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練習題(附答案)...doc_第1頁
世界地理練習題(附答案)...doc_第2頁
世界地理練習題(附答案)...doc_第3頁
世界地理練習題(附答案)...doc_第4頁
世界地理練習題(附答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世界地理測試題(2010新課標全國卷)下圖所示區域內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約200 mm增至500 mm左右,沙漠地區年降水量僅50 mm左右。據此完成13題。1圖中甲地區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 mm B150 mm C200 mm D250 mm2解決該區域農業用水緊缺的可行措施有()引湖水灌溉海水淡化改進灌溉技術建水庫調節徑流A BC D3甲地區農業發達,其成功之處在于()A提高了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B調節了降水的季節分配C調節了降水的年際變化D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解析:第1題,從甲處的季節性河流來看,甲地應為熱帶沙漠氣候,降水量應最接近50 mm。第2題,圖中死海為咸水湖,不能引水灌溉,本地降水稀少,不能用建設水庫來解決用水緊張狀況。最為切實可行的辦法是改進灌溉技術,節約用水,實施海水淡化,開發新的水源。第3題,甲區域發展農業的成功之處是把水資源由“少”變“多”,節約了水資源,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答案:1.A2.B3.D(2011深圳調研)圖1是國家主席胡錦濤先后對喀麥隆、利比里亞、蘇丹、贊比亞、納米比亞、南非、莫桑比克、塞舌爾8個國家訪問路線示意圖,圖2是圖1虛線方框區域放大圖。據此回答46題。4八個國家中,沙漠面積廣布的兩個國家是()A喀麥隆、蘇丹 B贊比亞、南非C蘇丹、納米比亞 D納米比亞、南非5圖2中M為一月份20等溫線分布狀況,虛線L1、L2、L3、L4等溫線彎曲符合實際情況的是()AL1、L3 BL1、L4 CL2、L3 DL2、L46關于圖2島嶼敘述正確的是()A年降水量自北向南減少B回歸線附近為熱帶沙漠氣候C島嶼東側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D地形和洋流狀況對島嶼氣候影響很大解析:第4題,由圖可知蘇丹、納米比亞位于回歸線附近,屬熱帶沙漠氣候,沙漠面積廣。第5題,等溫線遇山地向低緯凸,遇洋流凸向與洋流流向相同。第6題,該島為馬達加斯加島,東側為山地迎風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經過,降水多形成熱帶雨林氣候,西側為背風坡,降水少,形成熱帶草原氣候。答案:4.C5.B6.D(2010浙江高考)下圖為歐洲部分地區略圖,圖中四條線是重要的地理界線。完成78題。7哪一條界線可能是1月0等溫線?影響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甲;盛行風、洋流 B乙;緯度、地形C丙;經度、地形 D丁;盛行風、緯度8“這里地質活動活躍,石灰巖層受板塊擠壓而變質成大理巖”,此敘述所指的地區,可能接近的界線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第7題,1月份影響歐洲氣溫分布的因素主要是盛行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故0等溫線大致呈南北走向且位于沿海地區,為甲曲線,選A。第8題,圖中乙曲線附近為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的消亡邊界,板塊擠壓形成褶皺山脈阿爾卑斯山脈,該地區地殼活動活躍,石灰巖受擠壓變質成大理巖,故選B。答案:7.A8.B下圖表示某國兩大經濟地帶的基本資源指標。讀圖,回答910題。9該國西部地區的特點是()A面積大 B人口少 C科技力量強 D淡水資源豐富10該國東部地區的河流多注入()A印度洋 B大西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解析:第9題,從圖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區科技強、人口多;東部地區淡水資源豐富、面積大。第10題,由圖中該國東西部資源指標信息,可判斷該國為俄羅斯,東部地區的河流多注入北冰洋。答案:9.C10.D讀我國南極考察站和“南極四點”分布示意圖,回答1112題。11關于南極洲特征的敘述,錯誤的是()A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B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科考的最佳時期C是世界上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D自然環境原始,動植物種類繁多12關于圖中科考站的敘述,正確的是()A冰點距極點的距離為2 000千米B長城站是我國距祖國最近的考察站C磁點位于中山站的東北方D高點是南極洲海拔最高的地方解析:南極洲的自然環境原始,但是自然條件惡劣,動植物 種類很少。冰點與極點間緯度相距約11.5度,實際距離相距約1300千米;長城站雖然緯度最低,但臨大西洋,臨印度洋的中山站距離祖國最近;高點是南極冰穹的最高點(海拔4083 米),南極洲的最高點是海拔5140 米的文森峰。答案:11.D12.C二、綜合題(共40分)1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各題。(14分)材料1:下圖為某區域示意圖。材料2:下圖為利馬的月平均氣溫和月平均降水量統計表。月份14710氣溫()21.720.215.016.1降水(毫米)10.362(1)比較A、D兩處附近河流水能資源的大小,并分析其原因。(4分)(2)與C處相比,B處氣候的突出特征是什么?請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3)B處所屬國的首都利馬人約有640萬,簡述能在沙漠中建起這座城市的原因。(4分)解析:第(1)題,河流的水能資源與落差有關。第(2)題,B處位于秘魯,為熱帶沙漠氣候,其形成原因與沿岸寒流流經和沿岸盛行離岸風有關。第(3)題,結合利馬所在位置、交通、灌溉水源等綜合分析。答案:(1)A處附近河流水能資源大于D處。原因:A處(位于高原與平原的過渡地帶)落差大于D處。(2)全年干旱。原因:沿岸海域有秘魯寒流流經;位于安第斯山脈的西側,為東南信風的背風坡(或沿岸盛行離岸風)。(3)位地濱海平原;氣候溫和;可從安第斯山區引來高山冰雪融水,解決居民用水問題(或利用安第斯山流出的河水進入人工灌溉);水陸(海陸)交通便利。14(2011廣州二測)隨著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的落成和“世界第八大奇跡”棕櫚島工程的興建,迪拜造就了一個個“地理奇跡”。(26分)材料1:迪拜地理位置示意圖。材料2: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阿聯酋館景觀圖。材料3:迪拜人口結構是約17%的人口為阿聯酋公民,約83%為外國移民,其中印度人占40%、巴基斯坦人占15%、孟加拉人占10%,其他占18%。材料4:“剛踏下飛機,一整片的綠就劈頭蓋腦地向你涌來,到處是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城市的天空格外的蔚藍和清澈,朵朵的白云都可以看得格外清晰。”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據材料1指出從地理位置上迪拜為什么被譽為“中東的新加坡”?(4分)(2)上海世博會阿聯酋館直觀地反映了本國自然環境的特點,請描述迪拜自然環境的整體特征;并指出材料4中“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美麗景觀的成因。(12分)(3)分析材料3,指出迪拜人口結構特點的形成原因。(6分)(4)近年來迪拜加快煉鋁工業的發展,逐步成為中東地區最主要的生產中心。試分析其大力發展煉鋁工業的區位優勢條件。(4分)解析:(1)結合新加坡的地理位置特征可知,迪拜位于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的咽喉,地處亞、非、歐三洲航空交通樞紐。(2)迪拜自然環境整體以干旱為主,主要體現在氣候為熱帶沙漠氣候,自然帶為熱帶荒漠帶,地表水稀少,地貌以風沙地貌為主,外力作用以風力作用為主,植被稀少以耐旱植被為主,土地荒漠化嚴重。材料4中“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美麗景觀的成因是該國大力發展海水淡化和滴灌技術,植樹造林的結果。(3)該國吸引大量外國青年,主要是因為該國石油資源豐富,經濟收入高,經濟發展快,就業機會多。(4)煉鋁工業屬于動力導向型工業,該國石油資源豐富,火力發電廉價,海洋運輸方便,進口鋁土,出口鋁材。答案:(1)迪拜位于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的咽喉(中東石油海上運輸咽喉霍爾木茲海峽的咽喉);地處亞、非、歐三洲航空交通樞紐。(2)自然環境整體以干旱為主要特征:氣候為熱帶沙漠氣候;自然帶為熱帶荒漠帶;地表水稀少;地貌以風沙地貌為主,外力作用以風力作用為主,植被稀少以耐旱植被為主;土地荒漠化嚴重。大力發展海水淡化和滴灌技術,植樹造林。(3)石油資源豐富;經濟收入高;缺乏大量年輕的勞動力;經濟發展快,就業機會多,吸引了附近鄰國大量青壯年勞動力的遷入,國際勞工遠遠超過了本國人口的總量。(4)石油資源豐富;火力發電廉價;海洋運輸方便,進口鋁土,出口鋁材;鋁材市場廣大。(2010海南高考)2010年春季,冰島的火山多次噴發,使一些地區的航空運輸業遭受了巨大損失。讀圖,完成13題。1冰島位于()A極地高氣壓帶 B副極地低氣壓帶C西風帶 D副熱帶高氣壓帶2冰島多火山是因為它處于()A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擠壓地帶B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分離地帶C美洲板塊和非洲板塊擠壓地帶D美洲板塊和非洲板塊分離地帶3火山噴發后,一些空域限制飛行是因為這些空域()A雷暴頻發 B嚴重缺氧C有大量可燃氣體 D火山灰濃度大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冰島位于北極圈附近,正是副極地低氣壓帶分布區。第2題,冰島位于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交界的生長邊界處。第3題,火山噴發出的大量火山灰嚴重影響空中交通,所以冰島火山噴發后,一些空域限制飛行。答案:1.B2.B3D(2011臺州模擬)下圖為世界四條河流某一河段示意圖。據此回答46題。4四條河流的共同特征是()A主要的補給水源是雨水B都沒有結冰期C汛期都十分明顯D河口三角洲增長速度快5各河口三角洲形成洪災的主要原因分析及成災強度判斷正確的是()A甲河含沙量大,河道泥沙淤積,河床變淺;河口附近人口多。成災強度最大B乙河支流多,上游來水量大;多臺風,降水強度大。成災強度最大C丙河支流多且南北對稱,徑流量最大;三角洲地勢低平。成災強度最大D丁河流域內降水集中;三角洲地勢低平;人口多;河口有海潮頂托。成災強度最大6乙河航運量遠大于丙河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人口 B徑流量C地形 D經濟解析:根據所處的經緯度位置,可推出甲為尼羅河,乙為密西西比河,丙為亞馬孫河,丁為恒河。第4題,四條河流共同的特征是主要的補給水源是雨水。密西西比河中上游有結冰期,可排除B,亞馬孫河流經赤道附近的熱帶雨林氣候區,汛期不明顯,可排除C,由于尼羅河上游修建了阿斯旺大壩,河口三角洲增長速度慢,可排除D,故選A。第5題,丁河是恒河,主要流經熱帶季風氣候區,雨旱季明顯,降水集中,三角洲地勢低平,人口稠密,加上海灣呈喇叭口形狀,海潮頂托作用強,經常發生洪水災害 ,成災強度最大,D項正確。第6題,乙河是密西西比河,流經經濟發達的地區,航運量大,丙河流經亞馬孫平原,大部分屬于熱帶雨林區,經濟落后,航運量小,兩者差別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答案:4.A5.D6.D(2011皖南八校聯考)下圖為“某地一年中氣溫日變化的分布圖”。讀圖,回答78題。7該地4月份氣溫日較差最大不超過()A11 B9C7 D58圖中能夠說明該地氣候干燥時陸地吸熱增溫迅速的時段是()A1月06時 B3月712時C7月915時 D10月1218時解析:第7題,四月某日最高溫可接近31,最低接近24,最大差值小于7。第8題,讀圖可見,3月712時等溫線變化最密集,表示吸熱增溫最迅速。答案:7.C8.B讀圖,回答910題。9圖中陰影的部分,最可能表示的是()A世界人口最密集區 B世界工業集中分布區C世界商品糧主要產區 D世界石油主要產區10陰影附近地區可能存在的問題是()A貧困人口集中分布,數量巨大B外向型經濟發達,造成人才外流C資源生產、加工或運輸時,容易造成污染D過度開墾,造成水土流失嚴重解析:第9題,圖中陰影部分主要位于中東、墨西哥灣、北非及南美洲北部,這些地區是世界石油主要產區。第10題,在石油開發、加工或向外運輸容易造成石油污染。答案:9.D10.C(2010福建高考)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類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共同影響。某三角洲面積增長較快,該三角洲地區2007年土地利用類型的構成如下表所示。讀表,完成1112題。旱地林草地鹽荒地灘涂其它合計占總面積比例(%)171232182110011.該三角洲地區最有可能位于下圖中的()A甲 B乙C丙 D丁12在三角洲向海洋推進的過程中,土地利用類型變化的一般趨勢是()A灘涂鹽荒地旱地 B鹽荒地灘涂旱地C旱地鹽荒地灘涂 D林草地旱地灘涂解析:第11題,根據土地利用類型的構成表可知,該三角洲主要以鹽荒地、灘涂、旱地為主,沒有水田,證明該三角洲緯度較高,位于溫帶地區,氣候較為干旱,土地鹽堿化較為嚴重。只有丙圖所示的黃河三角洲最符合,選項C正確。第12題,三角洲向海洋推進過程中,首先在沿海地區形成灘涂,隨著人口的增加,人類逐漸開發灘涂等荒地,而黃河三角洲地區氣候干旱,易導致所開發的土地形成鹽荒地,并最終形成旱地。這反映了不合理的人類活動造成的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與環境的失衡。答案:11.C12.A二、綜合題(共40分)13(2011三明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24分)材料1:世界兩區域圖。材料2:甲國某一物流公司已獲乙國政府授權,取得了乙國130萬公頃可耕地的使用權,租期為99年。據悉,甲國公司將用來種植糧食作物,并將糧食船運回國。(1)據圖分析,一月甲國所在半島北部m山地和南部n地的溫差最大可接近多少度。(2分)(2)分析甲半島與乙島共同的地形特征。(4分)(3)與七月份相比,一月份m、n兩地的溫差較大,請分析兩地一月份溫差較大的原因。(6分)(4)分析甲國在乙國租地發展農業的主要原因。(12分)解析:(1)該圖的等值線差值為4度,n地值為0度,m地是山地,氣溫較低,在m地的外側氣溫為16,因此m地氣溫最低可接近20,由此得出結論。(2)甲乙兩地的共同地理特征,可以從河流的分布判斷。(3)1月為冬季,南北分布的兩地溫差大,與太陽高度的差異,晝長的差異,還有冬季風的影響等有關。(4)甲國在乙國租地,與甲地人口稠密,人多地少,且甲國經濟發達,技術資金雄厚有關;而乙國為發展中國家,農業生產落后,土地租金低,且大部分屬于熱帶地區,水熱條件好;兩國都有便利的海運條件。答案:(1)20(2)山地面積大,地勢東高西低。(3)1月,太陽直射南半球,m地比n地正午太陽高度低、晝長時間短,獲得太陽輻射少。冬季風對m地影響大。(4)甲國人多地少,糧食需求量大;甲國有資金和技術優勢;乙國水熱條件好,農業較落后,土地租金低;兩國均臨海,可以利用廉價的海運來運輸糧食。14閱讀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材料1:地球表面是由眾多大陸、島嶼與海洋組成的,世界上海陸面積比例是三分陸七分海,全球分為七大洲四大洋。材料2:各大陸的面積與平均海拔高度關系示意圖。材料3:某海域海底地形剖面圖。材料4:部分島嶼輪廓圖。(1)圖甲中X大陸是_。(4分)(2)圖乙中代號E相應的海底地形名稱是_。(4分)(3)圖丙中所對應的國家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是_。(4分)(4)當北京地區坐北朝南的房屋內,正午陽光照射面積最大時,圖丙中各島正午太陽高度由大到小排列是_。(4分)解析:第(1)題,X大陸平均海拔2 000多米,應為南極大陸。第(2)題,由圖可知,E是陸地,是海域延伸部分,應為大陸架。第(3)題,對應的國家是日本,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為季風水田農業。第(4)題,北京地區房屋內正午陽光照射面積最大時,應為北半球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兩側遞減,依次為。答案:(1)南極大陸(2)大陸架(3)季風水田農業(水稻種植業)(4)(2012北京西城區模擬)2011年1月30日,第七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在哈薩克斯坦的阿斯塔納隆重召開,開幕式上用風光片展示了哈薩克斯坦南部廣袤的沙漠、戈壁灘、北部遼闊的大草原讀圖,并結合材料回答12題。1亞冬會召開期間()A地球的公轉速度逐漸變快B阿斯塔納的白晝逐漸變短C北極圈內極夜范圍逐漸變大D北京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大解析:亞冬會召開期間(2011年1月30日以后)公轉速度變慢,地球公轉速度在1月初最快;太陽直射點北移,阿斯塔納白晝逐漸變長;北極圈內極夜范圍逐漸變小,北京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大。答案:D2哈薩克斯坦()A東南部山地降雪量大,主要受太平洋影響B自然帶的南北差異,主要受熱量因素影響C境內河流均為注入內陸湖泊的內流河D地貌景觀的形成主要與風力作用有關解析:哈薩克斯坦位于中亞,東南部山地的降雪受來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響,自然帶的南北差異與水分有關,境內北側河流為外流河,溫帶大陸性氣候,受風力作用影響形成獨特地貌形態,因此選擇D項。 (2012成都五校聯盟)讀下面世界區域圖,回答34題。3下列關于兩圖示區域的敘述,正確的是()A北海和多哈附近海域均面臨石油污染B北海和多哈附近海域漁業資源豐富C北海到多哈海域最近航線走巴拿馬運河D北海鹽度比多哈附近海域大解析:北海石油資源和漁業資源都較豐富;多哈臨波斯灣,波斯灣石油資源豐富,兩海域在開采石油過程中不注重環境保護會造成環境污染,故選A;波斯灣位于北回歸線附近,蒸發量大于降水量,再加上海域封閉,海水鹽度大;北海到多哈走蘇伊士運河較近。答案:A4當右圖中60附近海域海水流向與左圖中海水流向一致時()A意大利羅馬溫和濕潤B澳大利亞北部盛行東南風C巴西高原牧草生長旺盛 D伏爾加河出現凌汛現象解析:左圖中北大西洋暖流由西南流向東北;右圖北印度洋海域為季風洋流,當該處洋流流向和左圖相同時,該處吹西南風,為北半球夏季。意大利羅馬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南半球冬季時,澳大利亞北部盛行東南風,巴西高原草木枯萎;俄羅斯的伏爾加河冬季結冰,但由于由北向南流,不會出現凌汛現象。答案:B(2012長沙模擬)每年都有大量候鳥在澳大利亞和東亞之間來回遷徙,右圖為科學家2010年用衛星追蹤一只標號為“H3”的斑尾塍鷸遷徙路線,讀圖回答56題。5這只斑尾塍鷸在此次遷徙中,穿越了一個暖鋒的陰雨云帶。其最可能的時間是()A4月8日B4月10日C4月22日D5月19日解析:3月份我國的鋒面雨帶開始形成,4月初到達南部沿海地區,5月份到達南嶺,6月份到達長江中下游地區,7、8月份到達華北、東北地區。答案:B6這只斑尾塍鷸停留到11月便沿途返回澳大利亞,路途中可能遇到的現象是()A沿途皆順風B沿途前半段順風,后半段逆風C飛越我國山東半島時,當地農民正忙著收割小麥D沿途飛過的自然帶依次是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熱帶雨林帶解析:11月份,亞歐大陸東部盛行偏北風,故斑尾塍鷸返回時在北半球順風;此時太陽直射點南移,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帶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形成西北風,故在南半球的遷移過程中也是順風,A項正確,B項錯誤;我國山東種植冬小麥,夏季收割,C項不正確;沿途飛過的自然帶依次是亞寒帶針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熱帶季雨林帶、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D項不正確。答案:A二、綜合題7讀乍得湖及相關圖文資料,回答問題。乍得湖地處撒哈拉沙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