和20個中藥材種植專業村,中藥材GAP認證達到5個以上。(2)打造中藥材名牌基地打造中藥藥材名牌,黃蜀葵、辣根一體化生產體系。依托中藥材產業化發展的優勢,積極鼓勵、大力支持,采取商標注冊,申報中成藥保護品種和GAP認證等方式,形成自已的產品品牌,并精心打造,行業自律,保持和提高品牌質量和知名度,搶占市場制高點,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5、花生(1)振興花生交易市場在郭集村建設以花生為主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形成花生物流中心,發揮區域集散地功能。(2)推進花生生產機械化實行花生種植、收獲全程化機械,將花生機械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第三節畜牧業發展規劃一、發展思路以推進蒙城縣畜牧業跨越式發展為目標,改變傳統生產方式,使用現代發展理念、現代設施裝備、現代科學技術建設標準化產業體系,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畜牧產業布局,增加畜產品加工比重,完善疫病防治、科技推廣、市場流通服務體系。以畜牧數字化為基礎,精細化為方向,提高生產效率、管理和經營決策水平,實現畜牧產業資源、環境生態化統籌發展。以五大產業為動力,全面促進蒙城縣畜牧業生產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努力將畜牧業打造成為蒙城縣農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二、規劃目標到2016年,全縣畜牧業實現規?;?、標準化、集約化,良種水平大幅提升,規?;笄輬黾S便處理率達100,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撲滅的技術水平和綜合管理能力繼續提升。畜牧業產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化學藥品新注冊分類申報資料要求(80號文)培訓大綱
- 城市交通規劃合同管理項目管理咨詢重點基礎知識點
- 單位法律知識培訓專題大綱
- 《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療與護理》課件
- 進門隔斷租房合同協議
- 車庫互換使用協議書范本
- 退職合同協議
- 安保安全培訓計劃
- 常州手房轉讓協議
- 工程造價合同培訓大綱
- (完整版)EORTC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C30(V3.0)
- 醫院醫學影像科CT-MR室診療指南和操作規范2022版
- “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生籃球運動發展 論文
- 金稅工程(三期)總體實施方案
- ABAQUS官方培訓資料PPTlecture7-job-visualization
- 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確定位置
- 【超星爾雅學習通】數字影視編導與制作網課章節答案
- 公司基本情況介紹
- 2023上海市成人高考《英語》(高升專)考試卷及答案(單選題型)
- 老年口腔醫學 課件 老年口腔修復
- 【超星爾雅學習通】《紅色經典影片與近現代中國發展(首都師范大學)》章節測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