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交流材料.doc_第1頁
感恩教育交流材料.doc_第2頁
感恩教育交流材料.doc_第3頁
感恩教育交流材料.doc_第4頁
感恩教育交流材料.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常抓感恩教育 構建和諧民樂-民樂縣“學會感恩,尊敬師長”交流材料各位領導,同志們:大家好!根據培訓班安排,我就民樂縣 “學會感恩,尊敬師長”道德教育實踐活動開展情況,作交流發言,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我發言的題目是:常抓感恩教育,構建和諧民樂。“學會感恩,尊敬師長”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大重要舉措。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中共民樂縣委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精神文明工作的意見,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進一步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切實提高我縣廣大干部群眾及45781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教育他們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他人,感恩社會的重要意義,從而把感恩之情化為強烈的責任感,并付之于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為社會、為國家培養道德高尚、熱愛祖國、服務社會、關懷他人的棟梁之才。我縣文明辦、未成辦、教體局、團縣委、關工委、少工委等部門領導高度重視,精心策劃,細心安排,在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各級各類學校中廣泛開展了“學會感恩,尊敬師長”的主題教育活動。通過扎實有效地開展活動,切實提高了我縣廣大干部群眾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全社會營造了濃厚的感恩環境,同時也探索出了新形勢下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我們的主要做法是: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確保教育活動取得實效為確保“學會感恩,尊敬師長”主題教育活動順利開展,取得實效,我縣積極籌備,制訂了民樂縣“學會感恩,尊敬師長”主題教育活動方案,建立了工作機制,落實了相關領導責任,進行了充分的動員宣傳,加強了活動督導,定期召開會議對階段活動情況進行通報,及時總結經驗并加以推廣,對出現的問題層層落實加以解決。在活動開始初,我縣教體局及各相關學校成立了由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長為組長,政教處主任為副組長,年級組長和班主任為成員的活動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活動的組織開展,為“學會感恩,尊敬師長”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做好了組織保證。加強教師隊伍的師德修養,是對廣大青少年開展好“學會感恩、尊敬師長”主題教育的關鍵因素。學校是進行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教師則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排頭兵。教師的師德水平,直接關系到精神文明建設的質量。因此,縣文明辦、未成辦、團縣委、教體局高度重視教師隊伍的培養,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始終貫穿在“學會感恩,尊敬師長”主題教育活動中,通過開展“提高師德素養,開展感恩教育”講座等活動,在教師中廣泛宣傳動員,在全縣師生中大力營造了“學會感恩,尊敬師長”主題教育活動的良好氛圍,調動了全體教師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師的師德修養,加深了教師對感恩教育活動的認識,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二、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氛圍,扎實推進活動的開展為了確保“學會感恩,尊敬師長”主題教育活動順利開展,我縣宣傳部、廣電局、三農資訊報社等加大了對活動開展情況的報道宣傳,營造了良好的感恩教育活動氛圍,各級各類學校也充分利用多種手段和途徑開展宣傳活動。各部門、各單位懸掛感恩教育橫幅100多條,各學校在校門口、教學樓等醒目地方懸掛了“學會感恩,尊敬師長”的宣傳標語50多條;充分利用縣中心廣場、文化局、縣醫院等處的電子廣告屏滾動播放關于“學會感恩 成就人生”等50多幅宣傳標語;學校通過舉辦國旗下講話、開展感恩教育主題班團隊會、組織學生觀看“感動中國”典型人物紀錄片,切實加大了道德教育實踐活動宣傳;民樂一中、民樂三中、洪水中學、洪水小學等學校依托校園之聲廣播、校園網站、報刊櫥窗等宣傳陣地,進一步擴大了道德教育的覆蓋面,通過黑板報、櫥窗、宣傳欄等方式讓感恩教育進課堂;通過發揮“小手拉大手”、“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帶動一片社區”的輻射帶動、宣傳引領作用,有機地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起來,結成了“三位一體”的感恩教育網絡,使廣大青少年在這種濃厚的氛圍中耳濡目染,提高感恩思想,培育感恩之心,開展感恩行動。在全社會形成了“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濃厚氛圍。通過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氛圍,使我縣的感恩教育活動得以扎實推進。三、深化感恩教育,開展感恩踐行 我縣在全縣范圍內廣泛開展“學會感恩,尊敬師長”主題教育活動宣傳,營造了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圍,各個學校也以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大力開展了感恩教育主題活動,在此基礎上,我們更加重視引導廣大青少年用行動去詮釋“感恩”,教育孩子們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學會感恩家人,感恩老師,從內心深處去理解老師,感謝老師,并在感恩行動中潛移默化地激發孩子們提高道德修養,自覺努力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提高了我縣廣大青少年的綜合素質。一是舉行孝敬父母專題講座,激發全社會對父母的感謝之情。縣文明辦、教體局專門聘請了德育專家、“知心姐姐”、德育副校長、優秀德育家長等組成“感恩宣講團”,深入到機關農村、街道社區、學校企業,運用具體的事例,結合我縣實際,通過多方面教育引導,讓每個人都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感恩”、“為什么感恩”、“對誰感恩”、“怎樣去感恩”等一系列問題,廣大干部群眾、青少年受益匪淺,不僅懂得了應怎樣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還把感恩理念做法帶到了家中,教給了家人,撒向了全社會,掀起了我縣“學會感恩,尊敬師長”的高潮,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切實推進了我縣精神文明建設。二是開展征文比賽,全面宣傳感恩。由文明辦、未成辦、團縣委、教體局在每年5月、9月以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為契機,面向我縣廣大干部群眾、老師學生組織開展“父母(老師)辛苦了”為主題的征文比賽活動。每次征文活動,都要求學校提前開展知識講座、演講比賽、主題隊會等相關活動。在活動結束后,教師認真輔導學生完成征文的創作和修改,通過層層篩選,最后分組遴選出感恩佳作,無數篇優秀文章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剖析感恩教育意義,介紹典型感恩人物,倡導開展感恩活動,這些感恩作品大都表達了兒女對父母、對親人的感謝之情,抒發了學生、家長、社會各界對教育的支持、對教師的理解感謝之情,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美好憧憬。對優秀作品,我們專門推薦在三農資訊報、祁連風等報刊和各中小學的校報校刊上開辟專欄進行刊登,并作為校園廣播站的材料經常播放,進一步擴大了感恩教育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收到了良好好的教育效果。三是通過列清單的形式,讓青少年進一步明確感恩的意義。生在福中不知福,享受著別人的恩情卻不知,這是現代青少年的通病,為了喚起他們的感恩之情,讓他們懂得為什么要感恩,我們沒有停留在口頭的說教上,而是讓孩子們以“你幾歲時,誰為你做了什么,作為報答你對他的回報是什么”的形式讓學生列出母親、老師對自己的恩情,然后推而廣之,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通過“列清單”形式,孩子們有了共同的感受:我們應該感謝父母,他們把我們帶到了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上,給予了我們生命并辛勤地養育著我們,可以說我們的每一步成長都凝結著父母的心血和汗水,而他們自己則在對子女的悉心關懷、百般呵護中慢慢變老。父母的親子之愛是最無私最偉大的,他們可以為我們付出一切而無怨無悔。有了這種深切感受,孩子們就會將感恩之情轉化為自覺地報恩行動。四是全縣各學校以“學會感恩,尊敬師長”為主題,全方位開展感恩教育活動。通過讓孩子們自編、摘抄感恩詞語,互相交流,激發了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各學校召開了以“學會感恩,尊敬師長”為內容的主題班會,班會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學生感情真摯,采用詩朗誦,講故事,說句心里話,讀一封信等方式表達對父母、老師的感激之情。這樣的活動真正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展示了當代學生嶄新的精神面貌。五是倡導全社會開展學會感恩,尊敬師長的“十個一”活動。“十個一”的具體內容是:為父母洗一次腳(頭)、說一句感恩話、給父母做一次感恩飯、給父母寫一封感恩信,陪父母進行一項戶外活動、為父母自制一件生日(節日)禮物,幫父母承擔一項家務事、與家長(孩子)進行一次談心、出一期(櫥窗)手抄報、讀一本感恩書。通過這些切實可行的措施,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和學生知道怎樣感恩,怎樣孝敬父母,尤其讓那些過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的青少年們把停留在嘴上的感恩一點一滴地付諸于實際行動中,不僅懂得要感恩父母,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孩子們的道德素養,拓寬了孩子們的思想境界。我縣三中、洪中、洪水小學等學校還圍繞“學會感恩、尊敬師長”主題,突出活動的“實踐”特色,扎扎實實搞活動,讓學生身體力行,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教育效果。學校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認真反省自己以前的行為,幫父母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踐行感恩。隨著對家中親朋好友主動招呼;長輩或老師講話時不搶言、不亂插話;有事與父母溝通,不與父母頂嘴、吵架;父母勞累、煩惱、生病時,主動照顧,多說寬慰話;記住父母的生日,能在父母生日時送上祝福或小禮物;認真學習,不讓父母操心;不亂花錢,不買無用物品;不挑吃穿,生活樸素大方;回家主動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出去玩耍要經父母同意,并要按時回家,不讓父母擔心的10條“點滴小事,表我孝心”的行動實踐,讓學生明白了感恩并非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