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動車段工程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doc_第1頁
新建動車段工程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doc_第2頁
新建動車段工程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doc_第3頁
新建動車段工程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doc_第4頁
新建動車段工程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此文檔收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網站刪除新建xxx動車段工程指 導 性 施 工 組 織 設 計 建設項目名稱: xxx動車段工程 建 設 單 位 : xxxxxx站工程建設指揮部 設 計 單 位 : xxx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編 制 單 位 : xxxxxxxxx站工程建設指揮部 編 制 人 : 年 月 日 審 核 人 : 年 月 日 目 錄1編制依據、編制范圍及項目概況51.1編制依據51.2編制范圍61.3設計概況62工程概況72.1項目概況72.2 站線主要技術標準82.3主要工程內容及數量82.4 征地拆遷數量、類別簡況92.5工程特點92.6控制工程及重難點工程103.建設項目所在地區特征113.1自然特征113.2交通運輸條件153.3沿線水源、電源、燃料等可利用資源情況163.4當地建筑材料分布163.5周邊環境條件183.6說明194.施工組織安排194.1建設總體目標194.2建設組織機構和任務劃分214.3總體施工安排和主要階段工期254.4施工準備和建設協調方案254.5各專業工程施工工期安排284.6工程接口與配合294.7施工總平面示意圖(見附圖2)305大型臨時工程和過渡工程305.1大型臨時工程305.2過渡工程326、控制工程及重難點工程326.1樁基礎施工326.2三級修檢修庫工程336.3設備安裝和調試工程337.施工方案337.1路基工程337.2橋涵工程377.3站場工程387.4房建工程418、資源配置方案448.1主要工程材料設備采購供應方案448.2 分年度主要材料設備計劃458.3 勞動力計劃458.4 投資計劃459.工程保證措施469.1質量保證措施469.2安全管理措施539.3工期控制措施589.4.投資控制措施619.5.文明施工、環境保護及節能管理措施65新建xxx動車段工程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1編制依據、編制范圍及項目概況1.1編制依據(1)國家法律、法規和鐵道部、建設部、地方政府規章制度; (2)現行實施的相關標準、規范、規程等; (3)2008年10月10日和2009年4月21日鐵道部、遼寧省關于加快推進遼寧鐵路建設的會議紀要(鐵計函20081136號、鐵計函2009500號); (4)2009年10月29日鐵道部、遼寧省關于新xxx客站新建工程項目建議書的批復(鐵計函20091485號);2010年11月23日鐵道部、遼寧省關于新建xxx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鐵計函20101516號);2012年9月19日鐵道部、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新建xxx站工程初步設計的批復(鐵鑒函20121205號)。 (5)鐵道xxx勘察設計院關于新建xxx站工程初步設計文件、圖紙及說明書等。(6)現場調查資料。(7)新建xxx站工程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1.2編制范圍xxx動車段,以站場與線路土石方設計分界至ZDK367+700范圍內的全部工程;綜合維修工區全部工程。1.3設計概況(1)項目建議書批復情況2009年11月3日,鐵道部、遼寧省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新xxx客站新建工程項目建議書的批復(鐵計函20091485號)。 (2)勘查設計及各階段批復情況鐵道xxx勘察設計院于2009年6月中旬完成預可行性研究。2009年8月27日,鐵道部計劃司在xxx組織對“xxx站工程預可行性研究”進行了審查,根據審查意見及要求,鐵三院對設計文件做了進一步調整和完善。2009年9月中旬完成了預可行性研究的修改工作。2009年11月3日,鐵道部、遼寧省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新xxx客站新建工程項目建議書的批復(鐵計函20091485號)。2009年11月初鐵三院安排了本項目的初測工作,12月中旬完成了“xxx站工程可行性研究”。2010年1月16日至1月18日,鐵道部工程設計鑒定中心組織對xxx站工程可行性研究進行了審查,2010年3月完成了可研鑒后修改。2010年4月完成本項目的定測工作,隨后開展了初步設計工作,并于2010年6月下旬完成初步設計。6月26日和7月1日,鐵道部工程設計鑒定中心分別組織對站房實施方案和站場初步設計進行了審查,2010年8月鐵三院完成了站場初步設計修改,9月完成了站房初步設計修改。2012年8月鑒定中心對補充修改設計進行了審查,2012年9月19日鐵道部、遼寧省人民政府下發關于新建xxx站工程初步設計的批復(鐵鑒函20121205號)。 (3)批準的建設規模、工期年檢修CRH3或CRH5型8輛編組動車組三級修200列,運用設施:設動車組檢查庫線4條,融冰除雪庫線1條,存車線15條,臨修線、不落輪鏇線、外皮洗刷線、牽出線各1條;檢修設施:設三級檢修檢查庫線3條,靜調線2條,試驗線1條,以及轉向架檢修間及相關配套設施。 工期控制在新建xxx站工程批準的三年總工期內。2工程概況2.1項目概況2.2.1地理位置新建的xxx動車段位于xxx市東部的蘇家屯區和東陵區交界處,新建xxx站以南、哈大客專以西、既有沈丹線以北,緊鄰哈大既有線蘇家屯站,占地約918.7畝。xxx動車段地形地貌較為單一,地形平坦、開闊。海拔高程在35-45m之間,區域內主要有廠房、水塘水溝、沈撫灌渠、苗木及各類管線等。2.2.2檢修能力及建設規模年檢修CRH3或CRH5型8輛編組動車組三級修200列。運用設施:檢查庫線4條,融冰除雪庫線1條,存車線15條,臨修線、不落輪鏇線、外皮洗刷線、牽出線各1條;檢修設施:三級檢修檢查庫線3條,靜調線2條,試驗線1條,以及轉向架檢修間及相應配套設施。2.1.3節能及環保簡況 按國家、鐵道部和地方政府有關規定及設計要求做好節能及環保、水土保持工作,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有關部委批復的節能及環保、水保方案進行實施,確保工程所處的環境不受污染和通過國家驗收。環境污染控制有效。土地資源節約利用。工程綠化完善美觀。節能、節材和水保措施落實到位。在施工過程中各項條件都符合國家、部及地方政府有關環保的要求;排放標準達到國家、鐵道部及當地政府有關規定、標準的要求。2.2 站線主要技術標準 試車線最高運行速度為80km/h,線路端部最小曲線半徑采用600m,緩和曲線長度采用60m;存車場的線間距采用4.2m、4.6m交錯布置,走行線間距采用6.5m;存車線有效長度474m,牽出線有效長度474m,動調線長3000m。2.3主要工程內容及數量本工程包括路基、橋梁、軌道、動車組設備、給水排水、房屋建筑、暖通、站場設備、電力(不含室外部分)、四電預埋保護管、電纜溝槽、合建的設備用房、建筑照明等工程。2.3.1路基工程填方161.73104m3、挖方30.10104m3,其中利用土填方20.81104m3 、填滲水土3.21104m3 。個別路基工點共1處,浸水路堤,長1340m。2.3.2橋涵工程框架涵洞520.6橫延米/5座。2.3.3軌道工程本工程共鋪設軌道27.3km,鋪設道岔,49組,單開道岔46組,特殊道岔3組。鋪設道碴共計5萬m3。2.3.4房建工程動車段房屋總建筑面積13.45104。2.4 征地拆遷數量、類別簡況 xxx動車段工程共占地918.7畝。其中路內用地13.5 畝,路外用地905.2畝。拆遷工程主要有房屋、樹木、大棚等。其中路外房屋310.0m2 ,魚塘12000 m2,,大棚35629 m2,,樹木6900棵。改移管線主要有10KV電力線及通信線各一處。2.5工程特點2.5.1自然環境對工程的影響本工程所處于中溫帶亞濕潤氣候地區,冬季嚴寒漫長,春季短促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宜人,年平均降水量631.5mm,最冷月平均氣溫-11.3,,極端最低氣溫-33.1,土壤最大凍結深度1.48m,在凍結期,水分補給充足的條件下,會引起凍脹的發生。融化期,上部土體開始融化,下部仍處于凍結狀態,未融化的土層起到隔水層的作用,在上部動荷載反復作用下和土體自重作用下,路基會形成翻漿冒泥。根據自然環境對工程的影響,制定相應的質量保證措施,達到有效的治理目的。2.5.2設備安裝調試量大 動車段設備數量大,設備基礎多,施工難度大、精度要求高,設備的安裝調試周期長,施工中要做好統一協調和精確控。 2.5.3 鋪軌基地聯絡線對本工程的影響 鋪軌基地聯絡線穿過西側檢修場,對西側施工場地的布置、施工安排和場地交通運輸的安排有一定的影響,要合理安排并制定相應的措施。 2.6控制工程及重難點工程房建工程是動車段施工工期控制的關鍵;樁基,排架柱、鋼結構的制作安裝分部工程、設備基礎、設備安裝調試是質量控制的重點。施工控制重難點:(1)樁基施工。(2)一、二級檢查庫和三級修庫排架柱、鋼結構的制作安裝分部工程。(3)設備基礎的施工和設備安裝調試。3.建設項目所在地區特征3.1自然特征3.1.1地形地貌xxx動車段一帶屬于蘇家屯區。工作區地處遼河沖洪積平原,站區內地形比較平坦、開闊,海拔高程在3545m之間,現多辟為耕地及水田,溝渠較發育,部分為廠房建筑和民用建筑。3.1.2氣象特征本區處于中溫帶亞濕潤氣候地區,冬季嚴寒漫長,春季短促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宜人。按對鐵路工程影響的氣候分區為寒冷地區。主要氣象要素統計資料如下:年平均氣溫8.910.9,最冷月平均氣溫-3.9-11.3極端最高氣溫35.036.7,極端最低氣溫-18.8-33.1年平均降水量591.5674.7mm,年平均相對濕度5664%年平均蒸發量1506.91985.6mm,主要風向N、SSW最大風速12.735.6m/s,土壤最大凍結深度0.931.48m。3.1.3地震基本烈度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本區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g(地震基本烈度度)。3.1.4水文特征(1)地表水沿線河流較多,xxx以南的平原區主要河流有太子河、渾河等,屬于遼河水系,河道寬闊、曲折,夏秋季河水暴漲,冬春季水量較小,甚至斷流,在遼河下游匯入遼河。部分河段地表水受生活和工業污染較嚴重。(2)地下水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孔隙潛水。孔隙潛水根據其分布及賦存特征可分兩類,一類為分布于一級階地及河漫灘內砂、礫石層中,地下水位埋深多為0.727m,受大氣降水和地表水補給,含水層滲透性強,水量豐富,水位動態變化小;第二類為賦存于黃土臺地及二級階地黏質黃土中的風化節理、裂隙中,水量受巖性、節理、裂隙發育程度及構造控制,地下水位埋深一般為412m,水量不豐富。全段大部分地段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良好,對圬工無侵蝕性。僅濱海平原地區及低山丘陵區的部分地下水和部分地表水,遼河局部階地的地下水對混凝土具弱硫酸鹽型侵蝕性。3.1.5地質特征 xxx動車段內地層巖性比較簡單,多為第四系沖積層,以粗顆粒土為主,厚度較大,部分地表覆蓋人工堆積層。簡述如下:(1)全新統人工堆積層(Q4ml)主要分布在既有廠房、建筑和道路處,成份為一些建筑、工業、生活垃圾或人工填筑土,厚度變化較大,一般在地表0.03.0m。(2)全新統沖洪積層(Q4al)廣泛分布在整個站區范圍,主要巖性為黏性土、粉土、砂類土、碎石類土。其中黏性土包括黏土、粉質黏土,多為黃褐色,軟硬塑,厚度一般為4.010.0m,主要分布在地層上部,局部夾薄層粉土。砂類土以中、粗、礫砂為主,黃褐色淺黃色,多呈稍密密實狀態;碎石類土以細圓礫土為主,為淺黃色,稍密密實狀態,砂類土和細圓礫土互層,埋藏于黏性土層以下,厚度一般大于50.060.0m,局部夾有薄層黏性土透鏡體。(3)地質構造xxx動車段地處遼東背斜與遼河下游內陸斷褶的交接部位,xxx系以來長期處于風化剝蝕、沉積階段,致使本區沉積了較厚的第四系,下伏基巖地質構造對工程沒有直接影響。研究區內地層巖性比較簡單,工程地質條件較好。除蘇家屯至林盛堡一帶分布有煤礦及采空區外,無其它重大不良地質現象。地表分布的人工堆積土和上部的黏性土層物理力學性質較差。1)人工堆積土該層分布在地表,厚度不等,特別是雜填土,其密實程度不一、成份復雜,表現為物理性質不穩定,力學性質較差。不能直接作為擬建工程的天然地基,需采取處理措施。2)黏性土該區范圍內表層分布有厚度小于10.0m的黏性土,該土層的力學性質稍差、強度偏低,為中高壓縮性土,作為工程建筑的地基,應根據需要采取處理措施。3)煤礦和采空區xxx市以南地區有多處煤田分布,但與xxx動車段工程有關的只有林盛煤礦。林盛礦區表覆第四系厚度約70100m,下伏地層以石炭、二疊系的砂、泥巖為主,夾煤層。礦區基巖地層的主要構造形態為一向斜,煤系地層分布在二疊系下統山西組及石炭系上統太原組地層之中,主要有3層煤(3、7、12煤),煤層埋深在1001200m,單層煤厚度可達3.04.0m。林盛礦已建礦數十年,利用豎井達煤層后采用平洞或斜井式開采,開采方式為“走向長臂法”,一次采全高。頂板管理全部采用“大冒頂”方法,不做任何充填支護,煤層頂板為泥巖、泥質砂巖、砂巖等地層。由于林盛礦開采時間久遠,目前已形成了較大范圍的采空區,地表已出現了明顯的塌陷和變形,建筑已開裂,造成部分村莊搬遷,比較嚴重的包括林盛堡塌陷區和沙河堡塌陷區。其中林盛堡塌陷區以既有哈大鐵路為界,分為東、西兩片,西區長約5300m,寬1900m,面積為9.39km2,塌陷深度為1.5m,區內發育兩個小型塌陷坑,直徑4.05.0m,深1.53.0m;東區長約3500m,寬1500m,面積為4.2km2。本塌陷區距xxx動車段工程較遠,對工程的建設沒有影響。沙河堡塌陷區平面形狀為南北長2000m、東西寬約1800m的長方形,面積為3.6km2,最大塌陷深度為1.4m。在此塌陷區的東南部邊緣,發育3組6條地裂縫,長80500m,寬0.20.3m,深0.41.8m。本塌陷區距xxx動車段工程較遠,對工程的建設沒有影響。3.2交通運輸條件(1)公路施工地點位于xxx市白塔鎮附近,本區域主要的道路有沈營路(國道101),蘇桃路,蘇趙線,蘇黑線,新民街(小羊安西路),路面狀態良好,公路交通四通八達,可直達xxx市內,遼陽,蘇家屯,營口等主要的原材料,砂石料產地,為工程材料的運輸及施工車輛的通行創造有利條件。(2)鐵路施工區域內鐵路交通運輸便利,計劃長軌經由xxx客車廠通過臨時施工線路運至本工程的鋪軌基地。道路情況調查表序號公路名稱參照里程路面寬度(m)路面材料可走車輛1新民街小羊安4號橋7.5瀝青各種車 2村道1小羊安村3.5土道大型車3村道2火石橋村2.5土道小汽車4桃仙路小羊安1號橋2.5土道中型車5村道3氈匠村2.5土道中型車6蘇趙線氈匠村雙線5m瀝青各種車 7村道4順向沈丹鐵路道口處3土道中型車8村道5哈大620號墩3土道(軟土)小汽車9蘇桃路25瀝青各種車 10蘇黑路官屯15瀝青各種車 11村道6聯絡線橋頭3瀝青中型車具體道路分布情況詳見施工平面圖3.3沿線水源、電源、燃料等可利用資源情況沿線地下水埋深在412m之間,生活和施工用水可從當地的自來水引入或按有關要求執行。全線地段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良好,對圬工無侵蝕性。新建xxx動車段工程地處xxx市郊,國家電力系統歸屬勞家屯供電局管轄,變電站(所)分布密集,電力容量富余,施工用電可就近引入。本段線路燃料供應比較充足,施工用燃料可就近購買。工程用電調查表序號用電接入地點距現場最近距離電壓級別備注1哈大里程DK368+500西側50220V農用電2動車段起始點處30380V斜交動車段3動車段終點處150380V雪花啤酒廠用電4哈大與沈丹鐵路交匯處30380V鐵路用電3.4當地建筑材料分布本工程靠近xxx市區,各種建筑材料供應豐富,同時臨近本溪山區及新民市,路基施工填料供應完全可以滿足。當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水泥項目所在區域水泥生產企業多,采用回窯生產且年產50萬噸以上的企業達6家。其中遼陽3家,本溪1家,xxx1家,撫順1家。6家企業年生產總量可達300萬噸。鋼材長期為本區域供應建筑鋼材的有鞍鋼、本鋼、撫鋼、通鋼、天津市預應力、鞍山友誼預應力等數家公司,能夠生產本項目所需各種型號和規格的鋼材,年生產總量可達800多萬噸。石料周邊城市石料豐富,遼陽市的燈塔,xxx市的蘇家屯、新城子。石場數量眾多,石料主要為石灰巖、花崗巖、玄武巖、大理巖、安山巖和閃長巖,品質良好且運輸方便。道砟主要來自于本溪鐵路道砟場,本線工程共需道砟27.3萬m3。工程用砂工程用砂主要分布于xxx、撫順境內的渾河,砂子儲量豐富石灰石灰主要來自遼陽的燈塔粉煤灰可供本工程使用的周邊城市熱電廠共有3家,其中遼陽2家、撫順1家。材料供應表序號產地名稱位置供應范圍運輸方式可供應量一水泥冀東水泥xxx全線汽運豐富恒威水泥遼陽全線汽運豐富二鋼材凌源鋼鐵凌源全線汽運豐富撫順新鋼撫順全線汽運豐富通鋼通化全線汽運豐富三石料本溪道砟場本溪全線汽運豐富遼陽羅大臺石場遼陽全線汽運豐富四砂子xxx渾河xxx全線汽運豐富陳相屯沙場xxx全線汽運豐富五石灰燈塔遼陽全線汽運豐富六粉煤灰撫順熱電廠撫順全線汽運豐富遼陽熱電廠遼陽全線汽運豐富3.5周邊環境條件動車段大部分為樹林、稻田地。周邊情況調查表序號區段(順橋向)影響范圍地上物地面類型備注1哈大里程DK369+100-DK368+920,蘇趙線南側哈大橋墩667-662之間哈大線西約180延m果樹果園2DK368+920,哈大橋墩662處哈大西側約15延m魚塘,深約3m魚塘3蘇趙線沈丹鐵路之間區段哈大線兩側水稻田4哈大橋墩654和655之間,哈大線西約20延m電線桿,小房子,兩排房屋便道邊,魚塘邊5哈大里程DK368+810-DK368+700,蘇趙線南側哈大東側氈匠村南側約100m大棚水田,大棚6哈大里程DK368+200-DK368+400,哈大線西側約200延m面積魚塘 深約3m魚塘區填土面積約13000平m7哈大里程367+850 沈丹鐵路北側哈大兩側水渠寬5m,電線水渠,電線垂直哈大線3.6說明本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是以施工圖送審稿為依據的,投標時工程數量以正式施工圖文件及工程量清單為準,施工單位可以對本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提出補充、優化和建議,但不低于本文的要求。4.施工組織安排4.1建設總體目標4.1.1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落實和諧鐵路建設要求,牢固樹立鐵路建設新理念,以標準化管理為主線,以打造精品工程、安全工程為目標,全面落實“安全、質量、工期、投資、環保、創新六位一體”的管理要求,充分調動各參建單位的積極因素,確保高標準、高質量、低成本的完成xxx動車段建設任務。4.1.2主要管理目標(1)質量目標全部工程達到國家和鐵道部有關建設工程質量驗收標準,滿足設計速度開通要求。單位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100%。實現工程質量零缺陷,全面滿足運營需要。杜絕設計、施工重大質量事故。確保省部優質工程獎,爭創國家優質工程獎。(2)安全目標確保新線建設施工安全及營業線施工行車安全、人身安全,消滅客車一般C類及以上事故,消滅責任死亡事故,消滅火災、爆炸事故,消滅施工機械安全事故。(3)工期目標總工期:計劃2013年3月1日開工,2014年10月31日竣工,總工期20個月,610日歷天。(4)投資控制目標投資控制在批準的概算范圍內。(5)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目標堅持做到環保設施與工程建設“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使環境保護和水土保護監控項目與監控結果達到設計文件及有關規定,貫徹執行率和覆蓋率達100%。堅持做到:環境污染控制有效,土地資源節約利用,工程綠化完善美觀,節能、節材和水保措施落實到位。(6) 技術創新目標針對本工程技術含量高、施工難度大的特點,加強科研攻關和加大科研工作投入對確保安全、提高工程質量、縮短工期等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科技創新計劃 表7-1序號類別名稱1基礎工程樁基施工技術2鋼筋混凝土工程鋼筋混凝土預制柱施工工法7鋼結構工程T型屋架制作施工技術8鋼結構吊裝施工過程中的加固技術研究9屋面結構安裝施工技術研究10機電工程機電系統聯合調試技術研究11屋面工程屋面融冰、排水構造及安全措施研究12環境工程大型廠房光環境、氣流模擬、防曬技術研究 (7)文明施工目標按國家及鐵道部有關規定執行,做到依法施工,文明施工,杜絕違法施工、野蠻施工事件發生。做到現場布局合理,施工組織有序,材料堆碼整齊,設備停放有序,標識標志醒目,達到“一通、二無、三整齊、四清潔、五不漏”。4.2建設組織機構和任務劃分1、管理模式xxxxxx作為本工程的項目法人,對本工程的建設負總責,工程劃分為一個建設管理區段并成立xxx站工程建設指揮部。2、指揮部組織機構指 揮書 記副指揮(安質)副指揮(房建)副指揮(物資四電)副指揮(土地)總工程師總會計師工程管理部安全質量部物資設備部綜合部計劃財務部調度室xxx站工程建設指揮部職責分工職務分工指揮 長指揮部全面工作總支書記全面負責指揮部黨務工作。負責黨群事務管理、人事管理、宣傳涉外、廉政、紀檢及保密工作。副指揮落實土地征拆。主管工管部工作,主抓房建工程。主管物質設備部工作及四電工程。安質部工作,主抓站場及過渡工程。總 工負責工管部工作總會計師負責財務部工作工管部長負責工管部工作,站場、線路、路基、地質、工經、經濟、行車等專業工作。安質部長負責安質部工作物資部長負責設備、材料、合同管理工作。調度室主抓信息調度綜合部長負責綜合部工作工程師主抓站房。工程師主抓供電、通信、信號、信息、電力、供電、牽引變、接觸網等專業工作。工程師檔案管理、動車段房建專業工作。工程師路基軌道橋涵專業工作工程師暖通、給排水、環保、機務、車輛、機械等專業工作監 察主抓安質、地質勘探、征地拆遷等工作。3、任務劃分 建設管理工作分管領導工程部安質部綜合部財務部調度室物資部勘察設計管理勘察設計管理科研和技術引進施工圖審核變更設計工程管理工程技術管理工程質量安全 施工組織管理材料設備管理 工程調度工程投資管理合同管理投資控制計量管理建設管理征地拆遷環保水保4、設計、監理、咨詢及施工單位現場組織機構(1)設計區段及現場機構:本工程劃分為一個設計區段,設計單位為鐵道xxx勘測設計院。現場機構:鐵道xxx勘測設計院新建xxx站配合施工設計指揮部(2)監理區段及現場機構:本工程劃分為1個監理區段。現場機構:新建xxx動車段工程監理站(3)施工區段劃分:本工程劃分xxx動車段1個區段現場機構:項目部(4)咨詢區段及現場機構:本工程劃分為一個咨詢區段,施工圖審核單位為中鐵二院。4.3總體施工安排和主要階段工期4.3.1總體施工部署遵循“整體設計,系統建設,優質高效,一次建成”的建設方針,貫徹“統籌安排、科學組織,控制重點、分段展開,均衡生產,有序推進”的組織原則,本工程以房建施工為關鍵線路,以樁基及涵洞、主要房屋主體、設備基礎、設備安裝調試為主要施工控制順序,期間穿插路基、軌道、其他房屋、四電等工程施工,按專業劃分施工單元組織施工,系統策劃合理布局,統籌安排專業接口。4.3.2總體施工工期安排施工總工期: 2013年3月1日-2014年10月31日,共20月。總體施工安排以鋪軌基地聯絡線2013年5月30日形成和一、二級修、三級檢修相關房建工程2014年6月20日完成設備安裝調試條件為切入點,開工后房建、路基、涵洞同時施工,軌道工程可根據路基形成情況協調統籌的原則安排施工。 具體要求:(1)、房建基礎施工時,考慮設備基礎的施工工期安排,特別是對房建基礎有影響的設備基礎。(2)、房建吊裝工程工期安排應考慮工藝設備安裝工程的工期安排。(3)、各單項工程開工順序應滿足各相關專業工藝、設備安裝要求,并協調統一。(4)、2014年4月30日完成需要進行“四電”設備安裝的房建工程。(5)、軌道工程2014年6月30日達到“四電”設備安裝條件。4.3.3主要工期安排表(見附圖1工期橫道圖、網絡圖)4.4施工準備和建設協調方案4.4.1施工準備根據施工進度要求及建設單位制定的各項制度,結合工程特點,重點做好以下施工準備工作:(1)、崗前培訓;“三通一平”;臨時設施建設;施工備料;大型施工設備訂購;委托加工準備等。(2)、開工前組織施工圖會審及設計交底;將所需的規程、規范、標準、圖集準備齊全,并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學習。(3)、施工方案編制計劃施工單位需編制規定的施工方案,按規定需專家論證的要及時組織審查論證。序號方案名稱編制完成時間備注1施工組織設計 2103.22臨時用水、用電方案2013.23安全防護專項方案2013.34塔吊安拆專項方案2013.65資料管理方案2013.26樁基施工專項方案2013.37測量專項方案2013.38試驗與檢測專項方案2013.29結構吊裝專項方案2013.810冬雨季施工方案2013.911重點設備基礎施工方案2013.712重點設備安裝調試方案2014.34.4.2征地拆遷和建設協調方案根據省部協議,由xxx市提供449.8畝土地(已完成遷改),其余468.9畝土地由建設單位委托有關部門完成征地拆遷。指揮部負責配合xxx市政府及主管部門做好征地拆遷的協調工作,解決施工現場的具體問題,督促地方主管部門按期完成征地拆遷。征地拆遷推進計劃:在設計單位提供正式施工用地圖、有關的征地拆遷資料和勘測定界資料的前提下,根據工程總體安排,分步驟、分階段有序推進征地拆遷工作,三電遷改隨征地拆遷工作進行。指揮部與沿線交通部門、環保部門及水利部門積極溝通,主動聯系,在開工前與地方各部門落實有關協議,不影響工程進度。根據總體工期安排,計劃在2013年2月末完成動車段征地拆遷工作。4.4.3施工圖供應計劃施工圖交付時間:設計單位提供符合各階段規定深度要求的施工圖設計文件, 2012年9月30日前交付動車段施工圖(咨詢稿)設計文件(含預算、設備清單及設備技術規格書);2012年11月30日前完成動車段設計文件(含預算);施工圖審核意見提出后10日內,完成施工圖修改工作。4.4.4工程招標計劃(1)動車段工程施工招標, 2012年11月20日-2013年1月5日(2)施工監理招標,2012年9月14日-10月29日4.4.5施工物資供應計劃 施工物質按照鐵路物資供應相關規定分類供應,各施工物資采購單位必須提前安排供應計劃并保證滿足施工的需要。 (1)、主要物資材料分年度 供應表(附表8) (2)、甲供、甲控物資設備分類表(附表9-11) (3)、甲供物資設備明細詳見施工圖設計文件附表4.4.6總體施工平面布置圖:(見附圖2)4.5各專業工程施工工期安排4.5.1節點、專業工期安排本著科學管理,統籌計劃,優化組織,平行、流水作業的原則:(1)路基工程施工日期為2013年3月15日-2013年8月31日。2013年完成動車段路基土石方全部完成。(2)橋涵工程施工日期為2013年3月15日-2013年7月31日。完成動車段全部涵洞工程。(3)軌道工程施工日期為2013年5月1日-2014年6月30日。2013年完成動車段50%軌道工程; 2014年完成動車段的剩余軌道工程。(4)房建工程施工日期為2013年3月1日-2014年10月20日。動車段房建工程以一、二級修檢查庫和三級修檢查庫為工期的控制工程,結合場內站前工程工期安排合理排布其他生產辦公及輔助用房的施工工期。2013年完成全部地基基礎處理工程、一二級修檢查庫和三級修檢查庫主體工程和部分其他房屋主體工程,占全部工程量的69%。2014年10月20日完成部分主體工程、裝修工程和其他附屬工程,占全部工程量的31%。(5)設備安裝調試工期為2013年10月1日-2014年6月20日。4.5.2施工準備的工期安排施工準備計劃安排120天。2012年11月30日2013年2月28日,完成前期征地拆遷等工作。4.6工程接口與配合4.6.1路基與橋涵施工接口配合進場后立即開始動車段段內涵洞工程與路基工程同步施工,盡可能的先完成涵洞,減少對路基機械化施工的影響,但個別地段必須留有過渡段。4.6.2路基與軌道施工接口配合路基工程完成后,進行上碴作業,所有的路基施工便道及坡道,作為上碴及枕木的運輸道路,都在軌道鋪設完成后拆除。 4.6.3房建與路基及軌道工程施工接口配合房建工程施工采用重點工程優先,確保設備的安裝調試要求,其他工程與路基、軌道工程穿插進行的原則進行施工安排,滿足各項工程的工期、安全、質量控制的要求。4.6.4大臨工程與本工程施工接口配合動車段與xxx客車廠鋪設一條鐵路岔線作為長軌和橋梁的運輸通道,線路長1.96km,動車段設計軌道位置與其相干擾部分以保證運梁便線為主,待梁架完成后在進行軌道調整。進場道路、臨時供電、水等設施在施工準備階段綜合考慮,完成后不得影響運梁便線和其他工程的施工。4.6.5動車段與市政工程的配合與協調 提前與市政部門進行協調進行給水、排水、蒸汽、燃氣等接口項目的洽談,確保動車段工程的使用要求。 4.6.6各專業間的接口與配合關系表項 目路 基橋 梁線路站場建筑道床接觸網立柱基礎綜合接地予埋件電攬槽過軌管線運梁通道設備基礎管線及設備入室信號設備安裝及聯鎖表示強相關,表示弱相關,表示不相關4.7施工總平面示意圖(見附圖2) 施工平面布置原則:根據施工總體安排,結合施工區域的劃分、文明施工的要求進行施工平面布置,合理劃分生活區、施工區、材料堆放區和材料加工區等,以減少相互干擾。各類設施的布置應滿足勞動保護、安全、防火、環保等要求。5大型臨時工程和過渡工程5.1大型臨時工程5.1.1大型臨時設施和生活辦公基地的設置(1)本工程大型臨時設施和生活辦公基地的設置地點為生產調度樓、單身宿舍及侯乘樓南側三角地帶處。(2)檢查庫及三級修庫北側設置地點設置大型鋼結構現場臨時拼裝預制柱存放場地,地面做混凝土硬化處理。(3)大臨設施設置前,各有關單位應認真做好相關方案,并報指揮部審批同意后實施。5.1.2施工道路安排根據整體施工部署和施工場地周邊道路條件,合理設置施工道路。應采取有效措施集中規劃和設置通往重點工程的汽車運輸便道。(1)各施工區域場內道路的設置:由施工單位結合施工進度綜合考慮,合理安排。施工先期可按場內設計正式道路位置修建臨時公共通道,施工后期對場內正式道路按設計標準修建并作為公共通道。其他需設置的一些零星施工便道,各單位可根據施工場地具體情況設置。(2)進入施工現場臨時道路結合場區周邊環境,分別在雪花啤酒廠南側、動車段北側主入口與規劃路相接處及借用東側哈大客專鐵路橋施工便道進入通過出入段線間的三角地進入動車段場內,共計設置三個通場入口。5.1.3施工供電沿線經過地區用電較富裕,電力線分布較為密集,經調查沿線變電站可供施工用電,容量都沒有問題。根據大臨輔助企業用電負荷及沿線重點工程用電負荷的情況,沿線無需從變電站接引專線供電,可以直接從地方電力線上“T”接。在具體安排上:檢查庫、融冰庫處設1處臨時變電箱。三級修庫設12處臨時變電箱。5.2過渡工程本工程未涉及過渡工程。6、控制工程及重難點工程房屋工程受路基、涵洞施工的影響,同時房屋工程也制約軌道和“四電”工程的施工,房屋工程需在路基施工中穿插進行,軌道工程和“四電”工程的施工也穿插于房屋工程的施工,因此,房屋工程是本項目的重點控制工程。房屋工程的重點控制工程為一、二級修檢查庫及三級修庫及邊跨(含靜調庫)兩大排架結構庫房施工。6.1樁基礎施工本工程工程樁數量多,占用工期較長,因此對工程樁工期控制好壞直接制約總體工期。為此,必須加強工程樁的施工組織,重點控制其質量及進度,對工程樁施工所需要的各種資源進行確認及鎖定。其中包括:機械設備的進場組織、勞動力組織、工程樁施工使用的各種物資。工程樁施工組織管理工作是一項紛繁復雜的工作,影響質量的控制點多,工序連貫性強。為此要建立專門的質量保證體系,健全質量管理網絡,使得各個環節有機結合,高效運作。制定嚴格的質量管理辦法,獎罰分明,有力的保證施工質量。實行三級質量管理體制,即各工序班組自檢、交接互檢、現場質檢員復檢、安質專檢,監理復檢層層把關,責任到人。6.2三級修檢修庫工程三級修檢修庫房建工程單體面積大,施工時間長,施工質量要求高,是動車段施工的關鍵工程。樁基數量多,質量控制復雜,要提前做好各項控制措施;由于作業場地受到限制,三級修庫排架柱預制、運輸、就位、吊裝和T型鋼屋架的運輸、現場拼裝、吊裝工作將受到較大的影響,同時要預見到設備基礎對庫房施工進度的影響和施工組織的難度。為保證總工期的實現,對施工關鍵路線控制和主要工序流水作業組織要提前統籌安排。對于其他四個排架結構的庫房的施工要加強綜合施工協調,并盡可能實行平行施工和管理,減少五大排架結構庫房工程施工對總體施工的影響。庫房內綜合管溝施工質量及防水處理也是工程質量控制重點。6.3設備安裝和調試工程動車段檢修設備數量多,品種多,進口產品多,設備安裝要求高,安裝時間長,調試復雜,對總工期影響大,為此對設備安裝和調試工程要單獨編制施工方案。在編制方案中,除了正常工序外,作業時間必須充分預留現場變更調整和聯調聯試的時間。7.施工方案7.1路基工程7.1.1概況(1)試車線線路基:填料及壓實度按II級鐵路路基標準,其中基床表層為0.6m,基床底層1.9m,總厚度為2.5m。基床表層應選用A組填料(砂類土除外);基床底層應選用A、B、C組填料,否則應采取土質改良或加固措施。(2)段內站線路基:填料及壓實度按II級鐵路路基標準,其中S6道表層厚度0.6m,底層厚度1.9m,總厚度2.5m;其余站線表層厚度0.3m,底層厚度0.9m,總厚度1.2m。基床表層優先采用A組填料,其次為B組填料。對不符合要求的填料,應采取土質改良或加固措施;基床底層0.9m,可選用A、B、C組填料。當采用C組填料時,在年降水量大于500mm地區,其塑性指數不得大于12,液限不得大于32%,否則應采取土質改良或加固措施。(3)對于高度小于基床厚度的低路堤,基床表層厚度范圍內天然地基的土質及其天然密實度應符合鐵路路基設計規范的規定,基床底層厚度范圍內天然地基的靜力觸探比貫入阻力Ps值:I級鐵路不得小于1.5MPa,II級鐵路不得小于1.2MPa;或天然地基基本承載力 o:I級鐵路不小于0.18MPa,II級鐵路不小于0.15MPa,否則應進行換填、改良和加固處理。底層的頂部和基床以下填料部位的頂部應設4%或2%的人字排水坡。7.1.2路堤填料及壓實標準詳見站場專冊文件有關說明。路基特設地段詳見個別路基設計說明。7.1.3 地基處理措施(1)地面坡率緩于1:5時,應清除草皮及植物根莖等腐殖物。旱地地表挖除腐殖土0.3m,水田挖除腐殖土0.5m,魚塘、溝渠挖除淤泥,換填滲水土;地面坡率為1:51:2.5時,原地面應挖臺階,臺階寬度不應2m。當基巖面上的覆蓋層較薄時,宜先清除覆蓋層再挖臺階。當覆蓋層較厚且穩定時,可予保留,在原地面挖臺階后填筑路堤。(2)地面橫坡陡于1:2.5地段的陡坡路堤,必須檢算路堤整體沿基底及基底下軟弱層滑動的穩定性,抗滑穩定安全系數不得小于1.25。當符合要求時,應在原地面設計臺階;否則應采取改善基底條件或設置支擋結構等抗滑措施。(3)基底有地下水影響路堤穩定時,應采取攔截引排至基底范圍以外或在路堤底部填筑滲水填料等措施。(4)地基表層為松散土層,其天然密實度小于鐵路路基設計規范表7.3.1的壓實標準規定值時,當松土厚度不大于0.3m,應將原地表碾壓密實;當松土厚度大于0.3m,應將松土翻挖,分層回填壓實或采取其它加固措施,碾壓后的壓實質量應滿足壓實標準。(5)地基表層為軟弱土層,當其靜力觸探比貫入阻力Ps值:級鐵路小于1.2MPa,級鐵路小于1.0MPa時;或天然地基基本承載力0:級鐵路小于0.15MPa,級鐵路小于0.12MPa時,應根據軟弱土層的性質、厚度、含水率、地表積水深度等,采取排水疏干、挖除換填、拋填片石或填砂礫石等。(6)軟土及其它類型厚層松軟地基上的路基須進行路基穩定性、沉降檢算,當穩定安全系數、工后沉降不滿足鐵路路基設計規范規定時,應進行地基處理。地基處理設計應符合鐵路特殊路基設計規范(TB10035)的有關規定。7.1.4 路堤坡面防護站場路基采用C25混凝土正六邊形空心塊內種紫穗槐防護;路基特設地段范圍:JK366+060JK367+400路基右側邊坡的防護設計詳見個別路基設計說明及路基專業圖紙。7.1.5土方調配本工程填大于挖,工程所在地無適合做路基添料的土源,采用集中外運借土,工程范圍內挖方就近調配至動車段房建周邊場坪。盡可能利用工程范圍內站房基坑開挖等挖方土填筑路堤,符合填料標準的挖土方應全部予以利用。結合周邊建設項目工程經驗,合理確定土石方調配方案。滲水土采用外購,棄土采用集中棄土。7.1.6路基工藝性試驗(1)填筑路基時,應按設計文件中指定的取土場取樣化驗,填料經化驗合格方可用于填筑路基。軟土地基應進行工后沉降分析,作為鋪軌工程交接驗收資料。7.1.7施工注意事項(1) 路基工程施工時注意與接觸網柱等基礎工程施工的結合。上述設備基礎工程應與路基工程同步施工。線間蓋板排水槽施工時,應與線間信號機、接觸網、檢查井等設備的基礎的協調,并隨時與上述專業的施工人員進行溝通。(2)應合理安排電纜管井與路基工程的施工順序,盡量減少電務施工時對路基進行二次開挖造成的破壞。(3) 線路的變坡點需要設置豎曲線的范圍,注意核實軌面及路基面高程。7.1.8工期安排根據本工程路基土方工程量,結合路基處理工作量大的特點,參考工期定額,并考慮路基填方固結、沉降時間,對路基考慮工期為:基底處理工期:5.5個月,采取分段流水施工;路基填方固結、沉降時間按設計文件執行。7.2橋涵工程 7.2.1概況xxx站動車段包括 4 座鐵路框架涵488.603 橫延米, 1 座公路框架涵31.20 橫延米。 7.2.2涵洞(1)采用框架涵,軌底至板頂填土高不宜小于 1.5m。(2)地基處理:鐵路涵洞基底根據地質勘察資料采用 CFG 樁處理,樁徑 0.5m,公路涵洞基底采用換填砂夾碎石處理。(3)排水涵洞:涵洞出入口應與原溝床順接。施工后洞內應回填原狀土至原天然溝渠流水面高程,并與兩側原天然溝渠順接,保證排水通暢,回填土需要分層碾壓,壓實系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